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蒿汤醇提与水提部位利胆保肝药效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4
茵陈蒿汤利胆退黄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作者:张燕娜李晓峰冯健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3年第04期[摘要] 茵陈蒿汤由茵陈蒿、山栀、大黄三种药材组成,具有清热、祛湿、利胆、退黄等作用,主要化学成分有黄酮类、有机酸、蒽醌类、萜苞类、鞣质类等,其中茵陈酮、茵陈素等为发挥利胆退黄功效的主要成分。
临床较多的将茵陈蒿汤用于黄疸、慢性乙型肝炎等疾病的治疗,不仅如此茵陈蒿汤的其他作用也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彰显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茵陈蒿汤;利胆退黄;化学成分;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 R28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4-0023-03茵陈蒿汤最早见于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该方由茵陈蒿、山栀、大黄三味药组成,具有清热、除湿、利胆、退黄等功效,茵陈蒿汤组方配伍主方严谨,对后世临床与科研影响深远,历代名医都将其作为治疗湿热黄疸的首选方剂[1-3],如《金贵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载:“茵陈蒿汤方:茵陈六两,栀子十四枚,大黄二两……黄从小便去也”。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茵陈蒿汤的文献主要聚集在茵陈蒿汤效用的有效化学成分研究,有的研究创建了急性黄疸、急性肝损伤的动物模型,以此探讨方剂的作用机制[4,5]。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从茵陈蒿汤利胆退黄的作用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茵陈蒿汤利胆退黄的化学成分1.1茵陈蒿利胆退黄的药效成分临床实践显示,茵陈蒿能影响胆汁的分泌量,稀释郁结的胆汁,促进胆汁内胆酸和胆红素的代谢,这是由茵陈蒿含有的利胆退黄的药效成分决定的。
现代药理学研究[6-8]表明,迄今为止,分离和鉴定的茵陈蒿的有效化学成分已经超过10种,主要包括6,7-二甲氧基香豆素、4-羟基苯乙酮和绿原酸、8-蒎烯、茵陈酮、叶酸等,以6,7-二甲氧基香豆精、4-羟基苯乙酮为茵陈蒿利胆作用的效用物质。
另外,茵陈蒿含有的黄酮类物质,包括茵异茵陈黄酮、陈黄酮和蓟黄素以及香豆酸包括氯原酸和茵陈香豆酸A、B,也被药理学证实为具有良好的保肝、利胆活性。
茵陈蒿汤水提物和醇提物的成分及药效比较研究一、内容综述茵陈蒿汤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方剂之一,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功效。
近年来随着对茵陈蒿汤研究的深入,发现其水提物和醇提物在药效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对茵陈蒿汤水提物和醇提物的成分及药效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首先从成分角度来看,茵陈蒿汤水提物和醇提物的主要成分均为挥发油类、黄酮类、生物碱类等。
其中挥发油类主要成分包括细辛醚、桉叶油素等;黄酮类主要成分包括芦丁、槲皮素等;生物碱类主要成分包括大黄素、大黄酸等。
这些成分在药理作用上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抗菌消炎等作用。
然而两者在成分组成上存在一定差异,如醇提物中的某些成分含量较高,而水提物中则较低。
其次从药效方面来看,茵陈蒿汤水提物和醇提物在抗炎、抗氧化、抗菌等方面具有相似的作用,但在其他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例如醇提物在抗炎作用上较强,可能与其较强的抗氧化作用有关;而水提物在抗菌消炎方面表现较好,可能与其较强的抗病毒作用有关。
此外醇提物还具有一定的镇静、安神作用,而水提物则无此作用。
茵陈蒿汤水提物和醇提物在成分组成和药效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两者在抗炎、抗氧化、抗菌等方面具有相似的作用。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可根据患者病情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提取物进行治疗。
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中药在治疗各种疾病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茵陈蒿汤作为中医药学中的经典方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药理作用。
近年来研究者们对茵陈蒿汤的成分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
然而目前对于茵陈蒿汤水提物和醇提物的成分及药效比较研究尚不充分,这限制了茵陈蒿汤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发挥。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茵陈蒿汤水提物和醇提物的成分及药效进行比较研究,揭示两者之间的差异,为进一步优化茵陈蒿汤的提取工艺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同时本研究也有助于丰富中药提取物研究领域的理论体系,为其他草药提取物的研究提供借鉴。
茵陈蒿汤功效主治药物组成化学成分用法用量临床应用药理作用别名处方来源汉·《伤寒论》。
剂型汤剂药物组成茵陈蒿、栀子、大黄。
加减功效清热利湿,解毒退黄。
主治主治湿热黄疸,症见全身面目俱黄,色鲜明如桔子,腹微满,口中渴但头汗出,小便不利,舌苔黄腻,脉沉实或滑数。
用于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胆汁性肝硬化,胆石症,胆道感染,蚕豆黄,高脂血症及肿瘤等。
制备方法用法用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用药禁忌 1.阴黄及湿重于热者不宜用本方。
2.孕妇慎用。
不良反应临床应用1.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用本方加减:茵陈、败酱草、金钱草、白茅根各30g,大黄、栀子、黄柏、龙胆草、郁金各12g,甘草9g。
本剂量为成人量,年龄在15岁以下者用2/3量;10岁以下用1/2量;5岁以下用1/3量。
水煎2次,将药液混合煎至300-900ml(按药量大小而增减)为1日量,分早、中、晚3次空腹服,用药期间少进或不进油腻食物。
治疗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247例,男156例,女91例;年龄在1-21岁以上。
根据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肝功能复查各项指标正常)判定。
结果:7日治愈者83例,15日治愈者158例,20日治愈者6例。
平均疗程为14日。
2.脂溢性皮炎:用本方加减:茵陈蒿15g,栀子10g,生大黄10g,蛇舌草15g,苦参10g,蛇床子10g,地肤子10g。
每日1剂,水煎服2次。
外用苦参齿苋汤(苦参30g,马齿苋30g,硫磺粉30g,野菊花20g,百部20g),加水1kg,每日1剂,煎水作冷湿敷,早晚各1次,每次15-20分钟,治疗脂溢性皮炎128例。
同时设立对照组57例,口服维生素B6、B2、止痒镇静剂,外用消炎止痒去脂杀菌剂。
在185例患者中,男108例,女77例;发病年龄15-68岁,平均35.6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23年。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及进行期有不同程度的红斑、丘疹、结痂、糠疵样鳞屑等皮肤损害,均系单纯性脂溢性皮炎。
四个经典方利胆和调整肠道菌群作用的研究赵元辰; 苏婷【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9(034)017【总页数】3页(P2750,后插1,封3)【关键词】经典方剂; 利胆; 肠道菌群; 茵陈蒿汤; 小柴胡汤; 大柴胡汤; 四君子汤【作者】赵元辰; 苏婷【作者单位】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外科天津300400; 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医院妇科天津300451【正文语种】中文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成分多,结构复杂,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双向调节机体功能,特别是经典方剂在临床疾病防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肝胆病的治疗中多以茵陈蒿汤、小柴胡汤、大柴胡汤等方剂为主,调节胆汁的代谢。
而补益方剂在虚证(如术后,慢性消耗性疾病等)中起着重要调节作用,不仅具有直接药用价值,而且含有蛋白质、多糖、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使中药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1 单味药1.1 茵陈茵陈蒿成分为茵陈酮、绿原酸素等,具有利胆作用。
茵陈能够促进胆汁分泌、松弛胆道扩约肌、增加胆汁中胆酸、胆红素排出量等作用。
兰绍阳等[1]研究茵陈对肝内胆汁淤积大鼠肝组织中胆盐输出泵(BSEP)基因表达的影响,发现治疗后茵陈可以明显增加大鼠体质量,降低血清中AST、TB、ALP、ALT、TBA浓度,降低肝脏细胞损伤。
茵陈主要成分绿原酸可以上调SIRT1,激活LXR核受体[2],激活Cyp7a1,促进胆汁酸合成;绿原酸亦可调节转运体基因Oatp1的转录,对石胆酸(LCA)引起的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3];邓轶方等[4]研究发现茵陈中对羟基苯乙酮(PHA)能增加CYP7A1、APQ8、OATP和NTCP基因的转录,CYP7A1促进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APQ8能促进胆汁分泌;OATP和NTCP可能促进肝细胞摄取胆汁酸,进而增加胆汁酸的排放。
侯旭东[5]比较茵陈蒿汤及不同组方提取物对胆汁淤积大鼠研究发现,茵陈可上调Ntcp、Mrp2的表达(Ntcp将胆酸盐从血液摄取进入肝细胞,Mrp2将胆酸盐从肝细胞外排至胆汁),可增加胆酸盐的胆汁排泄。
•628 •第 44 卷第 3 期2〇21年 3 月考Drug Evaluation Research Vol. 44 No. 3 March 2021【综述】茵陈蒿汤防治肝脏疾病的药理作用及药动学研究进展王晶”,欧阳冰琢2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药学部,江苏南京210001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临床药理科,江苏南京210029摘要:茵陈蒿汤源自《伤寒论》,为治疗湿热黄疸的经典方剂。
药理研宄发现其对多种类型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用 于胆汁淤积、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硬化的治疗,肝保护机制为调节胆红素胆汁酸代谢、降脂降 糖、抗氧化、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和活化、抑制肝细胞凋亡、抗炎、调节肠道菌群。
对茵陈蒿汤的药动学研究日渐增多,肝损伤对其药动学行为产生一定影响。
综述茵陈蒿汤在肝脏疾病防治中的药理作用和药动学特征,为该方剂的开发应用和 临床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茵陈蒿汤:肝保护;药理作用;药动学中图分类号:R9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6376(2021)03-0628-10D O I:10.7501/j.is s n. 1674-6376.2021.03.026Advances in pharmacology and pharmacokinetics of Yinchenhao Decotion i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liver d ise a se sW A N G Jing', O U Y A N G B i n g c h e n21. D e p a r tm e n t o f P h a r m a c y, N a n jin g H o s p ita l o f C h in e s e M e d ic in e A f f ilia te d to N a n jin g U n iv e r s ity o f C h in e s e M e d ic in e,N a n jin g210001, C h in a2. D e p a r tm e n t o f C lin ic a l P h a r m a c o lo g y, A f f ilia te d H o s p ita l o f N a n jin g U n iv e r s ity o f C h in e s e M e d ic in e, N a n jin g 210029, C h in aAbstract: Y in c h e n h a o D e c o tio n is o r ig in a lly d e s c r ib e d in s h a n g h a n lu n, w h ic h is a c la s s ic p r e s c r ip tio n f o r th e tr e a tm e n t o f d a m p a n d h o t ja u n d ic e. It h a s b e e n c o n f ir m e d fo r th e th e r a p e u tic e f f e c ts in v a r io u s liv e r in ju r ie s, in c lu d in g c h o le s ta s is, n o n a lc o h o lic f a tty liv e r, a lc o h o lic fa tty liv e r, liv e r f ib r o s is, c ir rh o s is. T h e h e p a to p r o te c tiv e m e c h a n is m is r e la te d to th e r e g u la tio n o f b ile a c id a n d b ilir u b in m e ta b o lis m, lip id a n d g lu c o s e lo w e r in g, a n ti-o x id a tio n, in h ib itio n o f a c tiv a tio n a n d p r o lif e r a tio n o f h e p a tic s te lla te c e lls, in h ib itio n o f a p o p to s is o f h e p a tic c e lls, a n ti-in f la m m a to r y a n d r e g u la tio n o f in te s tin a l flo ra. S tu d ie s o n th e p h a r m a c o k in e tic s o f Y in c h e n h a o D e c o tio n a re in c r e a s in g, a n d liv e r in ju ry m a y in f lu e n c e its p h a r m a c o k in e tic b e h a v io r. T h is r e v ie w a im s to s u m m a r iz e th e p h a r m a c o lo g ic a l m e c h a n is m a n d p h a r m a c o k in e tic c h a r a c te r is tic s o f Y in c h e n h a o D e c o tio n in th e p r e v e n tio n a n d tr e a tm e n t o f liv e r d is e a s e s, s o a s to p r o v id e a b a s is f o r its f u r th e r e x p lo r a tio n a n d c lin ic a l a p p lic a tio n.K e y wo rds: Y in c h e n h a o D e c o tio n; liv e r p r o te c tio n; p h a r m a c o lo g y; p h a r m a c o k in e tic s肝脏是重要的代谢器官,在内源性和外源性物 质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茵陈蒿汤,药理作用竟如此强大茵陈蒿是一味中药,做成汤的话药理作用会非常强,对肝脏解毒功能和干扰素诱生作用的影响,茵陈挥发油对肝炎病毒和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茵陈蒿汤加白茅根能抑制乙肝肝炎抗原。
1、观察了茵陈蒿汤醇提物中氯仿萃取部位的五个薄层区带对D-GalN诱导的离体大鼠肝细胞损伤的影响用苯:甲酸乙酯:甲酸:甲醇:水=3:1:0.2:0.5:0.5作为展开剂,在硅胶薄层板上点样分离茵陈蒿汤醇提物的氯仿萃取部位,得到5个薄层区带,R-f 值分别为0.90、0.82、0.48、0.41、0.20,观察其对D-GalN诱导的离体大鼠肝细胞损伤的影响。
结果:薄层层析区带4(R-f0.4)和5(R-f0.2)有降低ALT活性的作用,未观察到区带1(R-f0.9)、2(R-f0.82)和3(R-f0.48)有抗离体肝细胞的化学损伤作用。
结论:茵陈蒿汤保肝作用的效应薄层层析区带R-f值分别为0.41及0.20,提示该两个区带属于茵陈蒿汤保肝作用的成分及成分群。
2、用75%乙醇分别提取茵陈蒿、栀子、大黄及茵陈蒿汤,观察其对D-GalN诱导的大鼠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茵陈蒿醇提物对D-GalN诱导的大鼠肝细胞损伤ALT升高的降低作用优于茵陈蒿醇提物、栀子醇提物及大黄醇提物。
结论:茵陈蒿汤保肝作用可能是茵陈蒿、栀子、大黄共同作用的结果。
3、探讨茵陈蒿汤保肝作用的效应物质基础。
用氯仿、乙酸乙酯分别萃取茵陈蒿汤醇提物得到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及剩余乙醇提取物,观察其对CCl-4、D-GalN+LpS和BCG+LpS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结果:氯仿部位及乙酸乙酯部位有降低ALT 活性的作用,茵陈蒿汤醇提取物氯仿萃取部位优于乙酸乙酯及醇提部位。
结论:茵陈蒿汤保肝作用的效应物质可能富集在醇提物的氯仿萃取部位。
4、比较茵陈蒿汤乙醇提取物与水提取物对CCl-4导致的肝损伤小鼠的保肝效果以CCL-4造小鼠肝损伤模型,用比色法检测两者对肝体比、总胆固醇(CH)、谷丙转氨酶(GpT)、甘油三酯(TG)和丙二醛(MDA)等指标的抑制作用。
茵陈中关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和有效成分的总结摘要:我国中药植物茵陈又称为茵陈篙,拥有清热解毒、保肝、降血压、抗菌消炎的功能,现如今在中医诊治中被普遍用以医治黄疸、肝类炎性病等。
随着近些年我国中药研究的大力发展,还发现了茵陈具有抗肿瘤、抗肝纤维化肝硬化、增加免疫、抗心绞痛、细胞保护等药理作用,使得对茵陈的化学成分与功效作用研究更加深入。
关键词:茵陈;有效成分;药理作用茵陈作为我国传统的中药材之一,在很多路边、野地、公园都可以看到,很多人拿来泡水喝,可以清湿热,泄肝火,其本品苦、寒、无毒。
目前随着对茵陈中有效成份的提取工作深入开展,发现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挥发油、香豆酸等,具有利胆、保肝、解热镇痛、抗热、抗炎、抗肿瘤、降血压、调节骨质疏松等功效,在治疗黄疸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茵陈中的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进一步钻研茵陈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
1.化学成分1.1茵陈中黄酮类的提取研究据文献表明,初生的茵陈中主要含有的黄酮类成分有5,3c,4c-三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cirsiliol),蓟黄素(cirsimaritin),山奈酚(Kaempferol)、槲皮素(Quercetin)、5,7,4c-三羟基-6,2c,5c-三甲氧基黄酮(arcapillin),和3c-甲氧基蓟黄素(cirsilineol)。
[2]。
经由过程LC-MS分析茵陈提取物的构成,可推断判定提取物中含二甲氧基异黄酮(Dimethoxyisoflavone)、异黄烷苷(Isoflavone)芦丁、香叶木苷和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Isorhamnetin-3-O-glucoside)等。
1.2茵陈中挥发油成分的研究茵陈中挥发油的种类多样,含量丰富,对其药效起了很大的作用。
应用GC-MS对研磨出的茵陈中的精油进行鉴定,检测出了出大根香叶烯D(16.16%)、氧化石竹烯(10.42%)、石竹烯(8.70%)、a-毕橙茄醇(7.03%)、依兰油醇(4.83%)等33个主要化合物。
茵陈蒿汤醇提与水提部位利胆保肝药效研究窦志华;陈智娴;王冬梅;杨爱华;安莉萍【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年(卷),期】2012(000)009【摘要】目的筛选茵陈蒿汤利胆、保肝退黄的药效部位.方法将64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醇提和水提部位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于实验第1、4、7、10日给予α-萘异硫氰酸酯(ANIT)80 mg/kg 灌胃造模.醇提和水提部位低、中、高剂量组每日分别给予茵陈蒿汤75%乙醇提取物和其药渣的水提取物0.0405、0.081、0.162 g/10 g(折合成原药材计)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连续12 d.末次给药后1 h 胆总管插管收集胆汁,记录每只大鼠2、4、6 h 的胆汁量;胆汁收集结束后,颈动脉取血,检测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汁酸(TBA).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醇提及水提部位中剂量组胆汁分泌量均显著增加(P<0.01或 P<0.05),血清 TBIL、ALP、ALT、TBA 均显著降低(P <0.01或 P <0.05);醇提部位高剂量组 TBIL、ALT、TBA 显著下降(P <0.01);水提部位高剂量组 TBIL、ALT 也显著下降(P <0.05).结论茵陈蒿汤醇提部位及水提部位均具有一定的利胆保肝退黄作用.【总页数】3页(P40-42)【作者】窦志华;陈智娴;王冬梅;杨爱华;安莉萍【作者单位】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江苏南通226006;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卫生分院,江苏南通226006;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卫生分院,江苏南通226006;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相关文献】1.虎杖水提液利胆保肝作用研究 [J], 吴德跃;吴俊标;周玖瑶;林芊杏;曾丹;林辉2.对赤芍醇提浸膏和水提液治疗胆汁淤积型肝损伤的药效筛选 [J], 罗琳;姚敏;韩萍;窦志华;徐济良3.养心草水提液和醇提液宁心安神药效比较的实验研究 [J], 郭素华;黄华花;许飞;林丹4.水提和醇提的石斛口服液对衰老药效学指标的影响 [J], 黄玲;郑纯5.丹参醇提与水提对脑痛宁颗粒主要药效的影响 [J], 刘春海;张水寒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茵陈蒿汤保肝作用有效成分分析
董自波;朱荃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科技》
【年(卷),期】2002(009)002
【摘要】目的:分析茵陈蒿汤保肝作用的有效成分.方法:用75%乙醇分别提取茵陈蒿、栀子、大黄及茵陈蒿汤,观察其对D-GalN诱导的大鼠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茵陈蒿醇提物对D-GalN诱导的大鼠肝细胞损伤ALT升高的降低作用优于茵陈蒿醇提物、栀子醇提物及大黄醇提物.结论:茵陈蒿汤保肝作用可能是茵陈蒿、栀子、大黄共同作用的结果.
【总页数】2页(P91,93)
【作者】董自波;朱荃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药理毒理实验室·南京,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药理毒理实验室·南京,21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茵陈蒿汤提取物保肝作用的血清药理学研究 [J], 曹宜;董自波;朱荃
2.茵陈蒿汤醇提物保肝作用分析 [J], 董自波;朱荃
3.茵陈蒿汤与肝细胞结合成分保肝作用研究 [J], 吴祥瑞;洪敏;华永庆;黄玉芳
4.茵陈蒿汤保肝作用的机理—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TNF的影响 [J], 洪敏;朱荃;等
5.茵陈蒿汤保肝作用物质基础的研究Ⅰ.蒽醌类有效成分研究 [J], 张宪平;王威;闫喜英;牛志多;付学奇;曹丽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茵陈蒿汤的发展及现代研究摘要:综述了茵陈蒿汤的发展及研究现状,自仲景以来,历代将茵陈蒿汤化载用于治疗各类黄疸性疾病,现代研究表明,茵陈蒿汤不仅具有促进胆红素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抗肝损伤,抑制肝细胞凋亡、抑制星状细胞活化及胶原合成等作用,其作用的物质基础主要为6,7一二甲基香豆素、都捔子素及大黄素等,并进一步明确了一些有效组分的作用靶点。
关健词茵陈蒿汤方剂肝损伤胆汁瘀积茵陈蒿汤为临床上治疗阳黄的首选方剂,历代医家对其推崇备至,论述颇多,近年来,国内对茵陈蒿汤的研究仍主要集中在药效学方面,国外的研究重点在于茵陈蒿汤药物作用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6,7一二甲基香豆素、栀子苷的转化产物—都捔子素、大黄素等)及对急性黄疸、急性肝损伤及肝纤维化等动物模型的作用机理,本文就茵陈蒿汤的发展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1 茵陈蒿汤的发展茵陈蒿汤首载于汉·张仲景《伤寒论》。
原文236条载: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
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原文260条载: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自仲景之后,历代医家在茵陈蒿汤的基础上又有众多化裁。
2 茵陈蒿汤的现代研究2.1 化学成分[1]茵陈蒿汤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1)黄酮类:如茵陈黄酮,异茵陈黄酮,栀子素等。
(2)有机酸:如茵陈香豆素A,B,脱氧茵陈香豆素等。
(3)蒽醌类:如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等。
(4)萜苷类:如去羟栀子苷,栀子苷等。
(5)鞣质类:如儿茶素葡萄糖苷等。
2.2 药理作用2.2.1 促进胆红素代谢茵陈蒿汤和熊脱氧胆酸合用,可使异硫氰酸a-萘酯胆汁瘀积大鼠的胆汁流量恢复至接近正常[6]。
用茵栀黄及茵陈预先处理野生型(WT)和人源化组成型雄烷受体(hCAR)转基因小鼠可以加速对外源性胆红素的清除,诱导细胞色素P-4502B10 (CYP2B10)及胆汁代谢途径其它组分(UGTIA1MRP2,SLC21A6、GSTA1、GSTA2) rnRNA的表达,而CAR基因除小鼠则无此效应,茵陈的活性成分6,7一二甲基香豆素可以激活从WT及人源化CAR转基因小鼠分离的原代培养肝细胞的CAR,促进CAR从胞浆到胞核的转移,且6,7一二甲基香豆素在体内同样也能加速胆红素的清除,表明CAR介导了茵栀黄对胆红素的清除作用,而6,7一二甲基香豆素则是一种特异性的CAR 激活剂。
茵陈蒿汤护肝作用研究进展
朱世敏;唐志鹏
【期刊名称】《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8(42)2
【摘要】茵陈蒿汤是临床上治疗肝病的有效方剂。
茵陈蒿汤及其有效成分包括乙醇提取物、6,7-二甲氧基香豆素、茵陈二炔酮、茵陈炔、蒽醌类化合物和京尼平,能抑制核因子κB激活,减少炎症细胞因子产生和氧化应激,减轻肝细胞损伤和凋亡,抑制肝星状细胞激活和增殖,促进肝星状细胞凋亡,减少肝组织细胞外基质沉积,因而具有较显著的抗肝损伤和抗肝纤维化作用,为其临床应用和试验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总页数】3页(P73-74)
【关键词】茵陈蒿汤;肝损伤;肝纤维化;综述
【作者】朱世敏;唐志鹏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学实验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脾胃病研究所,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消化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
【相关文献】
1.脓毒症肝损害机制和多烯磷脂酰胆碱的抗炎护肝作用研究进展 [J], 王浩渊;赵擎宇
2.茵陈蒿汤对酒精性诱导脂肪肝大鼠的护肝、抗自由基损伤和降血脂作用 [J], 黄敏贤;吴谦;潘竞锵;刘奕生;王修银;韩超;王小英
3.黄芩苷保肝护肝作用的研究进展 [J], 张强;张燕堂;李素梅
4.山蚂蝗属植物保肝护肝作用研究进展 [J], 张晟瑞;周楠;田新;陈文雅;何育炉;钟振国
5.茵陈蒿汤保肝作用研究进展 [J], 候金燕;窦志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茵陈蒿汤治疗肝胆疾病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覃春萍;丘琴;李鹏飞;莫惠晴;史俊豪;刘晓芳;古宝浚
【期刊名称】《中华中医药学刊》
【年(卷),期】2024(42)4
【摘要】茵陈蒿汤源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一书,是治黄疸第一良方。
具有清热、利湿、解毒和退黄等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方有保护肝损伤及抗肝纤维化等
保肝利胆作用,临床上以治疗黄疸型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为主。
综述了茵陈蒿
汤在化学成分,肝胆疾病的治疗及其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同时,基于中药质
量标志物(Q-marker)这一概念中的五原则途径和以现代生物学技术为基础的代谢
组学研究、网络药理学等来预测分析茵陈蒿汤质量标志物。
提示绿原酸、滨蒿内酯、茵陈色原酮、栀子苷、西红花苷Ⅰ、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可作为该复方的Q-marker,以期为茵陈蒿汤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提供科
学的参考依据。
【总页数】7页(P208-214)
【作者】覃春萍;丘琴;李鹏飞;莫惠晴;史俊豪;刘晓芳;古宝浚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优势中成药与民族药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4;R284.1
【相关文献】
1.紫菀的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2.颠倒散治疗痤疮的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
3.藏药三果汤的质量控制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4.麻黄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5.酸藤子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茵陈蒿汤醇提与水提部位利胆保肝药效研究
目的筛选茵陈蒿汤利胆、保肝退黄的药效部位。
方法将64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醇提和水提部位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
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于实验第1、4、7、10日给予α-萘异硫氰酸酯(ANIT)80 mg/kg灌胃造模。
醇提和水提部位低、中、高剂量组每日分别给予茵陈蒿汤75%乙醇提取物和其药渣的水提取物0.040 5、0.081、0.162 g/10 g(折合成原药材计)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连续12 d。
末次给药后1 h胆总管插管收集胆汁,记录每只大鼠2、4、6 h的胆汁量;胆汁收集结束后,颈动脉取血,检测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汁酸(TBA)。
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醇提及水提部位中剂量组胆汁分泌量均显著增加(P<0.01或P<0.05),血清TBIL、ALP、ALT、TBA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醇提部位高剂量组TBIL、ALT、TBA 显著下降(P<0.01);水提部位高剂量组TBIL、ALT也显著下降(P<0.05)。
结论茵陈蒿汤醇提部位及水提部位均具有一定的利胆保肝退黄作用。
标签:茵陈蒿汤;利胆;保肝退黄;药效部位;大鼠;黄疸模型
茵陈蒿汤为出自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的经典名方,由茵陈、栀子、大黄组成,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的功效,为中医治疗湿热黄疸的第一要方[1]。
现代研究结果表明,茵陈蒿汤具有利胆退黄、抗肝损伤、抑制肝纤维化等作用,在肝病治疗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2-4]。
筛选该方剂利胆、保肝退黄药效部位,对开发创新中药及从更深层次上挖掘这一经典名方的现代应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王氏等[5]和史氏等[6]采用四氯化碳诱导的肝损伤小鼠模型,比较了该方剂乙醇提取物与水提取物的保肝效果,前者的研究结果显示乙醇提取物优于水提取物,而后者的研究结果则显示水提取物优于乙醇提取物。
茵陈蒿汤传统的用法为水煎煮,在认定乙醇提取有效的前提下,其药渣中是否还存在水溶性有效物质?有鉴于此,本实验采用先用乙醇提取、药渣再用水提取的部位分离方法,以α-萘异硫氰酸酯(ANIT)诱导的胆汁淤积大鼠黄疸模型对茵陈蒿汤进行了保肝退黄的药效部位筛选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动物
SD大鼠,SPF级,雌雄各半,体质量(177.6±24.8)g,南通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动物使用许可证:SYXK(苏)2007-0021。
1.2 药物
茵陈、栀子、大黄,分别购自南通苏北医药公司、江西樟树天齐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甘肃礼县春天药业有限公司,经南通药品检验所龚旭东主任中药师鉴定,分别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et Kit.的干燥地上部分、茜草
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和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的干燥根及根茎。
茵陈蒿汤提取物的制备:取茵陈剪碎,栀子、大黄粉碎成粗粉,三者按3∶2∶1比例混合,加75%乙醇回流提取3次(8倍量乙醇,1 h;8倍量乙醇,1 h;6倍量乙醇,0.5 h),合并回流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适量;以上75%乙醇回流以后的药渣80 ℃烘干,加去离子水煎煮提取3次(14倍量水,1 h;10倍量水,1 h;10倍量水,0.5 h),合并煎煮液,浓缩至适量。
实验时分别取醇提浸膏、水提浸膏加蒸馏水稀释作为灌胃用药。
1.3 试剂与仪器
ANIT,购自美国Sigma公司,批号18320LD,临用前植物油溶解。
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日立公司)。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造模与给药
将64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醇提和水提部位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
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于实验第1、4、7、10日给予ANIT 80 mg/kg灌胃造模。
醇提部位低、中、高剂量组每日给予茵陈蒿汤醇提浸膏0.040 5、0.081、0.162 g/10 g(折合成原药材计)灌胃,水提部位低、中、高剂量组给予每日给予相应剂量的茵陈蒿汤水提浸膏,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连续12 d。
2.2 检测指标
2.2.1 胆汁分泌量实验第12日,所有动物先禁食12 h,于末次给药1 h时后乌拉坦腹腔注射麻醉大鼠,开腹,胆总管插管收集胆汁,记录每只大鼠2、4、6 h的胆汁量。
2.2.2 血清生化指标胆汁收集结束后,颈动脉取血,离心,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汁酸(TBA)。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和LSD法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见表1、表2)
5 讨论
TBIL、ALP、ALT、TBA是胆汁淤积的4项常规指标[7],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TBIL、ALP、ALT、TBAT均显著升高(P<0.01或P<0.05),说明造模成功。
采用大鼠胆总管插管观察药物的利胆作用是常用的实验方法,其结果稳定可靠[8],故本实验采用该法进行茵陈蒿汤利胆作用药效部位的初步筛选。
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醇提部位及水提部位中剂量组胆汁分泌量均显著增加(P<0.01或P<0.05),血清TBIL、ALP、ALT、TBA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醇提部位高剂量组TBIL、ALT、TBA显著下降(P<0.01);水提部位高剂量组TBIL、ALT也显著下降(P<0.05)。
提示茵陈蒿汤醇提取部位及其药渣的水提取部位均存在利胆、保肝退黄的药效物质。
实验结果同时显示,两部位低剂量组所有指标均较模型对照组无明显改善,中剂量组所有观察指标均明显改善,提示均有一定量效关系,但高剂量组仅部分指标改善,与王氏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初步分析与大剂量的栀子及大黄具有一定的肝毒性有关。
栀子、大黄及其所含的栀子苷、蒽醌类成分,虽然是利胆保肝作用的活性成分[10-11],但是剂量过大又具有一定的肝毒性[10,12]。
参考文献:
[1] 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293.
[2] 梁会.茵陈蒿汤的研究进展[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33(1):69-71.
[3] 朱平生,龙爱华,王兵.不同经典方剂对肝内胆汁淤积大鼠病理组织学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4):184-185.
[4] 朱平生,龙爱华,王兵.不同经典方剂对肝内胆汁淤积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5):200-201.
[5] 王立强,王喜军.茵陈蒿汤乙醇提取物与水提取物对小鼠保肝作用的比较[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2,22(5):200-201.
[6] 史红,程丽艳,叶益萍,等.“茵陈蒿汤”复方有效部位群的提取及药效筛选[J].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12(4):19-24.
[7] Paumgartner G,Beuers U. Mechanisms of action and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ursodeoxycholic acid in cholestatic liver disease[J]. Clin Liver Dis,2004,8(1):67-81.
[8] 李兰芳,金亚宏,原桂东,等.茵陈蒿汤分煎、合煎对利胆及腹腔巨嗜细胞吞噬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8,4(4):39-41.
[9] 王喜军,王萍,孙晖,等.茵陈蒿汤对ANIT诱导的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
用[J].中医药学报,2007,35(4):17-21.
[10] 张海燕,邬伟魁,李芳,等.栀子保肝利胆作用及其肝毒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9):2610-2614.
[11] 傅兴圣,陈菲,刘训红,等.大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1,20(16):1534-1538,1568.
[12] 郭鹏,张铁军,朱雪瑜,等.大黄毒性的现代研究与减毒对策[J].中草药,2009,40(10):1671-1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