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历史文化名城说明书
- 格式:doc
- 大小:5.42 MB
- 文档页数:55
1天津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六百多年的建城史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其丰富的历史建筑是天津对外亮出的"城市名片"之一。
然而伴随着大城市的高速发展,以大规模和高强度为主要特点的开发建设行为,使风貌保护区的保护与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承与发展"成了历史风貌保护与城市建设所必须面临的问题一、商业建筑的历史:西方第一个百货商店于1852年在巴黎产生,给营业空间带来了两方面的变化:一是营业空间的扩大;二是内部空间有适当的划分。
我国市场的概念:《周礼.考工记》中的“左庙右社,前朝后市”2●商品经济发展初期商业建筑存在一些问题:1.汽车、自行车、行人混杂。
2.商场周围缺少必要的步行广场和各类停车场。
3.商业建筑形象单调、缺少商业个性。
4.商场之中或周围缺少必要的文化娱乐及饮食休息等服务设施。
5.许多商店面前人行道狭窄,行人难以停留,失去了大量的“潜顾客”。
3新型的商业建筑,将远不是单指零售业建筑,而是满足人们的丰富心理需求的新建筑。
体验经济已经逐渐成为继服务经济之后的第四个经济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可望得到体验;可以说,将来的商业建筑的生存也将是靠出售某种体验:热闹、繁华、丰富、交往、表演(提供顾客表演的场所)。
符合当今时代的体验经济,成功地融购物功能于娱乐体验。
4以上是从零售形式变化的角度展望21世纪的商业建筑。
从建筑的特性来讲,未来的商业建筑也具有一般新建筑的诸多特征,如生态、信息化、个性化、高技术等。
5二、商业建筑分类:1.按经营方式分:综合商店;专业店;连锁店;百货公司;自选商场和超级市场;购物中心;其他零售形式。
2.按坐落位置分:市中心区商业;居住区附近及其他市区商业;交通枢纽附近商业;市郊商业;非城市商业。
63.按规模分:大型商业;中型商业;小型商业。
4.按建筑空间类型分:单栋建筑;综合体建筑;商业街和步行商业街;地下商业建筑;商业区。
7三、消费者心理:现代人的生活消费行为,已由单纯的购物活动转向多元、综合的社会活动。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正确处理天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天津市城市规划条例》,针对天津市实际情况,结合《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修编,制订本规划。
第二条本次保护规划范围为天津市行政辖区,面积11919.7平方公里。
规划重点在天津历史城区。
天津历史城区指1949年市区建成区范围,具体是指由光荣道、红旗路、咸阳路、旧津保道、青年路、长江道、卫津路、围堤道、东兴路、津塘路、红星路、京山铁路、金钟河大街、育红路、新开河、天泰路围合的范围,总面积约53平方公里。
第三条在本次保护规划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有关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二章保护的指导思想、原则与保护框架第一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指导思想与原则第一条指导思想1.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保护文物古迹的真实性,保护文物古迹的历史环境。
2.天津历史悠久,在我国近代史上占有突出地位,保护好天津各历史时期(天津卫、殖民时期、北洋时期)的典型历史文化遗存,全面反映天津历史名城的价值。
3.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处理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关系,使历史文化名城在保护中得以持续发展。
第二条保护原则1.持真实性原则,保护真实历史文化遗存。
2.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的同时,坚持对历史文化遗存的历史环境进行保护。
3.坚持分层次保护的原则,对不同的历史文化遗产采取不同的保护方法,切实有效地保护其历史文化价值。
4.坚持合理、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积极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第二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框架与保护内容第三条按照文物古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城区三个保护层次对天津历史城区进行保护。
在市域范围重点对历史文化古城镇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与保护要求。
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技术标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布日期】2012.01.23•【字号】规保字〔2012〕26号•【施行日期】2012.01.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风景名胜、世界遗产与历史名城保护正文关于印发《天津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技术标准》的通知局机关各处室、局系统各单位、各有关设计单位:《天津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业经2011年12月31日第14次局长办公会审议通过,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
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管理工作,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各区县规划(分)局要充分认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深入发掘本辖区内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展历史镇村调查工作。
二、各区县规划(分)局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组织做好本辖区内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用以指导保护范围内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三、各设计单位应按照《标准》要求编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切实落实《标准》中对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各项保护要求。
二○一二年一月十七日天津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技术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了加强本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管理,传承优秀文化遗产,促进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天津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规范本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内容、深度和成果要求,特制定《天津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技术标准》)。
第二条适用范围。
《技术标准》适用于市域范围内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
本《技术标准》所称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指保存文物丰富,具有一定历史价值,能较完整的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并经规定程序申报、批准、公布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镇村。
天津旅游攻略参观宗教建筑感受宗教之美天津旅游攻略参观宗教建筑感受宗教之美天津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众多具有宗教意义的建筑。
这些宗教建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感受宗教之美。
本文将为您带来天津旅游攻略中参观宗教建筑的介绍和体验分享。
1. 天后宫天津的宗教建筑以天后宫最为著名。
天后宫位于天津市河西区,是华北地区规模最大、最宏伟的天后宫庙宇之一。
它始建于明朝,经历数百年的兴衰,如今已成为天津市重要的宗教和旅游景点之一。
2. 天塔寺天塔寺是天津市最古老、最著名的佛教寺庙之一。
坐落在天津市南开区的具体位置上,这座寺庙建于明代,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天塔寺以其精美的佛像雕刻和独特的佛教文化内涵而闻名。
参观者可以在这里静心感受佛教之美,领悟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3. 正觉寺正觉寺是天津市规模最大的道教寺庙,位于天津市河东区。
该寺庙建于清代,并在历史上多次重修和扩建。
正觉寺是一个以“和谐、平和、宁静、安抚”为主题的道教圣地,寺内供奉着众多道教神像和经文,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到中国传统道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4. 铁佛寺铁佛寺位于天津市西青区,是一个以铜佛闻名的佛教寺庙。
铁佛寺的特色在于,庙内供奉着一尊高达33米的铜制佛像,这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室外铜佛之一。
参观者可以在寺庙中欣赏到这尊宏伟的佛像,感受佛教信仰的力量和对生命的敬畏。
5. 清真大寺清真大寺是天津市最大的伊斯兰寺庙,也是中国北方地区最早兴建的清真寺之一。
这座寺庙建于明代,经历了多次重建和扩建。
清真大寺以其壮观的建筑风格和浓厚的伊斯兰文化内涵而吸引了众多游客。
参观天津的宗教建筑,不仅可以欣赏到它们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建筑魅力,还能感受到各个宗教信仰背后蕴含的智慧和美学。
这些寺庙和清真寺以其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为天津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无论您是宗教信仰者还是对文化遗产感兴趣的旅行者,参观天津的宗教建筑都会给您带来独特的体验和启发。
天津旅游攻略参观历史遗迹感受历史的厚重感天津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
对于喜欢历史的人来说,天津绝对是一个不可错过的旅游目的地。
本文将为您介绍天津的一些重要历史遗迹,让您亲身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历史厚重感。
1. 天津古文化街天津古文化街位于南开区,是一个集购物、休闲和观光于一体的历史街区。
这里是天津传统文化的代表,保留着许多清代建筑和历史建筑物。
在这里,您可以品味传统的小吃、购买传统的手工艺品,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
2. 天津博物馆天津博物馆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博物馆之一,位于和平区。
这座博物馆建筑古朴典雅,陈列的文物丰富多样,展示了天津和中国的历史文化。
您可以在这里了解天津的发展历程,欣赏到古代艺术品的魅力。
3. 津门故里津门故里位于河东区,是天津市最早形成的市区,也是天津最具历史意义的地方之一。
这里有许多保存完好的老宅院和历史建筑,例如古老的天津城隍庙和孔庙。
漫步其中,仿佛穿越时光,感受到这座城市千年历史的厚重感。
4. 文化街区天津有许多文化街区保留了传统的建筑和街道风貌。
例如,意大利风情区是由意大利建筑师设计的,展示了浪漫的欧洲风情;五大道则是天津的民国风貌街区。
在这些街区漫步,您可以欣赏到不同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迹,感受到不同的历史时期的气息。
5. 天津大观园天津大观园是明代古建筑群,位于南开区。
这是一座典型的古典园林,是中国北方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精美的园林景观,感受到皇家园林的气派。
天津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还有很多,以上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如果您对历史感兴趣,可以在天津的大街小巷中寻找更多的惊喜。
希望您可以在天津的旅行中,亲身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体验到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天津三日游最佳方案天津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风景秀丽的海滨城市。
作为北京的近邻城市,天津的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让人流连忘返。
针对天津三日游的最佳方案,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
Day1:游览古文化街区第一天的行程主要安排在市区内。
建议选择地铁为出行工具,在天津站下车后乘坐地铁1号线前往古文化街区,该路线约20分钟。
抵达后,您可以沿着南北大街往东走,途中可游览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院、天津博物馆和梁启超故居等知名景点。
下午时分,您可以在街边小店或传统酒楼品尝美食。
晚上到达意式风情区,这里有许多西餐厅、酒吧,是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在这里您可以用晚餐,享受欢乐时光。
Day2:欣赏海河风光第二天的行程主要以海河为主线展开。
上午您可以前往天津之眼,这是一个高176米的摩天轮,是欣赏海河美景的最佳之处。
上午结束后,您可以乘坐渡船游览海河两岸的景色,船行到达古文化街区以南的意式风情区,沿途可以观赏到许多名胜古迹,例如:天津大桥、蓟县楼、五大道和津门故里等。
游览完所有景点后,可以到意式风情区的红桥市场购买一些纪念品。
Day3:体验海滨文化第三天的行程主要在城市南部的滨海新区展开,您可以乘坐地铁3号线到达本次行程的目的地。
上午时分,您可以前往天津之眼附近的滨海公园进行散步,感受海风抚面的感觉。
下午可以前往天津海昌极地海洋公园,这个主题公园以极地海洋文化为主题,可以体验到许多冰雪娱乐项目。
在结束了极地海洋公园的游玩后,您可以在附近逛逛购物中心,品尝美食和购买一些纪念品。
以上就是天津三日游最佳方案的行程及活动安排。
希望您能在旅途中留下美好的回忆和印象。
天津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一提起在天津旅游大家总感觉没什麽好玩的。
因为天津既没有向黄山、泰山那样的名山;也没有闻名中外的“九寨沟”“张家界”之类的自然风景区;更没有首都北京那样的皇宫古迹。
其实不然,天津这座即年轻又古老的城市,他独特的历史和人文景观在全国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
只要您仔细听一下我的介绍您必然会改变对这座城市的认识,从而提高了对天津人文景观的兴趣。
第一景点介绍海河、渤海、塘沽游览线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他是哺育天津发展的摇篮。
向海河这样在一座大都市中心穿过的河流全国仅此一条。
在世界也只有法国的塞纳河、英国的泰晤士河等几个少数国家形成这样的河流走向。
这就说明天津在形成发展过程中一直没有脱离海河这条主脉,无论是古老的传说还是历史的演变以及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海河一直是串联天津发展史的一根纽带。
天津城的诞生与海河漕运史有关,天津的名称来历与燕王扫北渡海河有关,直沽的形成、天后宫的出现与海河有关。
近代史上著名的“天津教案”“望海楼”建在海河边。
标志着天津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大沽口”保卫战在海河的出海口发生。
八国租界地是沿海河轴线建立起来的。
天津工业的摇篮“三条石”民族手工业区坐落在三叉河口边,现代史上沿海河边很多大型企业如钢厂、棉纺厂、造纸厂,改革以来像著名的大无缝钢管厂、小东庄发电厂等许多大工厂都建造与海河边。
古老的传说中姜太公钓鱼在海河水系上游的子牙河畔,八仙过海从天津海河出发,西游记中哪吒闹海在天津三叉河口,大禹在天津降龙治海河,曹操在天津修渠通水,马可波罗两次从水陆来天津游历等等都与海河有关。
这么多与海河有关的事,有些是仅存于历史记载,但有些故居旧址至今存在,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不免抽出一些时间游览这些地方,今天我们乘船游海河、游塘沽看大海是我们天津旅游风景线的一部分,过一会我还要在旅途中向大家介绍塘沽及滨海新区的概况。
第二景点天后宫天后宫,南方地区称“妈祖庙”,天津俗称“娘娘宫”(用天津口音讲)。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及将蓟县县城列为天津市历史文化名城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91.08.02•【字号】津政发〔1991〕38号•【施行日期】1991.08.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及将蓟县县城列为天津市历史文化名城的通知(1991年8月2日津政发〔1991〕38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一九八六年,国务院批准并公布我市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为保护好我市境内的历史文物,进一步充实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弘扬祖国优秀民族文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天津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在全市文物普查登记的七百多处文物保护点中,依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经过论证筛选,确定了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二十四处(名单附后),现予公布。
同时,决定将蓟县县城列为第一批天津市历史文化名城。
为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要努力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文物是祖国的重要文化遗产,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国家文物的义务。
新闻、宣传部门要积极配合,搞好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和文物知识的宣传,使保护文物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切实加强文物的保护管理工作。
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要会同文物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明确保护责任,落实保护措施。
三、认真做好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工作。
为了保持文物保护单位周围环境风貌的协调,市文化行政部门和规划部门要共同研究,在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外,按各文物保护单位座落地点的实际情况和保护的实际需要,划出建设控制地带,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纳入城乡建设规划。
四、各区、县人民政府要责成有关部门,对本地区的文物开展调查研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天津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遴选有代表性的文物古迹,经区、县人民政府核定后公布为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天津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技术标准天津市规划局2019年9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天津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管理,落实《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及《天津市城乡规划条例》的相关内容,规范编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内容、深度和成果要求,特制定《天津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技术标准》。
第二条《天津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以下简称《保护规划》)的编制内容包括历史保护、发展利用研究、用地规划、建筑与环境保护引导、基础设施体系五部分内容,是对历史文化街区内建设活动的全面控制和引导。
在天津市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的所有建设活动应以《保护规划》为依据。
第三条《保护规划》应在充分调研现状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现状价值分析及评价。
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演变、街区特征、城市功能、人口、生活服务设施、绿化环境、道路交通及市政基础设施等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该街区主要历史文化特色、存在的问题及主要的工作方向。
第四条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与利用应以保护为根本目的,遵循合理性、前瞻性原则,促进与周边区域的协调发展,提升历史文化街区在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五条在历史文化街区中,应从有利于历史文化环境和历史建筑保护的角度出发,为历史建筑找到适合的新的使用方式,以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为出发点,引导区域合理更新。
第六条本标准适用于天津市14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分别为估衣街历史文化街区、老城厢历史文化街区、古文化街历史文化街区、一宫花园历史文化街区、鞍山道历史文化街区、赤峰道历史文化街区、中心花园历史文化街区、劝业场历史文化街区、承德道历史文化街区、解放北路历史文化街区、泰安道历史文化街区、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解放南路历史文化街区及海河历史文化街区。
第二章编制技术要求第一节历史保护第七条历史文化街区内应确定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第八条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历史文化要素一般归纳为四类:1、建筑:历史形成的各类建筑及对历史环境有积极意义的建筑;2、空间:主要指历史形成的道路与街巷系统及其线形、宽度、空间尺度、景观特征与各类公园、街头绿地、绿化庭院、古树名木、广场、街道交叉口等;3、肌理:主要指历史形成的街巷、街廓、建筑及其布局所形成的城市肌理特征,如原有道路和街巷格局、地块的尺度与形状、建筑的体量、建筑密度与群体空间布局等;4、其他:主要指重要的历史场所及历史、文化、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名城:天津天津市简称“津”,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东临渤海,北枕燕山。
天津毗邻首都北京,是通往北京的水上咽喉要道,自古就是京师门户,畿辅重镇。
天津又是连接三北——华北、东北、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从天津到东北的沈阳,西北的包头,南面的徐州、郑州等地,其直线距离均不超过600公里。
此外,天津还拥有北方最大的人工港——天津港,有30多条海上航线通往300多个国际港口,是从太平洋彼岸到欧亚内陆的主要通道和欧亚大陆桥的主要出海口,成为一颗“渤海明珠”。
1986年国务院公布天津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天津在远古时曾是渤海的一部分。
在今市区以东直到海边,考古工作都发现了三道贝壳堤,据考证,是四个时期的古海岩线遗址。
1974年,在北郊刘家码头等地出土了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等,上面覆盖着黄河第一次在天津入海时所形成的黄土层,这说明早在商周以前天津西部刚刚露出海面之后,就有先居在这里劳动、生息。
“天津”这个名字最早出现于永乐初年,为朱棣所赐,意为天子渡河的地方。
永乐二年(1404年),天津正式设卫(卫所是明朝的军事建置),故有“天津卫”之称。
天津的集市和商业区正式出现于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物资丰富、贸易活跃的天津是当时中国北方的商品集散地。
公元1644年清兵入关后,随着清王朝统治地位的稳固和经济的发展,天津卫作为京师门户的地位日益重要。
18世纪初,由于埠际商业的发展,天津出现了办理汇兑业务的钱庄,商业、金融业的发展使天津进一步发展成为中国北方的商贸中心。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天津作为拱卫京师的军事重地,其作用更加突出。
天津文物古迹众多、它融近代人文景观和山河湖海自然景观为一体、形成了以海河为轴线,以市区为主体,以塘沽和蓟县为两翼的景观格局。
海河风景线、古文化街、南市食品街、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大沽炮台、黄崖关古长城、盘山、独乐寺、天后宫、炮台、铃铛阁、鼓楼、吕祖堂、海光寺等。
等景点,享誉海内外。
历史文化名城《天津》
1986年天津市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8年西青区杨柳青镇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0年蓟县西井峪村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体系化地形成了“一城一镇一村”的保护格局。
天津共有京杭大运河天津段、蓟县黄崖关长城世界文化遗产2处;盘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历史文化街区14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村1处;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39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处,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212处,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55处;历史建筑258座;重点工业遗产37处。
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33项,市级124项,区县级约600余项。
第一章历史沿革2004年是天津建城600周年。
经历了600多年的风雨变迁,今天的天津人口已达1000多万,成为我国4个直辖市之一和拥有京津冀地区最大的综合性港口的特大城市。
纵观天津城市的发展历史,大体可以划分为五个历史阶段:一、聚落的形成与发展从蓟县围坊发掘出的新石器时代的遗物说明,远在公元前就已经有人在宝坻、宁河和天津北郊地区聚居。
西汉时期天津平原地带已成为富饶之地,汉王朝在此设立了5个县,作为开发渤海湾西部的基地。
东汉时期,无终(今蓟县)已比较繁荣发达。
从出土的别山墓群和邦均墓群发现,这里已有较多的居民聚落和小城镇。
图 1 运粮的漕船公元608年,隋炀帝强征百万人修建了南接沁水、北达涿县的永济渠,使天津地区成为南北水陆交通的大动脉,初步形成河海交通枢纽格局,三岔河口成为运河入海的咽喉要冲。
至唐代,大规模的漕运使天津地区的重要地位凸现出来。
北宋时,宋、辽南北对峙,以界河(今海河)为分水岭,界河以北属辽,以南属宋。
澶渊之盟以后,宋朝的商船和官船聚集在泥沽寨。
真宗咸宁四年(公元1010年),在泥沽海口置海作务,造船令民入海捕鱼,在泥沽寨以西形成了许多寨铺。
众多寨铺的出现,为以后天津聚落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古代天津城市勃兴的契机是金元时期定都北京。
公元1153年,金王朝迁都燕京(今北京),改称中都,由于北京集中了庞大的政府机构,驻有大量军队,需要大量的物资供应北京。
当时运往北京的漕粮,大部分来自河南、山东、河北一带,经“三岔口”运往北京。
此时三岔河口成为了南方通达京师的漕运枢纽,开始有大量居民在三岔河口附近自然集聚。
出于保卫中都与安全运输的需要,在公元1214年,金王朝在三岔河口设立直沽寨,三岔河口由单纯的漕运枢纽开始发展成为漕运与军事相结合的畿南重镇。
其后,自元代起,随着居民点的扩大,“直沽寨”就被简称为“直沽”,不管是河运或海运,直沽寨都是必由之地,后来“直沽”逐渐成为天津的代名词了。
1279年,元统一中国,定都于大都(今北京)。
为加速南粮北运,满足首都的需要,元统治者将南北大运河全线通航,并采取了“海运为主,河运为辅”的方针,不管是河运或海运,直沽寨成为进京的必由之路。
随着漕运量的增大和盐业的发展,元王朝对直沽的重视和控制亦趋加强。
在公元1316年,元朝改直沽寨为海津镇,使其成为保卫大都与河海联运的中转站。
南北运输、河海联运促使天津沿河一带迅速繁荣,“一日粮船到直沽,吴罂越布满街衢”的诗句,反映了漕运给天津带来的商业与贸易的兴盛。
宗教这时也在直沽兴盛起来,元朝政府为稳定民心,确保漕运安全,正式认可了妈祖文化。
大约在1314-1320年,先后修建了两座天妃(妈祖)庙。
这两座天妃庙,在北方的港口中建立最早,规模也最大。
在天津设卫之前,直沽寨已非常繁华,城市经济活动已有很大发展。
二、早期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公元1403年,明成祖朱棣将都城由南京迁回北京,出于安全保卫的目的,明永乐二年(1404年)在三岔河口西南处设卫筑城,揭开了天津城市历史的新篇章。
卫城只是军事城堡的性质,其主要职能是屏蔽京畿、保护漕运和军事防卫。
卫城城垣呈1.5×1.0公里的矩形,城墙周围长九里十三步,高三丈五尺,初建时为土城,后图 2 清代天津城乡图改砖城。
至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又重建,城址略向南移。
八国联军侵占天津后,天津城墙被拆除。
卫城整体布局符合传统的河港城市形态,可概括为一城一市:官府衙署、卫戍机构在城内,商贸活动在城外。
城内布局具有我国传统手法,即“方城十字街”形式,中建鼓楼,高三层,四面穿心,通四大街。
城里建有镇、道、府、县等衙署,还有文庙、城隍庙等公共建筑,它们布置在东西中轴线以北,东西中轴线以南主要是民居。
城外的发展明显快于城内,紧靠南运河和海河的城北、城东地区是商业区,商业区沿东西向发展。
这种局部封闭、总体开敞的空间格局,是历史上天津独具特色的地方。
由于地处北方水陆要冲和漕运咽喉,明代漕运得到了更大的发展,促进了造船业、河海运输业的崛起,而交通业的发展又促使盐业、商贸、手工业等迅速发展,经济开始急剧繁荣,到明代中后期,天津已经初步发展成为北方商品的集散地,重要的工商业大商埠。
公元1664年清兵入关,中国封建社会发生了变化,国内的商业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开始缓慢发展,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作为河口都市的天津也随之发生显著变化。
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首先合并“天津三卫”为“天津卫”;公元1725年(雍正三年),改天津卫为天津州,下辖武清、静海、青县;公元1731年(雍正九年),改天津州为天津府,下属天津、静海、青县、南皮、盐山、庆云、沧州等六县一州。
在短短七年里,政治建制的一升图 3天津清末街景再升,表明了天津政治、经济地位日趋重要。
清朝初年的天津,河、海、陆交通运输业高度发达,成为规模巨大的河漕和盐业的储运枢纽,商业和金融业快速发展,同全国甚至海外的的经济联系空前密切,例如“洋行”、“钱铺”等国内汇兑业首先在天津出现。
而各地商旅纷纷放舟北洋,出现了“万商辐驺之盛,亘古未有”的景象,对天津城市发展起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船户、盐商、铺户、鱼贩等主要集中在东门外、北门外、东北角、西北角,城内主要是衙署和居民,这反映出天津的发展和水路交通的关系。
由于城北毗邻南运河,城东紧靠海河,东北城角是南北运河汇流入海河的三岔河口,因此,城北的针市街、估衣街、锅店街、侯家后、竹竿巷、城东的宫南、宫北大街、小洋货街等都成为繁华的市井。
同时城外居住区也迅速扩大,以三岔河口为基点沿海河发展,与城内连成一片,初步形成月牙形的带状城市布局。
在这个时期天津文化繁荣,集中表现为寺庙众多,为全国罕见,其中以城东南最密集,城市空间呈现出沿海河两岸向海口方向发展趋势。
到开埠前,天津作为一个内向型、封闭型的封建贸易城市和华北的经济中心,人口已达30万人,建成区面积达4.5平方公里,是京畿第一大城市。
三、近代的天津图 4 1917年天津市区图1860年,英法等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签定了《北京条约》与《天津条约》,此成为天津城市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在此以前,天津是一个封建性质的城市,城市的职能主要是为北京的封建王朝服务;之后,则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城市,城市的主要职能是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服务。
这种半殖民地、半封建城市的性质给后来天津城市空间格局、城市风貌带来了极其深刻影响。
天津的租界开辟于1860年,在最初的10年,在津外国人很少(1860年只有外侨13人),大部分住在城里。
英租界依照戈登的计划,填垫基地,修筑码头,建了一批房屋,但都比较简陋,像样的建筑也只有颠地洋行大楼(后为英国领事馆)。
1870年天津教案发生后,外国人纷纷迁往租界。
从此英、法租界面貌开始变化,中街(今解放北路)逐渐出现西洋建筑。
后来,租界沿海河上游两岸快速拓展,城市形态也由东西向延伸转为沿海河呈西北——东南走向伸展。
原有城市布局被打乱,城市中心向东南转移,紫竹林一带的租界地区逐渐取代三岔河口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商贸中心。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天津,进一步扩大了租界范围,城区规模急剧扩大。
到了上世纪20年代,九国租界达到15平方公里,是老城的9.3倍,城市以海河为轴线向东南拉长了近5公里。
列强在各自租界内开设洋行、把持海关、输出资本、武装走私,使租界成了真正的“国中之国”。
因受外部因素干扰较少,租界区的商业、文化、娱乐业急剧繁荣,对天津的城市发展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
一方面租界区内地块割据现象严重,列强按各自利益的需要自行建设,独自规划路网,各自进行功能布局安排,使整个城市布局支离破碎;另一方面,列强在租界内按照自己的审美和意愿进行建筑活动,从而使各种风格、各种流派的建筑纷纷涌现。
今天的解放路是租界区内较早形成的一条街,是英、法、德领事馆、俱乐部所在地,又是洋行、银行集中的地方,因此它的建筑在外观造型上保存了很多西洋古典建筑的手法。
英租界经过历史上两次拓展,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建设较好的租界区。
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法租界劝业场一带进入极盛时期,除商场和商店外,仅影剧院、饭馆、舞厅等就有六十家,居全市之冠,著名的建筑如浙江兴业银行、惠中饭店、交通旅馆、中原公司、国民饭店、中国大戏院、渤海大楼等,因此被誉为“东方的小巴黎”。
日本在租界内开辟旭街(今和平路)及今山东路以北的马路,并先后修建大和公园(今八一礼堂)、公会堂、领事馆,以及居留民团事务所等。
同时,还建了一些高级豪华住宅,著名的如静园、张园等。
意租界由于位置适中,靠近车站,建设较快。
意租界工部局对建筑要求严格,临街建筑形式不许雷同,所以建筑造型优美,风格多样。
其他的如德、奥、俄、比租界都纷纷在自己的租界内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建设活动。
1901年,直隶总督袁世凯继李鸿章之后接管天津,为摆脱租界控制,开始实行“新政”。
通过建设河北新区来与租界区抗衡,开辟了北站和一条自大胡同北端渡河直通北站的大经路(今中山路),又开辟出与大经路直交的纬路,并在这一带建直隶工艺总局、北洋铁工厂、教育品制造所和实习工厂、劝工陈列所、北洋法政学堂、北洋高等女学堂、直隶高等工业学堂。
此时的天津是典型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城市,城市开始由内向、封闭的封建贸易城市向外向、开放型的贸易城市转变,形成了特有的“拼盘式”城市布局。
由旧市区、新市区和租界区相连的市区范围,面积为16.5平方公里,其中租界区9.91平方公里;租界与旧市区间隔地带——南市,处于三不管状态,鱼龙混杂,成为中外明暗势力的交汇点;灾民图 5 天津租界建筑图6天津空间演变图在边缘简房栖身,使得城市向四周外摊。
就这样,近代的天津随着城市人口和建成区面积不断增加,迅速成为全国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
这一时期,由于帝国主义的大量商品与资本输出,天津的对外贸易得到迅速发展,很快成为华北对外贸易中心。
在贸易和商业发展的基础上,近代工业突破手工业的范畴。
1860年英商开办打包厂,陆续又建立了一些为外贸服务的加工或半加工制品的打包、鞣皮、冷冻等工业,继而兴起的是官办、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的军事工业和一些带有民用性质的近代工业。
1894年以后,私人办工厂逐渐兴起,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得以迅速发展。
此时期的天津,已成为北方的工业基地,我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
20世纪初,反侵略、学习西方科技的洋务运动,使天津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心的地位更加突出。
在这段时期,租界成为了西方宗教势力的活动基地,满清政府的遗老遗少也将天津视为安身养老之地,间接地促进了文化业的巨大发展。
到解放前,天津的市区人口达到186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53平方公里,较1860年增加了10倍之多。
天津已发展成为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城市和影响中国经济政治的重要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