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缅甸华文媒体的变革与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4
缅甸民间媒体中的“一带一路”倡议报道分析作者:刘力铭来源:《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22期摘要: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中重要的沿线国家,缅甸近年来加快民主化步伐并逐步放开媒体管制,民间媒体以独特的报道视角在民众中享有高度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本文选取缅甸七家主流民间媒体2013年9月至2017年6月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报道,分析缅甸民间媒体的报道特点、关注议题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缅甸;民间媒体;“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的邻邦,缅甸不仅仅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同时也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成员国之一,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作为体现和影响民意的重要环节,缅甸民间媒体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有何特点?关注的核心议题有哪些?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缅甸的深入展开,对上述问题作出回答有着现实必要性。
通常来说,在缅甸提到民间媒体指的是由非缅甸政府的组织或个人出资兴办的媒体机构,从该机构或个人的角度和立场来进行新闻的报道,与独立媒体相似。
例如,密兹玛新闻社和伊洛瓦底日报就是由流亡海外的缅甸记者所投资创立的。
在本文中所提到的“民间媒体”是与“缅甸官方媒体”相对的概念,即除了由缅甸政府直接控制的《缅甸之光》、《镜报》等媒体和由军方直接控制的《DemocracyToday》等媒体以外,所有由非缅甸政府机构或个人控制的媒体。
鉴于缅甸民间媒体数量庞大,笔者选取缅甸人使用频率最高的社交网站Facebook上关注度最大的7家民间媒体作为代表,以“一带一路”倡议对应的英缅文词汇为关键词搜索其在2013年9月至2017年6月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分析这些报道的特点和关注议题。
一、报道特点事实性报道占多数。
涉及“一带一路”倡议宏观层面的报道按照报道的形式分为社论与评论类、访谈类和新闻类,其中描述客观事实的新闻类报道所占比重最大,达到69篇;其次是有较为鲜明的态度和观点的社论类报道,有51篇;占比最小的是访谈类报道,只有4篇。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缅甸合作推动孟中印经济走廊建设近年来,中国积极倡导并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经济合作与发展。
作为这一倡议的一部分,中国与缅甸之间的合作关系日益密切。
本文将探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和缅甸在推动孟中印经济走廊建设方面的合作。
一、背景介绍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一个全球合作架构,旨在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互联互通以及经济共赢。
其中的“一带”即是指陆上经济带,其主要由中国西部、中亚、西亚、南亚等地区组成;“一路”则涵盖涉海经济合作带,包括中国沿海、南亚、东南亚、非洲和欧洲等地区。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缅甸加强了合作,共同推动孟中印经济走廊的建设。
二、合作情况1. 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了促进孟中印经济走廊的建设,中国和缅甸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
中国投资巨资修建了缅甸境内的公路、铁路和港口等重要基础设施,以提高两国之间的互联互通。
这些互联互通设施的建设不仅有助于促进贸易与交流,也为两国经济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 经济合作与贸易中国与缅甸之间的经济合作与贸易也得到了显著增强。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已成为缅甸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
两国在农产品、能源、制造业等领域开展广泛的合作,为两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3. 人文交流与合作除了经济合作外,中国和缅甸还加强了人文交流与合作。
两国在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积极开展交流与合作,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与友谊。
这种人文交流与合作为进一步推动经济走廊建设提供了人力资源和文化支持。
三、合作成果与前景展望1. 合作成果中国和缅甸在推动孟中印经济走廊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有力地促进了两国之间的贸易与投资合作。
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化为两国带来了共同繁荣与发展。
人文交流与合作的推动则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与合作。
2. 前景展望未来,中国和缅甸在推动孟中印经济走廊建设方面合作的前景仍然广阔。
随着中缅两国经济的深入发展,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贸易与投资、人文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将进一步加强。
缅甸汉语传播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发布时间:2021-04-30T14:26:44.463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第3期作者:李海艳[导读] 随着中缅合作关系的不断深化,汉语在缅甸的传播进入了飞快发展时期李海艳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贵州省贵阳市 550025摘要:随着中缅合作关系的不断深化,汉语在缅甸的传播进入了飞快发展时期。
但政策支持不足、专业师资力量紧缺、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制约了汉语在缅甸的发展。
本文主要阐述汉语在缅传播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几点建议与思考,以期缅甸汉语传播事业在今后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缅甸汉语传播;现状;未来发展一、引言早在19世纪末,缅甸就出现了华文教育,但由于历史、政治等因素,缅甸汉语传播的过程比较艰难,汉语传播速度相对缓慢。
随着中缅合作的不断深化,汉语在缅甸的传播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现有研究中,张栋和刘振平(2019)针对汉语传播的现状,从实际情况探讨缅甸的汉语传播策略;龙威(2019)以非华裔缅甸人为研究对象,研究和分析了缅甸汉语传播对其中国形象认知所造成的影响;瞿玉蕾(2019)基于汉语国际传播的视角研究了中华文化在缅甸北部的影响。
总体而言,目前缅甸的汉语研究主要集中在汉语教学方面,涉及汉语传播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此外,尽管缅甸的汉语传播大体上顺应了“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潮流,并且有众多的华侨力量作为支撑,但仍存在一系列的传播问题。
因此,分析缅甸华语传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建议是十分必要的。
二、缅甸汉语传播现状由于历史、地理、政治等因素的影响,缅甸华文教育情况十分复杂,先后经历了初创、低潮、复兴、发展四个时期。
在英国殖民地期间,缅甸的官方语言为英语,此时汉语的发展并未遭到限制。
缅甸独立以后,缅语成为官方语言,尽管英语的社会地位有所下降,但它仍然对缅甸的语言教学有着重大影响,这一时期的华文教育只能在缅语和英语的夹击下艰难生存。
1第9卷 第4期2020年8月文化与传播Culture & Comm unication Vol.9 No.4Aug.2020收稿日期:2020-6-8作者简介:单晓红,云南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庞慧璘,云南大学新闻学院2018 级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中国对缅国际传播效果评估研究”(项目编号16AXW005)阶段性成果。
①笔者2019年12月在与缅甸新闻记者协会(MJA, Myanmar Journalists Association) Eih Eih Tin、Dr.Zaw Than、 U Thein Aye、U Zayar Myat 、Khaing 四人访谈中获得该数据。
摘 要:《金凤凰报》作为缅甸目前唯一的华文报纸,其生存和话语实践受到多重压力的影响,为取得生存,针对当地华人社会采用“在地化”策略,面向在缅中国人则实施“适应性”服务,在话语实践层面实施“浅阅读”方略,在危机四伏的传统媒体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找到自己的“突围”之路。
关键词:在地化;适应性;话语实践中图分类号:G219.3 文献标识码:A当下的缅甸报业,面临着巨大的风波和挑战。
2019年年底,全国报纸《今日民主》(Democracy Today)宣布停刊,给了这个国家的报纸媒体一记沉重打击,缅甸境内唯一的华文报纸《金凤凰报》,也面临着何去何从的抉择。
缅甸首次出现华文报纸是在1903年,之后创办、停办波折不断,2007年10月1日,金凤凰中文报社取得缅甸宣传部批准的外文报纸刊号得以创刊,成为迄今缅甸唯一合法出版的华文报纸。
报纸最初为月刊、半月刊,目前为周刊,主要通过零售、订阅、超市、酒店、机场、餐厅,华校及华人社团在全国发行,每期发行5万份,遍及缅甸14个省邦和首都内比都特区,在华人社区中有很大影响。
《金凤凰报》以中文简体字出版,每周出版A、B、C 三叠。
分别由缅甸国内外时政新闻、缅甸华商及各类缅中机构新闻信息和中国各地外宣专版构成。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国与缅甸的经贸合作分析随着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扩大对外开放,中国与缅甸的经贸合作也不断深化。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和重要战略伙伴,中国与缅甸之间的经贸合作在政策层面、项目合作以及贸易往来等方面都有着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就中国与缅甸的经贸合作进行深入分析。
一、政策层面在政策层面,中国与缅甸之间的经贸合作得到了双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中国始终把发展对缅甸的经济合作作为对邻国的诚挚友好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这为中国与缅甸的经贸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动力。
缅甸政府也积极响应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支持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往来、投资合作等领域的深化合作。
双方政府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和谅解备忘录,共同促进双边经贸合作的发展。
在政策层面,两国政府还积极推动双方在边境贸易、农业合作、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合作。
特别是缅甸位于中国“一带一路”战略通道上,加上中缅边界贸易历史悠久,双方合作潜力巨大。
二、项目合作在项目合作方面,中国与缅甸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开发和农业合作等领域开展了多项合作项目。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与缅甸合作建设了缅甸最大的国际机场,即仰光新国际机场项目。
该项目得到缅甸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将进一步提升缅甸的国际形象和地区经济枢纽地位。
在能源资源开发方面,中国与缅甸合作开展了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和水电站项目。
天然气管道项目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有效带动了缅甸当地经济的发展。
水电站项目也将有效缓解缅甸的电力供应紧张状况,促进缅甸的经济发展。
在农业合作方面,中国与缅甸合作开展了农产品种植、加工和销售等项目。
中国技术和资金的引入,为缅甸农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动力,有助于提升缅甸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贸易往来在贸易往来方面,中国与缅甸之间的贸易合作也呈现出逐步增长的趋势。
海外华文媒体的现状和未来作者:刘琛来源:《对外传播》2015年第10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做好这项工作,关键之一是开辟多元、适当、有效的传播途径。
历史地看,华人华侨是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会通的重要桥梁与纽带,显示了自身优势。
新形势下,华人华侨能够为增进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了解,为维护世界的和平、繁荣贡献更多力量,发挥更大作用。
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华人华侨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广度和深度大幅提升;二是华人华侨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是精英阶层不断壮大。
可以说,华人华侨可运用的条件更为丰富。
比较这些条件,近年来日益繁荣,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海外华文媒体尤其值得关注。
为此,笔者主持了一项针对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印尼等国的华文媒体研究,总结和分析海外华文媒体的现状和未来。
现状从各方调研和反馈的情况看,海外华文媒体的优势鲜明,仍然是华人社区稳定、团结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以美国为例,根据2011年新美国媒体(New American Media)的调查,“约80%的华裔经常阅读华文报纸,25%的华裔收看华语电视的时间多于收看英文电视”。
当前,海外华文媒体的新特点主要有三个:第一,当地主流社会增加了对华文媒体的重视。
本研究从联邦和地方等两个层面入手,以2014年美国中期选举和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为案例,分析选举期间,被国际媒体权威数据库Factiva收录的当地华文媒体的有关报道结果发现,不仅是80%以上的华裔和约72%的亚裔候选人非常重视与华文媒体的合作,约32%的主流政治家也希望得到华文媒体的背书。
第二,当地主流社会逐渐肯定华文媒体的新闻专业性。
近年来,CNN、路透社等越来越多的国际主流媒体在报道与中国有关的事件时,选择采访甚至直接采用华文媒体的报道。
此外,有些知名度较高的新闻专业奖项有了华语新闻奖(Best Reporting Chinese Language),例如: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的杰克·韦伯斯特新闻奖(Jack Webster Awards)。
|RADIO &TV JOURNAL 2020.04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一)研究背景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社会以及外交等全方位各领域取得大发展大繁荣,我国媒体对外传播的国际能力不断提升。
但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并非易事,我国媒体务必认识到我国国际传播现状很大程度上仍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的尴尬地步,我国的国家形象很大程度上还是“他塑”多于“自塑”。
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出访东南亚,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跨时代地提出了愿同东盟及其他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共建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为双方和本地区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在提出这一倡议以后,缅甸国家政府高度重视,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说:“一带一路”倡议涵盖工农业等各大领域,不只是局限于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
缅甸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缅甸同时也拥有得天独厚的海陆优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缅甸和整个地区来说都是很好的机遇。
缅甸总统府在2018年12月7日发布通告宣布,缅甸已正式成立实施“一带一路”指导委员会,由国务资政昂山素季任委员会主席。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首访缅甸,开启了中缅两国新时代的外交关系。
(二)研究意义在当前背景之下探讨“一带一路”的对缅传播,在缅甸“胞波”心目中坚固树立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缅华网是缅甸唯一的华文网站,它始终致力于传播中缅友谊。
无论是中缅两国高层互访,还是中缅两国建交60周年的大庆典活动,缅华网都以专题社论以及特刊形式等记录中缅两国高层交往和自中缅建交以来的各大重要时刻,也出版了非常吸引人眼球的中缅建交60周年纪念图集。
同时,缅华网对中资企业在缅积极履行作为企业对社会的责任以及捐款捐物奉献爱心等活动也会不遗余力地进行报道,对加深两国“胞波”情谊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
新形势下,缅华网仍在利用现有的特有平台继续为中缅“胞波”情谊添砖加瓦。
“一带一路”与中国对缅政策选择作者:谢昂来源:《唯实》2017年第09期“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既符合中國全面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展示了中国争取做负责任大国和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决心。
倡议提出三年多来,沿线国家积极参与并予以热烈好评,为国家间的合作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缅甸由于其地缘和文化上的独特性,成为“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然而,在倡议实施的同时,缅甸国内却发生了剧烈的政治变革,大国在缅影响力也发生微妙的变化。
这一剧变为“一带一路”地西向推进增添了变数。
本文旨在从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分析“一带一路”视角下缅甸的战略意义,并指出倡议推行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应的政策选择。
一、“一带一路”视角下缅甸的战略意义首先,从地缘政治的视角来看,缅甸地处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带,是一个海陆复合型国家,且拥有中国进入印度洋最便捷的通道,对“一带一路”倡议向印度洋地区的推进起着桥头堡的作用。
同时,缅甸位于东南亚和南亚交接处,是一个地缘战略交叉口,可被打造为“一带一路”的重点示范国家,对周边国家进行辐射,改善战略实施的区域环境。
缅甸特殊的地理区位也决定了其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的重要性,一旦缅甸的港口和陆上运输通道建成,缅甸将会成为“一带一路”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国家。
从大国博弈的角度看,缅甸位于中国、美国、日本和印度等大国影响力的交叉地带,在新一轮的全球性权力转移过程中,缅甸的地缘政治意义将会愈发凸显,大国对其争夺也将更激烈。
因此,推进中缅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促进中缅互信机制的建立对中国至关重要。
其次,从地缘经济的视角来看,缅甸经济发展的需求与中国资本的互补,使缅甸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具有更广阔的开拓空间。
缅甸经济发展水平低,产业结构落后。
中国过剩的产能与缅甸的低廉的劳动力和广大的市场相对接,可以进一步激发两国经济的活力,同时带动周边地区在两国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
并且,缅甸丰富的油气资源也能为中国带来丰厚的战略和经济利益。
20206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缅甸地理位置独特,是“中印孟缅经济走廊”的关键节点,是我国进行周边外交的重要一环。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缅甸在我国能源安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地位愈发重要,维护中缅关系友好是新时代背景下的必然要求。
缅甸实施“民主化”改革后,缅甸华文媒体将进入到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缅甸华文媒体的变革是中缅关系发展的镜像呈现,其嬗变研究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缅关系良性建设与发展具有前瞻性意义。
一、缅甸华文媒体的变革阶段缅甸早期的华文媒体主要以华文报纸为主。
缅甸华文报纸的变革主要分为以下两个阶段:(一)政治斗争阶段缅甸华文报纸的诞生,携带浓烈的政党色彩,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
缅甸早期的华文报纸由海外华人华侨创办,其创办宗旨大多是为维护帝制,传播维新改良思想。
而后,革命思想在南洋的散播,缅甸华人华侨的政治立场发生改变,缅甸第一家华文报纸《仰江日报》改名为《仰光新报》,由宣传保皇思想转向宣传革命派思想。
戊戌变法之后,华侨徐赞周为发展同盟会会员,抵制保皇派思想,筹资创办同盟会组织机关报,名为《光华日报》,其创刊伊始,就撰文讨伐保皇派,同盟会成员汪精卫、胡汉民等人先后在该报上发表言论,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该报在当时缅甸华侨社会中名声大振。
为打压革命党,清政府和保皇派利用经济手段促使《光华日报》停刊。
在《光华日报》第一次停刊后,缅甸华侨一夜间筹资13000盾,让《光华日报》重见天日。
《光华日报》复刊后,清政府利用政府手段再次对其进行打压,迫使其停刊。
徐赞周等人为继续宣传革命,联合数位缅甸华人华侨,收购《光华日报》资产,创刊《进化报》,延续同盟会革命精神,后来遭遇保皇党与警署的联合迫害,仅出版八个月便停刊。
辛亥革命宣告胜利后,停刊的华文报纸改组成国民党机关报《觉民日报》,缅甸华文报业暂时进入稳定期。
(二)商业化阶段1920年,缅甸开始出现传统意义上的商业报纸。
其中影响力较大的是《仰光日报》与《缅甸晨报》,这两家商业报纸的出现,可以说是终结了华文报纸均为政党报纸的历史。
第9卷 第2期2020年4月文化与传播Culture & Comm unication Vol.9 No.2Apr.2020收稿日期:2020-2-10作者简介:单晓红,云南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庞慧璘,云南大学新闻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中国对缅国际传播效果评估研究”(项目编号:16AXW005)阶段性成果。
摘 要:伴随着缅甸改革步伐而兴盛的传统媒体行业正在逐渐暗淡,尤为明显的是私营纸质媒体的集体衰落,移动互联网在缅甸的快速扩张,被认为在冲击传统媒体的同时,也给这个行业打开了另一道门。
然而来自缅甸社会结构性的问题,新闻体制、政策和法律环境等因素直接改变了媒体发展的路径,而内容和运营等问题则直接加速了传统媒体的衰亡,本文试图从缅甸历史和社会的多维角度剖析缅甸媒体行业的现实条件,对其发展态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缅甸媒体;多维角度;转型中图分类号:G219.3/.7 文献标识码:A对缅甸这样一个正处于民主转型时期的国家而言,媒体在社会变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巩发党从2010年前后开始在国内推行民主改革和经济建设,却因各种历史包袱最终在2015年的选举中结束执政,寄托了缅甸民众强烈希望和美好愿望的全国民主联盟2016年3月正式上台,这一变革成为缅甸进入21世纪以来最大的政治和社会事件与转折点。
新政府执政以来,由于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和缅甸经济增长的放缓,加之网络媒体在受众中影响力的扩大,缅甸媒体,尤其是曾经辉煌一时的私营媒体正处在危险境地。
伴随着缅甸社会的变化,缅甸的传统媒体市场在兴盛了五六年之后,迅速进入到快速萎缩的时期,一些纸质媒体相继宣布停刊,有的转向纯网络运行,而有的报纸便就此彻底消亡。
人们通常认为是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挤压了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但缅甸媒体从业者实际上却把网络当作维持行业生存的诺亚方舟,而真正让私营媒体陷入危机的原因,则与缅甸社会的政治、法律和新闻体制有着更直接的关联。
缅甸媒体行业现状分析缅甸的媒体行业在过去几十年的政治封锁期间经历了很大的动荡和压制。
然而,在过去的几年中,随着政府的改革和开放政策的推进,缅甸的媒体环境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现在,缅甸的媒体行业正在经历着转型和发展的过程。
首先,缅甸的主流媒体形式主要有印刷媒体和广播媒体。
印刷媒体主要包括报纸和杂志,其中一些是国有媒体,而其他一些是私有媒体。
广播媒体主要包括电台和电视台。
然而,与其他国家相比,缅甸的媒体行业相对较小,市场规模有限。
目前,大多数媒体机构仍然面临着经济和技术上的挑战,导致新闻报道能力和质量的下降。
缅甸的媒体行业还受到政府的限制和压制。
尽管政府已经放松了部分控制,但媒体仍然受到限制和监管,特别是在敏感和政治问题上。
政府对言论自由的限制仍然存在,媒体从业者仍然面临着审查和迫害的风险。
此外,缅甸的媒体行业也存在政治和商业干扰的问题,一些媒体机构受到政界和商界的控制和操纵。
然而,近年来,缅甸的媒体行业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
随着政府的改革和开放,新的媒体机构和报纸相继涌现,媒体市场逐渐多样化和竞争化。
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人们对新闻和信息的获取渠道也更加多元化。
此外,一些外国媒体和国际媒体机构也开始进入缅甸市场,为公众提供更多种类和更多样化的报道。
尽管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缅甸的媒体行业仍然在努力发展和壮大。
一些新闻机构和从业者开始重视新闻道德和职业素养,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透明度。
与此同时,缅甸的媒体从业者也开始接受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自身的新闻素养和能力。
虽然这些进展仍然相对缓慢,但它们标志着缅甸媒体行业朝着更加开放和自由的方向发展。
总而言之,缅甸的媒体行业正处于一个转型和发展的阶段。
与过去相比,媒体的自由度和多样性有所增加,但仍然存在一些政治和经济的限制和干扰。
未来,缅甸的媒体行业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发展,以确保言论自由和新闻报道的质量。
只有在一个自由和独立的媒体环境中,缅甸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和进步。
缅北华文教育现状及发展前景探析缅北华文教育现状及发展前景探析随着缅甸与中国经济合作日益紧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前往缅北投资兴业,同时也带来了对缅北华文教育的重视。
本文将探析缅北华文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一、历史回顾缅北华文教育可以追溯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一些华侨在缅北投资,带来的同时还带来了华文教育。
那时的华校教育主要以传承华族文化和学习中文为主要目的,虽然初期资源和条件有限,但侨胞们毫不气馁,勤奋笃学,逐步成长起一批又一批的中文师资力量,许多人由此进入缅北主流社会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二、现状分析缅北华文教育在经过数十年的坚持发展,到现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全缅北地区大大小小的华文学校众多,课程设置也十分丰富,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文化、艺术、体育等方面。
另外,缅北还拥有一些公立学校,这些学校通常由中方负责运营,主要接受的是当地的华裔和有华裔亲属的学生。
但和发展中的华文教育一样,缅北华文教育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招生不足、师资不够、财力有限、缺乏教学设备等等。
更甚者,当地一些侨胞已经远离祖籍,尚未接受过缅北华文教育,而一些年轻华侨则出于兴趣和文化认同前来缅北,对中文学习的需要依然存在。
三、发展前景在中国与缅甸经济合作的背景下,缅北华文教育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尤其是2018年中缅文化旅游年,为华文教育在缅北的发展带来了更广阔的平台。
可以通过中国国内与缅北华文相关机构的联系,搭建缅北华文教育和中国内地卡尔学校和国内名校之间的交流平台。
同时还可以积极主动地开展学科交流和教学相助,并结合缅北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进一步拓展中文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四、结语总的来说,缅北华文教育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经受住了考验,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只有紧密结合中国与缅甸经济合作的背景,积极面向当地华侨、华裔学生、中文爱好者开展教育事业,才能更好的发掘缅北华文教育的潜力,推进华文教育事业的长久发展。
如何推动缅甸语言文学在中国的普及和传播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语言文学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传播和普及具有重要意义。
缅甸语言文学作为缅甸文化的瑰宝,推动其在中国的普及和传播,不仅有助于增进中缅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也能丰富中国的多元文化生态。
然而,目前缅甸语言文学在中国的普及程度相对较低,仍面临诸多挑战。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推动缅甸语言文学在中国的普及和传播呢?首先,加强教育领域的推广是关键。
在学校教育中,可以将缅甸语言文学纳入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
在高校的外语学院、文学院等,可以开设缅甸语专业,并设置缅甸语言文学的必修和选修课程。
通过系统的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缅甸语言的语法、词汇,以及缅甸文学的发展历程、经典作品和文学流派。
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开展兴趣班或社团活动,让学生在早期就能接触到缅甸语言文学,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材的编写和更新也至关重要。
编写一套适合中国学生学习的缅甸语言文学教材,内容应涵盖语言基础知识、文学作品选读、文化背景介绍等方面。
教材要注重实用性和趣味性,采用生动的案例、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并且要根据语言文学的发展和教学实践的反馈,及时更新教材内容,使其保持与时俱进。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
一方面,通过引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的缅甸籍教师,为学生带来原汁原味的语言和文化教学;另一方面,加强对本土教师的培训,提供他们到缅甸进修、交流的机会,提升其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除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举办各类讲座、研讨会和文化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作家等介绍缅甸语言文学的魅力。
例如,可以在图书馆、文化中心等地开展“缅甸文学之夜”活动,通过朗读、解读经典作品,让更多的人感受缅甸文学的独特韵味。
利用现代媒体和网络平台也是推动普及传播的有效途径。
创建专门的缅甸语言文学网站、公众号、社交媒体账号等,定期推送相关的学习资料、文学作品赏析、文化资讯等。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Its Background and Developing Trend in Myanmar 作者: 林锡星
作者机构: 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广州510632
出版物刊名: 东南亚研究
页码: 69-77页
主题词: 缅甸;华文教育;背景;发展态势
摘要:缅甸华文教育曾经有过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上个世纪60年代中,缅甸政府将华文学校收归国有,从此华文教育转向非正规教育,即中文补习班.但华人对华文教育需求的热情从末减弱.70年代后以孔教和佛经教育方式出现,大小规模不同的华文教育,又逐渐多起来,而且其他族裔的人也参与学习华文,这和近年在世界各地掀起的华文学习热潮息息相关.由于受1979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获得空前发展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影响,华文在世界上的作用和地位受到重视.近年来,缅甸政府鼓励开办电脑班,因此华文学校开始放弃佛教的色彩,纷纷向电脑进军.此外,原先亲台湾的学校也放弃政治分歧,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致力于弘扬中华文化,把华文教育办得有声有色.。
缅甸与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取得了一些显著成就,以下是一些主要成果:
1. 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在缅甸投资建设了多个基础设施项目,包括皎漂深水港、畹町-瑞丽铁路、皎漂经济特区等。
这些项目旨在提升缅甸的交通物流能力,促进区域贸易和经济一体化。
2. 能源合作:中缅两国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开展了深入合作,建设了从中缅边境的油气管道,将缅甸的能源资源输送到中国,满足中国的能源需求。
3. 电力项目:中国还参与了缅甸的电力项目,包括伊江上游水电开发项目等,旨在解决缅甸长期的电力短缺问题,并促进经济发展。
4. 农业发展:中国与缅甸合作开展农业技术交流和农业项目投资,提升缅甸的农业生产效率和出口能力,特别是在农业种植、灌溉和农产品加工等方面。
5. 边境贸易:中缅两国的边境贸易得到了促进和发展,中国边境城市如瑞丽、畹町与缅甸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为当地经济带来了繁荣。
6. 教育和文化交流:中国与缅甸在教育领域进行了合作,提供奖学金,支持缅甸学生在中国学习,并鼓励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和学术合作。
7. 卫生合作:两国在卫生领域也有所合作,中国向缅甸提供了医疗援助,包括疫苗、药品和医疗设备的捐赠,以及在此领域的技术支持和培训。
尽管取得了这些成就,中缅合作也面临一些挑战,包括缅甸内部的政治稳定性、地区发展和安全问题等。
中缅双方需要在维护和平与稳定
的前提下,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合作,确保mutually beneficial projects 的可持续发展。
缅甸华文新媒体有声语言传播的现状及对策分析--以“缅甸中文网”和“缅甸之声”微信公众号为例
褚彦
【期刊名称】《科技传播》
【年(卷),期】2022(14)6
【摘要】“缅甸中文网”和“缅甸之声”通过有声语言进行传播,在创新呈现方式,拓展传播样式方面进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积极的传播效果,但同时也存在节目制作简单、节目时间不固定、节目内容及形式较为单一等问题。
文章以“缅甸中文网”和“缅甸之声”微信公众号中新闻播音与节目主持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海外华文媒体如何更好地通过有声语言进行传播。
【总页数】3页(P133-135)
【作者】褚彦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
【相关文献】
1.缅甸杂交水稻研究的现状及我所选育的杂交水稻组合在缅甸CADTC试种表现
2.缅甸曼邦地区华文教育现状及华文教师培训需求调查
3.缅甸政府何以说“不”:中国企业投资缅甸安全风险的个案分析--以密松水电站搁置事件为例
4.浅论缅甸华
文文学走出缅甸的机遇5.缅甸大学汉语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建议——以缅甸华文教育领域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带一路”背景下缅甸华文媒体的变革与发展
作者:刘佳
来源:《新闻传播》2020年第12期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重视对缅甸的文化交流与传播。
缅甸华文报纸的出现以及曲折的变革过程则是中缅关系发展的镜像呈现。
进入21世纪,民盟的领导为缅甸华文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温床,以《金凤凰》、“缅华网”为首的缅甸华文媒体,表现出了空前的公信力、凝聚力。
“一带一路”背景下处于变革期的缅甸华文媒体,仍在中缅关系良性发展的进程中起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缅甸;华文媒体;“一带一路”
【作者简介】刘佳,广西艺术学院2018级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一东盟跨文化传播研究。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0年校级研究生创新项目阶段性成果《从广西华侨农场看跨国文化网络建构70年》(项目编号:2020XJ116)。
缅甸地理位置独特,是“中印孟缅经济走廊”的关键节点,是我国进行周边外交的重要一环。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缅甸在我国能源安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地位愈发重要,维护中缅关系友好是新时代背景下的必然要求。
缅甸实施“民主化”改革后,缅甸华文媒体将进入到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缅甸华文媒体的变革是中缅关系发展的镜像呈现,其嬗变研究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缅关系良性建设与发展具有前瞻性意义。
一、缅甸华文媒体的变革阶段
缅甸早期的华文媒体主要以华文报纸为主。
缅甸华文报纸的变革主要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一)政治斗争阶段
缅甸华文报纸的诞生,携带浓烈的政党色彩,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
缅甸早期的华文报纸由海外华人华侨创办,其创办宗旨大多是为维护帝制,传播维新改良思想。
而后,革命思想在南洋的散播,缅甸华人华侨的政治立场发生改变,缅甸第一家华文报纸《仰江日报》改名为《仰光新报》,由宣传保皇思想转向宣传革命派思想。
戊戌变法之后,华侨徐赞周为发展同盟会会员,抵制保皇派思想,筹资创办同盟会组织机关报,名为《光华日报》,其创刊伊始,就撰文讨伐保皇派,同盟会成员汪精卫、胡汉民等人先后在该报上发表言论,大力宣传资产阶级
民主思想,该报在当时缅甸华侨社会中名声大振。
为打压革命党,清政府和保皇派利用经济手段促使《光华日报》停刊。
在《光华日报》第一次停刊后,缅甸华侨一夜间筹资13000盾,让《光华日报》重见天日。
《光华日报》复刊后,清政府利用政府手段再次对其进行打压,迫使其停刊。
徐赞周等人为继续宣传革命,联合数位缅甸华人华侨,收购《光华日报》资产,创刊《进化报》,延续同盟会革命精神,后来遭遇保皇党与警署的联合迫害,仅出版八个月便停刊。
辛亥革命宣告胜利后,停刊的华文报纸改组成国民党机关报《觉民日报》,缅甸华文报业暂时进入稳定期。
(二)商业化阶段
1920年,缅甸开始出现传统意义上的商业报纸。
其中影响力较大的是《仰光日报》与《缅甸晨报》,这两家商业报纸的出现,可以说是终结了华文报纸均为政党报纸的历史。
《仰光日报》创刊宗旨为“不偏不倚”,重视对商情的报道。
北伐战争后,创办人陈兰生对其进行改革,吸纳进步人士,刊登文学作品,使缅华社会文化氛围为之一新。
而后出现《缅甸晨报》《缅甸新报》,均与《觉民日报》的政治方向如出一辙,但广告较少,经济上最为困难,因销路难拓,相繼停刊。
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后,缅甸华人社会相继出现了许多期刊和小报,如《中国新报》《新知周刊》《椰风》《曼德勒报》《正谊报》等。
其中,《曼德勒报》姿态最为稳重,以抗日救亡为创刊宗旨,述评国际、缅华社会时事,从形式到内容,其精彩程度在当时的缅甸广受好评。
1942年,日军先后占领了缅甸土瓦、仰光、缅京,在缅甸进行狂轰乱炸,历时37年的缅甸华文报业在战火中土崩瓦解。
缅甸独立之后,极端民族主义排华情绪高涨,华文报业仍不见起色,华文报刊在缅甸暂时绝迹。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和缅甸政局的日益稳定,华文媒体在缅甸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缅甸华文媒体的发展温床
(一)国际环境
“地缘政治学理论”中提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相互影响力符合“距离衰减原理”,即:国家之间距离的远近与国家之间的影响程度呈反比。
对中国而言,缅甸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丝绸之路南线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处,其海峡航运安全关系到整个南海局势的平稳。
对印度而言,缅甸是其实施“东向战略”的第一站点。
对东盟而言,要完成东盟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缅甸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对以美国为首的域外大国而言,缅甸是“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着力点。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面前,除当地资讯外,缅甸社会对国际战略相关的信息需求量增大,其中,海外华文媒体立足于人数庞大海外华人华侨社群,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缅甸华人华侨及其后裔的总数已将近六百万,其数目不容小觑。
在国际政策协商、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等重大议题面前,华文媒体成为缅甸华人华侨获取信息、表达愿景的重要工具。
(二)政策环境
2010年,军政府退出缅甸历史舞台。
吴登盛政府首次放开新闻管制,并释放了此前被关押的媒体从业人员,允许缅甸民众使用Twitter、Instagram、Facebook等社交媒体,实施新闻自由。
2012年,缅甸正式废除出版物“预审”制度,允许私人办报,且不限制报纸语种。
与此同时,缅甸政府对国有媒体进行股份制改革。
2015年,昂山素季在缅甸大选中获胜,缅甸转向民主政体,扫清了军政府统治的余温。
值得一提的是,大选期间缅甸民众运用Facebook、MVoter2015等社交媒体平台参与其中。
缅甸政府对新闻法律的松绑极大地解放了新闻行业的活力,民众的表达空间被逐渐拓展,传媒记者和普通公民获取外界信息的方式多元化,缅甸华文媒体在此基础上也有了蓬勃发展的可能性。
(三)社会环境
缅甸进行民主改革之后,缅甸民盟实施市场经济政策、优先建设基础设施、发展私营经济等举措振兴缅甸经济,但其寄予厚望的西方投资和经济援助却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基于此,民盟迫切需要依靠中国“一带一路”“中印孟缅经济走廊”等战略扭转经济颓势,为2020年缅甸大选夯实民意基础。
在此期间,缅甸华人华侨团体充分发挥了其桥梁作用,并给予在缅投资的中国企业合理建议,以此来减少因“文化障碍”而产生的误解,增强两国人民的互信,从而顺利推动中缅两国的合作。
昂山素季带领的民盟为缅甸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良性的变化,但初步平稳的社会环境并不意味着缅甸传媒业的发展将会一帆风顺,缅甸华文媒体将进入到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但乐观态势是,此时期缅甸华文媒体发展的机遇将大于挑战。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缅甸华文媒体的发展现状
自缅甸解除对办报人种族、媒体语种的限禁以来,缅甸华文媒体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其中,在中缅社会、东南亚华人华侨社群具备公信力,并能够引起较大舆论波动的,当属《金凤凰》与“缅华网”。
《金凤凰》创刊于2007年10月1日,是在缅唯一一份公开发行的華文报纸,也是缅甸境内羽翼逐渐丰满的华文媒体,其以“友谊之桥梁、信息之平台、华教之园地”为办报宗旨。
目前为止,《金凤凰》已在缅甸境内出版了百期,并在缅甸和中国开通官方网站,入驻了中国微信公众号。
自“一带一路”倡议发出以来,《金凤凰》特别推出“大陆社会”“港澳新闻”“两岸焦点”“台湾新闻”等板块,实时报道四地两岸的有关中国的最新动态。
该报的一大特色是对缅甸华人华侨群体活动进行专题报道,为缅甸华人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
对于两国之间的互访以及中国重大事件,《金凤凰》均以专题或特刊的方式进行报道。
比如,中缅建交60周年之时,《金凤凰》出版中缅建交60周年纪念图集,以此记录两国高层交往的重要时刻。
在中国举办奥运会及2020年春中国举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之时,《金凤凰》均开设专栏,对中国国内的最新情况不遗余力地跟进报道,并为在缅中文学习者免费开设栏目、开展活动活跃华文教育氛围。
《金凤凰》不断地追求、探索和实践使其在缅华社会公信力愈发强盛,中国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与云南省政府先后与其签署媒体战略合作协议,在《金凤凰》版面上开设《美丽云南》《美丽德宏》等新闻专刊,并在缅甸全境发行。
缅华网作为服务于缅华社会的著名门户网站,也是缅甸最早的中文网站,2011年,“缅华网”以正式网站在仰光创办运营,而后相继在中国开设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
“缅华网”不将目光局限于中缅两国,而是聚焦整个东南亚,反映华人华侨的近况。
“缅华网”除对政府官方发布的消息进行报道外,很少参政议政,比较注重经济新闻、社会新闻与华文教育。
“一带一路”倡议发出后,该网站跟随东南亚各国家在该战略下的转变,开启投稿通道和服务专区,商业、求职、房屋信息均可在线答疑进行互动,信息、娱乐、服务并重,与时俱进。
结语
由于国际局势的推动,经济、技术的发展以及融媒体时代的到来,近些年来,缅甸华文媒体在创作方式、发售渠道、报道内容、反馈机制等方面有了良性的改变,未曾改变的是,缅甸华文媒体仍受到中缅关系进程影响,但总体来说,“一带一路”背景下处于变革期的缅甸华文媒体,仍在中缅关系良性发展的进程中起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美霖,缅甸传媒业发展现状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9.
[2]幸尧,民主转型时期缅甸媒体对华“错误知觉”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5.
[3]王勇,孟光升,王磊,缅甸华文网站缅华网涉华报道研究[J].文化与传播,2018,7(02):3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