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孔雀东南飞》教案-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格式:docx
- 大小:254.07 KB
- 文档页数:7
高中语文必修2《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孔雀东南飞》全文。
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领悟古典诗歌的审美情趣。
3.感受焦仲卿、刘兰芝之间的真挚爱情,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2.难点: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领悟古典诗歌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孔雀东南飞》的诗意画面,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美。
同时,简要介绍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2.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要求学生边读边标注生字词,理解诗句含义。
3.课堂讲解(1)逐句分析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义,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2)讲解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比兴、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让学生领略古典诗歌的审美情趣。
4.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悲剧原因是什么?(2)小组分享:从诗歌中选取你最喜欢的诗句,阐述理由。
5.课堂小结6.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孔雀东南飞》。
四、教学拓展1.介绍《孔雀东南飞》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古代婚姻制度对女性的束缚。
2.分析《孔雀东南飞》中的爱情观念,与现代爱情观念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是否深入?2.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参与度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3.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合理?能否有效巩固所学内容?六、教学资源1.教材:《高中语文必修2》2.辅助资料:《孔雀东南飞》原文及注释、相关背景资料、鉴赏文章等。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其鉴赏能力。
九、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结合诗歌内容,适当拓展相关文化背景,丰富教学内容。
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入理解《孔雀东南飞》的内容及艺术特色,感受古典诗歌的审美情趣,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2《孔雀东南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孔雀东南飞》新授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孔雀东南飞》是乐府诗的代表作品。
乐府诗继承了《诗经》的传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孔雀东南飞》是基于民间流传的焦仲卿、刘兰芝的故事,通篇采用第三人称叙事,结构巧妙,情节曲折,人物形象丰满语言流畅而生动,取得了非常高的艺术成就。
二、教学目标(一)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重点文言实词、文化常识等文言基础知识。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故事情节,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诗歌的浪漫主义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分析悲剧产生的深层原因。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理清故事情节,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二)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分析悲剧产生的深层原因。
四、课时安排:3课时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步入经典,知其地位1.《孔雀东南飞》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它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
它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全诗357句,1785个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2.乐府(1)概念流变(2)文学史地位: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三,既继承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也继承发展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
(3)特点:①叙事性强:叙事曲折,情节较完整,人物有个性。
②艺术手段丰富:赋、比、兴能继承,描写见细节,人物重刻画,对话有个性。
③形式多样:以五言为主,兼有四言和杂言,句式和押韵灵活自由。
3.古时刻表达4.修辞——互文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互文’者,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故云‘互文’。
新教材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教学设计第2课《孔雀东南飞并序》目录一、素养目标二、教学素养三、作者背景常识四、鉴赏活动五、文本研读六、文本联读第2课《孔雀东南飞并序》一、素养目标1.梳理和积累诗歌的文言基础知识,重点掌握一词多义、偏义复词等文言现象。
2.分析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兄等人物形象。
3.了解乐府诗的特点,赏析诗歌的语言特点。
4.分析诗歌的结构特点。
二、教学素养为爱情,为自由,她倔强地反抗,然而在那个女子根本没有社会地位的时代,她的反抗又是何其无力!无情的偏见蛮横地剥夺了一个柔弱女子爱与被爱的权利。
百啭无人听,泪眼问天天不语。
她“举身赴清池”,在涟漪上用生命写下了对爱情的忠贞与对封建礼教的叛逆。
三、作者背景常识本诗歌所述的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
在婚姻制度方面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
在这一时代氛围下,刘兰芝被焦母休后拒婚不嫁,焦仲卿敢于站在刘兰芝一边,表明与刘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二人双双殉情。
当时的人为此事感伤,作了此诗。
《孔雀东南飞并序》中,在焦母的逼迫下,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焦仲卿“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的爱情悲剧很好地印证了“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一千古爱情名句。
请结合秦观的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谈谈你的看法和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两人的感情若是能够长久,又何必要求整天整夜地相处在一起呢?人生总是免不了会有离别,两人若是真心相爱,即使相隔千山万水,难得见上一面,其坚贞诚挚的爱情也依然不会改变,这才是经得起考验的真爱。
乐府与《乐府诗集》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时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官署)。
《孔雀东南飞》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孔雀东南飞》的背景、作者和文学地位。
能够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
能够解读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学会使用文学批评的基本术语,对诗进行鉴赏和评价。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命运的无奈感慨。
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文精神。
培养学生热爱文学、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孔雀东南飞》的文学特点和艺术魅力。
2. 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分析。
3. 诗的韵律和修辞技巧的鉴赏。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深层含义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2. 文学批评方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3. 学生创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孔雀东南飞》的相关资料、文学评论、鉴赏指导。
2. 学生准备:预习《孔雀东南飞》,了解诗的背景和基本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简介《孔雀东南飞》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感悟:学生朗读诗文,感知语言韵律,体会情感。
3. 内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4. 鉴赏指导:教师讲解诗的韵律、修辞手法和文学批评方法。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的理解和感悟。
6. 创作练习:学生根据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进行创意写作。
7. 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创作进行点评,总结诗的艺术特色和价值。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提问和创作环节的活跃度,评估其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兴趣。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提交,检查学生对《孔雀东南飞》的背景、意象、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
3. 技能运用:评估学生在创作练习中运用诗歌语言和技巧的能力,以及文学鉴赏和批评的基本技能。
4. 情感态度: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内容,评价其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作品人文精神的认同。
《孔雀东南飞》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理解《孔雀东南飞》的背景和意义,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2. 分析诗中的意象、象征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领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4. 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孔雀东南飞》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 诗歌结构分析:介绍诗的结构、韵律、节奏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形式美。
3. 意象和象征:分析诗中的关键意象和象征,如孔雀、东南飞等,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独特创意和深层含义。
4. 修辞手法:讲解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音乐等方式,引出《孔雀东南飞》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3.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其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其对诗歌内容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交流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孔雀东南飞》相关内容。
2. 参考资料:相关诗歌、文章、评论等,用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3. 多媒体教学资源:图片、音乐、视频等,用于辅助教学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增加课堂的互动性。
2.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诗歌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文学鉴赏技巧。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诗歌的深层含义,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孔雀东南飞《汉乐府》教学目的:1、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2、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3、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自”、“见”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故事情节)。
初步读懂全诗,理清脉络,掌握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一、导入电视剧《孔雀东南飞》主题歌: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
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
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情深的时候哪种离别不伤悲,这次痴心赴水何时何地相会。
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红尘外柔情内有没有断肠的泪;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但求真心以对今生何惧何悔。
二、学习提示乐府诗是汉魏六朝时期重要的诗歌类型,其继承了《诗经》所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讲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其中有两首叙事诗被誉为“乐府双壁”,一首是《木兰诗》,另一首就是《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讲述了一桩爱情婚姻悲剧,但造成悲剧的原因并非男主人公的始乱终弃,而是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
这首诗篇幅较长,故事性强,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保留了较多的民歌色彩,特别是人物对话,大都是浅白的口语,并不难懂。
学习时要注意体会诗歌的语言风格,以及运用对话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这首诗很善于刻画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表现,如府吏“举言谓新妇”几句和“低头共耳语”几句,意思大体相同,却不能互换;又如面对母亲、兄长的劝嫁,兰芝对母亲是“含泪答”,对兄长则是“仰头答”。
阅读时注意体会。
古诗文中有一些特殊的复音词,如“便可白公姥”“昼夜勤作息”“逼迫兼弟兄”,均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个起陪衬作用。
这样的复音词我们称为“偏义复词”。
诵读诗歌时,注意体会这些词的语义特点,想想现代汉语中有没有这样的词语。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教材解读《孔雀东南飞》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中的一首汉乐府诗歌。
作为中国古典叙事诗的代表作品,《孔雀东南飞》全诗结构宏大,情节曲折,语言生动细腻而平实流畅,在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合作探究,认识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以及诗歌的当代价值。
教学回顾第1课时、第2课时侧重梳理《孔雀东南飞》的文言知识与故事内容,梳理时以学生分享为主,如复述故事情节、分角色朗读、介绍重点字词等;第3课时重在分析人物形象,探究悲剧根源及诗歌的当代价值。
以下为第3课时的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导入语: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悲剧的魅力,在于它毁灭的美;悲剧的不幸,在于它往往不仅仅是悲剧,而且是永远的生活。
”《孔雀东南飞》作为一曲唱绝千古的悲歌,演绎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妻相爱却不能相守的悲剧。
今天,我们再次走进《孔雀东南飞》,一起探讨其中人物形象、把握悲剧本质。
任务一:千面人物深挖掘——品读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个性化的人物对话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孔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
即使次要人物如媒人、府君的简短对话,也都各自符合其人的身份、特点。
请结合文本分析刘兰芝、焦仲卿这两个主要人物形象以及写作手法。
学生活动:①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②找出相关诗句,指出手法并分析人物形象;③总结概括人物形象,分享交流。
明确:(1)刘兰芝是一个美丽、勤劳、知礼、自尊,忠于爱情,又有着蔑视礼法、坚贞不屈、追求自由的女性形象。
当婆婆的役使指责与死守爱情形成不可调和的矛盾时,她毅然选择了离开,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反抗精神。
她深爱仲卿,依依惜别,表现出温婉柔情的一面;她拒抗再婚,最后以死明志,又表现出性格刚烈的一面。
她面辞折磨她的婆婆,有礼有仪;告别一起嬉戏的小姑,珍重情谊。
《孔雀东南飞》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孔雀东南飞》的背景、作者、文学地位及艺术特色;(2)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韵律、节奏、修辞手法等;(3)能够欣赏并评价诗歌的美学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提高鉴赏能力;(3)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诗歌进行解读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的爱国情怀、民族精神;(2)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3)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陶冶情操。
二、教学重点1. 《孔雀东南飞》的背景、作者、文学地位及艺术特色;2. 诗歌中的意象、韵律、节奏、修辞手法等;3. 诗歌的美学价值。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主旨;2. 诗歌中的意象、韵律、节奏、修辞手法的运用;3. 对诗歌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解读和评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孔雀东南飞》的背景、作者、文学地位及艺术特色;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诗情;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韵律、节奏、修辞手法等;4. 课堂讲解:讲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主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次进行解读;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方式、合作探讨的能力等;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孔雀东南飞》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2. 参考资料:有关《孔雀东南飞》的背景、作者、文学地位及艺术特色的资料;3. 网络资源:有关《孔雀东南飞》的音频、视频、论文等资料;4. 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打印机等。
七、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2. 案例教学:以《孔雀东南飞》为例,分析诗歌中的意象、韵律、节奏、修辞手法等;3.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4. 比较分析:引导学生将《孔雀东南飞》与其他诗歌进行比较,提高鉴赏能力。
导入:
窦娥冤、秦香莲、黛玉葬花、孔雀东南飞,自古女子多薄命;
文昭关、野猪林、苏武牧羊、关羽走麦城,从来男儿怀悲愤。
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
一、梳理文意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文本,按照情节发展,根据小序的提示,为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每层的主要内容。
1.小序中讲了什么内容,对于本文的展开有什么样的作用?
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成诗的经过,序中的“遣”、“逼”两字,集中地表现了故事的矛盾冲突,全诗围绕“遣”、“逼”两字展开故事情节。
作用:全诗的总纲。
《孔雀东南飞》以刘兰芝为例探寻生命的价值教学设计课名:女性悲歌的生命呈现,时代觉醒的意义反哺——以刘兰芝为例探寻生命的价值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孔雀东南飞》是高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描写了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并刻画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包括刘兰芝和焦仲卿两个正面的悲剧形象、焦母和刘兄这两个反面形象)。
虽然是以古诗文的形式呈现,但作为长篇叙事诗,仍带有小说的特点,结构上有独特的裁剪与布局,创作手法也是丰富多样的。
而且这一悲剧的创作目的及现实意义,也是值得探究的内容。
《孔雀东南飞》这首长篇叙事诗,容量比较大,字词障碍较多,难以理解的语句也较多,如何新颖讲授这一堂课,起初无从下手。
经过研读教材、教参和查阅各种资料,我决定借助鲁迅先生对悲剧的诠释着手。
围绕“悲剧美在哪里?谁毁坏了这份美?如何守护美?”三个方面着手进而探寻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悲剧的形成原因以及女性悲剧的价值启迪。
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 疏通文意,整体感受乐府的民歌特色和语言风格。
2.思维发展与提升: 反复诵读,在朗读中体会人物情感以及人物形象。
3.审美鉴赏与创造: 以诗会友,体会矛盾冲突,感受诗歌悲剧成因。
4.文化传承与理解: 学有所悟,揣摩女性的生命价值,为美好理想而歌。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品味诗歌语言,对诗中主人公形象、诗歌主题等作“诗意的探寻”。
【教学难点】学会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激发理性精神,鉴古知今,提高感悟女性实现生命价值的力量。
教学准备1.利用学校智能化图书馆,借阅书籍,查阅资料,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环境,学生在智能化图书馆环境中,自主阅读,感悟经典,大大增强学习兴趣;2.利用学校朗读亭,指导学生诵读,学生登录学号进入微朗读这一系统,诵读时自动录音,录音文件自动保存学生账号中,这种朗读方式带给学生无限的新鲜感,大大提高学生对传统经典诵读的热爱。
教学过程附情景默写(1)《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用比喻手法直接描写刘兰芝美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2)《孔雀东南飞并序》中表现出刘兰芝辞别婆婆前内心杂乱情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孔雀东南飞并序话题链接——爱情专一一、字之源【字源演变】繁体字的“愛”也许更能表明其意,说明爱要用心。
原作“”。
字形像一个人双手捧“心”,张大了嘴,在诉说心中的爱情。
《说文》:“,惠也。
”《玉篇》:“,今作爱。
”《左传》:“父慈子孝,兄爱弟敬。
”有的金文加手形,像一个喃喃倾诉的人伸出手捧着自己的心,表示将对方放在心上。
造字本义:用心疼惜呵护,并喃喃倾诉柔情。
【成语链接】海枯石烂:海水干涸,石头腐烂。
形容历时久远。
比喻坚定的意志永远不变。
语出宋·王奕《法曲献仙音·和朱静翁青溪词》:“老我重来,海干石烂,那复断碑残础。
”王实甫《西厢记》中也有这样的句子:“这天高地厚情,直到海枯石烂时。
”碧海青天:原是形容嫦娥在广寒宫夜夜看着空阔的碧海青天,心情孤寂凄凉。
后比喻女子对爱情的坚贞。
语出唐·李商隐《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如果了解了李商隐的身世,也许就更能理解“应悔”二字,正表现出一种同病相怜、同心相应的感情。
海誓山盟: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语出宋·辛弃疾《南乡子·赠妓》:“别泪没些些,海誓山盟总是赊。
”此有渺茫难凭之意。
二、句之美想起了王维,“丧妻不娶,孤居三十年”。
也许正是因为曾经沧海吧。
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唐·元稹《离思》(其四)品读这两句诗人用来比喻自己同已故妻子之间难以忘怀的爱情。
它从《孟子·尽心章句上》“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的两句变化而成。
沧海浩渺万里,至深至广;巫山之云相传为神女所化,美丽无比。
到过沧海、巫山的人,自然不会再赏识别处的水和云了。
他同亡妻之间的感情也一样,既深沉,又美好;因而言外之意是,从此再也不会有真正的爱情了。
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
这一惊世骇俗、振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
《孔雀东南飞》公开课教学教学设计【设计思路】《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
虽是古代诗歌,但本文语言比较好理解,课下注释较详细,阅读难度相对而言不是很大。
所以计划用三课时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诗歌主题及表现手法等四个方面探究。
第一课时理解文章大意,扫清字词障碍,积累文言现象;第二课时,理清故事情节,重点赏析兰芝自诉、夫妻话别、太守迎亲、合葬化鸟等情节,鉴赏诗歌比兴、铺陈、互文等手法;课外拓展韩凭夫妇、陆东美夫妇、梁祝等故事,理解合葬花鸟这一浪漫主义手法。
第三课时,概括人物形象,探究人物悲剧形成的原因,课外拓展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悲剧,进一步理解本文主题。
三节课按计划完成了所有预期教学任务,但在学生周末作业《孔雀东南飞》思维导图中发现:学生对本课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存在知识漏洞,结合四次考试学生出错频率较高的题目调查,于是设计了《孔雀东南飞》第四课时。
【教材分析】《孔雀东南飞》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不胜枚举,如本文体裁涉及乐府知识;“汉末建安中”涉及古人纪年;“鸡鸣外欲曙”涉及纪时;“初七及下九”涉及历法;“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涉及婚俗、称谓和官职……种类繁多,知识庞杂。
【学情分析】根据学生思维导图呈现的学习成果显示:课下注释已有的部分学生已经梳理积累,但对于纪时、官职、婚俗等方面仍不能完全理解。
所以为了实现本课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与掌握,增加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学科素养,实现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设计了本堂知识讲授课。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积累《孔雀东南飞》所涉及的文化常识。
2.能力目标识记掌握《孔雀东南飞》所涉及的文化常识。
3.情感目标古代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重点与难点】古人如何利用天干地支纪时的文化常识。
【教学方法】讲授【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温故知新】1.《孔雀东南飞》中,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运用托物起兴的手法,引出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故事。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清故事线索,把握人物形象。
2.加深理解理解掌握比兴、铺陈排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比较阅读,思辨分析,深入理解主题和艺术风格【教学重难点】1、学会通过赏析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去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2、加深理解理解掌握比兴、铺陈排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先秦的《诗经》起源,就拉开了中华诗歌的悠久历史和传统;中国是一个浪漫的民族,她有很多流传久远、深入人心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而且大多以爱情为主题,表现的是“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种最朴素的愿望,如果生不能结为夫妇,死后也要同坟台。
这样凄美动情的爱情悲剧很多,如“白蛇传”、“梁祝化蝶”、“牛郎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田螺姑娘”等。
悲剧能“给人一种特殊的审美感情,既在审美愉悦中产生一种痛苦之感,并使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这是悲剧中的崇高感”,这就是悲剧美的感染力。
正如黑格尔所说“悲剧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在标题下面写下两行字:一个断人心肠的故事,一曲唱绝千古的悲歌。
二、释题1.最早的长篇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2.汉乐府。
原指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乐府”,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
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
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就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其中属于汉代的叫“汉乐府”。
汉乐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极高,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三。
另一方面,在中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继承、发展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传统、精神,哺育了后代诗坛。
3.诗歌发展脉络。
《诗经》→楚辞→乐府民歌三、梳理情节,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1)模拟文中某个人物的视角顺序,用现代汉语讲述故事。
提示:可以从刘兰芝、焦仲卿、焦母等角度讲述故事。
(2)利用小序弄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结局、作诗缘由。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苏应林教学目标1.了解《孔雀东南飞》及汉乐府诗的基本知识。
2.把握文中重点字词及特殊句式,梳理故事情节。
3.分析人物形象,鉴赏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赋比兴等塑造人物性格的手法。
4.体悟课文歌颂爱情控诉封建礼教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重难点1.积累《孔雀东南飞》及汉乐府诗的基本知识,丰富文化常识。
2.把握文中重点字词及特殊句式,梳理故事情节,积累文言知识。
3.分析人物形象,鉴赏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赋比兴等塑造人物性格的手法。
导入新课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学习了《氓》,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设想?在爱情当中,如果男子不变心的话,爱情的悲剧就能避免?在封建时代,男子的忠心是维持爱情的唯一因素。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民间传说《梁祝》:一个叫梁山伯的读书人,一个叫祝英台的士家女子,两情相悦却有缘无份,演绎了一出无奈的“化蝶”。
他们两情相悦,却仍旧没能逃脱悲剧的命运。
现实历史事件:一个叫沈园的地方,一个叫陆游的诗人,娶了一个叫唐婉的女子,伉俪相得,琴瑟相和,好一对神仙眷属。
然而,最终只能走向离异,一人早逝,一人一声嗟叹。
他们,也不是因为不专一。
可见,旧时代,婚姻大事半点由不得自己。
知书论世,积累常识一、乐府1.汉代的音乐机关:“汉乐府”原指汉武帝刘彻设的“乐府”,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
2.一种音乐性诗体: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统称“乐府”或“乐府诗”。
它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
二、《孔雀东南飞》简介1.《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作者不详。
(见注释)2.《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3.本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与《木兰诗》以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成为“乐府三绝”。
三、创作背景1.汉时,儒家的伦理纲常占据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把握全诗内容。
2、概括人物形象特点,鉴赏文中刻画人物的技巧。
3、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对比法课时:1教学过程:一、导语自古以来,多少人恩爱不移,琴瑟和谐;又有多少人爱而不得,劳燕分飞。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同学们,你知道哪些爱情悲剧呢?(《氓》卫国女子、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陆游与唐琬等)今天,我们要深入学习的《孔雀东南飞》并序,同样讲述了一个爱情悲剧。
(请齐读学习目标)二、预习检测活动1:通过希沃白板游戏检测预习任务1(文言基础知识)活动2:通过还原位置游戏检测预习任务2(梳理故事情节)【点拨】这首诗曲折有致,扣人心弦,结构严谨。
开篇以孔雀失偶起兴,结尾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了人民群众追求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历来被赞誉为“长篇之圣”,与《诗经》《楚辞》鼎足三立。
《孔雀东南飞》全诗共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古今第一首长诗也。
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
——沈徳潜《古诗源》卷四三、精研人物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刘兰芝的脚步走进她和焦仲卿的悲欢离合!首先,我们一起探讨刘兰芝是什么样的人?她为什么被遣?学生活动3:通读文本,结合具体诗句,谈一谈你眼中的刘兰芝是个怎样的人? 【问题1】古代女子被休一般被为耻辱,为何还有人来提亲呢?(齐读太守迎亲一段)【点出赋的写法?2、9段也是这种铺排的手法,点出对诗经现实主义手法的继承运用】【小结】通过外貌描写、个性化的语言与侧面衬托等手法,我们可以看到刘兰芝美丽善良、聪慧勤劳,识大体、懂礼仪,忠于爱情,外柔内刚。
【板书】赏析人物●刻画人物手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侧面衬托。
●结合时代背景。
【练一练】速读课文,从“焦仲卿”“焦母”“刘兄”任选一人进行人物鉴赏。
注意鉴赏思路。
焦仲卿:谨守孝道,忠贞不渝、忍辱负重,具有反抗精神,但也有懦弱、优柔寡断的性格缺点。
孔雀东南飞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疏通文意,积累诗中的重要词语、句式,关注文中的特殊语言现象——偏义复词,整体感受乐府的民歌特色和语言风格。
思维发展与提升思考造成焦刘爱情悲剧的原因,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课文,探究刘兰芝缘何不受焦母喜爱,分析悲剧的社会根源。
审美鉴赏与创造诵读诗歌,感受其叙事的流畅生动,情节的曲折有致;鉴赏刘兰芝的美好形象,感受焦刘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对封建家长制的反抗精神。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本诗作为汉乐府代表作对于《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并思考诗歌的当代文化价值。
教学重点品味诗歌语言,对诗中主人公形象、诗歌主题、诗歌艺术特色等作“诗意的探寻”。
教学难点探究刘兰芝不受焦母喜爱的原因,分析悲剧的社会根源;思考诗歌的当代文化价值。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分享。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听歌导入)孔雀东南飞 /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大江上下残照斜阳万木低垂 /情深的时候哪种离别不伤悲/这次痴心赴水何时何地相会/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红尘外柔情内有没有断肠的泪/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但求真心以对今生何惧何悔二、检查预习(给生字注音,见课件)三、文本研讨学习活动一:梳理情节,了解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活动引领:同学们,《孔雀东南飞》是现存的中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课前已经布置大家结合课下注释并借助工具书疏通了文意。
你从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1.情节排序请同学们根据诗歌内容,给下列概括诗歌情节的词语排序。
兰芝请归夫妻叙别兰芝被遣仲卿求情兰芝还家夫妻结誓兰芝避婚兰芝拒媒夫妻死别仲卿告母双双徇情焦刘合葬正确顺序:兰芝请归→仲卿求情→夫妻叙别→兰芝被遣→兰芝还家→兰芝拒媒→兰芝避婚→夫妻死别→仲卿告母→双双徇情→焦刘合葬2.复述故事(整体感知)随机选取一组同学在上面词语的提示下接力复述故事,其他同学从是否与诗歌内容一致的角度进行点评。
3.合作探究(理解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1)从诗前小序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结局、作诗的缘由。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可见这个故事真实可考。
教师补充:小序中的“庐江府”在今天的安徽省潜山县与怀宁县。
这两县在汉代都隶属庐江郡。
焦仲卿为潜山县焦家畈人,刘兰芝为怀宁县刘家山人,两家仅一河之隔。
如今安徽省怀宁县小市镇(潜山市车轴寺高速出口旁)建有孔雀东南飞旅游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中国古典诗歌多以抒情见长,本诗也是如此吗?①本诗以叙事见长,它的体裁是汉乐府,汉乐府继承了《诗经》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本诗故事性强,题材具有较高的现实代表性。
②乐府诗是指一种合乐的古诗,因传自乐府官署而得名。
乐府原为汉武帝设置的音乐机关,专事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各地民间俗乐和歌辞,用于朝廷典礼和宴会上演唱。
这些乐章、歌辞,后来就叫“乐府诗”,成为一种新诗体。
其中属于汉代的就叫“汉乐府”。
③课下注释说本诗“作者不详”,当为汉代人民在民间故事的基础上集体创作。
南朝徐陵将该诗以《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为题,收入他所编的《玉台新咏》,从此此诗进入文坛成为定本。
这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堪称中国叙事诗成熟的里程碑。
学习活动二:鉴赏人物形象活动引领:读完全诗后,女主人公刘兰芝在你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形象?还有哪些人让你印象深刻?你认为刘兰芝的悲剧是谁造成的?1.探究:如果安徽省怀宁县的孔雀东南飞旅游景区打算建一座刘兰芝雕像,现面向社会征集设计方案,你有什么样的构思和建议?(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诗歌,结合诗歌内容谈设计。
设计方案应符合诗中人物的形象特点,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谈谈雕像的容貌、服饰、姿态、神情等,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分析刘兰芝等人物形象。
)例:(1)(朗读)从诗歌第二段“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可以看出刘兰芝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
(2)(朗读)兰芝离开焦家时“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一连串的铺陈,意在表现兰芝被逐离焦家前的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精妙世无双”体现了兰芝之美。
(3)兰芝离开焦家时与小姑、婆婆告别时的话体现了她的善良和知书达理。
(4)刘兰芝虽然对焦仲卿感情很深,却因婆婆的态度选择离开刘家,并敢于违背兄长的建议,可以看出她的反抗精神。
(5)兰芝再嫁时的场景:“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
婀娜随风转。
金车玉作轮。
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
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
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
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从侧面烘托了她的美……而她没有嫁到这样的富贵人家,却选择了“举身赴清池”,体现了她不慕荣利的品质以及对爱情的忠贞。
2.除了刘兰芝,诗中还有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焦仲卿:他重感情,守信用,有刚强的一面,但也有懦弱的一面,对母亲的责难沉默无声,斗争无力;他没有兰芝斗争得彻底,也是封建社会专制家长制的受害者。
焦母:极端蛮横无理,对于兰芝和仲卿的美好爱情毫不同情,一意专行;对仲卿软硬兼施,目的是要仲卿速遣兰芝,以维护她的家长威风,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表。
刘兄:性行暴戾,趋炎附势,丑态毕露,典型的市侩形象。
四、布置作业:反复诵读诗歌,梳理文中的一词多义和重点句式。
附:板书设计:孔雀东南飞情节:兰芝请归→仲卿求情→夫妻叙别→兰芝被遣→兰芝还家→兰芝拒媒→兰芝避婚→夫妻死别→仲卿告母→双双徇情→焦刘合葬形象: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兄第二课时一、学习活动一:反复吟咏,探究悲剧根源探究:刘兰芝勤劳、善良、美丽,与焦仲卿夫妻感情又极为深厚,但却遭到了焦母的不满乃至驱逐,最后不得不与仲卿双双殉情。
焦母驱逐兰芝的原因是什么?(1)链接资料:关于封建礼法(供学生讨论时参考)①《大戴礼记•本命篇》:“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七去”又命“七出”,是儒家经典中规定的休弃妇女的七个条款。
②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逐渐占统治地位。
到了东汉时期,“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三从四德”(“三从”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工”)成了神圣不可动摇的道德原则。
《孝经》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同时还把封建道德规范与封建法律联系起来,认为“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
(2)提供常见的几种结论,供学生思考:①兰芝没有遵从封建礼教的妇德要求,“本自无教训”,“举动自专由”,虽然温顺,能干,但骨子里有倔劲,因而为焦母所不容;②兰芝多年不育,焦母为传宗接代考虑,找借口驱逐兰芝;③焦刘两家贵贱悬殊,门第不对,焦母见异思迁,为娶进罗敷而逼走兰芝;④焦母无法理解也不能容忍仲卿与兰芝间真挚热烈的爱情。
(焦母丈夫早逝,恋子情结)《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
”焦母压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顺这一条。
二、学习活动二:反复吟咏,品味诗歌的艺术之美活动引领:好诗不厌千回读,这首长诗不仅让我们对主人公的命运深深叹惋,也对诗歌所营造的艺术美感深深叹服。
1.探究:下图是安徽省怀宁县的孔雀东南飞旅游景区内的一座雕塑,请对它的造型设计进行点评。
(旨在让学生感受诗中的“孔雀”意象、诗歌结尾处的“连理枝”、比翼双飞的鸳鸯鸟“相向鸣”等浪漫手法。
)学生交流讨论后,教师明确:(1)诗歌开篇,“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以孔雀徘徊起兴,并统摄全诗,以美禽恋偶比喻夫妻分离,用具体的形象渲染悲剧气氛,奠定全诗哀怨悱恻的感情基调。
(2)诗歌尾声,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成为连理枝,象征了爱情的不朽。
合葬化鸟,生不能相守,死要化作比翼双飞的鸳鸯鸟。
“相向鸣”,是他们爱情与幸福的歌唱、悲愤与压抑的控告。
故事的尾声与我国一些民间文学相似,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彩虹万里百花开,蝴蝶双双对对来”,牛郎织女的“七夕相会”等。
结尾的浪漫主义手法,反衬现实,寄托人们追求自由恋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2.本诗以叙事见长,在叙事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巧妙运用人物对话推动情节发展,展现了高超的叙事技巧。
3.本诗的语言特点:两汉乐府诗体裁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和杂言。
句式灵活自由,语言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气息较浓。
本诗在语言上也体现了这些特点。
(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这一点。
)诗歌中的人物语言,尤其是人物的对话,能凸显人物性格,能真实而又贴切地反映出人物心理活动。
如刘兰芝与焦仲卿之间的对话,既体现了他们之间的恩爱,也可以看出为了共同目标而进行抗争;仲卿母子的对话,既写出了焦母对儿子的爱,又写出了她对新妇的恨;兰芝母女、兄妹的对话,令人看到了母亲对女儿所特有的感情和刘兄的刻薄势利之心。
三、学习活动三:文化常识,趣味盎然1、《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卷一,原题为《古诗的焦仲卿妻作》。
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共357句,1785字,小序10句。
53字),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2、《玉台新咏》是继《诗经》、《楚辞》之后中国古代的第三部诗歌总集。
收录作品上至西汉、下迄南朝梁代共690首诗。
历来认为是南朝徐陵在梁中叶时所编。
据徐陵《玉台新咏序》说,本书编纂的宗旨是“选录艳歌”,即主要收男女闺情之作。
3、徐陵(507~583)字孝穆,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人。
南朝梁陈间的著名文学家、诗人。
八岁能文,十二岁通《庄子》、《老子》。
长大后,博涉史籍,有口才。
梁武帝萧衍时期,任东宫学士。
入陈后历任尚书左仆射,中书监等职。
至德元年去世,时年七十七,赠镇右将军、特进,谥曰章。
善于宫体诗创作,诗文皆以轻靡绮艳见称,与庾信齐名,并称“徐庾”。
今存《徐孝穆集》6卷、《玉台新咏》10卷。
“乐府”本来是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一个官署。
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
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
这个官署相当庞大,成帝时“女乐近千人”。
4、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就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
其中属于汉代的叫“汉乐府”。
5、“汉末建安中”和古代纪年法(见课件)四、延伸拓展学习活动四:比较阅读,同中见异趣(群文阅读)活动引领:《孔雀东南飞》与《氓》都是叙事诗的名篇,这两首诗都是讲述古代婚姻爱情悲剧的民歌。
你认为它们在情节、人物、语言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有哪些异同?1.合作探究,完成下面的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