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师大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二氧化碳》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9
《二氧化碳》说课稿《二氧化碳》说课稿(通用12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氧化碳》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氧化碳》说课稿篇1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二氧化碳》。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亮点这六个方面来讲解。
一、教材分析我将从教材的内容、地位与作用、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这3个方面来展开进行。
1、教材的内容、地位与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第一课时二氧化碳,主要介绍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与人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同时又是生活中常见物质。
经过前面氧气、碳单质及二氧化碳制取的学习,学生对二氧化碳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二氧化碳,对碳单质、二氧化碳的制取起到了巩固作用,也为后续学习燃料及其应用以及其他化合物打下基础作好铺垫。
所以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倡导多样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化学新课程特点,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1)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方面:(1)通过对二氧化碳气体的观察,归纳总结部分二氧化碳性质,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初步的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通过实验探究以及小组交流,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2)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课程标准“降低难度,拓宽内容——双基要求降低,思维方法、技能加深,增加科学方法、STS内容”的要求,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的性质。
在介绍二氧化碳时,首先让学生利用课题2中讨论确定的装置来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并利用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去探究它的性质:不支持燃烧和与水发生反应。
同时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介绍了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
其中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是本课题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掌握其化学性质;能运用“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认识它们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进一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基本过程,学会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知识并用化学语言表达这些信息,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二氧化碳“功”与“过”的讨论,学习全面的认识与评价自然界中的物质,逐步形成“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的认识观;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生活处处有化学”,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 1.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2. 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的反应;教学设计:[引言]在上新课前,我们先来进行一个猜谜小游戏: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们称它为“粉刷匠”;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你们猜这种物质是什么呢?(二氧化碳),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角,今天我们就来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板书]二氧化碳的性质[指导观察]实验桌上有一瓶预先收集好的CO2,请大家观察CO2。
你能发现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请前面一位同学闻一闻它的气味,并将气味描述出来(学生回答)。
[过渡]以上这些性质都是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质?物理性质中除了色、态、味,还有密度、溶解性等,下面我们来继续探究。
[实验]在一平衡杆的两端各挂一纸杯,请一位同学上台完成实验:向一侧纸杯中倒入一瓶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
2.能利用二氧化碳的性质对生活中某些现象加以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1.加深对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的认识。
2.感受对比、归纳等科学方法在化学探究过程中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2.通过参与探究活动,进一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体验合作与交流的乐趣。
3.通过走进三个情境,感受化学在改善人类生活与环境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
二、学生情况了解:学生通过小学科学、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已经对二氧化碳有所了解,比如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能供给呼吸等;在日常生活中,学并不陌生,知道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知道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生对CO2三、重点:(1)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2)CO的性质以及与生活的联系2的相关性质。
四、难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同学之间交流讨论、分析得出CO2五、设计思路:化学来源于生活,本课题设计思想是从生活中的文化娱乐、常见碳酸饮料、城市环境三个角度让学生体会二氧化碳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从生活情境引入课题,让学生感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生活之中,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究得出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
随着学习的深入,利用生活与化学知识的完美融合,不断激发兴趣、挖掘潜能,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式,增强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愿望。
六、设计流程:情境一:舞台云雾效果舞台云雾效果引入干冰,明确干冰即固态二氧化碳,进一步通过探究得出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的引导,由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来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等性质。
情境二:碳酸饮料通过了解碳酸饮料中的食品添加剂是二氧化碳,以及碳酸饮料的部分生产流程等信息,引导学生探究碳酸饮料生产中隐含的化学知识,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的性质。
情境三:绿色植物通过图片展示,引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对改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所起的作用,激发学生挖掘与二氧化碳相关的更多的知识,认识到利用化学知识改变环境、改变世界的必要性。
小学科学8《二氧化碳》(教案)二氧化碳引言: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
在本篇教案中,我们将学习关于二氧化碳的基础知识,包括它的特性、来源、作用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二氧化碳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对待和保护我们的环境。
一、二氧化碳的特性1. 无色无味无臭: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示意图,了解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的特性。
二、二氧化碳的来源1. 呼吸作用:呼吸是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交换气体的过程,人和动物通过呼吸将氧气吸入体内,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2. 燃烧作用:学生将进行简单的燃烧实验,观察燃烧后产生的气体。
三、二氧化碳的作用1. 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植物在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了解二氧化碳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2. 温室效应:简单介绍温室效应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温室效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四、与环境的关系1. 二氧化碳的排放与环境污染:探讨人类活动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全球气候变暖。
2. 保护环境的责任:让学生了解自己作为环境保护者的责任,提出保护环境的具体行动,如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植树造林等。
五、实践活动1. 观察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观察二氧化碳的实验,了解它的特性。
2. 讨论环境保护:组织学生小组进行环境保护话题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和行动计划。
六、课堂作业1. 写一份关于二氧化碳的小报告: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知识,撰写一份关于二氧化碳的小报告,包括特性、来源、作用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七、学习评价1. 学生观察实验的记录;2. 学生小报告的内容和语言表达能力;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二氧化碳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生活中,学生将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作为环境保护者的责任,并积极采取行动来保护我们的环境。
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授课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会制取二氧化碳,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培养学生猜测、观察、分析、交流、合作等探究能力。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实验前对实验现象、结果的理论预测,实验中对实验的观察、思考,实验后的分析、交流、总结。
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增强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欲望和激情。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对实验的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增强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欲望和激情,让学生交流、分析、总结。
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仪器药品仪器:广口瓶、长颈漏斗、导管、集气瓶(两个)、装有高低蜡烛的烧杯、烧杯、小型喷雾器、镊子、塑料瓶、石蕊染成紫色的小花、酒精灯等。
药品:大理石、稀盐酸、一个盛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稀醋酸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激趣导入师:上一节我们小组合作探究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成功地制取了二氧化碳。
提问: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什么药品?2、还记得你们组装的制取装置吗?3、怎样收集?怎样验满?学生很兴奋地回忆上一节的探究情景。
回答并认真观察。
把上节的探究激情带到本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师:学会制取二氧化碳后,我们就能有针对性地研究它的性质了。
你知道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呢?除了这些,二氧化碳还有哪些性质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必须要研究的内容。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表扬生回答: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让学生有表达的机会,并在学生所知的基础上,激发他学习未知的知识。
二、新课探究(一)[实验6-4]1、引入[实验6-4],引导学生思考猜测:(1)“二氧化碳气体能否从集气瓶中倒入烧杯中?”“你有没有见过气体能倒来倒去的?”(2)“如果我真的能把二氧化碳倒下去,你猜想会观察到什么现象?”(3)两支蜡烛同时熄灭,还是哪支蜡烛先熄灭?2、师操作演示实验。
引导学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原因及总结结论。
3、提问回答。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在这个课题之前学习了碳的单质,从本课题开始学习碳的化合物,碳的化合物中学生最熟悉的是二氧化碳。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推导出二氧化碳的性质。
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学习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而碳酸不稳定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又能为以后继续学习碳酸盐与酸反应做好准备。
本节内容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设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应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化学综合素养的构建。
本节课是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采用“搜集相关知识—实验操作—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在实验探究中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应用,让学生在“做中学”。
二、实践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播放一段舞台表演视频,解释云雾缭绕的舞台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察收集满二氧化碳的软矿泉水瓶,请学生结合生活常识描述二氧化相关知识,碳的物理性质。
多媒体展示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白板聚焦固体 CO2便于学生认识人工降雨原理。
【提出问题,合作探究】的溶解性:展示一瓶汽水,引出合作探究 1 CO2分组实验:向集满 CO的 1 号软塑料瓶内加入约 1/3 体积的水,立即扭紧瓶2能溶于水。
盖,振荡。
请小组学生观察现象并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CO2学生展开合作探究 2 倾倒 CO2分组实验:用火柴点燃烧杯中高低梯架上的两只蜡烛(梯架可稍提起以便点燃沿着漏斗(漏斗接近瓶底)缓缓倒入烧杯中,小组蜡烛),迅速将另一瓶 CO2学生观察现象并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CO密度比空气大,一般不能燃烧也不2支持燃烧。
学生观看“死狗洞”的视频认识这几条性质引出灯火实验的实用性。
师生合作探究 3 CO2与水的反应:取探究 1 塑料瓶中少许液体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引出问题,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是什么?学生猜想:水?二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新物质?针对上述猜想展开探究,一片花瓣上滴加少量稀盐酸,一片花瓣滴加少量水,展示。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生能够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和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环境的关注。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2、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原理。
二氧化碳制取装置的选择和改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准备实验仪器和药品:集气瓶、长颈漏斗、锥形瓶、导管、橡皮塞、稀盐酸、大理石(或石灰石)、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试液、蜡烛、木条、火柴等。
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些与二氧化碳有关的图片,如灭火器灭火、碳酸饮料冒泡、温室效应等,引导学生思考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二氧化碳。
(二)讲授新课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展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和气味。
(2)演示实验:将二氧化碳气体倒入装有高低不同蜡烛的烧杯中,观察蜡烛的熄灭情况。
(3)提问:通过实验,你能得出二氧化碳的哪些物理性质?(4)总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与水的反应演示实验: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提问:溶液为什么会变红?讲解: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实验验证:将变红的溶液加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总结: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2)与石灰水的反应演示实验: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溶液的变化。
提问:溶液为什么会变浑浊?讲解: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
化学方程式:CO₂+ Ca(OH)₂= CaCO₃↓ + H₂O(3)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回顾导入时的蜡烛熄灭实验,再次强调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二氧化碳》教案设计学习目标:1、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2、理解温室效应及防止措施。
3、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观察、动手、分析实验的基本水平。
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化学反应原理及科学探究水平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观图片、猜谜语、讲故事二、新授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老师制取、展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首先让学生知道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然后分别从颜色、气味、状态三方面实行回答。
培养学生观察并能准确描绘实验现象水平。
(2)探究二氧化碳的水溶性: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的实验水平,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实验中得到二氧化碳溶于水。
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我们打开汽水瓶盖会有气体产生,气体是什么?又表达了什么性质?从而加深学生对溶解性的理解。
(3)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阶梯蜡烛实验,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的实验水平,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实验中得到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像水一样从一个容器向另一个容器倾倒。
2、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引导学生回顾“向盛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里倾倒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讨论]:为什么蜡烛会熄灭?理解二氧化碳是否支持燃烧,从而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也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2)演示实验,播放视频:学生观察现象。
引导学生猜测、设计实验、观察实验,通过对实验分析比照得出结论。
目的是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实行猜测,设计方案,实验探究,获得结论,解释交流”这个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
(3)学生操作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吹气,引导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培养实验观察水平以及书写化学方程式水平。
(4)学以致用,水平提升。
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证明一瓶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以便使知识学以致用。
3、二氧化碳的用途:过渡:在空气中二氧化碳只占0.03%,自然界中假如没有二氧化碳会怎样?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思考“二氧化碳是不是越多越好”?从而引出了“温室效应”这个热点话题。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课堂主题:保护环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课堂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理解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3.掌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方法;4.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一、导入(10分钟)1.在黑板上写下“二氧化碳”这个词,并让学生自由发表对这个词的印象和了解。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相关知识,比如什么是环境,环境保护的意义等。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讲解二氧化碳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介绍二氧化碳的化学式,成分,颜色,溶解性等。
2.讲解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包括温室效应,气候变化,海洋酸化等。
使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些影响。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分组讨论或个人思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方法。
鼓励学生列举尽可能多的方法,并选择一个最有效的方法进行深入分析。
2.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并讨论每个方法的利弊,可行性等。
四、活动体验(30分钟)1.分组设计并制作海报,宣传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方法。
2.学生进行海报展示,并向全班分享自己的设计思路和目标受众。
3.全班进行投票,选出最好的海报。
五、总结和归纳(10分钟)1.教师总结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点,重点强调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总结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和思考,并提出个人的行动计划。
六、延伸拓展(10分钟)1.提供更多有关环境保护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阅读资料,鼓励学生课后深入了解和思考。
2.鼓励学生与家人、朋友分享所学知识,并传递环保理念。
七、作业布置(5分钟)。
教学设计课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了解它的物理性质(2)通过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基本化学实验技能。
2、过程与方法本课题主要是通过实验探究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过程中,部分简单且安全的实验来让学生设计并完成,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并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教师的演示实验,着重对实验的剖析和引导、组织,使学生通过讨论等方式自主得出实验结果,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学会了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科学认知方法(2)通过对二氧化碳有关知识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创新精神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学难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探究教学突破:充分运用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探究,得出结论。
教学方法:探究实验分析法实验准备:大烧杯、火柴、酒精灯、喷壶、塑料瓶、小烧杯、平衡杆、纸杯、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蜡烛、稀醋酸、用紫色石蕊浸泡过的小花、稀盐酸、导入新课:[猜谜]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称它为“植物的粮食”,消防队员称它为“灭火先锋”,环境学家称它为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
它是什么物质呢?[引言]二氧化碳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它具有什么性质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探究的问题。
[板书]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CO2的物理性质[展示] 展示一瓶CO2,指导学生观察描述它的物理性质。
找一位学生闻二氧化碳的气味(提醒学生注意闻气味的方法)[讲解]在加压降温的情况下,二氧化碳可转变为液态二氧化碳,继续降温,可转变为固体,二氧化碳的固体叫干冰,干冰易升华。
[联想与应用] 由CO2的密度思考,CO2的收集可采用什么方法?收集好的集气瓶如何放置?[活动与探究]将水倒入收集满CO2且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立即旋紧瓶盖,振荡,你会看到什么现象?[提问]你看到什么现象?从中你获取了什么结论?[讲解] CO2能溶于水,在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CO2,增大压强会溶解更多。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简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CO2的物理性质,理解CO2的化学性质;认识二氧化碳的用途2.过程与方法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化学就在身边;(2)培养小组合作,探究的精神【重点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检验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教学过程:附学生前置学习任务单:《二氧化碳》前置学习任务单班级:姓名:学习要求:1.了解CO2的物理性质,理解CO2的化学性质;认识二氧化碳的用途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前置学习任务:一、预习教材P117-119,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你所知道的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哪些?并注明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二、写出你所知道的二氧化碳的用途?用途:三、你希望我们在课上探究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课堂检测:1.有一首赞美某种气体的诗,其中的几句是:“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景;她驱散了炎炎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她带给大地勃勃生机……。
”这首诗所赞美的气体是()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甲烷2.下列过程中,只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A.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使其变红B.向高空发射干冰进行人工降雨C.二氧化碳倒入盛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3.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立在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槽中,过一会儿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再将试管内的液体加热,又可观察到,有关化学方程式。
4.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长时间敞口放置,内壁会有一层白膜,如何除掉白膜,请分别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5.用石灰浆(主要成分氢氧化钙)抹墙,墙壁会变白变硬,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
2.技能目标: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对二氧化碳进行制备和观察实验。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关注空气质量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
2.教学难点:制备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和观察。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汽车尾气和工厂烟囱冒出的黑烟,提问学生:你们对二氧化碳有了解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关吗?学生回答。
2.知识讲解(30分钟)(1)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无色无味,不燃不支持燃烧,可溶于水,与碱反应生成碳酸盐。
(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密度大于空气,无法直接观察,溶于水形成碳酸氢盐溶液。
(3)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酸与碳酸盐反应、金属与酸反应、碳酸盐与酸反应。
(4)二氧化碳的用途:饮料中的气泡、灭火器、气象探测、光合作用等。
3.实验探究(50分钟)实验1:酸与碳酸盐反应制备二氧化碳。
材料:氢氧化钠溶液、盐酸、石灰水、试管。
步骤:(1)用试管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2)滴加少量盐酸。
(3)将石灰水倒入试管口。
实验现象: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解析: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同时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2:金属与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
材料:锌粉、盐酸、试管。
步骤:(1)将少量锌粉放入试管中。
(2)滴加适量盐酸。
(3)使试管口朝下并用拇指封住试管口摇晃。
实验现象:试管内水上升,试管底部产生气泡。
实验解析: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氧化锌和氢气,同时放出二氧化碳。
4.实验分析(20分钟)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
5.拓展延伸(10分钟)学生观看相关视频,了解二氧化碳在环境中的存在和人类活动中的排放,以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性。
6.小结复习(10分钟)复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并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其用途,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二氧化碳的用途,让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玻璃片、蜡烛、胶头滴管、碳酸饮料等。
2.多媒体资源:PPT课件、实验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含有二氧化碳的日常用品,如碳酸饮料、啤酒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中都含有一种共同的物质——二氧化碳。
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和性质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二氧化碳的基本知识。
2.新课学习:通过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操作,了解二氧化碳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等物理性质。
具体实验方法如下:【演示实验1】将二氧化碳气体倒入装有半杯水的烧杯中,让学生观察现象并记录结果。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二氧化碳气体下沉到水底部,说明其密度比空气大。
【演示实验2】将二氧化碳气体倒入装有少量碳酸饮料的烧杯中,让学生观察现象并记录结果。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碳酸饮料中产生大量气泡并产生强烈的膨胀感,说明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
(2)化学性质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具体实验方法如下:【演示实验3】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让学生观察现象并记录结果。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二氧化碳可以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演示实验4】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让学生观察现象并记录结果。
二氧化碳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二氧化碳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了解二氧化碳在环境和生活中的应用。
3. 掌握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二氧化碳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
三、教学难点1. 二氧化碳的实验制备和收集。
2. 二氧化碳的应用与环境保护。
四、教学准备实验器材:燃烧瓶、氢氧化钙、气球、试管、排水瓶、燃烧管等。
实验材料:碳酸氢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石灰石等。
课件、图片、实验步骤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用课件或图片向学生展示二氧化碳的相关应用场景,如汽水中的气泡、火山爆发中的气体等,引发学生对二氧化碳的认知和兴趣。
2. 理论讲解(10分钟)学生自由思考并回答:二氧化碳是什么气体?哪些物质会产生二氧化碳?然后由教师进行概念和性质的讲解,介绍二氧化碳分子式、密度、无色无味等特点。
3. 制备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15分钟)步骤:(1)实验装置搭建:将燃烧管的一端插入燃烧瓶口,将氧化钙装入燃烧瓶中。
(2)加热装置:用酒精灯加热燃烧瓶底部的氧化钙(氢氧化钙)。
(3)观察结果:将观察瓶内是否有气体产生。
4. 实验讨论(10分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生思考并回答:观察瓶内的气体是什么?气体是如何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密度如何?5. 二氧化碳的应用(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二氧化碳在环境和生活中的应用,如植物呼吸、气象预测、消防灭火等,并与学生共同探讨二氧化碳的应用效果和意义。
6. 实验探究(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以下实验:实验一: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制备二氧化碳。
实验二:用碳酸氢钠与醋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
7. 实验总结(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操作和观察结果,总结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并归纳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应用。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二氧化碳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了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同时也了解了二氧化碳在环境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的设计a:知识目标:1.使学生通过相互交流概括出来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2.使学生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制备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方法、检验方法。
b:能力目标1.通过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药品的选择,提高学生分析、判断、筛选的能力。
2.通过对仪器装置的挑选、装配,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不同的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不同,学会思考问题、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情感目标:1.通过实验的探究、观察、分析,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通过小组内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团结一致协作、敢于动手,积极参与的精神。
3.通过二氧化碳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及有关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重点: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搜集、检验及验满。
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了解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传授、总结。
仪器、药品:大理石、纯碱面、小苏打、稀盐酸、稀硫酸、石灰水、锥形瓶、集气瓶、导管、试管、药匙、镊子、火柴等二、本节课教学过程为达到本节课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本节课教学程序设计如下:【备考回答】1、氧气的实验室制备的步骤:药品原理装置搜集方法检验方法搜集方法①反应原理(药品)②气体出现装置(反应物状态)③反应条件④搜集装置⑤气体密度及溶解性⑥检验方法⑦验满方法⑧置放方法学生回忆、讨论、填表在复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起对新知识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过渡阶段>:制备氧气时可以用相同出现装置原因就是什么?学生总结1、锻炼身体学生对段小宇科学知识的总结、概括的能力。
2、对新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思路:①确定反应药品②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确认气体出现装置,根据气体的在水中的溶解性和密度确认搜集方法;③验证和验满下面大家若想根据总结出来的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思路去研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首先必须考量什么和教师一起整理制备气体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