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与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4
新课程教学中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在积极投身教改实践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变革自己的教学行为。
本人结合自己在初中化学中教学实践,谈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要实现“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传统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必须以“学生学为中心”,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和对话的教学关系。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促使学生把从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中建立的主体意识迁移到知识世界中来;相信学生,在教学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
如学习《二氧化碳气体制取的研究》一节,在前面《氧气》和《氢气》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完全可以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完成。
教师只须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学生进行“怎样学的”,“学了什么”的检测。
从此学习方式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后的满足,学习化学的信心大增。
对于开放性、探究性的课题和复习课,可由学生走上讲台,教师回到学生中去,谦虚地聆听“小教师”讲课。
从中教师既可发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又感觉到自己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意识从心灵中建立起来。
二、要实现“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向“以提高素质为主”传统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
随着现代科学知识发展,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时间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不可能,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各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新课改视角下教师行为的转变摘要:新课改要求教师提升素质,更新观点,转变角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师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水平的关系。
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自主调查和探索。
教师也应该教会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这样,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相对应的变化。
关键词:一、在师生关系上,教师要善于尊重、赞赏学生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为了实现这个理念,教师要善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与尊严。
教师要学会尊重不同类型的学生,做到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教师心中一定要有“有差异而无差生”的理念,这是一切教育的基本观点,所以教师对待学生的差异,不能按自己固有的、理想的标准去衡量学生,更不能用统一标准要求学生。
事实上学生与学生之间不但年龄不一样,他们的心理发展也有差异。
即使同一年龄的学生,因为成长环境不一样,相互之间的差异也是客观存有的。
分析差异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基点,学生个体差异是教学的起点,也是课程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
教师要善于从差异出发,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合理使用差异,根据学生的差异确定相对应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差异表现在多方面,如智力水平有高低之分,成绩有优良中差之别,反应水平有快有慢,性格有内向也有外向,在兴趣爱好方面也不尽相同,再者就是学生各方面的水平也不尽相同。
总来说之,每一个学生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才能去发掘学生的优点。
给予他赞赏的目光。
丘吉尔说过:“你要别人具有怎样的优点,你就要怎样去赞美他。
实事求是而不是夸张的赞美,真诚的而不是虚伪的赞美,会使对方的行为更加规范。
”赏识,其实是一种提醒,一种暗示,一种激励。
有人发现,世界上任何一个伟人,都是在受到赞赏的时候做得比其他时候更好。
2024年《新课程中教师行为和角色的转变》学习心得教育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素质的提高。
挖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发挥人的力量,最终提高人类的素质。
而这些都得益于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培养,下面谈一谈我读后的一点点体会。
一、新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新课程下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注重学生终身学习的现象,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改变了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等观点,由此可见,新课程强调不应该是让学生去适应教育,而是教育去适应学生,适应社会。
体现以人为本,体现了教育的人性化的理念。
我们的社会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需要对社会担负起使命感,能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人才,因此书中还提到不需要学生人人升学,但要人人成材,这是我们教师所肩负的对于社会发展的一个神圣使命。
我们的教育不一定要把孩子个个都送到清华,北大,但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也就是要使孩子成材。
使社会多一些奇才少一些庸才,歪才,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更加繁荣。
二、新课程更____的是教师的成长。
新课改推行最关键的部位—就是教师本身。
假如新课程是一匹千里马的话,那也得要有懂得识它的伯乐才行。
而我们现在需要的是数万个,数十万个伯乐才行。
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思想,吸收新教程中先进的思想,也就是做到文中所说的脱胎换骨,焕发出新的生命做一个懂得赏识千里马的伯乐。
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成长,将变得更加自主,自尊,自信,自豪。
教师的职业将真正成为人们所羡慕的职业。
他将为自己和他人带来幸福和愉悦。
作为教师,我们应力争做到以下几点:1、教育教学观念的变化:具体体现在。
学生观的变化、课程观的变化、教学观的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体现出崇高的师德,发挥育人的功能;培养学生掌握和利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新课程中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世纪之交,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启动。
目前,新课程正在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
在实践中如何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主动接受学习的意识,”教师应“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育部原副部长王湛语),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相应的变化,那么,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发生哪些转变呢?一、师生关系,强调尊重、赞赏。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实践新课程中教师必须更新理念,彻底抛弃“师道尊严”、“做学生的管家”等陈旧观念,注意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生存价值。
苏霍姆林斯基说,“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
”教师一旦挫伤一个学生的自尊心,他会以十倍的疯狂,百倍的力量来和你抗衡。
尊重学生体现在教师要有爱心。
教师不仅要爱学校、爱教育,更要爱学生。
爱学生体现在尊重学生的人格。
每一个学生不论其个体有何差异,教师都应该倾注全部的爱心,每一个学生其人格是平等的,教师应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做到人尽其才;爱学生体现在信认学生,每个学生的潜能是不一样的,教师应独具慧眼,鼓励每一个学生去不断自主探索,才能让他们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爱学生还体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民主性原则,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必须改变。
有些教师常抱怨学生不懂民主,甚至说不能给学生民主,其实,民主不是教师的施舍,它应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是时代进步的需要。
民主性原则反映了教师的个人素养和人格魅力,民主也反映了新课程的新思维。
夏丐尊先生曾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
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在尊重学生时,更要特别尊重以下学生:智力发育迟缓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曾有过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乏和缺陷的学生;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等。
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新课程下教师教学行为在三个方面的重要转变:(1) 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2) 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3) 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向动态的研究者转变。
一、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现代教学论认为:教与学的本质属性是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这就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它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视为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主动建构学习意义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意义的建构者;另一方面要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应重点研究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研究学生,“以学论教”。
研究学生内在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间的关系,保证教学内容能适应并顺利地植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二是研究学习策略,实现有效的知识建构,通过研究学生认知策略和自我监控能力,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自我建构;三是研究合作交往,实现交往互动。
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意向,研究师生间、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交会互动的机制。
实现教师角色与行为转变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创设有利于学生活动交往的学习环境:一是设置问题情境。
在情境中制造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去组合、批判和澄清新旧知识的差异,解决“认知不平衡”,进而不断改善、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且在认知发展的同时,获得轻松、愉悦、成功的情感体验;二是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师生共创共生、合作交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外部学习环境,支持、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活动”来促进新意义的生成。
---------------------------------------------------------------最新资料推荐------------------------------------------------------新课程下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新课程下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吴玉平乐劲林摘要: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使学生、教师都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但在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甚至是相当难解决的。
因此,在取得可喜变化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新课程不断引向深入。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行为前言:有人说,教学观念转变难,其实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是最难的。
自从开展体育新课程实验以来,通过听课、优秀课评比观摩、区域间交流与评比等活动,我们欣喜看到,广大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同时也发现,一些教师在改变教学行为方面不自觉地走进了各种误区。
笔者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认识。
1.历经风雨见彩虹教师教学行为的可喜变化 1.1 课前的教学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上课前,以往教师更多的是关注教材知识,关注自己怎样教的顺手,而忽视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学习的主动性。
新课程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就要求1 / 13教师从备课环节就充分体现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关注。
通过几次大型教研活动,我们发现,教师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1.2.教师的教学着眼点发生了变化,课堂教学正从知识中心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许多教师在刚刚接触新教材时,不约而同地说:教了这么多年的书,现在却不知道怎么教书了,教材上什么知识点也没有,十几分钟就能把所有内容讲完而现在,走进我们的体育课堂,生动趣味的生活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意味深长的人生启迪,正在代替以往板着面孔的说教而让人耳目一新。
教师们不仅在教育观念上实现了转变,而且在课堂教学行为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新课程理念如何转化成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思想支配教学行为,教学思想解决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所以,提高思想认识,更新教学观念,是教学中落实新课程理念的前提,更新教学观念的重点是学生观,教学观和教学质量观。
1. 新学生观: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要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明确,知识是让学生学会的,不是教会的,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的局面;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对学习方式的自主选择;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相信他们能学好所要学习的知识;要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存在差异性,“五个手指不可能一样齐”要给差生更多关爱和帮助。
2. 新教学观: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边互动过程,是全面育人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
3. 新教学质量观:小学教学的最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高质量的教学是学科课程的育人功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全体学生都得到了最佳发展的教学;在教学评价上要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4.挖掘学科课程内容的育人功能,全面落实“三维”目标。
我发现:在过去的教学中,我至少有两点做得不够:一是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落实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
我过去的教学,更多的是关注的“双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很少;二是在过去教学中,自觉目标意识不够强,尤其是较多地忽略情感态度目标。
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当增强全面的目标意识。
5.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这个问题中,我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方面做得不好,我总觉得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总是在被动地学习,原来是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面做得不够,可能在鼓励,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方面,以及学生观没能得到更新,教师角色转换方面的原因。
今后,一定要在这方面下点功夫,改变这种状况。
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观主要体现教学行为的转变辨析题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观主要体现教学行为的转变辨析题在教育领域,新课程倡导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教师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观主要体现了教学行为的转变,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辨析。
一、教师观的变革1. 教师角色的转变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权威的代表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
而在新课程倡导下,教师的角色被重新定义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扮演着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构建知识的角色。
2. 学习方式的变革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学习方式也发生了重大改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填鸭式”教学,而新课程倡导下更加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
教师不再是简单地在讲台上灌输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行为的转变1. 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是主导课堂教学的,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一方。
而在新课程倡导下,教师更多地扮演着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深度。
2. 评价方式的更新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评价往往是以考试为主导,注重学生的知识理解和记忆能力。
而在新课程倡导下,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培养,评价方式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注重发现学生的优点和潜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观主要体现教学行为的转变,是教育领域的重要变革。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新课程倡导下的教师观念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体系,也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进行了全面的更新。
作为一名文章写手,我深切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坚信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观将会为教育事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总结和回顾性内容通过本文的深度辨析,我们对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观影响教学行为的变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课堂教学模式也从单一的灌输式转变为引导性的探究式。
浅谈新课程下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可以看出,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实施,都要求教师的观念及教学行为做出深刻的变革,要求教师必须尽快地从传统角色中走出来,不断学习,不断改进,最终成为一个符合现代化要求新课程下的新型教师。
一、变传统知识的灌输者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我们过去的教育是一种“学生适应”的教育,学生学习的过程是知识的传授过程,教师和学生则是知识进行灌输的两个“容器”。
人们常说“学生需要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把旧教育模式中师生知识传递作了形象的比喻。
在这种状况下,学生只有顺从教育的预先安排,被动、消极地等待、接纳教师的灌输。
长此以往,学生变得内向、恭顺、缺少自信,窒息了人的创造力。
新课程的进展,为学生个人实现自身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
教育必须适应学生,适应社会的变化与发展,这就要求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方式都要做根本的转变,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最佳环境,做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学习的策略。
具体地讲,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 引导学生审视自我,明确自己想学什么并帮助学生寻找最佳的途径以达到目标。
2. 帮助学生寻找、搜索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最适宜的学习活动和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3.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在评价中反思成长。
4. 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以形成自己的个性。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一、更新备课形式1、更新备课观念。
传统的教学设计(备课)可概括为“三备”和“三写”。
“三备”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三写”是写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这种设计常常从教师主观愿望出发,凭借教学经验进行,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当新一轮课程改革把目标定位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上时,强调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必须用系统论的基本观点作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把重点放在方法与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
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学习者,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感,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设计出让学生充分发展的教学策略。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要突出新颖、独特、个性化,充分体现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着、组织者。
要跳出“教教材”的圈子,引导学生领悟教材的精华,把教材用活,让学生学活。
2、创新备课思路。
把原来单一的个人备课改变为三种形式:第一,集体备课。
以学科组为单位(定主讲人、定时间、定地点、定教学内容)组织讨论研究,强调教师的合作精神,发挥集体的智慧。
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
第二,个人备课。
由于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情况,需要教师在集体备课基础上归纳、提升与再创造。
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情。
第三,跨年级,跨学科备课。
我从事农村教学多年,深知农村缺少专职教师,教师队伍不稳定,所以我主张跨年级备课,就是要求教师统领教材,站位要高,以中考命题为导向,服务教学,引领教学;我还主张跨学科备课,就是鼓励教师把自己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以便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3、重视例习题的设计,灵活运用教材。
有效的例习题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也可促进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改变。
试述新课程改革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随着近几年全国范围内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作为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已在西部广大地区普遍推行。
根据前期实施情况来看,新课程正在以其先进的教育理念给现行的教育模式以强烈的冲击。
新课程正在改变着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正在改变着教师的教学生活。
它最大限度地给教师提供了创造的空间,发展的机遇,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这是毋须置疑的。
在这里,笔者就新课改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影响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简言之,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切言行。
它包括教师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立,课堂教学方法的确立,课堂教学用具的选用,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师形体语言的体现,师生互动、反馈、评价的形式,营造平等、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等等。
在新课改的理念中,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过程,是师生互相交流启发、补充的过程,是互动各方的情感、体验、思考与发现共享、共进的过程。
这样一来,新课改使师生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导致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也将发生质的转变。
其一,教师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要打破以往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以讲授为主要途径的课堂教学行为。
这也包括照本宜科、包办代替、强制命令、让学生死记硬背、照猫画虎等教学行为。
21世纪,对学生来说,重要的已不是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知道去哪里用什么方法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
学会学习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能力之一。
教会学生学习,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是教师的职责。
为此,教师不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做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参谋。
这就是说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不再是强制命令,不再是包办代替,而是因势利导、含而不露、引而不发。
教学的重心将从使学生“学会”转移到使学生“会学”,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其二,从新课程的内容上来看,它打破了几乎被政府和学科专家“垄断”的局面,逐步从专家制定课程走向教师开发课程。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行为如何转变写作提纲一、教师在课改中的地位和作用,由过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师教学行为必须转变。
二、从理论和实践论述教师教学行为怎样转变?1、由重视知识的传递向重视学生的发展转变。
(1)、过去教师的教学行为没有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
(2)、教学要把学生作为主体。
(3)、新课改对教学的要求。
2、由统一规格的教育向差异性的教育转变。
(1)、统一规格的教育行不通了。
(2)、承认差异性教育。
(3)、差异性教育才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3、由重视教为中心向重视学为中心转变。
(1)、以教师为中心的危害。
(2)、以学生为中心是课改的要求。
(3)、重视学生学法的培养。
4、由重视教学结果向重视教学过程转变。
(1)、重视结果的危害。
(2)、学生构建知识过程的意义。
(3)、教会学生会学知识。
(4)、过程的重要性。
5、由单向教学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1)、在教学手段方面的转变。
(2)、在教学方式方面的转变。
(3)、在教学空间方面的转变。
6、由教师的居高临下向师生平等融洽关系转变。
(1)、造成师生关系不良的原因。
(2)、教师角色的转变。
(3)、教师应是怎样的角色。
(4)、建立师生平等融洽关系的意义。
四、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投身课改,为课改做贡献。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行为如何转变宜宾高县落润中学校杨儒龙准考证号:1501023024581599指导教师:莫华林内容提要:文章开头提出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为什么要转变?接着从理论和实践论述教师的行为要向六个方面转变:由重视知识的传递向重视学生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重视教为中心向重视学为中心转变,由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由单向教学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教师的居高临下向师生平等关系转变。
最后,教师教学行为要为新课程改革作贡献。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师行为转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和主力军,他们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变革将直接关系着课程改革的成败。
新课程与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逐步实施,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了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
本文通过分析了教师教学行为的定义,传统的教师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好的发挥教师角色,提出新课程教育改革背景下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新诉求:改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手段;改善教学行为。
教师需要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总结,提高自己教学行为的有效作用性。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行为;教育改革中图分类号:h319.1新课程教育的标准强调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尤其是学生的基础教育,重点在与让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而教师的目的就是把新课程和知识传达给学生,是课程和知识的“推行者”。
在传统的教师教学过程中,无法达到教学中充分给与学生学习权力的要求,死板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导致了很多问题和弊端。
教师的教学方法老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降;教师和学生没有课堂交流互动,孤立封闭等。
由于很多教师在平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学生的学习仍停留在原来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老师们在教学中以传授知识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取知识,得到发展。
另外,老师的课堂提问也并不能激发学生真正的学习兴趣,而且一般老师的提问,在课文中一般都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学生们一般只要认真翻书,都可以很快的找到答案,这样无法启迪学生的思维,老师和学生也不能很好的互动,学生便渐渐失去了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
面对新的教材和课程,教师必须真正从过去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角色解放出来。
如何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理顺“教”与“学”的关系,就是现时期教育改革的突出问题。
一、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加强实践教学观念决定行为,任何教育的行为是不能离开教育观念的。
这次的教育新课程改革最大的挑战就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这不光是换了一套教材,也是涉及到了课堂教学、学校管理、学生学习等全面的变革。
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就必须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课堂中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1、课堂教学要由“教师主体”转向“学生主体”传统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
这种以教师讲为主体的教学,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中的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心理需要、认知需要和发展需要出发,遵循学科的学习规律和学生的学习规律,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
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 意味着平等对话。
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要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学会质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继而思考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培养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能力;引导学生反思。
只有教师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后,新课程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学习方式。
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课堂上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传统的课堂上,学生主要是接受式的学习,“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 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 学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丧失,教也走向了其反面, 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
新课程课堂上教学应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过程要体现“计划性”与“生成性”的统一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强调它的计划性。
教师严格按照教材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教学进行设计与实施。
教师更多的是按照自己预先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
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教学资源。
新课程要求教师设计与实施应该是“计划性”与“生成性”的统一,强调教学过程的动态性与生成性。
所谓生成即指课堂中依据学生的现场思维成果或疑难问题, 及时调整预设的教案而重新生成教学流程。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和角色的转变》的学习心得(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新课程中教师行为和角色的转变》的学习心得《新课程中教师行为和角色的转变》的学习心得(集锦6篇)下面是本店铺收集的《新课程中教师行为和角色的转变》的学习心得(集锦6篇)以供参考。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的转变葛金风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王家山中学730916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木质问题,同时也是教学论中的重大理论问题。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
基于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
把教学木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木清源。
他是对“把教学看成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这一传统观念的重大突破。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
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
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
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
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教授的内容。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的转变。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监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着、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
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这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教师还应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经验和理论都难于解释和应付的,教师都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加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
新课程与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内容摘要:新课程赋予了教师工作新的内涵和要求,需要教师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
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在实践学习中,促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转变英语教学行为
新课程的实施像一场及时的春雨,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和活力,为广大教师提出了学习、改革和发展的机会,也给我们的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因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为前提的。
教师在面临新课程改革时,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接受各种教师培训外,还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
笔者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尝试着做以下几个方面改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从“组织教学”转向“动机激发”
学习需要热情。
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这是教师广为关注的问题。
这就是一个motivation的问题。
Motivation即指“动机”,是人们驱动力的重要诱因。
教师应不失时机的利用适当的教材内容及教学手段多方面激励他们,及时找到新的激励点,使他们产生新的动力。
让学生在师生交往的情境中,受到某种刺激,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需求的欲望,进而形成学习的动机。
1、创设运用语言的情景,激发学生用英语表达的愿望,激励创新意识
教师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利用各种条件把学生引入课堂
中。
如:坚持课前5分钟Free talk,形式求新,内容不限。
让学生充分利用所
学语言知识表达思想,使语言自然融于真实生活中,增强了学生印象,提高了听
说能力。
教师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环节,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唤起他们探求新知
识的欲望。
我常常在课前播放通俗易学的英文歌曲,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
英语的状态。
因为唱歌可以满足学生好奇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保持稳定、持久。
也可让学生进行Free Talk,使他们无拘无束,自然地进入英语学习的佳境。
2、充分利用教材,寻找兴趣点,激发学生,使之乐学。
教材中有许多色彩鲜明的彩图,图文并茂,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能引起学
生共鸣,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数字的这一话题中,我充分利用书本中插图——车牌、电话等,教学生学习0-10的数字,学生会觉得这些数字离自己很
近,就在日常生活中。
在完成教学后,引出句型What’s your phone/ID number?
让学生分组开展活动,活用教材。
从而也产生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去。
3、创设情境,精心组织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轻松、活泼。
在课堂上,我经常和学生配合形成灵活的直观“教具”,再运用适当的肢体
语言,传授或巩固相关知识。
在做对话演练时,鼓励、帮助学生创设仿真语境,
调动学生的激情。
比如在做shopping这一对话时,我把教室进行分区,让学生
设摊位,学生可自由组合,准备一些道具,演练顾客与售货员之间的对话,学生
会觉得很有趣,在乐此不疲中学到好多东西,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4、课堂上开展小组竞赛,引入竞争的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我经常开展一些小组竞赛或英语演讲比赛,营造既紧张又活泼的课堂气氛,
提高学习兴趣。
课堂上开展小组竞赛,引入竞争的机制,对英语教学有着不可估
量的推动作用。
我把班级分为四大组,在黑板上画一个比赛表格,设计比赛任务,
最后统计得分情况,给获胜的组员一定的奖励,给落后的小组略施惩罚。
这种比
赛形式,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让他们从中体验参与合
作学习的乐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感和凝聚力,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对那
些学困生也有很大的帮助。
二、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可以归纳为六点,其中“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性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等三大理念,充分表明了课程标准是按照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思路进行设计的。
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全面的要求。
围绕新课程理念和要求,教师应努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做起。
我认为好的教学设计应面向全体,兼顾两头。
首先必须了解全体学生的学情,如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以便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的起点、难点、深度和广度,但还要了解到个别差异,尽量照顾到每一个层次的每一位学生,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改变“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做好“学生成功引导者的角色”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推进,对外语的教学研究也不断深入,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提出的“交际教学法”、“暗示教学法”,到九十年代对学习者的认知、情感、学习环境的研究,在课堂教学改革上也提出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是顺应当今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思想,有必
要探讨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课堂上教师的任务。
一堂课究竟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
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
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
比如常见的英语阅读教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语法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教学观念上来看,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担心学生读不懂课文,于是就包办代替,结果适得其反。
用现代教育思想来看,不仅要看“教”,而且要看“学”。
而且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上来看教师怎样教。
有为名人曾说过:“一个好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四、从统一规格的教学模式转向个性化教学模式
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和归宿,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创造的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这个要求落实到英语教学中,就要求课堂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
个性化的模式即“和分结合”的教学模式,既有针对不同层次小组的教学,也有对全班同学或两个小组合起来的教学。
通常,新授课中的语法知识可放慢速度,多采用“合”的形式,以保证全体学生掌握;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及能力的训练则可采用“分”的形式。
例如,在讲解定语从句时,便采用了“以合为主,以分为补”的形式,并适当放慢速度,通过若干个典型例句的讲解和练习从而让每个学生从中发
现表达形式、结构和归,总结其基本构成。
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表现出来的疑惑,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点拨。
这样既让学生体验到“自学”总结出语法构成的喜悦,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久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兴趣,而且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五.从“传道”“授业”“解惑”走向“教学相长。
”
课程决定教学观,传统的教学注重“传道”“授业”“解惑”,整堂课以传授知识、解决问题为中心,学生学得被动。
而今追求的是“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过程,是师生思想、情感交融,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就是把学习的活动定位为与书本对话、与老师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的过程,从而在本质上超越了“教师中心论”,使学生学得生动、学得主动、学得活泼,而教师也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促进了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总之,新课程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它需要我们教师们深刻领会新教材的基本理念,认真分析实施新课程所面临的新挑战、新任务,结合教学规律以及教材和学生的特征,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才能主动适应并投入到蓬蓬勃勃的新课改之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创新型的人才而努力工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2] 钟启泉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
[3] 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4] 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5]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新课程与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姓名:姚新翠
单位:西安市阎良区六三〇中学
时间:2012年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