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95.50 KB
- 文档页数:8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Botany一、课程基本信息— 1 —(一)知识目标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长发育与生殖规律以及植物和外界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的一门科学。
它是生科、生技、农学、园林、园艺、植保、种子等十几个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植物学后,认识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以及功能,掌握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形态解剖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熟练地运用植物分类学的原则、原理,识别和鉴别植物。
(二)能力目标锻炼学生对植物外部形态结构和各器官内部结构进行独立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认识校园及附近城区主要植物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2 —(1)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学习植物学的发展史,掌握植物形态解剖的基本知识,初步了解植物各大类群及其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的规律。
这将为学生以后学习《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逆境生理》、《作物育种学》、《观赏园艺》及《生物化学》等课程打下基础。
(2)进一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基本要求(一)了解(1)了解花的形成和发育。
(2)了解植物界的发生和演化。
(3)了解流行的被子植物分类系统的理论基础和它们之间的不同点。
(二)理解(1)理解细胞分裂的类型和过程。
(2)理解植物各营养器官之间维管组织的联系。
(三)掌握(1)掌握植物细胞显微和亚显微结构。
(2)掌握植物组织的起源和类型。
(3)掌握植物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发育过程和形态结构。
(4)掌握植物的各大类群,关键科、属及其特征,分布,系统学意义以及经济价值,各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绪论 2 学时知识点: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界;植物的重要性;植物学发展简史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学习植物学的目的和方法。
本章小结重点: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重要性。
难点:植物的多样性;植物学的发展简史。
思考题:— 3 —1、简述植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BOTANY TEACHING PROGRAM)执笔者:洪宇审核人:曹毅刘家友卢博彬编写日期:2017年8月二、课程简述植物学是园艺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主要系统性地介绍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发生和发育的一般规律,使学生掌握构成植物有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组织、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及与发育等有关基础理论知识。
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了解植物界进化的基本规律,初步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技能,及一部分被子植物常见的科、属特征,并能识别常见的植物种类,为识别、利用和改造植物打下一定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1. 使学生系统掌握植物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知识,了解植物类群的基础知识以及植物界演化规律,了解植物个体发生、发育、生长、生殖等生命活动规律。
2. 使学生了解植物与环境条件关系的基础知识,及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为学习后续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从事园艺产业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3.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掌握研究植物学的基本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掌握植物种子的结构和主要类型,掌握植物组织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掌握被子植物营养器官的结构与发育过程,掌握雌蕊和雄蕊的结构与发育,掌握被子植物传粉与受精的过程,掌握被子植物基本类群与分科。
(二)考核方式闭卷考试(三)成绩评定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
平时成绩:占30%。
其中:出勤考核:占10%。
作业成绩:占20%,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定。
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1] 吴万春. 植物学(第二版).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二)主要参考书目[1] 郑湘如, 王丽.植物学(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2] 马炜梁. 植物学(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3] 胡金良. 植物学(第一版) .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2.。
园林专业《植物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植物学课程学分:3课程总学时数:54 讲授36 实验 18大纲执笔人:廖建良一、课程简介《植物学》是生命科学系园林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学科基础课之一,在第一学期开设。
《植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学科,研究对象是植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的生命活动、发育规律和外界环境间多种多样关系的科学。
《植物学》是进一步学习园林树木学、植物生理学、花卉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园林植物保护学等课程的基础。
在内容的安排上既要考虑到基础性、系统性,又要避免与相关专业课程重复。
因此,植物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植物形态解剖学和植物分类基本知识。
二、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的实验技能,了解植物学的发展动态,受到与植物学有关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好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活的有机体,教学内容涉及到从宏观到微观的多个方面,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植物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理解和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就必须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强实验和野外实习的教学;同时由于教学时数少,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完成整个植物学的教学任务,就必须广泛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设备、录像、投影、幻灯等。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教学内容理论教学(36学时)绪论 (2学时)通过绪论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生物界的划分和学习植物学的重要意义,了解地球上植物的发生和植物对人类及自然界的作用,了解植物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分支学科,以及植物科学在自然科学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植物科学的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
第一章植物细胞和组织 (4学时)本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细胞、组织、细胞分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等基本概念,有丝分裂的全过程及其意义,组织的类型。
植物学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280120Z10课程名称:植物学/ Phytology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学分:64/4先修课程:适用专业:生物科学教材、教学参考书:1. 王全喜,张小平主编.植物学(第二版). 科学出版社.2012;2. 周云龙主编.植物生物学(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 杨继主编.植物生物学(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植物学(Botany)或植物生物学(Plant Biology)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
它是以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不同层次(生态系统、植物群落、居群、个体、器官、组织、细胞)研究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研究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理与生化基础,研究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研究植物多样性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与机制,从而揭示植物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过程中的基本规律,以助于人类更好地了解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
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分裂方式的类型和过程,植物组织的起源和类型。
熟悉植物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发育和结构。
掌握藻类、菌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的形态与结构。
熟悉植物的水分生理、矿质营养和光合作用,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植物界的多样性,主要植物类群及其系统发育与进化。
了解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及其对环境的适应。
掌握植物分类的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分类学的原则、原理,识别和鉴别植物。
这将为以后学习植物生理学、植物资源学、生态学、遗传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打下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掌握细胞的概念和植物细胞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掌握植物细胞的周期和细胞三种分裂方式的过程;掌握植物细胞的生长、分化与组织形成;掌握细菌、蓝藻、绿藻、红藻、褐藻、黏菌、真菌、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掌握植物的生活史及植物的传粉;熟悉植物的物质与能量代谢,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及其控制;熟悉生物进化的概念和进化学说,植物的变异与进化及植物的居群分化与物种形成;掌握植物的种系发生和演化;掌握植物多样性的概念;掌握植物分类的原理和方法;熟悉人类利用和改造植物的历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1、课程基本名称:植物学2、课程英文名称:Bontany3、课程编号:0111924、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5、课程性质:必修课6、适用层次:汉族本科7、适用专业:动植物检疫专业8、开课学期:第二学期9、学时:5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数44,实验学时数10)10、学分:3.4学分二■课程教育目标植物学是农林院校植物生产类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
学习和研究植物学,必须以辩证的观点,正确地认识植物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等一系列生命活动,联系专业和地区实际,着重介绍基本要领及基本理论,较系统地学习被子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掌握植物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育的一般规律,有性生殖等基本知识。
为进一步学习后续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如植物生理学、作物栽培学与育种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和准备必要的条件。
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农业生产实践和农业科学研究,扩大知识面,培养和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理论课教学内容与要求结论教学内容:植物界的特征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生物界的划分,植物学的分支学科,学习植物学的目的、要求以及学习植物学的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植物学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学习目的及学习植物学的方法。
教学重点:为植物界的特征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一章植物细胞教学内容:细胞的基本概念、原生质(化学组成、物理和生物学特性)、原生质体;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细胞壁和原生质体)及细胞器的主要功能;后含物的概念、类型及其作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和分化、细胞死亡。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细胞的概念,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器的功能,细胞的分裂;理解原生质的概念,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了解植物细胞后含物及细胞的死亡。
教学重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细胞器的功能。
教学难点:细胞的分裂方式及细胞分化。
第二章植物组织教学内容:植物组织概念、组织类型(分生组织、机械组织、保护组织、基本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结构)及其功能;植物组织的演化、复合组织及组织系统类型。
《植物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植物学课程英文名称:Botany课程编码:181064课程类别/性质:学科基础/必修学分: 4 总学时/理论/实验(上机):64/40/24开课单位:农学院适用专业:农学类本科各专业先修课程:生物学一、课程简介《植物学》属于学科基础课,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生物学各专业的的必修基础课程。
通过《植物学》的学习,将为植物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生物学其它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学习植物从形态结构、功能和生长发育的各个过程(包括各种植物的生活史特点、植物细胞和组织的独特性、植物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生长发育规律);系统学习植物系统进化及自然分类的基本理论和植物识别的基本方法,了解植物界各大类群的主要特征;掌握种子植物常见科的主要特征及识别要点。
二、课程教学目标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1.掌握植物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植物学的基础知识。
2.能运用植物学的知识解释常见的植物学现象(毕业要求1.2),掌握植物学基础知识,能进行相关试验的设计(毕业要求1.5)。
3. 通过植物学理论课的学习,具备绿色发展的意识、生态环境、植物多样性保护等意识;应用植物学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发展现代农业、设施农业、现代植物工厂、现代生物技术等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掌握相关知识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专业知识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及时了解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的能力;具备批判性思维、终生学习意识等。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课程教学包括课堂教学、课堂研讨、课堂及课后习题三部分,包括10章的理论教学及8个实验教学。
课内理论教学40学时、实验24学时(详见本大纲第四部分)。
课堂理论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如下:课程教学内容及学习要求注:在“要求”栏内以高、中、低来表示对学生学习程度的要求,高为最高要求。
理解指能对所学的内容作归纳、分类、解释、总结、推断和一定程度的发挥。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
一、植物形态学
1.植物体的组成和结构
2.植物的根、茎、叶的形态特征和功能
3.植物器官间的关系和互动
4.植物的块茎、疏果、膨果等特殊形态
二、植物解剖学
1.植物的细胞组织学结构
2.植物的维管束系统和组织构成
3.植物的叶片解剖结构和气孔特征
4.植物的根系解剖结构和水分吸收过程
5.植物的茎解剖结构和物质传输机制
三、植物生理学
1.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光能转化
2.植物的呼吸作用和能量释放
3.植物的生长激素及其作用机制
4.植物的水分平衡和根际营养吸收
5.植物对环境因素的适应和反应机制
四、植物分类学
1.植物的分类与命名原则
2.植物的分类等级和分类特征
3.植物的系统发育和进化关系
4.植物的主要类群和特征
5.植物分类学在系统演化研究中的应用
五、植物生态学
1.植物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
2.植物的生态适应与种群生态学
3.植物的群落生态学和演替过程
4.植物的生态分布与地理生态学
5.植物与其他生物的关系和生态系统生态学
总结:
植物学教学大纲作为植物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对于学生的植物学学习和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系统而详细的教学大纲,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植物形态学、植物解剖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分类学和植物生态学等相关知识,为未来的植物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教学大纲的编写也为植物教育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
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植物学教学大纲的编写对于植物学教育和研究的推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植物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园艺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48 学时 3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植物学是农艺系园艺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它由植物形态解剖学(Plant Morphology and Anatomy)、植物系统分类学(Plant Taxonomy)两大部分组成。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植物学后,认识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以及功能,掌握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形态解剖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熟练地运用分类学的原则、原理,识别和鉴别植物。
并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植物各大类群及其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的规律。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思想、严肃认真的科学工作态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为学生以后学习植物生理学、植物遗传学、植物生态学、植物资源学、花卉学、观赏树木学等奠定必要的专业课基础。
同时,通过指导学生查阅近期国内外有关植物科学研究方面的期刊和文献,使学生掌握植物科学的发展趋势和近期的重大研究成果及学科动态,培养学生进行植物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在学习种子植物形态解剖部分时,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细胞显微和亚显微结构;细胞分裂的类型和过程;组织的起源和类型;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发育和形态结构。
并通过实验,熟练掌握显微镜的操作和使用,识别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和特征,细胞的主要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徒手切片以及染色、装片等方法和技术。
对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的应用和相关的制片技术,应鼓励学生加以了解。
在讲授植物形态解剖部分时,结合中学所学知识,对植物细胞可略讲,着重强调细胞壁、液泡、质体特别是叶绿体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
对植物的组织要详细加以讲授,这样在讲授器官发育涉及这些组织时可略讲。
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发育和形态结构为本课程的重点,重点放在根和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叶的结构,花药的结构和发育,胚囊和胚胎发育的规律。
《植物学》Ⅰ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植物学Ⅰ2、课程英文名称:Botany3、课程编码:0111994、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5、课程性质:必修课6、适用层次:汉族本科7、适用专业:生物技术、应用生物科学8、开课学期:第一学期(形态解剖部分)9、学时:总学时50(理论课36学时,实验课14学时)10、学分:2.5学分二、课程教育目标本课程是生物技术、应用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个体发育中的形态、结构、分类及类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植物个体发育中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基本知识,掌握被子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和各类群的基本特点,以被子植物为主,兼顾其他类群的植物,提高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和观察、实践的能力,为学习本专业其它相关课程和进行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理论课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教学内容:植物界的特征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生物界的划分,植物学的分支学科,学习植物学的目的、要求以及学习植物学的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植物学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学习目的及学习植物学的方法。
教学重点:植物界的特征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一章植物细胞教学内容:细胞基本概念,原生质(化学组成、物理和生理特性),原生质体,植物细胞的基本特征;植物细胞的形状大小,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和原生质体);后含物的概念、类型及其作用;植物细胞的分裂,植物细胞生长、分化,植物细胞死亡。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植物细胞的后含物,植物细胞死亡;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特征,原生质,植物细胞生长、分化;掌握真核细胞的结构、功能,细胞器及细胞的分裂。
教学重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器。
教学难点:植物细胞的分裂方式及细胞的分化。
第二章植物组织教学内容:植物组织的概念,组织类型(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结构)及其功能;植物组织的演化,复合组织和组织系统的类型。
《植物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基本内容植物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介绍植物形态、结构、生长发育以及与功能的关系,植物界系统演化的规律,植物的类群、分类以及主要代表植物的识别,增进学生植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植物学基础知识;此外,帮助学生树立环境意识和自然界可课程简介持续发展思想,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打好必要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植物学是植物生产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全面掌握植物形态结构以及发育、植物分类及类群、植物系统演化的规律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植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以及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为今后学习相关课程提供必要的植物学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环境意识和自然界可持续发展思想,促进学生生物学素质的全面提高。
主要任务:第一从细胞、组织、器官等水平了解和掌握植物的形态与结构,以及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植物类群、被子植物分科的知识;第二培养学生观察、了解植物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如观察植物的基本方法、显微镜的使用技术、重要植物的识别、植物的鉴定方法等;第三了解和建立植物的结构和功能统一、植物演化和系统发育的规律、以及植物多样性的理论和思维;增进对植物的热爱和自然保护的意识;第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和能力。
三、基本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植物的形式多样性,植物学的发展历史,植物及其学习植物学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教学要点:讲述学习植物学的目的、任务和方法;植物学课程的性质、主要内容;植物学的历史和发展动态,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与人类关系,植物多样性及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教材:《植物学》(全国高等农林专科统编教材),吴万春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五、教学进度安排方案1、教学进度安排汇总表序号(章节)课程内容学时数授课实验合计1 植物细胞 4 42 种子与幼苗 2 23 植物组织 2 24 营养器官根 2 4 65 营养器官茎 2 4 66 营养器官叶 2 2 4营养器官的整体性及其与功能的统76 4 10一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8 生殖器官花 4 2 69 种子发育与果实 4 2 610 植物类群及分类 2 2 411 被子植物形态学基础知识 2 212 双子叶植物纲 2 213 单子叶植物纲 2 214 植物起源与系统演化 4 4合计40 20 60 2、各章节教学目的要求及内容要点第一章植物细胞教学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细胞的概念、细胞学说、植物细胞类型及真核细胞的基本特征第二节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原生质及原生质体第三节.植物细胞的外被结构特点一、细胞壁二、细胞膜第四节植物细胞间的联络结构一、纹孔二、胞间连丝第五节植物细胞质及其细胞器一、胞基质二、细胞器三、细胞骨架系统第六节植物细胞核一、核的形态及其在细胞内的分布二.核的超微结构三.核的功能第七节.植物细胞的后含物:一.淀粉、二.蛋白质、三.油和脂肪四.丹宁和色素五.晶体和硅质小体第八节植物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一.细胞周期二.有丝分裂三.无丝分裂教学要求:掌握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目录《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2)《植物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16)《观赏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20)《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26)《基础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34)《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36)《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47)《园林植物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51)《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大纲 (59)《林业生物控制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67)《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 (70)《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77)《园林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84)《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500097、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84(60/24)、周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学时):6(4/2)、学分:5、开课学期:秋季学期一、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二、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适用于生物教育专业、生物技术专业、林业技术专业、应用生物专业等。
植物学是生物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包括种子植物形态解剖、植物系统分类两部分内容。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植物学后,认识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以及功能,掌握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形态解剖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熟练地运用分类学的原则、原理,识别和鉴别植物。
并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植物各大类群及其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的规律。
为学生以后学习植物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打下基础。
种子植物形态解剖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细胞显微和亚显微结构;组织的起源和类型;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发育和形态结构。
系统分类要求学生掌握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结构特点、分类和系统演化等,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主要侧重分类和系统演化的内容,重点掌握云南以及普洱地区常见的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的科属特征,代表植物主要精选农业、林业、园林、园艺、药用和国家保护植物及在植物系统学上具有重要价值的植物。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1、多媒体教学。
植物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植物的分类、结构、生长发育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课程内容1. 植物的分类学概述- 植物的主要分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 - 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2.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 根茎叶花果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结构与生长发育3.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种子的萌发与生长- 植物的生殖生长4.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植物的物质循环与生态平衡三、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资料讲解等方式,系统讲解植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观察和体验植物的结构与生长过程,加深理解;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植物园、植物保护区等地实地考察,加深对植物的认识;4. 图书资料查阅: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深入学习植物学知识。
四、考核方式1. 学期考试:每学期进行一次笔试,考核学生对植物学知识的掌握;2. 实验报告:学生需完成若干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3. 课堂表现:平时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也将作为考核依据。
五、参考教材1. 《植物学》作者:XXX2. 《植物系统学》作者:XXX3. 《植物生理学》作者:XXX通过本教学大纲的规划,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学习植物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为学生未来的科研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植物学这一领域中获得知识和乐趣,不断成长和进步。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植物学课程类型: 学科基础课总学时:54 讲课学时:54 实验学时:学分:3适用对象: 园艺(观赏园艺)专业先修课程:无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植物学课程是生物技术、农学、园艺、环境科学等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形态构造、生理机能、生长发育的规律,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植物的分布规律、植物的进化与分类和植物资源利用的一门科学。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生长发育规律;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和植物的亲缘关系。
提高学生对学习植物学的认识,为学好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植物的多样性,理解植物形态特征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形态特征与功能的统一性;掌握植物个体发育中各部分(植物细胞、植物组织、植物器官)的形态建成以及功能等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形态学基础;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以及植物各大类群的基本特征和代表植物。
熟悉被子植物起源、演化和主要分类系统,分类的新方法。
建立植物演化的基本观点。
14.植物起源与系统演化植物的起源与演化规律;被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植物分类与系统学研究的进展。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绪论重点: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和利用,学习植物学的目的、任务和方法。
难点: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和利用。
第一章、植物细胞重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难点: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壁和细胞核的结构。
第二章、种子与幼苗重点:种子和幼苗的类型。
第三章、植物组织重点:植物组织的类型、形态及功能。
难点: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的形态及功能。
第四章、营养器官――根重点:根尖的分区及结构,双子叶植物和禾本科根的初生结构,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结构。
难点:根尖的分区及其组织结构特征,双子叶植物和禾本科植物根的区别第五章、营养器官――茎重点: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禾本科植物茎的结构特征。
第六章、营养器官――叶重点:单、双子叶植物叶的解剖结构。
《植物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植物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以两界系统为依据,研究植物界中物种形成和种系发展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目的为:1、使学生了解植物分类的原则和分类系统。
2、研究植物各类群特别是被子植物的外部形态及内部构造。
3、使学生掌握和识别植物界各大类群的主要特征,并了解各类群间的亲缘关系,从而建立生物进化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1 绪论教学要点:了解植物界的主要类群以及分类系统;掌握植物界的分类阶层和双名法。
1.1 植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1.1.1 林奈的两界系统1.1.2 海克尔的三界系统1.1.3 魏泰克的五阶系统1.1.4 三原界系统1.2 生物多样性和植物的分类及命名1.2.1 生物多样性1.2.2 植物的命名1.2.3 植物的分类阶层1.2.4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2 植物细胞的特征及组织的形成教学要点: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重点介绍细胞壁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细胞壁的化学组成、细胞壁的形成和生长以及细胞壁上的附属结构;介绍植物组织和组织系统的类型、性质和功能。
重点介绍分生组织的分类、各类分生组织的组织学特征及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关系、维管系统中的木质部和韧皮部这两个主要组成部分。
2.1 植物细胞的特征2.1.1 植物细胞的大小和形状2.1.2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2.2 植物的细胞分化和组织的形成2.2.1 细胞的生长与分化2.2.2 植物组织的概念及分类2.2.3 复合组织以及组织系统的概念3 藻类植物教学要点:了解藻类植物的一般特征,掌握蓝藻门、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等主要类群的一般特征及重要代表植物;并掌握藻类植物的生活史类型。
3.1 蓝藻门3.2 绿藻门3.3 红藻门3.4 褐藻门4 菌类与地衣植物教学要点:了解菌类植物的一般特征,掌握粘菌门和真菌门的主要特征;了解粘菌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了解真菌门的主要代表植物。
了解地衣门的一般特征。
4.1 细菌门4.2 粘菌门4.2 真菌门附:地衣门5 苔藓植物教学要点:掌握苔藓植物的一般特征,以地钱和葫芦藓为代表,掌握苔纲和藓纲的主要特征。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植物学
课程类型: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45 讲课学时:45 实验学时:
学分:2.5
适用对象: 生物技术专业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植物生物学是植物生产类农学专业及生物科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以两界系统为依据,研究植树物界中物种形成和种系发展、形态结构及其功能、生理代谢及形态建成、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以植物的发育和进化为主线,从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层次上系统扼要地介绍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生命活动、分类演化、与环境间的关系,揭示植物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过程中的基本规律。
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具直观性强,教学内容多,概念抽象难以理解等特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1、认识植物的组成基础、结构和功能;
2、揭开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
3、控制、保护、利用和改造植物,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使学生掌握植物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思维的能力和习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要求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各类群特别是被子植物的外部形态与内部构造及其主要功能,建立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念;植物分类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植物分类的原则和分类系统),使学生掌握和识别植物界各大类群的主要特征,并了解各类群间的亲缘关系,从而建立生物进化的概念;了解植物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及环境对植物的作用,树立植物生态的观念。
注意体现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植物体与环境的统一关系。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绪论
重点:
(1)植物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2)植物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和组织
重点:
(1)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及有丝分裂过程和意义。
(2)各种类型组织的结构特征及其功能。
难点:
(1)细胞分化是植物组织形成的基础。
(2)植物体的复杂结构和生命活动。
第二章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发育和功能
重点:
(1)种子的基本构造及种子的类型。
(2)种子休眠的原因及如何打破。
(3)幼苗的类型及形成的原因。
(4)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次生生长过程及次生构造。
(5)掌握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次生构造与各部分的功能。
(6)明确年轮形成的原因。
(7)掌握营养器官—根、茎、叶的变态类型。
难点:
(1)幼苗的类型及形成的原因。
(2)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及次生生长过程。
(3)双子叶植物茎初生构造的具体组成。
(4)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生长过程及次生构造。
(5)叶的结构与特点:双子叶植物叶柄和叶片的结构;单子叶植物叶脉维管束的类型。
(6)叶的生态类型:旱生叶的结构特点,水生叶的结构特点。
(7)如何区分根、茎、叶的变态类型。
第三章植物的无机营养
重点:
(1)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2)植物体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3)影响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外界条件。
难点:
(1)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同化,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第四章光合作用
重点:
(1)光合作用机理。
(2)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3)光合作用与植物产量的关系。
难点:
(1)光合磷酸化机理。
第五章植物的繁殖
重点:
(1)雄蕊的发育和结构,雌蕊的发育和结构。
(2)开花、传粉和受精。
(3)种子的发育过程。
难点:
(1)雄蕊和雌蕊的发育和结构。
(2)双受精和种子的发育过程。
第六章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其调控
重点:
(1)五类激素的代谢、主要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种子休眠的原因以及打破休眠的方法。
(3)生长大周期和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4)光和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5)春化作用理论和光周期理论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6)光敏色素的概念和光敏色素的作用机理。
(7)果实成熟时的生理生化变化。
难点:
(1)五类激素的作用机理。
(2)生长大财期。
(3)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春化作用和光周期诱导植物开花的特点。
(5)光敏色素的作用机理。
(6)植物的衰老机理。
第七章生物多样性和植物的分类及命名
重点: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2)植物分类的基本等级
(3)双名法和三名法
(4)植物各大类群的概念
难点:
(1)双名法和三名法
(2)植物各大类群的根念
第八章藻类植物
重点:
(1)原核藻类的细胞结构、形态结构和繁殖。
(2)原核藻类的分类依据及其进化地位
(3)真核藻类植物的一般特征。
(4)代表植物的形态结构、繁殖及其生活史。
(5)分门的主要依据
(6)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的进化地位。
难点:
(1)真核藻类的繁殖及其生活史。
(2)真核藻类的进化。
第九章粘菌、真菌和地衣
重点:
(1)粘菌门、特别是真菌门的主要特征。
(2)真菌门的分纲及其特征、重要代表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殖、生活史。
(3)地衣的构造特点及其基本形态类型。
难点:
(1)真菌的形态结构、生殖及生活史。
(2)地衣的形态结构。
第十章苔藓植物
重点:
(1)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2)代表植物地钱、葫芦藓孢子体、配子体的形态结构、繁殖及生活史。
(3)起源与演化趋势。
难点:
(1)代表植物地钱、葫芦藓孢子体、配子体的形态结构、繁殖及生活史。
(2)孢子体、配子体的形态结构及生活史的演化趋势。
第十一章蕨类植物
重点:
(1)蕨类植物的特征。
(2)蕨属孢子体和配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史(3)蕨类植物的进化地位及起源和演化
难点:
(1)蕨属孢子体和配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史(2)蕨类植物的进化地位及起源和演化
第十二章裸子植物
重点:
(1)裸子植物门及其代表类群的主要特征。
(2)松属形态结构及生活史。
(3)裸子植物门的主要形态术语。
(4)裸子植物的起源和演化。
难点:
(1)松属形态结构及生活史。
(2)裸子植物的起源和演化。
(3)裸子植物常见种类的识别。
第十三章被子植物
重点:
(1)被子植物门的主要形态术语。
(2)被子植物门的主要特征。
(3)单子叶植物纲与双子叶植物纲的主要区别特征。
(4)主要科的识别特征。
(5)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6)花程式编写、花图式的绘制和检索表和使用(4)植物的鉴定与识别。
五、实践环节
独立开课(植物学实验36学时)。
七、考核方式
结合课程学科特点,采用多层次、多形式的考核方法,即平时成绩(包括考勤、课堂提问、小测验和作业完成情况等占30%)与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占70%)相结合。
在考试内容上,力求面广,着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核,在考试题型上增加综述题型比重,着重学生综合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核。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植物生物学》(第2版),周云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参考书:
《植物生物学》,杨世杰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年。
《植物生物学》,杨继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植物生物学》,叶庆华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
《植物生物学》(影印本),A. J. Lack and D. E. Evans 著,科学出版社,2002年。
《植物生理学》(第六版),潘瑞炽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植物学》(第二版上册),陆时万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植物学》(第二版下册),吴国芳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植物学》(系统分类部分),叶创兴等编著,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主编,科学出版社,1972~1989年。
大纲制订人:刘建福、王奇志
制订日期:2009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