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基础-第一章 管理概述
- 格式:docx
- 大小:25.93 KB
- 文档页数:7
管理人员培训课程完整版课程概述本管理人员培训课程旨在提升管理人员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技巧。
通过系统的理论讲解和实际案例分析,帮助管理人员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并提供实用的工具和方法,以提高管理效能。
课程内容第一章:管理基础本章将介绍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帮助管理人员建立正确的管理观念。
内容包括: - 管理的定义和特点 - 管理人员的角色和职责 - 管理者的核心能力 - 管理的层次和职能第二章:领导力开发本章将重点关注领导力的培养和发展,帮助管理人员成为优秀的领导者。
内容包括: - 领导力的意义和特征 - 领导力的发展路径 - 领导力的关键能力:沟通、决策、激励、团队建设 - 领导力的实践技巧第三章:团队管理本章将介绍团队管理的重要性和技巧,帮助管理人员提升团队绩效。
内容包括:- 团队管理的概念和原则 - 团队建设的过程和技巧 - 团队冲突管理 - 团队绩效评估和激励第四章:决策与问题解决本章将探讨管理人员在决策和问题解决中面临的挑战,并提供实用的方法和工具。
内容包括: - 决策过程和决策风险 - 问题解决的技巧和方法 - 创新思维和创新解决问题 - 决策和问题解决的实践案例第五章:变革管理本章将介绍变革管理的概念和方法,帮助管理人员应对组织发展中的变革。
内容包括: - 变革管理的意义和挑战 - 变革管理的步骤和方法 - 变革沟通和变革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 变革管理的成功案例分析第六章:绩效管理本章将重点介绍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和技巧,帮助管理人员提高员工绩效。
内容包括: - 绩效管理的概念和原则 - 绩效评估与绩效考核 - 绩效改进和绩效激励 - 绩效管理的案例分析第七章:有效沟通本章将探讨有效沟通在管理中的重要性,并提供沟通技巧和方法。
内容包括:- 有效沟通的原则和技巧 - 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 - 跨文化沟通和团队沟通 - 冲突管理与解决技巧本管理人员培训课程旨在帮助管理人员提升领导能力和管理技巧,以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
《管理学基础》教案教学内容(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管理概述教学目的、要求:1、认识学习《管理学基础》的重要性、《管理学基础》课程的定位、本课程的内容结构和教学与考核方法;2、明确第一章的总体目标要求;3、掌握管理的基本概念、主要职能及管理系统的构成,了解管理的属性。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管理的重要性;2.管理的定义;3.管理系统的五要素;4.管理的基本职能。
教学难点:1、对管理定义的多种理解;2、对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的理解.教学过程:思考与训练:1、你觉得管理重要吗?你对学好管理学充满了信心吗?2、你是怎样认识管理定义的?能给管理下个定义吗?3、结合实际或案例分析管理系统的构成;4、为什么说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5、分析一个管理成功的案例,谈谈自己对管理的理解。
主要内容:作为实现新世纪“中华腾飞”理想的年轻一代,无疑应该插上管理的翅膀。
我们应该知晓世界经济的游戏规则,理解公司的经营方略。
即使从“小处"看,在人生悠悠的岁月里,也需要管理好你自己。
需要管理好你的事业、人生目标、行为、时间、精力和财富。
管理的能力成为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走进管理】案例导入【案例0.1】海尔的腾飞崛起与发展:从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壮大成为知名的跨国企业。
创立于1984年,崛起于改革大潮之中的海尔集团,是在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名牌战略”思想的引领下,海尔经过十八年的艰苦奋斗和卓越创新,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壮大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跨国企业。
2002年海尔实现全球营业额711亿元,是84年的20000多倍;2002年,海尔跃居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之首。
18年前,工厂职工不足800人;2002年,海尔不仅职工发展到了3万人,而且拉动就业人数30多万人。
1984年只有一个型号的冰箱产品,目前已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家居集成在内的86大门类130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群.在全球,很多家庭都是海尔产品的用户。
管理学原理复习答案第一章管理概述重点内容一、管理的基本概念1、管理的概念2、管理的职能3、管理者的基本技能二、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科学管理理论、2。
霍桑实验与人群关系论、3、X理论、Y理论4、管理科学学派、5、决策理论学派、6、权变学派复习题一、选择题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 C )A。
提高管理水平B。
提高人的积极性C。
提高劳动生产率D。
提高市场占有率2、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 A )A.提高劳动生产率 B.配备“第一流的工人”C.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 D.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3、1927年到芝加哥附近的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一系列试验的是( A )A.梅奥B.马斯洛C.麦格雷戈 D.法约尔4、梅奥的霍桑试验表明( D ).A。
非正式组织对组织目标的达成是有害的B.非正式组织对组织目标的达成是有益的C.企业应采取一切措施来取缔非正式组织D.企业应该正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5、梅奥通过其领导的霍桑试验建立了人际关系学说,该学说属于( A )A.行为管理理论 B.古典管理理论C.系统管理理论D.权变管理理论6、在对管理者对人性的假设方面,认为员工天生好逸恶劳的消极理论是( X )。
A.X理论 B.U理论 C. Y理论D. Z理论7、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认为( C )A.保健因素能直接起激励职工的作用 B.保健因素改善后会导致积极的后果C。
保健因素能防止职工产生不满的情绪D。
激励因素不能产生使职工满足的积极效果8、美国管理学家卡茨认为,一个主管人员至少应具有的三大基本技能是( A ) A。
技术技能、人事技能、概念技能B.技术技能、学习技能、人事技能C。
人事技能、学习技能、概念技能D.概念技能、学习技能、技术技能9、管理的基本职能是:( B )A.计划、组织、指挥、协调B。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C. 计划、决策、选人、用人 D。
决策、计划、领导、协调二、简答题1、泰罗对管理作出了哪些重大的贡献?主要观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第一章管理概述第一节管理的概念与特性1、管理是人类社会协作劳动和共同生活的产物。
2、管理的定义:管理就是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下,为了实现特定组织的目标,动员和运用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社会获得。
(1、管理是以管理者为主体进行的活动;2、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3、管理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4、管理需要动员和配置有效资源;5、管理具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项基本的职能;6、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3、管理的外部环境主要是管理者所管理的组织面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管理的内部环境是指管理者所管理的组织内部的状况,包括组织性质、人员状况等。
4、管理的特性包括:1、两重性;2、目标性;3、组织性;4、创新性。
5、管理的两重性首先是指管理的生产力属性和生产关系属性;也指管理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或“科学性和艺术性”6、管理具有的目标性,作用表现在:1、使得管理具有明确的活动和资源配置方向;2、具有激励被管理者积极性,增强责任感的功能;3、具有创造和管理环境的作用,为管理者有效的检测管理绩效提供依据。
7、组织机构是管理的基础;组织机构的存在和发展必然需要管理。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和类型8、管理的四项基本职能:计划(确定目标,开发分计划,制度实施途径)→组织(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做)→领导(指导、协调和激励所有参与者以及解决冲突,确保计划顺利开展)→控制(对活动进行监督,确保其按计划完成)→实现组织目标。
9、计划职能是管理的首要职能,管理活动从计划工作开始。
计划实施的步骤:1、活动条件研究;2、制定业务决策;3、编制行动计划。
10、组织实施的步骤:1、设计组织的机构和结构;2、根据各岗位要求进行人员配备;3、根据业务活动及环境特点的变化,进行组织调整和变革。
11、管理实施的步骤:1、衡量组织成员的工作绩效;2、发现偏差;3、采取矫正措施。
12、管理过程是一个各职能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而且是大循环中套着小循环。
管理学基础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者 第一节 管理的概念 一、管理的基本概念 1.代表观点: 彼得·德鲁克:管理是一个把一群乌合之众变成有效率、有目的、有生产力团队的特殊过程 管理就是决策(罗伯特·西蒙)。
2.深刻理解管理的基本概念:⑴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⑵管理的本质是协调;⑶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中;⑷协调的中心是人;⑸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
3.管理学特点:一般性、多样性、历史性、实践性。
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
⑴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⑵降低交易成本。
⑶稳定企业、推动企业的发展。
⑷ 拓展市场,帮助竞争。
⑸有利于企业⑴创新能力。
⑵决策能力。
⑶组织能力。
⑷指挥和控制能力。
⑸协调和激励能力。
二、管理的重要性:⑴管理具有普遍性:①如何实现组织的目标;②如何选择组织的经营者;③如何激励与约束组织成员;④如何解决组织的内部冲突;⑵大部分的人或有管理责任或为其他管理者工作;⑶成为管理者的回报:①创造一个环境让组织成员可以发挥他们的能力,并由此获得工作的成就感;②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③帮助别人发现工作的意义及实现个人的抱负;④接触组织内外不同的成员,为管理者的工作带来挑战,也带来丰富性。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⑴管理的自然属性:①管理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所产生;②管理也是社会分工所产生的社会劳⑵管理的社会属性: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管理就是为了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
二、掌握管理的两重性的意义:①认真总结我国多年来在管理中正反面的经验,实现科学管理。
②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③结合实际、有效地学习和运用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第三节 管理者及其角色 一、管理者的类型:1.管理者纵向分类:按层级分为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
2.管理者的横向分类:按工作性质分为职能管理者、一般管理者、行政人员、企业家、小业主 依据美国人迈克.H.莫里斯的观点,企业家至少要具备三个方面的能力:创新性、承受风险、先发制人。
管理学基础(第三版)答案第一章概述【案例导入】请问:管理确实很重要,然而到底什么是管理,应如何搞好管理呢?提示:管理与科技是一个组织的两个翅膀,缺一不可。
通过管理确定组织发展目标,有效整合资源,提高组织效率与效果,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必须形成一个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个闭环,有了计划还必须对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并奖惩兑现才有效果,有计划没检查考核奖惩管理就难以有效果。
【课堂讨论】管理无定式,处处皆学问”这句话说明了管理的什么特性?提示:说明了管理的艺术性问题【思考与讨论】管理中没有目标会怎么样?提示:目标引领方向,没有目标组织的发展就会失去依据与努力的方向【思考与讨论】企业办起消防队提示:一个重视社会责任的企业,可以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即问即答】县长、一位知名的专科医生、公交车专职司机、你的管理学老师,哪个是管理者?提示:县长是管理者【即问即答】如果按管理工作的范围与管理者职责领域划分,一家公司的总经理、财务、营销主管各属于什么样的管理者?提示:总经理是综合管理者;财务、营销主管是职能管理者【即问即答】在深圳三九集团,为了提高决策科学性设有战略咨询委员会,各事业部设有总经理对事业部运行负全权责任,事业部下设财务、营销、人事部经理,请问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事业部总经理、财务经理各属于什么类型的管理者?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属参谋人员,事业部经理属直线管理人员,财务经理属职能管理者【案例分析】各年龄层级的领导者适合干什么?管理团队建设必须重视管理者群体结构的形成,包括年龄结构、性格结构、智能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五个方面。
一个寝室同学融洽生活要注意性格彼此的调适。
【即问即答】在一个学校里,校长经常要组织教职工开会传达外出开会教育主管部门会议的精神或各级领导部门的文件要求,这些活动说明校长承担了什么角色?信息传递者【思考与讨论】为什么在一些组织中聘用人员工作十分认真积极,而一些正式员工却表现得不怎么好,是什么在起作用?提示:管理的体制与机制不同造成的。
第一章管理概述一、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学1、管理是人类至今最重要的活动之一2、我们将来走向社会,不是管理者,就是被管理者。
3、从实践的层面看,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组织的竞争力和生死存亡。
二、管理的定义1、以往的定义:胡萝卜加大棒;泰勒,管理就是你确切知道要别人做什么,然后选用最佳的方法去做;孔茨,管理就是设计和维持一种良好的组织环境,以便于集体工作人员能够有效地完成工作目标;孙元欣,管理就是对一个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以有效的方式,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2、我的定义:管理就是通过其它人完成工作的艺术。
3、具体来讲需要从六个方面把握:(1)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组织的概念首先是由现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这奠定了组织学的基础。
(彼得·德鲁克介绍)(3)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
(法律和公共政策从本质上来讲也是对价值和资源作权威分配,试比较其区别。
西蒙提出的管理即决策是否有道理?)(4)管理的对象是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
人财物时间信息,人是其主要对象,因而人力资源管理成为管理学科的重要分支学科。
(物流管理、信息管理、财物管理、国土资源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5)管理的职能包括:____年,法约尔,计划、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____年,西蒙,管理即决策;50年代中期,孔茨和奥唐内尔,计划、组织、人员装备、领导和控制;孙元欣,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周三多: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6)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单凭个人难以实现的目标。
现代管理的实践来看,不仅仅是实现目标,主要目标是如何高效的实现目标,要讲成本效益分析,这也符合我国社会由决策拍脑袋、管理靠经验的粗放型管理向决策定量化、管理规范化的精细化管理发展的总方向。
三、管理理念1、效果和效率2、必备素质:智商;情商;逆商;财商3、公私分明。
4、不要纵容没有能力的人。
第一章管理概述第一节管理的概念与特性一、管理的概念管理是人类社会协作劳动和共同生活的产物。
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生产和社会分工的细化和协作程度的不管加深、社会政治结构日益复杂等使得生产和社会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管理逐渐成为专门的社会活动。
管理的定义:管理就是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未来实现特定目的,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社会活动。
管理定义的含义:1、管理是以管理者为主体进行的活动。
2、管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的。
3、管理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
4、管理需要动员和配置资源。
5、管理具有基本的职能。
6、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1、管理者是指挥和领导他们活动的人。
管理主体是多元的,既包括国家的统治者、政府的领导者、生产资料所有者以及各种形式的委托代理人。
管理的主体:个人形式和集体形式。
2、管理的环境和条件主要是内外部环境和条件。
外部环境和条件主要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如生产力水平、自然资源状况。
内部环境和条件主要指组织内部的状况,包括组织性质、人员状况。
管理的环境和条件有动态和稳态之分。
3、管理的目标是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
管理的本质就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管理目标的活动。
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共性。
4、有效的资源包括人、财、物,也包括机会、时间、信息。
动员和配置资源是达到有效管理的必要环节。
5、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是一切管理活动共有的,其他具体复杂的职能知识对基本职能的进一步具体化。
6、管理是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的主观作用于客观;管理通过被管理者的活动来有效实现管理目标,主要作用对象是被管理者。
管理是管理者主观作用于被管理者客观的活动,具有典型社会性。
二、管理的特性:两重性、目标性、组织性、创新性。
、(一)管理的两重性首先是指一般性和特殊性,也指科学性和艺术性。
1、管理与社会生产和公共生活相伴而生的特性表明管理是人类社会的自认属性,使得管理普遍存在于一切社会协作生产和社会公共生活的过程中,具有一般规律。
管理都是在非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关系中进行的,管理的社会性质是由不同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经济政治关系决定的。
管理的这种特殊性使得管理具有特定的社会历史性质、具有特定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也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和不同的方式。
2、科学性是指管理必须按照客观规律,按照科学规范的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具有可检验的标准性和可重复检验性。
由于人的活动复杂性,管理又具有特定的艺术性,集中体现在对于‘度’的把握,还体现在它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二)管理具有目标性1、共同认同的目标,不包括他们之间的不同部分。
2、层次结构性,总目标下有不同分目标。
3、具有时间跨度的区别,包含近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
4、多元价值性,企业在盈利外也包含市场地位、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内部和谐等多钟管理价值;而政府和其他公共组织的管理具有效率、公平、公正、秩序、安全、民主等多钟价值要求。
管理目标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既要有先进性又要有现实可能性,和一定的弹性。
管理具有目标性,使得管理具有明确的活动和资源配置方向,具有激励被管理者积极性,增强责任感的功能;具有创造和谐管理环境的作用,是有效检测管理绩效的依据。
管理具有目标性是目标管理方式的重要依据(德鲁克目标管理)。
(三)管理具有组织性组织是特定的社会成员为了共同的目标而按照特定的规则组成的集合。
构成组织的基本因素是人,其中包括管理者和被管理者。
组织是管理的基础,管理是组织的机能,是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因素。
管理的组织性体现为:目标同一性、组织作为载体和依托、组织的合理构建是有效实施管理的重要前提和基本职能、管理活动受组织规则和规范的制约和按组织程序进行。
组织在管理中起着关键枢纽作用,构成管理的核心要素。
(四)管理具有创新性管理本质上具有不断创新的特性。
创新性来源于环境和条件的变化、管理因素的发展变化和管理方式的深化更新。
管理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和类型一、管理的职能法国亨利法约尔指挥、协调美国孔茨人员配备、指导和领导美国古利克指挥、协调、人事、沟通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一)计划:活动条件研究、制定业务决策、编制行动计划1、活动条件研究包括内部能力研究和外部环境研究。
2、活动条件研究为业务决策提供了依据。
3、编制行动计划实质是将决策目标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解到组织的各个部门和活动的各个环节,对每个单位、每个成员的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二)组织:设计组织、人员配备、组织变革。
(三)领导:指导和协调组织成员,包括激励下属、指导活动、选择沟通渠道、解决冲突。
(四)控制:衡量工作绩效、发现偏差、采取矫正措施。
控制在管理活动中起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
管理的基本职能分别回答了组织做什么、怎么做、靠什么做、如何做得更好以及做得怎么样的基本问题,各项职能相互神偷并融为一体。
二、管理职能的发展:决策、创新、协调。
管理者是决策者也是创新者,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管理者。
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始终,管理的工作过程都是由决策的制定和决策的执行主城,决策渗透到管理的所有职能中。
创新是组织活力之源泉,创新关系到组织的兴衰成败。
现代管理面临是动荡的环境和崭新的问题,创新是保持组织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协调是指组织的一切要素、工作或活动都要和谐地配合,以便于组织整体目标得到顺利实现。
协调是管理活动所力图要实现的根本要旨。
协调收到1+1>2的协同效应。
三、管理的类型按照领域及其主体组织形式,把现代社会管理分为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
(一)公共管理公共管理是以公共组织为依托,运用公共权力,为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公共管理的基本特点:以公共利益的实现为目标、以公共组织为依托、公共管理的过程是公共权力的运用过程、具有独占性、接受公众监督。
1、公共管理的构成价值具有多元综合性,至少包含生存、安全、秩序、效率、效益、公平、公正、民主等。
公共利益的实现是公共管理的根本目标。
公共利益的实现具体体现为公共服务的提供。
公共服务的承担包括公共性事物的管理和公共产品的供给。
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包括有形产品,如国防、公共道路、桥梁以及其他公共工程设施,也包括无形的产品,如法律、规章制度、政策以及意识形态等。
2、公共组织的特殊性在于其公共性,这是与其他组织区别的标志。
政府是典型的公共组织,政府的管理具有典型的合法性和强制性。
政府的各部门和各层级是公共管理的主要组织依托,政府进行的行政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主要形式。
非政府的公共组织包括学校、医院、医疗保健机构、社区服务机构、文化团体、咨询机构、行业和部门协会、消费者协会。
非政府公共组织分为事业单位和公共性服务中介组织。
3、公共权力来源于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的权利。
在阶级社会中,公共权力本质上是统治阶级的权力。
在我国,公共权力来源于全体人民的政治权利。
公共权力是社会力量中最大的力量,以政治合法性为基础。
公共权力对全社会成员具有强有力的约束力和合法权威性,由此形成的权威——服从关系是公共管理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政府是典型的直接运用公共权力进行公共管理的组织。
非政府的公共组织一边是经过授权或认可,凭借的也是公共权力。
4、公共管理的独占性使得公共管理具有统一性,可以避免重复浪费,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为缺乏竞争而效率不佳、质量不高。
5、公共管理活动不仅需要组织内部的认同,而且需要获得社会成员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公共管理者有义务以法定的方式向公众报告工作和通报情况。
(二)企业管理企业是以企业法人的个体身份进行活动的,企业的利益是个体利益,企业的管理也是为实现单个个体利益进行的管理活动。
企业管理的特点:管理目标单一、具有竞争性、具有典型的经济理性,权力来源于生产资料所有权以及由此委托的经营管理权。
企业最大和最根本的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经济效益通过企业盈利来实现和衡量。
企业的管理活动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理性为最大原则。
第三节管理者的职责与技能一、管理者和管理者的类型(一)管理者的角色亨利明茨伯格管理者10种角色,分成三个方面: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决策制定。
1、人际关系:挂名领导、联络者、领导者挂名领导(首先、礼仪事务)联络者(同组织以外的人相互交往)领导者(处理同下属关系)2、信息传递:信息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3、决策制定:企业家(变革)、故障处理者、资源分配者(做决定)、谈判者。
(二)管理者的类型1、管理者的层次分类按管理层次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
整个组织层次还包括处于第一层的作业人员。
管理者的工作性质和内容基本相同,不同层次管理者工作上的区别是各项管理职能履行的程度和重点不同。
高层管理者花在计划、组织、控制上比较多,基层管理者花在领导上更多。
2、管理人员的领域分类按照工作的领域宽度和专业性质的不同,分为综合管理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二、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管理者没必要成为精通某一领域技能的专家,但要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
概念技能是能够洞察组织和环境相互影响的复杂性,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判断、抽象、概括并迅速做出正确决断的能力。
概念技能包括:把组织看成一个整体的能力,识别某一领域的决策会对其他领域造成何种影响的能力,能够提出新想法和新思想的能力,以及能够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
这三种技能是各个层次管理者都需要具备的,处于高层的管理人员需要更多是概念技能,集成管理人员必须全面而系统地掌握与本单位工作内容相关的各种技术技能,而人际技能是组织各层管理者都必须具备的技能。
第四节管理环境一、环境对组织的影响环境是组织生存的土壤,它既为组织活动提供条件,同时也必然对组织的活动期制约作用。
环境的变化一方面提供新的机会,另一方面产生威胁。
环境分为三大类:一般或宏观环境、具体或微观环境、组织内部环境。
二、组织的一般环境组织的一般环境分为:政治、社会、经济、技术、自然等五个方面。
1、政治环境包括国家的社会制度、执政党性质、政府的方针、政策、法令等。
政治环境的变化无法预测,但它对组织的影响是可以分析的。
2、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教育程度、文化水平、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观念、价值观念等。
教育影响需求层次;宗教和风俗习惯会禁止或抵制某些活动;审美影响对组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以及活动成果的态度;价值观念影响对组织目标、组织活动以及组织存在的态度。
3、经济环境包括:宏观经济环境和微观经济环境。
宏观经济环境主要指一个国家的人口、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反映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
微观经济环境指企业所在地区或所需服务地区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偏好、储蓄、就业程度等,直接决定着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市场规模。
4、技术环境对企业的影响尤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