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特点丁
- 格式:ppt
- 大小:3.82 MB
- 文档页数:60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定向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如图所示,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蜡烛远离平面镜时,它在镜中的像变小B.如果物体比平面镜大,依然能在镜中成完整的像C.用一块不透明的木板挡在平面镜和像之间,像会被遮挡D.当平面镜水平向左移动,蜡烛的像也会向左移动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能看到天空中正在飞行的飞机是光在其表面发生漫反射的缘故B.太时光下彩色的泡泡是光的折射现象C.牙科医生检查用放大镜D.射击项目中涉及光学知识与日食月食的原理相同3、温室里可以培养反季节蔬菜,绿色蔬菜需要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则()A.绿色是因为蔬菜发出绿光B.绿色是因为疏菜反射绿光C.光合作用主要利用的是绿光D.温室顶部应当安装绿色透明玻璃4、如图是艺术体操训练房的俯视图,训练房的北墙有一大平面镜,当老师从室外进入到图示位置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能通过平面镜观察到老师的是()A.甲和乙B.甲和丁C.丙和丁D.丁5、如图所示,三条入射光线会聚于S点,若在S点之前任意放一平面镜,则()A.三条反射光线可能相交于一点,也可能不相交于一点B.三条反射光线一定不会相交于一点C.三条反射光线一定相交于一点D.三条反射光线的延长线交镜后一点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我们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的声音是由声带____________产生的,百米赛跑时,为了计时准确应在____________(听到枪声/看到枪冒烟)后开始计时。
中考物理总复习《光学(平面镜成像)》专项测试题-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的目的是∶(2)如果在图a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3)把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如图b,将会看到图c所示的蜡烛B和像完全重合的现象。
这说明:平面镜成像时。
2.小峰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桌面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
在此实验中:(1)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确定,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关系;(2)小峰将点燃的蜡烛A远离玻璃板,发现像会(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选填“虚”或“实”)像,若小峰在实验中观察到两个像,则可能的原因是玻璃板太(选填“厚”或“薄”)。
3.如图,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在此实验中:(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关系;(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填“虚”或“实”)。
4.小晨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如图:(1)实验时小晨选择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优点在于既能看到A的像,又能看到后面的蜡烛B,其原理为.A.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2)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成正立的像;(3)实验中,如果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在不同的位置成两个清晰的像,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8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cm;(4)实验中如果玻璃板没在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则会导致的后果是.5.如图1所示,是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装置。
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光学》实验题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小茗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
(1)准备的实验器材有:玻璃板,A、B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白纸,铅笔,光屏。
需要添加的测量器材是__________ _;(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目的是便于____ _______;(3)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___________;(4)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三次实验。
用直线将物和像的位置连接起来,如图乙所示,发现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___,用刻度尺测得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5)小轿车前挡风玻璃是倾斜安装的,这样安装的好处是:夜间行车时,如果车内开灯,车内乘客经前挡风玻璃成的像在司机的___________(选填“斜上方”、“正前方”或“斜下方”),这样会减小对司机观察路况的干扰;(6)蜡烛A的像,是蜡烛发出的光经玻璃板___________而形成的。
要判断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在玻璃板后面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应___________(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上有没有像。
2.小周同学用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前,小明找到一个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然后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分别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将焰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调在__________;(2)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如图a所示。
则人眼在图中的__________(选填“A”或“B”)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像是图b中的__________(选填“1”“2”“3”或“4”);(3)光屏上得到发光体清晰的像时,一只小飞虫飞到了凸透镜上,此时光屏上__________(选填“A”、“B”或“C”);A.会有小飞虫的像B.会出现小飞虫的影子C.发光体的像完整且暗了一些(4)在模拟人眼成像的过程中,调节光源和光屏的位置,如图c所示,光屏上刚好能成清晰的实像,现紧靠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了,此时将光源__________(选填“向左”或“向右”),或将光屏__________(选填“向左”或“向右”)移动适当距离,还能在光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实验06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考点精讲【设计与进行实验】1.2.主要实验器材:玻璃板、刻度尺、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白纸等;刻度尺的作用是测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3.实验装置: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为了便于找到像的位置;让相同的蜡烛(未点燃)与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找到像的位置、比较物和像大小关系;4.5.生这个的原因是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通过玻璃板的前后两个面各形成一个像,产生重影;6.实验中应选择茶色玻璃板.因为透明玻璃板透光性较强,反光性较弱,而这个实验对透光性有要求,对反光性也有要求,所以应选用透光性不如透明玻璃板而反光性强于透明玻璃板的茶色玻璃板.6.实验中像的大小始终等于物体大小,通过肉眼看见“近大远小”,这与视角有关;7.实验中无论平面镜多小,都能使物体形成一个完整的与物体等大的像(物体上反射的光线总有射向平面镜的);8.方向倾斜,则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上方偏高处;若玻璃板向未点燃蜡烛的方向倾斜,则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下方偏低处;9.刻度尺的作用: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10.观察像时眼睛的位置:与物同侧;用光屏代替未点燃的蜡烛,看在光屏上是否能承接蜡烛成的像;12.本实验的目的在于研究蜡烛A的像是否与蜡烛A的大小相同,如果将蜡烛B也点燃,则蜡烛B也会产生一个像,会对实验产生干扰;并且如果玻璃板两侧蜡烛都点燃的话,就没有黑暗和明亮的对比,不利于观察蜡烛A的像的准确位置.13.实验中移去蜡烛B,并在蜡烛B所在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12.多次测量的目的:多次改变蜡烛和玻璃板之间的间距,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13.物体移动时,像移动方向、距离、速度的判断;【交流与反思】14. ①蜡烛没有垂直放置;①后支蜡烛与前支蜡烛在玻璃板中的像没有完全重合;①玻璃板太厚;15.等、灯泡比蜡烛亮,实验效果更明显、灯泡可反复使用;16.(1)将桌面上的白纸换成方格纸的好处是方便比较蜡烛A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2)观察像的时候,眼睛的位置应与蜡烛A同侧.因为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且只有当光进入人眼时,人眼才能看到像.(3)实验中,测得的蜡烛A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不相等,则可能的原因有:①蜡烛B与蜡烛A 所成的像没有完全重合;①玻璃板太厚.实验结论: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正立的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专题训练(2)1.小东利用如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小东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因为这样______;实验时,小东在玻璃板交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后面放一支未点燃的蜡烛B,对这两支蜡烛的要求是______.(2)实验中,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如果无论怎样沿桌面移动蜡烛B,都不能使它与蜡烛A的像重合,可能的原因是______.(3)小东在得出平面镜成像规律后,用图乙所示方法测视力时,镜中视力表的像到人的距离为______m.他用到的规律是______.2.如图1中是小亮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2)使用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像与物的______关系.(3)实验时小亮应在______(选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4)细心小亮透过玻璃板观察蜡烛A的像时,发现在像B处的后面还有一个模糊的与像B 有部分重叠的像,原因是______造成的.(5)若用光屏替换后面的蜡烛B,则在B侧观察光屏时,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______像.(6)如图2所示,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请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路径.(标明光线方向,并能看出画图方法)3.学习了光学知识后,李红对有关探究实验进行了回顾和思考:(1)如图A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装置.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①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合适.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②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B,她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像.(2)在“探究树荫下的光斑”综合实践活动中:①李红在一张卡片上挖了一个边长为1cm的正方形孔(如图B所示),在阳光下卡片水平放在离地面5cm处,发现地面上的光斑是正方形;若要在地面上能出现圆形光斑,应将卡片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地面;前者光斑是由于光的______(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色散”)形成,后者光斑是______(选填“太阳”或“孔”)的像.②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开有三角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C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卡片乙的过程中(孔到地面的距离使终保持不变).小华将观察到的光斑形状和大小变化情况在图D中方格纸内画出(分别用序号甲、乙、丙、丁表示),其中最左边的光斑为移动卡片乙前出现的真实情况.根据你的观察,小华所画光斑中可能会出现的真实情况有哪些?______(填序号).4.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实验中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该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2)小文具体的操作步骤是: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直立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 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完全重合,并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出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多次改变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重复前面的步骤;用刻度尺分别测量每次蜡烛A和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实验中B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______;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是为了:______;(3)实验操作中,小文的同组同学从玻璃板中看到小文的手多次接触烛焰,小文却泰然自若,没感到疼痛,请你帮助小文的同组同学解释这个困惑.5.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把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面上.(1)实验中,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应在______(选填“A”或“B”)这侧观察蜡烛A所成的像.(2)如果将刻度尺按照如图所示的位置放置,保持蜡烛A的位置不动,在刻度尺上移动蜡烛B,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使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6.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实验时应该______(较厚/较薄)的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玻璃板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是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有一个好处,这个好处是______.(2)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在蜡烛A 所在的一侧透过玻璃板观察到另一侧蜡烛A的像,并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的像重合后,看上去蜡烛B也被点燃,以此可以确定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3)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像是______像(选填“虚”或“实”).(4)丽丽同学在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时,发现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总在蜡烛B的上方偏高处,蜡烛B与蜡烛A的像无法重合,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7.如图所示,是同学们用玻璃板、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B,白纸、支架、刻度尺、笔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罝.(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____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观察到蜡烛B跟蜡烛A的像______,说明像与物的大小______;若移走蜡烛B并在该位置放一个光屏,在______(选填“A”或“B”)侧观察光屏,发现光屏上______(选填“有”或“没有”)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虚像.(3)若小明同学在确定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发现无论怎样移动蜡烛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4)实验中另外几个细心的同学发现通过玻璃板看到有两个蜡烛A的像,这是因为______,他们按照图2中的测量方法,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对应数据(如表).根据表中的数据推算玻璃板的厚度为______cm.实验序号 1 2 3物镜距离u/cm 5.0 6.8 10.0像镜距离v/cm 4.5 6.3 9.5(5)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______.8.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想起了走过教学大楼门厅内的大平面镜时的情景:靠近镜子时,感觉自己的像变大了,远离镜子时感觉像变小了.自己的感觉对吗?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小明进行了实验探究.小时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的透明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主要实验过程如下:步骤①:如图甲所示,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当把蜡烛B移动到某一位置的时候,发现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测量并记录此时物、像和玻璃板之间的位置关系.步骤②:多次改变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在平面镜后移动蜡烛B,再次找到对应位置.多次试验,改变A的位置,重复①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如表中.序号 1 2 3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00 5.00 8.00B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00 5.00 8.00步骤③:每次确定像的位置时,在镜前从不同角度观察,蜡烛B与蜡烛A的像均重合,测量并记录每次实验的相关数据.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1)请在图乙中画出眼睛E看到A在玻璃板表面成像A′的光路图.(2)根据以上实验步骤______可知,能验证小明感觉是错误的.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______.(3)若用光屏在玻璃板后面挡住蜡烛B,在蜡烛A一侧观察,玻璃板后将______(选填“仍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9.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坐标纸铺在水平桌面上,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A的像A′.(1)为了确定像A′的位置,拿一支与A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坐标纸面上来回移动,直到蜡烛B与像A′完全重合,分别记录像与物在坐标纸上对应点的位置,同学们经过多次实验后,记录情况如图乙所示,根据“坐标纸”上的信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2)若在蜡烛B和玻璃板之间竖直放置一张不透明的白纸,则在蜡烛A侧观察不到的是______(选填“像A”或“蜡烛B”).10.小丽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小丽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实验的目的是______;(2)蜡烛A的像是由于光射到玻璃表面发生______(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3)小丽将蜡烛A逐渐向玻璃板靠近时,蜡烛A的像将逐渐向______(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像的大小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小丽在完成实验后立即用两个相同的跳棋替代蜡烛重复实验,却发现所成的像不清楚,为了看清所成的像,你的建议是______.11.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小明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刻度尺的上面,丙保持玻璃板与刻度尺垂直,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直放置在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点燃蜡烛A,进行观察和调整.(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确定像与物的______关系.(2)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3)小明想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把点燃的蜡烛A置于如图乙中所示的位置上,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4)若蜡烛A以0.2m/s的速度远离玻璃板,则它的像远离玻蜡烛A的速度是______m/s.12.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实验时,白纸放在水平桌面,玻璃板竖直放置,O为玻璃板底边MN的中点.A、B分别为物体(蜡烛)和虚像的位置,AOB在一条直线上.(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______(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2)关于像与物体的位置关系,以下哪些描述是正确的______a.以MN为轴,将平面镜顺时针转动一个小角度,像的位置不变b.以MN为轴,将平面镜逆时针转动一个小角度,像会向纸面下方移动c.保持平面镜竖直,将平面镜绕O点顺时针转动一个小角度,像会逆时针转动到另一位置d.保持平面镜竖直,将平面镜绕O点顺时针转动一个小角度,像会顺时针转动到另一位置(3)该实验中,玻璃板的厚度对实验的结果有影响,原因是:______.13.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想起了走过教学大楼门厅内的大平面镜时的情景:靠近镜子时,感觉自己的像变大了,远离镜子时感觉像变小了.自己的感觉对吗?他进行了实验探究.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的透明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主要实验步骤如下:(1)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当把蜡烛B移动到某一位置的时候,发现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测量并记录此时物、像和玻璃板之间的位置关系.(2)多次增大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使像看起来更小,并不断地在平面镜后移动蜡烛B,发现总能找到一个对应位置,在镜前从不同角度观察,蜡烛B与蜡烛A的像均重合,测量并记录每次实验的相关数据.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①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可知,能验证小明感觉的是步骤______(选填:(1)或(2));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平面镜所成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同,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_____.③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______像(选填“虚”或“实”).14.如图所示,玻璃板P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把点燃的蜡烛A 放在玻璃板左侧适当位置,这时,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右侧的像.(1)要确定蜡烛的像的位置:①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②将未点燃的蜡烛B放到蜡烛A像的位置,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蜡烛B始终与像不能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______.(2)下列关于蜡烛的像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一项是______.①改变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像的大小不同②用大小不同的玻璃板实验,像的大小不同③沿不同方向观察蜡烛的像,像的位置不同④若在P、B间放一块纸板,仍可以看到像(3)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作出“眼睛通过玻璃板看到烛焰顶端”的光路图.15.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明将一块厚度为0.5m的玻璃板(P、Q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如图甲)竖直架在水平台板上面,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实验.(1)在实验中,小柯透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2个清晰的像,他用未点燃的蜡烛B找到了这两个像,分别位于图甲中的A′和A″处,其中A′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______(填“P”或“Q”)平面成像得到的.(2)小柯在A′处都放了一张白纸做光屏,结果白纸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3)小柯按照图甲中的测量方法,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一些数据:物距U(cm) 5.0 6.0 7.0 8.0像距V(cm) 4.5 5.5 6.5 7.5然后得出像距小于物距的结论,你认为他的测量错误是:______(填“物距U”或“像距V”).(4)小柯吸取了经验教训,重新选择了一块______(填“薄”或“厚”)的玻璃板进行了实验.(5)此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______不易确定的问题,他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替代”或“理想模型”).(6)小柯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OO′轴(如图乙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______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16.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点燃蜡烛,观察玻璃板后的像,如图所示:(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______;(2)我们应选择______(选填“较厚”、“较薄”)的平板玻璃来进行实验;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3)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B前应先将点燃蜡烛______(选填“A”或“B”),但无论怎样移动B,始终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4)改正后,再次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样做的目的既确定了像的位置又验证了______;(5)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张白纸,则白纸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出现蜡烛A的烛焰的像,说明______.(6)做完实验后某同学总结了一些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知识,其中准确的是______A.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逐渐变小B.将蜡烛和像所在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连线跟玻璃板垂直C.当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为10cm时,像和物相距10cmD.将玻璃板换成平面镜,成像更清晰,更有利于进行成像特点的探究.17.如图,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李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a.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b.拿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方,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发现该蜡烛与被点燃的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c.改变玻璃板前蜡烛A的位置,重复以上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d.点燃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在纸上记录蜡烛A的位置.(1)以上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______(填写实验步骤前的字母);(2)步骤c的实验目的是______.(3)小李用半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自的是______.(4)小李将点燃的蜡烛A平行于玻璃板向左移动时,蜡烛所成的像______(选填“平行于玻璃板向左”“平行玻璃板向右”“垂直于玻璃板向外”)移动.(5)B与A的像恰好重合,这说明像和物的大小______.(6)用光屏替换蜡烛B,光屏上接收不到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18.如图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色的方格纸,玻璃板与桌面垂直;两个相同的棋子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白纸上,以A棋子为成像物体.(1)为了使所成的像更清晰,可用手电筒对着______(A/B)棋子照射;此外,采用茶色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棋子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2)将A棋子固定,小心地移动B棋子,直到与A棋子的像______为止,这时小明在B 棋子处放了一张白纸做光屏,结果白纸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A棋子的像.(3)下列关于棋子的像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一项是______.A.改变棋子到玻璃板的距离,像的大小不同B.用大小不同的玻璃板实验,像的大小不同C.沿不同方向观察棋子的像,像的位置不同D.若在玻璃板和B之间放一块纸板,仍可以看到A的像(4)实验中,看到A棋子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暗.远处的像是来自于A棋子的入射光经过玻璃板______.A.一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B.一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C.两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D.两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19.如图所示是小威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等大的末点燃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出结论:______.(3)若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也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______;(4)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M的像时,还发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_____.20.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在白纸上竖直放置一块薄平板玻璃,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另取一支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成像处,如图所示.(1)蜡烛B要与蜡烛A完全相同,这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2)实验时,他应该在玻璃板______(选填“前”或“后”)观察蜡烛A的像,当看到蜡烛A 的像与蜡烛B重合时,就认为找到了像的位置,这种研究方法与下列三个选项相同的是____;A、我们可以用磁感线来描述看不到但实际存在的磁场B、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可以通过U形压强计中两液面高度差的大小来反映C、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那么可以用这个力替换那两个力(3)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蜡烛A的像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2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和小亮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1)小明在实验时用透明的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是为了______.(2)小明先点燃蜡烛A,然后移动玻璃板后完全相同的蜡烛B,使它与像完全重合.如果将点燃的蜡烛远离玻璃板,则像与玻璃板之间的距离将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3)实验后小亮用凸透镜替换了玻璃板(如图乙),在白纸上没有看到烛焰的像,他把凸透镜向蜡烛移动一定距离后,白纸上出现了明亮清晰的像,这个像应该是______(填字母).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22.如图,小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1)她先将点燃的蜡烛1放在玻璃板前,再把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2______,从而确定了蜡烛1的像的位置.(2)为验证像的虚实,她在蜡烛1的像的位置竖直放一张白卡片,并在图中的______处(选填“A”、“B”、“C”或“D”)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像.(3)根据实验结论,当物体靠近镜面时,像的大小将______.23.如图所示为小红同学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她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并保持玻璃板与直尺垂直.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和调整.用此实验可以研究:①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②像与物的大小关系;③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还是实像.(1)实验时小红应在玻璃板的______(选填“左”或“右”)侧观察.(2)选用直尺的作用是为了便于比较______(选填“①”“②”或“③”)(3)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选填:“①”“②”或“③”).(4)研究③的具体做法是:______.24.小明想用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①厚为2mm的玻璃板;②厚为8mm的玻璃板;③直尺;④光屏;⑤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A、B;⑥白纸.(1)实验前小明应选用的玻璃板是______.(选填器材前的序号)(2)开始实验,如图所示,小明在玻璃板前放好棋子A,然后在玻璃板后面移动棋子B,当棋子B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时,移去棋子B,在此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看不到棋子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像.(选填“虚”或“实”)(3)做完实验后小明总结了一些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将棋子A向玻璃板靠近,A的像就变大B.将棋子和像所在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连线跟玻璃板垂直C.当棋子与玻璃板的距离为10cm时,像和物相距20cmD.将玻璃板换成平面镜,虽然成像更清晰,但不利于进行成像特点的探究.25.小华利用如图1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他实验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但他发现观察到A的像“重影”很明显,而影响到确定A的像的位置,你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______(答出一种方法即可).(2)排除了上述情况的干扰后,他继续进行实验,观察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像与物的大小______.(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小华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在玻璃板后侧观察到白卡片上没有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像.(4)改变A的位置,重复(2)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如表中.序号 1 2 3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4.00 6.00 8.00B到玻璃板的距离/cm 4.00 6.00 8.00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______.(5)如图2将棋子放在竖立的玻璃板前40cm处,以5cm/s的水平速度向平面镜匀速靠近,则经过2s后棋子与像的距离为______cm.若将玻璃板放置成与水平面成45°角,将会观察到棋子运动的方向与像运动的方向互相______.26.如图所示,利用该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此实验探究活动应选择______(“较暗”“较亮”)的环境中进行.(2)实验时应选______(较厚/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好处是:______;(3)点燃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小明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推断其原因是______.(4)调整好装置后,在玻璃板前放置蜡烛A,将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______.(5)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
平面镜成像特点(五年中考真题)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B.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C.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5 mD.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2、“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井水中了,大叫起来:“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到井里去了!”……(如图1所示)。
关于井中月亮,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井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 B.井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C. 井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折射现象D.井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们能看到平面镜中的像,是像发出的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B.遮光板在平面镜后方会遮住平面镜内的虚像C.比平面镜大的物体不能在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D.站在平面镜前的人逐渐远离平面镜时,他的像大小不变4、视力检测时要求被测的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m.图3所示,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是3m.为满足测量要求,人与平面镜的距离应为()A.1m B.1.5m C.2m D.3m5、“小科学家”比赛中,有一项目是“反弹击物”(如图),要求参赛者将皮球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弹击中目标区内的物体。
参赛者在发射区沿哪一方向射球,最有可能击中目标()A.沿OA方向B.沿OB方向C.沿OC方向D.沿OD方向6、关于物体通过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B.物体离平面镜越远,所成的像越小C.物体与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大小一定相等D.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大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7、如图2所示,蜡烛在平面镜M中所成像的位置应在图中的(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8、下列关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说法正确的是()A、镜中的像是正立的实像B、镜中的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C、物体远离平面镜,镜中的像变小D、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9、如图7所示,物体A B高1.6 m ,平面镜C D高0.6 m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 m 。
专题05 光学五类重点实验问题知识点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实验本实验在中考中常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查: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为3×108m/s;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等于真空中的速度。
4.用光的直线传播可解释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等。
知识点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本实验在中考中常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查:1.入射角(反射角)是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2.如果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如何操作?将纸板沿中轴ON向后折,观察在纸板B上是否有反射光线。
3.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理想模型法: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5.量角器的作用: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
6.从纸板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原因是: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
7.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并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保证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8.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知识点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在中考试题中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查:1.实验器材:薄玻璃板、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火柴、刻度尺、一张白纸、笔。
2.操作步骤:实验时,将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将玻璃板竖直放在白纸上,点燃蜡烛法现玻璃板的后面有蜡烛的像,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具体做法是移动另一侧未点燃的蜡烛,直至与像完全重合,用笔在白纸上做出标记。
3.如何确定像的虚实?将未点燃的蜡烛拿走,拿一个光屏放在该处不透过平面镜看光屏上是否有像。
5.得出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与像成正立、等大、左右相反的虚像,物与像对应点的连线垂直平面镜,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6.如果在实验中发现两个像,是由于玻璃板太厚导致的。
江苏省无锡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2分)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图: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B.乙图:先敲击音叉,再将音叉轻触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是乒乓球振动发声C.丙图: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D.丁图: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为了在行驶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3.(2分)如图所示,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烧杯和试管中都装有冰水混合物。
在烧杯内还有冰剩余之前,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烧杯和试管中的冰都在熔化B.烧杯中混合物的温度在持续上升C.试管中的冰能达到熔点,但是不能熔化D.试管中的混合物温度在持续上升4.(2分)以下是小龙同学在笔记本中记录的相关图象,其对应物理信息描述错误的是()A.物体处于匀速运动B.该过程是水沸腾的过程C.同时刻速度v1>v2D.该过程反映松香熔化时温度变化情况5.(2分)如图甲所示为一款新型水杯,将沸水倒入杯中,轻摇几下后,水温便可降至55℃左右,并能保温3小时。
图乙为其内部结构图,杯壁的不锈钢夹层中有传热材料,其在常温下是固态,会随着温度的变化发生可逆的固液转换。
取0.3kg该晶体材料,对其进行加热,其温度与吸收的热量关系如图丙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新型水杯对沸水降温时,该材料发生了熔化B.该材料是晶体,熔点为55℃C.15﹣30min,该材料需要吸热D.该材料熔化时间为45min6.(2分)如图所示,在暗室中用手电筒照射挂在白色高墙上的小镜子,人在侧面看被照射部分()A.墙和镜子看上去都较暗B.墙和镜子看上去都较亮C.墙是白色明亮的,镜子是暗的D.墙是暗的,镜子是明亮的7.(2分)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到“若莺飞空中,其影随莺而移”,而在纸窗上开一个小孔,使莺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纸屏上,却观察到“莺东则影西,莺西则影东”,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莺东则影西,莺西则影东”描述的现象是小孔成像B.“若莺飞空中,其影随莺而移”描述的是图乙C.图甲和图乙都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D.小孔成像时,物左右移动时,其像的移动方向与物相反8.(2分)如图所示,OA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一条反射光线,OA与水面夹角为60°。
人教版初二上册期末物理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在学校运动会的开幕式上,初一(2)班的同学们敲响了队鼓,他们时而轻击时而重敲,鼓声发生了变化的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2.杭州高架桥上在靠近居民区一侧会安装如图所示的隔离装置,以减弱车辆行驶噪音对民众的干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行驶噪音主要是由汽车周边空气振动产生的B.车速越快,声源振动频率加大,音调减弱C.此处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隔音装置的目的是防止噪音入耳3.下列各种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冬天,紧闭的玻璃窗内壁出现冰花B.冰箱内取出的西红柿“冒汗”C.衣柜内的卫生球逐渐变小D.用铁水浇铸工件4.下列记录结果符合实际的是()A.九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9cmB.教室宽约为60mC.小明的身高为1.68dmD.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5.炎炎夏日,江南第一古村—高椅古村是避暑纳凉、休闲度假、感受质朴民风的绝佳地方。
村民纳凉时感觉凉快,是因为有风吹来,加快了汗液的蒸发。
其实蒸发是()A.液化放热B.液化吸热C.汽化放热D.汽化吸热6.下列哪个属于光的反射()A.树叶在阳光下成的影子 B.铅笔在玻璃后成的像C.山的倒影D.雨后形成的彩虹7.关于凸透镜和凹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焦距越小,对光的折光本领就越强B.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焦距越小,对光的发散作用就越小C.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两个焦点,且都是实焦点D.经过凸透镜和凹透镜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8.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
图中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后的原理图正确的是()A.甲和丙B.甲和丁C.乙和丙D.乙和丁9.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
人教版八上第四章综合练习题含答案1.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A.B. C. D.2.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B.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会变大C.移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得到蜡烛A的像D.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无论怎样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蜡烛B始终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3.小明在一只空碗中放一枚硬币,后退到某处眼睛刚好看不到它.另一位同学慢慢往碗中倒水时,小明在该处又看到硬币.这种现象可以用下列哪个光路图来解释?()A.B. C. D.4.由于视觉原因,用鱼叉刺向水里的鱼往往难于成功.图中能正确解释刺不到鱼的光路图是()A.B. C.D.5.如图所示是艺术体操训练房的俯视图,训练房的北墙有一大平面镜,当老师从室外进入到图示位置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能通过平面镜观察到老师的是()A.甲同学B.乙同学C.丙同学D.丁同学6.若图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A.都不能成像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7.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一种复色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图中能正确表示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的是()A.B.C.D.8.如图所示,关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验用茶色玻璃板的目的是为了在玻璃板后成实像B.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C.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会变小D.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9.如图是同学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几种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蜡烛A距玻璃板4cm,则蜡烛B距玻璃板8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B.若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高且倾斜,则乙图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C.若在玻璃板与B蜡烛之间放一块挡光板,则不能透过玻璃板看到A的像D.以上均不正确10.下列有关光的说法正确的是()A.当人靠近平面镜时,“镜中人”变得越来越大B.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C.手影和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D.清晨,我们看到的地平线下的“太阳”,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11.用激光笔沿图中所示的PO方向照射,一定能照射到尚未移动的小鱼或小鸟的是()A.B.C.D.12.如图,平面镜MN竖直放置,镜前有一个发光物体S,此平面镜可绕“垂直于纸面的水平轴M”自由旋转,现将平面镜拉离竖直位置一个偏角θ至MN′的位置,释放镜的下端,在平面镜从MN′下摆到MN位置过程中,物体S的像S′()A.S′的轨迹为线段B.S′轨迹对M轴的张角为θC.S′离轴M越来越近 D.S′的轨迹为圆弧13.如图所示的现象或应用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A.插入水中的铅笔B.自行车尾灯C.树荫下圆形光斑D.水中“倒影”14.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温度高于0℃B.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成C.通常采用降温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内D.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15.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A.棒冰局部升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B.棒冰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C.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D.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16.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加热时间﹣﹣温度曲线如图乙所示(M为实线,N为虚线),在35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比较均匀,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B.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晶体C.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非晶体D.由图乙知,M肯定是晶体,N肯定是非晶体17.车内有一块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如图1所示,车内一乘客通过玻璃板能看到左侧车窗外路旁树的像.图2是某时刻乘客的眼睛、玻璃板和左侧树位置的简化图,图中眼睛和树用黑点代表.(1)在图2中画出此时刻树在玻璃板中的像.(2)车前进过程,树在玻璃板中像的大小(选择“变大”、“不变”、“变小”).与乘客的距离(选择“变大”、“不变”、“变小”);该乘客以玻璃板内树的像为参照物,觉得车(选择“向前运动”、“向后运动”、“静止”).18.小红站在学校大厅衣冠镜前2m的地方,像到小红的距离为m;小红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镜中的像将(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选填“衣领”或“平面镜”).19.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操作过程中他还在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的(选填“正立”或“倒立”)20.晓月同学看到在沸腾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只有60℃,当温度达到℃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21.今年初,许多城市出现了雾霾天气,雾霾中的霾主要是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等组成,大量吸入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而雾则是由大气中的水蒸气经而形成的;太阳出来后,雾会慢慢散去,是因为空气中的小水珠发生了.(均填物态变化名称)22.小丽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1)如果有5mm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就合适.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2)在实验过程中,小丽移动蜡烛B,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B,她(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像.(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2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现象是.23.在汽车驾驶室内,驾驶员通过左右两侧后视镜观察,有看不到的区域(盲区),人或其他车辆应尽量避免进入盲区.如图,S为驾驶员眼睛位置,MN为左侧后视镜左右两边界点,请作出反射光线NS的入射光线,并标出BM到车左侧(虚线所示)之间的盲区.24.(1)小宇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入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沿EO方向入射,如图甲所示;①小宇想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纸板(选填“A”或“B”)绕ON向前或向后弯折.②改变入射角大小做三次实验后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结论.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 20°20°2 40°40°3 60°60°③另一同学也把一束光贴着纸板A射到O点(如图乙所示),但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他(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2)陈悦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进行如下操作:①陈悦同学将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B全部点燃,分别放在玻璃板的两侧,如图丙所示,这样的操作会造成的后果是;②将蜡烛B熄灭后,该同学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A的像,记下像与物的位置;③移动蜡烛(选填“A”或“B”),重做实验.三次实验像与物的位置如图丁所示,通过分析可知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它们的连线与玻璃板.25.如图,一束光线从三棱镜的AB边射入,从BC边射出.请画出完整光路图.26.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湖边有一盏路灯标记为S,潜水爱好者在水下E处看到路灯的像为S′.请画出水下E处的人看到路灯S的光路图,并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路灯S通过水面所成的像A.27.画出图中人眼通过平面镜M看到桌底下球的光路.28.如图是小勇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2)为完成实验探究,还需要一个测量工具,这个测量工具是.(3)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勇做了如下操作:他先点燃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只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移动,当移动到A像的位置时,发现它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表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4)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他将一块与玻璃板等大的不透明的白板竖放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从蜡烛A侧观察,仍能看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形成的;拿走蜡烛B,将这块白板移动到蜡烛A像的位置时,发现白板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填“实”或“虚”)像.(5)拿走白板,他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2cm,再将蜡烛B移到A像的位置,通过测量,他发现蜡烛A与它在玻璃板中像的距离变化了cm,同时发现像的大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6)实验中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保持垂直,若不垂直,请你说出这样会对实验操作带来怎样的不便影响?.29.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图甲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选填“左”或“右”)图;(2)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说明此时的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3)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30.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填物态变化的名称).(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形成的.人教版八上第四章综合练习题答案1.(1)A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始终是三角形,并且逐渐变小,故A符合要求;(2)BCD三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不符合要求.故选:A.2.A、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故A正确;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根据物像大小相等,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故B错误;C、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不能发现光屏上能成正立的像,故C错误.D、如果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玻璃板前后移动,则像距物距不相等,所以会发现B始终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故D错误.故选A.3.解:当我们用眼睛看到水中的硬币,是因为硬币反射的光进入到了我们的眼睛的缘故;根据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且光线是从硬币上发出的,故B图正确.故选B.4.解: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所以有经验的渔民应该用鱼叉瞄准看到鱼的下方位置,才能将鱼叉到;只有选项B中的光路图符合题意.故选B.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老师在平面镜中的像点S′和木质屏风在平面镜中的像A′B′,如图所示,像点S′和甲、乙连线都没有被屏风挡住,因此甲、乙两位同学都能通过平面镜观察到老师,但像点S′与丙、丁连线被屏风虚像挡住,所以丙、丁两位同学不能通过平面镜观察到老师.故选AB.6.解: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当MN分开后,猫在两个镜子中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7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红光在最上面,紫光在最下方.故选B.8.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与大小,并不会成实像,故A错误;B、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B正确;C、通过玻璃板成的像是等大正立的虚像,只要物体大小不变,像就不变,像的大小只与物体本身有关,故C错误;D、因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不能在光屏上接到,故D错误.故选B.9.A、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若蜡烛A距玻璃板4cm,蜡烛A的像距离平面镜也为4cm,则蜡烛B与玻璃板相距4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故A错误;BD、实验时平面镜必须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由图可知,甲图平面镜竖直放置,不会出现像偏高的情况,乙和丙图平面镜没有竖直放置,分别作出蜡烛A的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可知,乙图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高且倾斜,如下图:故B正确,D错误;C、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因此,如果在玻璃板后面放一块档光板,则能看见物体的像A′,无法看到物体B.故C错误;故选B.10.A、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不管是远离平面镜还是靠近时,平面镜中的像不会改变,故A 错误.B、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引起的,故B错误.C、光被手遮挡后,在后边形成一个黑色的区域,叫做影子,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在小孔后的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都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C正确.D、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我们就看见了它,是因为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折射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C.11.A、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编折,而鱼在远离法线的位置,所以照不到,故A错误;B、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而鱼和入射光线在法线同侧,所以照不到,故B错误;C、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鸟正好在反射光线经过的位置,所以能照到,故C正确;D、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鸟不在反射光线经过的位置,所以照不到,故D错误.故选:C.1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分别作出平面镜在MN处S的像S′和平面镜在MN′处S的像S″,然后进行分析;由图可知,S点绕M以SM长为半径转动,所以它的像的轨迹应该是圆弧,而不是线段,故A错误、D正确;由图可知,S′轨迹对M轴的张角大于θ,S′离轴M的距离始终不变,故BC错误.故选D.13.A、插入水中的铅笔,变得弯曲,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自行车尾灯由相互垂直的小平面镜组成,利用了光的反射现象,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树影下的光斑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该选项符合题意;D、水中的倒影,利用了光的反射现象,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14.故选B.15.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这是呼出的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故C正确.故选C.16.故选A.17.解:(1)作出树A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即为此时刻树在玻璃板中的像.注意留下虚线和垂直符号的痕迹.(2)①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和物体大小相同.所以,车前进过程,树在玻璃板中像的大小不变;因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当车前进过程,树与乘客的距离变大.②该乘客以玻璃板内树的像为参照物,因为树与平面镜的距离变大,即像在往前面运动,所以觉得车向后运动.故答案为:不变;变大;向后运动.18.解:(1)小红站在距离平面镜2m前照镜子,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小红的像到小红的距离为2m+2m=4m.(2)当小红走近镜子时,小红的身高不变,根据物像大小相等,所以像大小不变.(3)光照射在平面镜上会发生镜面反射,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衣领;故答案为:4;不变;衣领.19.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同一直线上;蜡烛发出的光线通过A纸片上的小孔在B纸片上形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故答案为:同一直线;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倒立.20.解:由于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醋的沸点是60℃,所以锅中的液体温度达到60℃时液体就沸腾了;液体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所以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60℃.故答案为:60;不会;60.21.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形成小水珠,即形成雾;经过一段时间,小水珠又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发生汽化现象,变成水蒸气消散在了空气中.故答案为:液化;汽化.22.(1)①当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越近,可以近似看成一个像,使实验简单化.所以选择2mm的玻璃板;②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2)在实验过程中,小丽移动蜡烛B,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3)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蜡烛成的像不与蜡烛重合,所以有可能找不到像.故答案为:(1)2;大小;(2)像;不能;虚;(3)蜡烛B与蜡烛A的像不能重合.24.解:(1)①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把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叠,则在纸板F上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应在同一平面内.②根据数据得出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③如果实验中硬纸板放得没有与平面镜垂直,稍有倾斜,则当入射光贴着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后,法线将会不在硬纸板上,所以在硬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2)①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点燃一只蜡烛,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来代替像,为了研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B全部点燃,分别放在玻璃板的两侧,在玻璃板的两侧都会出现虚像,形成重影,无法探究像与物的关系;②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确定像的位置.③移动蜡烛A,重做实验,未点燃的蜡烛处在像的位置,用刻度尺量出点燃的蜡烛和未点燃的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通过分析可知,像和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故答案为:(1)①B;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③不能;(2)①在玻璃板的两侧都会出现虚像,形成重影,无法探究像与物的关系;②重合;③A;相等;垂直.28.(1)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B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实验中需要测量物体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进行比较,所以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3)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它成的像大小相等;(4)因为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而不是光线的真实到达,而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所以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放上不透明的白板,从蜡烛A侧观察,仍能看到蜡烛A的像;当在A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板做屏幕,白板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5)他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2cm,蜡烛A的像也向玻璃板靠近2cm;因此,再将蜡烛B移到A像的位置,通过测量,发现蜡烛A与它在玻璃板中像的距离变化了4cm;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此过程像的大小不变.(6)实验时平面镜必须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故答案为:(1)确定像的位置;(2)刻度尺;(3)相等;(4)反射;虚;(5)4;不变;(6)像与物不能完全重合.29.解:(1)图中读数的时候,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相平,故A、C错误,B正确;由图乙知,左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是沸腾时的图象,右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是沸腾前的图象;(2)由实验数据知,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水沸腾时的温度是99℃,所以水的沸点是99℃.由于沸点小于100℃,所以此时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3)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4)水沸腾时,烧杯口上方有大量的“白气”产生,这主要是因为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答案为:(1)B;左;(2)99;小于;(3)停止加热;(4)液化.30.(1)试管中的固态碘在热水中,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过程;(2)由数据知,水的沸点是100℃,而碘的熔点是113.5℃,所以碘在100℃的沸水中不可能熔化;(3)干冰在温水中迅速由固态升华成为气态,同时吸收热量;二氧化碳气体使水面上方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雾.故答案为:(1)升华;(2)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3)干冰吸热升华;水蒸气遇冷液化.11。
实验2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识点一、平面镜成像规律2.平面镜成虚像: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在平面镜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在镜子中会出现一个正立蜡烛的像,但将光屏放在平面镜后蜡烛像的位置时,光屏上却没有出现蜡烛的像,可3.知识点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1.分析论证(1)未点燃的蜡烛可以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说明蜡烛的像的大小与蜡烛大小;(2)蜡烛和它的像的连线与镜面,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2.实验中注意事项(1)为了使观察到的像更为清晰,实验最好在的环境中进行;(2)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并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原因是玻璃板既能又能,即透过玻璃板能看到未点燃的蜡烛,也能看到点燃的蜡烛所成的;(3)实验应选用的玻璃板。
因为玻璃板的前后表面可以各成一个像,当玻璃板较厚时,两个像有较大的,难以确定像的;(4)实验中,玻璃板要立在水平桌面上。
若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则未点燃的蜡烛和点燃的蜡烛将不能完全;(5)实验中,使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目的是比较像与物体的;(6)用点燃的蜡烛做实验的优点是所成的像比较亮,便于;(7)白纸用于标注玻璃板的位置、蜡烛以及蜡烛的像的位置,刻度尺用于蜡烛以及蜡烛的像到玻璃板的;(8)改变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进行多次实验,是为了寻找。
3.考向点拨(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选择做为平面镜。
(2)为什么选玻璃板而不选镜子是为了准确确定。
(3)对实验中的两只蜡烛要求是完全。
(4)选择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5)实验中玻璃板于桌面。
(6)玻璃板没与桌面垂直对实验产生的影响事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会与前面蜡烛的像。
(7)蜡烛的像不能用接收到。
(8)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9)实验时用另一只等大的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确定像的。
(10)刻度尺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关系。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笔记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 物像等大: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2. 物像等距: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 物像正立: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正立的,即上下方向不变。
4. 物像虚立: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的,即没有实际光线通过。
5. 物像同侧: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位于平面镜的同一侧。
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当光线垂直射向平面镜时,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反射光线沿同一方向传播。
因此,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是由物体发出并经过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眼的光线形成的。
三、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1. 穿衣打扮:利用平面镜观察自己的衣着是否整齐。
2. 化妆:利用平面镜观察自己的妆容是否合适。
3. 检查牙齿:利用平面镜观察自己的牙齿是否有问题。
4. 调整发型:利用平面镜观察自己的发型是否满意。
5. 教学演示:教师可以利用平面镜展示物体的对称性、光的反射等现象。
四、平面镜成像的计算
1. 确定物体和像的位置关系:根据物像等距、物像同侧的原则,可以确定物体和像的位置关系。
2. 确定物体和像的大小关系:根据物像等大的原则,可以确定物体和像的大小关系。
2022-2023学年北京各地八年级物理期末试题汇总—光现象练习题一、单选题1.(2022·北京海淀·八年级期末)北京故宫建成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被世界五大宫之首。
在图所示与故宫有关的四种光现象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是()A.故宫午门雁翅楼在水中形成的倒影B.日光下故宫日晷晷针形成的影子C.故宫东华门在汽车后视镜里形成的像D.雨后在故宫角楼的上空形成的彩虹2.(2022·北京朝阳·八年级期末)“坐井观天”这一成语是用来比喻或讽刺眼界狭窄或学识肤浅之人。
图所示的是一只在井中(没有水)的青蛙。
关于该成语的光路解释正确的是()A.B.C.D.3.(2022·北京西城·八年级期末)位于北京延庆的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是由我国自主设计与建造的亚洲座兆瓦级规模的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
塔式热发电系统的一项关键技术如图所示,发电站安装有许多定日镜(即平面镜),每一个定日镜都由自动跟踪太阳光装置,以便准确的将太阳光反射后会聚到高塔顶部的接收器上。
假设有一束太阳光最初沿图中的AO方向照射到定日镜M上,反射光沿OB方向射到接收器上,一段时间后,这束太阳光在纸面内沿着逆时针方向转过30°后照射到定日镜M上的O点,若想让其反射光仍沿OB方向射向接收器,则定日镜M将以O点为轴()A.沿逆时针方向转过15°B.沿逆时针方向转过30°C.沿顺时针方向转过15°D.沿顺时针方向转过30°4.(2022·北京石景山·八年级期末)小明站在平面镜前3m处时能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当他向平面镜靠近2m后,小明在平面镜中的像A.离镜面1m,像的大小没有变B.离镜面1m,像变大C.离镜面2m,像的大小没有变D.离镜面2m,像变大5.(2022·北京大兴·八年级期末)洋洋老师将一束绿光自右向左斜射入糖水中,发现光束在糖水中发生了弯曲(如图所示),他将糖水搅拌后再将绿光斜射入糖水中,发现光束在糖水中的传播路径是直线。
2021-2022学年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1.为响应国家号召,城市建设中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如城市道路两旁植树、穿城而过的高速铁路两旁建有隔音板、在噪声环境中工人戴耳罩、城市中的道路禁止鸣笛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A. 减小大气污染B. 减小噪声污染C. 绿化美化环境D. 减小水污染2.小红在平静的湖边看到“鸟在水中飞,鱼在鸟上游”,如图所示,对画面中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水中的“鸟”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 水中的“鸟”是实像C. 看到的“鱼”比实际位置深D. 看到的“鱼”是虚像3.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中有以下说法:①平面镜所成的是等大的虚像②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放在口腔中的内窥镜是平面镜③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用照相机拍摄,因为这个像是虚像④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通常选用较薄的透明玻璃板进行实验对这些说法,判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都正确B. ①②③正确,④错误C. ①②④正确,③错误D. ①④正确,②③错误4.图a是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刻度尺的一部分,甲、乙、丙、丁是通过凸透镜所看到的刻度尺的像。
若凸透镜先贴着刻度尺然后逐渐远离,则看到刻度尺的像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丁B. 乙→丙→甲→丁C. 乙→丁→甲→丙D. 丙→甲→乙→丁5.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O处的光学元件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S点,去掉光学元件后,光线会聚于S1点,则该元件一定是( )A. 平面镜B. 凹面镜C. 凸透镜D. 凹透镜6.同学们跟随物理老师的节奏体验了“互联网+”的混合式学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明能看到平板上呈现的内容是因为光的反射B. 老师为大家讲解时利用了多媒体投影仪,此时教室屏幕上得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像C. 看平板时,小明佩戴的近视眼镜是凸透镜D. 平板屏幕上丰富色彩的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7.近年来流行一种“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神器”可以( )A. 减小物距B. 使像变大C. 增大取景范围D. 缩短景物到镜头的距离8.如图是小强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的简易投影仪,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色墙上。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
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第二节平面镜成像教学目标1.在实验探究中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在实验探究中能主动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对实验现象作出总结。
3.能在实际中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重点(1)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收集数据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能力。
2.难点(1)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
教具准备学生分组实验,黑白各半的16开的纸、薄玻璃板,跳棋子、光屏、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J2501型光具盘、手电筒。
教学过程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是有倒影的桂林侗族的风雨桥;一幅是跳舞的女孩在练功镜前矫正姿态……师:平时,我们在哪些还见过类似的现象?生甲:早亡起床在梳妆镜前梳头;生乙:超市里货架后面放的镜子里也有同样的货物;生丙:测视力时通过前方的镜子来观察视力表;……师:以上都是平面镜成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师: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桌面上的平面镜,看看你们有什么发现?大家可以从外形、构造、成像特点等方面进行观察。
生:仔细观察平面镜。
师:从第二组第一位同学开始轮流依次回答,每个同学用一句话说出你的发现,注意听清别人的发言,不能重复。
生甲:平面镜的表面是平的,非常光滑。
生乙:平面镜是由玻璃做的,背后镀了一层东西。
生丙:平面镜可以成像。
生丁: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是一样的。
生戊: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是左右相反的。
生己: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远小近大。
生庚:平面镜所成的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可能相等。
师:同学们的观察可以归纳为三方面:外形特点、材料特点、成像特点,对于平面镜成的像你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生甲:像的大小和物一样大吗?生乙: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吗?生丙:平面镜是如何成像的?师:你们猜呢?生丙:像的大小和物一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