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复习试题(含答案)1
- 格式:doc
- 大小:110.00 KB
- 文档页数:9
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复习卷(含答案)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村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模式)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建设规模太大的重工业企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企业,苏联仅用12年时间红完成了资本主又国家花了50年到100年时完成的工业化任务,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徳国……由此,有苏联学者认为计划经济体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不容否定。
——摘编自华师大点《中国历史》(1)请写出“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
(2)你同意材料的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
(2)答案一判断:同意。
理由: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并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德国,维护了俄罗斯民族的独立和尊严。
由此可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功不可没,不容否定。
答案二判断:不同意。
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在当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固有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如党政不分、农轻重比例失调、生产力受阻等,并且这些弊端在这种体制内愈发变得不可调和,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
(2)此题答案不唯一,若是同意可围绕斯大林模式的成就及积极意义进行分析,若是不同意可围绕斯大林模式的消极影响进行分析即可。
如可以判断同意。
理由是: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并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德国,维护了俄罗斯民族的独立和尊严。
由此可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功不可没,不容否定。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复习试题(含解析)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14年,西线的消耗战……是从兴高采烈的群众和开拔的士兵高唱《马赛曲》、《在故乡》或《蒂珀雷里》等歌曲开始的。
交战双方的军列上都用粉笔写着“ 圣诞节回家” 的题词。
但是,他们不久便发现自己卷入了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之中……——摘编自L·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中“战争”的名称。
(2)小历认为材料中描述的战争“是由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维护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
这样的评价你同意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2)不同意;从表面上看,萨拉热窝事件是真正的导火线,但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战争的主要性质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非正义的战争。
【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的“1914年,西线的消耗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战争”指的是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于小历的评价“战争是由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维护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我不同意。
因为从表面上看,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但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一战是由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但战争的主要性质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非正义的战争,英国、法国、俄国为了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点睛】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根据时间判断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认识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和战争的性质。
2.材料: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这一体系消除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为世界赢得了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达标试题(附答案)1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苏联一五、二五计划期间工业产量年均增长率统计表(1)1928-1937年间苏联最高领导人是谁?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2)小历认为“这一时期苏联工业生产实现了快速而全面的发展。
”小历的看法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斯大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2)不正确;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工业生产偏向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也轻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所以苏联工业生产不可能实现了全面的发展。
不完全正确,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但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工业生产偏向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也轻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所以苏联工业生产是实现了快速但不全面的发展。
【解析】【分析】【详解】(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1928-1937年间苏联最高领导人是斯大林;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标志着斯大林模式初步形成。
(2)开放性题目,不正确;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工业生产偏向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也轻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所以苏联工业生产不可能实现了全面的发展。
不完全正确,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但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工业生产偏向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也轻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所以苏联工业生产是实现了快速但不全面的发展。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战后不稳定的最后一个主要原因是存在着这样一个掉手的事实,即:“德国问题”不仅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变得更加难以处理和更加紧张了……当巴黎和约条款带来了更多的耻辱时,大多数德国人都纷纷对这一“奴役性条约”和同意这些条款的魏玛民主政治家们进行谴责。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材料二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并不满意在华盛顿会议上得到的利益,美国依旧是日本在亚洲的主要对手,两国的矛盾有增无减。
最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复习试题(附答案)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美国是见义勇为,应该表扬。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世界人民深切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性,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什么?(2)材料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种势力的评价是否正确?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凡尔登战役。
(2)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德国和奥匈帝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他们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发起了这场战争。
英国、法国和俄国的参战不是为了维护世界秩序,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因此它们参战也不是正义的。
美国参战是为了攫取利益,不是见义勇为,故美国的行为也不应该受到表扬。
因此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争霸战争,主要参战国的目的都是为了争夺霸权和势力范围。
德国和奥匈帝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他们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发起了这场战争。
英国、法国和俄国的参战不是为了维护世界秩序,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因此它们参战也不是正义的。
美国参战是为了攫取利益,不是见义勇为,故美国的行为也不应该受到表扬。
因此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8年11月11日,协约国和德国在法国贡比涅森林的一个火车车厢中签订了停战协定。
主持谈判的法国元帅福煦曾毫不忌讳地说过:“停战不是和平。
”这表现了欧洲列强的普遍心态。
一言以蔽之,欧洲列强偃旗息鼓并不意味着和平的到来,正如当初它们就不是为了“和平”而战是一样的道理。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综合复习试题(附答案)1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战后不稳定的最后一个主要原因是存在着这样一个掉手的事实,即:“德国问题”不仅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变得更加难以处理和更加紧张了……当巴黎和约条款带来了更多的耻辱时,大多数德国人都纷纷对这一“奴役性条约”和同意这些条款的魏玛民主政治家们进行谴责。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材料二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并不满意在华盛顿会议上得到的利益,美国依旧是日本在亚洲的主要对手,两国的矛盾有增无减。
192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新的移民法,排斥日本移民入境,使日本爆发了反美抗议浪潮,甚至有人叫嚣要用战争解决问题。
英国在华盛顿会议后就认定今后与日本之间必有一战,并开始在新加坡扩建海军基地,修建防御工事,与日本的关系骤然紧张。
——摘编自刘长敏《国际关系体系与格局理论框架与历史变迁》材料三 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得到较快恢复和发展,出现了“繁荣”的景象。
(1)“巴黎和约条款”是在哪次会议上签订的?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德国人对这一条款的态度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对华盛顿体系不满的原因。
(3)依据上述材料,归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世界影响。
【答案】(1)巴黎和会。
态度:反对、厌恶。
(2)华盛顿会议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独霸的局面(没有消除美日矛盾;美日矛盾有增无减);华盛顿会议后,美国限制日本移民入境;英国对日进行军事戒备(英加紧和日本在亚洲的争夺)。
(3)暂时缓解了列强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但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埋下了新的世界大战的隐患。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约条款”是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大多数德国人都纷纷对这一‘奴役性条约’和同意这些条款的魏玛民主政治家们进行谴责。
【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综合复习试题(含解析)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某班同学开展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研究,下面是他们搜集的材料,现邀请你参与共同探究。
材料一:如下图——《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1)地图中处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凯末尔革命爆发于图中的处。
材料二:但无论如何……纵然欧洲的外交家们能再次吹熄六月底的这一束火星,那也只可能是避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20世纪初发生世界大战的概率几乎是百分之百的。
——李可曼《寻常中的不平静:欧洲的1914》(2)材料二中“六月底的这一束火星”是哪一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分之百”概率形成的原因。
(3)有历史学者指出,一战是一场没有真正意义上战胜国的战争,请结合一战前后的相关史实,论述该观点的合理性。
(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1)A、D(2)萨拉热窝事件,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3)参考示例: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史上的浩劫,无论协约国或同盟国,都在这场战争中或战后的分赃体系中尝到苦果。
对于德国等同盟国而言,割地赔款等处罚极大的削弱了他们的力量,同时也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对于协约国来说,英法遭受重创,短时间内难以恢复,英国甚至从此失去世界霸主的地位。
中国虽然是战胜国之一,但巴黎和会上诉求惨遭拒绝。
日本在一战中所获得的既得利益,在《九国公约》中被西方大国剥夺。
美国虽然获利甚丰,但在战后的仍未能达到领导世界的目的,同时在亚太地区埋下和日本的矛盾,成为后来二战的重要根源。
因此,一战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战胜国。
【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课本所学,1917年11月,列宁亲自领导彼得格勒起义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人民委员会.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瓜分、捍卫着民族独立主权和建立民族国家为目的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最新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复习卷(含答案)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美国是见义勇为,应该表扬。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世界人民深切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性,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什么?(2)材料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种势力的评价是否正确?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凡尔登战役。
(2)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德国和奥匈帝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他们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发起了这场战争。
英国、法国和俄国的参战不是为了维护世界秩序,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因此它们参战也不是正义的。
美国参战是为了攫取利益,不是见义勇为,故美国的行为也不应该受到表扬。
因此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争霸战争,主要参战国的目的都是为了争夺霸权和势力范围。
德国和奥匈帝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他们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发起了这场战争。
英国、法国和俄国的参战不是为了维护世界秩序,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因此它们参战也不是正义的。
美国参战是为了攫取利益,不是见义勇为,故美国的行为也不应该受到表扬。
因此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14年,西线的消耗战……是从兴高采烈的群众和开拔的士兵高唱《马赛曲》、《在故乡》或《蒂珀雷里》等歌曲开始的。
交战双方的军列上都用粉笔写着“ 圣诞节回家” 的题词。
但是,他们不久便发现自己卷入了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之中……——摘编自L·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中“战争”的名称。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单元试卷(附答案)1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也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列宁材料二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
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级转到资产阶级手里,因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基本完成。
“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列宁《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材料三“……在资本主义时代,特别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各国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的互相影响和互相激励,是极其巨大的。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毛泽东选集》(1)材料一中的“战争”指的是哪一场战争?依据材料一,分析这场“战争”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列宁所说的“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级转到资产阶级手里”指的是哪次斗争?哪次斗争“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3)材料三中的“新纪元”主要指什么?除此之外,十月革命还有什么历史意义?【答案】(1)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引发了俄国的革命。
(2)俄国二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
(3)“新纪元”主要指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意义: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信息“列宁、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也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俄国的影响;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引发了俄国的革命。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级转到资产阶级手里,因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基本完成”,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俄国推向全面崩溃的边缘,1917年3月(俄历二月),大规模的人民革命运动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结束了罗曼诺夫王朝三百多年的统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了政权;第二问1917年十月革命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综合复习试题(附答案)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战后不稳定的最后一个主要原因是存在着这样一个掉手的事实,即:“德国问题”不仅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变得更加难以处理和更加紧张了……当巴黎和约条款带来了更多的耻辱时,大多数德国人都纷纷对这一“奴役性条约”和同意这些条款的魏玛民主政治家们进行谴责。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材料二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并不满意在华盛顿会议上得到的利益,美国依旧是日本在亚洲的主要对手,两国的矛盾有增无减。
192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新的移民法,排斥日本移民入境,使日本爆发了反美抗议浪潮,甚至有人叫嚣要用战争解决问题。
英国在华盛顿会议后就认定今后与日本之间必有一战,并开始在新加坡扩建海军基地,修建防御工事,与日本的关系骤然紧张。
——摘编自刘长敏《国际关系体系与格局理论框架与历史变迁》材料三 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得到较快恢复和发展,出现了“繁荣”的景象。
(1)“巴黎和约条款”是在哪次会议上签订的?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德国人对这一条款的态度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对华盛顿体系不满的原因。
(3)依据上述材料,归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世界影响。
【答案】(1)巴黎和会。
态度:反对、厌恶。
(2)华盛顿会议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独霸的局面(没有消除美日矛盾;美日矛盾有增无减);华盛顿会议后,美国限制日本移民入境;英国对日进行军事戒备(英加紧和日本在亚洲的争夺)。
(3)暂时缓解了列强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但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埋下了新的世界大战的隐患。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约条款”是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大多数德国人都纷纷对这一‘奴役性条约’和同意这些条款的魏玛民主政治家们进行谴责。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复习试题(含答案)1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70年—1913年英、法、美、德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材料二:在19世纪最后的三十年里,西方列强掀起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海外扩张狂潮,世界被列强瓜分完毕。
列强在殖民地面积上所占位次情况如下:英国居第一位、法国居第二位、德国居第四位、美国居第五位。
——据《世界近现代史精要》整理材料三: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请回答:(1)材料一中,到1913年,英德两国的工业实力发生力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英德两国在殖民地所占位次上有何不同?(2)材料三中,德国所要求的“地盘的”是什么?为了得到“阳光下的地盘”,德国是怎样做的?而为了对付德国,英国是怎样做的?(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英德两国产生矛盾的根源和实质是什么?【答案】(1)变化:英国的工业实力由1870年时的第一位下降为第三位;德国由1870年时的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
位次:英国居第一位,德国居第四位(2)地盘:殖民地。
德国:与奥匈帝国签订了《德奥同盟条约》,拉拢意大利加人德奥同盟。
英国:先后与法国和俄国签订军事协定。
(3)根源: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列强之间的力量对比。
实质:争夺殖民地、重新瓜分世界【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中表格数据可知,到1913年,英国的工业实力由1870年时的第一位下降为第三位;德国由1870年时的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
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可知,英国所占殖民地居第一位,德国居第四位。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德国所要求的“地盘的”指的是殖民地;为了得到“阳光下的地盘”,德国与奥匈帝国签订了《德奥同盟条约》,拉拢意大利加人德奥同盟。
为了对付德国,英国先后与法国和俄国签订军事协定,组成了协约国集团。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复习试题(附答案)1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美国是见义勇为,应该表扬。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世界人民深切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性,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什么?(2)材料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种势力的评价是否正确?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凡尔登战役。
(2)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德国和奥匈帝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他们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发起了这场战争。
英国、法国和俄国的参战不是为了维护世界秩序,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因此它们参战也不是正义的。
美国参战是为了攫取利益,不是见义勇为,故美国的行为也不应该受到表扬。
因此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争霸战争,主要参战国的目的都是为了争夺霸权和势力范围。
德国和奥匈帝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他们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发起了这场战争。
英国、法国和俄国的参战不是为了维护世界秩序,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因此它们参战也不是正义的。
美国参战是为了攫取利益,不是见义勇为,故美国的行为也不应该受到表扬。
因此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由于一系列战时的经济措施在战后没有得到调整,使苏俄国内矛盾迅速激化,经济生产也陷于停滞。
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及1913年的一半。
农民不堪忍受愈来愈严厉的无偿征购,有意缩减生产。
1921年的播种面积只及1913年的86%,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及战前的13.8%,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连最起码的物品都十分缺乏。
人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复习试题(附答案)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材料8月4日,德国政府声称:“战争会迅速结束…”在运送德军的火车上涂写着“去巴黎吃早饭…”字句。
法国的运兵车上也涂有藐视对方的字句和“在圣诞节回家”的口号,新招募的法国士兵高唱《马赛曲》。
兴高采烈的从火车站出发,“枪尖上插着鲜花”,脸上露着微笑,似乎把这次军事行动当作“从巴黎到柏林的令人振奋的旅行”。
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史料中所说的战争指的是哪一场战争?(2)导致这场战争的原因是什么?(3)什么被称之为“绞肉机”“地狱”“屠场”说明了什么?【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2)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3)凡尔登战役;伤亡惨重,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了四年多,1916年,凡尔登战役,德法投入重兵作战,双方伤亡超过70万人,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绞肉机”“地狱”“屠场”说明了伤亡惨重,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反映的是什么战争。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战争是从古至今人类历史上发生过的最严重的全球战争,当战争发展到最激烈的时候,全世界有60%的国家参与其中;波及20亿人口,占当时全世界总人口数量的80%;欧洲,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这五大洲以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北冰洋这四大洋,全都无一幸免地被战火覆盖:战争区城总面积达到20万平方千米,各参战国投入总兵力达1亿人,消耗军费总计大约的3万亿美元,相当于参战国国民总收入的60%—70%,损失物资的总价值高达4万亿美元。
材料二:现代军事武器应用也成了战争的一大亮点,在作战中发挥了及其重要作用,从喷气式战机到火箭,从雷达到导弹,这些武器都是此前人们难以设想的;在这战争后期人类首次将核武运用到作战中,全世界都目睹其与无伦比的破坏能力;除此以外,计算机这一史无前例的高科技工具也成为操纵战争的独特手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练习题(含答案)1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也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列宁材料二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
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级转到资产阶级手里,因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基本完成。
“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列宁《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材料三“……在资本主义时代,特别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各国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的互相影响和互相激励,是极其巨大的。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毛泽东选集》(1)材料一中的“战争”指的是哪一场战争?依据材料一,分析这场“战争”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列宁所说的“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级转到资产阶级手里”指的是哪次斗争?哪次斗争“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3)材料三中的“新纪元”主要指什么?除此之外,十月革命还有什么历史意义?【答案】(1)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引发了俄国的革命。
(2)俄国二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
(3)“新纪元”主要指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意义: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信息“列宁、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也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俄国的影响;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引发了俄国的革命。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级转到资产阶级手里,因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基本完成”,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俄国推向全面崩溃的边缘,1917年3月(俄历二月),大规模的人民革命运动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结束了罗曼诺夫王朝三百多年的统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了政权;第二问1917年十月革命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历史】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综合复习试题(含答案)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战后初期,建立起统治世界的新秩序,帝国主义的力量也被削弱,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材料一炮轰后的凡尔登(1)图片中被称为“绞肉机”“屠场”的战役发生在什么战争中?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材料二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规定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2)材料二出自什么条约?它是在什么会议上签订的?此条约的签订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三虽然《九国公约》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但也明确提出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实质上是对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粗暴侵犯。
(3)材料三中涉及的《九国公约》是在哪次会议上签的?此次会议是由哪个国家倡议召开的?(4)《九国公约》的签署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帝国主义最终确定了什么样的国际新秩序?(6)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遭到了和战败国德国一样的待遇,你有什么感想?材料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下,印度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潮。
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内容包括: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以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等。
群众斗争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浪潮。
(7)材料四中“ ”应该填什么人物?他领导的这个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
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复习同步训练(附答案)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美国是见义勇为,应该表扬。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世界人民深切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性,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什么?(2)材料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种势力的评价是否正确?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凡尔登战役。
(2)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德国和奥匈帝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他们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发起了这场战争。
英国、法国和俄国的参战不是为了维护世界秩序,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因此它们参战也不是正义的。
美国参战是为了攫取利益,不是见义勇为,故美国的行为也不应该受到表扬。
因此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争霸战争,主要参战国的目的都是为了争夺霸权和势力范围。
德国和奥匈帝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他们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发起了这场战争。
英国、法国和俄国的参战不是为了维护世界秩序,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因此它们参战也不是正义的。
美国参战是为了攫取利益,不是见义勇为,故美国的行为也不应该受到表扬。
因此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围绕这场战争,小历和小史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小历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小史说:“不对。
在战争中,塞尔维亚人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而战。
这是正义的斗争,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霸权的性质完全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达标试题(含答案)1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围绕这场战争,小历和小史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小历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小史说:“不对。
在战争中,塞尔维亚人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而战。
这是正义的斗争,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霸权的性质完全不同。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什么?(2)你同意谁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萨拉热窝事件。
(2)同意小历的观点;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列强出于各自利益考虑,争霸世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虽然塞尔维亚人顺应普遍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维护民族独立,是“一战”中一股带有正义性的力量,但并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这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
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同意小历的观点;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列强出于各自利益考虑,争霸世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虽然塞尔维亚人顺应普遍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维护民族独立,是“一战”中一股带有正义性的力量,但并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2.探究问题。
材料一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因为轻工业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利容易,但需要一个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但我们不能走这条道路,因为战争日益迫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件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1927年12月联共(布)召开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制订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示,1928年10月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1934年1月召开的联共(布)第十七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达标试题(含答案)1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村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模式)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建设规模太大的重工业企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企业,苏联仅用12年时间红完成了资本主又国家花了50年到100年时完成的工业化任务,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徳国……由此,有苏联学者认为计划经济体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不容否定。
——摘编自华师大点《中国历史》(1)请写出“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
(2)你同意材料的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
(2)答案一判断:同意。
理由: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并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德国,维护了俄罗斯民族的独立和尊严。
由此可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功不可没,不容否定。
答案二判断:不同意。
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在当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固有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如党政不分、农轻重比例失调、生产力受阻等,并且这些弊端在这种体制内愈发变得不可调和,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
(2)此题答案不唯一,若是同意可围绕斯大林模式的成就及积极意义进行分析,若是不同意可围绕斯大林模式的消极影响进行分析即可。
如可以判断同意。
理由是: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并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德国,维护了俄罗斯民族的独立和尊严。
由此可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功不可没,不容否定。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复习试题(含答案)1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村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模式)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建设规模太大的重工业企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企业,苏联仅用12年时间红完成了资本主又国家花了50年到100年时完成的工业化任务,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徳国……由此,有苏联学者认为计划经济体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不容否定。
——摘编自华师大点《中国历史》(1)请写出“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
(2)你同意材料的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
(2)答案一判断:同意。
理由: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并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德国,维护了俄罗斯民族的独立和尊严。
由此可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功不可没,不容否定。
答案二判断:不同意。
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在当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固有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如党政不分、农轻重比例失调、生产力受阻等,并且这些弊端在这种体制内愈发变得不可调和,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
(2)此题答案不唯一,若是同意可围绕斯大林模式的成就及积极意义进行分析,若是不同意可围绕斯大林模式的消极影响进行分析即可。
如可以判断同意。
理由是: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并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德国,维护了俄罗斯民族的独立和尊严。
由此可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功不可没,不容否定。
可以判断不同意,理由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在当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固有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如党政不分、农轻重比例失调、生产力受阻等,并且这些弊端在这种体制内愈发变得不可调和,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结合材料正确评价苏联模式。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苏联一五、二五计划期间工业产量年均增长率统计表(1)1928-1937年间苏联最高领导人是谁?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2)小历认为“这一时期苏联工业生产实现了快速而全面的发展。
”小历的看法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斯大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2)不正确;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工业生产偏向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也轻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所以苏联工业生产不可能实现了全面的发展。
不完全正确,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但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工业生产偏向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也轻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所以苏联工业生产是实现了快速但不全面的发展。
【解析】【分析】【详解】(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1928-1937年间苏联最高领导人是斯大林;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标志着斯大林模式初步形成。
(2)开放性题目,不正确;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工业生产偏向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也轻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所以苏联工业生产不可能实现了全面的发展。
不完全正确,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但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工业生产偏向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也轻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所以苏联工业生产是实现了快速但不全面的发展。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是印度争取摆脱英国殖民桎梏的唯一正确方法;同时,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并不意味着对外国统治和其他罪恶的屈服。
甘地写道:“我深信假如只有在怯懦和暴力两者之间加以选择时,我将劝人选择暴力……我宁愿要印度采用武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而不愿印度卑躬屈膝、含垢忍辱地听任人家侮辱,失去自己的荣誉。
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
”“因此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材料二1920年8月1日,为了抗议英国等战胜国强加给土耳其的《色佛尔条约》,甘地第一次发动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不合作”的纲领包括:受封者退回爵位封号、抵制立法机构选举、抵制在政府机关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工纺织运动以抵制英国商品泛滥。
在运动后期,提出拒绝纳税的要求。
12月,在国大党年会上通过了以自治领为目标的不合作纲领。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1)材料一中甘地选择非暴力主义的理由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实际原因又是什么?(两点即可)(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第一个、第二个阶段的斗争形式分别有什么特点,并各举一例措施进行说明。
(3)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答案】(1)甘地认为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认识到了印度的力量。
印度社会、经济发展落后,使用武力难以对抗经济、军事力量强大的英国;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1857—1859年,印度民族反英大起义的失败。
(2)第一阶段:不合作,如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工纺织运动以抵制英国商品。
第二阶段:不服从,如提出了降低田赋、释放政治犯、废除食盐专卖法等要求。
(3)甘地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同时,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的理由,依据材料一“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可以得出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认识到了印度的力量。
第二小问的实际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印度社会、经济发展落后,使用武力难以对抗经济、军事力量强大的英国;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1857—1859年,印度民族反英大起义的失败。
(2)根据材料二“甘地第一次发动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可知,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第一个阶段的斗争形式的特点是不合作,根据“‘不合作’的纲领包括:受封者退回爵位封号、抵制立法机构选举、抵制在政府机关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工纺织运动以抵制英国商品泛滥。
”可知,例子有如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工纺织运动以抵制英国商品。
根据“在运动后期,提出拒绝纳税的要求。
12月,在国大党年会上通过了以自治领为目标的不合作纲领。
”可知,第二个阶段的斗争形式的特点是不服从,如提出了降低田赋、释放政治犯、废除食盐专卖法等要求。
(3)本小问的评价,结合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影响可知,甘地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同时,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4.观察下图,将字母A和B分别填入图中相应位置。
A.一战导火索所在的城市B.一战的转折点所在地【答案】【解析】【详解】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位于图中的右边A;一战的转折点是凡尔登战役,凡尔登位于左边B,在法国境内。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围绕巴尔干问题的争端,在欧洲形成了两个军事剧团,正是那两个军事集团之间的争斗酿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战役进行的极为惨烈,人们已经很难找到一块没有遭到炮弹袭击的土地,人马尸体随处可见。
整个战役中双方先后投入了近百万人,这次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之一。
(1)材料一中的“两个军事集团”指的是什么?(2)材料二中所述“这次战役”的名称是什么?“这次战役”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有何影响?(3)第一次世界的性质是什么?一战后,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形成了什么样的世界格局?(4)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战争的看法?【答案】(1)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2)凡尔登战役;法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或一战的转折点)。
(3)帝国主义战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4)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各国要加强合作与交流;避免世界大战悲剧重演等等。
【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两个军事集团”指的是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德、意、奥“三国同盟”和英、法、俄“三国协约”疯狂的扩军备战,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依据材料二的“整个战役中双方先后投入了近百万人,这次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之一”可知材料二中所述“这次战役”的名称是凡尔登战役;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法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一战后,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4)综合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各国要加强合作与交流;避免世界大战悲剧重演等。
【点睛】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识记凡尔登战役的相关知识。
解答第三问的关键是识记一战的性质和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
解答第四问需要从两次世界大战中得到启示。
6.阅读材料“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请回答:(1)新经济政策是哪一年实施的?为什么说它比较好?(2)材料“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的“模式”指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3)中国应从苏联模式中吸取哪些教训?【答案】(1)1921年;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有利于经济的稳步恢复和发展。
(2)苏联模式;苏联模式表现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的所有决策权集中于党的最高领导机构,最终集中在斯大林个人手中。
(3)开放性题目,制定政策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解析】【详解】(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是1921年实施;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有利于经济的稳步恢复和发展,故说它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