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历史知识点
- 格式:docx
- 大小:40.51 KB
- 文档页数:8
九年级下期末历史知识点一、中国古代历史1. 商、西周和春秋时期:-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商朝统治者祭祀活动中的"问卜"和"占卜"形式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 西周时期,封建制度进一步发展,封建领主与中央政权共同维持封建制度的稳定。
- 春秋时期是战国时期的前奏,公元前771年后期周王室国家逐渐衰弱,周边诸侯国力量崛起。
2. 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治和经济变革时期,七雄争霸形成。
- 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的强大崛起,改革内容包括轻徭薄赋、废除封建制度等。
- 孟子、荀子等众多思想家的思想为后世各种思想流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 秦、汉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中严密的封建帝国,实行县制和郡县制,修建了万里长城,始终坚持法家思想统治。
- 随着秦朝的灭亡,刘邦建立的西汉开始执政。
西汉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 在东汉时期,王莽的新莽政权上台,而后由光武帝刘秀恢复汉朝,建立了东汉。
4. 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权割据、战乱不断的时期,魏、蜀、吴三方割据分立。
- 曹操集权统治,蜀汉刘备携手孙权合作,使得后来的三国演义成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5. 隋唐时期:-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国,简化文字,推行"科举"制度。
-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之一,在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6. 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唐末宋初的时间段,中国政权割据、战争不断。
7. 北宋时期:- 北宋时期,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科技、文化也取得了重要成就,如李时中的制度改革、苏轼等文化名人的活动,宋朝的内外政策等。
8. 南宋时期:- 南宋时期,中国面临金国的侵略,英勇抵抗的义勇军官则是宋朝历史上的英雄。
9. 元朝时期:-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牧民建立的第一个外族王朝,实行民族分割和统治,而后推行五司制度,产生了许多较为重要的历史事件。
第1课俄十月革命一、二月革命1.时间:1917年3月2.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4.革命后形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1.背景:临时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继续进行一战。
2.领导人及地点:列宁,彼得格勒。
3.经过: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建立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4.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5.政权巩固: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6.意义: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⑵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⑶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7.巩固政权:经过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获胜的无产阶级政权。
此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8.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新经济政策1.背景:⑴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⑵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21年3.领导人:列宁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6.评价:是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苏联成立1.时间:1922年底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4.扩大: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5.解体:1991年底。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领导人:斯大林2.1928-1937年实施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重点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俄国十月革命1.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列宁领导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建立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意义:①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沉重地打击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列宁领导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作出的重要探索。
2、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形成(僵化,严重弊端)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巴黎和会----对欧亚非的安排巴黎和会:1919年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会议,会议英、法、美主宰,同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
性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瓜分。
相关链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此开始。
2、华盛顿会议----对亚太地区的安排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日美两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矛盾尖锐内容:九国代表签署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列强经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
是资本主义世界短期相对稳定的统治秩序,但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可能长期维持。
四、经济大危机1、经济危机(1929—1933)从美国纽约开始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劳动人民深受其害。
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为摆脱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2.罗斯福新政(美国)①、1933年,为对付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统治之下。
2、19世纪初,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独立运动。
3、“解放者”:玻利瓦尔、圣马丁。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印度人民反抗的国家:英国。
2、起义的代表人物:章西女王。
3、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影响: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1、改革时间:18世纪初;2、向西方学习;改革的内容:①强化中央集权;②建立新式常备军;③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④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农奴;⑤发展教育;⑥倡导西方生活方式。
改革的影响:①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增强,一跃而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位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②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③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
(简化版:改革让俄国成为强国,让俄国开始近代化,但也强化了农奴制。
)二、废除农奴制1、时间:1861年2、改革者:亚历山大二世3、改革的内容:①农奴可以获得人身自由;②农奴解放以后可以获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4、改革的影响: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改革也保留了残余。
第3课,美国内战1、美国内战的背景:①美国北方完成了工业革命,南方以种植园经济为主;②在是否废除奴隶制的问题上,南北双方针锋相对。
2、内战爆发的导火索:林肯当选总统(林肯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3、内战爆发的时间:1861年(与亚历山大二世宣布废除奴隶制同年);4、1862年,《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扭转了战场被动局面。
5、如何评价美国内战:①美国内战实质上是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②这场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一篇:第一章:人类社会的起源和成长1.人类社会的起源:猿人和早期的人类2.农业文明的兴起:农业革命和定居生活的出现3.文明的发端:古代文明的孕育与发展4.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文明的特点与贡献第二章:古代希腊罗马文明1.古希腊文明的特点:城邦制度、民主政治、哲学和科学的兴起、奥运会等2.古罗马文明的特点:共和制度、法律体系、工程建设、基督教的兴起等3.希腊罗马文明的遗产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第三章:中世纪欧洲与阿拉伯帝国1.封建社会的特点:封建制度、领主与农民的关系、教会的权威等2.欧洲封建社会的转型:十字军东征、城市的兴起与资本主义的初步形成3.阿拉伯帝国的兴起与辉煌:伊斯兰教的创立、文化的传播及科学、医学、数学的发展4.欧洲与阿拉伯帝国的交流与合作:科学、哲学、农业等方面的互相借鉴第二篇:第四章:近代世界的起点1.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地理发现的重要意义2.宗教与宗教战争:新教的诞生、天主教、宗教战争的影响3.启蒙运动与科学革命:人类理性思维的崛起、科学与技术的迅速发展第五章: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与殖民扩张1.英国的资本主义起步:农业革命、工业革命、议会制度的发展等2.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时代:启蒙思想的传播、人权的宣言、拿破仑的霸权等3.殖民帝国的崛起:欧洲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统治、殖民地经济的剥削第六章:亚洲反侵略斗争与西方文化的传播1.中国的抗击侵略与近代化: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戊戌变法等2.日本的现代化进程:明治维新、倭寇时期、日本的军国主义崛起3.西方文化在亚洲的传播与影响:近代教育的兴起、新思潮的出现等这些是九年级历史知识要点全册的大致内容,详细内容可结合教材进行进一步学习和总结。
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夏、商、周:这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三个主要时期,夏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商是中国古代的第二个朝代,周是商朝被周文王推翻后建立的朝代。
2.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各国割据,矛盾激化,最终演变为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战争最频繁的时期,也是孟子、墨子等思想家活动最为频繁的时期。
3.秦汉三国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王朝,三国时期是汉朝灭亡后,三国魏、蜀、吴分裂的时期,著名的三国人物有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
4.隋唐五代: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中央集权的王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王朝,五代时期是唐朝灭亡后,五个割据的朝代相继出现的时期。
5.宋元明清: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北方的辽金国家继承而来的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一个王朝,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朝代更替中唯一一个由人民农民起义建立的朝代,清朝是满洲人建立的一个王朝。
二、世界古代史知识点1.远古时代:旧石器时代是人类从猿到人的演化时期,新石器时代是人类进入农耕经济的时期。
2.古代文明:古代文明主要分布在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中华及黄河流域、希腊及罗马地区。
3.古典时代:古希腊是世界上第一个民主国家的发源地,古罗马是古希腊文化的继承者,并建立起罗马帝国。
4.中世纪:中世纪是指西方欧洲文化发展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主要包括罗马帝国灭亡后的黑暗时期、封建社会时期以及十字军东征历史。
5.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5世纪至16世纪欧洲一系列思想和文化上的运动,它重新发现了古典文化,并推动了欧洲文化的繁荣。
6.大航海时代:大航海时代是欧洲国家进行航海探险的时期,尤其是以葡萄牙、西班牙为主的国家在这一时期探险开辟新殖民地。
三、现代史知识点1.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指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等国家发生的一系列工业化和机械化的革命,这使得人类社会从传统农耕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转变。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美独立运动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2、杰出代表:“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二、印度民族起义(1857—1859)1、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
2、领导力量:封建王公。
4、主力:印度土兵5、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6、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1、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
内容: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要求贵族必须到车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派遺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提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作用: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3、农奴制改革:原因:封建农奴制度阻碍于资本主义发展。
主要人物:亚历山大二世主要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意义:是俄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农奴制的参与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3课美国内战---南北战争(1861—1865)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焦点是奴隶制度的废存问题)2、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当选总统。
3、开始:1861年4月南方奴隶主挑起内战4、转折:两个法令的颁布(1862年9月)1862年《宅地法》,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认真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身份加入北方军队。
初三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一、中国古代社会的演进1. 夏商周的兴衰•介绍夏、商、周三代的建立、兴盛和衰落。
•分析三代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状况以及文化特点。
2. 诸子百家与战国时期•讲解战国时期各个诸子百家的思想流派,如儒、道、墨、法等。
•分析战国时期的政治动荡、社会变迁以及思想的发展。
3. 秦汉帝国的建立与繁荣•描述秦朝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过程。
•介绍汉朝的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对外交往。
二、中国古代的文化与思想1. 诗经与楚辞•分析《诗经》和《楚辞》的特点、意义及影响。
•解读其中的典故和隐喻,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方式。
2. 孟子与荀子•研究孟子以人性本善为核心思想的主张。
•讨论荀子以人性本恶为核心思想的主张。
3. 道教与佛教的兴起与传播•介绍道教的起源、发展和主要教义。
•研究佛教传入中国后的接受与融合。
三、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社会机构1. 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讲解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土地制度以及世袭制度。
•探讨封建社会的政治权力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2. 科举制度与儒学的传播•描述科举制度的起源、演变和作用。
•介绍儒学的流行、内容和对社会的影响。
3. 社会结构与女性地位的变迁•分析古代社会的三纲五常思想和男尊女卑观念。
•研究女性地位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过程。
四、中国古代的农业与手工业1. 农耕与农业发展•讲解农耕文化的兴起及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分析农业技术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
2. 工商业的兴起与发展•介绍手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探讨商业经济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3. 玉器制作与丝织技术•描述玉器制作技术的发展和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解析丝织技术在古代经济中的地位和价值。
五、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与文化交流1. 中原与南方的对接•介绍中原与南方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
•探讨南方对中原政权的影响。
2. 丝绸之路的开辟与繁荣•描述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路线和作用。
•探究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和商品交换。
3. 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宋朝时期的海上贸易和对外文化交流。
九年级历史全册知识点大全一、世界历史1. 古代文明起源和早期文明发展- 文明的起源:亚洲的黄河流域和非洲的尼罗河流域是古代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 主要古代文明: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黄河流域文明、古代希腊文明和古代罗马文明。
2. 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 古希腊:希腊城邦的兴起、雅典的民主制度、斯巴达的军国主义、希腊神话和奥林匹克运动等。
- 古罗马:罗马城的建立、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古罗马法律和萨拉森人的入侵等。
3. 欧洲中世纪- 封建制度和骑士精神:封建主和领主是社会的统治者,骑士精神强调勇敢、忠诚和礼仪等价值观。
- 十字军东征:阿拉伯帝国的扩张激起了欧洲人的反击,十字军通过东征来恢复圣地,也带回了中东的文化和物品。
4. 近代欧洲- 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文艺复兴推动了科学和艺术的发展,大航海时代开启了欧洲对世界其他地区的探索和殖民。
- 宗教改革和宗教战争:宗教改革由马丁·路德发起,导致天主教和新教之间的冲突和战争。
5. 近代亚洲- 中国明清时期:明朝的海上禁止政策和清朝的封闭政策导致中国错失了发展机遇。
- 日本江户时代:江户幕府的统治下,日本实行了严格的封闭政策,但也有一些内部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6. 近代非洲和美洲- 非洲的殖民化:欧洲列强对非洲进行了殖民掠夺,带走了大量资源并剥夺了非洲人民的权益。
- 美洲的殖民化: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等国家对美洲进行殖民,带来了欧洲文化和疾病,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奴隶贸易。
二、中国历史1. 中华文明起源和古代王朝- 夏、商、周: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商朝是中国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王朝。
2. 秦、汉、魏晋南北朝- 秦朝: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了较完整的行政区划和法律制度。
- 汉朝:汉朝开展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科学技术也蓬勃发展。
- 魏晋南北朝: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以及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和北朝,中国历史上的政权动荡时期。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一、外国进入中国:1、西方列强对清朝的“准备”:(1)清朝失去大臣良心,大臣阁僚拜金、玩弄权术;(2)社会矛盾积累,封建社会腐朽,清朝力量衰败;(3)西方列强搞伪“贸易”,清朝臣子“受假”蒙骗,未察觉西方列强的攻势;(4)西方列强搞洋人当地“外交”,清朝臣子缺乏国际关系法治的认识,不得不采取“有利让步”的做法。
2、西方列强入侵中国:(1)“鸦片战争”开启第一次欧洲对华侵略战争;(2)鸦片战争结束后,“大清朝”缩小,新开发的“领土”被英法分割;(3)单行约、伪满洲国等多种手段,列强征服中国,剥夺中国领土;(4)西方列强强行给予中国经济损失、社会痛苦等。
三、民族复兴思想:1、以洋务运动为核心的现代化思想:(1)维新者提出“抗外”的思想,把外国的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引入国内;(2)革新派提出“新政”的思想,力求民族社会制度的“向前变革”;(3)学者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反思中国文化历史;(4)知识分子思考古代政治体系的不足之处,以及新时期新政体系的构建方法。
2、以革命为核心的民族复兴思想:(1)资产阶级思想兴起,注重发挥资本家的作用;(2)民族主义思想发展,表达了反抗欧洲列强的要求;(3)民权运动兴起,呼吁政治自由;(4)社会主义思想发展,提出“解放贫民、使穷人致富”的理念。
三、抗日战争:1、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1)日本帝国主义扩张,以侵占中国领土为统治集团的根基;(2)日军以暴力手段,占领东北、华北等地区;(3)日本帝国主义宣传拥护“日本统治万岁”,对中国欺骗抗争;(4)日本帝国主义搞修改“伪满洲国”等手段,大量剥夺中国的国土主权。
2、中华民族抗日联军如何形成:(1)中华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民族联盟、国民政府等参与;(2)革新派、历史派知识分子的建设思想,展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气概;(3)中国人民积极团结抗日战斗,展示了民族的觉醒与团结;(4)正义、国家、英雄和人民,统一战线,抗击外敌、内奸,奋勇抗战英勇抗敌。
九年级下册历史常考知识点一、华夏文明的形成与中国古代史概述1. 夏、商、周三代的演进与特点;2. 周朝的分封制度;3.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思想流派。
二、秦汉时期1. 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2. 秦始皇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措施;3. 汉朝的初建与四分五裂;4. 汉武帝的改革措施和外交政策;5. 经济繁荣与科技进步的成就。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1. 分裂的背景与特点;2. 三国鼎立与多元文化的交流;3. 隋唐政治与经济的繁荣;4. 宋朝政治制度与科技文化发展。
四、元明清时期1. 蒙古帝国的建立与政治制度;2. 明朝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政策;3. 明朝科技与文化的兴盛;4. 清朝的政治制度与农业经济的发展;5. 中西交流与国家命运的转折。
五、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民主革命1. 中国近代史的背景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2. 外来文化的传播与中国的启蒙运动;3. 辛亥革命与中国的第一次民主革命;4.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影响;5. 北伐战争与中国共产党的崛起。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伟大历程1. 抗日战争与中国共产党的兴起;2. 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改革;4. 经济建设与外交政策的成就;5. 当代中国社会与世界地位的变化。
以上是九年级下册历史常考知识点的概要介绍,这些知识点涵盖了中国古代史到现代史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了解到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今天的社会现象和国家发展的方向。
历史是我们文化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传承。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历史的同时,能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历史九年级下册详细知识点第一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一、夏商周三代时期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它的政治制度是以王朝为中心的封建制度。
商朝沿袭了夏朝的制度,也是以王朝为核心,国家政权的运作主要依靠王权。
周朝出现了诸侯国的分封制度,这标志着中国政治制度朝向封建制度的演变。
二、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阶段。
诸侯国崛起,形成了多个分封国家,政治权力较为分散。
并且出现了仕官制度和官职等级制度,这为后来的封建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秦汉两代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集权制度,标志着中国政治制度朝向中央集权的方向发展。
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制度,并进行了一些改革,如推行郡县制、设立丞相等。
汉朝之后的政治制度基本保持了封建制度的特点。
四、隋唐时期隋唐时期,中国政治制度进一步发展。
隋朝推行了县制和州制,加强中央集权;唐朝实行科举制度,考取功名成为官员成为了一条上升社会阶梯。
第二章:古代中国的社会制度古代中国的社会制度与政治制度相辅相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封建制度封建制度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并且影响深远。
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建等级制度,以皇帝为顶端,下分列侯、伯、子、男等等。
封建制度对社会地位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官僚制度官僚制度是指由官吏组成的行政体系。
古代中国官吏分为内官和外官,内官掌握朝廷机密事务,外官主要负责地方行政和军事事务。
官僚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同时也成为了中国特色的一部分。
三、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它在唐朝时期达到了顶峰。
科举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阶段,通过考试合格者可以成为官员。
科举制度使得社会上的优秀人才有机会进入政府机构从事政务,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繁荣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章: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农业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导,农业国民经济是当时的主要组成部分。
九年级下历史知识点提纲一、秦朝的建立与统一1.秦国的崛起和秦始皇的统治–秦国的起源和发展–秦始皇的改革和统一战争2.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法律制度的规范和统一3.秦朝对外战争和对内统治–匈奴的威胁和抵御–长城的修筑和边防措施–儒家思想的禁锢和焚书坑儒二、汉朝的兴起和疆域扩张1.刘邦的起义和汉朝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汉朝政权的稳定与发展2.汉武帝的改革和疆域扩张–中央集权的加强和改革措施–对南方少数民族的征服–对匈奴的战争和边境稳定3.汉朝的社会制度和文化繁荣–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文化艺术的繁荣与科技发展三、三国鼎立与统一的再次实现1.黄巾起义和东汉的衰落–社会动荡和农民起义–皇权的衰败和分封割据2.曹操的统一战争和魏国的建立–曹操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魏国的政权稳定和统治措施3.刘备、孙权的抗争与三国鼎立–刘备的蜀国建立和统治政策–孙权的吴国建立和海上统治4.蜀、魏、吴三国的争斗与覆灭–各国之间的战争和外交斗争–曹丕的建立魏国和统一中国四、中古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文化传播1.五胡乱华和南北朝的分裂–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和统治–南北朝政权的更迭和纷争2.隋朝的建立与统一–隋文帝的统一战争和政策–隋朝政权的短暂而强大3.唐朝的兴起和盛世–李渊的起义和唐朝的建立–唐太宗的征服和治理政策–文化艺术的繁荣和对外交往五、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科技发展1.宋朝的政治制度和地方自治–宋朝政权的组织和运作–地方官员的选拔和监督2.宋朝的科技发展和经济繁荣–科举制度的实行和教育兴盛–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商业繁荣3.宋朝对外战争和对内政策–北方辽、西夏的威胁和抵御–南方南宋的建立和统治政策六、元朝的兴起和统治政策1.成吉思汗的统一战争和建立大蒙古国–成吉思汗的征服和统治政策–大蒙古国的建立和分封制度2.元朝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政策–元世祖的政治改革和制度建设–汉人地位的下降和民族政策3.元朝对外征战和对内统治–元朝的对外侵略和战争–统治政策的变化和社会动荡以上为九年级下历史知识点的提纲,分别涵盖了秦朝、汉朝、三国时期、中古时期、宋朝和元朝等重要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1、革命爆发原因和背景: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②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
③出现两政权并存:工人士兵苏维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④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反动统治。
⑤“七月事件”的发生。
七月流血事件: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
2、革命的准备:①列宁提出《四月提纲》,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②1917年8月,制定武装起义方针1、爆发:1917年11月6日晚,彼得格勒起义斯莫尔尼宫2、胜利:1917年11月7日清晨,占领彼得格勒;晚上九点“阿芙乐尔”号向冬宫开炮1917年11月8日凌晨,攻占冬宫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3、政权: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人民委员会4、措施:A、政治上: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B、经济上: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C、外交上: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
5、迁都:彼得格勒→莫斯科6、巩固政权:经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取得胜利3年国内战争1918-1920,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对中小企业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
¤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积极作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保卫苏维埃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
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消极影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而且在1920年底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非常措施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加强。
这说明制定这一政策的指导思想,即“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存在着重大失误,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年国内战争胜利的原因:1、苏维埃政权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措施,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一、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1. 拉美独立运动。
- 背景。
-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残酷压迫拉美人民。
- 拉美经济有了一定发展,要求摆脱殖民统治。
- 启蒙思想的传播,激发了拉美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 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 主要领导人及事迹。
- 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被称为“南美的解放者”。
- 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他和玻利瓦尔在瓜亚基尔会晤后,圣马丁退出政治舞台,将军队指挥权交给玻利瓦尔。
2. 印度民族大起义。
- 背景。
- 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例如,英国在印度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印度传统手工业遭到严重破坏。
- 英国兼并印度王公的土地,取消他们的年金,引起印度封建王公的不满。
- 英国对印度士兵的歧视,如士兵的宗教信仰受到干涉,待遇低下等。
- 经过。
- 1857年,印度土兵首先发动起义,起义浪潮席卷印度北部和中部。
- 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激战,她英勇抗击英国殖民军队,最后壮烈牺牲。
- 意义。
- 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二、俄国的改革。
1. 彼得一世改革。
- 背景。
- 俄国在17世纪仍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盛行农奴制,农业和手工业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发展缓慢。
- 俄国在对外战争中屡遭败绩,迫切需要改变落后面貌。
- 内容。
- 政治上: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 军事上: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 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 文化上: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 社会生活方面: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 意义。
- 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
-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第1课殖民九下学案地人民的反抗斗争第1课拉美独立运动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地理概念: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2.原因:①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残酷殖民统治②受美国独立和法国大革命影响3.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4.领导者:玻利瓦尔和圣马丁,他们被称为南美洲的解放者;5.性质:民族解放战争。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原因:英国加强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2、导火线:涂油子弹事件。
3、主力:印度土兵杰出代表:章西女王4、意义:①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②这次起义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6、拉美独立运动与印度民族大起义有什么相同点:①根本原因相同:殖民者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殖民掠夺②性质相同:反抗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③都有英雄人物出现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1、背景: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2、改革目的:根本目的:维护沙皇专制统治和农奴制直接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改革方式:向西方学习4、改革的影响:积极:①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②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地位)。
消极: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废除农奴制(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1、原因:(1)根本原因:封建农奴制严重制约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直接原因:“克里木战争”失败。
2.改革家:亚历山大二世3、内容:(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大量自由劳动力)(2)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大量资本)4、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5、影响:积极: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地位)。
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九年级下历史知识点
熟记历史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网络。
下面是由本人分享的九年级下历史知识点,希望对你有用。
九年级下历史知识点:动荡与变革
1.俄国结束罗曼诺夫王朝沙皇专制统治的革命是二月革命
2.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通过十月革命
3.苏俄政府为了应对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反扑而被迫实行的一种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4.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是苏维埃人民委员会
5.俄国二月革命后并存的两个政权是工兵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6.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地点是在彼得格勒
7.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列宁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8.新经济政策的“新”体现在发展商品经济,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经济模式
9.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时间是在 1917年11月
10.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马克思主义由理论成功变为现实的是十月革命
11.苏俄决定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到新经济政策上来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1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是余粮收集制、取消自由贸易、全部国有化
13.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时间是 1921年
14.斯大林模式的基本特点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15.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的标志是 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
16.苏联斯大林模式建立的标志是 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
17.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的特点是实行个人崇拜和家长制
18.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特点是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
19.苏联的全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20.斯大林模式的客观积极作用是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1.苏联存在的时间是 1922年—1991年
22.苏联为逐步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推行的方针是五年计划
23.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是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的1937年
24.苏联开展劳动竞赛运动中的典型事例是斯达汉诺夫运动
25.导致苏联军事人才大量损失的事件是“肃反”运动
26.从长远来看,阻碍苏联的民主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因素是斯大林模式
27.1926年之后,苏联在经济建设方面重点优先的行业是重工业
28.一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及其实际控制者是国际联合会(国联) 英国法国
29.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条件的条约是《九国公约》
30.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分赃会议是巴黎和会
31.构成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国际新秩序的是凡尔赛体系
32.主宰巴黎和会的国家是英国、法国、美国
33.巴黎和会主要针对的国家是德国
34.巴黎和会签订的条约是《凡尔赛和约》
35.帝国主义协约国召开巴黎和会的真正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36.调整战胜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关系的体系是华盛顿体系
37.一战后建立的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国际政治新秩
序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38.签订《九国公约》,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的会议是华盛顿会议
39.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主要是因为他调整了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40.巴黎和会后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竞争最激烈的两
个国家是美日
41.最能体现巴黎和会根本特征的条约内容是瓜分德国的殖民地
42.1929年经济危机的时间是 1929年-1933年
43.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的作者是德莱塞
44.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和基础是《全国工业复兴法》
45.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46.罗斯福新政的性质是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
47.经济的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
48.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的是《美国的悲剧》
49.罗斯福新政的“新”在于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
50.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指的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51.罗斯福为奖励遵守《全国工业复兴法》的企业而
进行的运动是蓝鹰运动
52.践行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经济”经济思
想的是罗斯福新政
53.罗斯福新政时期专门报道那些遵守《全国工业复
兴法》的企业的杂志是《时代周刊》
54.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是范围广时间
长破坏大
55.罗斯福新政期间大规模修建公共工程的目的是促进就业,刺激消费
56.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首先发生在美国
57.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作用,
其原因是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
58.巴黎和会的中心议题是签订对德和约
59.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
支配的局面,是因为签订了《九国公约》
60.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九年级下历史知识点:全球战火再起
1.希特勒为煽动复仇主义和种族主义,打着的旗号是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
2.希特勒实行“国会纵火案”的目的是嫁祸共产党
3.希特勒推行种族灭绝政策,作为牺牲品的是犹太人
4.以牺牲小国利益,换取对手妥协,维护自己利益的政策被称为是绥靖政策
5.意大利的法西斯头目是墨索里尼
6.日本军国主义在哈尔滨建立死亡工厂的部队是 731部队
7.柏林—罗马—东京轴心打着的共同幌子是反共
8.世界法西斯的三种形态是德国纳粹主义、意大利法西斯主义、日本军国主义
9.“三国轴心”指的是德国日本意大利
10.在“国会纵火案”中被逮捕的保加利亚共产党领袖是季米特洛夫
11.在非洲埃塞俄比亚点燃战火的法西斯国家是意大利
12.纳粹党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的根本原因是煽动种族狂热,为对外侵略造势13.德国法西斯独裁统治建立的标志是希特勒出任德国
14.希特勒出任德国后,把矛头对准了德国共产党
15.希特勒上台后,为了对付德国共产党而采取的措施是国会纵火案
16.最早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国家是意大利
17.二战前夕,导致法西斯势力越来越嚣张的主要因素是西方大国采取绥靖政策
18.面对世界经济危机,德国采取的措施是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19.绥靖政策达到鼎峰的标志是《慕尼黑协定》
20.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是德国闪击波兰
2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是 1939年9月1日
22.毕加索为反抗法西斯暴行而创作的壁画是《格尔尼卡》
23.促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的事件是日本偷袭珍珠港
24.《慕尼黑协定》的签订被称为“慕尼黑阴谋”,其最严重危害是加速了二战爆发
25.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标志是日本偷袭珍珠港
26.二战中德国制定的进攻苏联的计划是巴巴罗萨计划
27.慕尼黑阴谋的直接受害者是捷克斯洛伐克
28.二战中打破德军“天下无敌”神话的是莫斯科保卫战
29.二战期间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行动是诺曼底登陆
30.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的事件是《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3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32.促使各反法西斯国家走向联合的主要原因是法西斯的疯狂进攻
33.既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的战役是斯大林格勒会战
34.标志着法西斯集团开始解体的是意大利投降
35.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解决战后的重大问题而召开的会议是雅尔塔会议
36.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的战役是诺曼底登陆
37.美国研究原子弹的计划是曼哈顿计划
38.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间是 1945年9月2日
39.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是日本签署投降书
40.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正义战胜邪恶的决定性因素是
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4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德军陷入苏联、英美的三
面围攻是诺曼底登陆
42.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是中途岛海战
43.诺曼底登陆计划被称作是霸王计划
44.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分区占领德国、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三个月内对日作战
45.出席雅尔塔会议的元首有英国的丘吉尔、美国的罗斯福、苏联的斯大林
46.1942年1月1日,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国家
有 26个
47.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前提条件是维持外蒙古现状,确保苏联在中国东北拥有特权
48.决定苏联对日作战的会议是雅尔塔会议
49.世界正义力量联合起来共同抵制法西斯的国际组
织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50.之所以把斯大林格勒会战看作是二战的转折点,
是因为德军的进攻被遏止,苏联开始全线反攻
5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的“第一战场”指的是
苏德战场
52.从世界范围看,最早开始大规模反法西斯战争的
国家是中国
53.确立二战后世界政治基本格局的会议是雅尔塔会议
54.促使各反法西斯国家走向联合的事件是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55.使1940年、1944年两届奥运会中断的事件是第
二次世界大战
56.德国制定的通过闪电战袭击波兰的计划是白色方案
57.与“虎!虎!虎!”这一代码有关的战役是日本偷
袭珍珠港
58.希特勒排犹屠犹行动中典型事件及屠杀犹太人的
总数量是水晶之夜 600万
59.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取得完全胜利的标志是
德国法西斯投降
60.三个法西斯政权倒台的先后顺序是意大利、德国、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