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明功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7
虛明功
虛明功鍛煉方法,依據應用價值分爲正功和輔助功兩大類。正功是以坐式、臥式爲調身,以調息、息調、運息、息和、歸息、息息爲調氣,以意守呼吸、意守丹田、意守運丹、意守通體,意守虛明,自我作念等爲調心的三位一體的自我鍍煉過程。以下對正功方法予以簡要介紹。
調身:
練功體位正確與否,關係著調氣和調心的效應。因此,對調身必須予以重視。
正功調身姿勢分坐、臥兩種。
坐式:
坐式分盤膝坐和坐凳式兩種。
盤漆坐:
盤膝坐於床上或席地盤坐練功。
自然盤膝式:
臀部著墊,兩小腿交叉壓在大腿之下盤坐。足掌向后、外。頭頸軀干端,臀部稍向后,以適於含胸,頸部肌肉放鬆,頭微前傾,兩眼輕閉,兩上肢自然下垂,兩手四指上下互握,也可將一手置於另一只手的手心上,放在小腹前的大腿上。
單盤膝式:
雙腿盤坐,左小腿置於右小腿上,左足背貼在大腿上,足心朝上,或右小腿置於左小腿上,左足背貼在大腿上,足心朝上。
雙盤膝式:
雙腿盤坐,兩小腿交叉,右足置於左大腿上,左足置於右大腿上,兩足心朝上。
坐凳式:
身體端正穩坐凳上,頭微前俯,軀體端正,含胸拔背,松肩垂肘,十指舒展,掌心向下,輕放於大腿膝部,兩腿自然分開,與肩等寬,兩膝關節彎曲成90度,兩小腿平行而垂直於地面,兩腳底踏實地面(如凳的高低不合適,可在凳上墊毛毯或腳下放踏板。如凳腿有調節裝備,則可調節之)。兩肘關節自然彎曲、放鬆。
臥式:
臥式分仰臥、坡臥和側臥三式。
仰臥式:
平仰臥於床上練功。頭頸正中,枕於枕上,枕之高低,以下頜略含爲度。五官軀幹要求,均同坐式。上肢自然伸直,或肘關節略曲,手心向下,左右手分別放於身體同側床面上,依據下肢所處姿態,又分三式。
開距仰臥式:
下肢舒伸,足踵分開與肩同寬,足尖自然外展,呈八字形分開。
合踵仰臥式:
足踵靠攏,足尖呈八字形分開。
曲膝仰臥式:
膝關節屈曲約120度,膝膕部下方,以軟之物墊實。兩足分開,與肩同寬,足尖呈八字形分開。如果將臀部墊高,則稱曲膝臀高仰臥式。
坡臥式:
坡身仰臥於籐椅或沙發等物之上練功。坡度宜保持在35度至70度之間。頭部端正,頸勿偏倚,頭後置以軟枕,使下頜呈內收之勢。五官驅干要求,同坐式。腰背著物,切忌懸空。
膝關節屈曲120度,雙腳與肩同寬,平踏於地。松肩垂臂,兩手相握,置於小腹之前。或將左右手分別置於身體同側的器物上。
側臥式:
側身就臥於床上練功。其式爲,坦然而臥,鬆肩舒臂。上肢屈曲而放,下肢微踡而置。四肢具體要求,依側左側右而異。以右側臥位爲例,左上肢自然屈曲,腕關節略呈背曲,五指松握,放於對側乳前床面,其肘部向前略展。右上肢屈曲,掌心阿上,放於耳前枕上。
右下肢髖、膝、踝三關節依次屈曲約120度、80度、140度。左下肢髖關節屈曲約140度,並內收120度,膝、踝關節各屈曲90 度,唯後者尚內旋30度。左膝關節輕壓於右腿膝關節之內側面,左踝關節輕按於右足的腳弓處。左側臥時,四肢位置與上述左右要求相反。
頭頸五官和軀幹要求,同於坐式。
調氣:
調運氣息是練功的重要內容,練功者必須高度重視,切勿敷衍以待。正功調氣分爲三段六步。即“築丹”、“運丹”、“鎮丹”三階段和“調息”、“息調”、“運息”、“息和”、“歸息”、“息息”六步息去。
築丹:
築丹爲調氣的第一階段。築丹是借助後天呼吸而培育“先天真氣”的過程。丹者,非指練功中所選擇的意守部位,乃指通過呼吸調練而達有物(指真元內氣)形成之泛稱。築丹是本氣功的入門工夫,屬於初步,但關係著整個功法鍛煉的成敗,因至關重要,故喻爲築基。
築丹階段包括調息、息調兩步息法。
調息:
調息爲練功首務,共包括四種方法。
吐故納新法:
每次上功之初,身、息、神都要經過一個或長或短的動靜轉化過程。故初上功時,必先調和軀體,以安其身。然後開口徐徐吐氣,意想體內濁穢之氣脫口而出,再以鼻吸氣,意想清潔之氣納入體內。此法以吐故爲主,納新爲輔,以便迅速達到心平氣和的要求。吐納几次至數十次,當吐納流利、氣息平和後,即練靜呼吸法。
靜呼吸法:
調息之初,不可硬性改變呼吸形式,其長其短,其速其緩,不可強行控制,應以自然爲原則,和順爲要求,在氣息暢達流利的基礎上:用意不用力,輕巧靈便地進行誘導,逐漸把氣息引進到“出入綿綿,勻細靜適”的地步。此後,即可進行數息。
數息法:
數息爲意守呼吸的初步工夫,數息既可調整呼吸,又起攝心斂意之效。所以,對調伏初練者的散亂思緒頗有幫助。數其吸氣,或數呼氣,由一至十,或至一百,意專於數,周而復始。數息既然是意守呼吸的一種形式,因此,數息前務要通過靜呼吸法鍛煉,把呼吸“調柔致細,引短令長”,使呼吸達到“出入綿綿,勻細靜適”的地步,方可數之。否則,不但不得其益,反受“風”、“喘”、“氣”三相之擾,而招致心煩意亂之害。數息純熟,則心息相依,意念專一。此後,再換隨息法。
隨息法:
該法是意守呼吸的一種習用形式。意念既髓吸氣,又隨呼氣,隨息時不論吸氣、呼氣,都宜引氣下行。隨息純熟,則氣息綿密,意氣相隨,綿綿徐徐,靜緩入於腹內丹田。隨息功滿,則調息練成,此時,心情恬靜,丹田蘊育之真氣萌生。此後,再進行息調鍛煉。
息調:
息調爲築丹階段的第二步工夫,和調息相比,則深入一步。調息是以調練肺呼吸爲主的方法。而息調則屬於調練丹田內氣的工夫。調息中業已把肺呼吸調至。“不粗不結,靜細流暢;不寬不急,綿密柔和”的地步,即達到了所謂的。“息相”。“息相”是調息功滿的結果,又是息調始練的依據。
息調是在調息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在進行息調鍛煉時,雖不著意肺呼吸的調整,其息也調和自如。故稱意調。息調之法,要求冥心淨念,寂照丹田。於是,丹田蘊育的真元內氣,由隱而顯,此氣並於丹田內任運自如。對此等活潑自在之氣,宜勿忘勿助,不加功力,靜察氣運。日久,氣的運動形式漸趨規範,於是,氣隨神往,氣受神馭。神氣相依,不即不離。息調時,心境寂靜意守此息調之相,遠比意守調息爲佳。
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