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5
教学过程: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课前: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与片头画面,为学生创设意境,再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下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复习导入,整体感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改编自《三国演义》的名篇——《三顾茅庐》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一说题目的含义?(刘备三次去拜访住在草屋里的诸葛亮)三、精读感悟,体会诚意(一)我们来讨论:刘备怎样把诸葛亮请出山的?1、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请你们再读课文,你能找到文中一个词语来概括刘备是请诸葛亮的?(板书:诚心诚意)2、师:那么其心到底有多诚,其情到底有多真?这还需要我们去细细的体会。
现在我们用心读一读课文第2、3自然段,看看哪些语句体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提示:可以边读课文边用笔划出相关句子,把你深有感触的词语圈出来,在边上写写你的感受,这就叫不动笔墨不读书。
3、引导交流,你从哪儿感受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相机出示句子:(这部分内容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变换)▲交流:出示: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
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1)、谁再来帮张飞嚷一下?自己练一练。
谁来做一次“猛张飞”?(2)、你说张飞嚷时是怎样的心情?(个别读,齐读)(3)、刘备为什么不同意张飞的请法?师:捆只能捆来人,却捆不来人的心啊! 刘备当然不同意!(4)、引读:他生气地说:“……!”刘备和张飞什么关系?(请生讲“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为了请诸葛亮,刘备竟然斥责自己的结拜兄弟。
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5)谁来用斥责的口气读读这句话?继续交流: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交流:出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2、半里多路,下马步行:他为什么不一直骑马到跟前呢?(说明他把诸葛亮当成了自己的老师。
《三顾茅庐》(第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落实目标1—4教学过程: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落实目标5—7教学过程:第一板块:解题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听写复习生字词过渡:同学们,上节语文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三顾茅庐》,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三顾茅庐》。
下面请大家读课题。
1、学生读题,课文的主人公是谁?你能把课题说出完整的一句话?2、请学生根据短文和拼音听写生字。
刘备两次请zhūɡě(1)亮出山辅助自己,都没有见着。
第三次时,张飞要把诸葛亮捆来,刘备怪他不尊重人才。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这里山冈蜿蜒起伏,松林疏疏朗朗,溪流清澈见底,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yí(2)人。
诸葛亮正在草tánɡ(3)午睡,刘备ɡōnɡɡōnɡ(4)敬敬地站立等了半shǎng(5)。
又过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醒。
刘备听了他的策略后,茅塞顿开。
后来,诸葛亮出山,刘备经常和他tǎo(6)论天下大事。
这就是三ɡùmáo(7)庐的故事。
3、大屏幕出示答案,订正并自由朗读。
第二板块:欣赏美景,感受“才华”过渡:我们知道: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都没有见着,于是他带着关羽、张飞第三次来到隆中去拜见诸葛亮,可这里却先插入一段隆中的景色描写,你觉得是否合适?找出来,读一读,体味一下。
1、欣赏美景,出示图文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1)读这段话,里面写了哪几种景物?(松林、溪流、竹林)(2)积累词语怎样的松林?(疏疏朗朗)读好这个词组(疏疏朗朗的松林)是啊,稀疏而又清晰的松林,上面或许还有可爱的小松鼠在跳来跳去呢!怎样的竹林?(青翠欲滴)读好这个词组(青翠欲滴的竹林)那颜色绿得都快要流出来了!怎样的小溪?(清澈见底)(潺潺流动)读好这个词组。
(清澈见底的小溪)(潺潺流动的溪流)我猜想,那里面的溪水一定非常甘甜!(3)这里的景色秀丽宜人,谁来读好这句话?过渡:诸葛亮就住在隆中的卧龙冈,这是一条怎样的山冈?2、感受“才华”a、出示图文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终兴镇中心小学赵红梅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2.通过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动作体会刘备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学习诸葛亮尊重人才的优秀品质。
3.学习课文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教学重点:通过体会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和动作,感受刘备的诚心诚意,学习刘备尊重人才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通过刘备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1.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三顾茅庐》齐读课题。
2.通过昨天的学习,同学们还记得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指名说)(板书:刘备诸葛亮)二、精读感悟,体会诚意1.师:刘备带着两个义弟去邀请诸葛亮,辅助自己完成统一中原的大业,但去了两次都未能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前往隆中,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刘备去拜访诸葛亮吧。
2.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能体现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态度的词语。
3.师:那么其心到底有多诚,其情到底有多真?现在就让我们再次(用心读一读课文第2、3自然段,看看哪些语句体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边读课文边用笔划出相关句子,把你深有感触的词语圈出来,这就叫不动笔墨不读书。
)4.指名回答,随机交流。
表现一:斥责张飞语言引导交流,你从哪儿感受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交流:出示: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
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1)从“嚷”体会张飞的鲁莽与冲动,还能从“嚷”体会到什么?(心情很烦躁)谁能当一回猛张飞呢?指名读。
(2)师过渡:捆只能捆来人,却捆不来人的心啊!猛张飞不懂这个道理,可刘备知道。
教师引出: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兄弟,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责备张飞,这说明什么?(他的赤诚之心)(3)师总结:张飞和刘备对待诸葛亮的态度截然不同,这一鲜明的对比,从侧面更突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案之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熟悉《三顾茅庐》的故事情节,理解刘备三顾茅庐的意义。
1.2学习诸葛亮的品质,感受其智慧、勇敢和忠诚。
1.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增强文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析,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2.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尊敬老师、勤奋好学的品质。
3.2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三顾茅庐》的故事情节。
1.2学习诸葛亮的品质。
2.教学难点:1.1分析刘备三顾茅庐的心理变化。
1.2理解诸葛亮的忠诚与智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简要复述《三顾茅庐》的故事情节。
1.2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顾茅庐》的第一课时,大家对刘备三顾茅庐的意义有什么看法呢?2.讨论刘备三顾茅庐的意义2.1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3.分析诸葛亮的品质3.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诸葛亮的智慧、勇敢和忠诚。
3.2学生举例说明诸葛亮的品质。
4.分析刘备的心理变化4.1教师提问:同学们,刘备三顾茅庐的过程中,他的心理有哪些变化?5.研讨诸葛亮的忠诚与智慧5.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诸葛亮的忠诚与智慧。
5.2学生举例说明诸葛亮的忠诚与智慧。
6.小组合作:模拟情景表演6.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进行情景表演。
6.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7.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8.作业布置8.1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诸葛亮品质的作文。
8.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准备讨论《三顾茅庐》中的其他角色。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分析、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三顾茅庐》的故事情节,感受诸葛亮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3、4 自然段。
2、通过语言文字的品析,能深切体会到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同时也培养学生以诚待人、诚心诚意去做事情的感情。
3、理解文中一些比喻句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4、仿照课文中描写隆中“景色秀丽宜人”的相关语句,用“来到,, ,只见,, ” 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国演义》中一个极为脍炙人口的经典小故事,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老师要来检查一下大家上一课的学习情况。
1、请写出故事的名字。
(《三顾茅庐》)2、请写出故事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刘备诸葛亮3、听写词语:诚心诚意恭恭敬敬茅塞顿开4、你能试着用上其中的一些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5、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顾茅庐》。
(板书:三顾茅庐)从课题我们知道刘备三次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可是前两次都没有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那他有没有见到诸葛亮呢?(见到了)那刘备的心愿有没有实现呢?诸葛亮有没有出山辅佐刘备?诸葛亮被称之大贤,想请他出山的人很多,那么刘备是以什么打动了诸葛亮,也感动了我们呢?(是他的诚心诚意,板书:诚)【设计意图:听写词语并选择其中的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既是对第一课时所学生字的复习巩固,同时也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精读课文,理解“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1、学生自学一个人的精神品质,往往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行为表现出来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找出有几个要点,按“去请之前,, 去请时,, 到了诸葛亮家,, 诸葛亮悠然醒来”的顺序,标上序号,划出关键词语。
2、课堂交流交流一: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1)刘备在对谁说话?(张飞)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结拜兄弟)那刘备为什么如此生气呢?(2)读一读张飞的话(注意是“嚷”),你从他的话听出了什么?(无礼,粗鲁)你是从哪些词体会到的?(“麻绳”、“捆”)这个张飞,人称莽张飞,他性格急燥,想法简单,哪里了解大哥一次次恭恭敬敬去拜访诸葛亮的心情呢?不过老师知道在座的各位都是聪明人,刘备的心理肯定已经被你猜着了八、九分,能说说吗?(刘备想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设计意图:通过抓张飞话中的关键词来了解人物的性格,并由此来揣测刘备的心理,并把它表达出来,这样做,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通过对文本的补白,丰富了文本内容。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精读感悟、课时目标: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句式写一片景物。
3、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过程:一、复习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2、抽读生字卡片。
二、讲读课文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轻声自读第一自然段。
(2)思考: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刘备为什么要去拜访诸葛亮?(3)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刘备的?“诚心诚意”什么意思?谁能读好这个词,从哪儿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4)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
过渡:刘备两次拜访诸葛亮,都没见着,可是刘备并没有就此罢休,那么怎么见到的呢?1、细读第二自然段(1)默读课文,哪几小节写了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2)自读课文,读一读,这一次的拜访中哪些地方让你体会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
①理解体会刘备责备张飞的话,指导读出刘备生气的语气。
②重点体会第三节中对刘备动作的描写。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过渡:这第3自然段开头的写景描写也很有特色。
2、学习第2自然(1)指名读第一二两句。
(2)这段景色描写给你什么样的感受?(3)让学生想象画面。
(4)出示比喻句,讨论:这句话把什么比成什么?为什么这么比?(5)小结,齐读第3自然段。
(6)过渡:诸葛亮人称“卧龙”,课文是怎样写他的雄才伟略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4自然段。
3、学习第四自然段(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讨论: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3)理解句子“茅塞顿开”是什么意思?这里的“云雾”指的是什么?“青天”指的是什么?(4)指名说说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齐读二至四自然段,小结:这几个自然段具体写刘备三顾茅庐的结过。
三、讲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2、讨论: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怎样?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3、理解句子(1)出示: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2)指名读句子。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关公、张飞的人物形象。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课,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了刘备与诸葛亮的性格、形象等特点,这节课让我们再次回到文中,看看作者还写到了哪些人物,他们的作用是什么?(出示课件21)二、细读课文,精读细研教师: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关公、张飞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他们在拜见诸葛亮的途中是怎样表现的,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出示课件22)1.在文中找一找:关公、张飞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各持什么态度?(出示课件23)(学生阅读课文,勾画语句,然后分析。
)学生1圈画语句: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
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
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学生1分析:虽反对拜谒,但语言较委婉,透着一股大气和修养。
说明他稳重、顾全大局。
学生2圈画语句:(出示课件24)张飞曰:“哥哥差矣。
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此人无礼!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这先生如何傲慢……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学生2分析:从张飞的语句可见反对拜谒,语言粗俗不堪,不计后果。
说明他暴躁、鲁莽。
2.小说在叙述玄德第三次前往茅庐拜见诸葛亮前,为什么详细描写关公、张飞对玄德此举的反应?(出示课件25)(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学生归纳。
)学生1:关公反对玄德欲见大贤。
学生2:张飞无礼玄德怒叱责备。
教师补述:可见,通过鲜明对比:凸显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形象特点。
3.结合全文思考,写刘备中途遇见诸葛均这一情节起什么作用?(出示课件26)(学生思考分析,然后师生归纳。
)预设:由诸葛均之口道出诸葛亮“昨暮方归”,说明刘备此次拜访极有可能见到诸葛亮,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为下文刘备见到诸葛亮的情节作了铺垫。
三、深读课文,合作探究1.诸葛亮在向刘备分析天下大势及有关策略之后,为什么没有立即答应刘备邀他出山的请求?这又说明了什么?(出示课件27)(学生互相讨论,教师巡视释疑。
8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复习课后词语,齐读生词。
2.板题并引导复习把握文章大意。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顾茅庐》,板书课题后齐读课题。
你还记得“顾”是什么意思吗?请快速阅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与这个字意思相同的一个词。
(拜访)文中写谁拜访谁?怎样拜?(板书:诚心诚意)谁能把刘备拜访诸葛亮的这种诚心诚意的态度读出来?(指名读)刘备为什么要拜访诸葛亮?结果如何?(师小结:这篇文章写的就是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大业的事情。
)过渡:是啊,这时的刘备多么渴望有一个雄才大略的贤才辅佐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啊,可他两次拜访诸葛亮都没有成功。
这不,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了,这一次他炽热的诚心会打动诸葛亮取得成功吗?(板书:画心形)老师觉得刘备的诚心在第三自然段体现得最为明显,你觉得呢?二、紧扣文眼,精读体会1.请同学们读读第三自然段,轻轻画出能够体现刘备诚心诚意的词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1)学生自学。
交流所画词句。
(2)指导学法,领会文意。
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关键词语来理解刘备的诚心诚意。
老师也画了一些关键词语,哪位同学帮老师读一读?你从这些词语中读懂了什么?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说说理由。
(3)指名说说体会,引导学生理解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
(“下马”句:教师提示引导理解刘备当时是什么身份?诸葛亮呢?古人对比自己身份尊贵的表示尊敬讲究“文官下轿,武官落马”,刘备半里多路就下马了,你看出什么?你能把这种尊重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恭恭敬敬”句:你平时什么时候恭恭敬敬?刘备这时对谁恭恭敬敬?刘备恭恭敬敬站了多久?你能想象一下刘备当时的神态,把它表演出来吗?(4)指导朗读。
你能够通过朗读把你的体会表达出来吗?2.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从关键词语中确实感受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尊重人才和求贤若渴。
你还有要补充的吗?3.指导领悟第二自然段。
(1)刘备的诚心在上路去隆中前也有体现,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2)你能用朗读体现张飞的鲁莽和刘备的生气吗?点明并引导体会:刘备和张飞是什么关系?现在却为了诸葛亮而责备张飞,可见刘备是诚心诚意的尊重诸葛亮。
《三顾茅庐》(第2课时)教学设计8.三顾茅庐〔第2课时〕学习目标:1.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意。
2.通过“读写拓展”等生动好玩的言语实践活动,开展学生语言。
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学生对刘备诚意诚意的共鸣。
学习思路:在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中,在充分的读中,发觉诚,感悟诚,表达诚,提炼诚,赞美诚。
学习打算:cai课件、《练习纸》等。
预设过程:〔一〕启迪,方言逗乐暖诚意〔课前〕1.同学们,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学生说我叫肖绍国〕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说从大屏幕上看到的〕〔你真擅长视察〕你们应当怎么称呼我?〔学生说肖教师〕是挚友就应当直呼其名,我叫——〔肖绍国〕谁来叫我的名字?〔假如没人叫,老师说一句谚语:老虎赶车——没人敢〕〔指名学生叫肖绍国〕〔老师接——哦,在这儿,我给大家上课来了;到!并作立正状〕2.同学们,知道我来自哪儿吗?〔湖州〕想不想听听湖州话?〔想〕好!我说一句,你先猜猜是什么意思?再学着我说一说,好不好?老师说——今日跟大家一起合作,我真欢乐!〔纯粹的湖州腔〕〔学生猜、学〕知道我为什么这么欢乐吗?〔学生发话〕〔跟这么多挚友相聚在一起,特殊是看到你们一张张天真活泼的笑脸,当然是件欢乐的事〕好了,你们能不能说一句衢州话,让我也来猜猜、学学?〔学生说衢州话,老师学猜、学〕3.看来说好平凡话可真重要,大家都说平凡话,五湖四海的人们才好沟通。
同学们,我们大家都相互相识了,可以起先上课了吗?〔好!上课!同学们,你们真得意!〕〔二〕感觉,第一印象落诚意同学们,上节课在你们语文教师的协助下,大家已经初读了《三顾茅庐》这篇课文,那么,刘备“三顾茅庐”给你留下什么印像?〔学生说话:礼贤下士、求闲假设渴、真心诚意、一片真情……〕〔方案一:假如学生一起先说出“礼贤下士、求闲假设渴”等含义比拟深刻的词语,到不了“诚意诚意”上去,老师导:这个词语用得好,文绉绉的,你从哪儿找到的?我怎么没有发觉,你真会读书!——刘备的“礼贤下士、求闲假设渴”都来自于他内心对诸葛亮的一片诚意!还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刘备?——“诚意诚意”〕〔方案二:假如学生一起先说出“诚意诚意”,老师先板书“诚”,接着让学生说其它的词语,总结:是呀!刘备的“礼贤下士、求闲假设渴”都来自于他内心对诸葛亮的一片诚意!〕〔板书:诚〕〔三〕锁定,揣摩对话悟诚意1.要想细细品尝刘备这深深的诚意,咱们还得好好地读读课文,想读吗?〔想〕好!请大家把你认为最能表达刘备真心诚意的语句找出来,放开声音自由地读一读这些地方,感受感受。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国标教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8课)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3、4自然段。
2、通过语言文字的品析,能深切体会到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同时也培养学生以诚待人、诚心诚意去做事情的感情。
3、理解文中一些比喻句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4、仿照课文中描写隆中“景色秀丽宜人”的相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国演义》中一个极为脍炙人口的经典小故事,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老师要来检查一下大家上一课的学习情况。
1、请写出故事的名字。
(《三顾茅庐》)2、请写出故事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刘备诸葛亮3、听写词语:诚心诚意恭恭敬敬茅塞顿开4、你能试着用上其中的一些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5、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顾茅庐》。
(板书:三顾茅庐)从课题我们知道刘备三次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可是前两次都没有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那他有没有见到诸葛亮呢?(见到了)那刘备的心愿有没有实现呢?诸葛亮有没有出山辅佐刘备?诸葛亮被称之大贤,想请他出山的人很多,那么刘备是以什么打动了诸葛亮,也感动了我们呢?(是他的诚心诚意,板书:诚)【设计意图:听写词语并选择其中的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既是对第一课时所学生字的复习巩固,同时也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精读课文,理解“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1、学生自学一个人的精神品质,往往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行为表现出来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找出有几个要点,按“去请之前……去请时……到了诸葛亮家……诸葛亮悠然醒来”的顺序,标上序号,划出关键词语,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2、课堂交流交流一: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1)刘备在对谁说话?(张飞)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结拜兄弟)那刘备为什么如此生气呢?(2)读一读张飞的话(注意是“嚷”),你从他的话听出了什么?(无礼,粗鲁)你是从哪些词体会到的?(“麻绳”、“捆”)这个张飞,人称莽张飞,他性格急燥,想法简单,哪里了解大哥一次次恭恭敬敬去拜访诸葛亮的心情呢?不过老师知道在座的各位都是聪明人,刘备的心理肯定已经被你猜着了八、九分,能说说吗?(刘备想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可相机评价:你真是刘备的知音啊!你真跟刘皇叔心有灵犀呢!如果我是刘备,我会对你说:知我者非×××莫属也!【设计意图:通过抓张飞话中的关键词来了解人物的性格,并由此来揣测刘备的心理,并把它表达出来,这样做,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通过对文本的补白,丰富了文本内容。
】(3)同学们,你们懂刘备的心思,但张飞不了解,所以他表现出了无礼,而他的言谈举止又恰恰反衬出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看来,我们今天的研究很有成效,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品质就在他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了。
作者写得如此传神,我们也要把人物的形象,人物的神韵通过读表现出来。
下面我分别请两位同学来读一读刘备和张飞的话。
(可相机评价:听了他们的朗读,我们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张飞和怎样的的刘备?)【设计意图:个性化的语言体现个性化的性格。
从刘备和张飞的对话中我们就能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再把二者的语言进行比较,人物的性格一下子变得鲜明起来。
】交流二:“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抓住“半里多路”、“下马步行”)(1)刘备他们为何不快马加鞭,扬起一路灰尘赶马到草堂前,而那么早就下马步行呢?(怕马蹄声惊扰了诸葛亮)(2)同学们可能有所不知,古人对特别有地位的人有这样的要求,叫文官落轿,武官下马,表示极大的尊敬。
当时的刘备是一方诸侯,而诸葛亮不过是一介草民,但刘备却对诸葛亮行如此大礼,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意)(3)谁能读出刘备的诚意,谁就是小刘备。
交流三:“到了诸葛亮的家……诸葛亮才悠然醒来”(1)从“轻轻敲门”、“轻轻地走进去”,你体会到了什么?为什么都要“轻轻地敲门”呢?(生怕惊醒诸葛亮)(2)“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①“恭恭敬敬”地站是怎样的站?(弯着腰,拱手作揖)他完全可以怎样站?透过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②诸葛亮在舒适温暖的床上高卧不起,刘备却在春寒料峭的门外恭恭敬敬等候,等了多久?(半晌再加一个时辰,大概两三个小时)这个时候,在外面等候的张飞耐不住性子了,他一看,大哥竟然还在那儿等。
想一想,张飞会怎么做?(把诸葛亮拉起来;放火烧诸葛亮的屋子)张飞的心情我们能理解,一般的人有这般耐心吗?(没有)那刘备为什么就能做到呢?老师迫切地想来采访一下刘备,谁愿意来做一回小刘备?师:刘皇叔,您一直站在那儿等,难道您不觉得累,不感到冷吗?师:刘皇叔,这诸葛亮不过是一介村夫,还要摆臭架子,您苦苦等候这样一个人值得吗?师:刘皇叔,依我看这诸葛亮不过是徒有虚名,并无真才实学,我看他是不敢出来见您,有意躲避您啊?师:刘皇叔,我看这诸葛亮分明是在装睡,他是有意戏弄您,您可千万别上他的当啊!【设计意图:这段话是刘备诚意的集中体现,教师带领学生“登山”,学生对刘备的“诚心诚意”体会更深了,而且文本的趣味性也增强了不少。
】(3)就这样,刘备在春寒料峭的门外足足等了两三个小时,诸葛亮才悠然醒来。
只见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刚刚刘备不还是很有耐心吗?怎么一下子变得如此急切呢?你能体会刘备当时的心情吗?假如你就是刘备,把你的心情传达给大家。
交流四:“诸葛亮出山后……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1)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在同一张床上睡觉,这样的关系可谓是(亲密无间、情同手足)。
(2)刘备还高兴地对自己的结拜兄弟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鱼和水是什么关系?在这里,谁是鱼,谁是水?(刘备是鱼,诸葛亮是水,再好的鱼没有水也是不能生存的)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诸葛亮对于刘备的重要性,刘备为拥有诸葛亮这样的人才而感到高兴)你能通过读把刘备内心的兴奋之情表达出来吗?(3)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诸葛亮出山的时候才26岁,而刘备已经46岁,也就是说,刘备整整长诸葛亮20岁,按年龄和辈分,他完全可以做诸葛亮的父亲,然而刘备却把他视为自己的老师,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刘备对人才的尊重和他的谦恭)2、那么,诸葛亮值得刘备为他如此诚心相邀吗?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这是一个比喻句,它的前后两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茅塞顿开”还可以换成哪些词?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生活中也时有发生,比如:△当你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老师或同学的指导会让你_______。
△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难题时,父母或老师的一番话会使你_________。
而诸葛亮的一番话,让刘备(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设计意图:举一反三,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运用“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3、刘备以他的诚心和谦恭感动了诸葛亮,从此,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南征北战,帮助他打了很多很多胜仗,你知道哪些胜仗?(火烧赤壁、三气周瑜、空城计、草船借箭……)最后还建立了蜀汉王朝,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十一年后,刘备离开了人世,诸葛亮回忆起这段往事,感慨万千地写下了这样的话语——出示《出师表》节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这段古文虽然比较深奥,但是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诸葛亮对刘备有一种(深深的感激之情)。
是啊,所以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尊重人才,用好人才,方能成就大业。
古时候是如此,在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财富的今天,就尤为突出了。
所以“三顾茅庐”这个词语到了今天也就成为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代名词了。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诸葛亮的《出师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他对刘备深深的感激之情,这样,不仅丰富了文本内容,强化了学生的感知,而且也使他们从中悟到了:尊重人才,用好人才,方能成就大业。
】4、同学们,课文中还有这样一段话,出示:“他们来到隆中……景色秀丽宜人。
”(1)指名读。
(2)填空:只见那里的山冈(),好像一条()的卧龙。
冈前几片松林(),潺潺的溪流(),茂密的竹林(),景色()。
(3)齐读这段话,并试着背诵。
(4)这段话和我们这个故事好像没有多大的联系,是否可以把它去掉呢?(不能去掉)理由一:“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这条卧龙隐射的就是诸葛亮,他也是在隆中等待时机腾飞,等候贤明的君主来发现他。
理由二:秀丽宜人的景色恰恰可以看出诸葛亮生活的环境很好,他应该是个儒雅之士,一个人生活的环境可以折射出这个人的修养品性。
理由三:美丽的景色可以衬托人物的心情,说明那天刘备去拜访的心情特别好,也寓含着这次拜访会成功,刘备的心愿能够得以实现。
(5)你也用上“来到……只见……”写一段话。
【设计意图:这段话的出示有这样几方面的作用:(1)品赏优美的语言文字,并进行背诵积累。
(2)用“来到……只见……”这样的句式进行仿写,为学生提供一次课内练笔的机会。
(3)探究这段景色描写的句子是否可以删去,不再停留于对言语内容的感悟,还有对言语形式的推敲,将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的理解巧妙地融为一体。
】三、课外拓展,迁移阅读1、同学们,刘备用“诚”唤醒了沉睡着的诸葛亮,用“诚”让诸葛亮拥有了无穷的力量,用“诚”让诸葛亮驰骋沙场,报效国家,真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呀!同样是求贤,我们来看看《三国演义》中雄才大略的曹操是如何做的?出示《曹操求贤的故事》。
出示阅读要求:用“_______”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说说你从这些语句中感受到了什么?2、《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走进这部历史巨著,去领略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去感受那一幕幕恢宏的历史画卷吧!【设计意图:两次拓展,一是《曹操求贤的故事》,这是与文本主题—“尊重人才,用好人才,方能成就大业”相关联的补充阅读;二是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阅读天地,让他们走进《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巨著,去享受丰盛的营养大餐,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这样的拓展适人、适时、适文、适量,可以说是很有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