课虽尽而意无穷--语文课结尾艺术的探索
- 格式:pdf
- 大小:820.42 KB
- 文档页数:1
语文课结束语的几种方式作者:方芳来源:《散文百家·下旬刊》2014年第11期明朝文学家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我想,作文要讲究文法,讲课同样不能忽视章法。
作文讲究凤头、猪肚、豹尾,讲课同样如此。
作为一堂完整而成功的语文课,除了要具备新奇漂亮、玲珑小巧的导语,充实丰盈、鲜活深刻的课堂内容,也要有余音绕梁、耐人寻味的结束语。
结束语可以帮助学生把握学习重点,增大教学容量,引导其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开拓思维,又能让其回味感悟,拓展延伸。
结束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水到渠成之效,又在美的熏陶中结束教学,给学生一种“教学已随时光去,思绪仍在课中游”之感。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都会精心设计结束语,力争给学生余音绕梁、留连忘返之感。
接下来,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课堂结束语的几种方式。
一、布置作业式这是最常用的结束语方式。
可以选取课后练习题,也可以选取当堂所讲知识。
通过布置作业巩固当堂所学知识,达到活学活用、举一反三的目的。
学习了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后我让学生给雨果写封信,表达对他的敬仰之情。
此项作业既重温了写信的格式,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一举两得。
学习了《山雨》后,我让学生写一篇描写雪的文章,练习仿写,活学活用。
又如学习了《别饿坏了那匹马》和《唯一的听众》后,我让学生查找资料,思考诚信和善意的谎言二者的关系,为辩论赛做准备。
二、总结要点式这也是很常用的一种结束语。
教师用言简意赅的结束语对教学内容和重点作提纲挈领的总结归纳,点在关键处,落在重点处,意在让学生由博返约,纲举目张,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教学叶圣陶的《苏州园林》的结束语:“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作为各地园林‘标本’的苏州园林讲究大处落笔,共四方面,简言之讲究自然美、艺术美、映衬美和层次美。
下节课再学习如何细处着眼。
”此结束语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系统理解和记忆,中心明确,重点突出。
浅谈语文课堂结尾艺术作者:刘国政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3年第12期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开篇,还要有余味无穷的结尾;也就是既要有凤头,又要有豹尾。
这样的一堂语文课才会不留有遗憾,才堪称完美。
如何绘制语文课精美绝伦的豹尾,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虽终而意无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前后呼应,自然天成一堂语文课的“头”与“尾”要在新奇别致、引人入胜上下功夫。
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是一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
结尾的设计,必须在统观全文,照顾整体的前提下进行,做到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例如教学《芦花荡》时,以歌曲《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导入,小结时,随着《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伴奏曲的响起,笔者说:“抗日战争已经胜利近七十年了,然而日本军国主义再次死灰复燃,现在欲占领我钓鱼岛,我们要向“老鱼鹰”那样和日本鬼子战斗到底!钓鱼岛是我们的!”学生一片掌声。
如果说,导入中的《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歌曲仅仅是一个引子的话,那么小结中再次提到《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则恰当地和本文的主题“抗日”联系起来,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含义,同时也给学生以积极的情感态度的熏陶。
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戏剧的序幕,课堂教学的结尾,犹如戏剧的尾声。
一个精彩的结尾与一个吸引人的开头有机结合,锦上添花,能使课堂教学始终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所以,我们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尾,要处理好课尾与课首前后呼应,使首尾衔接自然,力争达到首尾浑然一体的境界,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外拓展,向生活延伸。
语文课堂教学拓展在根植文本的基础上,突破“文本”的限制,对文本进行拓展与超越,由课内到课外的适当延伸,变语文课堂死板、封闭为灵动、开放。
在一堂课的结尾丰富和拓展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内容,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语文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多的信息,培养学生学习迁移、发散思维的能力,教会学生将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向现实生活延伸。
巧用“悬念”,彰显语文教学的魅力“要想知道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而不惜触犯天条,勇敢盗取天火后与宙斯展开的斗争情况,请大家留意下期的动画片。
”在解说的同时还配有精彩的节选片断,这就是大家熟悉的电视节目预告。
我们平时看电视或者报刊书籍的预告,它往往只是给你展现几个精彩镜头或者扣人心弦的片断描写,可就那么一瞬间就把你的兴趣和注意力牢牢地抓住了,以至产生非看不可的愿望。
教师是一位站在讲台上的艺术家,如果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设置悬念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不都成了兴致浓厚的观众了吗?我在语文教学中除了巧用教材中的“导语”和“连接语”之外,也在不断地尝试着几种方法,彰显语文教学的魅力。
一、讲读课文之前,采用抛砖引玉的方法与节目预告一样,先把文章的魅力、事情的高潮、结果之中某个突出的片断或者与文章有关的故事讲给同学听,勾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自然就进入了学习的大门。
常用方法有:1 语言情境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之前,我讲了一个故事“同学们,在联合国的历史上曾经记载着一件事。
联合国国旗一向不受任何影响朝升夕降,但是有一次,一个国家的总理去世了,联合国秘书长却破例宣布降半旗,以示哀悼。
就在其他国家为此举动不理解时,秘书长说了这么一句话:“你们见个一位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的总理,自己却没有一个孩子;见过一个国土辽阔的大国的总理,在银行里却没有一分存款吗?联合国秘书长说的这位总理,他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伟大的总理——周总理。
”这样巧设悬念扣人心弦,激起了学生对总理的深深的敬佩之情,并产生了急切想知下文的愿望。
由此顺势利导“可是就是这么一位全世界人民都爱戴的总理去世后,‘四人帮’千方百计干扰人民悼念,但是人们仍自发地前来送行。
”简单的几句话,使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子高涨,同时也突出了中心。
2 学生表演如学习《晏子使楚》,我事前请三位同学,一位演晏子,另两位演守城的士兵,我用画外音配音。
课虽尽而意无穷——语文课结尾艺术的探索发表时间:2013-01-14T11:20:09.73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3年2月总第125期供稿作者:田瑞成[导读] 作文“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这话强调文章开头和结尾都要精彩。
田瑞成河北省泊头市师芳中学062150 作文“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这话强调文章开头和结尾都要精彩。
不但作文,课堂教学也应如此。
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犹如一篇优美的散文、一部优秀的戏剧、一场好看的电影,如果结尾设计得好,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回忆,可产生“余音绕梁”、课断思不断、语停思不停的艺术效果。
课堂结尾虽仅占几分钟,却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下面,笔者就语文课结尾艺术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精练归纳,画龙点睛课堂结尾具有总结归纳功能。
许多教师的课上得形象生动,内容具体,蕴含深刻哲理,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表面感性的认识上,而缺少理性升华,因此,在课堂结尾处,教师可用精练含蓄、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点睛”,意在引导学生体会主旨、领悟道理、陶冶情操。
例如教学《紫藤萝瀑布》一文,课堂结束前,我设计了一段结束语:“本文作者回顾花和人的命运,感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读来感人肺腑,令人斗志昂扬——是啊,人在遭遇不幸的时候,不应该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将会过去,新生活将迎面而来,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生命意义’的片断。
”(多媒体展示这片断文字)学生大声齐读“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之后,我顺势点拨:“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我们要懂得珍爱生命,努力学习,去创造美好的明天。
”这一结束语,不仅使学生明确了文章主题,还激励学生珍惜生命、立志成才。
可见,教学终了时,教师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对课文进行精要点化、揭示,可以使课文内容生动有力、由博返约、卒章显志。
课虽尽而意无穷——小学语文课结尾艺术的探索【摘要】小学课程正是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学习观、初步培养各种能力的关键时刻,尤其是作为基础课程的语文课的学习,更要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文化的熏陶、美的教育,因此讲究结尾艺术必不可少,本论文从小学语文课结尾艺术的重要性出发,探讨了小学语文课结尾的要求和方法,最终使课堂达到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结尾艺术、探索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很多教师往往将精力重点放在了课堂一开始或者教学中间,而忽略了教学工作至关重要的一环——结尾,以致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头重脚轻,失去了原本应有的许多趣味。
其实,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仅需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有丰富多彩环环相扣的课上活动环节,更需要一个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结尾,这样才能升华课堂内容,画龙点睛,彻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美感走出课堂,从而达到课虽终,趣无穷的教学效果。
一、小学语文课结尾艺术的重要性明代文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凡起句当如炮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不难理解,说的是写文章的时候要讲究开头一炮打响,同时也不能忽略结尾要达到余音绕梁的效果。
其实如果把这话搬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样适用。
好的课堂开头无疑会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样,一个精彩的结尾也至关重要。
不夸张的说,不讲究结尾艺术的课堂称不上是一堂完美甚至完整的课。
而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在结束语的运用上一直处于无意识状态,或者虽然知道课堂需要结尾,但是没有精心准备结束语,以致整节课看起来虎头蛇尾。
最常见的一种结尾方式就是下课铃一打响,教师以一句“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为结束语,讲到哪里算哪里。
在教师备课环节,也从没有将结束语的设计提高到相应的高度。
或者还有一种较为常见的结束课堂的方式,就是布置作业。
作业确实是巩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好方法,但这并无法代替课堂结束语。
经过了一整节45分钟的高密度课堂教学,小学生由于思维能力以及概括能力等等的限制,最后往往无法有效的在脑海中串联起整节课的内容。
小学语文课堂结课初探作者:翁素琴来源:《文理导航》2013年第03期平时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老师下课前总是问学生:“这节课都懂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如果有问题再作个简答,如果没有那么就是“好,这节课到此结束。
”如果所有的老师都像上面所述,几乎都这样结束一堂课,或者最后来个布置作业。
这样千篇一律的收尾,会给学生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凤,难在点眼。
”教学一是门艺术,无论是教一章、一节,还是一课,其教学的过程都应当是浑然天成的整体。
元代的散曲家乔吉认为文章结构的技法应是:“凤头”、“猪肚”、“豹尾”。
今天我们完全可以用来比喻课堂教学艺术创造的过程结构。
好的课堂不仅有引人入胜的导入,有丰满的、充实的教学过程,精彩的课堂结尾也会让学生意犹未尽,发人深思,给人力量,催人奋进,令人回味。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课堂总结有的时候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概括、深化并要做到与后面的教学建立一定的联系,使学生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通过总结得到升华,形成技能。
或许很多老师有些疑惑:一堂课的时间本来就短,还在课堂结尾上下功夫,那要费多少心思呀?弄不好结尾不成,还要变成拖堂?其实不然,只要稍加琢磨,就可以让课堂结课达到一种言已尽而意无穷甚至一切尽在不言中的境地。
好的课堂结课应该从教材的实际和教学目的出发,起到加深一节课的主旨作用,而且也要对学生以后的学习起到作用。
笔者通过对不同类型的课文研究和设计,总结出以下几种结课形式。
1.提出希望式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度以及生活实际,提出学生感兴趣、可以实施或者操作性比较强的希望,把课堂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实践。
例如:《鸟岛》结课时就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告诉孩子们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希望同学们能爱护小动物。
2.引发思考式南宋大学者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无疑,至此方是长进。
”学习不可无疑,每一堂课如果都能启发学生对所授知识因不理解或理解不透而出问题,及时解疑答问,则能使学生学有所获,学而无疑。
别出心裁的语文教学结课艺术摘要:成功的结课,对教学内容起整理概括、提炼升华和画龙点睛的作用。
通过精心准备的结课设计和发人深思的结课语言,让学生觉得“余音绕粱,三日不绝;课堂虽终,意趣不尽”,突破课堂教学时空的局限,使课堂教学进入启思激情的意境。
关键词:结课艺术耐人寻味高效课堂语文教学如同写作,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导语要动人心魄,引人入胜,结尾也应精心设计,做到课虽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
完美的结课形式犹如画龙点睛,会使一堂课再生波澜。
作为一门教学艺术,结课形式和方法很多,如何营造余味无穷,别出心裁的语文课堂结尾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和体会一归纳总结,提炼升华前苏联教育家叶尼洛夫·叶希波说过:“通过总结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主要事实和基本思想来结束一节课是很有好处的。
”授完一篇课文,教师做一次简要总结,使学生获得一个较为完整的印象。
如教完《方仲永》,我对学生讲:天才需要呵护,天才需要勤奋.学业方面的精神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像方仲永这样天赋极高的神童,后天不勤奋学习结果沦为庸才。
而《孙权劝学》中的吕蒙,大字不识几个,通过学习,也具有了军事和政治上的才干和谋虑。
美国的海伦·凯勒,出生才一个月,就失去了视听能力,不久又变哑了,但她没有屈服于命运,通过顽强的学习,这个残疾儿童成为了美国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
吕蒙和海伦·凯勒与方仲永,正好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后天勤奋学习的重要性。
这样收束可供学生形成总体印象,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对人物产生不同的感情涟漪二以情激情,打开心扉马卡连柯曾说:“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能做老师.”教师的结课语言充满激情,言简意赅而又意味深长,将拨动学生的情思之弦,激发他们的美好情感,会收到发人深省的艺术效果。
如教学《陋室铭》一文结束时我说:“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这位身居陋室却心怀天下的大诗人,而且走进了他的精神世界,聆听他人生响亮的宣言,斯是陋室唯我吾馨,刘禹锡几十年宦海沉浮,一生多次遭贬,但他忧国忧民之心从未动摇,他不慕名利,不趋炎附势,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始终保持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实在难得.这些激情的颂扬言语,既充分发挥了教材中语言文字的魅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想品德,陶冶了他们的情操,使他们的心灵得到深层的净化。
言虽尽而意无穷──谈语文教学中的结尾安徽省繁昌县孙村镇中心小学汪琴【摘要】有人说:一堂课有个良好的开头,就成功了一半。
可我认为一个精彩的课堂结尾也是教学中所不可忽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个具有艺术性的结尾,往往会以其独具的魅力产生“言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有人深思,感人肺腑。
那么,如何设计多姿多彩的课堂结尾呢?一、伸展开拓,二、接读作品,三、表演小品……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总结了七种语文教学中结尾的方法。
【关键词】教学结尾;教学艺术有人说:一堂课有个良好的开头,就成功了一半。
可我认为一个精彩的课堂结尾也是教学中所不可忽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个具有艺术性的结尾,往往会以其独具的魅力产生“言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有人深思,感人肺腑。
那么,如何设计多姿多彩的课堂结尾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总结了一下几种方法。
一、伸展开拓这种课堂结尾的特点是:强调学生参与,一片带多篇,课内带课外,适用于一些常识性课文。
如:对《太阳》一课,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同学们,学过了课文,我们知道太阳和人的关系是这样的紧密。
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关于太阳的动人传说,除了课本上介绍的,你们还想了解太阳其他方面的知识和传说吗?老师向你们介绍几本书:《后羿射日》《神奇的太阳》《宇宙的奥秘》《太阳能的利用》读了以后有什么收获别忘了向老师汇报。
”这样,阅读教学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二、接读作品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许多文质精美的文学作品的节选或缩写。
可是,由于时空的阻隔,学生在学习局部课文时,有许多疑问和想法都得不到满意的答复。
对此,在课堂的结尾时,可布置学生解读原作,使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涉足广阔的文学天地。
有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有学习局部到深入整体。
如:学习《少年闰土》一课后可以这样说:“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脑海中一定会常常浮现出一个头戴银项圈、手捏钢叉,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少年形象。
但是,你们知道吗?三十年后的闰土,却变成了脸色蜡黄,麻木糊涂,仿佛木偶一般,是什么是他变成这样呢?我们去读鲁迅的小说《故乡》,会得到满意的答案。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创设精彩的结束语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
”要想上好语文课,务须讲究结课艺术。
结课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这个环节里,教师不但要对所授知识或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定型、概括、深化,又要对整个课堂教学情况作出科学的总结和评价,有时还要对后面的教学建立某种联系,进行适当的沟通。
因此结课与课首应能做到相呼应,有始有终,使整堂课浑然一体,要对教学效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下面我就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结课做了一点肤浅的探索。
一、文字独白,感染熏陶记得有位老师教授《孔乙己》一文时,曾以一段饱含深情的文字独白作为该课的结尾,这段结课语一直留在我的摘抄本上:孔乙己就这样在人们的笑声中死去了。
孔乙己静悄悄地死去了。
他的死一点也没有惊动这个社会,他的死就像树上无声地落下一片叶子,就像荒野枯死了一棵无名小草。
他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度日,最后在笑声中死去。
他活着的时候,封建社会公开地侮辱他、损害他,用封建意识毒害他、麻痹他。
他盲目地挣扎了一辈子,被别人践踏,也自己践踏自己。
这个可悲的下层小知识分子啊,被吃得干干净净,他的人格、尊严、价值被剥夺得干干净净,成了封建教育制度下的一个牺牲品。
这位教师在结课时,以饱满的激情,诗一样的语言,对全文作了总结性讲解,昭示哲理,形象感染,感之以情,晓之以理,耐人寻味。
二、音乐渲染,余音缭绕有位老师教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是这样结课的:同学们,这篇简短的古文,大家已经背下来了。
苏轼之所以成为名垂千古、家喻户晓的人物,不仅在于他的政绩和散文、诗歌,更在于他豁达、洒脱的人生观。
最后,让我们在乐声中背下这篇短文,永远记住“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那样,我们就会洒脱地面对人生,用闲适的心情去发现生活的美,创造诗意的人生!(课在《高山流水》声及学生深情的朗读声中结束)此时,课堂上,音乐声、朗读声构成了美妙的“交响乐”。
这样结课,易于引起学生思想感情的共鸣,强化了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课堂魅力。
浅谈小学高段语文新授课结尾的设计艺术【摘要】一堂好的语文课不但要有好的开头和中间,结尾这一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教学设计中一定要注意对教学结尾的设计,一定要让教学结构完整,不能虎头蛇毛尾.不同的课型教学的结尾也不尽相同,但总的目的,能对当堂授课的要点儿进行总结,巩固,加深,突出重点,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实现对后续学习的正迁移.【关键词】巩固;系统化;正迁移;重点“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
语文教学亦是如此,课堂的结尾作为课堂教学的收场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着独特的功效,是每堂课的重要环节。
但从教学实际考察,许多人在导入设计上很费心思,而对结尾则有所忽视,其兴也勃,其收也赢,虎头蛇尾,草草收场,影响了教学的整体效果。
”钱加清的这段话形象地道出了一节新授课科学结尾的重要性.这么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教学一节课如何更好地、更科学的结尾很费了一些脑筋.为了能让自己的每一节课都能圆满地结局,我听了很多老师的公开课,其中不乏一些专家级的教师的示范课,在听课中我努力从别人的课中汲取到一些营养,并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我总结出如下的艺术性的结尾:一、总结要点式结尾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目的和教学任务,特别是语文课内容太多,内容太多势必在内容选取上一定要有重点、有目的、当我们按一定的次序把教学内容完成以后,如果就这样结束,就会让学生不知所云,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的结尾哪怕开头和中间讲得再好,也不能算是好的结局.我觉得在教学的结尾对一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好处很多___ “它是学生把握学习重点,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其主要任务是:概括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强化教学难点,总结规律,使学生对学习内容获得明确、清晰的印象.”以六年级下册第十二课为例,在这篇文章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我选取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文章的中心论点儿___为人民服务;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论述(死的意义和价值;欢迎批评;不怕困难、团结起来)在这篇文章的结尾,我让学生回顾这篇论说文的中心论点,然后,再用总结性的话概括出作者从三个方面对中心论点展开论述.这样的结尾就是为了巩固当堂所学的重点知识点,强化教学难点,总结规律,使学生对本节所学有一个清晰的印象,对他们以后学写论说文很有帮助.为了验证这一点儿,我当时给学生留了这样一个练习题___(从三个方面对一个令人敬佩的同学)目的就是为了检验学生学会从二到三个方面对一个观点展开论述,我们班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同学都能很好完成.二、练笔式结尾入选教科书上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千挑万选的,都是一些学习写作的好范文,特别是作者的表达技巧,很值得学生学习和借鉴,比如文章的谋篇布局,文章的遣词造句,文章的修辞方法,文章的过渡和照应等等,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表达方法的学习在每一节新授课中都会有所体现.比如六年级下册第十五课>在这篇文章中学生要了解作者主要用了哪些表达方法(反衬、暗示、对比、插叙),这篇课文的内容很浅显,学生一读就明白.但是对于插叙来说,学生接触不多,而且在全文中插叙的内容一直与文章的主要内容互相映衬,起到了强烈对比的作用,让读者深深感受到凡卡命运的悲惨和他所处时代社会的黑暗.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主人翁的命运,对文章内容进一步了解,我在这节新授课的最后安排了一个模仿写插叙的练笔,这样的结层就有效地巩固了本堂课所学到的有关插叙的表达方法.三、“板书课文脉络”式结尾有的文章脉络很清晰,我就采取“板书课文脉络”式结尾,我在一节课结束前留下五分钟的时间,用简洁的文章和线条对文章的思路,把文章划分成几个大的板块,让学生再次了解作者的整体布局,然后,再让学生说出每一大板书的主要内容块,这样就把一节课所学的大部分内容再一次进行归纳梳理,既巩固所学,又明晰作者思路,对指导学生的写作也有一定的好处.比如>我先引导学生说出课文总的思路并板书:写信前(担心)→写信时(伤心)→寄出信(高兴);接着我引导学生说出写信前为什么担心____怕老板一家发现.写信时作者一边向爷爷倾诉在城市生活的痛苦,一边回忆在乡村生活的快乐;最后写到他把信寄出后,满怀希望.为了让学生直观清楚地了解文章重要的内容.这一课学完以后,再下一节课我让学生回顾本课所学要点儿,学生都能很好地回答.四、总结主要内容式结尾对于简单的文章,在初学时我们让学生试着回答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学生一下子就能明白.对于内容比较难的课文,学生在不进行深入学习后,很难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对于这类的文章我把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本节课的结尾,收效很好.比如>这篇课文,初读这篇文章时,学生很难明白,在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句段学习之后,学生对课文章的了解加深,在这篇文章的结尾,我就把总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本节课的结尾.要总结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我就必须要对全文的内容作一回放,比如文章的写作思路,事情的起因,事情的发展,事情的结果,表现了贝多芬怎么样的人格等要点儿,这样的总结巩固了课文的要点儿,突出了重点儿,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概括力和思维力.五、娱乐式结尾一节新授课进行到三十几分时,学生就会有所疲惫,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较小,他们的有意注意过长就会感觉到疲劳,如果在这一节课在预定时间里顺利完成了任务,学生这时候也显得很劳累,可以放点儿音乐,也可以播放笑话,甚至我们可以让学生表演一些娱乐性的小品,总之让学生的大脑得到休息,也让学生感觉到快乐.我常在一节课的结尾留有几分钟机动的时间,为的是在新课时,给学生放松.在课前我早就安排学生自行排练一些好的节目,笑话故事或者小品,安排电脑干部,他们提前准备好音乐,或者故事等娱乐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觉得老师体贴他们,关心他们,这些娱乐活动也是对他们的奖赏,所以,他们很喜欢.六、激发情感,升华认识性结尾“激发情感,回昧无穷每一堂课都有开始和结尾,也都有高潮,这往往需要教师以其丰富的感情积累和知识底蕴纵情渲染,使课堂富有感染力,为学生的理解铺设大道。
课虽结而意无穷──结课的艺术〖摘要〗结课艺术是构成课堂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主要论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结课的方法。
阐明成功的结课,对教学内容起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
因此,富有艺术的结课方式,能提升儿童的主体地位,激发儿童的创造性,点燃儿童智慧的火花,从而达到“课虽结而意无穷”的效果。
〖关键词〗结课艺术点燃智慧火花结课是指课堂教学在结尾阶段的教学,也叫断课。
它虽占课堂教学的比例不大,却是不容忽视的。
结课艺术是构成课堂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因素。
成功的结课,不仅对教学内容起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还能拓展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达到“课虽结而意无穷”的效果。
要想取得这样的效果,得选择一个恰当的结课方法。
为与新课标接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可采取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结课方法:一、总结──把课堂还给学生总结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加深印象,巩固所学,使知识在反刍中得以升华。
总结的形式与方法很多,传统的做法是教师用简明的话提纲挚领地进行总结,最后提出希望或要求,这种结课方式往往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
因此,单一的使用已不适应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只有与其他方式结合起来,才能重焕生机。
如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心得;完成板书或板画;自编歌诀、字谜,总结学法与收获等。
例1:教学《一夜的工作》,可在总结课文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教师:作者看了总理一夜的工作后,他是怎么想,怎么说的?而你又想对总理说些什么呢?学生满怀深情地说:“总理,您辛苦了,可要保重身体呀!”“总理,您为人民日夜操劳,我们怎能不感动呢?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例2:有位教师在教《威尼斯的小艇》时,这样结课:师:夜深了,威尼斯就要沉睡了,我们的旅行也该结束了,这次的旅行你们有哪些收获?生:(各抒己见)通过学习,欣赏到威尼斯独特的水城风光;了解了威尼斯小艇的样子和作用;学到了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写作的方法等等。
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文结尾加题目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呜呜呜,铃铃铃,上课铃响啦!我拿起毡笔,心里也在响:"该怎么写这个作文题目呢?'言有尽而意无穷'是什么意思呀?"我把笔放在嘴边,开始思索。
突然,我看到窗外有一只小鸟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唱着悦耳的鸣叫声。
我顿时开窍了,原来所有的事物都可以有无穷无尽的意义呀!就像这只小鸟,它在唱歌,表面上看就只是在唱歌而已。
但如果用心聆听,它就有无穷意义了——它可能是在歌颂大自然的美丽,也可能是在赞美生命的可贵,还可能是在向心上人撒娇......我高高兴兴地写下"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文开头"。
太阳公公探出头来,带着温暖的笑容眨眼睛。
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教室,在桌面上投下一片金黄。
"太阳啊,你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一个很好例子呢!"我心想。
太阳虽然就是太阳,但它给人类带来的意义却是无穷无尽的:给予温暖、赐予生命、孕育万物......过了一会儿,校园里传来了阵阵热闹的呼声,原来是孩子们在操场上嬉戏打闹呢!我望着窗外,只见他们有的在踢足球,有的在跳皮筋,有的在追逐嬉闹,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天真无邪的笑容。
"啊,他们的笑容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最好注脚呀!"我愉快地想,"笑容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快乐、友谊、纯真等等意义。
"突然,我的眼睛Being般被窗外的一片绿意吸引住了——那是校园里新种下的一排小树苗。
尽管它们看上去小小的,像稚嫩的孩子;但它们将来肯定会茁壮成长,给人们带来阴凉、吸收污染、赏心悦目的绿意......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叹大自然的伟力,它给予我们太多太多啦!森林、空气、食物......没有大自然,我们就无法存活。
"哇,原来世界上处处充满着'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奇妙意义呀!"我拍手叫好。
课已尽意无穷——浅谈语文课结束语摘要】语文课堂教学结束方式多种多样,如果我们把整堂课或整篇课文的教学比作一台戏,那么,结束语就好比这台戏的一幕压台戏。
我们要认真探讨运用结束语的教学艺术,把这幕压台戏尽量设计得成功些,以求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达到课已尽,意无穷的教学境界。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结束语艺术;探究Class Italy has been completely infinitePang Xiaojun【Abstract】The language classroom instruction conclusion way were many and varied, if we compared with the entire hall class or the entire chapter text's teaching a play, that the concluding remark were just like this play's final item on a theatrical program play. We must discuss the utilization concluding remark earnestly teaching art, designs as far as possible this final item on a theatrical program play results in success, enhances the language teaching in order to the whole effect, achieves the class already, Italian infinite teaching boundary.【Key words】Language classroom instruction; Concluding remark art; Inquisition 语文教学是一门多学科相交的综合性课程,也是一门艺术。
课虽尽而意无穷--语文课结尾艺术的探索
秦先平
【期刊名称】《课堂内外·教师版》
【年(卷),期】2015(000)003
【摘要】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要开始引人入胜,中间环环相扣,而且课的结尾也要精心设计,做到课虽尽而意无穷.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正确的观点,形成高尚的品格,健康的审美观念,并在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方面得到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完成《大纲》提出的语文教学的任务,就要在课堂教学中下工夫.
【总页数】1页(P73-73)
【作者】秦先平
【作者单位】古楼镇中心完全小学,重庆合川 40158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课虽尽而意无穷——浅谈语文课的结尾艺术
2.课虽尽而意无穷——谈语文课的结尾艺术
3.课虽尽而意无穷--对小学语文课结尾艺术的探索
4.课虽尽而意无穷——语文课结尾艺术的探索
5.课虽尽而意无穷——对小学语文课结尾艺术的探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要开始引人入胜,中间环环相扣,而且课的结尾也要精心设计,做到课虽尽而意无穷。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一堂课的开头艺术研究甚多,而对于课堂教学的结尾艺术则涉及较少。
下面,我就语文课的结尾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结尾的发散语文课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局限在狭小的圈子里,不能发散、灵活运用的能力也就相应地降低了。
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掌握课文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基础上,结尾的时候围绕一个中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帮助他们开拓思路,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大有益处的。
例如,我教《一夜的工作》这课时,采用了这种方法。
《一夜的工作》通过描述周总理辛勤的工作和简朴的生活,满怀深情地赞颂了他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
然而,作者只截取了一个片断,以小喻多。
学生学了这篇课文,应该从文中的一些重点词句,体会到总理工作辛勤,生活简朴。
我提示学生能不能根据自己所了解到的情况,用美好的语言来赞扬敬爱的周总理?这一启发,使得同学们思路大开,纷纷要求发言———有的说:周总理生活简朴,严于律己,只求贡献不求享受,的确是新中国的好总理;也有的说:周总理平易近人,热爱人民,有一次……二、结尾的回味一堂课的起始和高潮,往往需要教师以其丰富的感情积累和知识底蕴纵情渲染,从而为课堂创设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情境,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筑路架桥。
结尾时教师能把握好时机,用发自内心的情感,围绕课文的内容创设情境,就能激发学生情感,收到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例如,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在结尾部分我作了如下处理。
我问:“课文最后一句:‘我忘不了那一天’指哪一天?我永远忘不了什么?”学生回答。
此时,我课件出示邱少云的大幅挂图,用苍松翠柏衬托着墓碑文,一边播放着英雄曲的激昂调子,一边用铿锵有力的声音说:“同学们,在‘391’高地夺下不久,朝鲜人民在那里竖起了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的纪念碑。
这样的结局,设计了音响、图片,化静为动,挖掘内涵,符合“儿童用声音、色彩、形象来思维”的心理特点,不仅教给了学生知识,发展了能力,还给学生以灵魂的洗涤,学生感到回味无穷。
小学语文课堂结束语篇一: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结束语设计的艺术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结束语设计的艺术一.课堂结束自然生成1、水到渠成,自然妥帖。
课堂教学的结课不仅仅是因为时间到了结课,也因为教学内容的设计发展同时到了该告一段落的时候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束语设计的艺术。
教师要把结课控制恰到好处,做到水到渠成,避免生拉硬套。
2、结构完整,首尾呼应。
结课时要使结语和前面的教学内容保持脉络贯通,保证教学结构的完整性,使结语好似一条金线,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做到首尾相连,前后照应。
3、语言精练,紧扣中心。
教学结课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
语言一定要少而精,并且一定要紧扣中心。
能起到画龙点睛、提炼主题、提升认识、升华感情的作用。
二.结束语设计艺术1、课外引活水——延伸式结课。
语文教学,除了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应把学生的视野由课内引向课外,使学生自觉地去课外寻求知识,以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
2、升华感情——震颤式(激励式)结课,在教学终了之时,教师运用准确精练的语言以情感人,以情促人。
紧紧抓住学生心理,寻找教学内容中能够拨动学生情思的结合点进行点化、揭示,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真正达到发人深省的教学作用。
3、悬念诱思考——悬念式结课。
课堂教学的结尾也应像文章的结尾一样,讲究意在笔后、悬念迭出,回味无穷,给人一种课已结束而意未尽的感受。
能收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艺术效果。
4、对照促理解——照应式(对比式)结课。
在课堂教学结束之际,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有所侧重地将课文与以前学过的其他课文进行对照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概括提纲——归结式结课。
它是对教学内容、课文特色作提纲挈领的总结和归纳,是对知识进行条理化和系统化的工作,意在让学生由繁及简,纲举目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6、想象出创新——畅想式结课。
课堂教学固然要求引导学生从课本出发,到课文中找答案,但也不能停留在只对课文挖掘,而要点拨激发学生改变思维常规,对课文进行创。
课堂内外窑教师版教育短论
课虽尽而意无穷
———语文课结尾艺术的探索秦先平
【古楼镇中心完全小学,重庆合川401581】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要开始引人入胜,中间环环相扣,而且课的结尾也要精心设计,做到课虽尽而意无穷。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正确的观点,形成高尚的品格,健康的审美观念,并在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方面得到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完成《大纲》提出的语文教学的任务,就要在课堂教学中下工夫。
课堂教学的成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一堂课的开头艺术研究甚多,而对于课堂教学的结尾艺术则涉及较少。
下面,我就语文课结尾艺术的探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结尾发散式———激思语文课如果以“填鸭”的方式进行,“灌”完为止,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局限在狭小的圈子里,不能发散、灵活运用,能力也就相应地降低了。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课文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基础上,结尾的时候围绕一个中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帮助他们打开思路,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大有益处的。
如我教何其芳的《一夜的工作》时,则采用了其方法。
《一夜的工作》通过描述周总理劳苦的工作和简朴的生活,满怀深情地赞颂了他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
周总理日理万机、夜以继日地工作,该有多少事可
以大写特写啊!然而,作者只截取了一个片断,以小喻
多,我们由此可以推想出总理的为人了。
学生学了这篇课文,应该从文中的一些重点词句,体会到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
我提示学生回忆五年级学过的一篇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一启发,使得同学们思
路大开,纷纷要求发言———有的说:周总理生活简朴,严于律己,只求贡献不求享受,的确是新中国的好总理;也有的说:周总理平易近人,热爱人民,有一次……二、回味式———激情
一堂课的起始和高潮,往往需要教师以其丰富的感情积累和知识底蕴纵情渲染,从而为课堂创设一种
富有感染力的情境,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筑路架桥。
结尾时,教师能把握好时机,用发自内心的情感,围绕课文的内容创设情境,就能激发学生情感,收到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如我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在结尾部分我作了如下处理,我问:“课文最后一句:我忘不了那一天。
指哪一天?我永远忘不了什么?”学生回答。
此时,我用了邱少云的大幅挂图,图中苍松翠柏衬托着墓碑文。
一边播放着英雄曲的激昂调子,一边用铿锵有力
的声音说:“同学们,在‘391’高地夺下不久,朝鲜人民
在那里竖起了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三、延伸式———激趣
语文教材内容广泛,有文学、历史、地理、科学等,几乎涉及到古今中外各个领域。
如果我们就文教文,不作任何延伸,势必局限在十分狭小的天地里,学生所知甚少,不能引发他们的兴趣。
如果我们注意因文制宜,适当沟通学生的生活积累和阅读所及,扩充领
域,开拓视野,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这种延伸式可以结合讲解进行,也可以在课终时完成。
如学习《少年闰土》一文,它是根据鲁迅的小说《故乡》节选出来的,课文描写了一个健壮朴实、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的形象。
结束教学时,我把学生引导到课外阅读领域,指导他们去找《故乡》阅读,了解全貌。
总之,课中安排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式,教学艺术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无非是因文而异罢了。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节课的结尾搭桥铺路做得好,处理灵活,课内外联系紧密,就能使语文教学低耗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