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中药不良反应的因素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1
正确认识中药的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中药最近几年,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了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比如“中药名列药品不良反应‘三大祸首’”、“中药成为不良反应祸首” 等文章,震撼着人们的神经、颠覆着人们的认知。
诸多老百姓一直认为中药是安全的、无毒副作用的,而在看到这些报道后,老百姓也对中药的安全性打上了问号。
那么,应该如何看待中药的不良反应呢?下面我们就聊一聊这个话题。
一、对中药不良反应存在误解中国老百姓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知,可能开始于“马兜铃酸事件”,该事件曝出龙胆泻肝丸可引起肾损害;以及近期的排毒养颜胶囊的官司。
对于中药的不良反应,可能社会上存在着一些误解。
目前,社会上对中药的安全问题,普遍存在两种看法:第一,认为“中药安全无毒”,也就是说中药是安全的,但这种说法并不科学。
众所周知,是药三分毒,中药也不例外,同样很多中药都具有毒性,只不过相比于西药而言,中药的毒性相对较弱。
所以,说“中药相对安全”更为贴切。
第二,认为中药“安全无毒”,任何中药都不能出现一点毒性。
而一旦发现有毒性的重要,就会大惊小怪。
这种现象在国内并不多见,反而多见于国外,原因是他们对中药存在排斥心理,不承认中药的作用,于是大肆宣传,甚至不准进口、禁止中药。
也就是说第二种认知里,除了对中药完全不了解的一部分人意外,还有一部分人心怀不轨,想要打击中药在国际市场的销售。
那么大家都知道西药有毒性,为什么大家反而见怪不怪呢?原因与中、西药以往的宣传有关,西药专家经常提醒大家,西药有毒,要谨慎使用,而中药很多时候被宣传为无毒、无副作用,导致大家被误导。
严格意义上来讲,中药毒副作用小是不争的事实。
中药也不能说绝对无毒,尤其是在不合理用药时,如非适应症用药、使用对象不适当等情况下盲目用药、长期用药、大剂量用药等。
也会导致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严重时可引起中毒现象。
所以,要从科学的、辨证的角度去正确认识中药,既不要盲目的信从中药无毒的宣传,也不要看到中药出现毒性就大惊小怪。
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关键词】不良反应发生原因预防措施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简称ADR)系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中医药学是人类历史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辉煌科学成就的代表。
几千年来,中医根据辨证施治运用中药防治各种疾病,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药以其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的明显优势受到临床患者的青睐。
随着对中药大量、长期的使用,认为“中药为天然药物,无毒副作用”或者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等观点,从而导致中药滥用现象的出现。
随着中药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随之出现的中药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多,因此,临床对中药的使用必须高度重视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现对中药不良反应的产生原因作以下浅析。
1 中药质量问题1.1 品种中药品种繁多,来源复杂,药物中“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现象在所难免。
这些药物的药性悬殊,不同品种的药物之间相互替用或乱用就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如金钱草异物同名品甚多,有四川报春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过路黄的全草;有江苏唇形科植物活血丹的全草;各地称金钱草的药用植物还有很多,临床治疗肝胆结石的以四川大金钱草(过路黄)的老草疗效为好,而治疗泌尿系统结石则以唇形科活血丹(连钱草)为佳。
各品种功用不同,临床用药若不辨清楚,则易导致不良反应[1]。
山豆根主要有广豆根和北豆根,前者为豆科槐属植物,而后者却是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根茎,北豆根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常入药治疗咽喉肿痛,而广豆根易致呕,实验表明,广豆根毒性明显大于北豆根,又如苦楝子与川楝子,有些地区当川楝子不足时,以苦楝子代用,这是不妥的,苦楝子是有毒之品,不可与川楝子混淆入药。
1.2 产地自然环境对植物体内的化学物质的合成、代谢和积累影响显著,从而影响中药中有效成分的类型和数量,影响中药的品质。
中药强调地道药材,其目的是保证中药所含有效成份的相对固定。
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分析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河南郑州.45000)杨金华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用药安全意识的提高,过去被认为相对安全的中药的不良反应越来越受到广大患者和医药工作者的重视。
其实,中药的不良反应也时有发生,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笔者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对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以供同行们参考。
一、 对中药安全性认识的不足中药绝大多数来源于天然的动植物,其中相当一部分药食同源,虽然也有毒性剧烈的,但可以通过中医药理论指导的复方配伍与炮制、制剂技术而降低或解除毒性,因而相当多的医药工作者认为中药药性缓和,临床使用是安全的。
这种观念导致在使用中药时经常发生过量、长时间或不恰当用药的情况,甚至不辨证而滥用,从而导致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
也有相当多的民众认为中药安全、无副作用,有病治病,无病保健,不遵医嘱,迷信偏方、秘方、单方、验方而试用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这就要求我们医药工作者不但自身要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还要做好对大众的正面宣传工作,从而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 中药自身的因素所致中药自身因素是导致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又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药材因素:(1)药材来源多样,品种混淆,真假难辨。
中药品类繁多,基原多样,导致商品药材中常常出现同名异物、品种混乱、真假难辨的情况,如采药不辨真伪、用药不知是非,极易引起中药毒副作用的发生。
如马兜铃科的关木通导致肾损害就是由于木通类植物基原混乱而导致误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再如广豆根和北豆根混用、关白附和禹白附混用、南北五加皮混用、独活和毒芹混用、九节菖蒲和石菖蒲混用等等所导致的不良反应等等,不乏其例。
还有不少中药形似而质不同而误用的,如把天仙子误作地肤子用引起的莨菪碱中毒、莽草误作大茴引起的中毒、莨菪子误作菟丝子引起的不良反应等等。
(2)药材被污染。
随着野生中药材的不断匮乏和环境的恶化,中药在种植生长过程中常存在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增高、放射性元素和微生物污染等,还有人为在药材中掺杂污染的如在海马腹中加重金石粉、在猪苓上粘水泥等。
中药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案例摘要:一、引言二、中药不良反应的案例介绍1.案例一:草乌中毒2.案例二:附子过敏3.案例三:蜈蚣中毒三、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1.药物本身的问题2.用药剂量不当3.药物相互作用4.患者个体差异四、如何预防中药不良反应1.严格遵循医嘱2.了解药物禁忌和注意事项3.遵循药物剂量和疗程4.避免长期自行用药五、结论正文: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日益重视,中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与此同时,中药不良反应事件也屡见不鲜。
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案例,分析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探讨如何预防中药不良反应。
一、引言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较小的特点。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中药不良反应仍然不容忽视。
为了提高大家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本文将介绍一些中药不良反应的案例。
二、中药不良反应的案例介绍1.案例一:草乌中毒草乌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祛风除湿、止痛的功效。
然而,草乌中含有乌头碱,对人体具有很强的毒性。
如果患者误食或过量使用草乌,可能导致乌头碱中毒,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心慌等症状。
2.案例二:附子过敏附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温阳散寒、止痛的作用。
但部分患者对附子过敏,在使用附子后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症状。
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可能导致休克。
3.案例三:蜈蚣中毒蜈蚣具有祛风止痛、解毒杀虫的作用,但蜈蚣体内含有毒素,如果患者误食或过量使用蜈蚣,可能导致蜈蚣中毒。
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头晕等。
三、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1.药物本身的问题:中药成分复杂,部分药材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
如果用药不当,可能导致不良反应。
2.用药剂量不当:中药剂量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导致不良反应。
合理控制药物剂量是预防中药不良反应的关键。
3.药物相互作用:某些中药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加重不良反应。
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药物相互作用。
4.患者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对药物的敏感度和耐受性不同,部分患者在使用中药时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探讨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发表时间:2017-12-15T12:52:41.140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32期作者:张睿钰[导读] 世界卫生组织将药物不良反应定义为: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药物目的无关的反应。
(合江县人民医院药剂科四川泸州 646200)【摘要】目的:探讨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在我院服用中药的患者,对已发生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中药不良反应主要与药物自身因素、患者机体因素、临床用药因素有关。
结论: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针对这些因素制定相关对策,可提高用药安全,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关键词】中药;不良反应;原因;对策【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2-0334-01世界卫生组织将药物不良反应定义为: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药物目的无关的反应。
近几年中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报道明显增多,中药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过敏作用、后遗作用、依赖性、特异性反应、致癌等。
本文针对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总结,并制定相应对策,现总结如下。
1.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1.1 药物自身因素(1)药材品种,我国地广物丰,药草繁多,在几年千的用药过程中,中药的名称因地域的不同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例如:川木通无毒,而关木通(马兜铃科)系肾毒性;南五加(五加科)无毒,北五加(萝藦科)有毒。
因此,不同品种的药物之间相互替用或乱用必然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
(2)药材产地,许多中药材,特别是植物类的药材所含的成分常常因所处的产地不一样而存在区别。
因为地理环境的不同,所接触的自然条件就不相同,如土壤、水质、气候、雨量、日照、温度、湿度及海拔的高度等等,均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从而导致相同的药材品种,因地域的不同而发生不同药性,或者药性成分含量有区别,从而影响用药时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近年来,随着中药的广泛应用,国内外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多,除了中药本身因素外,在使用中因辩证不当,药不对症、配伍不当、服用剂量过大、长期用药日久蓄积、煎煮不当及机体因素也是导致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总结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旨在科学、合理的使用中药。
标签:中药不良反应;原因中药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由于中药在使用中,既有准字号中成药,也有食字号保健品,还有没有法定质量标准的汤剂等,更重要的是因为药材质量的不稳定,用药剂量、用药时间、配伍变化等大多没有严格规定;临床疗效的多靶向性等导致其不良反应的原因非常复杂。
近年来,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有属于药品不良反应的范畴,如穿琥宁注射液等的不良反应;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用药不当、劣药所致的有害反应,所以,目前所讲的中药不良反应是广义的。
通过查阅国内外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和笔者所在市各级医疗单位不良反应的统计,归纳中药不良反应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 药物本身的原因1.1 药材因素中药来源混乱、品类繁多、基原多样,常出现同名异物、品种混乱、真假难辨的情况。
若采药不辨真伪,用药不知是非,极易引起毒副作用的发生。
清代郑肖岩《伪药条辨》曾说:“虽有良医,而药肆多伪药,则良医仍无济于事,故良医良药,互相辅而行。
”指出伪药效差的一面,其次会加重病情,更重要的是伪药易发生毒副反应。
如马兜铃科的关木通导致肾损害就是由于木通类植物基源混乱而导致误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但即使同一原性药材,也可因生长环境、生长年限、采收季节、采收时间、产地加工、炮制加工、储存条件的不同而影响药材质量。
1.2 药材污染中药在生长过程中残存农药,重金属含量增高,放射性元素、微生物污染等不但会影响到中药质量,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如蜂蜜原为药食两用之品,如果蜜源来自雷公藤、夹竹桃等有毒植物之花,则有中毒的可能。
中药注射剂输液不良反应事件因素分析/措施【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1-0321-01【摘要】分析引起中药注射剂输液不良反应事件的各种因素探讨控制不良反应事件的措施,包括中药注射剂研发、生产、使用各个环节,浅析了中药注射剂在研发、生产环节,临床应用中,可能存在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措施,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研发、生产、使用、不良反应、因素、措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中药注射剂具有现代药剂的特点,又保留了中医药特色,其临床使用的有效性有目共睹。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中药注射剂在临床越来越多地使用静脉输液的方法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随着我国中药注射剂品种日趋增多和大量的应用.安全性等突出问题也逐渐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据了解.从2006年的“鱼腥草注射液事件”到2008年的“刺五加注射液事件”和“茵栀黄注射液事件”,再到后来的“双黄连注射液事件”,中药注射液安全性问题事件在近几年内频频发生。
文献报道2005年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有17万例[1],中药不良反应占14%,而中药注射剂占其中的75%[2]。
现概括引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和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使中药注射剂能更合理和安全有效地服务于临床。
本文简单的分析了中药注射剂在研发、生产、使用环节中可能存在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和相应的措施。
1 不良反应发生原因1.1 药物因素1.1.1 中药材的来源和质量 : 中药注射剂是由中药材加工而成。
中药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注射剂的质量,而中药材的材料来源广泛.成分非常复杂,质量不一。
只有同科、同属、同种动、植物的药材才能得到比较一致的疗效。
同时药材的产地、采收时间及季节、用药部位、产地加工和储存等问题,都能成为引起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
1.1.2 中药注射剂成分 : 由于中药注射剂发展的特殊性及成分的复杂性,目前中药注射剂大多含有一定量的未知成分。
关键词: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8-0041-02浅析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刘步芹*过去人们对中药认识不足,认为中药毒性小或无毒副作用,还有“中药有病治病,无病养生”的说法。
其实,我国历代医家对“药毒”早有认识,并告诫人们“凡药三分毒”。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药的广泛应用以及人们对药源性疾病认识水平的提高,对中药应用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也应引起重视,现将工作中见到的做一简述。
1品种1.1品种混乱:不少中药表面观药形相似而不易区别,或存在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等混乱现象。
如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和萝摩科植物杠柳的根均称“五加皮”,前者为南五加皮,后者为北五加,两者科属及化学成份均不同,杠柳根皮含强心类成份,宜引起强心苷类中毒反应。
1.2品种历史演变。
1.3地区性习惯用药:各地用药习惯不同,如山豆根,南方惯用豆科植物桑树的根,北方用防已科植物暽藤的根,两者科属成份、功效与毒性均不同。
2剂型药物随剂型改变,其理化性质及药效毒性随之改变,一些中药在其有效成份、药理毒性疗效学不甚明了,轻易改变剂型,尤其在缺乏科学的有效控制内在质量手段条件下制成的剂型,如传统灵芝,不良反应少,制成剂型,相继发生数十例休克等过敏反应。
3制备工艺3.1汤剂煎煮不当:汤剂的煎法,火候,煎煮时间,加水量,取汁量,先煎,后下,冲服,烊化等要求非常严格。
3.2制备工艺不合理:中药必须精加工,严格操作制成剂型供药用,否则会影响内在质量,反之必然会导致不良反应,如双黄连针剂,引起过敏反应,与其成分中鞣质处理不当有关。
4质量4.1炮制不当4.2药物不纯:药物本身不纯,含杂质,质检把关不严,使用者难以识别,用后导致不良反应,若寄主为有毒植物,如巴豆,寄生在其上的药物也会有与寄主相同的有效成份,则用之有毒。
4.3药物污染,如农药等。
另外,与产地,收获季节,药用部位,贮藏条件等因素有关。
5组方5.1配伍不当:中药配伍组方,一方少则几味药,多则几十味,其功效为方中所有药物的联合反应,配伍不当,不仅降低疗效,还增强毒性,故中药复方在于配伍之巧妙,用药得法,使其相互协助增强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组方在于精巧,能小勿大,能轻勿重,避免重剂增加不良反应。
近年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案例近年来,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的事件案例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中药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良反应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中药的信任和使用。
以下是近年中药不良反应事件的一些案例:1. 2016年,某种含有砒霜成分的中药制剂被发现在市场上销售,砒霜是一种剧毒物质,长期使用或过量使用可能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2. 2018年,有报道称某种中药注射液在使用过程中引发了严重过敏反应,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皮疹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3. 2019年,一些中药饮片被检测出含有重金属超标的情况,长期服用可能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
4. 2020年,某些中药保健品被检测出含有禁用药物成分,可能导致心血管系统问题和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这些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中药安全性和监管的关注。
中药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首先,一些中药制剂中可能存在掺假或掺杂的情况,导致药品质量不达标。
其次,一些中药成分具有毒副作用,如果使用不当或者超量使用,容易引发不良反应。
另外,中药的药理作用和适应症往往没有得到充分科学验证,导致患者在使用中药时存在一定的风险。
在面对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时,应当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对中药生产流程的监管,确保中药质量安全。
加强对中药临床应用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报告不良反应事件。
提倡合理使用中药,避免滥用或超量使用中药。
加强中药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中药安全的认识。
总之,中药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提醒我们要对中药保持警惕,加强监管和科学管理,确保中药的安全有效使用。
中药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应对措施发表时间:2017-10-20T15:34:27.81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17期作者:杨书广[导读] 本文分析了中药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应对措施。
天津市宝坻区钰华医院天津市 301800摘要: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人们长期与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
几千年来,中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近年来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屡见不鲜,引起了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担忧,如何正确地看待中药不良反应,为中药制定科学合理的应用策略,已成为摆在中医药工作者面前刻不容缓的课题。
本文分析了中药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中药;不良反应;应对措施中药可调节人体气血,在多种疾病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西药相比,中药对患者伤害较小,且长期服用不产生药物依赖性[1]。
但目前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时有发生,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因此需进一加大中药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力度。
一、中药不良反应的类型中药不良反应常见类型为副作用和毒性反应。
副作用是在治疗剂量内伴随药物疗效而发生的一些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意外有害作用。
主要表现为轻微头昏、嗜睡、口干、乏力、食欲减退、胃肠道不适等症状。
毒性反应是指药物引起的生理生化功能异常和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
临床上可造成肝脏损害、肾脏损害,引起变态反应、过敏性休克和溶血反应等。
表现在心血管系统为心悸、胸闷、心律失常等;在神经系统为眩晕、头痛、惊厥、抽搐、呼吸抑制等;在消化系统为胃肠不适、恶心、呕吐、腹泻、上消化道出血、便血等;在造血系统为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泌尿系统为肾功能衰竭、尿路上皮癌等,其他系统亦可发生药物不良反应[2-5]。
二、引起中药不良反应原因1.人为因素。
一是中药炮制不当。
中药通过炮制能改变其毒性成分结构,如川乌、草乌毒性成分为乌头碱等二萜双酯类生物碱,双酯类生物碱性质不稳定,遇水、加热易被水解或分解,经过两次水解得到亲水性氨基醇类乌头原碱,其毒性仅为二萜双酯类生物碱1/2000~1/4000,毒性大大降低,如炮制不当,不能水解,那么毒性不能降低,易产生药物不良反应;中药还可以通过炮制降低其毒性成分含量,从而缓和药性,如斑蝥通过米炒,毒性成分斑蝥素含量下降;巴豆通过制霜法,其含油大大降低。
中药不良反应是指在使用中药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利影响。
不良反应类型主要包括身体反应和心理反应两类。
1.身体反应:包括过敏反应、消化道反应、肝脏毒性、肾脏毒性等。
2.心理反应:包括焦虑、抑郁、失眠等。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药物成分不纯:药材中含有有害物质或杂质,导致不良反应。
2.用药不当:用药量过大或用药频率过高,导致不良反应。
3.个体差异:不同人对药物的反应不同,可能导致不良反应。
4.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之间可能会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
5.疾病状态不同:患者疾病状态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同,可能导致不良反应。
6.其他因素,如药物剂型、药物制剂方式等,也可能导致不良反应。
对于中药不良反应,应采取以下对策:
1.严格按照处方用药,避免用药量过大或用药频率过高。
2.选择正规药店购买中药,保证药物成分纯正。
3.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4.在用药前要告诉医生所有正在服用的药物,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5.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不良反应问题。
中药不良反应的诱发因素王珊【中图分类号】R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372-01中药的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时出现的五官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因素有多方面。
笔者将诱发不良反应的几种因素与同行们作一浅析。
1超剂量或疗程过长因素人们一般认为中药是天然药物,无毒副作用,使用安全。
在用药剂量方面比较随意,有的因长时间超剂量使用,引起蓄积性中毒。
如有资料表明的因长期服用雷公藤及多苷片可引起肝硬化腹水死亡。
还好由食用有毒中药或含有毒成分的中成药,因剂量过大或疗程过长发生不良反应的现象,如...头类药物用量稍大即致心律失常,甚至引起室颤死亡。
黄药子、壮骨关节丸及黄药子的其他制剂因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引起肝肾损伤的报道。
2用药不当因素中医用药根据“辨证施治”,在临床用药如不对症不及起不到治疗的目的,反而引起中药不良反应情况,如寒咳症,误用寒凉的蛇胆川贝液治疗,轻则久咳不愈,重则生变他症,如可能引起支气管炎,肺炎等其他病症。
3药品质量因素药品质量优劣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而其质量又取决于原材质量的好坏,如中成药制剂方法不当或原药材质量低劣,亦可导致中药不良反应。
例如临床报道的复方丹参片引起过敏性哮喘,板蓝根冲剂治过敏反应等例。
另有品种产地、采收、加工、炮制等因素。
4个体差异因素过敏性体质的病人是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此外有年龄差异如婴儿肝肾功能发育不全,对某些药物易发生不良反应。
常见临床报道六神丸中毒。
不少为新生儿或小儿滥用且过量服用导致。
老年人肝肾功能衰退,机体代谢缓慢。
使血中药浓度增高或消除延缓,引起毒性反应。
还有性别不同,如有妇女比男子已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报道。
5中西药配伍因素临床中西药配合使用,有许多产生协同作用,加速机体康复。
但也不少产生拮抗作用,出现不良反应。
有资料统计,含较多金属离子的重要有石膏、瓦楞子、牡蛎、石决明等,同西药四环素类及异烟肼同时服用,生成结合物妨碍药物吸收,降低疗效。
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李付惠【摘要】近年来有关中药不良反应逐年增多,因此探讨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和进行对策分析尤为必要。
本文从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入手,分析了我国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并对预防及解决中药不良反应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分析,旨在让人们正确认识中药的不良反应,为指导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确保人类安全健康使用中药。
%In recent years,the adverse rea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caus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nd the analysis of countermeasures. In this paper,the reasons and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re analyzed. And to prevent and solve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he purpose is to let people know the adverse rea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guidance of clinical safety medication.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human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6(007)014【总页数】3页(P137-139)【关键词】中药;不良反应;原因;对策分析【作者】李付惠【作者单位】文山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云南文山 6630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adverse rea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caus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nd the analysis of countermeasures. In this paper,the reasons and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re analyzed. And to prevent and solve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he purpose is to let people know the adverse rea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guidance of clinical safety medication.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human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dverse reactions,Reason,Countermeasure analysis中药是我国人民长期与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其主要来源于天然的植物、动物、矿物及其加工品[1]。
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临床对策【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373-02人们的观念中中药是纯天然的,其药性比较平和,毒副反应也比较少,可长期服用,有病治病,无病健身,以及有些商家打出“纯中药,纯天然,绝无任何毒副作用”的广告。
其实这都是一些片面、错误地认识,所以很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安全有效,而对其不良反应则往往重视不够,但随着中医药走向世界,我们应该重视和研究中药的不良反应。
1中药不良反应概念中药不良反应是指药物用于人体后,药物或代谢产物作用于机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发生的非治疗反应。
中药不良反应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或治疗人类疾病,改善其生理功能而给予正常剂量的中药所出现的有害且非预期的反应。
2分析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2.1中药的自身因素:中药本身含有多种成分,除了发挥药理作用的活性物质外,所含的其它成分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比如生物碱类—乌头碱、雷公藤碱、莨菪碱、麻黄碱等,毒理作用主要损害神经系统;苷类—苷元具有毒性,强心苷中的甾体苷类如洋地黄苷,小剂量有强心作用,较大剂量或长期使用可使心脏骤停及停搏;含氰苷类如银杏、苦杏仁水解后析出氢氰酸能损害并抑制呼吸中枢导致死亡;皂苷类对局部有刺激作用、损害心脏肾脏及溶血作用;黄酮苷刺激胃肠道对肝脏有损害;毒蛋白类—引起呕吐、血尿、惊厥;萜类及内酯类-具有强烈刺激作用,刺激胃肠道,并可引起肝损害;重金属类—腐蚀及刺激作用使体内失去平衡等。
2.2剂量过大:中药药性理论中有“大毒、小毒、无毒”之分,有毒性者应严格掌握用量。
因此,对新生儿应禁用,对小儿应慎用为好,对用药剂量应深人研究并从严掌握。
2.3疗程过长:有的药物应用时间过长,有毒成分在体内蓄积,也会产生不良反应,如牛黄解毒片长期应用引起汞中毒。
另外根据中医经验,人参虽可益气健脾,但如长期过量服用,亦可引起肠腹胀满,食欲减退,据病例证实,一些患者在长期服用人参后,常出现失眠,易激动等现象,需要停药一段时间才能好转。
导致中药不良反应的因素
中药的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时出现的五官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因素有多方面。
笔者将诱发不良反应的几种因素与同行们作一浅析。
1超剂量或疗程过长因素
人们一般认为中药是天然药物,无毒副作用,使用安全。
在用药剂量方面比较随意,有的因长时间超剂量使用,引起蓄积性中毒。
如有资料表明的因长期服用雷公藤及多苷片可引起肝硬化腹水死亡。
还好由食用有毒中药或含有毒成分的中成药,因剂量过大或疗程过长发生不良反应的现象,如...头类药物用量稍大即致心律失常,甚至引起室颤死亡。
黄药子、壮骨关节丸及黄药子的其他制剂因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引起肝肾损伤的报道。
2用药不当因素
中医用药根据“辨证施治”,在临床用药如不对症不及起不到治疗的目的,反而引起中药不良反应情况,如寒咳症,误用寒凉的蛇胆川贝液治疗,轻则久咳不愈,重则生变他症,如可能引起支气管炎,肺炎等其他病症。
3药品质量因素
药品质量优劣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而其质量又取决于原材质量的好坏,如中成药制剂方法不当或原药材质量低劣,亦可导致中药不良反应。
例如临床报道的复方丹参片引起过敏性哮喘,板蓝根冲剂治过敏反应等例。
另有品种产地、采收、加工、炮制等因素。
4个体差异因素
过敏性体质的病人是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此外有年龄差异如婴儿肝肾功能发育不全,对某些药物易发生不良反应。
常见临床报道六神丸中毒。
不少为新生儿或小儿滥用且过量服用导致。
老年人肝肾功能衰退,机体代谢缓慢。
使血中药浓度增高或消除延缓,引起毒性反应。
还有性别不同,如有妇女比男子已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报道。
5中西药配伍因素
临床中西药配合使用,有许多产生协同作用,加速机体康复。
但也不少产生拮抗作用,出现不良反应。
有资料统计,含较多金属离子的重要有石膏、牡蛎、瓦楞子、石决明等,同西药四环素类及异烟肼同时服用,生成结合物妨碍药物吸收,降低疗效。
含朱砂的药物有牛黄清心丸,朱砂安神丸等于西药的溴化物,碘化物同服产生有毒的溴化汞和碘化汞沉淀,导致药源性肠炎。
总之,诱发中药不良反应的因素众多,我们临床药剂师必须正确认识中药不良反应重视其不良反应,加强医、药、患三者沟通。
在临床注意收集各种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及时反馈给临床医师,同时向医师提供可靠的用药信息,介绍新的中药,中成药的临床新用及药品产地,来源,药物的加工炮制等情况。
确保药物的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把不良反应降低到最低限制。
文章出自:;;欢迎转载、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