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私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现状与问题—经济全球化下北京市私营企业发展对策研究之二
- 格式:pdf
- 大小:122.36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的方法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走出国门,寻求更广阔的市场和资源。
这一过程既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方法和策略。
一、机遇1. 市场扩展机遇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拥有巨大的市场。
中国企业通过走出去,可以获得更广阔的市场,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和增加营收。
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市场需求旺盛,消费能力逐渐提升,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2. 资源获取机遇随着走出去的步伐加快,中国企业可以借助国外优质的资源,如原材料、技术和人才等,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在一些资源丰富的国家,中国企业可以通过投资建设自己的项目,获得稳定的供应链和资源支持。
3. 品牌建设机遇走出去不仅是产品和服务的输出,也是中国企业品牌的输出。
通过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和竞争,中国企业可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在全球化时代,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品牌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次重要的机遇。
二、挑战1. 市场竞争挑战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国际市场上,他们需要与当地企业竞争,需要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同时还需应对当地政策、法规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这些都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 品牌建设挑战品牌建设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企业付出巨大的精力和资源。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企业面临着来自全球知名品牌的压力。
他们需要打破“中国制造”的负面印象,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塑造可信赖的品牌形象。
3. 风险与不确定性挑战走出去不仅带来了机遇,也伴随着风险和不确定性。
国际市场的政治、经济和法律环境可能出现变化,汇率波动和政策限制等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风险。
同时,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也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难度。
三、方法与策略1. 了解目标市场在走出去之前,中国企业需要充分了解目标市场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的环境。
对我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提出对策建议申论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企业走出去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
走出去不仅是对求索、开拓国际市场的战略选择,也是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的必然趋势。
我国企业走出去有许多困难,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是与国外市场的差距,包括经济、法律、技术、文化等,这些差距阻碍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改善企业竞争力。
一、加强基础研究,明确发展方向要想让企业走出去发展,就需要对自身实力进行研究和分析,确定企业发展方向。
企业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如市场营销、行业机构、技术资源、财政等,以便确定发展的方向。
例如,金融企业可以考虑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分析产品特点和客户需求,并结合国外多元化的投资环境,给出自己的发展方向。
二、抓住机遇,制定完善的发展战略企业走出去发展,应该开拓和抓住机遇,制定完善的战略,以实现发展目标。
企业需要坚持创新,开发出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产品,以吸引更多国际客户。
此外,企业还要注意寻找商业机会,可以通过国际合作、参加国际会议、签署合作协议等方式来开拓国际市场。
三、加强培训,提高企业宣传能力走出去不仅需要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还要具备良好的宣传能力,企业需要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宣传能力,掌握国际媒体、社交媒体等技术,对国际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以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此外,企业还应在国内外筹划宣传活动,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在国际市场宣传企业的专业能力和服务。
四、建立完善的法律管理机制企业在走出国门发展时,应该建立完善的法律管理机制,包括反垄断法、外商投资法、税务法律、劳动法等,以确保企业可以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发展,充分发挥其竞争优势,降低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
总结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走出去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要想让企业走出去发展,需要加强基础研究,抓住机遇,制定完善的发展战略,加强培训,提高企业宣传能力,建立完善的法律管理机制。
民企国际市场开拓不力的原因及对策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使中国经济陷入困境,国内市场受到冲击。
而在加入WTO后,中国民营企业受到国际市场竞争的冲击,艰难面对着国际市场开拓的压力与挑战。
虽然中国民企的实力日益增强,但是在国际市场上,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得不面对和克服的困难。
以下是民企国际市场开拓不力的原因及对策。
一、企业竞争力不足企业竞争力是企业抵御市场风险、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
而中国民企的竞争力长期受到原材料价格波动、外企与国有企业的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企业自身的质量和品牌影响力还有待提升。
所以,民企在面对国际市场竞争时,不够具有“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高、技术领先、完美营销”的竞争优势。
对策:民企要学习国际化企业的成长经验,通过整合资源,提升企业技术和品牌含金量,注重自身专利技术的保护,培养自主品牌,扩大营销渠道,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
二、企业缺乏国际市场经验中国经济对外开放时间不长,民营企业缺少对国际市场的专业认知、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也有限,缺乏对国际市场的了解和经验。
对于国际市场上的融资、法律、物流、人脉等方面都不够熟悉,面对国际市场市场化交易、债务风险、海关检验等诸多问题也缺乏实践经验,因而在开拓国际市场时缺乏技巧和策略。
对策:国内的民营企业要在开展国际业务之前进行大量的调研和策划工作,切勿跨步太大,推进国际业务要慢慢来,企业需要通过多种方式,例如招揽外文人才、借助外界媒体的力量、跨国合作等,来积累国际经验以及建立国际网络平台。
同时,民营企业要不断学习,提高不同文化、不同体制下的国际市场交往能力。
三、对外宣传力度不够民营企业的发展往往受困于资金、舆论、资源等方面的不足,对于许多优秀民企来说,本质上是人才相对集中、专业化领域比较狭窄,几乎所有的劳动力和关键资源集中在少数几个人手中。
因此,民企在全国范围内的品牌知名度与巨头相比仍有差距,对于国际市场更难以说。
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在国际经济影响力不断增强,对外投资迅猛发展,这对拓宽国际市场、促进东道国经济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但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历史不长、经验不足,总结近年的经验教训,对提高企业走出去水平不无裨益。
一、走出去面临的外部问题1.部分国家政局稳定性欠佳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一些国家政局稳定性较弱,少数国家还受到战争的威胁。
一些国家虽然不会爆发全面战争,但地区安全局势欠佳,如2013年盘踞在刚果(金)东部地区叛军多次与政府军交火,导致刚东三省局势进一步恶化,部分城市发生群体性抢劫事件,一些企业被迫暂时撤离。
由于刚政府控局能力有限,该地区安全紧张局势短期内无法得到更本性改变。
我国在上述三省从事经贸合作投资业务的企业面临的安全风险有增无减。
另外,不少发展中国家实行多党制,在民族矛盾以及西方势力的干预下,也容易出现短暂的动荡。
2.宏观经济波动对企业经营产生严重影响其一,通货膨胀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一些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物价快速上涨,导致材料价格不断上升,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
与此同时,土地租金也水涨船高并严重影响企业运营,毛里塔尼亚某农场项目,由于没有对土地租金的快速上涨和该国对粮食最高限价的风险缺乏足够重视,导致该项目严重亏损,被迫放弃。
其二,人民币升值导致外汇企业蒙受汇率损失。
如中国某水电企业在刚果(金)承包的一项工程,合同约定的汇率是1美元兑7元人民币,2013年7月笔者调研时的汇率为6.137,由此给企业造成两千多万美元的损失。
其三,行业周期影响企业业绩.以矿业为例,前几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加快了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或直接投资,但2013年矿产品价格低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效益,部分企业面临亏损的风险。
3.土地纠纷影响企业正常运营一些发展中国家土地管理十分混乱,“一地多证”、“一地多主”现象时有发生,据当地媒体报道,某国民事纠纷中约80%涉及土地纠纷.我国企业在当地购买/租赁土地虽然均通过正规渠道获得,但仍会面临一些意想不到的土地纠纷案件发生,打官司亦往往是两败俱伤.如某中资企业与该国农业部签署合作协议,在农业部提供的2.5公顷菜地种植蔬菜和养猪,曾取得一定的经营效益。
中国企业海外市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中国企业逐渐走出国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海外市场发展的道路上充满了各种挑战和障碍,中国企业在面临国外市场竞争时也遇到了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从中国企业海外市场发展的现状问题出发,探讨对应的解决对策。
一、现状问题1.文化差异导致的沟通障碍中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时,常常会面临当地文化的差异。
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都会导致沟通障碍,这对企业开展业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尤其在商务谈判、营销推广等环节,文化差异的问题更为突出,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2.市场竞争激烈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进军海外市场,同时也面临着国外本土企业和其他国际企业的激烈竞争。
在价格、品质、服务等方面,中国企业需要不断提高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环境法规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环境法规不同,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开展业务时需要遵守当地的环保法规和劳工法规。
而这些法规往往与中国国内的相关法律法规有所不同,企业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和适应当地的法规,确保企业的合规经营。
4.品牌建设困难在面对国际知名品牌的挤压下,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很难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
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较低,另一方面是由于品牌建设需要深入了解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和习惯,通过有效的推广和营销手段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青睐。
二、对策建议1.加强文化研究和跨文化培训针对文化差异导致的沟通障碍问题,中国企业应加强对当地文化的研究和理解,提高跨文化沟通的能力。
可以通过招聘当地员工、培训中国员工或外派具备跨文化背景的员工到海外市场,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文化环境,提高企业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应变能力。
2.提高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企业应该以提高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为重点,树立起优质品牌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支持。
当今形势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向全球市场扩张,以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丰厚的利润。
这种“走出去”战略不仅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要实现在全球范围内的成功,中国企业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就当今形势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机遇1. 中国市场饱和,需求下降随着中国市场的饱和和需求的下降,中国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走出去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发展机遇。
2. 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升通过“走出去”,中国企业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3. 资源整合和风险分散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可以帮助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和风险分散,降低单一市场的依赖度,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4. 政策支持和市场开放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和鼓励企业“走出去”,同时国际市场也越来越开放,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5. 国际合作和市场共赢通过“走出去”,中国企业可以寻求国际合作伙伴,共同开拓市场,实现市场共赢,促进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挑战1. 战略定位和市场适应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需要面对全球市场的巨大挑战,需要重新调整战略定位和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环境。
2. 人才和文化融合在海外市场开展业务,需要面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人才挑战,如何实现人才和文化的融合,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挑战。
3. 法律法规和政治风险全球范围内的法律法规和政治环境不同,中国企业需要面对单位国家的法律法规挑战和政治风险,如何遵守当地法律法规,规避政治风险,是企业走出去的一大挑战。
4. 品牌和形象建设中国企业要在国际市场立足,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进行品牌和形象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口碑,提升国际竞争力。
我区私营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调查报告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越来越紧密,加入WTO等国际组织也促进了我区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区私营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调查,探究现状、发展趋势和对策,以促进企业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
一、现状1.我区私营企业对外贸易规模较小。
调查结果显示,我区私营企业对外贸易的规模普遍较小,出口额占比相对较低。
其中,对出口市场需求不足、外贸壁垒、贸易环境复杂等因素限制着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
另外,由于资源配套不足,导致企业在产品质量、品牌认知等方面与竞争对手差距较大,难以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
2.私营企业对外贸易品种较单一。
统计数据显示,我区私营企业对外贸易品种相对单一,主要出口产品以传统专业产品为主,缺乏新兴市场的拓展。
同时,国际市场上对环保、高科技等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但我区企业在这些领域的研发、创新能力还有待加强。
3.企业对外贸易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企业自主创新是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核心竞争力,而调查结果显示,我区私营企业在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其中,企业缺乏发展科技创新的投资和支持,创新能力仍有待提升。
二、发展趋势1.发展外向型经济已成必然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外向型经济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方向,企业只有把握全球化、科技化的发展趋势,才能获取更多的市场机会。
2.加强创新驱动,提高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不断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技术创新,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
发展新兴产业,推广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科技产品,成为企业新的方向。
3.深化改革,优化对外贸易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优化对外贸易环境的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资源,增强竞争力,成为企业转型升级、打造外向型经济的重要一步。
三、对策建议1.政府增加对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支持。
政府应积极引导和扶持企业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挑战和机会一、前言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开始走向世界,拥有了有效的市场和优势资源。
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内,中国企业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展示了其惊人的成果,进一步提高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然而,走出去的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企业也遇到了很多的挑战和机遇。
二、挑战1、文化差异挑战——国际化是文化的融合,而文化的开放和融合并不是很容易的。
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必须在适应国外文化的同时也要处理好与国际文化的互动。
中国文化中存在许多重要元素,例如礼义廉耻、封建性的思想和领袖式的管理方式。
这些元素需要中国企业做出必要的调整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国际竞争。
2、品牌影响力短缺——品牌影响力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所在,但是,中国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存在不足。
从国际品牌的角度来看,许多消费者认为中国品牌的质量与国际品牌不匹配,从而对中国品牌产生了质疑。
因此,要增强中国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中国企业必须选择适合自己的国际品牌定位好的发展模式,打造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体系。
3、产品附加值不高——许多中国产品还没有达到高附加值的规模,这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面临的 important 问题。
加上高成本的生产成本,许多中国企业在拓展海外市场时,往往陷入困境。
因此,要快速提高中国企业的附加值,盲目地追逐产品竞争力,开发市场的最好途径是产生自己的市场优势。
三、机遇1、国际市场机遇——国际市场依然是中国企业发展的主要的机会之一,尤其是在亚太和非洲地区。
在这些地区,中国企业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在开拓市场和布局能够更快地实现。
同时,这些地区的消费市场和工业市场对中国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非常大。
因此,中国企业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并提升其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
2、创新创业的机遇——创新创业一直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关键。
尽管创新创业的过程困难重重,但其带来的潜在机会无处不在。
中国企业可以通过自主研发,掌握技术,打造自己的品牌,提升企业附加值,并保持竞争力。
跨国经营一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和中国即将加入WTO的背景下,研究探讨企业国际化经营问题具有特殊意义。
一般而言,国际化经营是一个国家加入WTO后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事国际化经营将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中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中国企业选择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性(一)外部原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最大500家跨国公司已有400多家在中国登陆。
加入WTO 后,形势将更加严峻。
这表明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对手是具有超强实力的巨型企业,它会拒着雄厚的资本实力和强大的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而我国的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
比如,我国的汽车工业仅整车厂就有100多家,但全年的总产量之和只相当于外国一家中型企业的产量。
全国企业500强的销售额之总和只相当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一家企业的年销售额。
当今的世界经济中,一批跨国大企业正扮演着主要的角色。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1998年公布的数据,1997年全球共有跨国公司4. 5万家,其子公司25万家。
这些企业控制了世界生产总值的40%—50%,国际贸易的50%—60%,国际技术贸易的60% —70%,产品研究与开发的80%—90%,以及对外直接投资的90%。
其中,由世界权威性财经杂志美国《财富》每年评出的全球500强,虽然在数量上只占跨国公司总数的1 %左右,但其销售额却占全部跨国公司总销售额的90%。
并且从行业集中度和其生产经营与其他跨国企业的相关性等经济指标看,全球500强都有着极强的代表性。
(二)内部原因通过国外研究论证,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的原因是: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比较成本和交易费用等因素促进了跨国经营的出现或是外国直接投资的产生。
根据海墨和金达莱伯杰(Hymert and Kindleberger)的观点,跨国公司拥有某些垄断优势,诸如:(1)对某种专门技术的控制;(2)对某些原材料来源的垄断;(3)经济规模优势;(4)对销售渠道的控制;(5)产品开发和更新能力等,促成了跨国经营或外国直接投资。
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开拓不力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 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不断提升,优势日趋明显。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民营企业在对外贸易领域同样担负着不可忽视的角色。然而,民营企业的出口竞争力还不高,尤其是国际市场的开拓能力还很薄弱。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是民营企业迎接企业全球化竞争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民营企业国际市场开拓不力的原因,随后相应提出一些建议和方法。[关键词] 国际市场开拓;民营企业;培育;对策如今,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不断提升,优势日趋明显。据统计,在我国沿海一些地区,民营企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70%,几乎涵盖了所有社会层面新的经济增长点,具备了很强的经济活力。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民营企业也同样活跃在对外贸易领域,担负着不可忽视的角色。如在浙江,民营企业的出口额已超过国有外贸企业和外资企业,成为出口贸易中的主力军。然而,民营企业的出口竞争力总体还不高,尤其是国际市场的开拓能力还很薄弱。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是民营企业迎接企业全球化竞争的必然选择。一、影响因素市场开拓能力包括对新市场的开拓和占领以及市场营销手段的创新。由于民营企业涉足对外贸易时间不长,在具体开拓国际市场时,难免遇到各种问题和障碍,这些影响因素主要涉及企业自身和产品竞争力方面:1.缺乏营销积累及国际经验营销网络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基本依托。民营企业目前仍有不少处在其发展的初期,无论是其自身的规模还是业务涉及的区域都还比较小。由于开拓国际市场的历史较短,尚无法建立起比较完整拥有可靠、通畅、高效的海外营销网络以及不断开拓这一营销网络的能力。而一张完善有效的营销网络是要靠时间的积累才能建立的,因为没有多年经营所积累的客户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营企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而且,民营企业不甚了解目标市场的风土人情、法律法规等经营理念和规则,缺乏与国际接轨的经验。2.缺乏专业人才由于发展起点和发展历程的特殊性,民营企业创始人大都文化素质不高,缺乏必要的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经营技能和管理理念。企业从业人员整体受教育程度较低,普遍缺乏熟悉法律、精通业务、懂管理、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涉外经营人才的匮乏已是制约其海外拓展,提高出口竞争力的一大瓶颈。努力吸引和培养一大批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面向国际、面向未来、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懂得世贸规则和国际惯例、熟悉各国法律、熟悉操作流程的外经贸专业人才队伍已是当务之急。3.缺乏较高的商业信用度、品牌知名度和服务信誉度目前,民营企业出口的产品中,90%是OEM,只有10%是自有品牌。一个好的品牌可对产品发挥“扩散效应”,对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发挥“放大效应”,对顾客的注意力和忠诚度发挥“磁场效应”,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拓展效应”。然而,我们企业对产品品牌的意识很淡薄,没有意识到品牌对消费者具有极大的诱惑性,可以提高市场的开拓能力,使企业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最终带来巨额利润。4.手段、策略落后由于国际市场变化莫测,开拓国际市场的手段和策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成败。我们大多数民营企业不太重视营销策划工作。营销的手段和策略落后,已成为制约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因素。首先,开拓手段比较单一。如大多从事一般贸易,而劳务输出、承包工程、引进外资、到海外直接投资等开拓的形式较少;在一般商品中,间接出口的多,直接参与国际市场营销少;在与国外企业联合上,单独经营的多,与国外企业参股、控股合作的少。其次,销售渠道不广。民营企业由于开拓国际市场的历史较短,普遍存在销售渠道不广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营企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第三,缺乏对国际市场定位(如市场容量、市场占有率、市场潜力等)及消费者行为(如消费者需求、层次需求、心理预期等)作深入调查研究及市场细分的分析(如消费者行为细分、消费者层次细分等)。第四,缺乏与国外公司紧密合作的能力。他们往往单打独斗,孤军奋战,很少充分利用跨国公司的品牌优势、经销网络优势、熟悉当地经济情况等优势。5.出口商品结构问题如果说企业是开拓国际市场的主体,那么,产品就是开拓市场能力的重要方面。目前,民营企业的出口产品还是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出口增长仍停留在低价格的数量规模的扩张阶段,出口商品结构还是以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体现在产品结构上的“三多三少”:粗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低附加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一般产品多,名优产品少。自主出口品牌匮乏,低价竞销恶性竞争等现象依然存在。这种状况的根本改变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成本和价格优势还将是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出口商品结构限制了市场开拓能力的提高,成为开拓市场的瓶颈。二、对策1.营销能力的培育首先,要切实转变营销观念,加快营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逐步建立起以顾客为导向,以价值增值过程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整合营销的各种要素,提高营销整体运作效率和效果。其次,建立营销组织。这种营销组织应该围绕客户设置,而不是像传统营销活动那样仅仅围绕产品、市场和利润设置。第三,重视客户关系管理,以实现“让客户满意”的目标。为此,应把自己关注的焦点从内部运作转移到客户关系管理上来,通过营销自动化软件实现对客户的“一对一”营销。第四,善于运用虚拟经营方式,即在有限的资源下,为了取得竞争中的最大优势,仅保留企业中最关键的功能,如技术或生产能力,而将其他的功能如营销功能虚拟化,通过各种方式借助外力进行整合弥补,以便在竞争中最大效率地发挥企业有限的资源。但虚拟经营的企业必须控制关键性的资源,如专利权、行销通路或研发能力等,否则就会受制于人。2.配套管理系统的建立首先,建立一个营销导向的组织结构。目前,我们大多数民营企业不太重视营销策划工作,有的甚至连营销策划的组织都没有,营销中的短期行为相当普遍。不少企业仍然是销售导向,市场部徒有虚名,没有配备营销专才,专司广告、促销、调研、品牌、客户服务等。其次,要有制度化的营销计划、执行与监督评估体系。民营企业传统的营销是没有计划,或者计划流于形式,没有充分的依据,也不依此执行。企业忙于事务的多,很少进行监督、评估与审计。定期评估有利于计划与策略的调整。借鉴欧美成熟营销管理经验,建立整合的营销系统仍是当务之急。再次,企业之间的竞争早已不再是一个企业对一个企业的竞争,而成为一个企业的供需链同竞争对手的供需链之间的竞争。只有掌握自己产品供应链体系的能力,才能获得整个产业链的大部分的收益。以体现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技术相结合的CIMS(现代集成制造系统)为代表及其带来的典型管理技术和模式,如ERP、MRPII等,已成为现代企业在打造供需链的过程中必须掌握的新式“利器”。3.自主专利权、品牌的创建要同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从事长期的进出口贸易,企业必须特别重视质量、信誉和品牌。品牌是企业形象的直接反映,是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有效手段之一。它代表着企业的产品质量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员工素质和商业信用。品牌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由以展现的载体,是以企业生产组织能力、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市场营销与开拓能力等为基础的市场占有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民营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提升,归根结底取决于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和核心技术的开发与发展以及自主知识产权有效保护。创新不是一劳永逸的,如果说一项技术创新成果能保持相当一段时间的话,那么品牌创新是每日每时的事。民营企业在实施名牌战略、提升名牌形象方面,要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吸纳新技术,提高产品档次,从量的扩张转变为质的提高。从为品牌打工,转向品牌生产,再提高到品牌经营,把“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从国内名品牌提升到争创国际名品牌,不仅需要“走出去”,而且需要“走进去”和“走上去”。所谓“走进去”,就是企业要进入主流市场,销售主流产品。所谓“走上去”,就是尽快使本企业品牌成为出口所在国的主流品牌。“走进去”和“走上去”既是“走出去”的继续,也是对“走出去”的进一步发展,最终达到占领更大份额的国际市场和大幅度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的目的和要求。4.开拓市场的具体方式差异化战略、个性化经营始终是一个企业在强手如林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的利器之一。民营企业在确定国外目标市场后,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选择以下四种不同的国际市场开拓方式:(1)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可依托大企业或专业外贸公司已有的稳定的国外销售渠道开辟新市场。这对于小企业既减少了对目标市场的调研工作,如市场需求、原材料的供应等,又减少了国际营销的风险和费用,同时也能充分利用大企业或专业外贸公司信息、销售渠道、人才、信贷、管理等方面的便利,产品的销量也得到了一定的保证。而且,还带动了中小企业的国际化。(2)利用专业市场的发展带动企业国际市场的开拓。专业市场能够提供较高的价值增值,具有国际市场导向作用。在浙江,民营企业具有“小资本大集聚、小企业大协作、小产品大市场、小产业大规模”的特征。根据实际情况和特有优势开拓国际市场,一些企业已经在很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开设了一系列专业市场,如浙江康奈集团利用海外温州人优势,先后在法国、美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等10多个国家开设了37家专卖店和36家专柜,直接将“康奈”的品牌推向欧洲市场,而且还制定了全球1000个营销网点的战略规划。又如,海宁皮革城在莫斯科建立了“海宁皮革专业市场”,温州企业结群在巴西设立了“中华商城”,在马来西亚设立了的“中国商品贸易中心”,在南非设立了“中华门商业中心“,在阿联酋设立了“中国产品交易中心”。这些专业市场成为信息和产品的集散地,很好地为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解决了信息传递和销售渠道的问题。并且,成为企业了解、开拓当地市场的窗口。(3)努力使产业形成集群化,通过集群推进国际市场的开拓。产业集群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形成基础,发展产业集群是后起国家及地区从比较优势转变为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所谓集群是由一群彼此独立自主相互之间又有特定关系的企业所组成的,并能形成信息、资金、产品、人员、信用等资源之间的交换。集群内的企业高度专业化分工,生产中结构的开放程度远比一般独立的企业要高,并且,依靠集群机制,有着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反映能力。民营企业可依托集群模式形成专业化生产,发挥规模经济优势,提高国际竞争能力,进而开拓、占据国际市场。(4)对于具有一定的国际化经验、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的企业,可独立开拓海外市场。当然,这种方式对企业各方面的要求较高。5.采用多种贸易方式扩大出口,实现市场多元化欧盟、美国、日本一直是我国出口的三大传统市场。目前,部分产品出口增长已面临国际市场日益饱和的压力,出口增长空间越来越受到国际市场的约束。在巩固和扩大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同时,民营企业还应优化出口市场的结构,通过各种方式、渠道加快开拓新兴市场(如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的市场),培育和构建自主的国际营销网络,降低出口市场集中度,减少市场风险。要由一般进出口贸易方式向复杂的贸易方式,如三角贸易、组织企业联合体共同开拓国际市场等,以旨在开拓第三国市场为目标的第三国贸易、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输出和各类贸易方式来实现其贸易规模的迅速增长,弥补进出口贸易下降的局面。贸易方式的多元化是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贸易方式对贸易的扩展、收益的提高和避免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有着重要作用。国际投资、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对一般货物贸易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成为占领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6.重塑民营企业的国际形象企业形象是一个企业的外在表现。良好的形象除了知名度外还有美誉度和忠诚度,它是企业信誉、经营哲学、管理思想、价值取向和商德等诸要素的综合反映,更是企业整体实力的体现。民营企业除了应诚信经营,提高社会公信度外,还应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如在维护国家法规、社会公平、生态环境、能源和资源的节约、员工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等方面。。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路径分析一、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开展海外业务。
这无疑是中国企业向全球范围内扩张的一次历史机遇,但也面临着外部市场、文化、政策等方面的复杂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路径选择和应对策略,为日后的企业国际化道路起到指导作用。
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和挑战1.机遇(1)市场机遇海外市场多样化,对原材料、技术和服务的需求规模不断扩大,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拓展海外市场的机会,从而降低了对于国内市场需求的依赖性。
(2)成本优势中国企业在国内拥有大规模的生产和廉价的劳动力,这使得中国企业在海外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
(3)技术储备中国企业在一些领域拥有领先的技术储备,如高铁、移动通信、核电等领域,这些技术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中国企业海外扩张的步伐。
2.挑战(1)文化差异不同地域、不同国家间具有巨大的文化差异,这对于中国企业在海外开拓业务,需要有深刻的文化意识,并加以妥善处理。
(2)政策限制不同国家的政策和法律制度都存在不同的限制,中国企业需要加强行业监管意识,并避免不必要的政策风险。
(3)管理难度海外市场的运营效率和管理难度也较为复杂,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海外管理机制和团队,积极适应当地环境和市场条件。
三、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路径选择1.直接投资通过直接在海外投资获得当地制造、销售等资源,从而实现企业在当地的经营。
这种方式可保持企业对业务的掌控,但需要承担比较高的风险和更大的投资成本。
2.合作伙伴尤其是在海外拥有更大影响力的企业,与其合作在当地开展业务。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降低企业在海外市场开展业务的风险,但需要对合作伙伴进行深入的了解和选择。
3.并购通过收购当地企业,从而实现海外市场的渗透和快速发展。
这种方式可以较大程度上快速进入当地市场,但需要承担较高的收购风险。
四、中国企业走出去应对策略1.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在海外市场开展业务,品牌形象的营建至关重要,需要把握全球化背景下品牌意识的建设,注重品牌形象的质量和效益。
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问题及计谋建议
国际金融危机的暴发致使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转变,作为进展中大国,我国在国际经济阻碍力不断增强,对外投资迅猛进展,这对拓宽国际市场、增进东道国经济进展都产生了重要阻碍。
但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历史不长、体会不足,总结最近几年的体会教训,对提高企业走出去水平不无裨益。
一、走出去面临的外部问题
1.部份国家政局稳固性欠佳
和平和进展是现今世界的主题,但一些国家政局稳固性较弱,少数国家还受到战争的要挟。
一些国家尽管可不能暴发全面战争,但地域平安局势欠佳,如2021年盘踞在刚果(金)东部地域叛军多次与政府军交火,致使刚东三省局势进一步恶化,部份城市发生群体性抢劫事件,一些企业被迫临时撤离。
由于刚政府控局能力有限,该地域平安紧张局势短时间内无法取得更本性改变。
我国在上述三省从事经贸合作投资业务的企业面临的平安风险有增无减。
另外,很多进展中国家实行多党制,在民族矛盾和西方势力的干与下,也容易显现短暂的动荡。
2.宏观经济波动对企业经营产生严峻阻碍。
中国企业海外市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中国企业更加关注海外市场的发展。
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中国企业海外市场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政策限制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发展过程中往往面临着来自当地政府的各种限制和管制。
这些限制可能包括市场准入限制、行业准入门槛提高、投资环境变差等。
这些政策限制严重影响着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和发展空间。
2.文化差异海外市场的文化差异是制约中国企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国家的文化习惯、消费习惯、法律法规等都存在很大差异,而中国企业往往缺乏对这些方面的理解和适应能力,难以顺利开展业务。
3.品牌建设中国企业在海外缺乏知名度和声誉,品牌建设成为了一个重要而又困难的问题。
由于中国企业缺乏国际化战略和市场推广经验,因此往往面临着品牌建设上的困难和阻碍。
4.质量和安全问题中国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是困扰中国企业海外市场发展的长期难题。
不少中国企业因产品质量不达标、安全隐患等问题受到当地政府的处罚和消费者的投诉,导致企业形象受损、销售受阻。
5.竞争压力在海外市场,中国企业面临着来自当地企业和其他国家企业的激烈竞争压力。
这些企业往往拥有更加完善的产品和服务体系、更强的品牌影响力和更多的资源优势,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对策建议1.积极应对政策限制面对不同国家的政策限制,中国企业应当积极应对,选择更加开放和友好的市场进军。
建立政府关系、加强政策研究,寻求政策合规解决方案,以保障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发展权益。
2.加强文化适应能力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开拓之前,应当充分了解当地的文化习惯和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和产品定位。
培养懂得当地语言、文化的员工,增强文化适应能力,提高在跨国业务中的沟通和交流水平。
3.重视品牌建设中国企业应当加强对品牌建设的投入,提升自身在海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声誉。
中国民营企业海外市场困境原因分析与对策顾薇贵州大学【摘要】我国改革开放已进入了一个与国际体制接轨的新阶段,随着海尔、华为、中兴等大型企业在海外不断拓展业务,一些中国民营企业纷纷效仿,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发展对外贸易、进行跨国投资、实行国际合作。
这些民营企业受国际投资环境和自身发展战略因素的影响,在海外市场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本论文就中国民营企业在海外投资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民营企业立足于国际市场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民营企业海外市场困境原因分析对策一、阻碍中国民营企业在海外市场发展的因素分析1.国际投资环境直接制约民营企业的海外投资。
近年来国际经济发展十分不稳定,美国次贷危机风波刚过,欧债危机的恐慌又蔓延全球,国际主要经济体如遭遇重创,严峻的财政、经济形势加之不断飙高的失业率所带来的社会痛楚,使欧洲经济十分危急。
面对此种形势,中国民营企业在跨国经营中面临的环境将更复杂,竞争更激烈。
加之国外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缓慢,各国皆需增加出口以突破国内经济发展瓶颈从而推动经济复苏,贸易保护主义情绪飙升,贸易保护主义举措层出不穷。
一些中国企业遭受贸易壁垒,损失惨重。
广东省LED业遭欧美贸易壁垒重击,2011年损失高达40亿元。
由此可见,国际经济发展现状和东道国的政治因素直接制约了民营企业的海外投资。
2.文化差异与国际认可的阻碍。
文化差异向来是跨国企业合作交流的重要阻碍。
文化差异使得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产生冲突。
各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语言沟通、法律道德、工作态度、价值观念等影响了中国民营企业的跨国战略经营的实施。
在跨国企业失败案例中,有70%是由于文化差异的原因导致经营失败。
特别对于中国民营企业来说,创立时间不长、文化底蕴相对薄弱、文化包容性不强,而且民营企业家通常以自己的价值观出发,坚持传统意义下的中国文化,使得中国民营企业的管理在国际市场上很难打开局面。
另外,中国传统的产品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廉价劳动力、成本低上,虽然随着我国企业的不断更新和变革,我们民营企业在经营规模、产业层次、技术能力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问题和对策民营企业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也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推手。
然而,当前民营企业在对外贸易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资金成本高、技术能力不足、风险承担能力差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入手,分析问题所在并提出合适的对策。
一、资金成本高民营企业在对外贸易中普遍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由于民营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信誉度低、风险高,银行贷款难度大、利率较高。
同时,民营企业在外汇交易中还面临着汇率波动和外汇管理等问题,加大了其融资难度和成本。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领导采取措施,通过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强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
具体措施包括:加大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通过引导社会资金入股或设立私募股权基金等方式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还可以通过完善对外汇管理、建立对汇率风险的全面评估机制等方式,降低民营企业在外汇交易中的风险和成本。
二、技术能力不足民营企业在对外贸易中还面临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民营企业的技术研发投入相对较少,导致其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难以与国际市场竞争。
为了解决该问题,领导可以引导民营企业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
同时,领导也应该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成果转化、技术提升等方面的支持。
此外,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还可以主动寻求技术合作和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提升其技术能力和产品质量。
三、风险承担能力差民营企业面对的风险主要是贸易风险、信用风险、外汇风险等。
但由于其规模相对较小,资金和资源限制,难以承担较大的风险,因此面临一定的风险承担能力差的问题。
领导应该加强对民营企业的风险警示和管理,帮助民营企业建立风险防范体系,提高风险承担能力。
同时,这也需要民营企业自身加强对风险的认识和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策略,避免过度承担风险。
总之,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既面临机遇也面临着挑战,需要领导和企业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对金融支持、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和管理,提升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和对外贸易水平,推动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企业国内外现状研究报告一、引言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企业在国内外的现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企业的运营模式、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
本报告将对企业国内外现状进行深入研究,为相关机构和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国内企业现状分析1. 企业数量和规模增长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中国大陆地区的注册企业数量已超过3000万家,其中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
中国新成立企业的速度是全球最快的之一,这表明中国创业的活跃程度在不断提高。
2. 企业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中国各地政府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提供了一系列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时也注重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成熟行业中,很多传统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业态转型,实现了新的增长点。
一些创新型企业也在不同领域崭露头角,例如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等。
这些企业的崛起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3. 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企业也在不同程度上进行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一方面,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加大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的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如互联网、新能源等快速崛起,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4. 持续改善营商环境中国政府不断推出营商环境改善措施,简化行政审批程序,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企业发展的便利程度。
这些改革措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了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三、国外企业现状分析1. 美国企业在全球的领先地位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美国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创新能力,不仅在传统行业,如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竞争力,还在高科技领域,如互联网、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