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87.00 KB
- 文档页数:9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是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认识和应用能力的一门学科。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计算机硬件构成、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基础等知识,并且能够熟练应用这些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课程目标
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
2. 熟悉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性能;
3. 掌握操作系统的使用和管理;
4. 掌握常见办公软件的使用技巧;
5. 具备基本的网络知识和网络安全意识;
6.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
1. 计算机基本知识
1.1 计算机的定义和分类
1.2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
1.3 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应用
1.4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2. 操作系统
2.1 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2.2 常见操作系统的使用和管理
2.3 操作系统的配置和优化
3. 办公软件应用
3.1 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和排版技巧
3.2 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和数据分析技巧
3.3 幻灯片演示软件的制作和展示技巧
3.4 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和应用
4. 网络基础
4.1 网络的分类和拓扑结构
4.2 常见网络协议和通信原理
4.3 网络安全和信息保护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传授计算机基础和应用知识。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技巧和网络应用能力。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
4. Case Study: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估
计算机系统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主要讲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包括计算机体系结构、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系统、操作系统等多个方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原理,了解计算机体系结构、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系统、操作系统等多个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具备计算机系统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课程目标
•熟练掌握计算机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计算机体系结构、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系统、操作系统等;
•理解计算机系统中各部件的功能和相互关系,掌握计算机系统设计和分析的方法和工具,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计算机系统设计和分析中的实际问题;
•熟悉现代计算机系统的发展历程、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了解计算机系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课程大纲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的概述
本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发展历程,以及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指标和性能评价方法。
•计算机系统的概念和基本组成部分
•计算机系统的发展历程和分类
•计算机系统性能指标和性能评价方法
第二章:计算机体系结构
本章主要介绍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组成部分、功能和性能指标,以及CPU的结构、指令系统、微指令和CPU的时序控制。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组成部分和功能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性能指标
•CPU的组成结构和基本原理
•CPU指令系统和微指令
•CPU时序控制
第三章:存储器
本章主要介绍存储器的基本概念、分类、组成结构和性能指标,以及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存储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旨在介绍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对操作系统的深入理解和掌握,为后续学习相关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
1. 着重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法;
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操作系统问题的能力;
4. 掌握操作系统的常见功能和技术,如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和项目来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
1. 操作系统概述(4学时)
- 操作系统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和作用
- 操作系统的分类和常见例子
2. 进程管理(10学时)
- 进程的基本概念和进程控制块
- 进程的状态和状态转换
- 进程的调度算法和调度策略
- 进程同步与进程通信
- 死锁的概念和避免策略
3. 内存管理(8学时)
- 内存的层次结构和地址空间
- 内存分配和回收的基本方法
- 页面置换算法和内存页面置换策略
- 虚拟内存的概念和地址映射技术
- 内存保护和内存扩展技术
4. 文件系统(8学时)
- 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织结构
- 文件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 文件的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
- 文件系统的存储管理和数据恢复技术 - 磁盘调度算法和磁盘缓存技术
5. 输入输出系统(6学时)
- 输入输出设备的种类和特点
- 输入输出控制器和设备驱动程序
- 缓冲区管理和数据传输方式
- 输入输出中断处理和中断机制
- 输入输出软件和设备驱动的编写
6. 分布式系统和并发处理(8学时)
xxxx学院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大纲
适用专业:高职所有专业
编制单位: xxxxx
xx年xx月xx日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一、教学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全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专科层次学习
二、学分与学时
总学时:32,其中理论学时:16,实践学时:16。平均周学时2。
三、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
课程模块:公共基础课模块
课程属性:本课程是公共必修课程,是大学各专业计算机教育中第一层次的课程,是当代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本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机应用技能,以满足和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
课程属性:必修课。
四、课程性质、任务和目的
性质:《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基础性课程,是当代学生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属于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第一层次的课程。
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不印、、不仅要让学习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而且要让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素养,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自己专业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目的: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是扩展视野,为后续课程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使他们在各自的专业中能够有意识的借鉴、引入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些理念、技术和方法。
五、主要先修与后续课程
本课程无先修课程
六.考试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考试考核方式为:上机考试
成绩评定为:平时成绩40%(平时作业20%+平时出勤20%)+上级考试成绩60%(理论知识成绩30%+实际操作成绩30%)
七、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分章节)
《计算机系统结构》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计算机系统结构
课程学时:72学时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考核方式:考试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原理,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指令系统和中央处理器、主存储器和输入输出系统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设计计算机系统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
1.计算机系统概论
1.1计算机系统的发展历程
1.2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1.3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2.指令系统
2.1指令的分类与特点
2.2指令的寻址方式
2.3指令的执行过程
2.4简单指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中央处理器
3.1数据通路和控制器
3.2指令的执行过程
3.3中央处理器的设计与实现
3.4流水线技术
4.主存储器
4.1存储器的基本概念
4.2存储器的层次结构
4.3存储器的组织与管理
4.4高速缓存存储器的设计与实现
4.5虚拟存储器
5.输入输出系统
5.1输入输出系统的功能与分类
5.2输入输出设备的接口技术
5.3中断处理和DMA技术
5.4输入输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理论课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理论课主要讲授计算机
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概念,通过示例和案例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实验课将
对部分计算机系统组成部分进行仿真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材与参考书
主教材:《计算机组成与设计》(第5版)- David A. Patterson, John L. Hennessy,机械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
1. 《计算机系统结构教程》- M. Morris Mano, 赵洁,高等教育出
计算机应用课程
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一)本课程定位与性质
本课程是中级技工学校的公共基础课,是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第一层次,本课程除了要求学生通过结束课程考试外,还要求通过广东省高新技术办公软件中级考证;
(二)本课程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习、掌握计算机最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2.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的初步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
学生对办公软件文档的排版和数据的处理能力;
3.为今后的后继计算机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
础;
(三)本课程任务
1.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
能,掌握Windows7的使用方法,具有操作微机系统的
初步能力;
2.了解计算机文字和表格处理的基本知识,掌握一种汉
字输入法;
3.掌握Word 2003文字编辑软件、Excel 2003表处理软
件的使用方法、Word和Excel综合应用;
(四)课程适用专业、年级、开课时间
1.本课程适:中级技工学校各专业一年级
2.开课时间:第一学年两学期
(五)课程总学时学分要求
本课程总共105学时理论44学习,实践61学时见附表--学时分配表
附:学时分配表
二、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单元 Windows系统操作
教学内容
1.操作系统概述
2.键盘、鼠标器的使用
3.窗口和菜单的构成及其操作
4.Windows的设置
5.Windows的文件与文件夹
基本要求
1.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2.掌握系统的基本操作、键盘、鼠标器的使用;
3.掌握字体的添加和输入法的添加;
4.熟练掌握窗口和菜单的构成及其操作、Windows的设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一、引言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学科的基础课程,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和
基础,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程旨在介绍计算机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结
构和功能,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一些基本操作和应用技术。
二、课程目标
•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进程、线程、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操作系统的核心技术;
•熟练掌握并应用Unix/Linux操作系统;
•学会编写并调试简单的操作系统代码。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操作系统概述
•操作系统的历史
•操作系统的定义和功能
•操作系统的分类
第二节:计算机硬件基础
•处理器
•存储器
•输入输出设备
第三节:操作系统结构
•操作系统的组成
•操作系统的层次结构
•操作系统的运行环境
第二章:进程管理
第一节:进程和线程
•进程和线程的概念和特点
•进程和线程的状态
•进程和线程的调度算法
第二节:进程同步与通信
•进程同步的概念和原理
•进程并发访问的问题和方法
•进程间通信和同步的机制和方式第三节:死锁的概念和预防
•死锁的原理和特征
•死锁的预防
第三章:内存管理
第一节:内存的物理地址分配
•内存的物理地址映射
•内存的物理地址分配
第二节:动态内存管理
•动态内存管理的基本原理
•动态内存管理的实现方法第三节:虚拟内存管理
•虚拟内存的概念和特点
•虚拟内存的实现方法
第四章:文件系统管理
第一节:文件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文件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文件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文件系统的实现
•文件系统的基本操作
•文件系统的存储结构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计算机基础》是一门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旨
在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
作技能,为后续学习和工作中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分类、特点和应用领域。
(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3)熟悉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4)掌握办公软件(如 Word、Excel、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
(5)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应用。
(6)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和防范措施。
2、能力目标
(1)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进行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基本操作。
(2)能够运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和演示文稿制作。
(3)能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交流沟通和资源共享。
(4)能够具备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数字化生存能力。
三、课程内容
1、计算机基础知识
(1)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分类、特点和应用领域。
(2)数制与编码,包括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
(3)计算机系统组成,包括硬件系统(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和软件系统(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2、操作系统
(1)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和分类。
(2)Windows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如桌面管理、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
3、办公软件
(1)Word 文字处理软件,包括文档的创建、编辑、排版、打印等操作。
计算机系统基础袁春风教学大纲
计算机系统基础袁春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计算机系统基础
教师:袁春风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介绍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的整体理解和基本操作能力。通过理论授课、实验实践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运行原理和应用技术。
二、教学目标
1. 掌握计算机系统的概念、组成和工作原理。
2. 熟悉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组成部分。
3. 了解计算机的运行机制和体系结构。
4. 学习计算机系统的操作和维护技术。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1. 概述与基本概念(2周)
- 计算机系统的定义与层次结构- 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
2. 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4周)
- CPU与内存的结构与功能
- 输入输出设备及其接口
- 存储系统与磁盘管理
- 中断系统与总线技术
3. 计算机软件与操作系统(4周)
- 操作系统的概念与分类
- 进程管理与调度算法
- 内存管理与虚拟存储技术
- 文件系统与磁盘调度
4.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系统(3周)
-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网络协议与分层结构
- 数据链路层与网络层协议
- 传输层与应用层协议
5. 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与性能优化(2周)
- 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与漏洞分析
- 性能优化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 系统调试与故障排除技术
四、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
1. 教学方法:理论授课、案例分析、实验实践、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 评价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报告、课堂表现、期末考试等多项评估指标,综合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1.1 课程名称:计算机操作系统
1.2 课程学时:36学时
1.3 课程分类:必修课
1.4 建议先修课程:计算机体系结构、数据结构与算法
1.5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功能和特性,掌握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并培养学生使用和管理操作系统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
2.1 概述与原理
2.1.1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定义与功能
2.1.2 操作系统的基本组成和体系结构
2.1.3 进程管理与调度
2.1.4 内存管理与虚拟存储
2.1.5 文件系统与输入输出
2.1.6 设备管理与中断处理
2.1.7 操作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2.2 操作系统实现
2.2.1 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2.2.2 操作系统的启动与初始化
2.2.3 进程控制与同步
2.2.4 存储管理与地址转换
2.2.5 文件系统的实现与管理
2.2.6 设备驱动与中断处理
2.2.7 操作系统性能优化与调试
2.3 操作系统应用与案例分析
2.3.1 操作系统在服务器和个人电脑中的应用2.3.2 操作系统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
2.3.3 操作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分析
2.3.4 操作系统的案例研究和实践
三、教学方法
3.1 授课方式: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3.2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进行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分析3.3 课堂讨论:学生参与探讨操作系统的相关问题与应用场景3.4 实验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操作系统相关的编程与调试实验
3.5 课程作业:安排学生完成操作系统相关的设计与实现作业
四、教材与参考资料
计算机专业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计算机专业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实践能力,使
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的能力。本教学大纲涵盖了计算机科学的基本
原理、编程语言、软件开发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知识。通过理论课程和实
践项目的结合,学生将能够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能够应
用所学知识进行软件设计和开发。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实践能力,使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和
创新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编程和算法设计能力,使其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编程语言;
3.培养学生的软件工程和项目管理能力,使其能够进行软件设计和开发;
4.培养学生的网络技术和信息安全意识,使其能够应对网络攻击和安
全威胁;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使其能够在跨学科环境中工作。
三、教学内容
1.计算机科学基础
-计算机系统结构
-数据结构与算法
-操作系统原理
-计算机网络基础
2.编程语言
-C/C++语言
- Java语言
- Python语言
- Web前端开发技术
3.软件开发
-软件工程基础
-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
-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
-软件项目管理
4.网络技术
-网络协议与通信原理
-网络安全与防护
-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
-物联网技术
四、教学方法
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将基本概念和原理传授给学生;
2.实践项目: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开发,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实验课程: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科学和技术;
4.讨论研究:通过小组讨论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5.远程教学:通过在线教学平台,提供远程教学和学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