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不良反应及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71.50 KB
- 文档页数:8
中药不良反应的调查分析及对策发表时间:2015-12-14T11:41:34.14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6期供稿作者:唐国华[导读] 衡阳县人民医院中药在临床上治疗患者的疾病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中药的价值在国内甚至世界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唐国华衡阳县人民医院湖南衡阳 421200摘要:目的:研究并讨论中药不良反应的产生原因以及调查分析结果。
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4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的140例发生中药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报告以及用药方式。
结果:在研究结果中发生,女性发生中药不良反应的概率大于男性患者;患病人群中60岁至70岁患者的数量比例最多;引起患者发生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方式和剂型为静脉滴注、注射剂;患者的中药不良反应中临床症状累及皮肤的患者数量最多。
结论:引起患者发生中药不良反应的因素较多,医生需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控,尽量减少患者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中药不良反应;调查分析;预防对策中药在临床上治疗患者的疾病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中药的价值在国内甚至世界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药帮助着人们与疾病进行顽强的斗争,中药帮助着患者重新找回健康的体魄,因此中药为中华人民的繁衍和强大起着重要并且积极的作用[1]。
随着近年来中药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甚至导致患者发生死亡事件的频频曝光,中药治疗也使得患者的恐惧感日益增加,因此关于中药治疗的安全性逐渐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2]。
现为研究中药不良反应的产生原因以及调查分析结果,选取我院收治的140例发生中药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报告陈述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3年4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的140例发生中药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用药方式和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研究。
1.2 一般方法对患者的性别比例、各个阶段年龄患者数量、不同的给药方式、患者的临床不同症状等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制作成表格。
中药临床不良反应监控及分析中药临床使用中可能发生不良反应,因此需要进行监控和分析,以确保用药安全和有效性。
本文将从中药临床不良反应监控的意义、监控方法以及不良反应的分析和处理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中药临床不良反应监控的意义1.保护患者用药安全。
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控可以及时发现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从而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风险。
2.评估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通过监控不良反应,可以为评估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重要依据,为进一步优化中药的使用提供指导。
3.提供数据支持。
中药临床不良反应监控可为药物监管、临床研究以及制定用药政策等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二、中药临床不良反应监控的方法1.被动监测。
通过医疗机构、药店、药企和患者自愿上报不良反应信息来进行监测。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不需要消耗太多资源,但受到信息获取的不稳定性和不准确性的影响。
2.主动监测。
通过建立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主动收集和监测中药不良反应信息。
主动监测方法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例如医疗机构的严重不良反应报告系统、药房不良反应报告和医生的主动调查等。
这种方法相对于被动监测更加全面和准确。
三、中药临床不良反应的分析和处理1.收集和整理不良反应数据。
对收集到的不良反应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不良反应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等。
2.进行统计和分析。
对不良反应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发生率、相关风险因素、不良反应的严重性和频率等,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对不良反应进行评估和分类。
3.制定相应措施和建议。
根据不良反应的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并向相关人员提供指导和建议,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减轻不良反应的程度。
4.加强药物监管和管理。
根据分析结果,加强对中药的质量控制、药品的审批和监管等,以保障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以上就是中药临床不良反应监控及分析的一些内容。
中药临床不良反应的监控和分析对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的不良反应及研究对策摘要:中药具有商品的特殊性,关系到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危,而中药在药品中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经过中医理论的指导,来源于动物,植物,矿物等的多种中国传统用药[1]。
由于近年来中药药剂使用的多样化和广泛的使用范围,关于中药药剂不良反应的报道日益多了起来,这值得我们用心关注。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本文首先阐述了中药不良反应的概念以及中药不良反应的多种表现形式。
同时,本文科学的详细分析了中药不良反应的引起原因。
最后,通过对原因的合理分析,给出了对避免中药不良反应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中药,不良反应,原因,对策。
1.中药不良反应的概念中药的不良反应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以诊断、治疗、预防人体疾病和改善人体功能为目而给与患者正常计量中药或中药制剂而出现的非预期的有害的影响。
2.中药不良反应的分类2.1毒性作用毒性作用是由于患者的体制差别,病理程度或者同时服用其它用药而引起的对药物敏感性增加,在正常计量下引起了患者的某项功能或某个器官的损害,毒性反应可发生在身体的各个系统内,包括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造血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
2.2变态反应变态反应是由于药品作为全抗原或者半抗原刺激机体发生的异常免疫反应,是中药不良反应中反生频率最高的一种,中药变态反应除了常见以外,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类型多样,如当归、白芍等多种药物会引起荨麻疹,而川贝、两面针等多种药物却可能会引起猩红热[2]。
2.3后遗作用后遗作用指血药浓度下降到有效血药浓度一下仍然存在一定的生物效应。
如患者用过苦寒卸货药物以后,患者在短期内还会有腹痛、食欲减退等现象。
2.4特异质反应特异质反应指因先天遗传失常,部分患者用药后出现与该药物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
如个别患者口服板蓝根溶剂发生溶血现象。
2.5依赖性、成瘾性、耐受性中药的的依赖性是指患者在一段时间内连续使用某种中药制剂,导致对这种中药产生了依赖性,中断服药后会产生不适感。
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分析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河南郑州.45000)杨金华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用药安全意识的提高,过去被认为相对安全的中药的不良反应越来越受到广大患者和医药工作者的重视。
其实,中药的不良反应也时有发生,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笔者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对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以供同行们参考。
一、 对中药安全性认识的不足中药绝大多数来源于天然的动植物,其中相当一部分药食同源,虽然也有毒性剧烈的,但可以通过中医药理论指导的复方配伍与炮制、制剂技术而降低或解除毒性,因而相当多的医药工作者认为中药药性缓和,临床使用是安全的。
这种观念导致在使用中药时经常发生过量、长时间或不恰当用药的情况,甚至不辨证而滥用,从而导致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
也有相当多的民众认为中药安全、无副作用,有病治病,无病保健,不遵医嘱,迷信偏方、秘方、单方、验方而试用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这就要求我们医药工作者不但自身要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还要做好对大众的正面宣传工作,从而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 中药自身的因素所致中药自身因素是导致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又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药材因素:(1)药材来源多样,品种混淆,真假难辨。
中药品类繁多,基原多样,导致商品药材中常常出现同名异物、品种混乱、真假难辨的情况,如采药不辨真伪、用药不知是非,极易引起中药毒副作用的发生。
如马兜铃科的关木通导致肾损害就是由于木通类植物基原混乱而导致误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再如广豆根和北豆根混用、关白附和禹白附混用、南北五加皮混用、独活和毒芹混用、九节菖蒲和石菖蒲混用等等所导致的不良反应等等,不乏其例。
还有不少中药形似而质不同而误用的,如把天仙子误作地肤子用引起的莨菪碱中毒、莽草误作大茴引起的中毒、莨菪子误作菟丝子引起的不良反应等等。
(2)药材被污染。
随着野生中药材的不断匮乏和环境的恶化,中药在种植生长过程中常存在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增高、放射性元素和微生物污染等,还有人为在药材中掺杂污染的如在海马腹中加重金石粉、在猪苓上粘水泥等。
中药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案例分析及其防范建议一、引言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应用价值。
然而,随着中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药物不良反应事件也逐渐增多,这给患者的安全和合理用药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研究中药不良反应事件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以一则典型的中药药物不良反应事件为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建议。
二、案例描述某患者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服用了中药雷公藤制剂。
服药后,患者出现了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同时伴有皮疹、皮肤瘙痒等症状。
经医院诊断,患者出现了严重的药物性肝损伤和肾功能异常。
经停药和积极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控制,但教训深刻。
三、分析与讨论雷公藤制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抗炎、抗风湿等作用。
然而,由于雷公藤成分复杂,且个别成分具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应用中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用药剂量。
在此案例中,患者可能对雷公藤中的某些成分产生了过敏反应或药物性肝损伤等不良反应。
此外,制剂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药品存储等方面也可能存在问题。
针对这一案例,我们应该在剂量控制、制剂质量、药性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首先,应该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尤其是对于一些具有明显不良反应的中药成分;其次,应提高制剂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标准,确保药品质量稳定;最后,应加强药性研究,充分了解中药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四、防范与建议结合本次案例,我们提出以下预防类似不良反应发生的建议: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对于某些具有明显不良反应的中药成分,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经验,合理确定用药剂量。
避免过量使用或长期使用。
加强药品质量监管:政府部门和制药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药品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中药制剂的生产和销售环节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
同时,加强药品抽检和信息公开力度,让公众了解药品质量和安全信息。
强化中药药性研究:深入研究中药的药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62例中药不良反应分析谢江生发表时间:2016-10-28T15:04:48.350Z 来源:《名医》(学术版)2016年4期作者:谢江生[导读]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报告和监测是指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甘肃省静宁县深沟卫生院 743409[摘要] 目的:分析我院的中药使用状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91月-2014年12月上报的62中药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不良反应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 62例中药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男性27例,占总数43.55%;女性35例,占总数的56.45%,女性的比例高于男性]。
62例不良反应报告中年龄最小的0.8岁,最大的表77岁,说明中药不良反应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其中61岁以上的患者占38.71%。
其发生率可因该药的剂型不同有很大的差异,其中以注射剂为首位(61.29%),片剂次之。
结论: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控力度,慎重选择静脉滴注给药治疗,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以减少临床不良反应发生,保障患者安全合理用药。
【关键词】中药 ;不良反应;合理用药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报告和监测是指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按照WHO国家药物检测合作中心的规定,ADR指正常测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它不包括无意或者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以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在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的出现ADR。
在我国每年约500万的患者因为ADR而入住医院治疗,有19.2万人死于ADR[1]。
近年来,随着中药新品种,新剂型的不断研发及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其不合理应用现象日益严重,但一般认为,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均低于西药,使许多人对中药的不良反应问题有所忽视。
有毒中药与中药不良反应的分析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效果。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对中药安全性的关注不断增加,有毒中药和中药不良反应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有毒中药和中药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和防范措施。
一、有毒中药的特点及问题1. 有毒中药的特点有毒中药是指具有一定毒性的中药材或中药制剂,其毒性表现在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或损害,并有可能导致中毒。
有毒中药的主要来源包括动物性药材(如蝎、蛇、蟾蜍等)、植物性药材(如鸦片、砒霜、天花粉等)以及矿物质药物(如硫磺、砷酸、砷磺等)。
2. 有毒中药的问题有毒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规范化生产和质量管控:一些有毒中药在生产过程中因未能严格控制原材料的采集、加工和储存等环节,导致质量参差不齐,容易引发不良后果。
(2)用药误区和不当应用:部分医务人员和患者对于有毒中药的认识不足,容易发生用药误区和不当应用,增加了患者中毒的风险。
(3)毒性评价不足:有些有毒中药的毒性评价工作不足,导致了对其毒性的认知不足,从而影响了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4)中毒事件频发:由于有毒中药的自身特点和应用存在的问题,使得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了威胁,也影响了中药的声誉和发展。
二、中药不良反应的表现及原因分析1. 中药不良反应的表现中药不良反应是指在中药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胃肠道反应、皮肤过敏、中毒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
2. 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药理作用与毒性作用之间难以区分:一些中药在治疗作用和毒性作用之间难以区分,容易产生不良反应。
(2)用药时缺乏个体化考虑:中药是由天然药材制成的,不同患者对中药成分的耐受性不同,忽视了个体化差异容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3)质量不合格和掺假劣质中药:一些不法商家为了牟取暴利,会在中药制备过程中掺假劣质原料,导致中药质量不合格,从而引发不良反应。
中药的不良反应及分析姚晓07资源摘要:各种中药及其中药制剂在我国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病防病,历史悠久,成效显著,但其不良反应近年来也被进一步发现和认识。
造成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有中药品种混乱或以假乱真,药物的固有毒性及用量不当,辨证失当、药不对证,炮制或煎煮不当,剂型或服用方法不当,疗程过长,造成蓄积中毒等。
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广大患者的身心健康,中药应按质量合格、用量合适、用法合理的原则使用,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中药;中药制剂;不良反应1.概念:中药的不良反应是指药物用于人体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作用于机体器官、组织和细胞所发生的非治疗反应。
中药的不良反应常统称为中药的毒副作用,包括中毒反应和过敏反应。
2.中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2.1过敏反应过敏反应一般是指服用正常剂量或极小剂量时出现的非正常反应,多与体质因素有关。
凡单味中药、中成药和名方组成中含有抗原物质或药物间相互作用后或在它们的代谢过程中产生抗原物质的,首次尤其是多次用药后常可引起过敏反应。
临床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紫癜、哮喘、心律失常、肝损伤、耳鸣、发热、腹泻等。
2.1中毒反应中毒反应的临床特点是发病急、病情恶。
其临床症状表现:消化系统为恶心、呕吐、腹泻、便血、黄疸等;神经系统表现为眩晕、头痛、惊厥、抽搐、呼吸抑制等;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悸、胸闷、心律不齐等;造血系统表现为白细胞缺乏、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目前已发现由毒性反应而致死的中药有20多种如雷公藤、蜈蚣、马钱子、砒霜等。
中毒反应多由于药品原料购销、药品生产和药品使用不当引起。
中毒致死的中药多是有毒中药,但历代医书称无毒之品也能置人于死地。
3.人体各个系统不良反应药物及其不良反应表现3.1血管系统不良反应药物有76种,其不良反应表现为血压升高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刺五加注射剂、葛根素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灯盏花素注射剂、细辛注射剂、肾宝合剂、草乌膏剂、番泻叶、复方桔梗注射剂、天和骨通贴膏、壮骨关节丸;表现为低血压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生脉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鱼腥草注射剂、柴胡注射剂、穿琥宁注射剂、红花注射剂、清开灵注射剂、川芎嗪、郁金、莪术油、银杏达莫注射剂、骨宁注射剂、三七片、银翘解毒丸、六味地黄丸、龙胆泻肝丸、鸦胆子;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草乌、正清风痛宁、生脉注射剂、精制蝮蛇抗栓酶、乌头碱、鸦胆子油、龙骨、木薯、垂盆草、地骨皮、博落回、冬虫夏草、北五加皮、夹竹桃类;诱发心绞痛的中药制剂有刺五加注射剂、脉络宁注射剂;引起窦性心动过速、过缓的中药制剂有复方丹参注射剂、β-七叶皂苷钠注射剂、茵栀黄注射剂、复方丹参片、藻酸双酯钠、江苏白药;引起心动过速的中药制剂有生脉注射剂、复方丹参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刺五加注射剂、止咳丸、藿香正气水、咳喘糖浆;引起心动过缓的中药制剂有β-七叶皂苷钠注射剂;引起心悸的中药制剂有刺五加注射剂;引起室性早搏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小活络丸、柴胡、山海丹;引起房室传导阻滞的药物有黑附子、葶苈子;引起窦性停搏的中药制剂有生脉注射剂;引起微循环障碍的中药制剂有脉络宁注射剂;引起心功能衰竭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清开灵注射剂、细辛、朱砂、鸦胆子、马钱子;引起心房纤颤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灯盏花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山豆根;引起心室纤颤的中药制剂有葛根素注射剂。
有毒中药与中药不良反应的分析【摘要】本文从有毒中药与中药不良反应的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
首先介绍了有毒中药的定义和特点,探讨了其使用及潜在风险。
随后对中药不良反应进行分类,并解释了其发生的机制。
最后提出了预防和处理中药不良反应的方法。
文章强调了认识和重视有毒中药及中药不良反应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强监管和规范使用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更好地理解有毒中药与中药不良反应的关系,为保障人们健康提供参考。
【关键词】有毒中药、中药不良反应、定义、特点、使用、风险、分类、机制、预防、处理、重要性、监管、规范使用、建议1. 引言1.1 有毒中药与中药不良反应的分析有毒中药与中药不良反应是中医药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话题,其关系着人们的健康与安全。
有毒中药是指那些含有毒性成分的中药材或制剂,其毒性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而中药不良反应则是指在使用中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症状或反应。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制约了中医药的发展。
在现代医学中,人们对于有毒中药与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逐渐加深。
通过对有毒中药的定义与特点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有毒中药的危害和潜在风险,为中药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对中药不良反应的分类、机制、预防与处理也是至关重要的,可以有效减少中药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提高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对有毒中药与中药不良反应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不仅有助于保护患者的健康,也对中医药的发展和传承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未来的医药领域中,必须重视对有毒中药与中药不良反应的研究,加强监管与规范使用,从而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疗效和优势。
2. 正文2.1 有毒中药的定义与特点有毒中药是指具有潜在或已知的毒性成分,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的中药材或药物。
有毒中药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来源多样:有毒中药可以来源于动植物、矿物等各种自然物质。
比如含有毒素的植物、动物器官或者动植物的毒液等。
2. 毒性不一:有毒中药的毒性程度各异,有的可能只在大剂量下产生毒性反应,而有的在小剂量下就可能引起中毒。
中药汤剂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应对方法吴满芳(江西省都昌县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西都昌332600)[中图分类号]R289.9[文献标识码]B中药汤剂是应用最多、最早的一种剂型,不但制法简便,而且起效迅速。
然而,一些中药也可引起不良反应,危害身体器官[1-2]o因此,需要加强中药汤剂不良反应的监护,通过分析中药汤剂不良反应原因,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切实保障用药效果和安全性⑶。
现对中药汤剂不良反应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法,以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
1临床资料共60例,均为2018年5月至2020年3月于本院门诊服用中药汤剂的患者。
男29例,女31例;年龄17~80岁,平均(46.87±3.16)岁;门诊处方37例,住院处方23例。
纳入标准:自愿参与研究,同意并配合随访,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上。
排除标准:存在药物过敏史,精神疾病,肝、胃、肾等脏器功能障碍。
2方法停止服用中药汤剂后,用自制中药汤剂不良反应调查问卷,对不良反应开展调查和随访,包括药方、疾病、剂量、用药时间、用药方法等。
3结果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包括7大原因,分别为药物因素26.67%(16例)、炮制不当10.00%(6例)、剂量过多21.67%(13例)、疗程过长16.67%(10例)、配伍不当8.33%(5例)、个体差异8.33%(5例)、用药不当8.33%(5例)。
4原因分析配伍不当。
中医中药合理配伍不但能增强临床疗效,而且还能保障用药安全性,但辨证论治不够准确,就会导致配伍不当,进而产生药毒副作用,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⑷。
例如雷公藤、黄药子、苍耳子等药材都具有肝毒性,但通过科学配伍可减少对肝肾的损伤,如雷公藤与白芍、甘草配伍,黄药子与当归配伍,黄罠与苍耳子配伍都可以降低毒性,还可以疏肝补肝的作用。
除此之外,将不同的无毒性药材配伍在一起,也可发生毒副作用,如麻黄与附子、大黄和山豆根等都会产生毒性⑸。
剂量过多、疗程长。
虽然中药具有温和性,副作用较低,但服用时间长或服用剂量过多,使药物长期聚积体内,也会引发不良反应⑹。
实用科技摘要:中药是人们用于防病治病,调理气血,平衡阴阳,调节生理功能,提高健康水平的重要药源之一,但中药和西药一样具有两重性,即根据药性辨证施治,用的合理,有利于人体疾病痊愈;用之不当,则会给人们带来危害,即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中药用药不良反应0引言近年来随着中药品种的增多,中药在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也日益增多,由于药学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检测手段的提高,对药物的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研究有了新的突破,使其成为药学领域的一项专门研究课题。
但就我国特有的中药而言,其不良反应的研究报道较之西药为少。
由于中药大多来源于植物和动物以及矿物,其产地自然环境的差异不同,有些炮制方法不当,直接影响它的所含成分,并涉及药用疗效;另外中药历史悠久,民间应用比较广泛;再者现代制药技术进一步规范将其中药的主要成分用化学方法进行提取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如清开灵注射液等。
所以对中药的不良反应更为重视,本文就中国中药杂志刊登的95篇有关中药的不良反应报导,分析其主要不良反应类型,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与其治疗作用同时发生的。
常言道“药者,毒也”,就是指药有三分毒的道理,所以在应用药物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决不可忽视,其对人体产生的一定毒性以及各种不良反应的产生,过去以西药的不良反应报道甚多,而对中药的不良反应报道相对少些。
我们以中国中药杂志1981~2001年以来的95篇文章中有关中药及中药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426例进行统计分类:其中中毒反应307例,占72%;过敏反应74例,占17.3%;中药引起中毒死亡18例,占4%;其他27例,占6%;年龄最小仅3个月,最大74岁。
造成426例不良反应中涉及的中药及制剂共107种,其中过敏反应54种,中毒反应39种,中毒致死14种。
现将统计的不良反应按主要类型分类,并对其临床表现与典型病例进行分析探讨。
1过敏反应中药过敏反应(也称变态反应)一般变化快,首先出现皮肤荨麻疹、疱疹,然后迅速涉及全身,可合并其他胸闷气短,咳喘不安,恶心、畏寒,发热,水肿,严重者造成心、肺、肾、肝等器官的损伤,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临床对策【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373-02人们的观念中中药是纯天然的,其药性比较平和,毒副反应也比较少,可长期服用,有病治病,无病健身,以及有些商家打出“纯中药,纯天然,绝无任何毒副作用”的广告。
其实这都是一些片面、错误地认识,所以很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安全有效,而对其不良反应则往往重视不够,但随着中医药走向世界,我们应该重视和研究中药的不良反应。
1中药不良反应概念中药不良反应是指药物用于人体后,药物或代谢产物作用于机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发生的非治疗反应。
中药不良反应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或治疗人类疾病,改善其生理功能而给予正常剂量的中药所出现的有害且非预期的反应。
2分析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2.1中药的自身因素:中药本身含有多种成分,除了发挥药理作用的活性物质外,所含的其它成分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比如生物碱类—乌头碱、雷公藤碱、莨菪碱、麻黄碱等,毒理作用主要损害神经系统;苷类—苷元具有毒性,强心苷中的甾体苷类如洋地黄苷,小剂量有强心作用,较大剂量或长期使用可使心脏骤停及停搏;含氰苷类如银杏、苦杏仁水解后析出氢氰酸能损害并抑制呼吸中枢导致死亡;皂苷类对局部有刺激作用、损害心脏肾脏及溶血作用;黄酮苷刺激胃肠道对肝脏有损害;毒蛋白类—引起呕吐、血尿、惊厥;萜类及内酯类-具有强烈刺激作用,刺激胃肠道,并可引起肝损害;重金属类—腐蚀及刺激作用使体内失去平衡等。
2.2剂量过大:中药药性理论中有“大毒、小毒、无毒”之分,有毒性者应严格掌握用量。
因此,对新生儿应禁用,对小儿应慎用为好,对用药剂量应深人研究并从严掌握。
2.3疗程过长:有的药物应用时间过长,有毒成分在体内蓄积,也会产生不良反应,如牛黄解毒片长期应用引起汞中毒。
另外根据中医经验,人参虽可益气健脾,但如长期过量服用,亦可引起肠腹胀满,食欲减退,据病例证实,一些患者在长期服用人参后,常出现失眠,易激动等现象,需要停药一段时间才能好转。
有毒中药与中药不良反应的分析中药作为传统的治疗方法,一方面受到了广泛的青睐,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许多潜在的风险和危险。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药的不良反应和有毒性。
本文旨在对中药的不良反应和有毒性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中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一、有毒中药有毒中药是指在中药临床应用和研究中,出现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情况,导致人体受到伤害。
有毒中药可能包含毒性较大的成分、药物与人体的不良反应、过量使用的药物等。
1、三七三七因具有明显的消凝效果被广泛使用,但由于其含有多种次黄嘌呤、有机酸等成分,严重危害肝肾功能,常常导致肝肾损害以及消化、泌尿、心血管等方面的不良反应。
2、石膏石膏是一种基础性药材,含有大量的氢氧化钙,在中药中被广泛使用。
但石膏容易引起胃肠道不适,还有可能导致胃和十二指肠溃疡,长期使用更容易造成钙质代谢异常。
3、蜈蚣蜈蚣具有很大的祛风驱寒、解毒作用,是中药制剂中常用的成分。
但长期使用蜈蚣药物可能导致各种不正常反应,如恶心、呕吐、中毒、腹泻等。
二、中药不良反应中药不良反应是指在中药应用过程中,由于药物与人体之间的反应或中药成分导致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包括头痛、恶心、嘔吐、异常疲劳、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等。
1、当归当归原属于伞形科植物,含有多种硫化物和有毒物质,能够导致人体中毒。
当归还可能导致妊娠期妇女出现子宫收缩、早产等问题。
2、田七田七有消除淤血、活血散结等作用,被广泛使用。
但如果使用不当,会导致出血、心悸、头痛等不良反应。
3、川乌川乌在医疗中被使用很广泛,但在大剂量使用下,很容易引起感觉不适、呕吐、失眠、心情烦躁等表现。
三、预防及应对措施1、了解病情在使用任何一种中药之前,一定要去医院就诊,了解病情和用药情况,否则会增加风险。
2、遵循医嘱合理的使用药品是预防不良反应的首要方法。
要遵照医嘱的剂量、用药方法与用药时长进行用药。
3、对症治疗对于不良反应的出现,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便及时的对症治疗,如果持续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用药。
合理用药与不良反应中药的不良反应及防范对策国凤杰李振民1(河北省滦县中医医院药剂科,河北滦县063700)【关键词】中草药;副作用【中图分类号】R2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619(2013)01-0098-021河北省滦县中医医院内科,河北滦县063700作者简介:国凤杰(1973—),女,主管中药师。
从事中药专业临床工作。
研究方向:中药房管理。
近年来,随着中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也不断增加,我们分析了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并制订了相应的防范对策,从而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保证。
1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1.1药材因素中药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的有毒活性成分容易引起不良反应甚至毒性损害,如乌头、马钱子、雷公藤、曼陀罗、麻黄等所含的生物碱,主要损害神经系统,表现为眩晕、头痛、惊厥、抽搐、呼吸抑制等。
银杏、苦杏仁含氰苷类,水解后析出氢氰酸,抑制呼吸中枢,甚者导致死亡。
关木通、马兜铃、厚朴、防己、泽泻、柴胡、雷公藤、益母草、使君子、苦楝皮、苍耳子、牵牛子、大青叶、山慈姑、千里光、补骨脂、草乌头、胖大海、千年健、钩藤、曼陀罗花、斑蝥、蜈蚣、海马,及含砷、铅、汞的矿物药长期或过量服用,易导致肾损害,出现少尿、血尿、蛋白尿、水肿等,严重者可导致肾衰竭。
半夏、蒲黄、桑寄生、山慈姑、苦楝子、黄药子、蓖麻子、雷公藤可导致肝功能异常,甚者发生中毒性肝炎。
中药的成分相当复杂,通过现代药理研究被发现的只是其中的很少部分,随着药理学的发展,对中药研究的深入,引发不良反应的成分将会不断阐明,对预防中药的不良反应有积极意义。
1.2炮制不当炮制是药物应用前的必要加工过程,中药经过适当的炮制可以消除或降低毒性和不良反应,炮制不当或不进行炮制,是产生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之一。
川乌头、草乌头有大毒,不可生用,如不依法炮制,毒性成分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较高,服用后会出现口腔灼热、流涎、恶心呕吐、四肢发麻、头昏眼花、呼吸困难、瞳孔散大、心律失常等乌头碱中毒症状。
中药的不良反应及分析姚晓07资源摘要:各种中药及其中药制剂在我国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病防病,历史悠久,成效显著,但其不良反应近年来也被进一步发现和认识。
造成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有中药品种混乱或以假乱真,药物的固有毒性及用量不当,辨证失当、药不对证,炮制或煎煮不当,剂型或服用方法不当,疗程过长,造成蓄积中毒等。
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广大患者的身心健康,中药应按质量合格、用量合适、用法合理的原则使用,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中药;中药制剂;不良反应1.概念:中药的不良反应是指药物用于人体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作用于机体器官、组织和细胞所发生的非治疗反应。
中药的不良反应常统称为中药的毒副作用,包括中毒反应和过敏反应。
2.中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2.1过敏反应过敏反应一般是指服用正常剂量或极小剂量时出现的非正常反应,多与体质因素有关。
凡单味中药、中成药和名方组成中含有抗原物质或药物间相互作用后或在它们的代谢过程中产生抗原物质的,首次尤其是多次用药后常可引起过敏反应。
临床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紫癜、哮喘、心律失常、肝损伤、耳鸣、发热、腹泻等。
2.1中毒反应中毒反应的临床特点是发病急、病情恶。
其临床症状表现:消化系统为恶心、呕吐、腹泻、便血、黄疸等;神经系统表现为眩晕、头痛、惊厥、抽搐、呼吸抑制等;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悸、胸闷、心律不齐等;造血系统表现为白细胞缺乏、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目前已发现由毒性反应而致死的中药有20多种如雷公藤、蜈蚣、马钱子、砒霜等。
中毒反应多由于药品原料购销、药品生产和药品使用不当引起。
中毒致死的中药多是有毒中药,但历代医书称无毒之品也能臵人于死地。
3.人体各个系统不良反应药物及其不良反应表现3.1血管系统不良反应药物有76种,其不良反应表现为血压升高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刺五加注射剂、葛根素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灯盏花素注射剂、细辛注射剂、肾宝合剂、草乌膏剂、番泻叶、复方桔梗注射剂、天和骨通贴膏、壮骨关节丸;表现为低血压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生脉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鱼腥草注射剂、柴胡注射剂、穿琥宁注射剂、红花注射剂、清开灵注射剂、川芎嗪、郁金、莪术油、银杏达莫注射剂、骨宁注射剂、三七片、银翘解毒丸、六味地黄丸、龙胆泻肝丸、鸦胆子;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草乌、正清风痛宁、生脉注射剂、精制蝮蛇抗栓酶、乌头碱、鸦胆子油、龙骨、木薯、垂盆草、地骨皮、博落回、冬虫夏草、北五加皮、夹竹桃类;诱发心绞痛的中药制剂有刺五加注射剂、脉络宁注射剂;引起窦性心动过速、过缓的中药制剂有复方丹参注射剂、β-七叶皂苷钠注射剂、茵栀黄注射剂、复方丹参片、藻酸双酯钠、江苏白药;引起心动过速的中药制剂有生脉注射剂、复方丹参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刺五加注射剂、止咳丸、藿香正气水、咳喘糖浆;引起心动过缓的中药制剂有β-七叶皂苷钠注射剂;引起心悸的中药制剂有刺五加注射剂;引起室性早搏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小活络丸、柴胡、山海丹;引起房室传导阻滞的药物有黑附子、葶苈子;引起窦性停搏的中药制剂有生脉注射剂;引起微循环障碍的中药制剂有脉络宁注射剂;引起心功能衰竭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清开灵注射剂、细辛、朱砂、鸦胆子、马钱子;引起心房纤颤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灯盏花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山豆根;引起心室纤颤的中药制剂有葛根素注射剂。
3.2引起血液、淋巴系统不良反应的药物有35种,其不良反应表现为白细胞减少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清开灵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穿琥宁注射剂、雷公藤;引起血小板减少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穿心莲、穿琥宁注射剂;引起溶血反应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板蓝根、葛根素注射剂;引起贫血的中药制剂有甘露消毒丸;引起急性再障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双黄连注射剂、雷公藤;引起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药制剂有穿琥宁注射剂;引起过敏性紫癜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猪苓多糖注射剂、穿琥宁注射剂、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胶囊、半月清、天麻丸、金钠多注射剂;引起皮下紫癜及血小板减少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穿琥宁注射剂、雷公藤、马钱子;引起血清病样反应的中药制剂有脉络宁注射剂;引起出血、DIC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葛根素注射剂、蝶脉灵注射剂、穿琥宁注射剂、银屑胶囊、甲氨碟呤、板兰根冲剂、全天麻胶囊、雷公藤、感冒通胶囊、感冒清颗粒、复方乌龙散、云南白药。
3.3引起呼吸系统不良反应的药物有10种,其不良反应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症的中药制剂有脉络宁注射剂;引起呼吸困难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刺五加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鱼腥草注射剂、银杏注射剂、清开灵注射剂、红花注射剂、仙鹤草;引起急性肺水肿的中药制剂有鱼腥草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引起支气管哮喘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双黄连注射剂、刺五加注射剂、穿琥宁注射剂、脉络宁注射剂、清开灵注射剂、茵栀黄注射剂、灯盏花素注射剂、乌头注射剂、川芎嗪注射剂、柴胡注射剂、复方丹参注射剂、板兰根注射剂、鱼腥草注射剂、大黄藤素注射剂、六神丸、罂粟壳、全蝎煎剂、复方丹参片、秋水仙碱片、榄香烯乳注射液、枇杷止咳冲剂、消咳喘糖浆、复方甘草片、复方镇痛液、川贝煎液、浙贝、茯苓、牛黄解毒丸、金水宝胶囊、茯苓、消咳喘、神奇止咳冲剂、川贝;引起间质性肺炎的中药制剂有小柴胡颗粒。
3.4引起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药物有147种,其不良反应表现为便血的药物有龙骨、牡蛎;导致腹痛、腹胀、腹泻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穿琥宁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复方丹参注射剂、猪苓多糖注射剂、华蟾素注射剂、强力宁注射剂、葛根素注射剂、鱼腥草注射剂、血塞通注射剂、苦参素注射剂、天达盖福胶囊、地奥心血康、薤白、追风透骨丸、僵蚕、肝得宁2号丸、牛黄角毒片、鲜竹沥、乳香、没药、茶素胶囊、回生第一丹、肾宝胶囊、苦参胶囊、养发生血胶囊、小金丸、乳癖消、藿香正气水、复方青黛丸、感冒通胶囊、蛤蚧定喘丸、产妇康、三黄片、雷公藤、猪苓多糖、斑蝥、番泻叶、茯苓、甘草、薤白、何首乌、三七、麝香膏、水蛭、正红花油、巴豆、鱼胆、木薯、鲭鱼、商陆、苦杏仁、板蓝根、丝石竹、乌头类、河豚、樟丹、山八角、板蓝根、旋覆花、鸦胆子、广豆根、蟾酥、甲鱼;导致反酸、呕吐的药物有双黄连水注射剂、生脉注射剂、穿琥宁注射剂、复方丹参注射剂、猪苓多糖注射剂、华蟾素注射剂、益肾眷痹丸、心可舒、无敌止痛搽剂、天达盖福胶囊、地奥心血康、薤白、追风透骨丸、僵蚕、肝得宁2号丸、牛黄角毒片、鲜竹沥、桃花、河豚、樟丹、甲鱼、木薯、苦杏仁、马兜铃、北豆根、山八角、棉子油、丝石竹、莽草子、蟾酥、夹竹桃花;导致饮食减少的药物有达纳康;导致黄疸的药物有双黄连注射剂;导致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药物有灯盏花素注射剂、鲜竹沥糖浆、牛黄解毒片、复方青黛丸、蛤蚧定喘丸、番泻叶;导致肠痉挛的中药制剂有双黄连注射剂;导致肝功能损害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穿琥宁注射剂、复方丹参注射剂、龙胆复方制剂、葛根素注射剂、β-七叶皂苷钠注射剂、蝮蛇抗栓酶注射剂、壮骨关节丸、复方青黛丸、肾骨胶囊、地奥心血康、雷公藤、牛黄解毒片、蜈蚣粉、川楝子、何首乌、白芍、壮骨关节丸、消银片、克银丸、银屑散、回生第一丹、增生平片、何首乌片、双黄连针剂、感冒通片、雷公藤、山海棠、六神丸、黄药子、养血生发胶囊、壮骨关节丸、何首乌、活力苏口服液、黄独、蜈蚣粉;导致药物性肝炎并肝昏迷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何首乌、回生第一丹、小金丸、乳癖消片;导致乙型肝炎加重的中药制剂有苦参素胶囊。
3.5引起泌尿生殖系统不良反应的药物有178种,其不良反应表现为肾功能衰竭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β-七叶皂苷钠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清开灵注射剂、复方丹参注射剂、脉络宁注射剂、板兰根注射剂、复方威灵仙注射剂、蝮蛇抗栓酶注射剂、复方地龙注射剂、安宫牛黄丸、八角枫、巴豆、白果、白花丹、白及、白蒺藜、白头翁、斑蝥、北豆根、贝母、荜澄茄、蓖麻子、槟榔、补骨脂、补心丹、苍耳子、草乌、侧柏叶、柴胡、肠炎宁、常山、臭梧桐、川楝子、穿心莲片、穿心莲注射剂、大风子、大戟、大青叶、代赫石、丹参、丹参舒心丸、丹参注射剂、胆矾、地奥心血康、丁香、冬虫夏草、番泻叶、防己、粉防己、复方青黛丸、千金子、干漆、甘遂、感冒通片、葛根素注射剂、钩藤、瓜蒂、关木通、广防己、海马、汉防己、红矾、红花、红娘子、红升丹、厚朴、虎杖、槐花、黄药子、火炭母草、健心丸、牡蛎、金樱根、筋骨草、苦参、苦楝皮、苦楝子、昆明山海棠、腊梅根、雷公藤、羚翘解毒丸、六神丸、龙胆泻肝丸、芦荟、绿矾、马兜铃、马钱子、马桑、蚂蚁丸、毛冬青、密陀僧、棉子、木通、闹羊花、牛黄解毒片、排石冲剂、胖大海、砒石、砒霜、千里光、千年健、牵牛子、铅丹、青木香、轻粉、全蝎、肉桂、三黄片、三品一条枪、山慈菇、山豆根、商陆、蛇胆、蛇毒、麝香、升汞、生蜂蜜、十枣汤、使君子、首乌片、双解丸、水蛭、松节、天花粉、天麻、天仙藤、土贝母、土荆芥、土细辛、望江南子、威灵仙、蜈蚣、细辛、夏枯草、仙鹤草、相思子、雄黄、萱草根、鸦胆子、芫花、洋金花、野百合、益母草、罂粟壳、鱼胆、云南白药、皂荚、泽泻、中华跌打丸、朱砂、猪胆、猪苓多糖注射剂、壮骨关节丸、紫草、紫珠草、钻地风;引起紫癜性肾炎的药物有罂粟壳;引起血尿的药物有脉络宁注射剂、β-七叶皂苷钠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壮骨关节丸;引起马兜铃酸肾病的中药制剂有甘露消毒丸;引起尿频、尿痛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穿心莲片、昆明山海棠、强力宝注射剂、二十五味松石丸、甘露消毒丸、龙胆泻肝丸、三金西瓜霜润喉片、999感冒灵冲剂;引起性功能减退的药物有月见草;引起阴道出血的中药制剂有猪苓多糖注射剂。
4〃1按药品名称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前10位药品见表3。
表3按药品名称统计中药不良反应由表3可见,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是穿琥宁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10种中药注射剂。
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
本文统计数据中共涉及药品156种,排名在前10位的药品造成的不良反应占全部不良反应的近60%。
说明这些药品容易引起不良反应,所以应引起高度重视,临床应用应慎之又慎。
4.2按剂型排序按药物剂型统计中药不良反应见表4。
表4按药物剂型统计中药不良反应Tab4ADRs induced by Chinese materia medica statisti-cally analyzed by dosage表4显示了不同剂型中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难看出,临床常用的5种给药途径造成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极其不均衡。
静脉注射和口服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之和是95〃93%,其余给药途径(外用、吸入、穴位注射等)合计只占4〃07%。
可见,静脉注射和口服给药是导致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
特别是选择静脉注射给药时,一定要密切观察。
4.3按累及器官或系统统计中药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对不同器官或系统的发生率和危害是不同的,按累及器官或系统统计中药不良反应见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