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框架的四个维度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2
观课议课——课堂教学观察的四个维度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交流和扬长避短,以改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
观课即课堂观察,是指教师或研究者凭借眼、耳、手、脑等自身的感官及相关的辅助工具(观察量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地(或间接地)从课堂情景中获取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评价及研究教育教学的过程。
议课即课堂评价,对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与执教教师展开对话、平等交流,反思自己教学,促进相互成长的过程。
其中包含了课堂诊断过程,所以,观课议课实际上就是课堂观察、诊断与评价,中心环节包括课前会议、课堂观察、课后评议三个阶段。
要观察课堂,首先必须解构课堂。
课堂涉及的因素很多.需要有一个简明、科学的观察框架作为具体观察的“抓手”或“支架”.否则将使观察陷入随意、散乱。
课堂主要由学生、教师、课程及课堂文化构成,因此,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四个维度来构建一个课堂观察的框架。
观课教师可以在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中,分析每一个维度,找出其中核心的且可观察的属性,并将这些属性确立为视角。
每个维度由5个视角构成,共有20个视角,每个视角由3~5个观察点组成,共68个点。
它的呈现形式,不再用评语的形式,而是用问题的形式,旨在引领教师去思考而不是评价课堂。
下面我们从课堂观察框架来分析一下课堂教学的四个维度。
一、学生学习学生学习维度主要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样的问题,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是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主动建构者,学生的有效学习是课堂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学生学习维度有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五个视角。
每个视角有3或5个观察点。
选取互动视角中的一个观察点:在学生学习的过程有哪些互动的行为?来举例说明通过师师互动生生互动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互动行为是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手段。
观课议课——课堂授课观察的四个维度观课议课是参加者互相供应授课信息,共同收集和感觉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怀的问题进行对话沟通和扬长避短,以改进课堂授课收效、提升授课质量、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一种教研活动。
观课即课堂观察,是见教师或研究者依赖眼、耳、手、脑等自己的感官及相关的辅助工具 ( 观察量表、录音录像设备等 ) ,直接地 ( 或间接地 ) 从课堂情况中获守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谈论及研究教育授课的过程。
议课即课堂谈论,对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公布建议,与执教教师展开对话、同样沟通,反思自己授课,促进互相成长的过程。
其中包括了课堂诊断过程,因此,观课议课本质上就是课堂观察、诊断与谈论,中心环节包括课前会议、课堂观察、课后谈论三个阶段。
要观察课堂,第一必定解构课堂。
课堂涉及的要素很多.需要有一个简洁、科学的观察框架作为详尽观察的“抓手”或“支架”.否则将使观察坠入随意、纷乱。
课堂主要由学生、教师、课程及课堂文化组成,因此,从学生学习、教师授课、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四个维度来成立一个课堂观察的框架。
观课教师可以在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 ( 学生学习、教师授课、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 ) 中,解析每一个维度,找出其中核心的且可观察的属性,并将这些属性确立为视角。
每个维度由 5 个视角组成,共有 20 个视角,每个视角由 3~5 个观察点组成,共 68 个点。
它的表现形式,不再用考语的形式,而是用问题的形式,旨在引领教师去思虑而不是谈论课堂。
下面我们从课堂观察框架来解析一下课堂授课的四个维度。
一、学生学习维视观察点举例度角课前准备了什么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准学怎样准备的 ( 指导/独立/合作 ) 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样备生任务完成得怎样 ( 数量/深度/正确率 )学有多少学生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多长时间习倾有多少学生倾听同学的发言能复述或用自己的话表达同学的发言吗听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 ( 记笔录/查阅/回应 ) 有多少学生发生这些行为有哪些互动/合作行为有哪些行为直接针对目标的完成参加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结果怎样互参加小组谈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结果怎样动参加课堂活动 ( 小组/全班 ) 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结果怎样互动/合作习惯怎样出现了怎样的感情行为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稀有多少人参加学困生的参加情况怎样自自主学习形式 ( 研究/记笔录/阅读/思虑/练习) 有哪些各有多少入主自主学习有序吗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多少人清楚达课中哪些凭据 ( 见解/作业/表情/板演/演示) 证明目标的完成成课后抽测有多少人完成目标发现了哪些问题学生学习维度主要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样的问题,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是课堂学习的积极参加者、主动建构者,学生的有效学习是课堂成败的决定性要素。
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20个观察视角,68个观察点维度一:学生学习。
观察视角: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维度二:教师教学。
观察视角::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维度三:课程性质。
观察视角: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维度四:课堂文化。
观察视角: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一、维度一:学生学习视角——观察点举例(一)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2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3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二)倾听4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5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6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三)互动7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8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9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0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1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四)自主12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13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14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15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五)达成16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17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18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二、维度二:教师教学视角——观察点举例(一)环节19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20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21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二)呈示22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23板书怎样呈现的?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24媒体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是否有效?25动作(如实验/动作/制作)怎样呈现的?是否规范?是否有效?(三)对话26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27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有哪些辅助方式?是否有效? 28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四)指导29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是否有效?30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是否有效?31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是否有效?(五)机智32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为什么?效果怎么样?33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效果怎么样?34呈现了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效果怎么样? 35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想)?三、维度三:课程性质视角——观察点举例(一)目标36预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的表达是否规范和清晰? 37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是否适合该班学生?38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二)内容39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换)?是否合理?40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41是否凸显了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 42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三)实施43预设哪些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与学习目标适合度?44是否体现了本学科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45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是否有效?(四)评价46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效? 47是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48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五)资源49预设了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实验/多媒体)? 50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51生成了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怎样?52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如何?四、维度四:课堂文化视角——观察点举例(一)思考53学习目标是否关注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54教学是否由问题驱动?问题链与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的关系如何?55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怎样对待或处理学生思考中的错误?56学生思考的人数、时间、水平怎样?课堂气氛怎样?(二)民主57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是怎么样的?58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 59师生行为(情境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学生间的关系如何?(四)创新60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有何新意?61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是否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如何处理?62课堂生成了哪些目标/资源?教师是如何处理的?(五)关爱63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64特殊(学习困难、残障、疾病)学生的学习是否得到关注?座位安排是否得当?65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行为(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特质66该课体现了教师哪些优势(语言风格/行为特点/思维品质)? 67整堂课设计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学习指导/对话)?68学生对该教师教学特色的评价如何?。
课堂教学观察的四个维度为在教研组更好进行公开课的课堂教学观察,从几个维度进行课堂教学的小组观察与交流,是时下较为成型的校本教研方式。
一般从四个维度(分四个小组)分设课堂观察量表,教研组教师轮流坐庄担任小组观察员,小组观察员看课的视角以本小组观察任务为主,在一堂课的各教学环节采集信息,来完成课堂观察任务,汇报观察结果,并以评价反思的形式在汇报发言时从本小组的维度出发,对一节课进行评价反思。
维度一学生学习的观察
维度一学生学习的观察
维度二教师教学的观察
维度三课程实施的观察
维度三课程实施的观察
维度四课堂文化的观察。
观课议课的四个维度:20个观察视角,68个观察点维度一:学生学习。
观察视角: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维度二:教师教学。
观察视角::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维度三:课程性质。
观察视角: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维度四:课堂文化。
观察视角: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维度一:学生学习视角——观察点举例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2、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3、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倾听4、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5、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6、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互动7、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8、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9、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0、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1、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自主12、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13、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14、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15、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达成16、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17、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18、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维度二:教师教学视角——观察点举例环节19、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20、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21、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呈示22、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23、板书怎样呈现的?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24、体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是否有效?25、动作(如实验/动作/制作)怎样呈现的?是否规范?是否有效?对话26、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27、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有哪些辅助方式?是否有效?28、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指导29、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是否有效?30、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是否有效?31、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是否有效?机智32、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为什么?效果怎么样?33、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效果怎么样?34、呈现了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效果怎么样?35、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想)?维度三:课程性质视角——观察点举例目标36、预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的表达是否规范和清晰?37、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是否适合该班学生?38、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内容39、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换)?是否合理?40、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41、是否凸显了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42、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实施43、预设哪些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与学习目标适合度?44、是否体现了本学科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45、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是否有效?评价46、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效?47、是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48、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资源49、预设了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实验/多媒体)?50、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51、生成了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怎样?52、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如何?维度四:课堂文化视角——观察点举例思考53、学习目标是否关注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54、教学是否由问题驱动?问题链与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的关系如何?55、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怎样对待或处理学生思考中的错误?56、学生思考的人数、时间、水平怎样?课堂气氛怎样?民主57、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是怎么样的?58、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59、师生行为(情境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学生间的关系如何?创新60、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有何新意?61、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是否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如何处理?62、课堂生成了哪些目标/资源?教师是如何处理的?关爱63、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64、特殊(学习困难、残障、疾病)学生的学习是否得到关注?座位安排是否得当?65、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行为(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特质66、该课体现了教师哪些优势(语言风格/行为特点/思维品质)?67、整堂课设计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学习指导/对话)?68、学生对该教师教学特色的评价如何?。
崔允漷:课堂观察评价的4维度20视角68点课堂观察、记录、评议的四个维度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堂性质、课堂文化。
【崔允漷】男,1963年生,浙江临海人,教育学博士;现任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课程与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专业领域是课程与教学理论、课程规划与设计、课程评价、教师专业发展;人生格言是做好自己想做且能做的事情。
(量表引自网络,很有意义)维度视角序号观察点举例学生学习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2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3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倾听4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5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6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互动7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8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9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0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1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自主12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13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14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15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达成16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17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18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教师教学环节19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20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21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呈示22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23板书怎样呈现的?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24媒体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是否有效?25动作(如实验/动作/制作)怎样呈现的?是否规范?是否有效?对话26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27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有哪些辅助方式?是否有效?28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指导29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是否有效?30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是否有效?31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是否有效?维度视角序号观察点举例机智32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为什么?效果怎么样?33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效果怎么样?34呈现了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效果怎么样?35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想)?课程性质目标36预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的表达是否规范和清晰?37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是否适合该班学生?38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内容39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换)?是否合理?40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41是否凸显了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42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实施43预设哪些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与学习目标适合度?44是否体现了本学科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45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是否有效?评价46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效?47是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48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资源49预设了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实验/多媒体)?50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51生成了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怎样?52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如何?课堂文化思考53学习目标是否关注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54教学是否由问题驱动?问题链与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的关系如何?55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怎样对待或处理学生思考中的错误?56学生思考的人数、时间、水平怎样?课堂气氛怎样?民主57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是怎么样的?58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59师生行为(情境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学生间的关系如何?创新60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有何新意?61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是否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如何处理?62课堂生成了哪些目标/资源?教师是如何处理的?关爱63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64特殊(学习困难、残障、疾病)学生的学习是否得到关注?座位安排是否得当?65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行为(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特质66该课体现了教师哪些优势(语言风格/行为特点/思维品质)?67整堂课设计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学习指导/对话)?68学生对该教师教学特色的评价如何?。
4个维度 20个视角 68个观察点
课堂观察框架一
角色: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
状态: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主动建构者
追求:有效
观察点设置:
1.学生学习,亦从“课程”出发,以“有效”为目标;
2.观察学生,必须且能观察的包括课前“准备”和课堂“倾听”“互动”“自学”等活动,活动是否有效看“达成”;
3.前四个指标的观察均可从“行为”“程度”和“习惯”“态度”四个方向去观察。
课堂观察框架二
角色: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状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追求:有效
观察点设置:
1.课堂教学,从“课程”出发,以“有效”为目标;
2.观察课堂“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必须且能观察的包括整体“环节”安排、教学信息“呈示”、师生“对话”、学习“指导”和教学“机智”;
3.五个指标均可从有哪些“行为”(有什么)和行为“程度”(怎么样)两个方向去观察
课堂观察框架三
课堂观察框架四。
课堂观察框架的4维度20视角68观察点——摘自崔允漷教授的讲课以及网上的资料。
听课就是收集证据;评课就是作出基于证据的解释与推论。
课堂观察的程序:课前会议:确定观察点;课中观察:收集资料;课后会议:总结与分享。
课堂观察框架的目的就是用听评课新范式引领课堂改革。
崔允漷教授认为:基于对课堂教学的理解我们制定了课堂观察框架。
我们将课堂分解成4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
并定下20个视角和68个观察点。
我们选择观察点:基于个人能力的优势与局限或分工的需要;课堂观察记录工具或量表:便于获得证据或分析细节;课堂观察程序与步骤: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这可以避免随意性,提升专业含量。
课前课后会议很重要。
课前会议:上课教师陈述:本课的内容主题是什么,在该课程中的关系与地位怎样;介绍一下本班学生的情况,包括学优生与学困生座位在哪里;你想让学生明白什么,难点在哪里,你准备如何解决等;介绍一下本课的大致结构,包括创新点与困惑;你将如何、何时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你打算让其掌握的东西(对有经验教师而言)。
双方就上述问题商议,确定观察点。
课后会议:上课老师陈述:这节课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学习目标达成了吗;谈谈各种主要教学行为(如活动或情景创设、讲解、对话、指导和资源利用等)的有效性;谈谈有无偏离自己的教案,如有,请继续说说有何不同,为什么。
观察者从不同的角度报告并交流课堂观察的结果及简要结论。
协商得出几点结论和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成功之处;个人特色;改进建议)课堂观察记录工具的开发的一般程序:◆澄清“我想节约什么问题”(观察点);◆分解该问题涉及到的核心概念(理论);◆寻找符合该核心概念的关键行为(证据);◆设计便于收集证据的图表(工具)。
观察什么:观察者或被观察者或合作体的需求。
该课的关键行为、要素、创新点、目标达成…… (参考课堂观察框架,4个维度 20个视角 68个观察点)。
四个维度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堂性质,课堂文化。
课堂教学观察的四个维度观课议课——课堂教学观察的四个维度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交流和扬长避短,以改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
观课即课堂观察,是指教师或研究者凭借眼、耳、手、脑等自身的感官及相关的辅助工具(观察量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地(或间接地)从课堂情景中获取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评价及研究教育教学的过程。
议课即课堂评价,对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与执教教师展开对话、平等交流,反思自己教学,促进相互成长的过程。
其中包含了课堂诊断过程,所以,观课议课实际上就是课堂观察、诊断与评价,中心环节包括课前会议、课堂观察、课后评议三个阶段。
要观察课堂,首先必须解构课堂。
课堂涉及的因素很多.需要有一个简明、科学的观察框架作为具体观察的“抓手”或“支架”.否则将使观察陷入随意、散乱。
课堂主要由学生、教师、课程及课堂文化构成,因此,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四个维度来构建一个课堂观察的框架。
观课教师可以在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中,分析每一个维度,找出其中核心的且可观察的属性,并将这些属性确立为视角。
每个维度由5个视角构成,共有20个视角,每个视角由3~5个观察点组成,共68个点。
它的呈现形式,不再用评语的形式,而是用问题的形式,旨在引领教师去思考而不是评价课堂。
下面我们从课堂观察框架来分析一下课堂教学的四个维度。
一、学生学习维度视角观察点举例习活动中学会了什么,学生在课堂中学会什么?得到哪些有助于自身发展的能力;能否在学习中自觉从教师推荐的资源(网络、资料袋)中自主选择、重组信息;能否“发现”规律,形成自己的见解并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思考,深入探询;合作学习中,能否与同学有效合作,能否照顾其他同学的学习需要。
观课的四个维度及六十八个观察点维度一:学生学习。
观察视角: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维度二:教师教学。
观察视角::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维度三:课程性质。
观察视角: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维度四:课堂文化。
观察视角: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维度一:学生学习视角——观察点举例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2.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3.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倾听4.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5.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6.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互动7.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8.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9.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0.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1.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自主12.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13.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14.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15.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达成16.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17.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18.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维度二:教师教学视角——观察点举例环节19.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20.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21.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呈示22.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23.板书怎样呈现的?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24.媒体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是否有效?25.动作(如实验/动作/制作)怎样呈现的?是否规范?是否有效?对话26.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27.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有哪些辅助方式?是否有效?28.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指导29.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是否有效?30.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是否有效?31.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是否有效?机智32.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为什么?效果怎么样?33.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效果怎么样?34.呈现了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效果怎么样?35.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想)?维度三:课程性质视角——观察点举例目标36.预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的表达是否规范和清晰?37.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是否适合该班学生?38.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内容39.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换)?是否合理?40.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41.是否凸显了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42.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实施43.预设哪些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与学习目标适合度?44.是否体现了本学科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45.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是否有效?评价46.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效?47.是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48.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资源49.预设了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实验/多媒体)?50.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51.生成了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怎样?52.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如何?维度四:课堂文化视角——观察点举例思考53学习目标是否关注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54教学是否由问题驱动?问题链与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的关系如何?55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怎样对待或处理学生思考中的错误?56学生思考的人数、时间、水平怎样?课堂气氛怎样?民主57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是怎么样的?58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59师生行为(情境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学生间的关系如何?创新60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有何新意?61.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是否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如何处理?62.课堂生成了哪些目标/资源?教师是如何处理的?关爱63.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64.特殊(学习困难、残障、疾病)学生的学习是否得到关注?座位安排是否得当?65.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行为(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特质66.该课体现了教师哪些优势(语言风格/行为特点/思维品质)?67.整堂课设计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学习指导/对话)?68.学生对该教师教学特色的评价如何?。
崔允漷教授的课堂观察框架:4个要素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听课就是收集证据;评课就是作出基于证据的解释与推论。
课堂观察的程序:课前会议:确定观察点;课中观察:收集资料;课后会议:总结与分享。
课堂观察框架的目的就是用听评课新范式引领课堂改革。
崔允漷教授认为:基于对课堂教学的理解我们制定了课堂观察框架。
我们将课堂分解成4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
并定下20个视角和68个观察点。
我们选择观察点:基于个人能力的优势与局限或分工的需要;课堂观察记录工具或量表:便于获得证据或分析细节;课堂观察程序与步骤: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这可以避免随意性,提升专业含量。
课前课后会议很重要。
课前会议:上课教师陈述:本课的内容主题是什么,在该课程中的关系与地位怎样;介绍一下本班学生的情况,包括学优生与学困生座位在哪里;你想让学生明白什么,难点在哪里,你准备如何解决等;介绍一下本课的大致结构,包括创新点与困惑;你将如何、何时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你打算让其掌握的东西(对有经验教师而言)。
双方就上述问题商议,确定观察点。
课后会议:上课老师陈述:这节课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学习目标达成了吗;谈谈各种主要教学行为(如活动或情景创设、讲解、对话、指导和资源利用等)的有效性;谈谈有无偏离自己的教案,如有,请继续说说有何不同,为什么。
观察者从不同的角度报告并交流课堂观察的结果及简要结论。
协商得出几点结论和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成功之处;个人特色;改进建议)课堂观察记录工具的开发的一般程序:◆澄清“我想节约什么问题”(观察点);◆分解该问题涉及到的核心概念(理论);◆寻找符合该核心概念的关键行为(证据);◆设计便于收集证据的图表(工具)。
观察什么:观察者或被观察者或合作体的需求。
该课的关键行为、要素、创新点、目标达成……(参考课堂观察框架,4个维度 20个视角 68个观察点)。
四个维度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堂性质,课堂文化。
观课的四个维度及六十八个观察点维度一:学生学习。
观察视角: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维度二:教师教学。
观察视角::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维度三:课程性质。
观察视角: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维度四:课堂文化。
观察视角: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维度一:学生学习视角——观察点举例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2.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3.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倾听4.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5.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6.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互动7.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8.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9.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0.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1.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自主12.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13.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14.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15.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达成16.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17.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18.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维度二:教师教学视角——观察点举例环节19.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20.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21.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呈示22.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23.板书怎样呈现的?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24.媒体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是否有效?25.动作(如实验/动作/制作)怎样呈现的?是否规范?是否有效?对话26.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27.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有哪些辅助方式?是否有效?28.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指导29.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是否有效?30.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是否有效?31.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是否有效?机智32.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为什么?效果怎么样?33.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效果怎么样?34.呈现了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效果怎么样?35.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想)?维度三:课程性质视角——观察点举例目标36.预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的表达是否规范和清晰?37.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是否适合该班学生?38.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内容39.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换)?是否合理?40.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41.是否凸显了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42.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实施43.预设哪些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与学习目标适合度?44.是否体现了本学科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45.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是否有效?评价46.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效?47.是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48.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资源49.预设了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实验/多媒体)?50.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51.生成了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怎样?52.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如何?维度四:课堂文化视角——观察点举例思考53学习目标是否关注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54教学是否由问题驱动?问题链与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的关系如何?55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怎样对待或处理学生思考中的错误?56学生思考的人数、时间、水平怎样?课堂气氛怎样?民主57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是怎么样的?58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59师生行为(情境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学生间的关系如何?创新60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有何新意?61.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是否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如何处理?62.课堂生成了哪些目标/资源?教师是如何处理的?关爱63.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64.特殊(学习困难、残障、疾病)学生的学习是否得到关注?座位安排是否得当?65.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行为(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特质66.该课体现了教师哪些优势(语言风格/行为特点/思维品质)?67.整堂课设计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学习指导/对话)?68.学生对该教师教学特色的评价如何?-----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20个观察视角,68个观察点维度一:学生学习。
观察视角: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维度二:教师教学。
观察视角」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维度三:课程性质。
观察视角: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维度四:课堂文化。
观察视角: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一、维度一:学生学习视角——观察点举例(一)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2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3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二)倾听4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5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6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三)互动7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8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9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0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1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四)自主12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13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14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15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五)达成16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17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18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二、维度二:教师教学视角——观察点举例(一)环节19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20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21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二)呈示22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23板书怎样呈现的?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24媒体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是否有效?25动作(如实验/动作/制作)怎样呈现的?是否规范?是否有效?(三)对话26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27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有哪些辅助方式?是否有效?28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四)指导29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是否有效?30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是否有效?31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是否有效?(五)机智32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为什么?效果怎么样?33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效果怎么样?34呈现了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效果怎么样?35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想)?三、维度三:课程性质视角一一观察点举例(一)目标36预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的表达是否规范和清晰?37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是否适合该班学生?38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二)内容39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换)?長否合理?40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41是否凸显了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42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三)实施43预设哪些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与学习目标适合度?44是否体现了本学科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45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是否有效?(四)评价46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長否有效?47是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48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五)资源49预设了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实验/多媒体)?50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51生成了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怎样?52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如何?四、维度四:课堂文化视角一一观察点举例(一)思考53学习目标是否关注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54教学是否由问题驱动?问题链与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的关系如何?55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怎样对待或处理学生思考中的错误?56学生思考的人数、时间、水平怎样?课堂气氛怎样?(二)民主57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是怎么样的?58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59师生行为(情境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学生间的关系如何?(四)创新60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有何新意?61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是否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如何处理?62课堂生成了哪些目标/资源?教师是如何处理的?(五)关爱63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64特殊(学习困难、残障、疾病)学生的学习是否得到关注?座位安排是否得当?65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行为(叫答机会/ 座位安排)如何?特质66该课体现了教师哪些优势(语言风格/行为特点/思维品质)?67整堂课设计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学习指导/对话)?68学生对该教师教学特色的评价如何?。
崔允漷教授的课堂观察框架:4个要素20个视⾓68个观察点 听课就是收集证据;评课就是作出基于证据的解释与推论。
课堂观察的程序:课前会议:确定观察点;课中观察:收集资料;课后会议:总结与分享。
课堂观察框架的⽬的就是⽤听评课新范式引领课堂改⾰。
崔允漷教授认为:基于对课堂教学的理解我们制定了课堂观察框架。
我们将课堂分解成4个维度:学⽣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化。
并定下20个视⾓和68个观察点。
我们选择观察点:基于个⼈能⼒的优势与局限或分⼯的需要;课堂观察记录⼯具或量表:便于获得证据或分析细节;课堂观察程序与步骤: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这可以避免随意性,提升专业含量。
课前课后会议很重要。
课前会议:上课教师陈述:本课的内容主题是什么,在该课程中的关系与地位怎样;介绍⼀下本班学⽣的情况,包括学优⽣与学困⽣座位在哪⾥;你想让学⽣明⽩什么,难点在哪⾥,你准备如何解决等;介绍⼀下本课的⼤致结构,包括创新点与困惑;你将如何、何时知道学⽣是否掌握了你打算让其掌握的东西(对有经验教师⽽⾔)。
双⽅就上述问题商议,确定观察点。
课后会议:上课⽼师陈述:这节课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学习⽬标达成了吗;谈谈各种主要教学⾏为(如活动或情景创设、讲解、对话、指导和资源利⽤等)的有效性;谈谈有⽆偏离⾃⼰的教案,如有,请继续说说有何不同,为什么。
观察者从不同的⾓度报告并交流课堂观察的结果及简要结论。
协商得出⼏点结论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成功之处;个⼈特⾊;改进建议) 课堂观察记录⼯具的开发的⼀般程序:◆澄清“我想节约什么问题”(观察点);◆分解该问题涉及到的核⼼概念(理论);◆寻找符合该核⼼概念的关键⾏为(证据);◆设计便于收集证据的图表(⼯具)。
观察什么:观察者或被观察者或合作体的需求。
该课的关键⾏为、要素、创新点、⽬标达成…… (参考课堂观察框架,4个维度 20个视⾓ 68个观察点)。
四个维度是:学⽣学习,教师教学,课堂性质,课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