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解读
- 格式:doc
- 大小:147.50 KB
- 文档页数:2
高考难点:溶度积常数及其应用一、沉淀溶解平衡中的常数(K sp)——溶度积1.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S<0.01g)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做溶度积常数(或溶度积)2. 表示方法:以M m A n(s) mM n+(aq) + nA m-(aq)为例(固体物质不列入平衡常数),K sp=[c(M n+)]m·[c(A m-)] n,如AgCl(s)Ag+(aq) + Cl-(aq),K sp=c(Ag+)·c(Cl-)。
3. 影响溶度积(K sp)的因素:K sp只与难容电解质的性质、温度有关,而与沉淀的量无关,并且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的变化只能使平衡移动,并不改变溶度积。
4. 意义:①K 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当化学式所表示的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时,K sp数值越大的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相对越强;②可以用K sp来计算饱和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
二、判断沉淀生成与否的原则——溶度积规则通过比较溶度积与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离子积(Q c)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的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1.Q c>K sp,溶液过饱和,既有沉淀析出,直到溶液饱和,达到新的平衡;2.Q c=K sp,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3.Q c<K sp,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若加入过量难溶电解质,难溶电解质溶解直至溶液饱和。
三、对溶度积的理解1. 溶度积和溶解度都可以用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只与温度有关,而与难溶电解质的质量无关。
2. 用溶度积直接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性时,物质的类型应相同。
对于化学式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不同的难溶电解质,不能通过直接比较K sp的大小来确定其溶解能力的大小(要分析溶解时所需最小浓度决定)。
3. 溶液中的各离子浓度的变化只能使沉淀溶解平衡移动,并不改变溶度积。
4. 当表达式中的浓度是表示平衡时的浓度时,要用[]符号表示,且此时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关键词:溶度积,溶解度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及溶解度的数值均可衡量物质的溶解能力。
因此,二者之间必然有着密切的联系,即在一定条件下,二者之间可以相互换算。
根据溶度积公式所表示的关系,假设难溶电解质为A m B n,在一定温度下其溶解度为S,根据沉淀-溶解平衡:B n(s)mA n+ + nB m−A[A n+]═ m S,[B m−]═ n S则K sp(A m B n)═ [A n+]m[B m−]n ═ (m S)m(n S)n ═ m m n n S m+n(8-2)溶解度习惯上常用100g溶剂中所能溶解溶质的质量[单位:g/(100g)]表示。
在利用上述公式进行计算时,需将溶解度的单位转化为物质的量浓度单位(即:mol/L)。
由于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很小,溶液很稀,可以认为饱和溶液的密度近似等于纯水的密度,由此可使计算简化。
【例题8-1】已知298K时,氯化银的溶度积为1.8×10−10,Ag2CrO4的溶度积为1.12×10−12,试通过计算比较两者溶解度的大小。
解(1)设氯化银的溶解度为S1根据沉淀-溶解平衡反应式:AgCl(s)Ag++Cl−平衡浓度(mol/L)S1S1K sp(AgCl)═ [Ag+][Cl−]═ S12S1 ═10⨯═ 1.34×10−5(mol/L)8.1-10(2)同理,设铬酸银的溶解度为S2AgCrO4(s)2Ag++ CrO42-平衡浓度(mol/L)2S2 S2K sp(Ag2CrO4)═[Ag+]2 [CrO42-]═(2S2)2S2═4S23S2 6.54×10−5(mol/L)>S1在上例中,铬酸银的溶度积比氯化银的小,但溶解度却比碳酸钙的大。
可见对于不同类型(例如氯化银为AB型,铬酸银为AB2型)的难溶电解质,溶度积小的,溶解度却不一定小。
因而不能由溶度积直接比较其溶解能力的大小,而必须计算出其溶解度才能够比较。
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及计算沉淀是指溶液中的物质在达到饱和时生成固态的沉淀物,溶解则是指将物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
在平衡状态下,溶解和沉淀的速率相等,达到溶解平衡。
溶解平衡可以用溶解度来描述,而溶解度则可以通过溶解度积计算。
溶解度积定义:对于一种固体化合物AB,当其达到溶解平衡时,可以用以下溶解度积(Ksp)来表示:Ksp = [A+]^m [B-]^n其中,[A+]和[B-]分别代表溶解物中的阳离子A和阴离子B的活性(或浓度),m和n代表它们的摩尔系数。
例子:以AgCl为例,表达式为:Ksp = [Ag+] [Cl-]计算溶解度积:由于溶解度积只与溶解物相关,所以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计算:1.确定离子的活性:活性是溶液中离子的有效浓度,可以使用浓度来估算。
如果浓度非常低,则需要使用活度系数来校正,这般计算更为精确。
活性指数可以根据溶液的离子浓度与标准活度的比值来确定。
2.计算溶解度积:当得到活性后,将其代入到溶解度积表达式中,即可计算出溶解度积的值。
3.考虑溶质溶剂的物质平衡:物质的溶解需要满足一定的物质平衡,这个平衡方程可以用来计算直接的离子浓度。
4.考虑离子间的反应平衡:由于离子之间可能会发生反应,所以需要考虑离子间的反应平衡。
举例说明:以AgCl的溶解为例,假设溶解度为s:AgCl→Ag++Cl-根据溶解度积定义可以得到方程式:Ksp = [Ag+][Cl-] = s^2根据电离程度分析或电解质分析方法,可得出Ag+的浓度为s,Cl-的浓度为2s。
考虑AgCl的溶解与Ag+和Cl-间的反应:AgCl→Ag++Cl-AgCl具有很小的溶解度,因此可以假设它的溶解度为x,而Ag+和Cl-的浓度分别为2x和x。
根据反应过程可得:AgCl(s)+Ag+→AgCl2-K1=[AgCl2-]/[Ag+][Cl-]=(x)/(2x)(x)=1/(2x)由于化学平衡,可得出:K1 × Ksp = 1由此可得出x = 4/Ksp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溶解度积的值计算出溶解度了。
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沉淀溶解平衡是化学平衡的一种,涉及到溶解度的概念和沉淀生成与转化等知识点。
下面将对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沉淀溶解平衡的定义沉淀溶解平衡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当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达到平衡状态时,沉淀溶解反应停止,形成的固体和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此时,溶液中的阴阳离子浓度满足溶度积常数,并且溶液中的沉淀和溶解反应速率相等。
二、沉淀溶解平衡的特点1、动态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即沉淀和溶解反应不断进行,但速率相等,因此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保持不变。
2、溶解度与温度有关: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
3、溶度积常数:在一定温度下,沉淀溶解平衡时,溶液中的阴阳离子浓度满足溶度积常数。
这个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溶液的浓度无关。
4、沉淀的生成与转化:当溶液中某离子的浓度超过其溶度积常数时,会形成沉淀。
然而,形成的沉淀可以转化为更难溶的物质,或者转化为可溶性的化合物。
三、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1、判断沉淀的生成与转化:通过比较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和溶度积常数,可以判断是否会形成沉淀以及沉淀的生成与转化。
2、计算溶解度:已知某物质的溶度积常数和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可以计算该物质的溶解度。
3、处理工业废水:在处理含有重金属离子的工业废水时,可以利用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将重金属离子转化为难溶性的化合物,从而降低对环境的危害。
4、药物制备:在药物制备过程中,可以利用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将药物中的有效成分转化为难溶性的化合物,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稳定性。
总之,沉淀溶解平衡是化学平衡的一种重要类型,涉及到溶解度的概念和沉淀生成与转化等知识点。
理解并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特点对于解决相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沉淀溶解平衡”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与目标本单元将带领学生探究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和实践,学生将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基本概念,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规律,了解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并能够解释这些因素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
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明确溶度积和离子积的关系,并由此学会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1.不同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有的很大,有的很小,但无论大小,都有一定的溶解度。
在20 ℃时,物质的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如下:下列物质,属于易溶物质的是①②③,属于微溶物质的是④⑤⑥,属于难溶物质的是⑦⑧⑨。
①NaCl、②NaOH、③H2SO4、④MgCO3、⑤CaSO4、⑥Ca(OH)2、⑦CaCO3、⑧BaSO4、⑨Mg(OH)22.固体物质的溶解是可逆过程固体溶质溶解沉淀溶液中的溶质(1)v溶解>v沉淀固体溶解(2)v溶解=v沉淀溶解平衡(3)v溶解<v沉淀析出晶体3.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即建立了动态平衡,叫做沉淀溶解平衡。
如AgCl溶于水有+(aq)+Cl-(aq)。
4.沉淀溶解平衡状态的特征(1)动态平衡v溶解=v沉淀≠0。
(2)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
(3)当改变外界条件时,溶解平衡将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探究点一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1.在装有少量难溶的PbI2黄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约3 mL蒸馏水,充分振荡后静置。
(1)若在上层清液中滴加浓的KI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上层清液中出现黄色沉淀。
(2)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原上层清液中含有Pb2+,PbI2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
(3)PbI2溶于水的平衡方程式是PbI2(s)2.难溶物质溶解程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物质本身的性质。
但改变外界条件(如浓度、温度等),沉淀溶解平衡会发生移动。
已知溶解平衡:Mg(OH)22+(aq)+2OH-(aq),请分析当改变下列条件时,对该溶解平衡的影响,填写下表:[归纳总结]外界条件改变对溶解平衡的影响(1)温度升高,多数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2)加水稀释,浓度减小,溶解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3)加入与难溶电解质构成微粒相同的物质,溶解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
沉淀溶解平衡发生移动,溶度积常数高等化学课程中,学习溶度积常数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概念帮助化学家们理解溶解平衡如何发生在化学反应中。
溶度积(D)是研究溶解平衡发生移动的重要参数,是一种计算该平衡移动的经济而又有效的方法。
它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溶解体系中溶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溶度积常数(D)是由一系列溶液中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定义的常数。
它表示溶液中溶解体的数量。
溶度积常数的大小取决于溶解体的溶解性,因为溶解体的溶解性越强,其在溶液中所占的份量就越多,反之,则越少。
溶度积常数的取值范围从微到大,其取值取决于溶解体的溶解度,物质的溶解度越高,溶度积常数越大。
溶度积常数可以用来评价一个溶解体系中不同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溶液中溶质之间的关系,以及溶质在溶液中的行为方式。
如果一个溶解体系的溶度积常数是正值,则说明溶解体系中的溶质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而负值则表明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弱。
溶度积常数也可以用来表示一个溶解体系中不同组分之间的比率。
它可以提供有关溶解体系中不同组分比例的重要信息。
它还可以帮助推断溶液中各组分的溶解度,从而让人们更好地理解溶液中溶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溶度积常数也可以用来判断一个溶解体系中不同的溶质的溶解性。
当溶度积常数大于零时,表示溶质的溶解性很强,而当溶度积常数小于零时,表明溶质的溶解性较弱。
往往,溶解性越强的溶质,其溶度积常数越大。
溶度积常数的运用非常广泛,它可以用来研究溶解平衡发生移动的情况。
它还可以用来研究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评价溶质的溶解性和判断溶液中不同溶质的比例。
溶度积常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溶解体系中不同溶质之间的关系。
化学沉淀溶解平衡离子积
化学反应中的溶解和沉淀是化学平衡中重要的概念。
溶解是指固体物质在水或其他溶剂中溶解成离子或分子,而沉淀则是指在溶液中形成的固体沉淀物。
化学平衡则是指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其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
在化学反应中,溶解和沉淀的平衡是由离子积来决定的。
离子积是指在溶液中离子的乘积,它决定了溶解度平衡和沉淀反应的进行与否。
离子积的大小与溶解度积有关,溶解度积是指在溶液中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乘积。
当溶解度积大于离子积时,溶解平衡向右移动,固体物质溶解;当溶解度积小于离子积时,溶解平衡向左移动,产生沉淀。
化学沉淀溶解平衡离子积的概念对于理解溶解度平衡和沉淀反应至关重要。
它帮助我们预测化学反应的进行与否,以及在实验室中控制溶解度平衡和沉淀反应的条件。
通过对离子积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溶解和沉淀的化学过程,从而更好地掌握化学平衡的知识。
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
学习目标
理解沉淀-溶解平衡
熟悉溶度积常数的应用
掌握溶度积的定义
能根据溶度积判断同类型沉淀的溶解度大小。
一、沉淀-溶解平衡
以AgCl为例,在一定温度下,把难溶的固体AgCl放入水中,发生两个方面的变化:
1.AgCl受水作用 Ag++Cl- 这个过程为溶解
2.Ag+、Cl 碰到固体AgCl又回到固体表面,这个过程为沉淀。
溶解和沉淀是可逆的两个过程:当溶液不饱和时,溶解过程是主要的,继续溶解;溶液过饱和时,沉淀过程是主要的,会有一些沉淀生成。
如果:V溶解=V沉淀,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特点:与化学平衡相似
难溶强电解质在饱和溶液中溶解与沉淀的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AgCl(固) Ag++Cl-
也服从化学平衡定律。
二、溶度积常数
K sp=K[AgCl(固)]=[Ag+][Cl-]
K sp表示在难溶电解质饱和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的乘积在一定温度下是个常数。
它的大小与物质的溶解度有关,它反映了物质的溶解能力。
因而称为难溶是解质的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
对于电离出两个或以上相同离子的难溶强电解质,
如Ag2CrO42Ag++CrO42-
K sp=[Ag+]2[CrO42-]
对于难溶强电解质AmBn mA n+ + nB m-
K sp=[A n+]m[B m-]n
K sp也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