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求一个数的倍数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课认识因数和倍数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课认识因数和倍数说课稿【第1篇】一、教材分析。
倍数和因数一课是苏教版数学第八册中的内容。
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分阶段认识了百以内、千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以及一些整亿的数,较为系统地掌握了十进制记数法,同时也基本完成了整数四则运算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主要是要使学生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意义,学会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和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的方法。
这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的基础,对以后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并能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找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方法,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4、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知道它们呢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5、难点:探索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三、教学设计(一)认识倍数和因数认识倍数和因数时,利用学生对乘法运算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关系的已有认识,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得到乘积相同的不同乘法算式,并进一步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倍数和因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不能单独说某数倍数或因数,这一点学生往往搞不清,为了使学生明白倍数和因数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举了生活中的兄弟关系,母女关系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也让学生明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
(二)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从例1中得出:12是3的倍数,又把学生举的一个3的倍数的例子有目的地写在黑板上结合起来看,引导学生说出3的倍数还有哪些。
学生在举例子时说出来的数是无序的,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有条理地找出3的倍数,促使学生去关注思想方法,并在学生讨论交流中感受有序的思想方法。
《因数与倍数》上课教学过程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属于数与代数的知识范畴。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整数、小数和分数,并且知道两个数相除得到的商是小数是在有余数的情况下继续除。
学习本节内容为了今后学习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通分和约分等内容打下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将9道除法算式进行分类,得出因数和倍数研究的背景是在整数除法中,并且商是整数且没有余数,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然后给出定义,并通过举例12÷2=6和12÷6=2理解概念,理解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联系两个被除数相同,除数和商交换位置的算式,得到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最后给出研究倍数和因数要注意的是不包括0的自然数。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知道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指的是非0的自然数。
2、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知道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指的是非0的自然数。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铺垫迁移1、教师导语: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很多的数比如:小数。
还有什么数呢?可能生答:分数、整数。
2、师:整数是数学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两个整数之间蕴含着很多的奥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其中的一个秘密。
二、深入剖析理解概念(一)算式分类过渡语: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没有结果的除法算式)这是老师收集的一些除法算式。
仔细观察这些除法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可能生回答: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
(教师表扬:你的观察力真强。
)可能生回答不出来,教师适时引导: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说出被除数和除数是整数)1、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指出:像这样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的除法,我们就称为整数除法。
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通用9篇)两个正整数相乘,其中这两个数都叫做积的因数。
倍数是指一个整数能够被另一整数整除,这个整数就是另一整数的倍数。
今天店铺为大家编辑整理了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因数和倍数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二单元的起始课。
教材不再以“整除”概念为基础引出因数与倍数,而是利用摆小飞机队形这一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并理解这二个概念,对于后面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对“因数和倍数”的名称并不陌生。
学生可能会将乘法和除孤立开来,不能沟通联系,往往认为“乘法中有因数,除法中有倍数”。
学生还有可能受前认知的干挠,往往把倍数认识是二年级的“倍的认识”,而不是“整除条件下的倍数”。
学生对整除中因数和倍数的认识是模糊的,甚至是混乱的。
教学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和理解“倍数和因数”,发现并掌握寻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体会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经历“活动建构”和“自主探究”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思维的有序性。
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以及相互依存的关系。
掌握找一个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以及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过程:依托原有认知活动中建构概念。
1、建立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五年级4个班同学参加国庆活动分班训练。
每班要排成4路纵队,每队人数相等,可以怎样站队呢?这4个班的人数分别是:18、20、24、28人。
(用圆片摆一摆)(1)汇报学生摆一摆的情况和结果。
(2)你能试着说一说20、24、28与4之间有什么关系吗?生:20是4的倍数,24是4 的倍数,28是4的倍数,4是20的因数,4是24的因数,4是28的因数。
为什么不选18呢?生:18不是4的倍数,4也不是18的因数。
《因数与倍数》教案第1节因数与倍数教学内容江苏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0~32页。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2.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理解并掌握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特征。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在探索相关知识、方法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运用倍数和因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增进对自然数的认识,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情感态度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获得成功的体验,进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难点: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教具小黑板、12个小正方形片、每个学生的学纸、电脑课件、学具卡片等。
教学设计―、认识倍数、因数的含义1.摆图形、列算式。
(1)明确操作要求: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用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摆法记录下来。
(2)整理、交流,分别板书:4×3=12 12×1=12 6×2=122.通过乘法算式学习“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1)揭题:从刚才的操作活动以及这些乘法算式中,我们要来学习两个重要的数学概念。
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2)根据4×3=12,你能说出谁是谁的倍数吗?你能说出谁是谁的因数吗?回答后,教师归纳板书: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4和3都是12的因数。
(3)根据6×2= 12,你能说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吗?根据12×1=12呢?(交流中突出:12是12的倍数,12是12的因数)教师指出:为了研究方便,以后探讨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所说的数都是什么数呢?哪个数要除外?3.练一练。
(1)学生自己写出一个乘法算式,让其他同学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数学教案【教学内容】认识因数和倍数(教材第5页内容,以及第7页练习二的第1题)。
【教学目标】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重点难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复习导入】1.教师用课件出示口算题。
10÷5=16÷2=12÷3=100÷25=220÷4=18×4=25×4=24×3=150×4=20×86=学生口算2.导入:在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积。
乘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乘的关系,在除法算式中,两个数相除,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商。
除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除的关系,在整数乘法和除法中还有另一种关系,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探讨的内容。
(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1)【新课讲授】1.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算式,把这些算式分为两类。
学生说出自己的分类方法,商是整数的分为一类,商不是整数的分为一类。
教师以商是整数的第一题为例,板书:12÷2=6。
教师:在这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商也是整数,这时我们就可以说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
谁来说一说其他的式子?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2)说一说第一类的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学生回答,如:在20÷10=2中,20是10和2的倍数,10和2是20的因数。
或:20是10的倍数,20是2的倍数,10是20的因数,2是20的因数。
(3)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人教版数学五年下册《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求法》说课稿(一)一、说教材“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求法”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基础上而进一步学习的。
它是义务教育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进一步认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依据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和已有的乘除法知识,自主探索并总结出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在探索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知道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是自主探索并总结出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理解为什么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而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二、说教法本节课是先让学生从1至20的数中找出12的因数有那些?以及2的倍数有哪些?而引出课题。
然后组织学生探讨18的因数和2的倍数有哪些?展开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最后归纳出“求一个数的因数”和“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三、说学法教是为了学服务的,为了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为了让学生自己从动手中提出问题和见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表达自己见解的欲望,我着重引导学生从旧知识入手,去解决将要解决的新问题,体会实践的成功体验。
采用同桌、同组互相探讨,互相交流的学习手段,解决“怎样去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问题。
四、说教学程序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搞好前提和基础,而合理的安排教学程序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根据教材的编排提点,现说说我上这节课的教学程序。
〈一〉联系旧知,引导学生进入问题。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数与数之间存在着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下面这些数中,哪些是12的因数,哪些是2的倍数。
我在黑板上写出1至20共20个数,然后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正确后,我进一步小结:从这些数中,我们找出了它们的因数和倍数,如果不给这些数,你们能找出12的因数和2的倍数吗?这就是这一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求法。
(出示课题)〈二〉自学讨论,引导学生分析理解。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1、因数、倍数:①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
②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
③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它本身。
如15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15。
例题:1、从0、4、5、8、9中取出三个数字组成三位数,①在能被2整除的数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②在能被3整除的数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③在能被5整除的数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2、在四位数21□0的方框中填入一个数,使它能同时被2、3、5整除,最多能()种填法。
分别是。
3、质数和合数(1)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判断题:①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如②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如③在1,2,3……自然数中,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
()如④两个质数的和是偶数。
()如(2)质数×质数=合数每个合数都可以由几个质数相乘得到,质数相乘一定得合数。
(3)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100以内的质数有25个: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100以内找质数、合数的技巧:看是否是2、3、5、7、11、13…的倍数,是就是合数,不是的就是质数。
4、最大、最小A的最小因数是:1;A的最大因数是:A;A的最小倍数是:A;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最小的自然数是:0;连续的两个质数是2、3。
例题:猜电话号码0592-A B C D E F G提示:A——5的最小倍数 B——最小的自然数 C——5的最大因数 D——它既是4的倍数,又是4的因数 E ——它的所有因数是1,2,3,6 F——它的所有因数是1, 3 G——它只有一个因数,这个号码就是附:判断(1)因为7×8=56,所以56是倍数,7和8是因数()因为(2)1是1,2,3,4,5…的因数()(3)14比12大,所以14的因数比12的因数多()(4)因为1.2÷0.6=2,所以1.2是0.6的倍数。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因数和倍数的认识》是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以及理解因数和倍数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对数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学生可能初次接触,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同,需要在教学中给予不同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难点:理解因数和倍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激励评价法:在教学中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实例和练习,以便于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规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以便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3.学生活动材料:准备一些练习题,以便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一些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初步接触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详细讲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规律。
5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
数学五年级下册的因数和倍数知识点如下:
因数:
一个数可以被另一个数整除,那么另一个数就是这个数的因数。
例如,6可以被2和3整除,所以2和3是6的因数。
一个数的因数是无数个的,因为可以把这个数任意相乘得到其他的因数。
常见的找因数的方法有:列举法和分解质因数法。
列举法就是找到这个数所有的因数,分解质因数法就是先将这个数分解成质因数,再找出所有的因数。
倍数:
一个数乘上另一个数,得到的结果是这个数的倍数。
例如,10是5的倍数,因为10等于5乘以2。
一个数的倍数也有无数个,因为这个数可以无限大。
需要注意的是,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可以是相同的数,例如6的因数是1、2、3、6,而6的倍数是6、12、18、24等。
练习题目:
1. 找出36的因数。
2. 把20分解质因数,然后找出20的所有因数。
3. 列出100的前5个倍数。
4. 一个大楼每20秒钟经过一辆车,那么经过这栋大楼的10辆车需要多少秒?
5. 一个井深32米,每次往上拉4米,需要多少次才能把水桶拉出来?
以上练习题目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因数和倍数的基本概念,拓展应用能力。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因数和倍数(1)》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以及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因数和倍数的基本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对数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学生可能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不太熟悉,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熟练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2.难点: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的掌握,以及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情景和例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黑板、粉笔、课件、练习题。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计算器、练习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情景,如小明的生日聚会,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小明邀请了一些朋友,而这些朋友的人数是2的倍数,那么小明至少要邀请几个朋友呢?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例子,如数字12。
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教案第一章:认识因数与倍数1.1 教学目标1. 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2. 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因数;3. 能够判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1.2 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因数与倍数的概念;2. 讲解:讲解因数与倍数的定义,举例说明;3. 练习:学生练习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判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1.3 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2.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练习找出因数和判断倍数。
第二章:求一个数的因数2.1 教学目标1. 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2. 能够列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2.2 教学内容1. 讲解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2. 练习:学生练习求一个数的因数,并列出全部因数。
2.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2.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练习求因数。
第三章:求一个数的倍数3.1 教学目标1. 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2. 能够列出一个数的全部倍数。
3.2 教学内容1. 讲解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2. 练习:学生练习求一个数的倍数,并列出全部倍数。
3.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2.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练习求倍数。
第四章:倍数的应用4.1 教学目标1. 掌握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 能够解决与倍数相关的问题。
4.2 教学内容1. 通过实例讲解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 练习:学生练习解决与倍数相关的问题。
4.3 教学方法1. 采用实例讲解法,讲解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练习解决与倍数相关的问题。
5.1 教学目标1. 巩固对因数与倍数的概念的理解;2. 巩固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3. 提高解决与因数和倍数相关问题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2. 复习练习:学生进行因数与倍数的复习练习。
5.3 教学方法2.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练习巩固因数与倍数的相关知识。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教材解读一.教材说明:本单元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
本单元涉及到的因数、倍数、质数、合数以及第四单元中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都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
数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数学分支,它是研究整数的性质的一门学问,以严格、简洁、抽象著称。
数学一直被认为是“科学的皇后”,而数论则更被誉为“数学的皇后”,可见数论在数学中的地位。
本单元的知识作为数论知识的初步,一直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二.教学内容1.因数和倍数 2. 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合数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四.编排特点1.精简概念,减轻学生记忆负担。
(也是与旧教材的区别)(1)不再出现“整除”概念,直接从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不再正式教学“分解质因数”,只作为阅读性材料进行介绍。
(3)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移至“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作为约分和通分的知识基础,更突出其应用性。
2.注意体现数学的抽象性。
数论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
学生到了高年级也应注意培养其抽象思维。
五.教学建议1.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
从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去理解其他的相关概念。
本单元中因数和倍数是最基本的两个概念,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对于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等结论自然也就掌握了,对于后面的公因数、公倍数等概念的理解也是水到渠成。
要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去掌握这些知识,而不是机械地记忆一堆支离破碎、毫无关联的概念和结论。
2.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一
《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二
《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三
《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四
师:你会找2的倍数吗?给你们1分钟的时间,看谁写得又对、又快、又多!准备好了吗?开始!
师:时间到,你写了多少个2的倍数?生1:15个。
生2:24个。
师:大家都是用的什么方法呢?
生1:我是用乘法口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这样写下去的。
生2:我也是用乘法,用2去乘1、乘2……
师:哪些同学也是用乘法做的?
师:你们都是用2去乘一个数,所得的积就是2的倍数。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3:我用的是除法,用2÷2=1,4÷2=2 6÷2=3……依次除下去。
师:很好!如果给你更长的时间,你能把2的倍数全部写出来吗?
师:为什么?(因为2的倍数有无数个)
师:怎么办?(用省略号)
师:通过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初步体会2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追问:你能用集合图表示2的倍数吗?
学生填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核对。
即时练习
让学生找出3的倍数和5的倍数,并组织交流。
学生举例时可能会产生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错例进行适时剖析。
反思提炼
师:从前面找因数和倍数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组织全班集体交流,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以下三点:
(1)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2)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巩固深化。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好处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因数和倍数个数方面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透过整数的乘除运算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好处,自主探索和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有序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好处教学例1:1.观察算式的特点,进行分类。
(1)仔细观察算式的特点,你能把这些算式分类吗?(2)交流学生的分类状况。
(预设:学生会根据算式的计算结果分成两类)第一类是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第二类是被除数、除数都是整数,而商不是整数。
2.明确因数和倍数的好处。
(1)同学们,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例如,122=6,我们就说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
126=2,我们就说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2)在第一类算式中找一个算式,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3)强调一点:为了方便,在研究倍数与因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整数的除法算式中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好处,简洁明了,同时为学习因数和倍数的依存关系进行有效铺垫。
3.理解因数和倍数的依存关系。
(1)独立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
(2)我们能不能说4是因数24是倍数呢表述时就应注意什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正确表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是单独存在的。
我们不能说4是因数,24是倍数,而就应说4是24的因数,24是4的倍数。
2、找因数与倍数
课题:因数和倍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例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因数、倍数的含义。
2、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3、了解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回顾昨天所学。
“A×B=C → A和B是C的因数,C是A的倍数,也是B的倍数。
”
2、求一个数的因数。
(练习二第4题的左边一栏)
3、选一选。
(练习二第2题)
4、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求一个数的因数,这节课我们我们要来探究一下怎么求一个数的倍数。
揭题:求一个数的倍数(板书)
二、新授:
出示: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1、汇报:
2、4、6、8、10、12……
师:有几个?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 (生:只要用2×1、×2、×3、×4、…)
2、写出2的倍数
(1)学生尝试写
(2)PPT出示校对
追问: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
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归纳: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2、及时练习P14、1、2
(1)3的倍数:先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再写出来。
(2)5的倍数:写出来。
(三)对比小结
1、填空: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最大的因数是()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最大的倍数是()
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倍数的个数是()。
一个数()的因数就是它()的倍数。
三、巩固练习
1、P15、1
2、P15、3
追问:8和9的公有倍数有哪些?最小是几?
四、课堂总结
五、板书:求一个数的倍数
因数:最小是1,最大是本身;有限个
倍数:最小是本身,没有最大;无限个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