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欧洲宗教改革(1)
- 格式:pdf
- 大小:1.93 MB
- 文档页数:11
高二历史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试题1.下图是欧洲宗教改革时期的一幅图片,图右边是新教,左边是天主教,一本《圣经》就比教皇或教士都重要。
它反映的最主要信息是:A.教会内部分裂,出现附属于王权的新教会B.新教否定上帝的存在C.蔑视教皇和天主教会,《圣经》权威至高无上D.新教主张简化宗教仪式【答案】C【解析】从图片信息看,《圣经》比教皇的地位重要,正反映了宗教改革反对教会,主张“因信称义”。
故选C。
A项中的王权材料未体现;B项说法错误,不管是新教还是天主教都不否定上帝的存在;D项是新教的主张,但是不是新旧教最根本的区别。
【考点】宗教改革点评:宗教改革是西欧16世纪的继文艺复兴之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主要有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和加尔文宗教改革等。
认为《圣经》是信仰的唯一依据,从而它打击了教皇的权威,促进了人们的思想的解放,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宗教改革的背景等需要掌握。
2.下图反映的是罗马教廷兜售赎罪券的情景。
有关该图的历史阐释正确的是()罗马教廷在德意志常常通过这种方式搜刮财富,故德意志被称为“罗马教皇的奶牛”②对这种行为进行公开抨击的是“九十五条论纲”,这也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③这种兜售赎罪券的行为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④这一历史事件是导致德意志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答案】D【解析】联系史实可知,兜售赎罪券,引起了众多的反对,成为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导火线,马丁·路德公开抨击兜售赎罪券的行为,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④这一历史事件是导致德意志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错误,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
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罗马教廷对德国的压榨点评:此题为组合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的每个备选项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点组成,要求选出其中正确的一组,实际上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
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知识,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
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的知识点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欧洲中世纪的产生与发展、欧洲文艺复兴、十六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17至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以及法国大革命等。
下面将逐个进行阐述。
一、欧洲中世纪的产生与发展在罗马帝国的衰落之后,欧洲进入了中世纪,并逐渐形成了封建社会。
这个时期的欧洲经历了农奴制、封建制的兴起,国家政权的分散和革命的发展。
通过对中世纪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封建社会的特点、王权和贵族的矛盾,以及中世纪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情况等。
二、欧洲文艺复兴欧洲文艺复兴是指15至16世纪时期,欧洲发生的一系列文化、思想和艺术上的变革。
它是从意大利开始的,并逐渐扩展到整个欧洲。
欧洲文艺复兴对欧洲近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标志着欧洲文化的重新崛起。
三、十六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16世纪欧洲发生的宗教改革是指基督教内部为了改革而产生的一系列运动。
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人是宗教改革的主要代表。
宗教改革不仅对宗教体制和信仰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社会、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17至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17至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的运动。
它提倡理性、科学、人权和民主等价值观念。
启蒙运动对欧洲甚至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发生于18世纪末,是欧洲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一次政治革命。
法国大革命不仅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还为人权的保护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范例,对世界范围内的其他革命起到了巨大的启示作用。
总结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的知识点包括欧洲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17至18世纪的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欧洲历史的发展轨迹、社会变革与文化演变等重要内容,为我们深入理解历史及其影响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单元质量检测(五)欧洲的某某改革(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恩格斯在《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在中世纪,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基督教形成一种同它相适应的、具有相应的封建教阶制的某某。
”恩格斯意在说明基督教( ) A.适应了封建统治集团维护统治的需要B.是封建王权统治的精神支柱C.形成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D.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解析:选 A 依据材料“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基督教形成一种同它相适应的……某某”分析可知基督教适应了封建统治集团维护统治的需要,A项正确;B、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说法片面,排除。
2.962~1806 年的德国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却被伏尔泰称之为“既非神圣,又非罗马,更非帝国”。
这个阶段的德国( )A.首倡了文艺复兴B.发生了某某改革C.结束了民族分裂 D.完成了工业革命解析:选B 某某改革发生在16世纪,最早开始于德国,故B项正确。
A、C、D三项与该阶段德国史实不符。
3.1517 年,传教士马丁·路德揭破赎罪券的欺诈,某某改革像野火一样烧遍欧洲,教徒自读白话文《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做中介。
材料反映了这场某某改革( ) A.否定信仰上帝B.主X废除教阶制与某某仪式C.挑战教会权威D.极力宣扬《圣经》的至高无上解析:选C 从材料“教徒自读白话文《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做中介”,可知马丁·路德改革否定教皇和教会的作用,故C项正确。
4.右图是1535年欧洲的一幅版画《路德是魔鬼的风笛》,画中路德的脑袋被描绘为由魔鬼吹奏的风笛。
此版画反映了当时( )A.路德否定了对上帝的信仰B.路德教摆脱了教皇的控制C.某某改革缺乏民众的支持D.新旧教派之间的冲突激烈解析:选D 题干中把路德的脑袋描绘为由魔鬼吹奏的风笛,意在说明路德某某思想被魔鬼用来腐蚀人们的灵魂,很显然这是旧教派(天主教)攻击新教派(路德教)的言论,故D 项正确。
[键入文字]
14 年高二必修历史知识点: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高中是重要的一年,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历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14 年高二必修历史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原因
1、根本原因:15~16 世纪,德意志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搜刮主要原因
3、直接原因导火线:1517 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内容
1、思想的核心是因信称义
2、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
3、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
反映了正在兴起的资产阶级要求自由、平等的愿望和反封建的思想
4、减少教堂和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并主张神甫可以娶妻
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廉价教会的要求,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5、俗权高于教权,并最终支配教权
6、建立本民族(德)教会
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彻底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加强王权,实现国家统一的政治要求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影响
1、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
2、使德国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形成了一种新教路德宗
3、有利于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
4、为欧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1。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精选同步习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宗教改革家加尔文提出“先定论”,主张信徒不仅要信仰上帝,还要做荣耀上帝的“善功”(对职业劳动和简朴生活的热爱)。
这一思想的提出A.巩固了民众对宗教的信仰B.扩大了路德教的社会影响C.强化了天主教的禁欲思想D.拉近了宗教与世俗的距离2.布鲁斯·雪莱的《基督教会史》认为:加尔文强调上帝的主权反过来产生出一种特殊的国家观。
路德倾向于认为国家至高无上。
……但加尔文教导说,没有人(无论是宗教还是国王)可以要求绝对的权力。
……加尔文教反对君主施行独裁的思想是现代宪政得以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据此可知雪莱主要强调A.以上帝名义反对君主独裁B.宗教改革是人文主义思潮发展的结果C.加尔文教崇尚民主共和D.宗教改革思想是现代宪政的核心思想3.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是A.新教反对天主教的运动B.一场反对天主教,建立本民族教会的运动C.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建立本阶级教会的运动D.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4.欧洲宗教改革的主张或措施中对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提供借鉴的是A.剥夺天主教会的财产B.加尔文主张建立民主、共和的教会组织C.加尔文主张勤勉敬业和积极进取D.因信称义5.天主教是基督宗教的三大宗派之一,其正式名称为“罗马天主教会”或“罗马公教会”,即由罗马教宗领导的教会。
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错误的是A.中世纪的欧洲人民都要阅读理解《圣经》B.天主教教义严格禁锢欧洲人民C.牧师是中世纪欧洲人理想的职业D.中世纪欧洲人一生与天主教有密切关系6.宗教改革(英语:Reformation),开始于欧洲16世纪基督教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运动。
中世纪末期,欧洲人民的反封建反教会斗争是以“异端”的形式出现,根本原因是A、天主教教会是中世纪欧洲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B、天主教教会对人民的影响无处不在C、资产阶级早期力量比较弱小D、天主教教会成为各种社会矛盾的焦点7.英国哲学家指出:16世纪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
第五章第二节马丁路德和德国某某改革一、选择题1.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直接原因是( )A.教皇派人到德国兜售赎罪券B.德国四分五裂的局面阻碍了经济发展C.天主教会在德国大肆搜刮钱财D.马丁·路德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解析:注意题干关键信息“直接原因”。
《九十五条论纲》是马丁·路德在教皇派人到德国兜售赎罪券,引起各阶层人民愤怒的情况下发表的。
答案:A2.天主教会之所以在德国有很大影响力,主要原因是德国( )A.教权高于王权B.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C.德国四分五裂,未能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D.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解析:德国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便于罗马教皇对德国的控制和掠夺。
答案:C3.右图反映的是罗马教廷兜售“赎罪券”的情景。
有关该图的历史阐释正确的是( )①罗马教廷在德意志搜刮财富②此举引起德意志各阶层人民的愤怒③这种兜售“赎罪券”的行为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④这一历史事件是导致德意志某某改革的根本原因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解析:罗马教廷在德意志兜售“赎罪券”,引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反对,成为德意志某某改革运动的导火线(直接原因),教会的神权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马丁·路德公开抨击兜售“赎罪券”的行为,揭开了某某改革运动的序幕,故①②③正确。
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某某改革的根本原因,故④不正确。
答案:D4.下列选项符合马丁·路德某某改革主X的是( )①只有内心虔诚信仰上帝,才能获得上帝拯救②《圣经》是人们信仰的唯一权威③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高于并支配教权④简化基督教某某仪式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解析:结合路德某某改革的基本主X分析。
①项是“因信称义”的基本含义,②③④项都符合路德某某改革的主X。
答案:C5.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的思想,其实质意义是(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B.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D.维护了德国各阶层的利益解析:本题考查路德改革的核心主X,“因信称义”的思想,使原来救赎中不可缺少的天主教会成了多余的东西。
一“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德意志皇帝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
1077年1月,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
据说亨利四世身着罪衣,立在城堡门口三昼夜,才获得教皇的赦免。
这就是“卡诺莎之辱〞。
你知道该事件说明了什么问题吗?提示:“卡诺莎之辱〞说明在中世纪的欧洲,教权高于王权,王权屈从于教权。
课标要求: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某某改革的必要性。
一、基督教的产生及演变1.产生: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的________。
2.发展〔1〕公元______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后来,罗马教区的主教获得了“教皇〞称号。
〔2〕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教皇利用当时欧洲政治上四分五裂的有利时机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并从法兰克王国手中获得一块赠地,奠定了________的基础。
3.分裂〔1〕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境内的教会处于皇帝的控制下,并逐步形成不同的教义,与以罗马教皇为首的西部教会互相攻击。
〔2〕1054年,东西部基督教决裂,西部基督教称为______,东部基督教称为东正教。
对基督教的发展过程,只需了解即可。
二、天主教对西欧的神权统治1.竭力提高教会的地位,利用神权加强对西欧的政治控制〔1〕教会地位的提高:①宣扬教权至上,先是宣扬无论王权还是神权都是来自教会的“________〞,后又宣扬国王的权力来自______的“太阳月亮说〞。
②11世纪末,天主教会建立了不受世俗势力影响的教皇选举制度,12世纪初又获得对欧洲各地______的任免权。
③借组织________东侵之机,进一步增强了教皇的实力,提高了罗马教廷的威望。
〔2〕加强对西欧的政治控制:①加强对各国统治者的控制。
12世纪末,教皇利用开除教籍、挑拨离间等手段迫使英、法、德等国的统治者臣服于教会的权威。
②加强对全体居民的控制。
教会利用创世说、________、末日审判说和禁欲说等某某教义为全体居民和信徒规定了一套受控于教会的繁琐礼仪,借此加强对西欧全体居民的控制。
一“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
2.认识欧洲某某改革的必要性。
1.重点:通过介绍欧洲当时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了解某某改革的历史背景。
2.难点:了解天主教会的腐朽和堕落,理解某某改革的必然性。
知识点一权倾欧洲的教皇国1.基督教的产生及演变(1)产生:公元1世纪产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
(2)发展①公元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②罗马教区享有崇高的声誉,主教获得“教皇”称号。
③395年,罗马帝国分裂,罗马教皇趁机发展自己的势力。
④756年,法兰克国王赠地,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
(3)分裂:1054年,基督教分裂为西部天主教和东部的东正教。
2.天主教会崛起(1)理论完善①提出“双剑说”,声称神权和王权都是来自教会。
②提出“太阳月亮说”,宣扬国王的权力来自教皇。
(2)整顿教会①11世纪末,建立了不受世俗势力影响的教皇选举制度。
②12世纪初又获得对欧洲各地主教的任免权。
(3)征服各国:利用开除教籍、挑起国内叛乱等手段,迫使各国统治者臣服于教会的权威。
(4)提高威望: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组织十字军侵略近东,进一步增强了教皇的实力,提高了罗马教廷的威望。
(5)经济掠夺①天主教会控制了大量土地,成为欧洲最大的封建主。
②向所有的信徒征收“什一税”。
[深度点拨] 中世纪天主教会的特殊社会地位及其原因(1)天主教会在欧洲占据支配地位,对西欧实行大一统的神权统治。
经济上,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政治上,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思想文化上,垄断了文化、教育、艺术等意识形态;社会生活上,影响无处不在,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
(2)中世纪的西欧缺乏强大的王权抗衡天主教会,有利于天主教会地位的形成;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广大人民群众把精神主要寄托在天主教会上。
知识点二天主教的落后、专制与野蛮1.麻醉灵魂的教义教规(1)思想基础:信仰高于理性,信仰的内容主要来自《圣经》。
(2)主要教义:一神说和创世说、原罪说、末日审判说、禁欲说。
2021高二历史知识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巴洛克和宗教改革【基础解读】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的背景:(1)出现了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着名的工商业城巾。
在激烈的竞争中会纷纷采取鼓励一时间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促进了经济政策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新贵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创造财富,他们优化重视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管理业务手段创造财富。
(3)教会严格控制着文化发展战略方法论的发展。
二、文艺复兴1、性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2、核心:人文土义。
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创始者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3、表现: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起来表现出来。
4、代表人物:(1)薄伽丘,文艺复兴时期着名文学家,代表作短篇小说集《十日谈》。
作者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贞洁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蓬勃发展人的个性。
(2)但丁和彼特拉克,他们和薄伽丘一起被誉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
但丁在他的长诗《神曲》中,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彼特拉克的代表作是《歌集》,他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3)达·芬奇等艺术大师顶尖创作了许多杰出小说,十五世纪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
5、文艺复兴的扩展:16世纪以后,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西欧国家北欧国家,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三、宗教改革1、原因:(1)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质疑,要求推进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督促强烈。
(2)天主教会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势力,教会不仅在精神上殖民着德意志,还从德意志掠取了大量财富,德意志因此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3)罗马教皇以筹资修缮教堂为名,出售赎罪券,激化了矛盾。
2、马丁·路德改革:(1)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列举形形色色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谎谬,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