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26.00 KB
- 文档页数:8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后练习含答案
一、选择题
1.用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
A.使小鼠产生过敏反应
B.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该病毒结合
C.小鼠体内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浆细胞
D.短期内,再次受到该病毒感染后不会产生更多的抗体
答案C
解析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可引发机体的免疫应答,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短时期内该病毒若再次感染,其免疫应答速度更快,也更强烈。
2.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机体可以对该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
A.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白细胞介素消灭
B.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
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答案D
解析病菌侵入细胞后,机体对靶细胞的免疫反应属于细胞免疫的过程。细胞免疫过程中,导致靶细胞裂解的是效应T细胞,靶细胞
裂解,病菌暴露后,抗体与之结合,最终导致病菌被消灭。
3.在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受甲型H1N1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给另一甲型H1N1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
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A.疫苗
B.外毒素
C.抗原
D.抗体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体特异性免疫中有关抗原、抗体的区别。人体被甲型H1N1病毒感染后会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体内效应B细胞
产生相应的抗体将其消灭;治愈后患者(甲)的血清中的一段时间内含
有相当数量的抗体。当甲型H1N1患者(乙)接受了治愈患者(甲)的血清,该血清中的抗体对患者(乙)内环境中甲型H1N1病毒起到一定的
高二生物必修三全册综合检测题
一、选择题(30题,共60分)
1.下列生理过程能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是( )
A.血浆蛋白的合成B.抗原和抗体的结合
C.流感病毒的增殖D.胰蛋白酶分解蛋白质
2.图中的a、b、c分别表示人体内三种细胞外液,细胞1、2、3分别表示处于该细胞外液
中的多种细胞,箭头表示这三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有关
叙述中正确的是①液体a的蛋白质含量最高②细胞2中有的种类
不消耗O2③液体c可能含有激素和消化酶④细胞3的种类最多
( )
A.②③ B.③④
C.①②D.②④
3.图1表示在神经突触中γ-氨基丁酸的作用机理;图2是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所示效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B.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C.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一致,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
D.神经突触能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该过程需要能量
4.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
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5.下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乙代表脊髓神经中枢。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生物必修三选择题
高二(13)班杨铭
1、下图表示反射弧中一个神经元的局部模式图。当人体内兴奋经过该神经元时,在神经纤维膜内外的局部电流方向是:()
A.都是由左向右 B.都是由右向左
C.膜内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 D.膜内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
2、给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进行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
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这主要是利用什么调节? ()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激素调节
D. 内分泌调节
3、如果某患者支配右手的传出神经受损,其他部分完整,则:()
A.针刺左手不会发生缩手反射 B.针刺右手会发生缩手反射
C.针刺左手不会感觉疼痛 D.针刺右手会感觉疼痛
4、小明的手指不小心被刀割伤时,由于疼痛而咬紧牙关。这个过程中,他的神经兴奋传递途径是:()
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手部感受器;④脊髓;⑤牵动上下颌的肌肉;⑥脑
A.③①⑥②④⑤ B.③①⑥④②⑤ C.③①④⑥②⑤ D.③⑥④①②⑤
5、19世纪,世界上很多著名的科学家试图通过研碎胰腺的方法来获得其中的胰岛素,但都没有获得成功,后来有科学家通过结扎胰管让胰腺退化然后单独研碎胰岛的方法成功获得了其中的胰岛素。下列关于分析失败的原因中,最可能的是:()
A.当时研磨技术比较落后,研磨不充分
B.研磨时选取的胰腺部分正好不含有胰岛
C.研磨过程中,胰腺中的消化酶把胰岛素分解了
D.胰岛素和胰腺内的其他物质紧密结合,不容易分离
6、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
①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②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生物试卷及答案
<内容:高中生物选修三综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9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编号填写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考试时,将第Ⅰ卷选择题答案和第Ⅱ卷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b5E2RGbCAP
第Ⅰ卷<选择题共 40题 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1-30每题1分,31-40每题2分)
1.下列叙述符合基因工程概念的是( >
A.B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中含有B淋巴细胞中的抗体基因
B.将人的干扰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获得能产生人干扰素的菌株
C.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使其DNA发生改变,通过筛选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
D.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噬菌体自行感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细菌DNA 上2.在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中,获得重组质粒不需要( >
①DNA连接酶②同一种限制酶③RNA聚合酶④具有标记基因的质粒⑤目的基因⑥4种脱氧核苷酸
A.③⑥B.②④ C.①⑤ D.①②④
3.在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一个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只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②有了启动子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 ③终止子的作用是使转录在所需要的地方停止④所有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完全相同的p1EanqFDPw A.②③B.①④ C.①②D.③④
4.β珠蛋白是动物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采用具有四环素抗性基因
的质粒作为运载体,能使大肠杆菌生产出人的β珠蛋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XDiTa9E3d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生理功能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浸泡种子可促进种子萌发
B.顶端优势是由于侧芽产生生长素过多引起的
C.乙烯可以促进植物种子的形成和果实的发育
D.茎的向光性说明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2.将甲、乙、丙三株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别进行不同处理。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顶芽摘除后,侧芽生长停滞
B.甲侧芽生长快与生长素促进作用有关
C.细胞分裂素与侧芽的生长无关
D.甲为对照组,乙、丙为实验组
3.探究吲哚乙酸对月季插条生根的作用,结果如下。有关实验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是:
A.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处理扦插枝条的时间应不同
B.本实验可以不设用蒸馏水处理扦插枝条的对照组
C.使扦插枝条产生相同根数的吲哚乙酸浓度一定相同
D.吲哚乙酸超过一定浓度范围能抑制扦插枝条生根
4.下图为胚芽鞘的嫁接实验,则胚芽鞘Y发生的情况将是:
A.向左弯曲 B.向右弯曲 C.向下弯曲 D.不弯曲
5.当某植物顶芽比侧芽生长快时会产生顶端优势,其主要原因是:
A.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受抑制
B.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低,生长受抑制
C.顶芽附近脱落酸浓度较高,生长被促进
D.侧芽附近细胞分裂素浓度较高,生长受抑制
6.某学生在实验室中将培养在全营养培养基上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入4个暗箱中,B和D 两个暗箱分别在顶部和右侧开孔,使光线射入,如下图所示。一周后,下列蚕豆幼苗最不可能发生弯曲的是:
7.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根尖能够产生细胞分裂素
B.脱落酸能抑制马铃薯发芽
高考生物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B. 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
C.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 细胞壁是所有细胞的共同结构
答案:D
2. 光合作用中,光能首先被什么物质吸收?
A. 叶绿素
B. 胡萝卜素
C. 核黄素
D. 细胞色素
答案:A
3. 下列关于基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段特定序列
B. 基因是蛋白质
C. 基因是RNA分子
D. 基因是细胞器
答案:A
4.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哪个阶段?
A. 间期
B. 前期
C. 中期
D. 后期
答案:A
5.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细胞呼吸的产物?
A. CO2
B. 水
C. 葡萄糖
D. 乳酸
答案: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6.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和蛋白质。
答案:磷脂
7. 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和______。
答案:分裂期
8.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______的选择性表达。
答案:基因
9. 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______。
答案:叶绿体
10.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是由______和______两条链组成。
答案:脱氧核糖核苷酸;磷酸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1. 简述细胞呼吸的过程及其意义。
答案:细胞呼吸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的线粒体中,分为三个阶段: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细胞呼吸的意义在于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2. 描述DNA复制的过程及其特点。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阶段检测(1~2章)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二氧化碳和氧
④Na+⑤血浆蛋白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⑤
2.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会引起结核病,体内接触该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
A.浆细胞B.T细胞
C.B细胞D效应T细胞
3.可被人体免疫系统直接识别的是()
A.血液中O2浓度的变化
B.血糖浓度的变化
C.环境中温度的变化
D.感染人体的流感病毒
4.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B.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C.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D.乳酸与血浆中NaHCO3反应
5. 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
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
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
6.用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
A.使小鼠产生过敏反应
B.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该病毒结合
C.小鼠体内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浆细胞
D.短期内,再次受到该病毒感染后不会产生更多的抗体
7.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
A.细胞内液增多B.组织液增多
C.体液增多D.尿量增加
高中生物必修三试卷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适答案)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葡萄糖等,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内环境稳态包括其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C.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导致尿量减少
D.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于内环境,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2.下图表示人体组织细胞与细胞外液发生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循环、泌尿系统
B.①代表血液,②代表组织液,③代表淋巴
C.组织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多数是血浆
D.激素、氨基酸、胰蛋白酶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3.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说法不正确的有( )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当兴奋传导到a时,l就转移到b里,使b兴奋
C.2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能被3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D.1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就由a传递给了b
4.肌肉受到刺激会产生收缩,肌肉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一样。现取两个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将左侧标本的神经搭在右侧标本的肌肉上,此时神经纤维与肌肉细胞相连接(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如图所示。图中②、④指的是神经纤维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此接头与突触结构类似。刺激①可引起右肌肉收缩,左肌肉也随之收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兴奋地传递方向是①②右肌肉③④左肌肉
B.①②③④中能进行兴奋传导的是①③,能进行兴奋传递的是②④
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作用?() A. 精明的捕食者通过捕食过程获取猎物的信息 B. 植物表现出开花和结果的周
期性现象 C. 哺乳动物通过分泌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D. 蜜蜂通过跳
舞传递食物来源的信息
2、下列哪个生态系统一般属于顶级群落?() A. 海洋生态系统 B. 森林生态系统 C. 河流生态系统 D. 荒漠生态系统
3、在一块取样调查的草原上,统计其上的植物种类和数量,这个过
程属于生态学中的哪个环节?() A. 调整 B. 反馈 C. 分解 D. 群落结构
二、简答题 4. 说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有哪些种类,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5、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解释一下为什么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生
境会变得更适合某些物种的生存,从而使得一些物种被自然选择留下,而其他物种则被淘汰。
三、分析题 6. 下表列出了几种生态学的研究方法,请在表格中填写
这些研究方法的定义和应用范围。
7、下图展示了某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根据该图回答下列问题。(图省略)
(1) 该食物网中包含 _______ 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___________ 。 (2) 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 __________ 。第三营养级是 ___________ 。 (3) 该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的有哪些?
四、论述题 8. 请结合大家所了解的生态学知识,阐述一下地球生态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在这些关系中扮演的角色。请从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人类等方面进行阐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册阶段质量检测(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④尿素、载体和呼吸酶
A.①③B.③④
C.①②D.②④
解析:选A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蛋白质,呼吸酶是细胞中催化呼吸作用的酶,载体存在于细胞膜上,它们都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而O2、葡萄糖、尿素、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都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是呼吸中枢
B.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C.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不能听到别人的话
D.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解析:选D呼吸中枢在脑干;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能听到别人的话,但听不懂。
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有关PM2.5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B.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C.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
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
解析:选B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呼吸道不属于人体的内环境,故PM2.5进入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内环境;由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不会使血浆pH 明显下降;过敏原是引起人体发生过敏反应的物质,PM2.5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下完成。
兴安高中高二生物4~6章月考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如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
2、要使一生态系统长期存在,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至少必须具有
A.消费者和分解者B.生产者和消费者C.生产者和分解者D.生产者和人
3、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图解,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共含有七条食物链,桉树、合欢树属于生产者B.叶状虫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C.该生态系统中袋鼬所含的能量最多D.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蜘蛛、蜜雀
4、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③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图中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
C.温室效应主要是由⑦过程造成的
D.农业生产中的中耕松土可以增大⑤过程
5、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
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6.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相差很大B.同一种群的种群密度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C.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
D.出生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个体数目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
必修三测试题
一、选择题(1~30小题每题1分,31~40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动物内环境及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等物质的含量有关
B.氧进入血液中红细胞的过程就是进入内环境的过程
C.pH的调节要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实现
D.环境温度下降导致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2.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中,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
B.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C.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D.淋巴与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3.某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秋季越野赛后,感觉浑身酸痛,并伴随着大量出汗等。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使其体内产生了大量乳酸,致使其血浆pH显著下降
B.此时应及时补充盐水并注意适当散热,以维持水盐与体温平衡
C.由于能量大量消耗,其血液中的血糖浓度会大幅度下降
D.由于其体内内环境pH发生变化,所以细胞代谢发生紊乱
4.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口渴感觉的原因是
A.血浆CO2浓度升高B.血浆乳酸浓度升高
C.血浆渗透压升高D.血糖浓度升高
5.一般情况下,大脑受伤丧失意识和脊髓排尿中枢受伤的两种病人,其排尿情况分别是A.尿失禁、正常排尿B.尿失禁、不能排尿
C.正常排尿、尿失禁D.不能排尿、尿失禁
6.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的同一组织或器官
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第一、二、三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唾液淀粉酶和氨基酸
A.①③B.③④
C.①②D.②④
2.下列哪些疾病是由内环境稳态的破坏直接引起的()
①血友病②色盲③糖尿病④尿毒症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
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4.在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正确关系
是()
5.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
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
6.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
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会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
C.血液中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
D.pH的相对稳定是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独立完成的
7.如图是人体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②可以进入A、C、D
B.血浆蛋白主要存在于B中
C.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③
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
8.一个人出现组织水肿,其原因可能是()
A.血浆中尿素过多B.皮下脂肪积存过多
生物试卷及答案
(内容:高中生物选修三综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9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编号填写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考试时,将第Ⅰ卷选择题答案和第Ⅱ卷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 40题 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1-30每题1分,31-40每题2分)
1.下列叙述符合基因工程概念的是()
A.B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中含有B淋巴细胞中的抗体基因
B.将人的干扰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获得能产生人干扰素的菌株
C.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使其DNA发生改变,通过筛选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
D.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噬菌体自行感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细菌DNA上
2.在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中,获得重组质粒不.需要()
①DNA连接酶②同一种限制酶③RNA聚合酶④具有标记基因的质粒⑤目的基因⑥4种脱氧核苷酸
A.③⑥B.②④ C.①⑤D.①②④
3.在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一个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只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②有了启动子才能驱动基因转
录出mRNA③终止子的作用是使转录在所需要的地方停止④所有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完全相同的
A.②③B.①④ C.①②D.③④
4.β珠蛋白是动物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采用具有四环素抗性基因的质粒作为运载体,能使
大肠杆菌生产出人的β珠蛋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从人的成熟的红细胞中提取DNA,直接分离目的基因
B.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聚合酶处理获得重组质粒
参考答案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一、选择题
1.—5 B CC CD 6.—10 C CABA 11—12AA
二、非选择题
13(1)②③(2)自由扩散 6 三(3)②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③中一般不含大分子蛋白质
(4)pH值(5)氧气、营养物质等二氧化碳、尿素等
14. (1)乙(2)丙(3)甲
第2节
一、选择题
1.—5 B B A C D 6—10BDACC
二、非选择题
11(1)渗透(或自由扩散)甘油和脂肪酸成分(2)A、B、D (3)皮肤毛细血管壁
(4)可逆单向(5)扩散作用和重吸收(6)大分子蛋白质
12.(1)自由扩散(2)A→B;D→C (3)大于13.33
(4)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5)碳酸盐
13(1). 剧烈运动时通过有氧呼吸产生大量的CO2,CO2会刺激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增强呼吸运动,增加通气量,将CO2不断排出体外,H2CO3的含量减少,体内的pH值就不会因为CO2增加而下降太多。
(2). 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大量的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H2CO3,H2CO3是一种弱酸,而且不稳定,易分解成CO2和H2O,血液中增加的CO2会刺激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增强呼吸运动,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O2排出体外,所以血液的pH值变化不大,不发生酸中毒。
(3). 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乳酸氧化生成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继续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4). 由于无氧呼吸产生的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内继续氧化分解需要大量的氧气。
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
1. —5D BDAC 6.—10 DCAD D 11—1
高中生物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
A. 保护细胞内部结构
B. 控制物质进出
C. 进行光合作用
D. 储存遗传信息
2. 下列哪项不是细胞器?
A. 核糖体
B. 内质网
C. 细胞核
D. 线粒体
3.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是:
A. 先减半再恢复
B. 先加倍再减半
C. 始终保持不变
D. 先加倍再恢复
4. 光合作用中,光能被转化为:
A. 化学能
B. 热能
C. 电能
D. 机械能
5.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主要区别在于:
A. 细胞分裂的次数
B. 染色体的复制次数
C. 染色体的分离方式
D. 细胞分裂的场所
6. 基因突变是指:
A. 染色体结构的改变
B. 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C.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重新排列
D. 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或减少
7. 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是:
A. 细胞质
B. 线粒体
C. 核糖体
D. 内质网
8. 下列哪项不是细胞周期的阶段?
A. G1期
B. S期
C. G2期
D. 减数分裂期
9.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
A. 高效性
B. 特异性
C. 可逆性
D. 以上都是
10. 细胞凋亡是由:
A. 外部环境因素引起的
B. 细胞内部程序控制的
C. 细胞受到病毒感染引起的
D. 细胞分裂异常导致的
答案:
1-5 B C A A C
6-10 B B B A B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 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脂质、蛋白质
2. 细胞周期中,DNA复制发生在________期。
答案:S期
3.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真核细胞具有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