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一问答题
- 格式:docx
- 大小:24.21 KB
- 文档页数:7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问要点65问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条约名称时间内容影响《南京条约》1842、8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
从此,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
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天津条约》1856年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等。
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严重的侵害。
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北京条约》1860年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马关条约》1895、4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到严重损失。
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马关条约》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辛丑条约》1901年9月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 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不确切的是__________。
A. 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B. 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C. 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D. 一种典型的封建等级制度2.秦完成统一于__________。
A. 公元前230年B. 公元221年C. 公元前215年D. 公元前221年3.下列关于秦朝时期的郡县制所起的作用和影响的认识,正确的有_________。
①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②有利于天下安定③有利于统一社会舆论④强化了君主专制主义统治A. ①②③B. ③④C. ①②D. ②③④4.下列各项中,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的措施不包括____________。
A. 嬴政开创皇帝制度B. 郡县制开始实施C. “三公九卿”制的推行D. 废除宗法制5.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不包括___________。
A.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B.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C.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D.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6.西周分封制得以实行的前提是_____________。
A. 周王至高无上的地位B. 周王具有优势的经济和军事实力C. 周王与诸侯有较亲近的血缘关系D. 森严的等级制度7.下列有关古代中央机构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
①秦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能是协助丞相行政,兼职监察百官②西汉“中朝”在宫廷之内对重要政事先自做出决策③清军机大臣职权与宋参知政事有相同之处④唐初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身份等同于宰相A. ①B. ①②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8.导致19世纪中叶中华民族危机加剧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
A. 清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B. 清朝官僚系统日益腐败C. 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D. 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国力衰退9.通过鸦片战争,美国等在中国通商口岸取得了_________。
A. 开设工厂权B. 驻扎军队权C. 居住及租地权D. 修筑铁路权10.黄海海战中的爱国将领,不包括___________。
高一历史必修一问答题集锦
高一历史必修一问答题集锦第一单元
1、分封制的含义、内容、作用分别是什么?
2、宗法制的目的?实质?特点?作用?
3、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包含哪些内容?
1)三公及其职权?
2)郡县制何时开始实行?作用?
4、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意义?
5、自秦以后,历代王朝采取哪些措施加强皇权?
汉:中朝;
隋唐:三省六部制(职责、特点、作用);
宋:二府三司制
明:废丞相,设内阁(原因、内容、影响)
清:军机处(影响)
6、专制皇权加强的影响是什么?
7、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何影响?
8、选官制度的目的?怎样演变的?
1)西周:世卿世禄制
2)战国:军功爵制度
3)西汉:征辟制含义及评价
4)隋唐:科举制(背景、过程、影响)
9、监察制度建立的目的及发展历程?有何影响?
1)秦朝:
2)汉朝:
3)明清:
10、谏议制度的发展历程?影响?
1)隋唐:
2)宋代:
11、汉唐以来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必修一基础知识问答班级:姓名: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西周的分封制如何进行?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2)什么是宗法制?实行宗法制的目的是什么?(3)分封制和宗法制各自有何历史作用?其特点是什么?(4)为什么嬴政在统一后称自己为“始皇帝”?这种制度有何作用?(5)秦朝制定了哪些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各自有何作用?对后世有哪些影响?(6)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有何作用?(7)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分别指什么?有何历史作用?(8)明朝哪位皇帝设立了内阁?内阁地位的提高表现在哪些方面?(9)清朝哪位皇帝设立了军机处?设立军机处的目的是什么?有何作用?(10)明朝、清朝各自采取了哪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2.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古希腊的城邦出现于何时?具备哪些条件才能享有公民资格?(2)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3)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4)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的首席将军是谁?雅典民主政治的进步性与局限性表现在哪里?(5)罗马最早的成文法是什么?有何作用?(6)为什么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法又被称为公民法?公民法为什么会在罗马帝国时期发展成万民法?(7)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是什么?罗马法有何历史作用?对后世产生了那些影响?3.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1)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有什么历史意义?(2)责任内阁制的首脑如何产生?内阁实际上对谁负责?内阁有何权力?(3)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有何特点?(4)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哪三部分?体现了哪位启蒙思想家的主张?联邦权力与各州权力如何划分?(5)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有何异同?(6)法国第三共和国1875年通过的宪法,确立了何种政体?它对立法权与行政权各自有何规定?(7)1871年德国颁布的宪法规定德国采取何种政体?宪法对君主和议会各自有何规定?(8)德国君主立宪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有何异同?(9)何谓“代议制”?代议制有何历史作用?4.近代中国反侵略与求民主的潮流(1)列举1840年——1901年列强侵华的战争及战后中国被迫签署的不平等条约。
历史必修1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些中央集权的措施?A. 郡县制B. 封建制C. 行省制D. 诸侯制2.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A. 推行郡县制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建立丞相制度D. 实行科举制3.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主要考试科目有哪些?A. 明经、进士B. 明法、明算C. 明史、明书D. 明礼、明乐4. 宋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A. 推行科举制B. 建立三省六部制C. 推行新法D. 实行行省制5.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A. 建立东厂B. 推行海禁政策C. 废除丞相制度D. 实行科举制6. 清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A. 推行科举制B. 建立军机处C. 推行新法D. 实行行省制7.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些地方行政制度?A. 郡县制B. 封建制C. 行省制D. 诸侯制8.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A. 推行郡县制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建立丞相制度D. 实行科举制9.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主要考试科目有哪些?A. 明经、进士B. 明法、明算C. 明史、明书D. 明礼、明乐10. 宋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A. 推行科举制B. 建立三省六部制C. 推行新法D. 实行行省制二、材料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1. 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废除封建制,加强中央集权。
材料二: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控制。
请根据材料,分析秦始皇和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2. 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唐朝时期,科举制度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材料二:宋朝时期,推行新法,加强中央集权。
请根据材料,分析唐朝和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请论述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及其对中央集权的影响。
必修一典型材料问答题1.(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的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1图画序号反映的历史信息(2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
说明这个创意表达的思想观念,解释其社会原因。
(5分)材料二右图是近人代某国国家的结构及运作示意图(3)图中所示政体的理论根据是什么?(1分)在我国近代史上是怎样得以体现的?(2分)有人认为近代中国“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你是怎么理解这一观点的?(3分)答案:图画序号反映的历史信息图1 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图2 共和力量较为淡薄,革命隐藏着失败的危机。
图3 革命派大力弘扬民主,为民国建立而欢呼(2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积极斗争、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3分,其中任意三条)(3)理论根据: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1分)体现:辛亥革命后模仿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政府。
(2分)理解:这种政体在美国获得成功,在中国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而失败了,可见失败的不是政体本身,而是资产阶级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真正可以救中国的道路。
(3分)2.图片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
甲、乙、丙三同学研究了下列图片后,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甲: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已经出现了民主政治的曙光。
乙:很可惜,民主与近代中国擦肩而过。
丙:其实,事情没这么简单。
在当时,民主梦想的破灭是必然的。
根据你对图片的研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4分)(2)就丙的说法,谈谈你的认识。
(4分)(3)三人就讨论的问题准备写一篇论文。
请你给他们拟定一个题目,并谈一谈写这篇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5分)答案:(1)甲: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分)乙: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复辟帝制,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化为泡影。
(2分)(2)丙: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2分)封建势力强大,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失败是必然的。
历史必修1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一?()A. 推行郡县制B. 统一度量衡C. 修建长城D. 以上都是答案:D2. 唐朝的开元盛世是由哪位皇帝开创的?()A. 唐高祖B. 唐太宗C. 唐玄宗D. 唐高宗答案:C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A. 宣扬国威B. 寻求贸易C. 寻找失踪的建文帝D. 以上都是答案:A4.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对国家进行了哪些改革?()A. 推行科举制度B. 改革税制C. 推行新政D. 以上都是答案:D5.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包括哪些内容?()A. 民族主义B. 民权主义C. 民生主义D. 以上都是答案:D6. 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规模胜利是?()A. 平型关大捷B. 台儿庄战役C. 百团大战D. 淞沪会战答案:B7.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A. 1921年B. 1927年C. 1945年D. 1949年答案:A8.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的第一次土地改革是在哪一年?()A. 1949年B. 1950年C. 1952年D. 1956年答案:B9. 文化大革命期间,哪一项运动是毛泽东发动的?()A. 大跃进B. 人民公社化运动C. 文化大革命D. 反右运动答案:C10. 改革开放后,中国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A. 建立经济特区B. 引进外资C. 扩大对外贸易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全国划分为____个郡。
答案:362. 唐朝时期,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其规模是____平方公里。
答案:84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最远到达了非洲的____。
答案:东海岸4.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主张建立____。
答案:民主共和国5.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的第一次土地改革的目的是实现____。
日期拍卖行拍卖品描述1861.7佳士得来自军官们的两批物品,一批8样,一批23样。
其中包括中国“皇帝的大国玺1862.6佳士得来自圆明园的3件玦琅制品,“一件大香炉.....・曾是皇帝书房里的炉子”。
1864.7佳士得36件表明来自圆明园的物品(1)上述拍卖品是在哪一次战争中被哪些国家劫掠的?(2)依据当时欧洲所遵循的国际法原则,分析这场战争的性质。
(3)你如何看待把战争的劫掠品拿到市场上拍卖这种行为?(1)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法国。
(2)格劳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提出国家主权“对内最高,对外独立”的原则,主权国家是国际法的主体,第二次鸦片战争违反了国际法的这些原则,所以是侵略战争。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国家主权平等,国家主权的统一性、不可分割性和独立性等原则,第二次鸦片战争违反了国际法的这些原则,所以是侵略战争。
(3)在战争中进行掠夺,是对所在主权国家财产权的侵害,把这样的不义之财进行拍卖是不应该的。
材料一“我们不能希望贸易立刻就发展到按照该国(指中国)人口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规模。
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新部署尚待进行。
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都可能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
”材料二“但不论什么时候我们谈判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我因此皇不迟疑地向你指出几件事,这就是女王陛下政府认为极应该向中国政府力行要求的。
……这些观点是:1.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城;如这一点做不到,则……2.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城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3.实行鸦片贸易合法化4.争取英国国王得有一位代表长久而光明正大地驻节北京朝廷。
”——以上材料均摘自1854年2月13日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请回答:(1)材料一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什么条约?材料一中哪些文字最能反映英国要求修约的原因?你对此有何评论?(2)材料一反映了英国对鸦片战争的结果表示了什么态度?(3)材料二所列的内容,英法等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得到了没有?简述你的理由。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问题解答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学习思考】1.在你的家乡和邻近地区,有没有文明初期的遗存?这些遗存有哪些特征?答案提示:略。
可以列入当地校本课程的开发计划中予以解答。
在必要时,“邻近地区”的范围可以适当扩大。
2.恩格斯说:“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城墙并非无故:它们的壕沟深陷为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耸入文明时代了。
”读恩格斯的话,应当怎样理解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城址与早期国家的关系?答案提示:应当看到,这些城址体现了政治权力已经形成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强制性力量,标志着早期国家已经形成。
氏族制度的历史,至此宣告结束。
【自我测评】用简短的语言概述从文明初期到周代政治形成的历史演进过程。
答案提示:随着生产的发展,剩余物资出现,为阶级的分化准备了条件。
人口的增多,使得社会构成复杂化,管理成为共同的需要。
在自然环境优越的地方发生部族间争夺生存资源的战争,也使得权力者受到拥戴。
早期国家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
夏的历史尚待探索,殷商时代的政治形式已经逐渐完备。
西周政权的统治地域空前广阔,以“礼乐”为标志的秩序,反映当时政治建设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功。
【材料阅读与思考】《论语•八佾》记录了孔子的话:“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怎样理解孔子这句话?有人根据这句话就判定孔子是一个主张历史倒退的人,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答案提示: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呀!我遵从周朝的制度。
孔子所欣赏的是西周的礼乐制度,并非要全面退回西周。
不过,孔子思想的怀旧色彩,也使得当时许多儒学人士对新的社会现象和新的文化因素本能地表现出抵触的态度。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习思考】1.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赞扬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是“千古创论”。
他还称李斯等秦始皇得力的政治助手们“皆是应运豪杰,因时大臣”。
如果“朝议”的方式不再采用,他们还能够发挥这样的作用吗?答案提示:李斯的意见是通过“朝议”形成影响的。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考试试卷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A夏B商C周D秦2、周朝的分封制中,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A王族B功臣C先代贵族D以上都对3、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A嫡长子继承制B分封制C井田制D以上都不对4、秦朝中央三个最高官职是()①丞相②御史大夫③太尉④郡守A 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5、秦统一后,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筑长城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6、隋唐时期在中央形成的管理体制是()A中朝与外朝B尚书台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度7、元朝在地方实行的地方政治制度是()A行省制度B郡国并行制C三省六部制D派文臣做地方官8、1842年,清政府签订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南京条约》9、《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③赔款2100万银元④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方商定()A①②③④B②③C②③④D②③④10、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是()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华北事变D卢沟桥事变11、抗战以来,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哪些重大战役()①淞沪会战②太原会战③徐州会战④武汉会战A①②③④B②③C②③④D②③④12、下列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C废除“二十一条”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3、“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这首词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南昌起义B井冈山起义C秋收起义D红军长征14、在抗日战争中,面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投降分裂活动,中共采取的方针是()A妥协退让B毫不留情C置之不顾D合理斗争15、假设你是一名导游,你带团重走红军长征路,下列哪个地点不是你们所选择的()A江西瑞金B贵州遵义C陕西延安D江苏南京16、新中国诞生的意义不包括()A结束了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B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C改变了世界政治制度D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斗争17、“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针对哪一个问题提出,又首先在哪一问题上得到成功的运用()A香港、澳门B香港、台湾C台湾、澳门D台湾、香港18、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方案,促进会议进程。
人民版必修一历史知识竞赛题必修一的历史是学生们都要学习的历史知识,其中人民版的必修一历史同学们学习过吗?下面由店铺为你提供的人民版必修一历史知识竞赛题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人民版必修一历史知识竞赛题一1.(2011·河南洛阳高三统考)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
”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B.实现了国家统一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D.创立三公九卿制2. (2011·山东烟台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
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这是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下列哪一制度的评价?( )A.推恩令B.科举制C.九品中正制D.察举制3.(2011·山东淄博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
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虽恰当的评价是(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4.(2011·南京师大附中高三期中考)下表所示为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进士科与明经科相比( )A.更为重视对考生经义记忆和解读能力的考查B.弱化考生对儒家经书学习的倾向较为明显C.对考生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要求较高D.成为当时录取考生数量最多的一种考试科目5. (2011·北京朝阳区高三期中考)自秦建制以来,历代王朝一方面以丞相(宰相)作为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另一方面在机制上削弱宰相的权力。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王位世袭制。
2、王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
3、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4、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族权与政权相结合。
“家”与“国”相结合。
5、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6、具有相对的延续性、稳定性和开创性。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之原因1、经济根源:井田制崩溃,适应维护封建经济基础(小农经济、封建地主经济)的需要。
2、政治根源: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适应地主阶级完成巩固统一、加强对人民控制的政治需要。
3、理论来源:韩非子,法家思想。
4、个人因素:秦始皇制度创新3、理论来源:韩非子,法家思想。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积极影响①政治上,对内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
②政治上:对外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和统一。
③经济上:有利于维护国内政局的稳定,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④经济上:有利于政府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经济活动,兴建大型(水利、交通、防御等)工程,奠定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
⑤经济上:有利于各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的传播;⑥文化上:有利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2)消极影响①政治上:皇权专制,易成暴政(秦、隋);压抑民主政治,束缚才智创新;“人治”、官僚、特权、腐败等。
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违背历史潮流。
②经济上: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③文化上:实行文化专制,不利近代科学的发展。
④对外关系上: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近代落后挨打。
四中国古代历代选官制度1 西周世卿世禄血缘门第2战国军功爵功、能3 秦、汉初沿袭军功授爵的制度功、能4汉武帝察举制德5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不注重德才。
6 隋朝创立科举制德才7 唐朝完善科举制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的特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是我国封建政治制度的三大基本特征。
高中历史必修1问答题精选1、(13分)读图1至图4,然后回答问题:图四军机处内景(1)图1、图2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4分)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1分)制度: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
特征:皇权高度集中(5分)(2)与图2相比,图3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2分)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剧,为解决这一矛盾当时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3分)变化:丞相制度被废除,皇权进一步加强。
(2分)解决措施: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政事。
并且规定此后各代不得再立丞相。
(3分(3)图4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1分)清朝(1分)(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2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
(2分)2、山东省又称“齐鲁大地”,因其地理位置重要,我国古代各王朝都利用各种方式对其进行了管辖。
阅读以下材料: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说明山东省为什么又称“齐鲁大地”?(2分)在古代,山东省曾分封过齐、鲁两个诸侯国。
(2分)(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了哪一朝代对山东省的管辖?从中看出它们各自采取了什么样的行政管理制度?(4分)西周和西汉前朝。
(2分)分封制和郡国并行制。
(2分)(3)据材料三说明元朝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在这种制度下,是如何加强对山东管辖的?(4分)行省制度(2分)。
山东归中书省直接管辖。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有何积极作用?(2分)有利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
(2分)(不必拘泥于答案,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
中书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
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
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
问答题精粹·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一、基础题:1、“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度有何特点?秦朝中央政权的基本结构是什么?这种中央政权组织有何特点?[解析]本题通过材料引入,旨在考察学生对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的了解和认识。
[思路点拨]:(1)皇帝制度体现了皇帝的独尊、皇位的世袭和皇权的至高无上。
(2)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中央三个最高官职,诸卿分掌政府的各个具体职能部门。
(3)三公之间分工明确,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2、阅读下面这段材料:朱熹在总结北宋败亡的教训时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
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请问:(1)北宋是怎样吸取五代藩镇的教训,尽夺藩镇之权的?(2)朱熹关于北宋败亡原因的观点你同意吗?说明你的理由。
[解析] 第(1)问考查的是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第(2)问属开放式问题。
不管什么观点,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答案](1)①在中央,增设枢密院为最高军政机构,与中书门下合称“二府”;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②在地方,削减节度使的权力,由中央派出文臣做地方官,以防武人割据局面的重现。
(2)同意说:宋初的各种措施虽然达到了加强中央集权,改变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的目的,但是这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也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积贫积弱”的后患。
这些都是宋败亡的原因。
不同意说:宋亡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封建政府的腐败以及严重的社会危机。
4、列举汉、唐、宋统治者关于地方管理的措施及效果,并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发。
措施与效果:汉:①汉高祖实行分封,郡国制并行,产生了王国问题景帝削藩、平定“七国之乱”;③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在各州设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东汉末州演变为地方行政区划。
高一年级历史必修1基础问答题 第一单元问答题1、 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对象、义务、权利),特点、作用。
(5-6页)2、 西周宗法制的目的、内容(含义、特点)、与分封制关系、作用。
(6页)3、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7页)4、 皇帝制度的由来和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
(9页)5、 秦朝中央官制与郡县制的内容和作用。
(附:填写中央与地方机构示意图:)6、 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11页)7、 列表: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
乡 里地方机构中央机构9、材料一:他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希望由自己开始,子孙能够二世、三世乃至千万世地传承,永掌政权。
材料二: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
材料三:秦始皇统治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
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
结合材料分析,皇帝制度的内涵?10、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1)李斯与王绾各持什么主张?李斯的的言论包括哪些主要内容?(2)秦始皇肯定并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对后世有何影响?11、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措施和作用。
(12、14页)12、唐朝三省六部制内容、作用。
(14页)1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4、选官制度简表:时期名称标准汉朝察举制品行九品中正制门第魏晋南北朝科举制才学隋唐宋元15、明朝废宰相的原因、作用;明内阁的确立、性质、作用;清军机处的确立、突出特点、作用。
高中历史必修一问答题
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由哪三个制度构成?影响是什么?
2. 罗马法几个重要文献的名字、颁布时间、内容,罗马法的影响是什么?
3. 英国《权利法案》颁布的时间、内容、和影响是什么?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
容和影响是什么?
4.《南京条约》内容及影响,《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辛丑条约》内容及影响?
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6. 《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发表的时间、意义是什么?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
义?7.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的时间,确定的国家性质和三大政治制度?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8.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这种局面主要包括哪些
政治力量?这些政治力量是通过哪些途径加强自己实力的?。
阅读下列佳士得拍卖行的拍卖品牌单,回答问题日期拍卖行拍卖品描述1861.7佳士得来自军官们的两批物品,一批8样,一批23样。
其中包括中国“皇帝的大国玺”。
1862.6佳士得来自圆明园的3件珐琅制品,“一件大香炉……曾是皇帝书房里的炉子”。
1864.7佳士得36件表明来自圆明园的物品(1)上述拍卖品是在哪一次战争中被哪些国家劫掠的?(2)依据当时欧洲所遵循的国际法原则,分析这场战争的性质。
(3)你如何看待把战争的劫掠品拿到市场上拍卖这种行为?(1)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法国。
(2)格劳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提出国家主权“对内最高,对外独立”的原则,主权国家是国际法的主体,第二次鸦片战争违反了国际法的这些原则,所以是侵略战争。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国家主权平等,国家主权的统一性、不可分割性和独立性等原则,第二次鸦片战争违反了国际法的这些原则,所以是侵略战争。
(3)在战争中进行掠夺,是对所在主权国家财产权的侵害,把这样的不义之财进行拍卖是不应该的。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不能希望贸易立刻就发展到按照该国(指中国)人口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规模。
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新部署尚待进行。
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都可能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
”材料二“但不论什么时候我们谈判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我因此毫不迟疑地向你指出几件事,这就是女王陛下政府认为极应该向中国政府力行要求的。
……这些观点是:1.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城;如这一点做不到,则……2.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城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3.实行鸦片贸易合法化4.争取英国国王得有一位代表长久而光明正大地驻节北京朝廷。
”——以上材料均摘自1854年2月13日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请回答:(1)材料一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什么条约?材料一中哪些文字最能反映英国要求修约的原因?你对此有何评论?(2)材料一反映了英国对鸦片战争的结果表示了什么态度?(3)材料二所列的内容,英法等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得到了没有?简述你的理由。
(1)《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感到的许多失望;说明他们要继续侵略中国,以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以便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2)不满足既得利益,要扩大侵略成果。
(3)得到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订,获得大量特权。
(4)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阅读下列材料: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
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
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
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
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到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
——《日本大陆政策史》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
”此观点适用于对中日甲午战争的分析,请具体说明理由。
(2)中日甲午战争后,有人说:“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
”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
(3)指出中日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1)当时双方实力差距不大,但中国存在着根本性的弱点。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中国仍为君主专制,且政治腐败。
日本由于国家推动工业化,国力增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缓慢,国力增长迟缓。
日本已建成近代化军队制定了详细的侵略计划,战争准备充分;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缓慢,军队素质低下,仓促应战。
(2)日本在战争期间能一致对外;清政府腐败无能,内部矛盾重重,难以动员全国力量抗击日本侵略。
(3)中日甲午战争战败使中国损失巨大,民族危机加深,引发维新运动。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最恨和约,误国殃民。
上行下效,民冤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兵法易,助学拳,更摈鬼子不费难。
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材料二“此次义和团民之起,数日之间,京城蔓延已遍,其众不下十数万,自兵民以至王公府第,处处皆是,同声以洋教为仇,势不两立,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腑……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
”——清政府致各省督抚电文材料三“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慈禧太后语请回答:(1)三则材料的内在联系是什么?材料二、材料三两则材料又有什么内在联系?与第一则材料的区别是什么?(2)材料一中义和团为什么要“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呢?你怎样评价?(3)材料二中“因而用之”和“徐图挽救”的意思是什么?你对清政府招抚义和团怎样理解?(4)材料三反映了慈禧太后怎样的政治倾向?你从三则材料中获得的启示是什么?(1)三则材料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和注定失败的原因。
材料二、材料三反映了清政府对待义和团和帝国主义的态度。
与材料一形成鲜明对照:即反帝与投降之区别。
(2)原因:铁路延伸到哪里,帝国主义侵略魔爪就伸向哪里;外国轮船控制中国的内河和远洋航运;利用电线刺探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情报。
评价:主要精神正确,但存在一定的盲目排外性。
(3)“因而用之”是因为义和团声势浩大,进入清政府的统治中心京津地区。
“徐图挽救”是控制利用后,等待时机再剿灭。
认识:清政府采用的两面派的手段,企图用义和团之力抵御洋人,用洋人之力剿灭义和团,达到一箭双雕、坐收渔人之利的目的。
(4)倾向:完全向帝国主义列强投降。
启迪:落后就要挨打;反帝必须反封建;革命必须有先进阶级领导;必须用革命的两手反对反革命的两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874年4月间日本先后派兵3600多人侵入台湾,在琅峤社寮登陆,攻打牡丹、高士佛等社,并在龟山等地盖营房,建立“都督府”,实行屯田、植林,准备长久占据。
5月14日(同治十三年三月二十九日)总理船政大臣沈葆桢奉旨巡察台湾,29日即被授为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直接负责处理日军侵台事件。
沈葆桢率福建船政局制造的15艘轮船,加紧布防于台北、澎湖、厦门等地,使侵台日军感到“抵台南之船非中国新船之敌”,未敢再有进一步的侵略行动。
——赵君尧:《日军侵台事件与沈葆桢的海防观》材料二该国(日本)近年改变旧制……其变衣冠,易正朔,每为识者所讥。
然如改习西洋兵法,仿造铁路火车,添置电报,开煤矿,自铸洋钱,于国计民生不无利益。
并多派学生赴西国学习器艺,多借洋债,与英人暗结党援,其势日张,其志不小。
故敢称雄东土,藐视中国,有窥犯台湾之举。
——1874年12月10日李鸿章给同治帝奏折材料三 (李鸿章说)我军只八舰为可用,北洋千里全资屏蔽,实未敢轻于一掷,近畿门户洞开。
牙山军覆,何堪海军复被摧折……倘与驰逐大洋,胜负实为可知;万一挫失,即赶紧设法添购,亦不济急。
惟不必定与拼击,但令游弋渤海内外,作猛虎在山之势,倭尚畏我铁舰,不敢轻与争锋……盖今日海军力量,以之攻人则不足,以之自守尚有余。
用兵之道,贵于知己知彼,舍短用长,此臣所为兢兢焉以保船制敌为要,不敢轻于一掷以求谅于局外者也。
——故宫博物院编:《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材料四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李鸿章间的一段对话:伊藤:“停战多日,期限甚促,和款应从速定夺,我已备有改定条款节略……中堂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
”李:“既知我国为难情形,则所求者,必量我力之所为。
”伊藤:“日限既定,故将我所能做到者,直言无隐,以免多方辩论。
”——《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反映出哪些现象?(2)材料二反映了李鸿章对日本变革有什么样的看法?(3)材料三反映出的海防政策与材料一相比有何不同?(4)材料四反映的现象与哪一事件直接相关?综合上述四则材料谈谈你对中国海防的认识。
(1)现象:日本派兵侵略台湾;清政府对台湾海防有所重视。
(2)看法:反对日本进行政治制度的变革;赞同门本学习西方军事、工业技术和派遣留学生;对日本侵略台湾的企图表示担忧。
(3)不同:材料二反映了李鸿章奉行保存实力、避战求和的政策。
材料一反映了沈葆桢采取整顿防务积极备战的政策,震慑侵台日军。
(4)事件:中日甲午战争。
认识:必须用先进的社会制度取代腐朽的封建制度;要打败外来侵略需要积极、勇敢、团结一致。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战争爆发时1942年日本投降时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东南亚中国战场、太平洋、印度洋中国战场(不含东北)东南亚、太平洋35个师团10个师团7个师团37个师团15个师团111万多人不到10.9万人材料二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材料三二战时期中美英三国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情况中国美国英国伤亡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死亡3500万人2000多万人62亿美元5000亿美元40.5万人37.5万人——以上材料均选自《世界近代现代史资料》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说明日军兵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分配情况?(2)材料二中罗斯福设想了怎样的结局?这一结局未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
(1)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的主力始终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
(2)设想的结局,中国如果放弃抗战,日军将集中兵力与德国法西斯东西夹击配合,会使整个反法西斯战争形势恶化。
未出现的原因:在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坚持全民族抗战,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主要战场。
中国人民的抗战,对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战略配合作用,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对战后世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