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理论简述
- 格式:docx
- 大小:159.77 KB
- 文档页数:5
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应用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战略管理在企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旨在帮助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了解如何制定和执行有效的战略,以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战略管理的基本原理1. 环境分析:企业战略管理的第一步是对内外部环境进行全面分析。
内部环境包括企业自身的资源、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外部环境则包括市场、竞争对手、政策法规等因素。
通过全面分析环境,企业可以准确把握市场趋势和竞争状况,为战略制定提供依据。
2. 制定明确的目标:有效的战略管理需要明确的目标来推动企业发展。
目标应该具体、可衡量、可行性,同时还需要与企业的使命和愿景相一致。
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企业集中资源和精力,实现长期战略规划。
3. 确定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上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
通过分析企业的资源和能力,确定核心竞争力可以帮助企业找到自己在市场上的独特优势,并制定相应的战略。
4. 战略选择:在确定了核心竞争力和目标后,企业需要选择适合的战略。
战略选择可以包括市场扩张、产品创新、合作联盟等多种方式。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战略来提升竞争力。
5. 战略执行:战略的执行是战略管理不可或缺的环节。
企业需要将战略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并进行有效的组织和资源调配。
同时,企业应该建立适当的绩效评估机制,及时调整战略,确保战略的顺利实施。
二、企业战略管理的应用1. 制定企业愿景和使命:企业愿景和使命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础。
领导者应该与管理团队共同制定企业的愿景和使命,明确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和核心价值观。
2. 进行SWOT分析:SWOT分析是战略管理中的常用工具,可以帮助企业全面了解自身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通过SWOT分析,企业可以制定相应的战略,利用优势和机会,克服劣势和威胁。
3. 设定关键绩效指标:关键绩效指标是衡量战略执行效果的重要工具。
企业应该根据战略目标制定具体的绩效指标,并建立相应的监控和评估机制,及时了解战略执行的情况,做出调整和改进。
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如今商业实践和研究领域中受到广泛关注的话题。
公司不再仅仅关注利润和市场份额的增长,而是逐渐意识到其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责任,并将其纳入企业的经营管理范畴,致力于实现可持续性。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探讨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相关问题。
一、理论探讨1.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除了追求经济利润和市场份额的同时,还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包括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
这种责任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形象和信誉,更是组成社会整体的一部分,是企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2.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指在能够满足当前人类需求的前提下,不破坏自然和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实现对未来世代需求和利益的保障和满足。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即所谓的“三重底线”。
企业可通过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增长的同时避免对环境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实现可持续性。
3. 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有机联系,是相辅相成的。
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社会责任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企业如果能够在经营管理中秉持社会责任,遵守环境和社会法规,推行节能减排,加强员工福利,慈善捐赠等措施,可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实践研究1. 国内外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践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经营之路。
国内外的许多企业也都制定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例如,可口可乐公司提出“永续发展计划”,通过降低水资源消耗、减少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等方式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沃尔玛公司启动了一个叫作“可持续生活计划”的项目,以减少塑料污染、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加强供应商负责等方式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一个企业在制定和实施战略时所遵循的一套规则和流程,其目的是使企业在规划和操作过程中提高竞争力,增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现如今,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和多变,这就使得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和重要性不断提高。
那么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有哪些呢?一、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1. 经典战略理论经典战略理论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被提出,是指依据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环境资源等来决定战略的理论。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波特的五力模型。
该模型认为企业所处的市场是由供应商、顾客、替代品、新产品的进入、竞争者五种要素所构成,企业要进行战略规划,就必须综合考虑这五个要素的影响。
2. 资源依赖理论资源依赖理论是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是依赖于外部的资源和环境的,因此企业要制定战略时,要先确定外部资源的适应性,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同时,该理论也注重技术创新、人才储备和绩效奖励等内部因素的作用。
3. 常柏克理论常柏克理论是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企业的战略制定要以市场导向思维为指导,先从市场需求出发进行战略规划,然后再通过内部流程的优化来适应市场的要求。
该理论也注重企业文化、人员管理等内部因素的作用。
二、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1. 识别市场需求企业在进行战略规划时,首先要识别市场需求,挖掘市场潜力,探索市场空间,制定目标市场和客户,以便更好地分配资源,开展活动,提高市场占有率。
2. 明确企业定位企业要实现战略成功,必须先明确自己的定位,即企业要在市场中处在哪个地位,拥有哪些产品或服务,并明确自己的核心优势和特点。
3. 持续创新企业要实现长期稳定发展,必须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
企业在创新过程中,需要注重内部创新驱动力、新技术标准化、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市场战略的调整等方面。
4. 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包括人员配备、职责划分、绩效评估、信息共享、沟通协作等方面。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嬗变与新趋势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是管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其理论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从战略管理的发展历程、嬗变趋势以及新趋势三个角度探讨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
一、战略管理的发展历程战略管理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家佛吉尼亚.拉塞尔强调了企业顶层管理层需要采取长远规划进行企业战略管理。
到了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尔引以为豪的著作《企业之间的博弈》基本奠定了现代战略管理的基础。
其主要观点是:企业是在某种博弈的状态下生存和发展的,顶层管理者需要寻找企业最佳的策略选择。
到了20世纪70年代,波特提出了五力模型,描绘了企业生态环境中的五大力量:供应商、客户、竞争对手、替代品和新进入者,其对企业战略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
而后,哈姆尔和普拉哈拉德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应该发掘自身核心能力,培养核心竞争力,以获得长久竞争优势。
二、嬗变趋势1.战略管理理论由量化分析转向质性分析。
在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初期,经济学的理性分析都是该领域研究的主流。
乔治塞特仁在其所著《竞争战略》中强调了市场占有率与退出门槛这两个指标极为重要,成为了当时战略管理理论奠基的两个重要基石。
然而,随着时代的演进,人们逐渐认识到企业发展不仅仅是数字,还有许多非经济因素,如所处行业环境、管理团队素质、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因此从80年代开始,研究者们逐渐开始探索如何定量考察这些质性因素对企业战略选择获得的影响。
2.管理并购重视企业文化管理并购是企业战略选择的一种方式。
在经济特区、自由贸易区、高科技园区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企业催生了许多并购潮,大量资金充分发挥出了并购的作用。
然而,并购过程中经常忽视企业文化的差异,往往会导致合并后的企业内部矛盾和管理混乱。
因此,企业战略选择中必须重视企业文化。
3.注重跨界融合创新在当今竞争激烈、全球一体化的经济环境下,企业需要在创新领域不断寻找新的突破点,注重跨界融合。
企业战略管理题型:填空判断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第一章战略管理理论1.战略管理的性质(p4):1)战略管理是整合性管理理论,是企业最高层次的管理理论。
2)战略管理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最重要的活动和技能。
3)战略管理的目的是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使企业做到可持续发展。
2.不同能力的分布(p5):图1-13.战略管理理论的演进(P6):战略管理思想、长期规划时代、战略规划时代、战略管理时代。
4.战略管理的定义(p11 名词解释):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策略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5.战略管理的特点(P12):1)战略管理具有全局性;2)战略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3)战略管理涉及企业大量资源的配置问题;4)战略管理从时间上来说具有长远性;5)战略管理实质上是使企业的资源和经营活动与其外部环境匹配的协调,即寻求战略匹配性;6)战略管理也是以企业的资源和能力为基础的,并对二者进行战略延伸,创造企业发展的机会或更充分地利用机会;7)战略管理需要考虑企业外部环境中的诸多因素。
6.战略管理过程(P15):1)战略分析;2)战略选择;3)战略实施。
(看P16图1-2)7.战略管理系统设计的模式(P20):1)自上而下的模式;2)自下而上的模式;3)上下结合的模式;4)小组计划模式。
8.明茨伯格提出战略的五个不同方面的定义(P28):即战略是计划、计谋、模式、定位和观念。
9.战略可划分为三个层次(P30):1)公司战略;2)经营(事业部)战略;3)职能战略。
第二章企业外部环境分析1.外部环境的分类(P50):1)外部环境是产业环境,它是企业微观的外部环境;2)企业的宏观外部环境,包括政治-法律因素、经济因素、社会-人文因素和技术因素。
看图2-12.外部环境的特点(P50):1)企业外部环境的唯一性;2)外部环境的变化性;3)环境的复杂性。
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公司所重视。
对于企业来说,战略管理可谓是保持竞争力和取得成功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将就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展开讨论。
一、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基础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基础涉及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商业模式、SWO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和资源基础理论。
商业模式是储备企业竞争优势的框架,它包含了企业的产品、服务、收益来源和客户群等元素。
企业需要以商业模式为基础来制定企业战略,打造竞争优势。
SWOT分析法是对企业优劣势、机会和威胁的深入分析方法,它有利于企业把握市场动向、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市场占有率。
波特五力模型是一种竞争力分析方法,它包括了市场潜力、市场入口、替代品、供应商竞争和买家竞争等五个方面。
企业在制定战略时需要深入分析自己所处的市场位置,并寻找可供利用的机会。
资源基础理论是指公司创建和发展的资源和能力,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公司资源、管理能力和战略定位。
这些构成了企业实现战略的条件。
这些理论体系共同构成了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基础,为企业实现战略规划和管理提供了帮助。
二、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应该是以企业实际为基础的,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战略规划、执行战略、监督战略、优化战略和调整战略。
战略规划是战略管理的第一步,其中包含了分析当前市场和客户需求,评估企业的优劣势,分析竞争对手和市场趋势,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计划。
执行战略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关键。
执行战略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包括目标管理、项目管理和绩效管理三个方面。
目标管理是确定年度、季度和月度的目标,项目管理是在目标管理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并对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绩效管理是通过绩效考核体系,获得工作人员的执行情况和业绩表现。
监督战略是对战略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估,目的是发现错误和不足,并及时进行改进,确保战略能够持续有效地实施。
优化战略是指在战略执行过程中积极寻找优化的机会,优化企业的产品、服务和管理流程等方面,为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支持。
阐述战略管理的基本内容战略管理是指组织为了实现长期目标而运用资源和能力,以帮助组织适应环境变化和发展的方式。
它涉及到制定、执行和评估组织的战略,以确保组织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长期竞争优势。
战略管理包括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估,通过对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确定组织的愿景和使命,明确目标和策略,以实现组织使命和愿景。
本文将详细介绍战略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战略管理的概念和意义1.1 概念:战略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分析,明确企业愿景和目标,制定相应的战略,通过资源的整合和配置,实现长期竞争优势。
1.2 意义:战略管理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石,它有助于企业识别外部机会和内部优势,制定合适的经营策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战略管理的基本内容2.1 环境分析环境分析是战略管理的第一步,包括对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分析。
宏观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术、法律和环境等因素,微观环境主要包括供应商、顾客、竞争对手等。
通过环境分析,企业可以了解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趋势,为战略制定提供依据。
2.2 制定愿景和使命企业应该明确自己的愿景和使命,愿景是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是企业的长期愿景;使命是企业存在的意义和责任,为员工提供目标和方向,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
2.3 设定目标和战略企业需要设定长期和短期的目标,使其与公司的愿景和使命相一致。
目标的设定要具体、可衡量和可达成。
战略是企业实现目标的长期计划和总体方向,包括产品定位战略、市场拓展战略、成本领先战略等。
2.4 资源整合和配置企业在实施战略时,需要有效整合和配置资源。
资源包括资金、人力、物质、技术和信息等,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2.5 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战略实施需要一个有力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的支持。
企业要建立高效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确保战略执行的顺畅和有效。
2.6 绩效评估和调整企业在实施战略时,需要不断对战略执行的结果进行评估。
特稿3伴随着迅猛的经济步伐,众多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了,基于这种现状下,人们开始关注可持续发展。
在时代的要求下,可持续性发展在给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契机的同时,也符合我国的“绿色发展”政策,为我们的环境贡献出了一份力量。
这样不仅仅能够使得企业在短周期的效益甚至也推动了企业长远性的发展,此外,对于也为资源的节约、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国外的研究相对较多,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对于我国而言其相关研究相对较晚,但是学者们注重实地考察研究,就具针对性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好。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1980年3月5日,联合国向世界发出呼吁:“有必要研究自然,社会,生态,经济和自然利用之间的基本关系,以确保全球可持续发展。
” 1987年,由于全球化,导致环境问题的趋势变得越来越严重。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由此诞生。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制定了《21世纪议程》,提出“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正确协调人口关系的共同发展战略。
资源,环境和经济,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途径。
这个策略诞生之后,其吸引了众多的国外学者以及经济学家的目光。
很快可持续发展就在国外成了一门学科被学者们研析,且获取到了一定的成果,较为系统化的理论和观点因而被研究整理出来。
二、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定义1981年,Lester R. Brown(1981)研究提出企业发展有三个特性,分别是:公平性、持续性及共同性,其可谓是基于经济意义上的生态概念。
1999年,殷建平在《大企业持续发展》中认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周期的动态过程,基于具保障性的、核心性的机制之下,才能够促使企业的良性的规模扩展,与此同时企业的创新及学习能力也应当加强和维系,以促使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2001年,刘力钢在《企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中提出企业可持续发展应当以企业的基本生存作为基石,且应当将企业的永生发展定位长期的发展趋向,其中囊括有企业的经营目标和企业市场地位的提高的目标在内,除此之外,对于企业以领先的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走向和经营模式等方面都需保持促进经济效益增长和能力不断提高的状态。
战略管理的发展历程20世纪60年代以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在西方世界获得很大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经济有了长足进展,同时也带来了企业的繁荣。
为了应对激烈的竞争,企业更加注重内部及外部环境的变化,以便必要时能够及时调整发展方向。
一、经典的战略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著名管理学家钱德勒发表了《战略与结构:工业企业史的考证》一书。
钱德勒在这本著作中,分析了环境、战略和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他的著名论点“结构追随战略”。
其主要观点认为组织结构设计要提到战略的高度,强调组织结构随战略调整而相应调整。
关于战略构造问题的研究因此形成两个相近的学派:“设计学派”和“计划学派”。
“设计学派”以美国哈佛商学院的安德鲁斯教授为代表。
“设计学派”认为,在制定战略的过程中要分析企业的优势与劣势、环境所带来的机会与造成的威胁。
高层经理人应是战略制定的设计师,还必须督导战略的实施。
战略构造模式应是简单而又非正式的。
优良的战略应该具有创造性和灵活性。
“计划学派”以安索夫为代表。
安索夫在1965年出版的《公司战略》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企业战略”这一概念,“战略”一词在随后的管理学理论和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计划学派”认为,战略构造是一个有控制、有意识的正式计划过程;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负责计划的全过程,而具体制定和实施计划的人员必须对高层负责;通过目标、项目和预算的分解来实施所制定的战略计划等等。
经典的企业战略理论的核心是要求企业组织适应环境变化,组织内部结构也要随之发生变化。
在战略实施过程中,企业组织结构势必要与企业战略相适应。
尽管这一时期各学派的研究方法和具体主张不尽相同,其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企业战略的出发点是适应环境;(2)企业的战略目标是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3)企业战略的实施要求组织结构变化及与之相适应。
经典的企业战略理论的局限性在于:企业战略制定主要是建立在分析和推理之上,因此其前提是企业高层管理者对未来环境进行可靠的预测,制定合理的战略并加以贯彻执行。
战略管理理论(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产生的背景战略管理理论起源于20世纪的美国,它萌芽于20年代,形成于60年代,在70年代得到大发展,80年代受到冷落,90年代又重新受到重视。
从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冷热变化这个过程来看,人们对战略管理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比较曲折的过程。
其背景原因主要在于50、60年代,二战后的美国经济上出现了空前的繁荣,随之而来的则是竞争的加剧。
到了70年代,国际上政治、经济又出现了动荡,企业生存和发展越来越艰难。
在这种新的竞争环境下,企业深切地感到,以前那种低价格必胜的原则必须改变了,已经不适应新情况的发展了。
要获得持续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思考问题。
随着部分企业多角化经营的成功(产品多样化,市场多样化,投资区域多样化等),一些企业家认为应该走向多角化经营这样的“战略之路”保护自己。
但是,到了80年代,“软化热”、“优势热”导致“战略热”降温,加之分析性战略方法使一些企业陷入财务型经营,部分企业战略应用不当导致失败等原因,战略管理理论一度受到冷落。
然而,到了90年代的时候,人们又开始反思战略管理理论,因为他们发现许多企业7到8年就倒闭了,许多产业都成了短命产业。
追其缘由,短命的根源在于缺乏战略管理,缺少长远发展的[[战略规划]。
[编辑]主要理论观点什么是战略管理呢?战略一词原来是军事术语。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解释是:战略是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
英语中战略叫“strategy”,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的解释是:在战争中利用军事手段达到战争目的的科学和艺术。
1965年,美国著名的战略学家安索夫在其著作《企业战略》一书中开始使用战略管理一词,将战略从军事领域拓展至经济管理活动。
对于战略管理的看法有两大学派,行业结构资源学派和内部资源学派。
管理大师明茨伯格将战略管理划分为十个学派: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权力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结构学派。
姓名:胥懿铭学号:2014200812 班级:硕士一班专业:工商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学派的理论归纳及评价战略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大可用于国家,小可用于个人。
系统的战略思想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前的《孙子兵法》,现代企业战略管理思想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
目前战略管理理论已在企业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孙子兵法》开篇说:“兵者,国之大事也”。
外国人把他翻译成“战略是国家大事”。
而战略的概念在用于企业后,便成为指导企业根据经营环境和自身实力确定经营目标、分配关键资源、组织各类活动的方针、政策和方法。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企业进行一个好的战略管理,不仅是企业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
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是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结果,并且随着环境的变化,战略管理理论不断发展和演变。
自战略问题被提出以来,战略管理理论主要经历了战略规划学派、环境适应学派、战略定位学派、资源基础轮与核心能力学派、动态能力学派等。
1、战略规划学派理论(1960年代)最早的战略规划思想是20世纪初的预算思想,这种思想的核心是控制偏差与管理复杂难题。
20世纪50年代出现长期规划思想。
长期规划的重点是预测增长和管理复杂难题,测企业的销售量、成本与技术,然后开发人力与物力来实现预期的增长。
20年代60年代是战略规划兴起的时代,企业经理们甚至认为战略规划是设计、实施能够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战略的唯一最佳途径。
20年代60年代在哈佛商学院,安德鲁斯和克里斯藤森使用单向法形成了战略规划的基本理论体系。
安德鲁定义战略为:“企业的决策图式,它决定企业的目标、意图与任务,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基本政策与计划,界定企业的业务范围,决定企业的性质及要为股东、员工、顾客和社区做出什么贡献。
”安德鲁斯认为战略是要让企业自身的条件与所遇到的机会相适应。
其基本步骤包括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战略制定、评估、选择与实施。
这种方法的实质是认为战略乃是如何匹配公司能力与其竞争环境的商机。
传统战略规划的致命弱点在于它是一个单向过程,环境不断变化,规划同样也要不断修改调整,否则难以适应新环境,因此规划应是一个循环动态而非单向静态的过程。
企业战略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在当前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战略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探讨企业战略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它们如何相互影响和促进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战略管理的定义与重要性战略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制定和执行长期目标和战略来达到竞争优势的过程。
它涉及到战略规划、目标制定、资源配置、业务决策等方面。
战略管理的核心在于帮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提高绩效、增加利润并保持竞争优势。
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价值观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而不损害后代满足自身需求能力的发展模式。
它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协调与平衡,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共同繁荣。
可持续发展追求的价值观包括环保、社会公正和经济效益的平衡。
三、战略管理对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1. 增强企业竞争力:战略管理帮助企业发现和利用市场机会,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而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2. 优化资源配置:战略管理通过合理配置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损耗,达到资源的最大效益。
3. 促进创新与技术进步:战略管理鼓励企业进行创新和技术进步,从而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升级,满足消费者对可持续产品的需求。
4. 增加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管理促使企业考虑社会和环境影响,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四、可持续发展对战略管理的影响1. 强调长期规划与目标: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制定长远的规划和目标,战略管理需要考虑更多的长期影响和风险。
2. 提升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可持续发展成为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通过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企业可以提升其形象和品牌价值。
3. 强化利益相关者合作:可持续发展鼓励企业与利益相关者进行合作,战略管理需要考虑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并与他们合作实现共赢。
4. 引入社会和环境评估: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进行社会和环境评估,战略管理需要综合考虑社会和环境因素,制定可持续的决策和战略。
战略管理的性质:1是整合性管理理论,是企业最高层次管理理论2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最重要的活动和技能3目的是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使企业做到可持续发展。
战略管理的特点:1具有全局性2主体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3涉及企业大量资源的配置问题4具有长远性5实质是使企业资源和经营活动与外部环境匹配协调6是以企业的资源和能力为基础,并对二者进行战略延伸,创造企业发展的机会或更成分的利用机会7需要考虑企业外部环境中的诸多因素。
战略管理: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战略管理系统设计模式:自上而下模式;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小组计划模式。
什么是战略:一种计划;一种计谋;一种模式;一种定位;一种观念(5P)。
战略管理者的构成:董事会;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战略管理部门;智囊团;非正式组织的领导。
外部环境:1)微观:产业环境。
2)宏观:政治法律因素,经济因素,社会人文因素,技术因素。
SWOT分析:优势,劣势,机会,威胁。
外部环境的特点:企业外部环境的唯一性;变化性;复杂性。
宏观环境因素分析(PEST):1政治法律2经济因素3社会人文因4素技术因素。
波特的五力模型: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购买商讨价还价能力;潜在的行业新进入者;替代商品或服务的威胁;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市场信号辨识:提前预告;时候宣告;同一产业竞争者的公开讨论;竞争者讨论和解释自身的行动;竞争者的战略与其可能采取的战略相比较;战略变更的最初执行方式;偏离过去的目标;偏离产业惯例;交叉回避;格斗商标;秘密反不正当竞争行为诉讼。
企业资源的分类:1)按是否容易辨识和评估划分:有形和无形资源2)按维持竞争优势可持续性的不同划分:短周期的;长周期的;标准周期的资源。
企业资源分析过程:分析现有资源;分析资源的利用情况;分析资源的应变力;进行资源的平衡分析。
战略管理的性质战略管理是整合性管理理论,是企业最高层次的管理理论。
战略管理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最重要的活动与技能,战略管理的目的是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使企业做到可持续发展。
战略管理的特点:6点(多选)1全局性。
2主体为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
3涉及大量资源配置问题。
4时间上具有长远性。
5战略管理实质上是使企业的资源和经营活动与其外部环境匹配协调,即寻求战略匹配性。
6战略管理也是以企业的资源和能力为基础的,并对两者进行战略延伸,(选择)战略管理者:董事会、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战略管理部门、智囊团、非正式组织的领导管理理论分成下列三个不同的层次:(1)管理基础(2)职能管理(3)战略管理PEST分析法一、政治—法律因素是指对企业经营活动具有现存的和潜在作用与影响的政治力量,同时也包括对企业经营活动加以限制和要求的法律和法规等。
如税收优惠,重点产业优先发展政策,政府购买与补贴经济环境因素是指国民经济发展的总概况,主要是指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及经济发展趋势、企业所面临的产业环境和竞争环境等。
二、经济因素构成:宏观经济的总体状况。
目前国家经济是处于阶段;劳动力供给(失业率);消费者收入水平;政治联盟(多国组成)三、技术环境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水平、技术政策、新产品开发能力,以及技术发展的动向。
技术因素:发明,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和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提供机遇;形成威胁1新技术的出现使社会和新兴行业增加对本行业产品的需求,从而使企业可以开辟新的市场和新的经营范围;技术进步可生产出高质量、高性能的产品,使产品成本大大降低。
2、新技术的出现也使企业面临着挑战一是一个企业产品可能因技术进步而迅速过时,从而使另一企业失去市场;二是一企业采用的技术可能因技术进步而落伍,从而使另一企业的生产能力落后进而失去竞争力。
四、社会因素自然生态环境人口环境【产业环境分析】属于外部环境分析中的微观环境分析,它的内容主要是分析本行业中的企业竞争格局以及本行业和其它行业的关系。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
理论简述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理论简述
0.引言
所谓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提高企业市场地位,又要保持企业在已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扩张的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和能力的提高,保证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长盛不衰。
下面结合选题的研究对象——河北省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第四工程公司,对国内外学术界有关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作一归纳性论述。
1.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出现、概念和类型
1.1.1 企业可持续发展提出理由
可持续发展是本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广泛讨论而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长期深刻反思的结晶。
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UNCED)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迈向21世纪的共同发展战略,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由概念落实为全球的行动。
1987年Barbier等人发表了一系列有关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文章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注意。
同年,布伦特兰夫人(Ms Gro Harlem Brundtland )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
此时的研究重点是人类社会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如何适应并满足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以及人口、环境、生态和资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方面。
其后,这一理论不断地充实完善,形成了自己的研究内容和研究途径。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人们对可持续的关注越来越密切,而且从环境领域渗透到各个领域中。
而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诞生是比较晚但发展相对迅速的一个领域。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企业面对着变化迅速的环境很难适应,而且随着众多企业失败现象的出现,如何使企业保持目前,而且使企业在未期中依然取得良好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引起企业的重视。
1.1.2有关概念界定
企业发展是指企业面对未来未知环境的适应,使企业得以进一步运行,实现企业目标。
可持续发展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期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取现在的发展,满足现在利益。
同时可持续发展也包括面对不可预期的环境震荡,而持续保持发展趋势的一种发展观。
企业战略是企业如何运行的指导思想,它是对处于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之中的企业的饿过去运行情况及未来运行情况的一种总体表述。
(王旭晓)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企业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提高企业市场地位,又要保持企业在已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扩张的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和能力的提高,保证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长盛不衰。
1.1.3 目前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类型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非常繁杂,但是众多理论都是从企业内部某一方面的特性来论述的。
根据国内外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的总结,可以把企业并购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有创新可持续发展战略、文化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度可持续发展战略、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战略、要素可持续发展战略。
(1)创新可持续发展战略
所谓创新可持续发展战略,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创新。
[3]企业的核心问题是有效益,有效益不仅要有体制上的保证,而且必须不断创新。
只有不断创新的企业,才能保证其效益的持续性,也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横向并购,是指生产或经营同一类产品的企业间的并购。
(2)文化持续发展战略
所谓纵文化可持续发展战略,即企业发展的核心是企业文化。
企业面对纷繁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企业发展是靠企业文化的主导。
(3)制度持续发展战略
所谓制度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主要源于企业制度。
(4)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战略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区别与企业而具有本企业特性的相对竞争能力。
而企业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企业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5)要素可持续发展战略
要素可持续发展战略认为企业发展取决于以下几种要素:人力、知识、信息、技术、领导、资金、营销。
2.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评述
2.1 马克思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发展是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他强调的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革命性。
2.2.企业发展理论
对于企业发展主要存在于企业战略层面。
而且战略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种。
2.2.1 帕汉拉德和哈默的核心能力战略
如前所述,核心能力战略强调的是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特质。
帕汉拉德和哈默认为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细条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知识“。
所以核心能力是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能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2.2.2 资本经营理论
资本经营战略是在资本经营理念下制定的企业战略。
资本经营战略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这些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影响的关系,所以任何一项要素的构建出现错误,那么整个资本经营战略系统的完备性就要受到影响。
(1)发展型资本经营战略
包括集中发展型资本战略、同心多样化资本经营战略、纵向一体化资本经营战略、横向一体化资本经营战略、复合多样化资本经营战略。
(2)稳定型资本经营战略
稳定型资本经营战略具有如下特点:企业满足于它过去的效益水平,决定持续追求与过去相同或相似的目标;每年所期望取得成就,按大体相同的比例增长;企业用基本相同的产品或劳务为顾客服务。
(3)紧缩型资本经营战略
当企业的经营状况、资源条件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难以为企业带来满意的收益,以至威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时,企业常常采取收缩战略。
有四种类型
<1>、抽资战略 <2>、转向战略 <3>、放弃战略
<4>、清算战略
(4)组合战略
包括〈1〉同时组合、〈2〉、顺序组合。
2.2.3知识经营战略
知识经营就是创造、使用、保存并转让知识、智力的一种全新管理模式,它把人力资源的不同方面和信息技术、市场分析等统一起来的一种企业战略。
2.2.4企业文化战略
强调的是企业发展取决于企业文化的可持续性方面,强调企业战略和文化的一致性。
2.2.5普辛克和伯纳德.L.赛蒙因合作联盟战略
战略联盟包括五种类型,即市场确保型、资金获得型、贸易摩擦回避型、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型、系统生产组织形式转移型。
2.2.6跨国经营战略
其实行方式包括商品出口贸易、许可证贸易、特许经营、联合投资、交钥匙工程、补偿贸易等等.
3.总结
通过以上对有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外经济热点的关注,我们不难预见,面对国内国际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发展,如何寻找机会避免威胁,如何发挥企业优势,弥补劣势。
如何使的企业可持续发展将引起众多企业的关注。
企业只有正确分析任务环境和社会环境,认真分析企业自身优势劣势,企业可持续发展要实现的是在非平衡中求得竞争的优势。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和水平,才能实现永续发展目标。
找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取得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