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说课比赛一等奖—伯牙绝弦说课稿1
- 格式:docx
- 大小:70.80 KB
- 文档页数:4
《伯牙绝弦》教案及板书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伯牙绝弦》的故事,理解其寓意,提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培养分析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2. 寓意意义的感悟和思考。
教学难点:
1. 对故事中人物情感的理解。
2. 对寓意意义的深入探讨。
教学准备:
1. 教材或相关故事文本。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激发学生兴趣:简要介绍《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
2. 提问:同学们听说过“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吗?大家知道这个故事背后的含义吗?
二、自主学习(10分钟)
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或相关故事文本,理解故事情节。
a. 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体现在哪里?
b. 伯牙绝弦的原因是什么?
c. 故事给我们传递了什么样的寓意?
三、合作探讨(10分钟)
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3. 教师点评并引导students to further explore the profound meaning of the story.
四、寓意讲解(10分钟)
五、课堂小结(5分钟)
2. 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板书设计:
伯牙绝弦
知音难觅
友谊珍贵
尊重他人
传承文化
教学反思:
六、教学活动(10分钟)
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故事中的一个角色,进行角色扮演。要求学生充分表现角色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2. 表演展示:各小组进行表演展示,其他学生观看并评价。
《伯牙绝弦》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涵。(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3)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团队意识。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懂得珍惜友谊,体会友谊的力量。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知音难觅”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1. 故事情节的理解与把握。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 朗读与表达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难点
1. 对故事深层含义的理解。
2. 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的运用。
3. 小组讨论与协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生字词、故事情节等。
2. 互动法:提问、回答、讨论等。
3. 实践法: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
4. 启发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故事内涵。
五、教学准备
1. 教材:《伯牙绝弦》课文。
2. 辅助材料:生字词卡片、故事图片、道具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黑板等。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利用图片或多媒体展示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2)简要介绍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学习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3)分组讨论,探讨故事中的道理。
3. 生字词学习
(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一等奖
伯牙绝弦是中国古代故事中的一个传奇故事,被认为是友情和音乐的典范。教学设计如下: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和情节。
2. 理解故事中的友情和音乐的意义。
3. 培养学生欣赏音乐和培养友谊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和情节介绍。
2. 听取学生对友情和音乐的意义的理解。
3. 欣赏古代琴曲《高山流水》,了解中华传统音乐。
4. 分组进行小剧场表演,再现伯牙绝弦故事情节。
5. 学生分析故事中的友情和音乐的意义,并展示自己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简单介绍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和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
a. 学生观看视频或听教师讲解,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
b.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友情和音乐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记录学生的看法。
3. 音乐欣赏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学生欣赏古代琴曲《高山流水》,了解中华传统音乐的美。
4. 小剧场表演
学生分组,根据故事情节设计小剧场表演,展示伯牙绝弦的友情和音乐。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扮演角色、编写剧本和选择音乐。
5. 展示与分析
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其他小组进行观摩和点评。学生分析故事中的友情和
音乐的意义,并展示自己的理解。
四、总结与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学生分享他们对伯牙绝弦故事的理解和感受。教师进行评价和点评,展示优秀的作品。
五、拓展与延伸:
学生可以以伯牙绝弦故事为基础,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自己的故事和
音乐。可以利用手工制作乐器,演奏古代音乐,更深入地了解中华传统音乐。
教育集团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老师说课比赛说课稿
《伯牙绝弦》
参赛学校:参赛老师:参赛年级:六年级
《伯牙绝弦》说课稿
一、说教材:
《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中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题来组合课文的。选编的四篇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本课文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是东方文化的瑰宝。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说学情:
本课教学,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的学习,尽管短小、浅显,又有古诗文学习的基础在,但遇到困难如何消除畏难情绪,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有学习兴趣,达到思维兴奋点是组织教学的关键,因此在“备教材”的同时,我也在“备学生”上下了功夫。
1.发挥范读榜样作用,增强学习动力。
2.自主合作,改变学习方式;团结协作,减轻学习压力。
3.以读为主线,教方法、养习惯。
三、说设计理念:
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伯牙绝弦》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伯牙绝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主要讲了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融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的感受,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认为世上再也没有人能成为他的知音,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课文层次清晰,先概括写了伯牙善弹,子期善听,再具体写如何弹如何听,最后写子期死,伯牙绝弦。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朗读课文,背诵课文。b.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2)能力目标: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情感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魅力。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的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2.学法
采用“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三、说教学流程
由于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我准备用一课时教学本文。
伯牙绝弦公开课教案
伯牙绝弦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祖国悠久绚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和魅力,激发同学学习文言文的
兴趣。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身的话初步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教学重点:
1.指导同学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感受艺术(音乐)的美好。
2.通过朗读,读出自身的理解,读出自身的感悟。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解题质疑,引入课文。
初读课题后,同学理解“绝弦”的意思,大致了解伯牙,就课题提出疑问。二、读准字音,初知课文。
1.同学自由练读。
2.检查初读情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三、联系注释,读懂文意。
1.指导同学联系注释尝试疏通文意,并练习用自身的话说一说。
2.在同学讲述时,教师相机指导理解重点词句“善”“志”等。
3.同学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韵律。四、深入体会,品味文情。
考虑:伯牙为何绝弦?
(一)感悟“知音相遇之喜”1.同学自学:你是从哪些语句感悟到伯牙、子期就是知音,勾划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品一
2.同学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同学理解善鼓的伯牙志在高山与流水时,善听的子期能准确听懂伯牙的琴音所传达的心声。
同学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的韵味。拓展理解“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师生共读,表达知音相遇之喜。
(二)感悟“知音离世之悲”
借助冯梦龙《警世通言》中《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局部内容,引导同学进一步理解伯牙为何破琴绝弦。
《伯牙绝弦》说课稿
马红霞
大家好!下面我就今天所讲的这一课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的这一课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组的第一篇课文《伯牙绝弦》,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讲的是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并给人以历久弥新的启迪。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熟读成诵,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
2、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悟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我是这样确定教学重难点的: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内容比较短小、浅显,因此,在教法和学法上我采取了“以读代讲”、“情境感悟”、“点拨引导法”
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音乐引路,揭示课题→初读感知,体会韵味→深入探究,理解课文→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路,揭示课题
首先让学生欣赏插图,引出乐曲《高山流水》导入课文。此环节设计意图主要是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思绪引入学习古文的情境中来。
(二)初读感知,体会韵味
本层次的教学让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直到把课文读通顺。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学生读书时遇到的困难,根据学生的困难进行指导,教给学生文言文的停顿,教师的范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帮助学生们读通课文,从而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为下面的理解和朗读奠定基础。
(三)深入探究,理解课文
读懂课文内容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学生回忆思考理解古诗文的方法,经过交流,运用看注释、朗读理解、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等方法自读自悟,揣摩句子的意思,然后在交流自己的理解流感悟,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这样的设计不单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也为为那些不爱发言的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由表达的空间和机会。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做有效的点拨引导,理解善鼓琴,善听的善是善于、擅长的意思,而“善哉”的善表示赞叹,好的意思。了解了“念”在本文中表示想的意思,再让孩子们联系上下文,找和它意思相近的“志”字。最后指名说全文大意,相机指导学生疏通文意。
伯牙绝弦说课稿(优秀5篇)
《伯牙绝弦》说课稿篇一
【说教学内容】
《伯牙绝弦》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的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⑴ 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能力目标:
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情感目标:
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2、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说教法,学法】
1、教法:
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2、学法:
采用“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1.进行一项词语练习。(课件展示)
2做一个有趣的游戏,给你一个词,你读的时候,脑子里会想到什么?( “鸟语花香” “电闪雷鸣”“高山流水”)(学生简单说说自己的想象)
3、引入新课:当老师看到“高山流水”这个词时,我想到的是的是一个故事——《高山流水》(板书“高山流水”简介故事)师:于是,人们常用“高山流水”比喻乐曲高妙。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不是伯牙学艺的故事——而是《伯牙绝弦》的事(完整课题)
《伯牙绝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领会故事中的道理。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珍惜友谊的品质。
(2)引导学生明白“知音难觅”的道理,懂得珍惜身边的人。
二、教学重点
1. 正确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 理解故事内容,领会故事中的道理。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知音难觅”的道理。
2. 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四、教学准备
1. 教材:《伯牙绝弦》。
2. 课件:故事图片、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教师简要介绍《伯牙绝弦》的作者及故事背景。
(2)学生齐读课题。
2. 自主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结合注释,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
(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4. 朗读感悟
(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情感氛围。
5. 课堂小结
6. 课后作业
(1)正确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运用所学生字词,写一段话。
7. 板书设计
伯牙绝弦
知音难觅
六、教学评估
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
2. 作业完成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运用生字词的写作练习。
2017—2018学年度
第一学期说课比赛说课稿参赛学校:园林小学参赛老师:荐月岚参赛年级组:六年级组
《伯牙绝弦》说课稿
一、说教材:
《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中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题来组合课文的。选编的四篇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本课文是一篇文言文,行文简洁、流畅,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是东方文化的瑰宝。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二、说设计理念
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三、说学情:
学习本文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学习本文首先要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特别注意停顿要恰当。学生读通顺后根据注释、插图并联系上下文,能了解文句大意,老师重点指导朗读、背诵课文,在读中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
四、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引导学生借助注解读通读懂文言文,感受伯牙和子期真挚的友情。
3. 理解文章内容,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
五、说教学重难点
伯牙绝弦说课稿伯牙绝弦备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基本情况
《伯牙绝弦》是中国古代的琴曲,也是我国古代传统音乐的经典之作。本教材选自《古琴谱选》中的经典曲目,以伯牙、钟子期的故事
为背景展开,通过音乐的形式表达了友谊、爱情、音乐艺术等主题。
本教材适用于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琴曲教学内容。
2. 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
•理解伯牙绝弦的传统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古琴音乐的欣赏能力;
•学会演奏伯牙绝弦的基本技巧,掌握基本的琴弦演奏方法;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合奏演绎出优美的琴曲。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伯牙绝弦的情节和音乐表达,掌握演奏技巧;
•难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琴弦演奏的技巧。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与展示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伯牙绝弦的音乐,引入学生对古琴音乐的兴趣,并询问学生对该曲目的了解和印象。
•展示:向学生展示一张古代琴谱的图片,介绍古琴的起源历史及其特点。
2. 涵义解析
•通过讲解伯牙绝弦的传说故事,引导学生理解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音乐的力量以及琴曲表达情感的方式。
3. 曲目分析
•向学生讲解伯牙绝弦的基本构成部分:涌泉、怨慕、无伤、安得和平四个段落,并分别介绍各段的情感表达和演奏技巧。
4. 引导演奏
•分发乐器给学生,向他们展示基本的琴弦演奏方法,并引导他们跟随琴谱一起演奏《伯牙绝弦》的第一段——涌泉。
5. 合奏尝试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分别练习并演奏一段琴曲。通过合奏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 总结与展望
•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向学生介绍下一节课的预习内容,并鼓励
伯牙绝弦教案
一、教案概述
《伯牙绝弦》是中国古代传世佳作之一,通过音乐来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和友谊的力量。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与欣赏这一经典音乐故事,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同时也启发学生对情感交流和友谊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伯牙绝弦》这一古代音乐故事,了解其中的情节和主题。
2.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升其对音乐的欣赏水平。
3.通过《伯牙绝弦》这一故事,引发学生对友谊和情感交流的思考,并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
1.学习《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及主题。
2.深入了解古琴和箫这两种古代乐器,分析其音乐特点。
3.通过音乐欣赏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对友谊和情感交流的理解和表达。
四、教学内容
1.介绍《伯牙绝弦》的背景和故事情节。通过讲述,使学生对故事有初步了解,引发学生的兴趣。
2.分析《伯牙绝弦》中所使用的古琴和箫这两种乐器的音乐特点,比较其差异和共同点。
3.进行《伯牙绝弦》的音乐欣赏,启发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可以通过教师演奏或播放音乐录音等方式进行。
4.进行学生情感表达训练,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感受,思考乐曲背后的情感和主题。
5.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对故事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述《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和背景,向学生
介绍这一经典音乐作品。
2.听觉法: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对故事和音乐进行深入的
《伯牙绝弦》教案
《伯牙绝弦》教案篇一
一、吟咏古诗,揭题导入
1、出示有关友谊的诗句,生齐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揭题导入:读完诗句,你一定被诗中浓浓的情谊所打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和友谊有关的古文《伯牙绝弦》。(板书课题,生读。)
二、初次读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3遍,做到字正腔圆。
指名读,师:他读得怎么样?评议字音准确和发音的清晰。再读一读,不但字音要准,每个句子都要读通顺,尤其要注意断句。
2.指名读,纠正断句错误的句子。
师:谁来评一评?出示难读的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师范读,生再读。)
师:再把课文读一读,读出古文的意味。
3.生齐读,要求文从字顺。
三、合作探究,感悟知音。
1、链接资料,边读边想
俞伯牙:晋国上大夫,衣着华贵,羽扇纶巾
钟子期:楚国的打柴樵夫,青布包头,两截布衫
(思考、交流:读完资料,你有什么疑问?)
2、探究课文。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何以见得?
(2)生找有关句子,师出示句子,生理解。
(3)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自由
说)哪个字表现出了巍峨?他看见的是巍峨的泰山,你又看见了什么样的山?你哪个字表现了“高耸入云”?齐读。
师:是呀,一个“峨”字竟然表达出来了这么多的意象,古人讲话真是简约而不简单。
还有哪一句能说明子期善听?出示: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生理解此句。怎样读才能读出江河的宽广(浩浩荡荡)(你抓住了“洋洋”二字来读出江河的宽广。
《伯牙绝弦》教学教案
第一章: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及意义。
(2)掌握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3)理解并体会友谊、信任、知音等主题。
1.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伯牙绝弦》。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友谊的可贵,学会珍惜身边的朋友。
(2)懂得信任的重要性,努力做到言行一致。
(3)学会感恩,明白知音难求,珍惜他人的理解和关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
2.1 课文简介
《伯牙绝弦》是一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伯牙和子期的友谊,以及伯牙因失去知音而绝弦的故事。故事传达了友谊、信任、知音等主题。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主题。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联系实际生活,感悟故事道理。
第三章:教学过程
3.1 导入新课
(1)借助多媒体展示伯牙绝弦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吗?(2)简要介绍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3.2 自主学习
(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关系。
3.3 课堂讲解
(1)详细讲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感悟故事道理。
3.4 合作探讨
(1)分组讨论:如何看待友谊、信任和知音?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3.5 课堂小结
第四章:教学评价
4.1 课堂问答
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掌握程度。
《伯牙绝弦》优秀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2.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质疑“绝弦”
1、出示课题:伯牙绝弦
2、了解伯牙,解释“绝”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伯牙绝弦的意思吗?
3、现在你脑中冒出的问题是什么?(既然伯牙是著名的琴师,应该爱琴如同
自己的生命,却为何断绝琴弦呢?)
二、反复读课文,读出韵味
1、请同学们以自己的节奏大声地读课文,至少读两遍,碰到难读地方的多读几遍。
2、指名读课文,评价:读文言文我们要读出停顿与节奏,才能让人感受到古文的节奏美与韵律美。有困难的可以看看大屏幕上的停顿来练练。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4练读: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读得很好。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三、读懂课文,感受知音相聚之喜
1、文言文的中有些字词的意思和我们现在有所不同,我们可以参考书中的注释或者词语手册再去读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你读懂了?
2、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1)善是什么意思?文中还有两个善字,你能猜出什么意思吗?
3、从课文哪里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绝弦》语文教案范例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中国古代音乐家伯牙和子期的故事,感受友谊的珍贵。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体会语言的美妙和韵味。(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引导学生珍惜友谊,懂得尊重他人,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3)激发学生对音乐和艺术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伯牙绝弦故事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难点:
1. 课文中的文言文表达方式和句式。
2. 对友谊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准备:
1. 课文文本《伯牙绝弦》。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素材。
3. 教学PPT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教师简要介绍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友谊的珍贵和意义。
2. 自主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生字词和疑难问题。
3. 课堂讲解:
(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教师讲解伯牙绝弦故事的意义和价值。
4. 朗读感悟:
(1)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美妙和韵味。(2)学生默写课文,巩固记忆。
5. 拓展延伸:
(1)学生分享自己对友谊的感悟和经历。
(2)教师引导学生珍惜友谊,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