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说明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3
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之一
具有非常强的资源动员能力,它能够利用行政手段在较短的时期内集中有限的资源进行重点建设。
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之二
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和控制人、财、物资源,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主要的经济活动按计划规定进行,国家计划不仅调节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运行,而且覆盖社会主义企业和居民个人的微观经济活动。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之一
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权力过于集中,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之二
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之三
经济增长缺乏效率,高增长主要依靠高投入获得;技术创新速度缓慢,许多产品几十年不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商品短缺。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利弊分析本文通过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种种对比,深入地剖析了相对于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的利弊,从而得出计划经济体制发展和完善要制定一套既有近期目标又有远期目标的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1 计划经济体制概述1.1 计划经济体制的含义计划经济是一种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社会经济体系。
它避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盲目性、不确定性等问题。
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济,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
大部分的资源是由政府所拥有的,并且由政府指令分配资源,不受市场影响。
计划经济是共产主义的经济体系,它的建立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保证。
只有实现计划经济这一科学体系,社会经济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产生的弊端,才能达到社会经济高速、平稳和健康的发展。
除此之外还有三种经济体系分别为市场经济体系、传统经济体系和混合经济体系。
1.2 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①公有制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②国家对经济活动采取直接指令性行政管理;③经济决策权高度集中;④社会资源的计划配置;⑤交易活动的非价格特征;⑥分配方式上采取按劳分配;⑦经济结构呈现明显的城乡分化和二元结构;⑧经济生活政治化。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含义及基本特征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国有企业通过平等竞争发挥主导作用。
第二,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形式为补充,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第三,在宏观调控上,能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3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利弊分析3.1 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区别邓小平说,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
它们都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但是,两者又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
首先,计划经济体制中公有制占绝对主体,基本上不存在其他的经济所有制了。
其次,计划经济体制是指令式,它以行政管理为主,经济决策权高度集中,缺少市场管理和法律管理。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及实行市场经济的必要性第一篇: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及实行市场经济的必要性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及实行市场经济的必要性经济体制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特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及其运动方式。
它包括社会组织和管理经济的制度、形式、方法以及经济运行机制。
广义地说,经济体制还包括社会的所有制结构和经营方式。
一定的经济制度决定着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和主要特点,规定着它的发展方向。
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同一个经济制度可以采取不同的经济体制;而不同的经济制度可以采取相似的经济体制。
当经济制度建立以后,经济体制选择得是否正确,对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逐步形成的。
这种经济体制,一部分是参照原苏联的做法,一部分是在总结解放区管理经济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创造的。
但是,随着经济规模的日益扩大和经济联系的日益广泛发展,这种体制的弊端就日益显露出来,主要有: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管得过死、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也比较单一等,这就造成了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和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的局面,严重抑制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活力。
因此,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客观上必然要求改革原有的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资源配置是指社会如何把有限的经济资源配置到社会需要的众多领域、部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中去,产生最佳的效益,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求。
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要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映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针对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
简要说明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是所有者缺位、激励约束机制失灵,价格对经济没有指示性,由此导致劳动者积极性底、市场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最终结果是经济得不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我国经济改革其实是改变这种体制,引入市场竞争,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充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最终增强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资源无法微观有效分配微观资源无法有效分配,是计划经济里最受批评的要点。
因为国家所有资源都由政府或是财团决定,私人不掌握生产资料,于是乎国家可以罔顾私人的实际需要而进行经济计划。
如当国家要求全国广种苹果时,事实可以是民众对苹果的需求不大。
如是者多种出来的苹果在微观层面就会形成浪费。
因为私人不得反对政府或是财团的决策,如果民众对芒果的需求高涨,但政府可以不按民众的喜好,而拒绝种植芒果。
因而芒果在这个计划经济国家,就变成短缺。
短缺通常会引发黑市的产生,而黑市则会对国家的计划经济造成极大地危害。
另外,国家可以无视人民的需求和喜好而硬性要求他们的生产目标,违背了孙子兵法的“令民与上同意者。
”会造成抵触,民众消极懈怠,造成生产效率低下。
2.不能改善微观效率计划经济下的微观效率通常是低落的,主因是国家或是财团往往不强调私人参与,而是由政府或财团一个全权话事。
即是说,计划经济下会缺少私人竞争。
缺少私人竞争,会造成产品质量降低,这也意味着生产者不能在生产方式不变的前提下有效提高效率,甚至价格也不能通过竞争而有所调整。
比如日本,大型财团形成卡特尔,垄断国内市场价格,大型企业内部依旧采用大锅饭,年功序列模式,缺乏微观竞争效率。
但是从宏观角度,国家很容易通过计划经济发展规模经济,使得发展效率大为提高,苏联短时期内成为超级大国,中国政治上被誉为“第三极”,日本战后致力经济发展成为经济超级大国,所以计划经济的出现给批评者的产生了严重的自我矛盾。
就是微观的低效率无法延伸到成为宏观的低效率,宏观效率极高。
3.扼杀个人自由计划经济下经济问题都是由政府决定,不考虑少数阶层的诉求,个人的消极自由就自然被牺牲(见伯林《自由论》中关于消极自由的描述,自由主义评价自由程度是消极自由的程度)。
市场经济的国际贸易计划经济的弊端与市场经济的机制创新市场经济的国际贸易与计划经济的弊端与市场经济的机制创新市场经济是一种基于供需关系的经济体制,它通过市场价格的自由浮动来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
相比之下,计划经济是由政府垄断资源配置和经济决策的一种模式。
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市场经济同样存在一些弊端,而市场经济的机制创新成为了应对这些问题的方式之一。
一、计划经济的弊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资源的配置和经济决策具有绝对的权力。
然而,这种垄断权力往往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往往难以准确把握市场需求。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政府无法通过市场反馈来及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从而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供需失衡。
其次,计划经济的限制也限制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缺乏市场竞争的刺激,企业往往缺乏创新的动力,导致经济的发展停滞不前。
最后,计划经济也存在着腐败和权力滥用的问题。
由于政府垄断资源配置的权力,往往容易导致腐败问题的产生,损害了经济的公平性和效率性。
二、市场经济的国际贸易市场经济的国际贸易是市场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扩大市场规模,提升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通过国际贸易,不同国家可以根据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的互补和市场的扩展。
国际贸易也可以推动技术的转移和创新的加速。
通过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国内企业可以吸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同时,国际贸易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激发了创新的动力。
然而,市场经济的国际贸易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贸易壁垒的增加可能会限制贸易自由化的程度。
此外,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差异也可能导致贸易不平衡和不公平。
为解决这些问题,国际组织和国家之间需要进行沟通和合作,加强贸易规则和互惠互利的原则。
三、市场经济的机制创新为了应对市场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机制创新成为了必要的选择。
计划经济时代
首先,计划经济时代的优势在于它能够集中资源,有利于国家
的快速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计划,统一调配资源,实现对国民
经济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这种集中资源的方式有利于国家在短时间
内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其次,计划经济时代可以有效调节国民经济结构,实现产业升
级和结构调整。
政府可以通过计划的方式,引导资源向重点产业和
重点领域倾斜,推动国民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调整,实现产业的优化
和升级。
然而,计划经济时代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
首先,由于计划
经济是由政府来统一制定和管理的,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和资源配
置不合理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其次,计划经济时代往往会导致创新动力不足。
由于计划经济
时代更加注重的是按部就班的生产方式,往往会忽视创新和技术的
发展。
这种情况下,容易导致国民经济的发展陷入停滞,缺乏活力。
综上所述,计划经济时代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弊端。
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市场经济和创新驱动,不断完善国民经济体制,推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希望我们能够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计划经济体制
首先,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资源配置的控制过于集中,导
致了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问题。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资源配置是
由政府统一决定的,而非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因此容易出现资源
配置不合理、浪费严重的情况。
另外,由于政府对资源配置的控制
过于集中,也容易导致腐败和权力寻租等问题的出现。
其次,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经营机制相对僵化,缺乏竞争机
制和激励机制。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政府
的严格控制,缺乏市场竞争的机制,导致企业缺乏创新动力和竞争
意识,进而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效益。
此外,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资源配置过度依赖于政府的行政命令,而非市场机制,这容易导致政策执行效率低下和资源配置不合理。
政府在制定计划时,往往难以全面准确地了解市场需求和资源供给
的情况,容易导致计划的执行效果不理想,进而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和效益。
然而,计划经济体制也有其优点和适用的场景。
在一些资源匮乏、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计划经济体制可以通过国家统一调配资
源,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公平。
此外,在一些关键领域,如国防、基础设施建设等,也需要政府通过计划来实现资源的统一配置和管理。
总的来说,计划经济体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情境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但在当今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成熟的情况下,计划经济体制的局限性和问题也日益凸显。
因此,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体制,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计划经济失败计划经济是20世纪上半叶的一种经济体制,它通过政府的计划和指导来调控国民经济的发展。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计划经济存在着许多问题,最终导致了它的失败。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计划经济的失败原因。
首先,计划经济在资源配置上存在着严重的浪费。
由于计划经济下的资源配置是由政府来决定的,而政府通常缺乏市场信息和动态调整的能力,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低效率的问题。
在计划经济下,许多资源被浪费在不必要的项目上,而一些急需的领域却得不到足够的资源支持,这导致了整个经济的低效率运行。
其次,计划经济下的企业缺乏竞争力和创新力。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通常是由政府来指导和控制的,他们缺乏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动力,因此很难激发出企业的创新潜力。
相反,企业更多地是为了完成政府的指标和任务,而不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这导致了企业的效率低下和产品质量的不稳定,最终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此外,计划经济下的价格体系扭曲也是导致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价格通常是由政府来制定和调控的,而不是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
这导致了价格的扭曲和失真,使得资源配置出现了严重的失衡和浪费。
而且,由于价格的扭曲,企业难以根据市场需求来进行生产和销售,这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的低效率和低质量。
最后,计划经济下的宏观调控难以有效实施。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通常通过制定五年计划和颁布命令来进行宏观调控,然而由于经济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政府往往难以准确地掌握市场的动态变化和需求的变化,导致了宏观调控的失灵和失效。
这使得经济往往出现了通货膨胀、资源过剩或者供需失衡等问题,最终导致了整个经济体制的崩溃和失败。
综上所述,计划经济的失败主要是由于其资源配置的浪费、企业缺乏竞争力和创新力、价格体系扭曲以及宏观调控难以有效实施等原因所致。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计划经济的局限性和问题,转变观念,积极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以期实现经济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浅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利弊新中国成立初期,选择了计划经济体制,主要原因有多重因素影响。
第一,当时的国情决定了计划经济体制更适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需要。
中国当时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都需要政府的引导和调控,因此计划经济体制可以更好地集中资源、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第二,计划经济体制可以实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
社会主义强调公有制,计划经济可以更好地保障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控制经济命脉,保证国家对主要产业和重要资源的控制。
第三,计划经济体制符合当时苏联模式的经济模式,新中国当时在对外政策上与苏联结成联盟,选择计划经济体制也是受到苏联的影响。
计划经济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带来了一些利益。
首先,计划经济体制能够促进国家和社会资源的集中配置,有效地调控经济发展,使得重点支持国家的主要产业和战略性资源,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次,计划经济体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广大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政府可以通过计划经济的方式来为民众提供低价商品和服务,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此外,计划经济体制能够保护国家的权益,掌握国家经济主动权,保证国家在经济上的独立性和自主发展的空间。
然而,计划经济体制也存在一些弊端。
首先,计划经济容易导致资源的浪费和错位,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活动主要依靠行政命令而非市场机制,可能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出现需求不足或供应过剩的问题。
其次,计划经济体制独缺市场机制的调节,缺乏竞争机制,容易导致经济效率低下,刺激创新活力不足。
第三,计划经济体制容易导致权力过分集中,给腐败和权力滥用带来机会。
政府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掌握了过多的权力和资源,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衡机制,容易导致官员滥用职权、贪污腐败等问题。
综上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选择计划经济体制是多重因素的结果。
计划经济体制带来的利益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推动经济发展方面显著,但同时也存在资源浪费、经济效率低下、权力过分集中等弊端。
计划经济失败
计划经济是指由政府来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发展计划,通过国
家计划来调控和分配资源,以达到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然而,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了计划经济的失败。
首先,计划经济的失败在于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在计划经济体
系下,资源的配置主要由政府来决定,而非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
这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低效率的问题。
由于政府无法准确了解市场
需求和资源供给的情况,往往会导致资源配置的失误,出现供需不
平衡的情况,从而影响了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
其次,计划经济的失败在于刺激创新的不足。
在计划经济体系下,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和指导,缺乏竞争
机制。
这导致了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因为他们不需要面对市场竞争,也不需要为了生存和发展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计划经济体系下的企业往往缺乏活力和创新精神,无法适应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此外,计划经济的失败还在于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破坏。
在计划
经济体系下,政府往往会过度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了资源的节约
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这导致了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环境的恶化,给后代留下了巨大的环境负担和资源缺乏问题。
综上所述,计划经济的失败主要体现在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刺激创新的不足和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破坏等方面。
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计划经济的弊端,积极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利弊分析[摘要]本文通过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种种对比,深入地剖析了相对于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的利弊,从而得出计划经济体制发展和完善要制定一套既有近期目标又有远期目标的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关键词]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利弊分析1 计划经济体制概述1.1 计划经济体制的含义计划经济是一种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社会经济体系。
它避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盲目性、不确定性等问题。
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济,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
大部分的资源是由政府所拥有的,并且由政府指令分配资源,不受市场影响。
计划经济是共产主义的经济体系,它的建立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保证。
只有实现计划经济这一科学体系,社会经济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产生的弊端,才能达到社会经济高速、平稳和健康的发展。
除此之外还有三种经济体系分别为市场经济体系、传统经济体系和混合经济体系。
1.2 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①公有制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②国家对经济活动采取直接指令性行政管理;③经济决策权高度集中;④社会资源的计划配置;⑤交易活动的非价格特征;⑥分配方式上采取按劳分配;⑦经济结构呈现明显的城乡分化和二元结构;⑧经济生活政治化。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含义及基本特征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国有企业通过平等竞争发挥主导作用。
第二,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形式为补充,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第三,在宏观调控上,能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3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利弊分析3.1 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区别邓小平说,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
它们都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但是,两者又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
首先,计划经济体制中公有制占绝对主体,基本上不存在其他的经济所有制了。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优缺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它们各自有着一系列的优缺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这两种经济体制的特点,并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计划经济的优点。
计划经济是由政府来进行经济计划和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在计划经济中,政府可以通过计划来调控资源的分配,以满足全社会的需求。
这种体制可以有效地避免资源的浪费,保证基本生活的需求得到满足。
此外,计划经济可以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经济的稳定。
然而,计划经济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由于资源的分配是由政府来决定的,可能会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性,造成资源的浪费。
其次,计划经济可能会限制个人的创新和创业精神,因为资源的配置是由政府来决定的,个人的发展空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此外,计划经济往往会导致效率的低下和产出的不稳定,因为政府很难准确地预测市场需求和供给。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市场经济的优点。
市场经济是由市场来决定资源配置和价格的经济体制。
在市场经济中,个体和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供给来进行资源配置和生产经营,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市场经济可以激发个体和企业的创新和创业精神,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增长。
此外,市场经济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因为资源的配置是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的,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然而,市场经济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市场经济可能会导致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因为资源的配置是由市场来决定的,可能会造成一些人的利益受损。
其次,市场经济可能会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的过度开发,因为市场经济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会忽视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市场经济可能会导致经济的波动和不稳定,因为市场往往会受到外部环境和政策的影响,导致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
综上所述,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各自有着一系列的优缺点。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两种经济体制的优势,避免它们的缺点,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我们也可以借鉴两种经济体制的优点,探索出一种更加适合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一、引言计划经济体制是20世纪上半叶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采取的一种组织形式。
虽然计划经济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的集中配置和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负面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计划经济体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二、经济效率与资源配置1. 缺乏市场机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资源配置完全由国家计划决定,市场机制的作用受到压制。
这导致了资源配置效率下降,出现了供求失衡和浪费现象。
例如,由于计划经济体制无法准确预测市场需求,经常出现生产过剩或供不应求的情况。
2. 刺激创新动力不足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活动受到政府指令的安排,缺乏市场竞争的压力。
这种刚性的组织结构抑制了企业的创新动力,限制了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
没有竞争机制的激励,企业往往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迅速适应市场变化。
三、资源配置与社会公平1. 贫富差距扩大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通过控制资源配置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公平,但也带来了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
由于权力集中,容易导致官员的腐败和权力寻租现象,使得资源更加集中在少数人手中,造成社会阶层分化。
贫困人口无法享受公平的资源分配,社会不公平现象较为突出。
2. 个人选择权受限计划经济体制下,个人对于工作和生活的选择权受到限制。
由于职业和住房等资源由国家计划决定,个人无法根据自己的意愿做出合理的选择。
这种束缚个人选择权的做法,限制了个体的发展空间,使得社会发展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
四、行政管理与效率1. 行政成本加大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资源配置完全由政府决定,需要大量的行政管理机构和人力物力投入。
这增加了行政成本,浪费了社会资源,并导致官僚主义的蔓延。
2. 市场反馈机制缺失计划经济体制下,市场反馈机制缺失导致了信息不畅通,难以准确了解市场需求和供应情况。
这使得政府对于经济的掌控变得困难,决策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背离,影响了经济运行的效率。
计划经济的优缺点计划经济是指由政府制定计划,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指导和管理的经济体制。
在计划经济中,政府对资源配置和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严格的控制和调配,以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
计划经济体制在20世纪曾经在一些国家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当今市场经济体制盛行的情况下,计划经济的优缺点也逐渐凸显出来。
首先,计划经济的优点之一是能够有效调控资源配置。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可以通过制定计划来调配资源,确保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这种集中调控的方式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和过度竞争,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其次,计划经济可以有效地解决社会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
在市场经济中,一些公共产品的供给往往会受到市场机制的限制,导致社会资源的不足配置。
而在计划经济中,政府可以通过计划的方式来安排公共产品的供给,确保社会各个方面的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
此外,计划经济还能够有效地调控经济波动。
在市场经济中,经济周期波动较为频繁,而在计划经济中,政府可以通过计划的方式来调控经济波动,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
然而,计划经济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点。
首先,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资源的严格控制和调配,往往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低效率。
政府往往难以准确地了解市场需求和资源配置情况,导致资源的配置不合理,甚至出现了“浪费资源”的现象。
其次,计划经济往往会导致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不足。
在计划经济中,企业和个人往往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和指导,缺乏竞争的动力和激励机制,导致创新能力和生产积极性不足,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最后,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过度干预也容易导致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的产生。
政府在资源的调配和管理中往往会出现权力寻租和腐败现象,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低效率。
综上所述,计划经济体制在资源配置和公共产品供给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有效地调控经济波动,但也存在着资源浪费、企业积极性不足和政府过度干预等明显的缺点。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及实行市场经济的必要性经济体制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特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及其运动方式。
它包括社会组织和管理经济的制度、形式、方法以及经济运行机制。
广义地说,经济体制还包括社会的所有制结构和经营方式。
一定的经济制度决定着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和主要特点,规定着它的发展方向。
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同一个经济制度可以采取不同的经济体制;而不同的经济制度可以采取相似的经济体制。
当经济制度建立以后,经济体制选择得是否正确,对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逐步形成的。
这种经济体制,一部分是参照原苏联的做法,一部分是在总结解放区管理经济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创造的。
但是,随着经济规模的日益扩大和经济联系的日益广泛发展,这种体制的弊端就日益显露出来,主要有: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管得过死、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也比较单一等,这就造成了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和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的局面,严重抑制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活力。
因此,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客观上必然要求改革原有的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资源配置是指社会如何把有限的经济资源配置到社会需要的众多领域、部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中去,产生最佳的效益,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求。
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要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映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针对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
计划经济的优缺点计划经济是指由政府主导并制定经济发展计划的一种经济体制。
在计划经济下,政府通过制定计划来调控资源配置、生产经营和市场供求,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然而,计划经济也存在着一些优缺点,下面将就这些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计划经济的优点之一是能够有效调控资源配置。
在计划经济下,政府可以通过制定计划来引导资源向重点行业和地区倾斜,以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避免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开发,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计划经济可以有效调控市场供求。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供求波动较大,容易导致经济波动和失业问题。
而在计划经济下,政府可以通过计划来控制市场供求,以保持市场稳定和经济发展。
此外,计划经济还可以促进公平分配。
在市场经济中,由于竞争的激烈和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容易导致贫富差距扩大。
而在计划经济下,政府可以通过计划来调控收入分配,保障基本民生和社会公平。
然而,计划经济也存在着一些缺点。
首先,计划经济容易导致资源配置的不灵活。
由于计划经济是由政府制定计划来调控资源配置,而政府的信息获取和决策效率有限,容易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和浪费。
其次,计划经济容易导致市场失灵。
在计划经济下,政府通过计划来控制市场供求,容易导致市场价格失真和资源配置的扭曲,从而影响经济的效率和竞争力。
此外,计划经济也容易导致创新的不足。
在计划经济下,政府主导资源配置和生产经营,容易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动力和创新意识,从而影响经济的长期发展。
综上所述,计划经济具有调控资源配置、市场供求和公平分配的优点,但也存在着资源配置不灵活、市场失灵和创新不足的缺点。
因此,在实践中,需要权衡利弊,充分发挥计划经济的优点,同时引入市场机制,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计划经济的弊端试题:计划经济的弊端答案:计划经济存在的弊端有:第一,对微观经济活动与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难以发挥有效的调节作用,容易产生生产与需求之间的相互脱节。
第二,不能合理地调节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容易造成动力不足、效率低下、缺乏活力等现象。
第三,计划容易脱离实际,造成不必要地巨大浪费等等缺陷。
第四,计划经济体制与由众多平等个体组成国家的现实世界相冲突。
在一国内,宏观上人为地制造出计划制订者,计划执行者,计划执行利益受损者,微观上的企业主体被分成企业管理者和劳动人员等等,构成特权阶层和被奴役阶层不可避免。
消极怠工成为劳动者的必然选取。
【相关阅读】计划经济的弊端大凡过来人,对计划经济的弊端都会记忆犹新。
按道理讲,计划经济总强调统筹兼顾、综合平衡,一切大小事务,都有周密的计划安排,可为何一旦执行起来就乱了章法?多数的解释,是政府计划手段不够先进(如没有高智能电脑),信息反馈慢,计划赶不上变化。
这样讲不能说错,但未免显得过于肤浅。
难道有先进电脑,计划经济就可起死回生?显现绝对不是。
摆明的事实,前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而且也是最早拥有计算机的国家,当年在大学念书,我就学过他们的国民经济计划学,什么投入产出表,什么经济运筹法,什么“影子价格”等等,高深莫测,神乎其神。
其计划方法,不谓不高明;计划手段,也不谓不先进,可结果如何呢?经济始终还是不争气,国家最后走向了解体。
说到底,经济活动是人的活动,计划经济所以失败,原因还得从政府的“人”身上去找。
传统观点认为,政府都是大义为公的。
可经济学家布坎南说,政府只是个抽象概念,最终要由人组成,因此,若要分析政府行为,务必从人性出发。
他还说,政府里的人,其实与常人没有分别,既不能超凡脱俗,也非无所不能。
布坎南首开先河,把“经济人”引入政治学研究。
简要说明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是所有者缺位、激励约束机制失灵,价格对经济没有指示性,由此导致劳动者积极性底、市场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最终结果是经济得不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我国经济改革其实是改变这种体制,引入市场竞争,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充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最终增强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资源无法微观有效分配
微观资源无法有效分配,是计划经济里最受批评的要点。
因为国家所有资源都由政府或是财团决定,私人不掌握生产资料,于是乎国家可以罔顾私人的实际需要而进行经济计划。
如当国家要求全国广种苹果时,事实可以是民众对苹果的需求不大。
如是者多种出来的苹果在微观层面就会形成浪费。
因为私人不得反对政府或是财团的决策,如果民众对芒果的需求高涨,但政府可以不按民众的喜好,而拒绝种植芒果。
因而芒果在这个计划经济国家,就变成短缺。
短缺通常会引发黑市的产生,而黑市则会对国家的计划经济造成极大地危害。
另外,国家可以无视人民的需求和喜好而硬性要求他们的生产目标,违背了孙子兵法的“令民与上同意者。
”会造成抵触,民众消极懈怠,造成生产效率低下。
2.不能改善微观效率
计划经济下的微观效率通常是低落的,主因是国家或是财团往往不强调私人参与,而是由政府或财团一个全权话事。
即是说,计划经济下会缺少私人竞争。
缺少私人竞争,会造成产品质量降低,这也意味着生产者不能在生产方式不变的前提下有效提高效率,甚至价格也不能通过竞争而有所调整。
比如日本,大型财团形成卡特尔,垄断国内市场价格,大型企业内部依旧采用大锅饭,年功序列模式,缺乏微观竞争效率。
但是从宏观角度,国家很容易通过计划经济发展规模经济,使得发展效率大为提高,苏联短时期内成为超级大国,中国政治上被誉为“第三极”,日本战后致力经济发展成为经济超级大国,所以计划经济的出现给批评者的产生了严重的自我矛盾。
就是微观的低效率无法延伸到成为宏观的低效率,宏观效率极高。
3.扼杀个人自由
计划经济下经济问题都是由政府决定,不考虑少数阶层的诉求,个人的消极自由就自然被牺牲(见伯林《自由论》中关于消极自由的描述,自由主义评价自由程度是消极自由的程度)。
又因计划经济下政府掌管国家一切经济活动,政府权力自然过大,容易实现明显的阶级专政。
共产国家都是实行计划经济,但都几乎无一幸免地,在政治上诉求不通的群体都是归结其为极权主义,实际上是对其他违背发展目标的群体实行压制,如苏联、古巴、朝鲜就是日本也是一样。
市场经济不是万能有几大弊端
我认为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不仅不是万能的而且弊端还不少。
为什么这样讲,首先要说明本着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精神,对既有的经济体制是可以发表自己观点的。
第一、单纯的市场调节只能解决市场微观平衡问题而不能解决宏观经济的平衡问题。
由社会总供求失衡引起的经济衰退、失业和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问题单纯靠市场机制难题以很好解决。
市场调节资源配置是通过供求和价格的波动来实现的,这种调节是种事后调节。
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自发性。
第二、市场机制只能反映现有的生产结构和需求结构,而不能有效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长远的目标和结构。
分散决策的商品生产者依据市场价格进行自主决策,而市场价格反映的供求关系主要是短期的供求关系,由此形成的经济结构可能并不是有利国民经济长期发展的
最佳结构。
第三、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资源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个别企业的边际成本等于社会成本。
但是,有些部门的生产具有较强的外部性-而没有计入有关产品的价格或成本。
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社会效益和私人效益之间存在差异,在这种条件下,单纯的市场调节下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第四、市场机制的有效作用是以充分竞争为提的。
但是在现实经济中,自由竞争的结果往往会导致垄断的产生,对于生产、销售和价格形成的垄断,限制了竞争的充分展开,不利于市场机制的正常作用,影响了市场调节的效果。
第五、由许多社会消费的公共产品难以通过正常的市场价格机制来加以分配。
如国防、邮电、城市基础设施等公共消费品般难以通过市场上个人之间不的价格来进行交换。
不有些部门如公办、学校、医院等不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因而也不完全受价格机制的调节。
第六、市场机制以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为原则,这种竞争的原则会导致收入分配中的严重的收入不均和两极分化现象。
加剧社会矛盾和冲突,影响社会公平和安定。
用追溯法来回顾实行市场经济国家的情况,即可把市场经济有着不可克服的罹患看得分明。
以美国次贷金融危机为先导的国际经济危机,也波及了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中国,这场经济危机至今还未走出其周期。
虽然这场经济危机发生后各涉及国都千方百计救市,但始终不能消除其造成的巨大损失。
继美国的次贷金融危机后,欧债危机把欧盟搞得焦头烂额,希腊几乎濒临经济崩溃,不得不重组内阁;意大利经济负重如牛,老贝不得不下台。
然这都不能抹除经济危机的剧痛。
国际经济危机已多次发生,每轮国际经济危机无不来自市场经济的国家,每次经济危机发生后都伴随着为减少经济危机损失、复苏本国经济而加快掠夺他国资源财富以及不惜发动侵略战争的罪恶。
市场经济以无节制地消耗资源能源为市场生存与发展的代价。
国家资源能源是有限的,世界上的资源和能源也是有限的。
由于无节制地开发和消耗资源和能源,所以不可再生的资源和有限的能源与不可遏止的市场经济需求的矛盾就不可调和。
资源就迅速减少快速枯竭,由资源产生的能源就总不够用。
而所谓新能源毕竟归根结底还需要资源为基础,譬如以水电、风力发电作为新电源,但它的产生也需要资源保证。
把电动汽车叫新能源汽车,但它也要以资源做保障。
脱离不可再生资源的所谓新能源是从来是不存在的。
不管怎么变形,市场经济都在加速消费不可再生的资源,如果实行计划经济则可大大延缓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的速度,可以最大程度地为本国和国际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证。
本质上的计划经济是资源集约型经济,长期保持可持续发展后劲的经济,而市场经济恰恰相反,舍计划经济的优长取市场经济的之短是不明智之举。
资源不仅局限矿产资源,而涵盖水资源、土地资源、植被资源、动物资源、大气资源等一切供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利用的天然物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资源都迅速耗损,从而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不可克服的危机。
如全球变暖、温室效应、环境污染其根子都离不开市场经济这种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是给商品生产销售巨大浪费的经济。
从而也是社会物质财富巨大浪费的经济。
市场调节能力其实是十分有限的,剥去商品生产与销售状况的层层外衣,显露出来的是商品生产与销售的盲目性、不可预见性。
从事商品生产销售者,以市场销售价格为参照,当价格高于价值幅度盈利大时就纷纷制售这些商品,反之则减少或不再从事这些商品的制售,于是就有了把牛奶倒入江河里,西瓜、白菜、土豆烂在地里,留下可容纳上亿人居住的空置房等生产过剩的现象。
由于仅凭市场呈现的盈利现象为参照而生产与销售,量度不可把握,生产过剩就不可避免,从而使诸多经济业主的风险陡增,破产危险随时可现,而与之相伴的高失业率始终不能得到改善。
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必然都会出现巨大浪费。
为了减少损失,降低风险还获得盈利,在商品生产和销售领域制售假冒伪劣就成了剪不断的社会问题。
同理为了维系和扩充既有经济利益,减少和应对不可预见的经济风险,市场经济国家必然都是举债高昂的国家,而这种举国借债又进一步增大了整个国家经济的风险。
市场经济是管理成本太高的经济。
这是迄今为止尚未清醒认识的一大问题。
因为市场经济本身具有铤而走险的属性,铤而走险者既要冒风险又要尽可能规避风险,因此进行钻空子投机生产经营就在所
难免。
因此必然产生种种违背社会公德行为准则以致违法犯罪的行为,由于整个社会都实行市场经济,涉及人员众多,而管理人员极其有限,管不过来就成了当然。
由于许多非法的事情处于隐蔽和半隐蔽状态,而管理人员极其有限,便常常是等到出现了惊天动地的大事,才“惊醒梦中人”,可巨大的社会危害已经存在,比如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豆腐渣工程问题、安全生产问题、隐瞒污染情况等问题其实都折射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管理、管理者分身乏术、乏力的现实,即便在典型的市场经济国家美国也一样,今天的新闻即披露为美国肯德基提供蛋品的供应商的养鸡场就存在有害病菌严重超标的问题。
由于市场经济的业主与市场经济的管理人员的比例对比极其悬殊,所以管理成本极其高昂,法制投入极其巨大,但却克服不了市场经济的乱象。
市场经济也是容易罹患官场腐败和社会腐败的经济。
因为市场经济的着眼点在找市场上,找到了市场即意味着有钱可赚,意味着存在盈利和暴富的希望。
而市场经济的缺陷又让权力制约这些缺陷,这让权力成为资本,于是找市场的商人就要通过权力资本的门槛疏通关系,这样在事实上就造就了本国和外国的投资者向权力人行贿,以获得市场。
笔者认为这也是市场经济题中应有之事,是不可克服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