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XX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试行办法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建设“XX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试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切实贯彻“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着眼于国家发展和战略的需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加强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创新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促进产学研联盟的形成,加大研究生培养力度,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建立XX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是落实科教兴市战略、构建产学研联盟的重大举措。“基地”是XX市产学研联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社会平台。在此平台上,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机制和“引逼”政策。一批具有较强专业实力的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集团与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以下简称“高校”)合作,直接参与XX市的研究生教育与培养工作。

第三条

“基地”的建设,既是为了拓展XX市研究生培养的主体,更是为了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的封闭办学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促进高等学校与社会经济建设的有效沟通与有机结合,有助于推进与完善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和教育体制。在XX教育综合改革的框架下,逐步加大改革力度,使之逐渐成为XX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四条

“基地”招生研究生的学科专业方向应符合XX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以促进XX高校学科专业结构的完善与学科水平的提高。

第五条

根据实际情况,“基地”可以参与多种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研究生教育,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向XX市学位委员会提出申请,经审核后允许与一所或多所高校开展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

第六条

“基地”与“高校”应通过协议的方式进行合作,明确各自的职责,确保培养质量。“基地”必须保证导师、资金及各种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的到位。

第二章设置标准

第七条

“基地”的设置标准,要充分考虑到企业与科研院所的不同特点,从满足教学和科研基本需要出发,实事求是地予以确定;“基地”的遴选,还应充分考虑到其所涉及的学科和专业应为XX经济社会和科技文化发展所急需。

第八条

申请“基地”,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专业人员

“基地”应具有若干名在产业、行业领域具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和一批学术造诣精深、研发成果突出、具有指导研究生能力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其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人员和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人员应达到较高比例。

(二)科学研究

科研机构应在近五年中曾获得国家级科研奖励,以及较多的省部级科研奖励;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等发表过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出版过一定数量的学术专著;在为我国经济建设、教育科技和社会发展以及国防建设中做出较显著的成绩和贡献的;目前承担有一定数量的省部级及以上重点科研项目,或有重要价值、较高学术水平的技术开发项目,有较充足的科研经费。企业应具有很强的研发能力和先进的技术装备,工艺技术或开发产品处于国际或国内领先地位,近五年来曾获得多项国内外专利,经济效益显著,目前承担有一批处于科技前沿的研究项目或者科技开发项目,有充足的研发经费。

(三)工作条件

1.“基地”应拥有可供研究生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工作所必需的教学和科研仪器设备,这些设备应能够较好地满足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需要。

2.“基地”应具备必要的生活设施条件,包括落实研究生学习期间的住宿安排等。

3.“基地”应为研究生提供奖学金或助研等工作的相关报酬。

(四)管理与规章制度

根据学位条例和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基地”应制定完善的研究生培养计划和严格的规章制度,并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落实、执行相应计划与制度。

第三章申请与审批

第九条

申报“基地”的单位,应按照国家制定的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提出学科名称、人才培养方向或专业点。每年9月份之前应向XX市学位委员会提出申请,经XX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评议,由XX市学位委员会批准。

第十条

申报“基地”的单位须报送以下材料:

(一)申报“基地”的可行性论证报告;

(二)《XX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申请书》、《XX高校与XX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研究生培养计划申报表》(附件1、2)。

第十一条

研究生培养基地的设置申请,经XX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初审后,对申报程序符合规定、申报材料齐备、基本办学条件达到要求的,由XX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评议和审核。对于学科较为单一、特色明显并与XX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企业、科研院所等与高校联合进行研究生培养,但未能达到“基地”标准的企业和科研院所,推荐纳入“研究生协作培养单位”建设体系,作为“基地”的延伸和拓展。

第十二条

申请“基地”的学科、专业点,经过同行专家通讯评议后,再提交XX市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逐个评议,评议内容对外保密。必要时,学科评议组成员可对申请基地单位的学科、专业进行实地考察。

第十三条

经学科评议组审议通过的研究生培养基地,提交XX市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审核批准的科研院所及大型企业集团将获“XX研究生培养基地”称号,悬挂XX市学位委员会统一制作的铭牌。

第十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