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视野下的教育问题探究共6页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6
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7篇)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工作的一个部分,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可以更好树立学校的文化形象。
孔子“有教无类”思想与我国新《义务教育法》春秋时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教育也处于新旧更替的交接点上,新兴地主、“农与工肆”之人、小私有者和要求解放的奴隶们都渴求文化知识。
孔子顺应时代的要求,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从而打破了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使更多的人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推动了文化下移和普及教育,促进了私学的发展,为战国诸子兴起、百家争鸣开辟了道路,也为新兴地主阶级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贤才”,从而促进了文化教育和社会的发展。
今天,重温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必将有助于我们更新教育观念,更好地贯彻、落实新的《义务教育法》,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教育平等。
一、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主要观点“有教无类”作为孔子在教育对象方面的基本原则,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包含了人们不分出身贵贱、不管品行善恶、不论智力高低,也不拘泥于地域和种族差异等,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等多重涵义。
1.人不论出身贵贱,都可以接受教育何晏认为“有教无类”的“类”是根据贵贱分的类,即“言人所在见教,无有贵贱种类也”。
[1]皇侃疏:“人乃有贵贱,宜同资教,不可以其种类、庶鄙而不教之也。
教之则善,本无类也。
”[2]此说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冯友兰认为,孔子“如此大招学生,不问身家,凡缴学费者即收,一律教以种种功课,教读各种名贵典籍,此实一大解放也”。
[3]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孔子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身份也很复杂,只有少数是贵族子弟(如南宫敬叔、司马牛)和商人子弟(如子贡),大多数是平民(如颜回、曾参、子路)。
这表明孔子是不看重学生的出身和等级的。
2.人不论品行善恶、聪明愚笨,都能够进行教育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将“有教无类”注为“人性皆善,而其类有善恶之殊者,气习之染也。
故君子有教,则人皆可以复于善,而不当复论其类之恶矣”。
[4]不仅如此,孔子招收学生也是不分智愚的,其学生的知识智能、学习态度都不尽相同。
当前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当前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文/易安定摘要:当前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口号盛行,缺乏操作性;相互割裂,缺乏系统性;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
学校文化建设应抓住以下几点:把握本质,体现科学性;正确定位,凸现创新性;一以贯之,实现传承性。
关键词:学校文化建设问题对策学校文化建设是现代学校的核心任务。
“文化立校” ,越来越成为校长们的共识。
但在当前的学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着一些误解和误区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一、当前学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口号盛行,缺乏操作性。
当前,学校文化建设中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是口号盛行。
什么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办学方略、办学目标、管理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学校口号等等一大堆,但要么空洞无物,要么表行不一。
如奋斗目标就是“争创一流” ,而创什么“一流” 、创哪里的“一流”则不清楚;还有“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满足人民的教育需求”等,没有明确的内涵和要求,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
时下的一个流行词就是“以人为本” 。
“以人为本” 的基本内涵是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
但在“以人为本”的口号下,教师的劳动得不到尊重,教师的专业成长得不到关注,教师的法定待遇得不到落实,教师的民主权利得不到保障。
2、相互割裂,缺乏系统性。
如果说,校风是学校文化的集中体现的话,那么学校对校风的表述(包括教风、学风等)既是对学校文化的高度概括,也是对学校文化发展方向的定位。
校风即学校风气,它是一所学校所特有的占主导地位的行为习惯和群体风尚,体现为一种独特的心理环境和行为方式。
校风由校长和管理人员的工作作风、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组成。
校长的作风是校风的关键,正所谓“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 。
作风是主导,教风是主体,学风是归宿,三者互相联系。
然而,纵观当前各校对“校风”的表述,基本上是“校风、教风、学风”(简称“三风” )。
这“三风”不管是指“三类” 还是指“三层”都有划分不当之嫌。
学校校园文化调研报告一、引言学校校园文化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重要环境,也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要素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校园文化调研,旨在通过此报告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案,优化校园文化建设。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全面了解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知和评价。
问卷调查共发放了500份,有效回收400份,有效回收率为80%;访谈采访了10位学生代表和5位教师代表。
三、校园文化特点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我校的校园文化具有以下特点:1.仪式感强:学校定期举行各种仪式活动,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增强了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多元交流:学校开设了丰富多样的社团和俱乐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艺和发展兴趣的平台。
3.师生关系融洽: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互信关系,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频繁,增加了学校的温馨氛围。
4.文化传承:学校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开展了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动,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
四、校园文化问题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学生参与度不高:虽然学校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活动,但很多学生并没有积极参与其中,缺乏主动性。
2.文化现代化需提升:学校的文化活动还停留在传统的形式上,需要更加注重现代元素的引入,以符合学生的审美需求。
3.文化宣传不够到位: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对于一些优秀的文化成果宣传不够,导致一些学生对学校的文化建设存在认知上的差距。
五、改进方案为了改进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激发学生积极性: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让学生认识到校园文化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类文化活动。
2.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学校可以尝试引入一些新的形式和元素,如科技展览、创意设计等,以吸引更多学生的关注和参与。
3.加强文化成果宣传:学校应加强对校园文化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通过校报、校园广播等媒体,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学校的文化建设成果。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人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里熏陶成长起来的,古诗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文化氛围对一个人的影响往往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又时刻影响着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
学生成长最主要的文化环境就是学校,而班级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班级文化建设对中学生的学习、成长和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所谓班级文化,就是指班级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及行为方式等的复合体,它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设,反过来又对它的创设者,尤其是青少年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作用。
近几年,在学校政教处的大力倡导下,笔者有意识地发动、组织学生进行班级文化建设,使班级学习风气和班集体凝聚力都明显的转变、提高,并多次在学校组织的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中获得一等奖,2008年中考我班成绩斐然。
有感于此,2008年秋季,笔者又接手新一届的班级,老马识途,又早早着手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在创建班级文化氛围、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上,笔者主要做了下列几方面的工作:一、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教室的环境布置、桌椅的摆放、黑板报的利用、墙面的布置以及班级卫生状况等等,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硬件”。
新学期开始,我利用班会课时间和同学们说:“‘校园是我家,美化靠大家’,而初二年六班的教室就是我们班50位师生共同的家。
请同学们献计献策,发挥集体的力量,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营造一个温暖的‘家’。
”第二天早读时,我惊奇的发现,走廊上打烂的玻璃给安装上了,经过调查了解,原来买玻璃的钱是几个课间打闹而损坏了玻璃的男同学主动凑齐并自己动手安装上的,我马上对他们的行为给予了表扬和肯定,同时与班级生活委员商议,成立一个“卫生督察小组”,负责检查每天的值日工作是否按照学校“五有”、“五无”的要求,做到地上无痰迹纸屑,桌面无刻划,门窗无破损,卫生无死角。
从这天起,教室里新添了一个成员――红色的大垃圾桶,纸屑满地的现象也一去不复返了。
随后,我趁热打铁又在班级里组成了宣传小组、学习小组等,宣传栏里的“学习园地”由柯桂梅同学负责张贴班级同学的英语优秀小作文,“芳草园”一栏则由林爱芳同学负责张贴班级同学的优秀作文,“读报天地”则指定林真真同学负责,从《泉州晚报》上剪贴同学们所关心、喜闻乐见的内容,定期更新,以便同学们互相交流,借鉴学习,黑板报也是专人负责,定期出版,精心设计,图文并茂。
传统文化与师德教育师德是教师进行教书育人的根本,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包括观念、品质和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师德修养具有悠久的历史,从中国古代的孔子开始,各个时代都出现过师德优秀的教师,他们对师德修养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成为世人学习的榜样。
没有师德的教师显然是不成功的,尤其是对仍是一张白纸的小学生而言,拥有高尚师德的教师进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为了从正面和侧面对小学生的道德观念进行积极的影响,小学教师要特别注意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从中汲取积极的精神内容,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一、传承传统文化,铸就高尚师德的途径江泽民曾经说过,“经师易遇,人师难遭。
”在新时期,教师不仅要会讲授知识,更要会用自己的思想、道德、行为去影响学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
因此,小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传承传统文化,铸就高尚的师德。
1、恪尽教师职责。
教师在铸就高尚师德的过程中,最基本的就是要恪尽教师职责。
在《师说》中韩愈曾在其中说过教师的职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而对于这一句话,不同时代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见解。
在中国古代,很多教育家主张奉献,具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思想,他们淡泊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将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这一思想在现在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要从中汲取精神营养,以利于师德的修养。
当代教师的职责就是向学生讲授建设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创新,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情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创新型人才,提高国家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
2、砥砺“师志”。
教师不仅要恪尽教师职责,还要砥砺师志。
例如,孔子在一生当中不断为为自己树立目标,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志向,从而成为中国古代的一代学儒。
因此,教师在提高师德修养时,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砥砺师志,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而且每一次进步之后都要再次为自己树立更大的志向,从而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知识丰富度和技能,从另一方面来看更能锻炼自己的心智,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观念;也能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和道德观点,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观点,从而可以培养出促进国家建设的创新型人才,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文化教育调研报告
《文化教育调研报告》
一、引言
文化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国家的软实力、社会发展和个人素质提升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文化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次调研报告对文化教育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二、调研目的
1.了解当前文化教育的基本情况,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成果。
2.分析当前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学资源不足、教学方法滞后和教师素质不高等。
3.探讨改进文化教育的有效措施,包括提升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师素质等。
三、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座谈会等方法,综合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资料。
四、调研结果及分析
1.文化教育的基本情况:我国文化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成果丰硕。
2.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教学资源不足、教学手段滞后、教师素质不高。
3.改进文化教育的有效措施: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投入、改进教学方法和加强教师培训。
五、结论
文化教育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文化教育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为了更好地发展文化教育,需要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投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素质。
六、建议
1.政府应加大对文化教育的资金投入,提升教育资源。
2.学校应改进教学方法,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
3.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持续学习,提升教学水平。
七、参考文献
1.徐国良,国家文化教育引导下的传统文化教育问题研究,中国文化教育,2007年。
2.林军,我国文化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新时代文化教育,2015年。
构建国防教育特色课程文化的实践探索近十年来,省市第三十六中学校按照“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加强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素质”的宗旨,以特色课程文化建设为目标,探索出了以国防教育为特色的中学素质教育新模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
”可见,开展学校课程文化建设是当务之急。
国防教育特色课程文化是以国防知识和国防技能为载体的学校教育教学课程的文化涵,它既包括了学校教育教学的科学文化课程容,又包括了国防军事课程容。
一、构建国防教育特色课程文化的必要性1.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市第三十六中学校以“三热爱”教育为核心,充分借助当地丰富的教育资源,将国防教育课程融入素质教育课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通过开设国防班,采取课堂教学和国防教育活动课程相结合的办法,增加了学校课程文化的军事色彩,强化了德育的思想涵。
2.磨炼学生意志品质学校着力打造特色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兴趣、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
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不断强化和发展,反过来促使学生不断提高文化课成绩和军事训练水平。
3.凸显学校德育特色学校通过打造特色课程文化体系,将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有机结合,从而加快了思想道德建设和素质教育的步伐,为国防后备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这更加凸显了学校“国防教育特色育人”鲜明的办学特色。
二、构建国防教育特色课程文化的实践举措1.构建国防教育特色课程文化体系市第三十六中学校通过学习借鉴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炼出了适合学校发展的价值和理念,构建起了完整的国防教育特色课程文化体系,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开发了相应的教材和教案,并进行了有效的实施和评价,使得“有品质”的课程促成了良好的课程文化,形成了学校课程文化的体系和架构。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一、前言班级文化是教育建设的严重课题,所谓班级文化,是指师生通过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创设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班级文化的提升是打造学生素质的严重途径。
小学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起始阶段,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胜利与否对学生的康健成长有着至关严重的作用。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下,当前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班主任对班级文化建设意义的错误解读、班级文化建设缺乏个性化、班级活动过于形式化、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忽视民主性等,因此,有必要对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进行全面的研究。
二、班级文化构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除了班主任对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错误解读外,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还存在班级文化过于形式化、缺乏个性化等问题,这些问题有碍班级文化的发展和强大,是值得反思和研究的。
(一)班级文化意识稀薄一些教师由于对班级文化内涵缺少系统的认识,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把更多的目光放在学风的塑造上,片面地强调学习,忽视了其思想道德、行为表现等方面的发展,最终导致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局限化。
一旦形成了学习至上的评价标准,就会导致一些成绩落伍的学生产生逆反心里,不愿意融入到班集体中,使班级文化建设产生负面影响。
再加上有些班主任是为了学校的“评比”而被迫去实施班级文化建设,利用形式主义做样子,造成班级文化建设不持续、没有整体性。
(二)班级建设缺乏个性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很多小学的班级中找不到个性文化,一方面是由于班主任与小学生创新意识欠缺,活动方式陈旧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教育管理者没有重视小学生的兴趣特长,大多数都集中在文体活动中,如千篇一律的红花评比,歌咏比赛等。
教育是为了让学生的个性得到积极发展,小学的班主任应做一个有心人,在实际的班级生活中有用地促进学生人格的康健发展,形成蓬勃向上的班级文化。
(三)班级活动流于形式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严重组成部分,但班级活动流于形式化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主要因为是:1.很多班主任认为教师工作量烦琐,班级活动的开展不仅占用了教师的休息时间,更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2.很多班主任对于主题班会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不予以重视,仅仅为了应付检查而递交活动方案;3.有些班主任对于课余活动采取松散管理,活动内容陈旧,不足以唤起小学生的参与热情;4.有些班主任虽有好的活动方案,但是由于时间、活动费用等因素,最终导致没有在班级中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协作性活动机会。
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软实力之一,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开展了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旨在了解学校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方法,针对学校师生和管理人员展开调研,主要内容包括学校文化活动开展情况、学校文化特色和学校文化对学生的影响等方面。
三、调研结果1.学校文化活动开展情况调研结果显示,学校文化活动丰富多样,但存在参与度不高、针对性不强的问题。
部分学生反映学校文化活动形式单一,需要更多创新和互动性。
2.学校文化特色学校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校园风采、传统文化和学风建设等方面,其中以校园风采最为突出。
学生和教师普遍认为学校文化特色的建设对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学校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调研结果表明,学校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但也有部分学生反映,学校文化对个人成长的指导作用不够明显。
四、建议根据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增加学校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和针对性,丰富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社会实践意识。
2.发挥学校文化特色的优势,提升学校形象和凝聚力,让学生感受到学校文化的魅力。
3.加强学校文化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人文素养,帮助其健康成长。
五、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现状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也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我们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学校文化建设将不断得到提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育质量的提升贡献力量。
综合素质评价学校文化之旅的范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本文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e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s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在当今社会,教育被赋予了越来越重要的使命,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更要注重其综合素质的培养。
作者: 乔玉全
作者机构: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课程发展处 处长
出版物刊名: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页码: NULL-NULL页
主题词: NULL
摘要:我今天重点要讲的是外语实验学校文化建设问题。
在座的大多数学校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
当然,从更完善的角度,还是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
我们的各行各业都涉及到文化建设的问题,学校也不例外。
外语实验学校为什么需要加强文化建设呢?这实际上是由我们面临的挑战决定的。
过去我国成立了一批比较早的外国语学校,主要是为了培养外交人才,而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主要情况就是整个社会外语水平的提高,也就是全民英语教育的问题。
我们的中学都非常重视外语,是因为中考、高考要考外语,这个导向性大家是很清楚的。
那么在外语水平普遍都提高的情况下,我们外国语学校只靠单纯加一、两门外语课,是不是就能称得起外语实验学校。
从文化角度探究镇海中学教务管理的特色文化,就哲学范畴来看其本质是一种精神。
精神不是万能的,是属于第二性的东西;但精神的力量又是巨大的,在一定情况下它能产生物质力量所没有的动力。
文化底蕴是一所学校长期来积淀下来的精神财富,它所产生的精神动力是任何物质力量所不可比拟的。
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整体实力和综合实力。
镇海中学长期以来在高考、学科竞赛、文艺、体育等领域方面在面临生源等方面的压力的情况下始终能取得优秀的成绩,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在于镇海中学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精神。
文化,是人类在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过程中所逐步积淀下来的精神,是一个逐渐积累、逐渐传承并不断补充、深化、拓展的过程。
镇海中学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一方面来自于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校园内大量的文化古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新历史时代下不断丰富、充实的校园文化;另一方面来自于镇海中学教师长期以来形成的奉献精神、自我牺牲精神以及在新历史时期下的改革创新精神。
镇海中学在教务管理上所取得的成绩同样是因为承接着自身独特的文化成果。
一、建立和完善人性化管理制度,提高教师自我管理的能力镇海中学在教学中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这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行为准则。
对于每位教师来说,它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只要严格按照这一套制度进行操作,就能在教学上出成绩;其次,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必须严格执行学校制订的教学管理制度,并经常性通过自查、互查和学校有关部门的检查来把握教师对制度执行的情况以及制度本身需要完善的地方;第三、在严格执行制度的过程中除了教师自身因素外还需要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等老师的共同协作,这种在共同目标的追求过程中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凝聚力;每位教师都能在自己的本学科上培养学生的能力,但同时注重学科间的共同配合,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不只是顾及自己学科的利益。
在教学管理中,我们不断要求教师(包括学生)既要开展学科内部,也要开展学科之间的竞争活动,没有竞争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没有创造力。
学校文化视野下的教育问题探究
一、学校文化是教育研究的一种视野
1.学校文化内涵
学校文化是人所编制出来的一个意义之网。
学校文化界定为‘因学校这一特殊场域的限定而体现出特殊意涵的教育现象。
2.学校文化作为研究视角
“以学校文化为视角”来透视教育活动,学校文化成为“看教育问题的一双眼睛”,即以学校文化为视野去努力发掘教育活动中的种种细枝末节,将关注焦点落在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及权力的运作问题上。
二、对几种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分析
1.师生之间的阵地战
(1)表现:学生冷眼观老师、直言戏弄老师、直接与老师对抗――师生对垒
(2)原因分析
教师所具有的相比于学生的权威地位是制度赋予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就真的能够享有这样的权威,对于制度赋予的权威地位本身,学生无力也无意去撼动,但他们常常通过一种无声的方式,在一旁默默审视着教师的言行,在与师生相互“看”与“被看”的活动中转换着权力的格局,实施着对教师权力的不动声色的解构。
当学生试图去对抗教师的统治时本质上想反抗的只是教师所代表的社会规则,学生所对抗的教师已经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仅仅成为制
度的傀儡。
在师生之间用语言所进行的针锋相对的激烈斗争中,教师常常只是学生用以发泄对体制不满的”替罪羊“。
2.讨厌校服的学生
学生对校服有复杂的心态:一方面他们渴望穿上日本式的漂亮校服,让自己‘显得特高级“,另一方面,有对国内生产的抹杀个性的“难看’校服十分反感,想尽各种办法对校服进行改造。
可见,学生并不反对”校服“这样一种服装的形式,而是对用服装作为手段来对其进行身体约束。
服装代表一种教育的权力符号,通过“接受由学校为自己选定的服装“这样一个过程,学生学习的是一种被安排被摆布的姿态,面对教育的控制,他们不得不先交出自己的身体,然后再进一步不知不觉交出自己的灵魂。
3.关于问题少年
(1)问题少年如何形成的
问题少年“首先是一群受害者,而不是社会的敌人,他们对于社会的种种敌意恰是社会对他们的伤害所造成的。
(2)对问题少年如何教育
首先,爱学生,建立好师生关系。
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热爰他们,才能走进他们封闭的心灵天地,做好转化他们的工作。
由于问题学生身上的毛病、缺点多,很少得到理解同情,普遍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自卑、自傲,对老师持对立的情绪,对同学有不满的态度,他们疏远了集体,表现出孤傲。
因此对他们,应多关心、爱护,培养他们的情感,使他们能感受到集体生活的温暖。
其次,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赖。
每个人都具有自觉性、自尊心和荣誉感。
只有受到尊重和信赖,人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于热情向上的青少年尤其如此。
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却没有得到教师们应有的信任和尊重。
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他们对他人都存在戒备心理,不愿向他人倾诉。
认真地听学生讲话,尤其是问题学生,他们会感到老师尊重他,对他所说的话有兴趣,他就会向你敞开心扉。
再次,保护学生的自尊。
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就要对学生忌讽刺,多鼓励;少批评,多表扬。
不论是优生还是差生,教师都应当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促使他们乐观向上、自信自强,充分发挥学生内在的智力潜能。
三、学校影响教育公平的社会学分析
1.教育公平类型
教育公平可具体分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三种不同类型的公平。
2.学校对教育公平的作用分析
“公平竞争“是被全人类认可的基本原则。
让所有的人接受同等的受教育机会成为大众社会之中实践”公平竞争“原则的一个重要举措。
教育活动一直以“公平”为追求,但教育的公平是否真正存在?
(1)对教育公平的分析
作为起点公平的入学机会均等一直是教育公平问题的焦点。
相比之下,起点公平是一种显性的公平,过程公平则因过程中的多变性与复杂性而不易察觉,结果公平因竞争机制的淘汰目的则更易与个人的
能力联系在一起而更加难以辨别,所以过程公平与结果公平是一种隐性的公平。
只要竞争的淘汰机制不改变,过程公平与结果公平将成为难以实现的乌托邦幻想。
而当竞争的机制被霸权所利用,成为实现特殊阶层特殊利益的手段,那么,起点公平则很容易成为用以掩盖过程与结果不平等的意识形态面具。
大众很容易被机会均等的表象所迷惑,并心甘情愿的接受不平等权力的筛选,被淘汰者则因表面的公平竞争原则不得不接受自己的不利地位,并把自己被淘汰的原因理所当然归结为自身的能力低下。
(2)伊里奇的教育机会均等观点
伊里奇,著名的反学校批评家,他所著的《非学校化社会》对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教育领域有着爆炸性的影响。
他认为,“在这些国家中,大多数人中了学校的圈套,即是说,学校教育之后果,使得他们在比自己收到更好的学校教育的人面前感到自卑。
强迫的学校教育和平等教育的目标相抵触。
平等的教育机会是“满足人们需要的可行性教育的目标。
但是把平等教育等同于学校教育,就好比把拯救和教堂弄混一样”。
伊里奇的主要贡献不在于他提出的解决方案的质量,而在于他对教育机构自以为是的确定性提出挑战和机遇打击的效果。
他既不是反学校也不是反机构的,他只不过是敏锐地意识到那些创造物限制了跨越门槛将友谊之手伸向其他的可能性。
他最关心的是扩展和培养产生于友谊的爱。
(3)学校与教育不平等的关系
上学是每个人的权利,上学有助于改变个人先天条件的差异,从而弱化并消除社会不平等。
因此,争取“入学机会均等”成了实现教育公平的首要目标。
但在这样的观念中,一个根本的错误在于把“受教育”等同于“进学校上学”,把受教育权等同于入学权。
这实际上曲解了教育公平的意涵。
学校使教育活动与其他生产劳动相分离即学校垄断了知识传授的途径。
通过垄断知识的传授实质是掌握了某种权利。
学校因此成为实行社会控制的重要机构。
把教育局限于学校之中是导致教育不平等的根本原因。
龟兔赛跑,这则故事让大多数中国孩子接受了乌龟的弱者地位以及不平等的竞争关系。
他们仅仅被告知:“只要努力就能成功!“而没有人告诉他们:“这种竞争不平等!”我们看到,大多数孩子正是在这样的语言迷惑下心甘情愿的接受着不平等的竞争体系。
对于自己的不幸失败,他们归结于自己的无能或不够努力,但却从不会怀疑学校所制造的竞争本身是否合理。
而事实上,正与故事中隐藏的真想一样,学校的竞争体系就是一个让乌龟与兔子进行比赛的不平等关系。
当学校成为一种对不利人群的变相淘汰机制时,考试制度所塑造的表面公平的竞争假象实质则是让大多数不利人却充当了社会筛选的殉葬品。
这也就是“乌龟”们命运的悲剧性所在。
四、结语
我不知道我们的学校文化在寻找真我的思想之路上还需要走多久?这条路又将如何的走下去?但对于现实生活本身,许多时候作为个体的我们,是否真的别无选择,不能选择?!只能去承受,而不是抵抗。
舒曼在《个体社会化》一书中说:“人类既非美欧理性,也没有受到欺骗,但是无论他们多么勤奋地审视自己的生活经历,都几乎不会发现策略来帮助他们改变游戏规则,以便对自己有利。
”在无法改变游戏规则的前提下,“有条件的”接受就是最好的选择。
学校对学生的控制既是对学生的束缚也是对学生的保护,但是需要遵循一个度,过犹不及。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3条:
1、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
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2、积德为产业,强胜于美宅良田。
3、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