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升本)专业培养方案
- 格式:pdf
- 大小:181.65 KB
- 文档页数: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精选五篇]第一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双学位、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工学二级类:电气信息类工学)(专业代码:080605)(英文名称:Computer Science and T echnology)一、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应用知识,基本具备本领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实践技能,并具备良好外语运用能力,能在信息产业等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教学、研究和系统开发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3.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基本能力;4.了解与信息产业相关的法规;5.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招生专业范围已完成了本科第一学年学习任务的理工科学生。
四、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五、主要课程计算机引论、C++语言、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数据结构、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NET开发基础、.NET实例开发、Linux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等。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C/C++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训、毕业设计。
七、课程体系及学时学分比例:1.计划教学总学分:210学分,其中:必修课:92.5学分;自修课:47学分;学分互认:70.5学分。
八、本科双学位、双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进程表。
见附表。
2012 年5月第二篇:201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201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培养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俱佳,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全球化视野,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及其相关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未来领导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专升本)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业能力;具有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和网络管理等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能从事软件研发及应用、软件项目管理、能进行网络组建、网络管理及维护等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是一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宽口径专业。
本专业学生重点学习计算机软件、硬件及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知识。
因此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如下能力:1.具备较好的基本个人素质;2.具备较强的人际协调和团队合作开发能力;3.具有较强的语言(英语和汉语)应用能力和实用文档写作能力;4.具备较扎实的计算机理论基础和较强的计算机逻辑理论思维能力;5.具备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不同层次、不同行业数据库软件设计的能力;6.掌握软件工程基本概念,项目管理基本知识,具有一般软件项目分析、分解、模型构建能力;7.熟练掌握一门可视化开发工具,对数据库开发技术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有深刻的认识,具备较强的开发及应用能力;8.具备一定的软件企业运作与管理能力;9.掌握网络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组网能力,较强的网络管理及维护能力,能进行网络软件开发,网络安全管理;10.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业意识,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新技术应用的前沿和发展动态。
三、主干学科、主要课程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主要课程: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软件工程、基于.NET的开发技术、基于三层架构系统开发、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交换及路由技术、网络安全与管理、网络工程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1.软件开发方向:小型数据库开发、.net程序开发、产品级软件系统开发、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
2.网络数据库方向:小型数据库开发、.net程序开发、网络工程实训、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函授专升本)专业培养计划一、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一)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技能型、实用型、复合型、外向型等应用性高等专门人才。
(二) 基本要求1、思想道德素质方面毕业生要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原理,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诚信自律意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文化业务素质方面专升本教育毕业生要掌握本专业本科水平应具有的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较宽的知识面,了解本专业范围内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获得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
掌握一门外国语言,具有一定的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听、说、写的初步能力。
二、学制、学习形式、生源学制:三年学习形式:函授生源:社会招生三、课程设置1、本专业课程总门数为17门2、主干课程7 门(1) 主干课程占全日制同层次比例课程名称函授面授学时全日制学时占比例%数字逻辑电路24 64 37.5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32 64 50 软件工程28 64 43.75编译原理32 48 66.67课程名称函授面授学时全日制学时占比例%计算机系统结构32 64 50 电子商务40 80 50多媒体技术28 48 58.33(2) 课程介绍数字逻辑电路24学时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讲述数字逻辑基础知识,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运算电路,半导体存储器,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可编程逻辑器件,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器件,模/数转换器和数/模转换器,数字系统分析与设计等。
主要教学环节:理论讲述考核办法:考试面向对象程序设计32学时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讲述面向对象技术的基本概念,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的数据库,高级对象技术和分布对象计算,面向对象的方法论和应用软件开发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升本本科人才培养方案1. 引言1.1 概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目前高校中非常热门的专业之一,其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为了满足市场对优秀人才的需求,大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本文旨在探讨并设计一套完善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以提供更优质、全面、系统化的教育资源和培养模式,为我国计算机产业做出更大贡献。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首先介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升本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然后探讨现有专科生产出来的人才存在问题,并分析提升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接着提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原则,包括知识结构全面化和系统化设计原则、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培养原则,以及跨学科知识与国际化视野培养原则;最后介绍具体措施和实施过程,包括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方案、实验教学和项目实践安排方案,以及导师制度和实习安排方案。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升本本科人才培养提供一个具体而系统的解决方案。
通过该方案的完善执行,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需求的要求,提高计算机领域相关人才的整体素质水平,并为我国计算机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以上内容仅为引言部分,尚未完成全文撰写。
)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升本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2.1 当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行业的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计算机已经成为社会各个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涵盖了软件开发、网络安全、大数据分析等诸多领域。
因此,提供有高素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是当今社会所迫切需要的。
2.2 现有专科生产出来的人才存在的问题尽管专科院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向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培养,但许多毕业生面临着竞争激烈职场时显现出知识和实践能力不足之处。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专升本类)(二年制)一、业务培养目标培养对象是专科学习三年(二年)后,升为本科生的学生。
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作为相近专业专科升为本科的学生,需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及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3.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4.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5.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法规;6.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8.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并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
要求学生独立用外文撰写400字(中文字)左右的毕业论文摘要。
三、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
四、主要课程/学位课程大学英语、数字逻辑、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离散数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概率与数理统计。
主要课程说明大学英语:本课程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
大学英语教学应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数字逻辑: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
它涉及数字技术中的基本原理、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性。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数字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数字系统的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为以后学习微机原理等后续课程和用中、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数字系统奠定基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专升本)1、专业所属学科及专业名称、代码学科门类:工学类别:电气信息类中文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文名称:Computer Science and T echnology代码:0806052、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较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熟练地应用先进的软件开发工具与环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在IT及相关领域从事软件设计和集成与开发的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级软件工程技术人才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
3、业务培养规格专业特色和培养基本要求: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2)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水平达到学院规定的要求;3)掌握较扎实的软件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宽广的软件工程专业知识,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受到良好的软件工程训练,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熟悉软件应用和工具,具备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某一应用领域软件分析、设计、开发、维护等工作的能力;4)掌握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5)具有一定的系统分析和软件设计的能力,熟练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程序设计语言,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了解软件工程专业技术方向的发展动态;6)了解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有关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为适应海西经济发展的要求和软件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实现软件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基于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培养理念,将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有机结合。
具体要求如下:1)素质结构要求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热爱本专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
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具有良好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具有交流和沟通能力与现代意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升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系统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核心
技术,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
2、较好的掌握和运用相关的计算机语言,以及能熟练操作相关的计
算机软件。
3、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工
程中的问题,具备分析和解决复杂科学技术问题的能力。
4、能独立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实际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二、培养内容
1、基础理论课:操作系统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原理、计算
机组成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及控制、数据库系统原理、数字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安全技术等。
2、专业课: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计算机系统结构、信息检索技术、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计算机系统调试与维护等。
3、实践环节:学生需参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各种实践活动,
其中包括系统规划、软件设计、硬件系统设计与仿真、数据库管理与应用、网络设计及应用等实践活动。
4、计算机专业课程外就业与创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才兼备、爱岗敬业,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计算机有关应用技术、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现代IT行业从事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设计、测试、维护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要求(一)知识结构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物理学等;2、掌握本专业领域所需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离散数学、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数据库系统概论、计算机组成原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3、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必要的专业知识并了解其前沿技术及发展趋势。
(二)能力结构1、具有良好的英语水平;2、具有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初步编程能力;3、具有一般的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4、具有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开发综合应用方面的知识与技能;5、具有硬件设计基本能力;6、具有一定的信息管理能力和数据库设计能力。
(三)素质结构1、品德素质:热爱祖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良好的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等能力。
2、身心素质:具有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环境适应与生存能力;有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体魄。
3、人文素质:具有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艺术鉴赏力;具有较好的社会科学基础。
4、专业素质:具有一定的程序开发、调试能力以及硬件开发、维护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组织能力和创新意识;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
三、主干学科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专业主要课程本专业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数据库系统概论、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本专业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计算应用技术基础实训、金工实习、电子电工实习、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汇编语言课程设计、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软件综合课程设计、选修方向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升本)专业(工学计算机类 080901)专业简介:1984年创办计算机应用专业并开始招收专科生,1987年招收计算机软件专业本科生,1999年国家进行本科专业目录安排,开始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生。
专业坚持用大庆精神办学育人,具备石油石化行业信息化建设特色优势,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构筑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已经建设成为省内知名、行业领先的优势专业。
2006年获批为黑龙江省重点专业。
2009年获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2012年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3年获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1996年获批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批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依托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自主设立石油工程计算技术博士点,2013年安排为依托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自主设立计算机技术与资源信息工程博士点。
拥有黑龙江省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领军人才梯队和黑龙江省石油大数据与智能分析重点实验室。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系统的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在研究机构、IT企业、企事业单位,从事与计算机有关的应用系统研究、设计开发、维护或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预期毕业5年左右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方法与技术,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胜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方案设计、系统开发、测试及管理等工作。
2.能够跟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具备初步的工程研究能力,能够综合利用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解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升本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代码:080901二、专业层次:专升本三、入学要求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须取得教育部审定核准的国民教育系列高等学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构颁发的专科毕业证书、本科结业证书或以上毕业证书;参加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合格。
四、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与修养,遵守法律法规,具有社会和环境意识,具有良好的交流与组织协调能力、竞争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掌握不同服务层次的云计算平台投建、部署、运维、监管等核心技术,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能够从事云计算运维、云计算平台开发、软件开发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五、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一)知识要求1.工具性知识:(1)要求学生基本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
(2)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程序设计和办公自动化的基本技能;熟练掌握文献查阅和检索技能。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1)要求学生能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人文艺术修养、审美趣味和鉴赏力;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技巧和一定的交际能力。
(3)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意识;掌握一定的合作技巧及管理技术和经济分析工具。
3.自然科学知识:(1)掌握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利用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够正确地理解和初步应用。
4.专业知识:(1)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学科基础能力。
(2)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独立规划、设计云计算数据中心,了解云计算主流技术与基础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