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连贯题解题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855.00 KB
- 文档页数:4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
第五讲语言表达连贯
【知识精讲】
语言表达连贯是指某个语段的各部分(词、短语、单句、复句),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接得上,扣得紧,话题前后统一,语句前后照应,句序合理,文气顺畅,脉络清晰,能够准确完整表达意思。主要涉及四类题型:句子排序题、选词填空题、句子复位题、因境补文题。我们要在充分吃透连贯的考查精神和要求的前提下,对常考的四大题型,尤其是重点题型重锤敲击,彻底掌握其答题要领。一、连贯的基本要求
1.保持话题、陈述对象的一致性
话题一致是保持语言连贯的基本要求。一个长句或句群只有话题和陈述角度一致,中心才会明确,语意才能贯通。如果中间转换了话题或陈述对象(主语),势必会影响到语意的连贯。从句子连贯的角度看,保持主语前后一致最重要。
2.保持结构、句式的一致性
①语言中常有些排比句、对偶句,这就要求结构上的统一,破坏了这种统一性,也就失去了连贯性。
②用陈述句还是疑问句,用主动句还是被动句,合说还是分说,也会涉及连贯问题。
③复句中,分句与分句间有并列、转折、递进、选择、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如注意不到这一点,将破坏分句间的逻辑联系,从而影响句意的连贯。
3.保持顺序的合理性
连贯的句子之间具有不可随意更改的逻辑性,遵循一定的规律:或以空间先后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或以时间先后为序;或以事物发展前后为序;或以人们的认识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或以主次、轻重为序。
4.保持语言形式上的衔接与呼应
①恰当使用关联词语。关联词语可以连接分句,也可以连接句子或段落。恰当使用关联词语,可以使语言连接紧密,语意表达连贯。
专题六 语言表达的连贯(句子的衔接)
考向一 补写句子
语句补写题是2018年浙江卷新出现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其答题的实质是:让考生在一些隐性提示的指导下,使这个文段恢复原貌。
语句补写题选取的语段从性质上来说基本上是说明性语段、议论性语段;从语段的结构上来说,多数可以分为起始、展开、过渡、结束四部分。
命题人在选好语段后,下一步就是对语段进行挖空,挖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的位置和性质,主要有三种情况,根据这三种情况我们可将其分为四大类型。
类型一 总提(起)句的补写
所谓总提(起)句,即能领起或概括整个语段或下文层次的语句。这时的语句补写,实际上就是一个压缩语段题,只要能概括语段或下文内容即可。当然,要考虑到前后句子的衔接连贯问题。
[例1] (2017·全国卷Ⅲ,改编)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6个字。
太阳能与风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常白天阳光强而风小,夜晚光照变得很弱而风力加强;夏季阳光强度大而风小,冬季阳光强度小而风大。这种互补性使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资源上具有很好的匹配性。常见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有两套发电设备,夜间和阴天由风力发电装置发电,晴朗的白天由太阳能发电装置发电,在既有风又有太阳的情况下,二者同时发挥作用,比单用风力或太阳能发电更经济。
答案:在时间上有很强的互补性
[解题演示] 第一步――→通读文段确定类型这是一则说明性文段,从横线所在的位置和前后语境看,应补写一个总提句。 第二步――→结合前后文确定内容从后文看,“白天”“夜晚”“夏季”“冬季”是时间,而“白天”和“夜晚”、“夏季”和“冬季”的太阳能和风能的情况是互补的,由此分析,空格处所填内容应该强调太阳能与风能在时间上互补的特点。 第三步――→结合要求揣摩答案在确定横线处要引出“强调太阳能与风能在时间上互补”这个特点后,再根据字数不超过16个字的要求,用一个陈述句表达。
中考语句衔接题答题技巧(总
8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中考语句衔接题答题技巧
语言衔接,是指句子与句子之间衔接自然、连贯,合乎人们的思维规律。语句的连贯是中学生语言运用方面的一个基本要求,由于它能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所以经常在中考语文中出现。要做好语言衔接题,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一、看主语是否一致
例1、命运,其实是公平的,它遵循一条鲜为人知的补偿原则,它青眯不断拼搏的强者,
_________,收获也最多。
A. 强者在生活中失去太多
B. 强者尽管在生活中失去太多
C. 虽然生活让强者失去太多
D. 让在生活中失去了太多的强者解析:一般情况下,在一句话中要保持主语不变,这样可以避免句意混乱现象的发生,会使句子更连贯。例句就一句话,它的主语是“命运”,这个主语应贯穿语句始终。A、B 主语是“强者”,C主语的“生活”,只有D主语才是“命运”。
二、看陈述对象是否相同
一个文章连贯的语段往往紧扣一个中心内容,所以各句的陈述对象也要求保持一致。
例二、根据表达需要填入横线上恰当的一句是:
沙暴像魔鬼,它无情地摧毁前进道路上的所有东西;但它又是一个独具匠心的“雕塑家”,
,令人惊叹不已。
A、
一些岩石和地面常被沙暴雕琢成各种各样的“艺术”形态。
B、
各种各样“艺术”形态的岩石和地面是被沙暴雕琢成。
C、
常把一些岩石和地面雕琢成各种各样的“艺术”形态。
D、
常把一些岩石和地面雕琢成各种各样的“艺术”形态的是沙暴。
考点三连贯(句子衔接)
——掌握方法,排好句序
[考点要求]语言表达连贯E级
1.(2014·江苏)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遥远的箕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________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了很久,但一无所获。
①如果是冬日晴空,从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
②箕顶宽敞平坦,烟树素淡,悄寂无声。
③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
④山势平缓,从山脚慢慢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
⑤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
A.①②④⑤③B.①④⑤③②
C.④①③②⑤D.④②⑤①③
答案 D
解析本题从排序的角度考查语言的连贯。这是一段写游踪的文字,语段的中心是“箕山”。那么紧跟着的应该是登山,所以首选④;④的结尾已经登到“箕顶”,那么下面应该紧连②;
②写出了“空旷”之势,所以应该紧连⑤;再看③,③中的词语“遗址”,与横线后面的句子连接紧密,所以③应该在最后。这样就可以确定答案为D。
试题评点该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几乎是江苏卷首次用选择题形式考查连贯。所给语段是描写性语段,采用的是有语境排序题型。因为是首考,故难度并不大。2.(2015·江苏)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语言表达连贯的方法与技巧
高考?考试说明?对本能力的根本要求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层级D〞。它是语文高考的重点和难点。
“连贯〞考察的是书面表达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能力。保持语言连贯,需要兼顾话题统一、语序合理和恰当的语言表达形式这三个方面。
一.保持一致性
一个长的句子,或者一个句群,只有话题和陈述角度一致,中心才能明确,语意才能连贯。1.陈述对象一致。主语是句子的发端和陈述对象,它要求后面连带的一些句子必须兼顾上下文,与陈述对象保持一致,防止出现暗换主语现象。
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不肯出门,_______。
A.但终于被父亲带走了B.但他父亲终于把他带走了
C.但他终于把他带走了D.但他终于和他父亲一同走了
[点析]A。因为这一句保持了陈述对象的一致,也保持了语气的连贯。如果用B项就突然换了主语;如果用C或D项就失去了“被动〞性,在连贯性了都欠缺。
2.观点与材料的统一。有的议论语段开头提出问题或论点,接着举事例,摆材料,进展分析。有的在结尾归纳或总结出论点、观点。这里的“观点〞、“问题〞也可以说是话题,话题必须统领后面的事例、材料;反过来说,事例、材料、语言表达要符合前面的话题,与其相一致。反之亦然。
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我们的时代,是百花齐放的时代,我们不但要盈亩满畦的牡丹和菊花,我们也要树下的紫罗兰,草地边的蒲公英。______。我们的责任是不但让读者兼收并蓄,而且还可以各取所需。
专题21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连贯
【母题来源】2022年全国乙卷,第19题
【母题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眼科门诊一连来了几名特殊患者,都是晚上熬夜看手机,第二天早上看不见东西了,这种疾病被称为“眼中风”。“中风”一词原指脑中风,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中风,近几年被引入眼科。临床上,眼科医生把视网膜动脉阻塞这类缺血性眼病和视网膜静脉阻塞这类出血性眼病统称为“眼中风”。“眼中风”是眼科临床急症之一,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
①。第一种是中央动脉阻塞,会造成患者视力丧失,甚至永久失明。第二种是分支动脉阻塞,视力下降程度不像第一种那么严重,多表现为视野缺损。第三种是睫状动脉阻塞,②,经过治疗可能得到一定程度恢复。视网膜动脉阻塞时,③,对视功能危害越大。缺血超过90分钟,视网膜光感受器组织损害不可逆;缺血超过4小时,视网膜就会出现萎缩,即使恢复了血供,视力也很难恢复,因此患者最好能在2小时内、最迟不超过4小时接受治疗,才能有可能保住自己的视力。
视网膜静脉阻塞主要表现为眼底出血,并由此导致视物模糊变形、视野缺损或注视点黑影等,不及时治疗也会导致严重后果。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案】①视网膜动脉阻塞有3种;②视力下降程度相对较轻微;③视网膜缺血时间越久。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空,前面介绍了“眼中风”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眼中风,其中视网膜动脉阻塞属于
缺血性眼病;联系后面介绍的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中央动脉阻塞”“第二种是分支动脉阻塞”“第三种是睫状动脉阻塞”可知,这三种都是“动脉堵塞”,属于缺血性眼中风,并且此句放在段首,应当是总领句。据此写“视网膜动脉阻塞有3种”;
高考语文入学试卷题中语言运用的部分历来被大家称作“高考试验田”,它最大的特点是不断起伏与创新,并以检测学生的专业知识为目的,是对考生定级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评价检测。下面题是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汉语运用题解题技巧,希望对您有所设法!
高中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题技巧
“语言表达运用”是整个高考试卷中时代感最强、变化最繁妙、样式最灵东微南的一片风景,
做这类题,读题要细心,对所用的语言材料要逐字认真仔细看,忌一目十行。尤其是对选对与选错的题干要求,一定要把握正确,不能大意。
成语使用的主要包括考虑角度:
切忌望词生义、注意成语的感情生活色彩、考虑成语的使用范围、注意使用时的重复等。有些隐语从上所意义上看似乎符合句意,没有错误,但从逻辑事理的视角角度推敲则存在问题,主要整体表现为前后矛盾。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表示最符合要求的。一般是可以选择正确的一项,但也得注意是不是选择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语病部分要掌握合理的判断顺序:
①句子成分分析法。可以找出纯色不当、结构混乱、成分残缺赘余、语序不当等错误;
②逻辑思维判断法。可以找出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错误。
语言表达与运用部分留心要注意仿句。仿句是一种整合性能力的考查。它不仅涉及到语言所连贯、简明、得体,短语和修辞三个方面的内容,而且限于到学生的模仿、创造能力。①话题要统一,②句式
要统一,③修辞要统一,④色调要统一。语意连贯题则要注意排除法的运用,上下文之间的连接是解题的关键。
其实,这类题型有明显的规律可循,尽管考点比较零碎,但只要抓住特征就能有梯度特征对。
语文语言运用题答题技巧
句子衔接排序题技巧
篇一:句子衔接排序题技巧
原文地址:作者:【试题答案】
1、B
2、B
3、D
4、B
5、A
6、D
7、A
8、B 9、B 10、A 11、C 12、D 13、D 14、C
一、什么是语言连贯题?
正确衔接、排列语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言连贯题。语言连贯就是一个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或是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能接得上、扣得紧,意思一贯而下,脉络清晰,文气顺畅,完整、准确地表达一个意思。
二、此类题的【命题特点】
语言连贯题是近年来中考的热点,备受命题者的青睐。此类试题的命题特点有三个:一、近年来主要考两种题型,一种是:在横线处填入语句,要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另一种是:给出几个语句,要求恰当排列语句顺序。二、考查的是
书面表述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
问题。保持语言连贯,需要兼顾话题(有共同的话题)、句序(合理的句序)和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衔接与呼应)三个方面。三、从命题发展趋势看,考查语句衔接的能力主要用客观性试题,考查排列语句顺序主要用主观性试题,而且,考查学生语言操作能力的比重明显加强。
如何解答这两类试题呢?
一、“正确衔接”这一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一)要注意话题和陈述角度是否统一。在表现一个中心意思时,要围绕一个话题来安排句子,保持陈述对象或叙述角度的一致,如果任意转换话题,容易造成思维的混乱。例如: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高考样题
【样题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粮食安全问题。中国多年来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实现了粮食供应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②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③使粮食产量不断攀升
④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的粮食安全战略
⑤推广良种、改善水利条件、精耕细作
⑥在上世纪末突破5亿吨大关
A.④⑥②⑤③①
B.④⑤③⑥①②
C.⑤①⑥④③②
D.⑤④③⑥②①
【解析】
第一步,语境分析。前语境指明此语段的话题是关于粮食安全问题的。各横线处的语句围绕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进一步表达。这样解题的思路就基本明确了。
第二步,备选语句的语意分析。①②句表示中国重视粮食安全问题之后的结果。①句侧重从产量上表示“历史性转变”。②句侧重从中国的耕地与养活的人口同世界的耕地与人口的比例来表达粮食安全问题。这两句都是总括。到底①在前呢,还是②在前呢?见下一步分析。③句出现了“粮食产量”这样的对象;另外开头有“使”字,使“粮食产量”成了受动的客体对象。④句表示中国重视粮食安全的战略。⑤句表示中国的具体政策和措施。⑥句表示粮食产量“突破5亿吨大关”,此句还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为什么能突破,二是突破之后有什么结果或影响。
第三步,分析关键词。⑥句中“突破”必须承③句中的“粮食产量”这一对象,所以这两句的顺序就确定下来了。③句中“使”字表明了施动与受动的关系,“粮食产量”是受动对象,那么施动对象是谁呢?这是解决③句承哪一个句子
“语句衔接题”常用的几个解题方法
解答语句衔接题,应按照“瞻前顾后,上联下串”的基本思路,多角度思考分析,使话题一致,事理相通,情景和谐,音韵协调,结构严谨。
常用的几个解题方法如下:
第一、把握语法结构的一致性(句式的一致性)。
一个连贯的长句子,往往由几个分句来组成,在组合过程中,为陈述相关内容,或使语气顺畅、音节和谐,往往运用同一种语法结构的句式。惟其如此,才能保持句子的和谐连贯。
第二、把握叙述主体的一致性(主语一致)。
在语法中,主语是被陈述的对象,是句子的主体。同样,一个长句或句群或语段也是围绕一个主体展开的,这就决定了叙述主体前后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句意连贯、集中、明确。
第三、注意上下文的照应(前后照应)。
为保持文句或文段的一致性、严密性,使语意一脉相承,表意集中凝练,必须注意上下文的照应,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第四、细品语段的声、色、情(意境、语言风格一致)任何一个语段都要表达一定的思想,而这些思想往往都是通过无声的语言、无形的色彩以及一定的情感来体现和表达的。在选择衔接的语句时,要仔细口味语境中的声、色、情及语言风格等,使之保持一致。
第五、把握事物间的逻辑关系(时间、空间、事理)。
一个完整的语段要想表达一个完整的语意,必须借助于句与句之间恰当密切的关系来体现。因此,在组合时要把握句间的逻辑关系,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理关系、主次关系等等,使语意更准确、明晰、完善。
第六、把握事物的中心及重心。
无论是单句、复句还是句群,都表达一定的思想观点,要正确地理解它,必须准确地把握句子的中心和重心。只有抓住这个句段的内核所在,才能解答好此类语句衔接题。
高考语文考试题型及答题技巧总结
高考语文考试题型及答题技巧
1.字音辨析题:
答题技巧: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一般考辨析,不考拼写,不考查汉语拼音方案。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但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2.字形辨析题
答题技巧:由于计算机处理的局限,高考只考别字的辨析。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意,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
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
多使用结构分析法:字形结构及词语结构分析法。看词语不宜太长久,时间长了对的都象错的,如无把握,可放放再说,但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3.标点符号运用题
常见错误:非疑问句用问号,倒装句中句号、叹号前置;分句之间用顿号,联合词组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用顿号,连词前面用顿号,概数用顿号,集合词语用顿号;句中没有逗号径直用分号,句中已用句号再用分号;句中短暂停顿用冒号,同一句中用两个冒号,引语中"某某说,后用冒号,冒号后面揭示范围不清;引语
中句末点号误置,直排引号用于横排;不是书名用书名号;括号句内、句外不分;破折号、省略号。
4.词语运用题
实词辨析题
答题技巧:对词义的理解,有相同语素又有不相同语素的词语,重点是分析理解不相同语素,可以通过组词来理解,也可以找出反义词来理解,还可以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理解。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
高考语言的连贯题的解题技巧
查看近年高考试卷会发觉,语言的连贯考查形式已起先从客观题向主观题转变,考查难度有所提高。尽管题型变更、难度提高,但只要我们能把握住出题者的六大思路,摸索、总结出有效可行的解题对策,养成良好的解题思维习惯,就可以心中有数地做好语言连贯考题。下面就从六个方面详细谈谈:
出题思路一:角度一样;解题对策:看主语、寻对象
通常,前后几个句子的陈述角度一样,会使一组句子显得更连贯。出题者往往便会据此出题,或抽去其中一句让考生选择,或变更其中一句叙述对象要考生修改。要保持陈述角度一样,必定要求几个句子的主语一样或围绕同一对象绽开。因此,我们的解题对策就是:一要看几个句子主语是否一样,二要看主语不一样的句子是否从同一对象角度绽开的。
例如:05年全国高考山东卷第22题,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几个短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减词语),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
事实证明,各级领导干部常常到基层调研是了解真实状况、把领导阅历和群众才智结合起来,倾听群众的呼声,调动和激发广阔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建性,使领导干部增长学问才能,从而使决策严格地做到科学和从实际动身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和制度。
这道题干脆考查了我们将长单句改写成几个短句的实力,间接考查了我们语言连贯的实力。长单句变成几个短句的方法通常是先找出主干句并将其独立成句,再将剩余的修饰成分——定语或状语,分别变成短句。本题的主干句是“事实证明,各级领导干部常常到基层调研是了解真实状况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和制度。”这不难看出,主干句还嫌长,可以再变短为“事实证明,各级领导干部常常到基层调研是一种很好的制度,也是了解真实状况的好方法。”。剩余的文字“了解真实状况……做到科学和从实际动身的”都是宾语前的修饰成分即定语,有几层。稍作探讨,就知道题目要求我们运用语言连贯中角度一样的方法,把修饰成分变成陈述角度一样的几个短句子;那么以什么为各句的陈述对象呢?考察各修饰成分可以确定“各级领导干部常常到基层调研”就是陈述对象,为使语言简明,用“它”复指该对象。这样,修饰成分可改为“它把领导阅历和群众才智结合起来,既能(使领导干部)倾听群众的呼声,调动广阔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建性,又能使领导干部增长学问才能,还可以使领导决策严格地做到科学和从实际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