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158.50 KB
- 文档页数:26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Botany一、课程基本信息— 1 —(一)知识目标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长发育与生殖规律以及植物和外界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的一门科学。
它是生科、生技、农学、园林、园艺、植保、种子等十几个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植物学后,认识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以及功能,掌握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形态解剖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熟练地运用植物分类学的原则、原理,识别和鉴别植物。
(二)能力目标锻炼学生对植物外部形态结构和各器官内部结构进行独立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认识校园及附近城区主要植物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2 —(1)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学习植物学的发展史,掌握植物形态解剖的基本知识,初步了解植物各大类群及其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的规律。
这将为学生以后学习《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逆境生理》、《作物育种学》、《观赏园艺》及《生物化学》等课程打下基础。
(2)进一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基本要求(一)了解(1)了解花的形成和发育。
(2)了解植物界的发生和演化。
(3)了解流行的被子植物分类系统的理论基础和它们之间的不同点。
(二)理解(1)理解细胞分裂的类型和过程。
(2)理解植物各营养器官之间维管组织的联系。
(三)掌握(1)掌握植物细胞显微和亚显微结构。
(2)掌握植物组织的起源和类型。
(3)掌握植物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发育过程和形态结构。
(4)掌握植物的各大类群,关键科、属及其特征,分布,系统学意义以及经济价值,各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绪论 2 学时知识点: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界;植物的重要性;植物学发展简史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学习植物学的目的和方法。
本章小结重点: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重要性。
难点:植物的多样性;植物学的发展简史。
思考题:— 3 —1、简述植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园林专业《植物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植物学课程学分:3课程总学时数:54 讲授36 实验 18大纲执笔人:廖建良一、课程简介《植物学》是生命科学系园林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学科基础课之一,在第一学期开设。
《植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学科,研究对象是植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的生命活动、发育规律和外界环境间多种多样关系的科学。
《植物学》是进一步学习园林树木学、植物生理学、花卉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园林植物保护学等课程的基础。
在内容的安排上既要考虑到基础性、系统性,又要避免与相关专业课程重复。
因此,植物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植物形态解剖学和植物分类基本知识。
二、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的实验技能,了解植物学的发展动态,受到与植物学有关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好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活的有机体,教学内容涉及到从宏观到微观的多个方面,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植物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理解和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就必须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强实验和野外实习的教学;同时由于教学时数少,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完成整个植物学的教学任务,就必须广泛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设备、录像、投影、幻灯等。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教学内容理论教学(36学时)绪论 (2学时)通过绪论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生物界的划分和学习植物学的重要意义,了解地球上植物的发生和植物对人类及自然界的作用,了解植物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分支学科,以及植物科学在自然科学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植物科学的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
第一章植物细胞和组织 (4学时)本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细胞、组织、细胞分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等基本概念,有丝分裂的全过程及其意义,组织的类型。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植物学2、英文名称:Botany3、课程代码:0111894、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5、课程性质:必修课6、适用层次:汉族本科7、适用专业:植物保护、园林、林学8、开课学期:第二学期9、学时:总学时64(理论课46学时,实验课18学时)10、学分:4学分二、课程教育目标植物学是植保、园林、林学等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包括种子植物形态解剖和植物系统分类两部分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个体发育中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植物个体生长发育和生殖规律,提高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和观察、实践的能力,为学习本专业其它相关课程和进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理论课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教学内容:植物界的特征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生物界的划分,植物学的分支学科,学习植物学的目的、要求以及学习植物学的方法。
教学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植物学的目的、任务和方法;植物学课程的性质、主要内容;了解植物学的历史和发展动态;理解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与人类关系;植物多样性及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激发学生学习植物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植物界的特征及其在自然界的作用。
第一章植物细胞教学内容:细胞的基本概念,原生质(化学组成、物理和生理特性),原生质体,植物细胞的基本特征;植物细胞的形状大小,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和原生质体);后含物概念、类型及其作用;植物细胞的分裂,植物细胞生长、分化,植物细胞死亡。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后含物的概念,类型及细胞的死亡;理解原生质,细胞的特征,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掌握植物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器的结构及其功能及细胞的分裂。
教学重点: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
教学难点:植物细胞的分裂方式及细胞分化。
第二章植物组织教学内容:植物组织概念、组织类型(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薄壁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结构)及其功能;植物组织的演化,复合组织及组织系统类型。
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植物生理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32306012课程中文名称:植物生理学课程英文名称:Plant Physiologists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使用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开课学期:第4学期总学时:54(理论)总学分:3预修课程:植物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等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为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限选课。
其基本任务是研究和掌握植物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进行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理,把研究成果应用于一切利用植物生产的领域之中。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及实验方法,为学生从事相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植物生命活动是在水分代谢、矿质营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基本代谢基础上,表现出种子萌发、生长、运动、开花、结果等生长发育规律,及细胞信号传导过程。
植物生理学的任务是研究和了解植物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进行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理,认识植物生理、生化过程和本质,在此基础上合理地利用光、气、水、土资源,发展农(林)业生产,保护和改造自然环境。
教材建议潘瑞炽.《植物生理学》(第七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参考书[3]曹仪植,宋占午.《植物生理学》.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
[4]余叔文,汤章诚.《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年。
[5]李合生。
《现代植物生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二、课程性质、目的及总体教学要求课程的基本特性生物技术专业限选课。
课程的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从不同层次上认识生命活动规律。
微观上要认识植物体内进行的物质代谢、能量转换及信息传递过程;宏观上要认识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及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掌握植物体内所进行的各种物质代谢、能量转换及信息传递规律,并以此来解释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
一、植物形态学
1.植物体的组成和结构
2.植物的根、茎、叶的形态特征和功能
3.植物器官间的关系和互动
4.植物的块茎、疏果、膨果等特殊形态
二、植物解剖学
1.植物的细胞组织学结构
2.植物的维管束系统和组织构成
3.植物的叶片解剖结构和气孔特征
4.植物的根系解剖结构和水分吸收过程
5.植物的茎解剖结构和物质传输机制
三、植物生理学
1.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光能转化
2.植物的呼吸作用和能量释放
3.植物的生长激素及其作用机制
4.植物的水分平衡和根际营养吸收
5.植物对环境因素的适应和反应机制
四、植物分类学
1.植物的分类与命名原则
2.植物的分类等级和分类特征
3.植物的系统发育和进化关系
4.植物的主要类群和特征
5.植物分类学在系统演化研究中的应用
五、植物生态学
1.植物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
2.植物的生态适应与种群生态学
3.植物的群落生态学和演替过程
4.植物的生态分布与地理生态学
5.植物与其他生物的关系和生态系统生态学
总结:
植物学教学大纲作为植物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对于学生的植物学学习和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系统而详细的教学大纲,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植物形态学、植物解剖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分类学和植物生态学等相关知识,为未来的植物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教学大纲的编写也为植物教育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
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植物学教学大纲的编写对于植物学教育和研究的推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植物学》Ⅰ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植物学Ⅰ2、课程英文名称:Botany3、课程编码:0111994、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5、课程性质:必修课6、适用层次:汉族本科7、适用专业:生物技术、应用生物科学8、开课学期:第一学期(形态解剖部分)9、学时:总学时50(理论课36学时,实验课14学时)10、学分:2.5学分二、课程教育目标本课程是生物技术、应用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个体发育中的形态、结构、分类及类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植物个体发育中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基本知识,掌握被子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和各类群的基本特点,以被子植物为主,兼顾其他类群的植物,提高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和观察、实践的能力,为学习本专业其它相关课程和进行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理论课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教学内容:植物界的特征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生物界的划分,植物学的分支学科,学习植物学的目的、要求以及学习植物学的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植物学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学习目的及学习植物学的方法。
教学重点:植物界的特征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一章植物细胞教学内容:细胞基本概念,原生质(化学组成、物理和生理特性),原生质体,植物细胞的基本特征;植物细胞的形状大小,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和原生质体);后含物的概念、类型及其作用;植物细胞的分裂,植物细胞生长、分化,植物细胞死亡。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植物细胞的后含物,植物细胞死亡;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特征,原生质,植物细胞生长、分化;掌握真核细胞的结构、功能,细胞器及细胞的分裂。
教学重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器。
教学难点:植物细胞的分裂方式及细胞的分化。
第二章植物组织教学内容:植物组织的概念,组织类型(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结构)及其功能;植物组织的演化,复合组织和组织系统的类型。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课程类别:专业课总学时数:56 课内实验时数:0学分:3.5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系适用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适用对象:本科(四年)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植物生理学是高等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是数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化学等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集中体现,并与分子生物学、环境生物学和生物物理等新兴学科的发展密切相关。
其中还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人文和素质教育思想内容。
本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强,对大学生生物科学理论体系的形成、生物科学综合能力的培养及素质教育必不可少,在生物科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植物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牢固掌握植物生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树立辨正唯物主义观念,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素质高、适应性强的生物科学专业人才。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开设之前要求学生必须先修数学、物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及植物学等相关课程,具有这些课的基础,方可开设此门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与植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相关专业课程关系密切,必须处理好彼此的关系,以免内容重复或脱节。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表示自学内容;○表示略讲内容绪论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内容和任务[2];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1];○植物生理学的展望[1];重点:植物生理学定义、内容及重要学术名人、史实难点: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填空题:(1)( )1917年在国际刊物上公开发表“钡、锶、铈对水绵的特殊作用论文, 是中(2)荷兰的( )国人用近代科学方法研究植物的第一篇文献,被称为我国植物生理学的启业人。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实验(Experimentation of plant physiology)课程编号:1313015225课程类别:专业课总学时数:38 实验时数:38学分:1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综合教研室适用专业:生物科学适用对象:本科(四年)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植物生理学实验是高等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该实验是植物生理学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环节,是植物生理学理论通向农业生产实践的桥梁。
实验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创造性思维,同时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为后续课程学习以及将来科研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开设之前要求学生必须先修数学、物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及植物学实验等相关课程,具有这些课的基础,方可开设此门专业必修课。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实验一植物细胞渗透势的测定植物细胞渗透势的测定原理[3];测定方法[2];撕表皮[3];制片[3]。
实验二 TTC法测定植物根系活力植物根系活力测定的原理[2];测定方法[3];分光光度计的使用[3]。
实验三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和性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和性质原理[2];测定方法[2];提取要点[3];层析要点[3];性质观察[1]。
实验四叶绿素的定量测定叶绿素定量的测定的原理[2];基本技术方法[3];含量计算[2]。
实验五植物呼吸速率的测定呼吸速率的测定原理[2];基本技术方法[3];滴定技术[3];呼吸作用的意义[1]。
实验六生长素类物质对根、芽生长的影响生长素类物质对萌发种子根、芽生长的影响实验原理[2];实验方法[2];测量[3];分析[3];生长素及其类似物质的生理效应[2]。
实验七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种子生活力快速测定的原理[3];测定方法[2];种子死活判定[3]。
植物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植物的分类、结构、生长发育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课程内容1. 植物的分类学概述- 植物的主要分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 - 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2.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 根茎叶花果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结构与生长发育3.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种子的萌发与生长- 植物的生殖生长4.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植物的物质循环与生态平衡三、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资料讲解等方式,系统讲解植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观察和体验植物的结构与生长过程,加深理解;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植物园、植物保护区等地实地考察,加深对植物的认识;4. 图书资料查阅: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深入学习植物学知识。
四、考核方式1. 学期考试:每学期进行一次笔试,考核学生对植物学知识的掌握;2. 实验报告:学生需完成若干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3. 课堂表现:平时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也将作为考核依据。
五、参考教材1. 《植物学》作者:XXX2. 《植物系统学》作者:XXX3. 《植物生理学》作者:XXX通过本教学大纲的规划,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学习植物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为学生未来的科研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植物学这一领域中获得知识和乐趣,不断成长和进步。
植物学教学大纲一、引言植物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植物种类、结构、功能、生长发育、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植物学的学习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植物界的认识,还能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
本教学大纲旨在规划和安排植物学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提供一个优质的教学体系,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植物演化和生命周期、植物的结构和功能、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提高对植物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水平。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内容1. 植物的起源和演化1.1 植物界的分类1.2 植物的起源和演化历程2. 植物的结构和功能2.1 植物的细胞结构和组织构成2.2 植物的器官结构和功能3. 植物的生长发育3.1 植物的生殖方式和生命周期3.2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4. 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4.1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4.2 植物的适应性特征4.3 植物的生态功能和重要价值四、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引发学生兴趣的故事、图片或问题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热情。
2. 实践探究法:组织学生参与实验、观察、田野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讨论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实践等,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提升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多媒体辅助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图表和案例分析等,提供直观的信息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植物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方法1. 日常考核:通过课堂作业、小组讨论和实验报告等形式,了解学生对植物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能力发展情况。
2. 总结评价:每个学期末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实践成果,进行总结性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发现不足并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推荐使用权威、系统的植物学教材,如《植物学》。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植物学课程类型: 学科基础课总学时:54 讲课学时:54 实验学时:学分:3适用对象: 园艺(观赏园艺)专业先修课程:无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植物学课程是生物技术、农学、园艺、环境科学等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形态构造、生理机能、生长发育的规律,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植物的分布规律、植物的进化与分类和植物资源利用的一门科学。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生长发育规律;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和植物的亲缘关系。
提高学生对学习植物学的认识,为学好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植物的多样性,理解植物形态特征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形态特征与功能的统一性;掌握植物个体发育中各部分(植物细胞、植物组织、植物器官)的形态建成以及功能等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形态学基础;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以及植物各大类群的基本特征和代表植物。
熟悉被子植物起源、演化和主要分类系统,分类的新方法。
建立植物演化的基本观点。
14.植物起源与系统演化植物的起源与演化规律;被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植物分类与系统学研究的进展。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绪论重点: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和利用,学习植物学的目的、任务和方法。
难点: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和利用。
第一章、植物细胞重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难点: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壁和细胞核的结构。
第二章、种子与幼苗重点:种子和幼苗的类型。
第三章、植物组织重点:植物组织的类型、形态及功能。
难点: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的形态及功能。
第四章、营养器官――根重点:根尖的分区及结构,双子叶植物和禾本科根的初生结构,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结构。
难点:根尖的分区及其组织结构特征,双子叶植物和禾本科植物根的区别第五章、营养器官――茎重点: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禾本科植物茎的结构特征。
第六章、营养器官――叶重点:单、双子叶植物叶的解剖结构。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植物学课程名称(英文):Botany 课程编码:01151015 开课学期:第1或2学期学时数、学分数:64学时、3学分适用专业:林学、园艺、生物技术、生物科学、植物保护、动物科学、中药学等专业后续课程:树木学、种子植物分类学、观赏树木学、植物生理学、细胞生物学、森林生态学、花卉学等一、教学目的与任务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界和植物体的生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的基本任务是认识和揭示植物界所存在的各种层次的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包括结构、功能、生长发育、进化、分布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等各种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植物形态建成和植物界系统演化的规律,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同时为从事相关行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植物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自然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植物资源打好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与难点)第一章绪论 2学时基本要求:了解植物学定义及重要性、植物界的类群及多样性、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植物与人类关系以及植物学发展概况。
第一节植物界的类群及多样性植物的分布极为广泛,自然界几乎处处都有植物,而且形态结构上表现出多样性,一般可以分为六个大类群;我国植物资源丰富,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第二节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植物是自然界的第一生产力;植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与生产力平衡中的作用(碳素循环、氮素循环);植物界是植物种质保存的天然基因库;植物对环境的保护作用。
第三节植物学的发展概况及分支学科植物学发展简史;植物学研究内容及分科;植物学的研究方法及与林业、园林等科学的关系。
重点:植物界的类群及多样性。
难点:植物界的类群及多样性。
第二章植物的细胞 3学时基本要求:了解植物细胞的有关知识,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分裂方式。
第一节关于植物细胞的认识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及发展;细胞的多样性;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非细胞结构的生命。
植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植物学实验是植物学课程的一部分,主要进行植物学实验技能的培训,实验分析能力及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植物学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素养。
教学目的:1.使学生系统掌握植物学实验技能2.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及实验设计能力3.对学生进行完整的科研能力训练使用教材:植物学实验(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考核方式:实验操作实验课内容实验编号:001实验名称:植物细胞与组织实验学时:3学时实验目的:1.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成象原理;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认识植物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基本结构的特征;了解质体及后含物的形态结构和存在部位;初步掌握临时装片制作技术。
3.观察了解分生组织、保护组织、基本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和分泌组织的形态结构和细胞特征;初步掌握徒手切片技术。
实验类型:综合实验要求:必修实验内容:1. 显微镜的使用;2. 临时装片和徒手切片的制作;3. 植物细胞和组织观察实验编号:002实验名称:根的形态和结构实验学时:3学时实验目的:1.了解根的基本形态和根系类型;识别根尖各分区所在部位及细胞结构特点;掌握根的初生结构特征。
2.掌握根的次生结构特点;了解侧根的形成;观察认识几种变态根的形态和结构。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要求:必修实验内容:1.根的初生结构观察2.根的次生结构观察实验编号:003实验名称:茎的形态和结构实验学时:3学时实验目的:1.观察枝的外部形态;识别芽的结构和类型;掌握茎尖的结构和单、双子叶植物茎初生结构的特点。
2.掌握茎的次生结构;识别木材三切面;观察了解各种变态茎的形态和结构。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要求:必修实验内容:1.茎的形态观察2.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观察实验编号:004实验名称:叶的形态和结构实验学时:3学时实验目的:观察了解一般叶和变态叶的形态特征,掌握双子叶植物叶、单子叶植物叶和裸子植物叶的结构特点。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要求:必修实验内容:1.叶的形态观察2.叶的结构观察实验编号:005实验名称:花的内部结构实验学时:3学时实验目的:掌握花药、子房、胚珠的结构;观察了解双子叶植物胚的发育过程。
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无总学时数:72学时学分:4学分适合专业:生物科学一、课程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创新能力为目标。
2、通过植物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及科研情况,开拓学术视野,着重培养学生认识、利用和改造植物,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同时帮助学生树立环境意识和自然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植物资源打下必要基础。
3、为学生学习有关后续课和专业课(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遗传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植物学是师范院校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提高大学生基本科学素质和进一步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和极大的影响。
作为师范院校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植物学课程的学习,一方面是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是培养合格的中学生物教师,以及能够从事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的人才,使之掌握一定的植物学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
使学生在学习植物学后,认识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以及功能,掌握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形态解剖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熟练地运用分类学的原则、原理,识别和鉴别植物。
并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植物各大类群及其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的规律。
三、理论教学的基本要求植物学是由种子植物形态解剖和系统分类(包括孢子植物分类和种子植物分类)两大部分组成。
在学习种子植物形态解剖部分时,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细胞显微和亚显微结构;细胞分裂的类型和过程;组织的起源和类型;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发育和形态结构。
并通过实验,熟练掌握显微镜的操作和使用,识别细胞、组织的结构和特征,器官的主要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徒手切片以及染色、装片等方法和技术。
在孢子植物部分,要求学生对孢子植物中各大类群和门的特征,以及代表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活史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有所认识,从而建立起植物界演化发展的唯物主义观点。
在种子植物部分,要求学生掌握各大类群,关键科、属及其特征,分布,系统学意义以及经济价值,各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对流行的种子植物系统的理论基础和它们之间的不同点有所了解。
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各类群特征的同时,也应掌握有关的名词术语,基本概念,尽可能记忆有关名词术语的英文拼读,熟记若干著名属、种的拉丁学名。
要通过实验和野外实习,综合应用学到的形态和分类学知识,掌握识别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的方法,了解检索表的不同编排方法,能应用检索表和植物志等工具书,鉴定常见的植物。
通过课堂和野外实习,认识一些常见的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了解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标本的采集和保存、压制方法。
四、教学学时分配五、大纲内容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绪论部分的学习,使同学们对整个植物界和植物学这门学科先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从而激发同学们学习植物学的兴趣,提高同学们对学习植物学的认识。
通过学习要求了解生物界的划分(特别是二界系统),植物的类型、分布和植物的多样性,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植物界的发生、发展等;植物学的研究对象、分支学科、发展简史和趋势以及已取得的新成就。
明确学习植物学的目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点,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植物界的划分依据,植物界中包括的主要类群,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利用;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让学生对什么是植物界和什么是植物有明确的认识。
1、植物界2、什么是植物学(植物学的研究对象)3、为什么要学习植物学(学习植物学的重要意义)4、如何学好植物学(学习植物学的方法)思考题1、谈谈生物的分界2、谈谈植物的多样性及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3、我国植物资源的丰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简述植物学各分支学科概况及植物学科划分的新趋势。
5、根据你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植物学科的认识及今后学习植物学的打算?第一章植物细胞(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只有首先弄清楚有关细胞的知识,才有可能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以后将要学习的一系列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特别是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一些主要细胞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结构和功能;原生质和原生质体的概念、细胞器的概念;细胞分裂的类型和过程;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其各部分的功能(细胞壁、质体特别是叶绿体、液泡);细胞分裂的意义和方式,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特点和意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以及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
难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以及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和植物细胞所处分裂期的判断;染色质与染色体的成分和两者的相互关系及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细胞壁和细胞核的结构。
教学内容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第二节植物细胞的繁殖1、解释下列名词:⑴、原生质和原生质体⑵、单位膜和生物膜⑶、细胞器⑷、胞间连丝⑸、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⑹、纹孔2、植物细胞区别于动物细胞的显著特征有哪些?3、植物细胞的细胞器有哪些?它们各自的结构和功能如何?4、植物细胞的初生壁和次生壁有什么区别?在各种细胞中它们是否都存在?5、植物体中每个细胞所含有的细胞器类型是否相同?为什么?试举例说明。
6、简述有丝分裂的过程。
7、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意义?8、植物细胞的后含物主要有哪几种?如何鉴别它们?9、细胞大小与生物体大小有无关系?10、判断与改错:⑴植物细胞中液泡的大小和数量不随细胞的生长而发生变化。
⑵细胞在形成次生壁时,细胞已停止生长。
⑶只有细胞在有性生殖时,才进行减数分裂。
⑷植物细胞壁上的纹孔是细胞间物质和信息交流的通道,纹孔处无细胞壁。
⑸植物细胞中,无定形蛋白质常被一层膜包裹成圆球状的颗粒,称为糊粉粒。
第二章植物组织(5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组织是由细胞构成的。
由于细胞的分化导致了组织的形成。
植物每一类器官都包含有一定种类的组织,其中每一种组织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和行使一种主要的生理功能。
因此只有学好本章的内容,才能学好后面有关植物器官的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细胞分化和组织的概念;植物组织的类型、起源;各种组织的分布、结构特征及各种组织的分类和功能;掌握木质部、韧皮部、维管束的概念及维管束的类型。
学生对此必须熟练掌握以便为下一步学习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组织的基本概念,组织的分类和各类组织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分生组织、成熟组织、复合组织、组织系统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木质部、韧皮部和维管束的概念及维管束的类型。
难点:细胞分化概念的理解;各类组织的结构特点(特别是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维管束的种类及对不同维管束类型的判断,不同维管束的组织构成特点及空间排列形式。
教学内容第一节细胞分化和组织的概念第二节植物组织的类型第三节组织系统思考题1、解释下列名词:⑴细胞分化⑵植物组织⑶木质部⑷韧皮部⑸次生分生组织2、植物组织的类型有哪些?3、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的区别有哪些?4、分生组织有几种类型?它们在植物体上的分布位置如何?5、从输导组织的结构和组成来分析,为什么说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高级?6、表皮和周皮有什么区别?从外观上如何区别具表皮的枝条和具周皮的枝条?7、比较下列各对组织的异同点:⑴导管和管胞⑵导管和筛管⑶筛管和筛胞⑷贮藏组织和贮水组织8、试述维管束的类型和结构9、植物体内有那几种组织系统?它们的分布和功能如何?10、判断与改错:⑴次生分生组织来自于初生分生组织⑵辐射型的维管束大多存在于茎的初生结构中⑶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同属于机械组织,成熟后都是死结构。
⑷次生分生组织就是侧生分生组织。
⑸周皮包括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
第三章种子和幼苗(1.5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属繁殖器官,是种子植物所特有的。
植物的器官是由种子发育而来的。
农作物的生长一般也是从播种开始。
因此在学习植物器官之前,应首先了解种子的结构。
通过学习着重掌握种子的基本结构和种子萌发的过程;弄清种子包括哪几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什么说胚是新一代植物的雏体、不同类型种子的结构区别、种子萌发必需具备哪些条件及萌发过程中内部发生了什么变化、幼苗的类型。
了解种子休眠的原因及如何打破其休眠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种子的基本结构,种子的类型和区别;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以及幼苗类型。
难点:正确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及其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作用机制。
教学内容第一节种子的形态结构和类型第二节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思考题1、解释名词:⑴子叶出土的幼苗和子叶留土的幼苗⑵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2、植物的种子在结构上包括哪几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什么说胚是新一代植物的雏体?3、简述蚕豆种子和小麦种子的结构,并说明二者的区别。
4、简述棉花种子的结构,并与蚕豆种子作比较。
5、种子萌发所必须的外界条件有哪些?贮藏种子的最适宜条件是什么?为什么?6、试述种子萌发为幼苗的过程。
7、判断与改错:⑴双子叶植物的种子都没有胚乳,单子叶植物的种子都有胚乳⑵所有的种子都具有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
⑶种子萌发所不可缺少的外界条件是水分、温度和氧气。
⑷种子萌发时,所谓“出芽”就是指种子露出了胚芽。
⑸一粒小麦籽粒就是一粒种子。
⑹无胚乳种子在发育过程中不形成胚乳。
⑺休眠种子内的代谢活动完全停止。
第四章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1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营养器官包括根、茎、叶三种,它们对植物的营养有密切的关系。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根尖的结构和发展,根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茎与根在外形上的区别,茎尖的结构和发展,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裸子植物和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叶的组成,单叶和复叶,等面叶和异面叶,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单子叶植物叶的结构,不同生态类型叶的结构特点等。
并认识和了解根、茎、叶的生理功能和经济利用,根和根系的类型,侧根的形成,根瘤和菌根,芽的概念和类型,分枝的方式,叶的形态,脉序的类型,异形叶性,松针的结构,落叶和离层,根、茎、叶的变态,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根尖和茎尖的分区及结构;一般双子叶植物根和茎的初生生长、初生结构以及次生生长、次生结构;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茎结构的异同点;木材三切面;比较茎与根的不同;不同类型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以及环境条件与植物叶片结构的相关性(不同生态类型叶的结构特点)。
难点:是明确营养器官解剖结构在不同类型植物上的表现和差异;各个营养器官(根、茎、叶)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密切联系等;双子叶植物根和茎的次生生长及次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