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精髓
- 格式:docx
- 大小:18.58 KB
- 文档页数:2
太极拳八法五步点评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其八法五步是太极拳中的重要技法,也是太极拳的精髓所在。
下面是我对太极拳八法五步的点评:
太极拳的八法五步是太极拳的基本技法,其中八法指的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是太极拳中的基本招式;五步指的是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是太极拳中的基本步法。
这八法五步是太极拳的基础,也是学习太极拳的必修课。
在学习和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八法五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八法可以帮助初学者掌握太极拳的基本招式和技巧,从而更好地掌握太极拳的精髓。
其次,五步可以帮助初学者掌握太极拳的基本步法,从而更好地掌握太极拳的动作和技巧。
最后,通过练习八法五步,可以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平衡性,从而增强身体的健康和免疫力。
虽然八法五步是太极拳中的基本技法,但其实它们并不是那么容易掌握的。
在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摸索和实践,才能够逐渐掌握其中的技巧和精髓。
因此,建议初学者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和练习,以确保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总之,太极拳的八法五步是太极拳中的重要技法,也是学习太极拳的基础。
通过学习和练习八法五步,可以帮助初学者更好地掌握太极拳的技巧和精髓,从而增强身体的健康和免疫力。
因此,建议初学者要重视八法五步的学习和实践。
太极拳的八个技巧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拳术技巧和哲学思想而闻名于世。
太极拳的练习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够培养人们的意志力和修养。
以下将介绍太极拳的八个技巧,希望能给爱好太极拳的朋友们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1. 以松为主太极拳注重在动作中保持松散的状态,不紧张不僵硬。
拳术的力量来自于内劲的运用,而内劲的发挥需要在松散的状态下才能更加顺畅。
因此,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身体的松弛,特别是肩膀、背部和腰部的松散度要特别注意。
2. 以虚灵为主虚灵是太极拳的基本要求之一,意味着身体要有一种虚空的感觉,不要有任何的紧迫感。
虚灵的状态有助于身体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同时也能够使拳术的力量更好地发挥出来。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虚灵的状态,不要陷入到僵硬和沉重的感觉中去。
3. 以圆为主太极拳的动作特点之一就是以圆为主。
圆的动作能够使拳术更加流畅,也能够更好地体现太极拳的柔和之美。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要注意动作的曲线和流动感,不要呈现出直角和棱角的感觉。
太极拳的拳法注重以缠绕为主,通过旋转、盘旋、缠绕等动作来发挥力量。
缠绕的动作能够使拳术的力量更加集中和均匀,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控制对手。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要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和流畅性,不要呈现出断续和僵硬的感觉。
5. 以内劲为主太极拳的内劲是其独特之处,也是其强大的力量来源。
内劲是通过呼吸和意念来调动身体的力量,而不是通过肌肉的力量。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要注重内劲的培养和运用,通过深呼吸和意念的调动来发挥身体的力量。
6. 以沉着为主太极拳的练习需要保持一种沉着的状态,不被外界的干扰和情绪所左右。
沉着的状态有助于保持内心的平静和集中,也能够更好地控制身体的动作和力量。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沉着的状态,不要被外界的压力和情绪所左右。
7. 以静为主太极拳的练习需要注重静态的修炼,通过保持静止的姿势来调整身体的平衡和力量。
静态的练习有助于培养专注和耐心,也能够更好地感受身体的变化和内在的力量。
简述太极拳理论精髓及密码分享收藏太极拳为全球第一大拳种。
中国武术国粹代表拳系。
中国三大内家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之一。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符号。
它是用身体诠释和表达中国传统哲学的学问。
武术区别于其他门类学问的本质,就是具备克敌制胜、强身自卫的功能。
任何一种拳法,都是从实战中创来,太极拳更不例外。
一般人认为,与人相争,胜在力,所谓力强胜力弱;胜在速度,所谓以快打慢。
而中国拳术更注重,巧胜,智胜。
但不代表不注重力量与速度,而是强调对力量和速度的过程控制,以期达到最大的打击敌人保护自己的对抗效果。
战争,贵在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太极拳的精髓,也充分体现知己知彼的功夫。
在一定法则规范中从内修炼体味,达成知己功夫,从而反推衍生,具备知彼能力。
通常我们看到的太极拳,都是慢腾腾软绵绵,于是乎大家就认为太极拳的特点就是“慢”“绵软无力”,误解也,偏见也。
而真正的太极拳,其劲力刚猛无比,无坚不摧;其速度迅雷不及掩耳,一触即发。
其所以“慢”,在于其重视力量自始至终、此消彼长的感应控制和因势利导,而实际应用要求慢来慢应,快来快应实现更精确的战力投送;其所以“绵”,在于重视力量的隐藏和储蓄,而实际应用表现出绵里裹铁以逸待劳的玄妙。
那么,太极拳的本来面目到底是什么?高手少有,有缘见之者则更少;太极拳到底好么?那为什么高手如此之少,出功夫如此之慢?真的是“十年不出门”吗?既如此其优势又在哪里?“有用才有价值”,相比其他,有大用而且见效快,才算真的先进,才算占优势,否则,便是落后,该淘汰了。
太极拳,要说好,那就该做到,克敌制胜优于其他武功;练习得法,进步当一日千里,无需太刻苦太劳累,无需皮肉痛苦打熬,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自然而然成就绝世武功,可在谈笑间克敌制胜,而且随着年限的增长,功力可以与日俱增,老当益壮。
能做到吗?能!因为太极拳是真功夫,真学问,先进文化。
阴阳论------中国式相对论中国传统的文化核心就是阴阳五行学说,(而八卦学说(易学)本身就是阴阳学说),由此而包罗万象和阐述其内在的联系。
陈式太极拳在强调缠丝劲得基础上,上肢运动有棚、捋、按、采、列、肘、靠八门劲别与通背劲、对称劲,中间有“胸腰运化",下肢有棚、捋、挤、靠、采及进、退、顾、盼、定五步与“裆走下弧”,这些合到一起产生得劲为“混元劲”。
为了在太极拳技击对抗中走出“混元劲”来,有以下要求:逢力必棚,逢朋必缠,逢缠必转,逢转必沉。
这些要求包括在每个动作中,而且就是在瞬间同时完成得。
细心得读者可以对以上方宝剑16字诀认真揣摩体会。
下边我们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混元运动得规律。
一、六个方向得圆太极拳运动得肢体运行轨迹非圆即弧。
弧就是圆得一部分,可入圆中进行讨论。
我们先来定义;具有六个方向得力为“混元力”,也就就是说,“混元力”得充分必要条件就是:它拥有六个方向――前、后、左、右、上、下,即立体得圆。
有得人虽然走得也就是圆,也就是弧,但只有四个方向,这样得力不能构成“混元力”。
一对方向得力,比如前后或左右或上下,这样得力产生得劲叫直劲,对对方构不成威胁、因为它就是直来直去得,严格得讲它不属于太极拳劲别得范畴。
四个方向得力才能形成圆与弧线运动,但对方得大脑可以作出判断,肢体得本能反应可以跟上您,随上您,对对方得威胁也不大、只有就是六个方向得圆弧运动,即立体得圆运动才能使对方对您得运动方向无法判断,这就是太极拳有别于其她拳种得精妙之处。
您可以先出手打我,我一接手就干扰与改变您得运动方向,使您处于被动与无目标状态,然后便就是我得打击,这就是太极拳“后发先至”得奥妙所在。
在这个具有六个方向得劲力之中前后就是本能,左右就是技巧,上下就是奥妙。
“前后”就是人们得习惯,“左右"经过训练可以掌握,“上下”则不易掌握且容易被人们忽略。
凡就是在推手与散手中产生了顶劲就是就一定就是少了两个方向,不就是左右就就是上下、凡就是被对方冲垮了,一定就是少了左右方向得劲;凡就是自己左右转动不灵时一定少了前后方向得劲;凡就是被对方提起或压垮了,一定就是少了上下方向得劲。
陈式太极拳在强调缠丝劲得基础上,上肢运动有棚、捋、按、采、列、肘、靠八门劲别与通背劲、对称劲,中间有“胸腰运化”,下肢有棚、捋、挤、靠、采及进、退、顾、盼、定五步与“裆走下弧”,这些合到一起产生得劲为“混元劲”。
为了在太极拳技击对抗中走出“混元劲”来,有以下要求:逢力必棚,逢朋必缠,逢缠必转,逢转必沉。
这些要求包括在每个动作中,而且就是在瞬间同时完成得。
细心得读者可以对以上方宝剑16字诀认真揣摩体会。
下边我们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混元运动得规律.一、六个方向得圆太极拳运动得肢体运行轨迹非圆即弧.弧就是圆得一部分,可入圆中进行讨论。
我们先来定义;具有六个方向得力为“混元力”,也就就是说,“混元力”得充分必要条件就是:它拥有六个方向一一前、后、左、右、上、下,即立体得圆。
有得人虽然走得也就是圆,也就是弧,但只有四个方向,这样得力不能构成“混元力"。
一对方向得力,比如询后或左右或上下,这样得力产生得劲叫直劲,对对方构不成威胁。
因为它就是直来直去得,严格得讲它不属于太极拳劲别得范畴.四个方向得力才能形成圆与弧线运动,但对方得大脑可以作出判断,肢体得本能反应可以跟上您,随上您,对对方得威胁也不大。
只有就是六个方向得圆弧运动,即立体得圆运动才能使对方对您得运动方向无法判断,这就是太极拳有别于其她拳种得精妙之处。
您可以先出手打我,我一接手就干扰与改变您得运动方向,使您处于被动与无LI标状态,然后便就是我得打击,这就是太极拳“后发先至”得奥妙所在。
在这个具有六个方向得劲力之中前后就是本能,左右就是技巧,上下就是奥妙•“前后"就是人们得习惯,“左右”经过训练可以掌握,“上下”则不易掌握且容易被人们忽略。
凡就是在推手与散手中产生了顶劲就是就一定就是少了两个方向,不就是左右就就是上下。
凡就是被对方冲垮了,一定就是少了左右方向得劲;凡就是自己左右转动不灵时一定少了前后方向得劲;凡就是被对方提起或压垮了,一定就是少了上下方向得劲•所以我们练习太极拳,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动作,每个转换式都必须有六个方向,否则拳式就就是不正确得,在实战中也就是不管用得。
太极拳的哲学道理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之一,不但具有高超的技巧和美妙的动作,更是一种兼具哲学思想和身心健康锻炼的综合性活动。
太极拳的哲学道理包含了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和智慧,它不仅是一种身体上的锻炼,更是一种心灵上的修炼。
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太极拳的哲学道理吧。
一、太极哲学太极拳得名于太极哲学,太极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派别。
它主张“一分为二,两仪四象”,即万物都是由阴阳两极和四象所组成的。
太极拳的动作就是以阴阳平衡、开合结合、虚实互动为基础的,这些动作反映了太极哲学的思想精髓。
二、内圈外圈太极拳的动作中,常涉及到内圈和外圈的运用。
内圈是指身体内部组织的一部分,外圈则是指身体外部的肌肉组织。
太极拳的练习就是通过将内圈和外圈协调运用,使身体达到一个平衡稳定的状态。
这种状态不仅可以练就良好的姿态和动作,还可以让心理得到舒缓和放松。
三、以柔克刚太极拳的动作一般都比较流畅、缓慢,与一般武术相比较显得柔软轻盈。
这与太极拳的哲学思想有关,太极拳的哲学思想主张以柔克刚,即没有使力竟能摧破对方的力量。
练太极拳的人需要掌握身法和力量的转换,以阴柔和柔性的力量,征服对方的硬朗和刚硬的力量。
四、保持平衡太极拳的动作中,需要不断地保持身体的平衡。
这种平衡不但体现在动作的技巧上,还体现在心境上的平衡。
练太极拳的人不仅是在训练身体的平衡能力,同时也在训练自己的心态,保持内心的平衡。
五、修身养性太极拳的哲学思想主张“修身养性”,即通过练习太极拳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太极拳的练习可以让身体得到锻炼和磨练,而内心则会得到放松和平静。
太极拳的修炼可以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的调和,达到身体健康和精神上的安宁。
六、无我境界太极拳的动作需要注意力集中、气贯全身、动作铿锵有力。
这种铿锵有力的动作中,包含了一种心态,叫做无我境界。
太极拳的练习者将自己的意识放空,融入到动作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练习中,这种无我境界的心态可以使人得到身心自由和解放。
太极拳的四大精神要领太极拳的四大精神要领太极拳的本质是武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太极拳在养生和教育上有重大意义,我们今天学习太极拳的四大精神要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太极拳的四大精神要领。
欢迎阅读!太极拳的四大精神要领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内家拳,习练太极拳要做到内外双修,太极拳是一种深层内涵的功夫。
太极拳讲究含而不露,“养我浩然之正气”。
太极拳在攻防方面讲求“沾连粘随”、“舍己从人”、“引进落空”和“后发制人”。
这里很重要的是积极的“随”,在“随”中寻找变化,不提倡主动进攻;技击中还讲究“点”到为止,不争输赢高低,而是在悠闲高雅、妙趣横生的太极推手中,去探求哲学与力学的真谛。
这种谦和的精神与道家的“贵柔”、“无为”、“不争”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
太极拳的精神要领1、自信中正向上,柔中寓刚太极拳不是一味地讲柔,更不是柔弱无能,而是处处带掤劲,柔里藏刚,棉里藏针,极柔软然后极坚刚。
攻防技击上注重以圆破直,化而后发,“化”是为了“发”,化即是发。
太极拳在技击中,还讲究“得机得势”,就是讲在变化中始终占据主动的地位。
强调中正安舒,与提倡“一身正气”的理念也是相合的。
学习太极拳要掌握正确的身法,身体要保持中正安舒,不偏不倚,这样才能达到练拳的效果。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使人们更加注重“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更加注重自然的自强之道,而淳朴传统的太极拳正是使人类的身心均处于一种积极自信的状态之中去展示健康的形体,健康的追求与健康的精神。
太极拳的精神要领2、包容海纳百川,大度适度佛家讲究“慈悲为怀”多行善事,大度包容。
太极拳也是处处求圆,柔和圆活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开放胸怀;太极拳讲求顺乎自然,含蓄、贵和、不争的博大胸襟。
能包容才能开放。
太极拳的体系始终是开放的。
由于开放,才能广泛地吸收中国武术各流派的精华,来不断地充实和丰富自我,才能最大限度地从祖国传统文化中吸取养料,完善自我。
现代人学习太极拳能提高心理素质,扩大胸襟,学习太极拳要容纳百川,太极拳是门博大精深的功夫。
太极养生有三宝:一曰养精化气,二曰养气化神,三曰固根培本。
掌握三宝,可充人精神,发人智慧,固本健体,延年益寿。
要学好太极拳,把握精髓是关键。
其精髓在于它的动作特点和基本要领。
太极拳法极其玄妙与独特,其动作特点和基本要领摘述如下:1.太极拳动作特点柔和性:——太极拳动作轻松柔和,非常适应人体生理活动的要求。
圆活性:——太极拳的动作不是直线运动,而是处处带有弧形,走圆弧线路。
连贯性:——从开式到收式,尽管姿势与动作变化多端,都是相互衔接,连贯一气,连续不断。
完整性:——太极拳动作以腰为主轴,每个动作都由躯干来带动四肢进行活动,随腰轴而转动,随躯干起落而升降。
“三调”性:——即调身、调息、调心的有机结合。
在太极拳的练习中,要求意念和动作一致,即动作运行到哪里,意念也随到哪里。
上下相随,手足呼应。
随着动作的起落开合,使呼吸自然地调节和密切配合。
一般在动作开、起时吸气,落、合时呼气,内外上下完整一体。
2.太极拳基本要领虚灵顶劲:——头颈正直,神贯于顶,不可用力,须有虚灵自然之意。
含胸拔背:——胸略内含,使气沉于丹田,称为含胸。
在含胸的同时,使气贴于背,称为拔背。
这样就使人体胸腹部与背部的各经脉气血畅通,内脏器官血液循行宜于改善。
松腰:——腰为一身之主轴,能松腰,两足才有力,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
虚实分明:——太极拳锻炼中若全身重心落在右腿上,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反之,左腿为实,右腿为虚。
只有虚实分明,身体转动才能轻巧灵便,毫不费力。
沉肩垂肘:——两肩放松下垂,两肘亦随之下垂,使气沉丹田,气息得以调整。
用意不用力:——首先要全身放松,使意念、气血周流全身,太极拳的动作柔和轻松,长期锻炼后,便表现出真正的内劲。
上下相随:——练习太极拳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神随眼动,上下相连而成一体。
相连不断:——进行太极拳锻炼时,动作自始至终连绵不断,周而复始,循环无穷,贯穿一气。
动中求静:——太极拳锻炼时的动作愈慢愈好,慢而呼吸深长,气沉于丹田,血脉流畅,可称为动之于外,静。
太极拳精要口诀展开全文“中国文化,武术传承”欢迎关注“小旺旺武术传承”,有什么问题可以留言1、太极十要法则太极拳的“十要”是着名太极拳家杨澄甫提出来的,概括了太极拳十项基本要求,并加以解说,是练太极拳,特别是杨式太极拳的重要指导性原则。
十要是: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分虚实、沉肩坠肘、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
2、十三势分为“八法”、“五行”“八法”是指:掤、履、挤、按、采、挒、肘、靠.“五行”:进、退、顾、定、盼。
3、八法之劲掤劲:这是一种向前、向上的劲路,包括左上、右上、正上的劲路。
捋劲:这是一种向后、向上的引带劲路,包括左后右后、后上的劲路。
挤劲:这是一种向前、向横、向下的压迫劲。
按劲:这是一种向下、向后的沉带劲,包括左后、右后、后下的劲路。
采劲:按提劲为采劲,如采花,手按下去再提拔上来的一种劲。
挒劲:旋转劲为挒劲,对方来劲后,通过旋转使对方失重,把劲再加于对方身上的一种劲路。
肘劲:肘击、肘拿、肘沉、肘带的一种方法称为肘劲。
靠劲:用肩、胯、背击打对方的劲叫靠劲。
4、四练练手、练眼、练身、练步。
5、四功四功:“心、神、意、念”,几乎完全指的是内在的神经活动或精神作用而言。
传统对“四功”的解释是“发之于心、达之于神、行之于意、想之于念”。
还要注意做到心静体松、呼吸自然、均匀连贯、轻灵沉稳、刚柔相济、上下相随、圆活完整、协调自然、意念引导、内外合一。
内外相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是外三合。
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是内三合。
内外相合:是谓六合,六合则身体中正矣,身体中正,神即提得起。
6、何为内功内功是相对于外家拳以练筋、骨、皮为主要标志的腿脚功夫而言的。
太极拳所强调的是内功,是通过特殊的训练使神、意、气三者相互化合,形成一种气势,即内功或称之内劲。
7、内外双修动与静,养与练,拳与功,内与外。
修练太拳就是要做到内外双,神形兼备。
才能把太极拳的精髓学到手。
练习太极拳需要平心静气,不可心浮气躁,禁忌求快。
太极拳的哲学道理
太极拳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武术,不仅在技巧方面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还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
太极拳的哲学道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太极拳强调“以柔克刚”,即通过柔和、缓慢的动作来应对强硬、急躁的攻击。
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阴阳平衡”的思想,即认为世间万物皆由阴阳两极构成,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只有在平衡状态下才能达到最佳状态。
2. 太极拳注重“内功”,即通过调整呼吸、意念、身体力量等内在因素来实现身心调和、自我修养。
这与中国古代哲学中“修身养性”的观念相通,强调人应该注重自身的内在修养,追求身心健康和精神上的升华。
3. 太极拳重视“顺势而为”,即在与外界打交道时,要根据情况随机应变、灵活变通。
这与中国古代哲学中“天时地利人和”的思想相通,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不断适应变化并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4. 太极拳强调“以静制动”,即在面对速度快、力量大的攻击时,通过保持内心平静、不被外界干扰来实现对抗。
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静虑动谋”的思想,认为在行动之前应该先进行深思熟虑、全面考虑,以保证最终的行动能够更加有效地达成目标。
总之,太极拳的哲学道理涵盖了许多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智慧,是一种融合了身心健康、个人修养和与外界协调的全面武术。
太极拳的理解太极拳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健身和武术形式。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最初由张三丰所创,后经过多代传承发展而成。
太极拳以缓慢、柔和、流畅的动作为主要特点,结合呼吸、意念及身体协调性的练习方式,既可促进身体健康,又可强化身体素质。
以下是对太极拳的一些理解:1. 内外兼修:太极拳强调修身养心,注重内在气质的培养。
它不仅锻炼身体,还能提高个人心境和气质,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
2. 动静结合:太极拳强调动作连贯、流畅,注重动和静的结合。
运动可以使身体得到伸展和放松,同时也能调整呼吸和发挥精神作用。
静态状态可以使意识得到集中和平静,从而达到身心放松的效果。
3. 技击与养生:太极拳是一种兼顾技击与养生的传统武术。
在技击方面,太极拳强调以柔制刚,借力打力。
在养生方面,太极拳注重调节身体的气血流通,强化身体的防御机能,使身体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
4. 以义为本:太极拳的拳理中有一句话“以静制动、以柔克刚”,这是太极拳的核心理念。
它的实质是精神的统一和物理的和谐,即在动与静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精神和身体的协调。
太极拳是一种以义为本的武术,重视人文精神和道德修养。
5. 气的运用:太极拳的“劲”主要指内劲,是指一种内蕴于身体内部的生命能量。
太极拳强调经络养生,通过练习调节气息和内劲,在健身养生和技击中发挥肌体作用。
总之,太极拳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被视为一种综合修养的体育运动。
它通过动作动静结合,以柔克刚、以静制动,注重人生哲理和纯粹精神,以及气质和文化的修养,给人们的身体和心灵带来无限的益处。
太极拳理念
太极拳是一种传统的内家拳法,其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太极拳强调“以柔克刚”的原则,即通过柔和的力量来对抗外来的强劲力量。
这种原则体现了太极拳的非对抗性和阴阳平衡的思想。
拳法中的动作要求以柔顺的方式进行,依靠运动中的循环与转换,利用对方的力量来进行反击,而非用自身的力量去直接对抗。
2. 平衡和协调是太极拳的核心。
太极拳强调身体各部分之间的协调配合,尤其强调上下相随、手臂与腿部的协调,通过平衡和协调的动作来实现身体的和谐统一。
3. 内外合一。
太极拳注重内功修炼,培养身体内部的能量、气和意念的统一,通过深度的呼吸和专注的意念来达到内外一体,使整个身体都处于一种动静相济的状态。
4. 以循环和变化为主要特征。
太极拳的拳法注重循环与变化,动作是连贯且流畅的。
通过不断的循环与转换,太极拳能够灵活应对不同的攻击和防御局面,并具有一定的攻守转换的能力。
总的来说,太极拳的理念是以柔克刚、平衡和协调、内外合一以及循环和变化为核心,通过这些原则和特点来实现身体与心灵的和谐统一,并达到身心健康和自我修养的目的。
【吴图南论太极拳精髓】太极大师兄精髓一、老拳师告诫,七尺布做裤衩?宽打窄用。
意为下苦功夫,流大汗,吃大苦练太极拳。
一要有百折不回之毅力;二要有脱胎换骨之精神。
不要看轻缓慢、轻灵、松柔的太极拳。
重视练拳,从定式到联动式,牢牢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往最高境界修炼。
精髓二、太极拳从定式起步,定势是将一个拳式分若干动作,按动作一动一动教学,每一动定住呼吸1-6口气。
定势,可记牢每个拳势的一招一式先后次序,明确每动的方向、方位,一势定6口气也是桩功,牢固底盘功夫。
初学太极拳者往往有贪多求快,一两个月学会一套拳之心态。
必须让学者明白,学拳容易改拳难。
草草快快学一套拳,有“一年学拳三年改不完”之说。
更甚者几十年改不好。
一套拳定势学正确了,再联动习练,一套拳扎扎实实,功底深厚。
精髓三、松为太极拳之灵魂,修炼到最高境界,周身空无,“无形无象”。
从进入拳场第一天开始,应受太极拳之松柔、轻松、松空、虚灵的教育,认识什么是太极拳的松。
吴老拳师有周身上下十八松功。
可见,太极拳松之重要。
现将松之要义介绍一二。
练太极拳,只有松,才能进行太极拳人特有的体呼吸。
松功之要义:松者,蓬松也。
宽而不紧也。
轻松也。
放开也。
轻松畅快也。
不坚凝也。
含有小孔以容其它物质之特性也。
凡此种种,皆明示松之意义也。
松功之要,首在提举,提举愈高,下落愈速。
有人不解提举之理,以为非松功也,殊不知向上提举有如扛鼎,不能上,安能下?向上不松,下安能松?学者宜深切体会之,方自得也。
松功如高举珠,倏然而断,有如断线珍珠,粒粒下落,如珠走盘,圆活异常,节节贯串,鱼贯而下,方显活泼而不迟滞,动作自然,顺乎规律,发育身心自然之条件,合乎生理自然之能力,证之科学亦无不合也。
精髓四、太极拳功夫在拳里,在定势中求基础功夫,唯有练好太极拳,方能从拳中体验太极拳之奥妙,作到松沉、中正、轻灵、圆活。
精髓五、习练太极拳求得健全之体,高尚之德。
养成思想敏锐,动作活泼之习惯。
身体优美之发育,畅运气血、活动筋骨,通体贯串,丝毫无间,增强智慧、陶冶性情。
太极拳如何练出:心到、意到、气到、力到太极拳如何练出:心到、意到、气到、力到的境界太极练到一定层次的拳友,就要追求心到意到气到力到的境界。
但是,实践中,真要做到,却并不容易。
有时候,我们苦苦摸索,总是难以找到门径。
而大师的一句话,往往一语中的,让我们茅塞顿开。
要做到心到意到气到力到,首先要弄明白心意气力之间的关系。
武禹襄说:“身虽动,心贵静。
气须敛,神宜舒。
心为令,气为旗。
心为驱使,神为主帅。
”具体解释就是练太极要从心静入手,心静才会体松神舒。
”心为令”,也就是意在动先。
也就是强调用心意来指导动作。
“气为旗”一句更是道出了气在太极中的重要地位。
对于气,武禹襄又说:“气以直养而无害。
”这是太极拳的精髓,也是太极拳能够养生、使人健康长寿的根本原因。
具体养气的做法是“以气运身,务令顺遂”,呼吸要纯任自然。
这里最重要的是意与气的关系如何把握。
武禹襄说:“在意不在气,在气则滞”。
也就是说练太极拳,重要在蓄神,不在气,如果你用意念去控制气,必然会出现弊病。
所以,呼吸和动作的配合自然就好,不要刻意追求。
那么,意和力的关系又是该怎么看呢?李亦畲的《五字诀》中说:“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劲。
”所以,以后就有了“用意不用力”的说法。
要在意念指导下练拳,只有用意不用力,行拳走架才能灵活圆转。
至于气与力又是什么关系呢?武禹襄的《打手要言》:“尚气者无力,养气者纯刚。
”武禹襄的这句话来源于孟子《公孙丑(上)》“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
”武禹襄认为,练拳太过重视气力,反倒无力;而养气,特别是正派的养气,则能达到纯刚的地步。
所以,后来练太极拳的行家都认为,“用力”是万恶之源,“不用力”是效益之本。
王壮弘先生告诫我们:“人们说不用力不能打拳,我恰恰说不用力才能打拳。
你用力,就不能像流体,不能像风,不能像水,不能像气体膨胀,能量就出不来。
”王芗斋先生也说:“身心不可用力,否则稍有注血便失松和,不松则气滞而力板,意停而神断,全体皆非矣。
拳法大全掌握武术精髓的秘籍拳法大全——掌握武术精髓的秘籍拳法作为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历史悠久、精深广泛的技击艺术。
它不仅通过独特的技巧与身体力量的配合,还融合了哲学思想与内功修炼,使其具备了独特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拳法技巧,帮助您全面掌握武术精髓的秘籍。
一、太极拳太极拳是武术中最为著名的拳法之一,以其独特的圆滑、柔和的动作而闻名。
太极拳强调以柔克刚,以巧取胜,通过身体的柔软和内力的运用,达到“以慢胜快、以静胜动”的效果。
太极拳注重身心相融,通过舒缓的体位转换和连贯的动作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同时,太极拳在练习过程中,注重呼吸调节和意念集中,追求“内外合一”的境界。
通过持之以恒的练习太极拳,不仅可以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还可以提高心境,达到身心健康的平衡。
二、形意拳形意拳又称八卦形意拳,是中国武术中的一大流派。
形意拳重视揉合外功与内功,力求将内外之力合一,形意拳注重以融会贯通的力量感应对敌,具有高度的实战性。
形意拳的招式简洁直接,注重爆发力与灵活性。
形意拳强调步法的变化和推手的运用,通过改变体位,利用身体的重心转移来制约对手,并利用敌人的力量来反制敌人。
形意拳讲究手臂的抓、挹、撤和肩胛带的按、提、扣,追求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与整体性。
三、南拳北拳南拳和北拳是中国武术中两大传统拳法流派,分别以其特色的动作和技巧而闻名。
南拳注重快速的脚法和灵活的身法,动作幅度相对较小,强调运用内力和灵敏的反应能力。
而北拳则以豪放、开阔为特点,动作幅度相对较大,注重力量的爆发和身体的韧性。
南拳和北拳都具有极高的实战价值。
南拳通过快速的进攻和迅猛的击打,能够在快速中保持稳定,并迅速制敌;北拳则通过大幅度的动作和力量的爆发,能够以强大的冲击力激发出强大的攻击威力。
四、八卦掌八卦掌是中国武术中独特的掌法流派之一,以“绕圈”、“转身”和“变化”为特点。
八卦掌强调手臂和身体的连续性,通过有节奏的旋转和腾挪,灵活地运用身体力量和技巧,使对手无法轻易捕捉到攻击方向。
揭开太极拳三点式精髓要义要想练好太极拳,首先要做到上身放松,下身稳固,全身轻灵,内气包身,以上这些怎样才能做到呢?一起学习下吧!一是要明理,知太极拳规则。
二是要苦练,"梅花香自苦寒来。
"太极拳是个稳打稳扎的功夫,很多人觉得太极拳是一项苦功夫,其实掌握太极拳的拳理拳法,你会发现太极拳非常有趣。
三是要抓住重点,重点是什么?我认为要抓住以下三点去练:凝神、腰眼、脚心。
我把其称为太极拳的"三点式"。
下面来揭示三点在太极行拳中的秘密。
首先,从行拳一开始就要凝神明目凝神于印堂穴,这样会让人进入一种幽静的意境中,行拳神驰。
同时会让脖颈自然竖起来,也自然能做到虚领顶劲,神贯顶。
再加上两肩关节放松,沉肩坠肘,脖子上下形成对拉劲,这对立身中立有利,这对养生治颈椎病有利,这对太极功夫形成有利。
脖子一挺直,人立即精神,拳表现自然漂亮。
太极拳讲求心静体松,用意不用力,用意念带动身体及四肢百骸,常练太极拳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有效锻炼身体。
其次,要抓住腰眼去练拳要让内气后撑命门,让肾俞穴,也就是腰眼,竖起来。
如果肾俞穴不竖起来,脊背就会弯曲。
让腰脊竖起来,这对立身中正同样有利,这对含胸拔背有利,这对气沉丹田有利。
由于人体后腰眼凹处因后撑命门而凸出,使腰脊趋直,既防止了驼背,又能让气血通畅,养生自然,同时气贴背而包身,增加了身上的棚劲和前撑劲。
头顶竖颈,加上腰脊挺直,就形成提顶吊裆,稳固下盘。
再次,是注重脚心,涌泉穴要有吸力我马权友从不人云亦云,人称要五趾爪地,而我强调五趾舒展,如船公脚掌展而大,这样身体能站稳。
脚心平展,涌泉穴和地面接近,就会产生相吸,好像脚长在地上,从而脚下生根。
这样用脚行拳,行步实脚粘地压实,虚脚轻灵,虚实分明,保障肩平、胯平、劲整,迏到“迈步如猫行”。
太极拳论说:“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
这样,脚心吸地和双脚放松,会让内气松沉到脚后,脚轻逐渐全身轻灵,进而出现内气升腾感和浮力感,最终达到气通全身、神气内敛。
太极拳的哲学道理
太极拳是一种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武术,其哲学道理深厚,融合
了道家、儒家、佛家等多种思想。
太极拳的核心思想是“以柔克刚”,即能发挥最大力量的关键在于运用柔和的力量克制强烈的力量。
这种
思想源于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中的“无为而治”,强调了运用柔和的方
式来消除矛盾和冲突的重要性。
另外,太极拳也注重身心合一,强调内外相合的运动状态,追求“心静身动”,不仅要注重身体锻炼,也要注重心理修养。
在太极拳中,强调呼吸和动作的配合,倡导人们不断地放松身心,达到身心平
衡的状态,从而实现身体健康和内心宁静。
太极拳还提倡“虚实相济”的思想,即在实施太极拳动作时,要
灵活运用虚实变化,才能达到熟练自如的效果。
这种思想在应对现实
生活中的复杂局面时同样适用,即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灵活应对复杂
的形势。
总之,太极拳作为一门涵盖了多种哲学思想的武术,具有丰富的
文化内涵和较高的思想内涵,在弘扬中华文化和促进人类身心健康方
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孙氏太极拳的基本精髓是拳与道合。
拳与道合是孙禄堂武学思想的精髓。
拳,就是武术上的形,具体到孙氏太极拳中,就是其拳式里的站桩、盘架、推手、大捋和散手等。
道,即中国古代哲学范畴中的概念。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
”就是说,“道”若可以称道,便不是永恒的道。
道就是指普遍存在于宇宙的自然规律,天地万物生灭有无的基本法则。
孙氏武学思想,就是将这两者辩证地统一在一起,这就是拳与道合的实质。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源自于《周易》、儒、释、道及诸子百家等著作中,“道”也源于此。
孙禄堂老先生在他长期从武的实践中,吸取儒家之“诚中”、道家之“虚中”、释家之“空中”之理,“将《易》之奥蕴形之于拳术”摘自《孙禄堂武学录》,完成了拳与道合的武学思想和技术理论体系。
因此,在操练孙氏太极拳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以修拳来悟道,以道规来练拳的对立统一关系。
孙氏武学的技术基础,是建立在内外合一这种能力上的。
作为内外合一中的内,就是指丹道功夫的进阶。
外,就是指整劲的形成及运作。
所以,丹道功夫在孙氏武学中,即是通过拳术修为的对象,又是表征拳术进阶的内在基础。
整劲是太极拳中的一个重要的含义,是指劲力能够完整的在身体内部进行传递,而不会因为发生一丝一毫的内耗。
正因为整劲是这样的一种劲,因而整劲的运作与传递都是符合自然地规律,不需要勉强的。
因此修为整劲的过程,不仅合乎内修的状态,而且非常有助于引发内动,有利于丹道功夫的形成和进阶。
故在拳与道合这一思想的统驭下,孙氏武学揭示出恬淡虚无、式正气从、诚中形外等武学修为的基本原理。
”孙氏太极拳的形成基础孙禄堂老先生幼年习武,矢志不渝,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中华民族的武术事业。
始从李奎垣、郭云深习形意拳,继跟程廷华学八卦掌,后随郝维桢练太极拳。
积数十年功夫,晚年功臻化境,并悟出了诸拳万法归一的道理,当时武术界誉其艺是黄河南北已无敌手。
另一方面,孙老先生幼读私塾,刻苦好学,书卷终生不离左右,其文学造诣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曾使当时清末状元刘春霖为之折服。
太极拳的精髓
太极拳的精髓
太极拳的精髓就是练出松沉劲,松沉劲是基础劲,是底层劲,其他劲都是由松沉劲展开。
一旦练出整体的松沉劲,脚下觉得生根,一般人会推不动你。
只有整体练出松沉劲,才能力发于根,发放手的劲都是由根发出。
运劲如抽丝的劲也是松沉劲。
劲断意不断说的还是松沉劲。
可以说,得松沉劲者得太极。
松沉劲是无止境的,所以要不断的练,太极功夫的深浅也可以看成松沉劲的深浅。
至于怎样练出松沉劲,可以按照“太极十要”的要求参考,但绝不是具体练法,每个动作的定式可以按照十要要求检查自身的动作与十要是否相符,但定式与定式之间的运动过程就要师傅传授,这才是关键,是绝不轻易外传的。
太极拳的精髓:关于用意不用力
比如抬胳膊,任何人抬胳膊都不会觉得费力,假如胳膊有五斤重,如果你用十斤力抬胳膊当然不会觉得胳膊沉重,这时就要求你大脑想着减少胳膊的用力程度,慢慢的用八斤力,七斤力,直到用五斤力,这时你会感觉到胳膊的份量,减少胳膊用力的程度越多,会感觉胳膊份量的加重,这时就慢慢的练出胳膊的松沉劲。
太极拳的精髓:关于虚实分明
一些简化太极拳和比赛套路太极拳练不出功夫的原因就是虚实不分,导致腰跨松不下去,练不出腰跨的松沉劲。
传统太极拳要求是后座的动作,必须头顶,尾椎,脚跟乘一条直线,这样的好处就是只有直立才能最大程度的放松,因为不直导致身体的某些部位用力而松不下去,只有松下去后才能练出腰跨的圈来,只有腰跨练出圈来,才能主宰于腰。
比如简化太极拳做“按”这个动作,当把双手由“挤”后拉回来后座时,几乎所有简化太极拳动作都作不到位,不成直线,就是虚实不分,导致腰跨松下来不,更画不出圈来,那末前推的手永远也发不出应有的劲道。
前弓步,小腿应该与地面垂直,最多不能超过前脚掌的一半,当你练到松漆松脚时,如果超过前脚掌,就会觉得失中,当练到松漆松脚这种程度的弓步,会觉得前脚跟和后脚跟踩在一个圈的内沿上。
太极拳的精髓:太极拳的刚劲
太极拳的刚劲是通过松柔练出来的,随着松沉劲的逐渐练出,刚劲也就慢慢的显现,练出整体的松沉劲,刚劲才完整,要想练出刚劲,必须练出松肩坠肘,松要松垮,松漆松脚,这样才能具备力发与根,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的发放劲,所谓发放劲就是刚劲。
所以,整体松沉劲练出来了,通过松柔练出来的,柔自然会,刚劲也就出现了,刚柔并济自然上身,这时就可以以柔克刚,也可以以刚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