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6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朝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窦娥冤》。
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宋代社会生活,认识两宋时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对我国都市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通过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感受文学作品体现出的个人情感与经历,体会其中折射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
宋元时期的一些文化名人不仅给后代留下了传世之作,也给后代留下了值得学习的品德,如辛弃疾的为国建功抱负,关汉卿的同情人民疾苦等。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胶子、《清明上河图》等相关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二、导入新课教师可以提问和引导学生回顾和概括已经学过的宋朝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发展和商业发展的史实,导入本课的教学内容。
三、讲授新课(一)繁华的都市生活1.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寺庙内外人流如潮。
2.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其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3.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
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后传人南方。
4.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讲授此节内容要使学生认识到文化生活的繁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表现。
关于瓦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在瓦子里面都有哪些方面的活动,再加以概括,使学生认识在瓦子中有文艺、体育等娱乐活动(也可以根据教学的进度,考虑是否要求学生分析具体有哪些方面的文体娱乐活动),有商品、饮食等买卖交易活动,有服务类的活动等等,表现了大都市的繁华。
第十二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家。
过程与方法:通过赏析《清明上河图》,了解宋朝大都市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通过史料研习,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收集宋词名篇、元曲代表节选,体会其风格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和城市文化繁荣,宋词和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奇葩。
【教学重点】瓦子和杂剧,宋词及著名词人,元曲及关汉卿【教学难点】瓦子的基本情况,宋词的特点及著名词人的创作风格,元曲四大家。
【教学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等)【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刚才大家一起唱的歌,名字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它的文学题材本是一首词,它的作者是?宋代词人苏轼。
下面我们就伴随这首优美的曲子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领略宋元时期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和灿烂的文化。
新课讲授:师:本节课我们从三个部分来学习:一、繁华的都市生活;二、宋词;三、元曲。
首先,我们进入第一部分繁华的都市生活,宋元时期城市发展繁荣,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国际性的大都市,都有哪些啊?生:课本第一段,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和元大都。
师:开封最繁华热闹的就是大相国寺了。
请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大相国寺。
不仅有各种商品买卖,还有丰富多彩的表演,如傀儡戏就是木偶戏,舞剑,杂技甚至皇家乐队的演奏。
过度:除了大相国寺,城市里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很是吸引人。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小品《那些年发生在瓦子的事儿》师:同学们,瓦子是什么地方?生: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其中专门圈出来供演出的场所叫“勾栏”师:瓦子里还有很多娱乐项目,比如:木偶戏、角诋、斗蟋蟀、卜挂、傀儡戏、蹴鞠等前足联主席阿维兰热曾经反复重申“足球运动最早起源于中国!”相传早在黄帝时代就开始踢足球,那时叫“蹴鞠”。
蹴,就是脚踢的意思;鞠,则指为球。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的第12课,主要介绍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材通过讲述北宋东京、南宋临安以及元大都的繁荣景象,让学生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特点和发展。
同时,教材还介绍了宋元时期的科技进步、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发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对于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等方面有一定认识。
但学生对于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发展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补充和完善。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都市的繁荣景象和科技、艺术成就的认知程度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特点和发展,掌握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发展对于我国历史进程的重要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元时期都市的特点和发展,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2.教学难点: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比较宋元时期与其他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宋元时期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
3.课堂讨论所需的时间和空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宋元时期的都市繁荣景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宋元时期的都市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特点和发展。
同时,教师讲解宋元时期的科技进步、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发展。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主要讲述了宋元时期我国都市和文化的繁荣。
本节课通过介绍宋代都城东京(今开封)和临安,以及元代大都(今北京)的兴衰,展示了中国古代都市的繁华景象。
同时,本节课还重点介绍了宋代的科技进步、文学艺术成就,以及元代戏剧、书法、绘画等领域的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以及中国古代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宋代和元代的历史背景,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具体内容,以及科技、文学艺术成就的深入了解尚显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以及中国古代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宋元时期都城东京、临安和大都的兴衰过程。
(2)掌握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
(3)了解宋元时期科技、文学艺术成就。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文献等资料,分析宋元时期都市的繁华景象。
(2)采用比较法,分析宋元时期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特点。
(3)小组讨论,探讨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宋元时期都城东京、临安和大都的兴衰过程。
(2)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
(3)宋元时期科技、文学艺术成就。
2.教学难点:(1)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繁荣原因。
(2)宋元时期科技、文学艺术成就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文献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繁荣。
2.比较法:引导学生分析宋元时期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我国都市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
教材通过讲述北宋东京城、南宋临安城、元大都等都市的繁荣景象,以及宋词、元曲等文化成就,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都市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特点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提高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掌握北宋东京城、南宋临安城、元大都等都市的特点,以及宋词、元曲等文化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分析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都市和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
2.难点:分析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氛围。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键信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PPT或其他多媒体教学资料。
3.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北宋东京城、南宋临安城、元大都等都市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
教师逐个讲解北宋东京城、南宋临安城、元大都等都市的特点,以及宋词、元曲等文化成就。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
每组选取一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本组讨论成果。
【课标要求】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
【学习目标】1.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2.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朝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窦娥冤》。
3.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审美观,提高鉴赏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新课解析】知识点一:繁华的都市生活一、宋元时期的大都市1、著名的大都市: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元时的大都等。
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寺庙内外人流如潮大相国寺,相传为战国时魏公子信陵君故宅。
位于开封闹市中心的自由路西段,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古刹。
千百年来,许多神奇的传说和戏剧、小说的喧染,使其驰名中外,更有相公相婆、千手千眼观音、鲁深倒拔垂杨柳的故事,使它更具有传奇色彩。
2、瓦子的出现(1)背景: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2)瓦子的出现: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其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3)活动内容:商业广告、艺人卖艺(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蹴鞠的等)、摊位(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的)、剃头、相面、算卦等。
蹴鞠是一种类似现代足球运动的球类运动,在宋代深受皇室和百姓的喜爱。
(4)发展:南宋临安城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城中有大瓦、中瓦、下瓦等,城外还有十多处瓦子。
(5)影响:瓦子的出现反映出城市的繁荣、商业发展、市民阶层队伍扩大的结果。
瓦子的内容既有物质生活方面的也有精神生活方面的,反映了宋代商业领域的扩展。
3、杂剧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
杂剧形成于宋代。
元代建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
元朝南北统一后,元杂剧传入南方,演出活动遍及城乡各地,为广大民众喜爱。
4、节庆习俗(1)宋代民间传统节日很多,最受百姓重视的是元旦、寒食、冬至三大节,除三大节日外,宋代民间还有立春、社日、元霄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
第12 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宋元时期出现的著名大都市及其繁荣景象;掌握宋元时期文化娱乐活动和节庆习俗的变化;(2)了解宋元时期的宋词、元曲等文学成就;(3)理解宋元时期都市文化生活与经济繁荣、城市发展的关系;(4)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 过程与方法1、搜集有关宋元都市生活的历史资料,逐步学会阅读、理解和处理历史信息,形成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2、对优秀宋词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以增强对元代戏剧艺术的了解。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感受文学作品体现出的个人情感与经历,体会其中折射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
宋元时期的一些文化名人不仅给后代留下了传世之作,也给后代留下了值得学习的品德,如辛弃疾的为国建功抱负,关汉卿的同情人民疾苦等。
【教学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前准备】相关图片、史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
教师讲述: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
那么宋代人们的都市生活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万千气象的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一课。
二、新课学习一、繁华的都市生活1、宋元时期的城市教师讲述: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不仅在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十分发达,而且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
北宋东京(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展示宋代城市繁华的相关图片。
图片展示《河南开封大相国寺》。
教学课题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课型新学习目标1.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了解宋朝社会的文化娱乐活动的情况;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
2.了解宋词和元曲的艺术成就,培养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和代表人物。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课程标准知道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精品教案1(材料导向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里的勾栏瓦舍)你前面我们学习了宋代的政治、经济等内容、在经济里,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那么,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
那么宋代人们的都市生活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万千气象的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一课。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繁华的都市生活1.教师讲述:宋元时期都市的基本情况。
(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在商业、贸易、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
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史料解读。
材料:瓦子又称“瓦肆”“瓦舍”,吴自牧在《梦粱录》卷十九中说:“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3.学生抢答瓦子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4.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
答案提示: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5.图片展示。
杂剧演员6.学生根据图片和教材抢答宋元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什么?答案提示:杂剧。
7.看图,学生抢答图片展示的是什么节日?在宋元时期还有什么节日?答案提示:春节(宋代叫元旦)。
还有元宵节、中秋节等。
8.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以下诗句描述的是哪些节日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我国都市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
内容包括:都市的繁荣、市民生活的丰富、宋词、元曲、书画、科技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宋元时期的社会生活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深入学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对历史史实的理解和分析,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掌握宋词、元曲、书画、科技等方面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发展对后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
2.难点:分析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发展。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展示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图片、资料等。
3.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论文、书籍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宋元时期的都市景象,如东京、临安等,引导学生关注宋元时期的都市繁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发展。
教师适时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目标1.能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知道宋朝传统节日的一些习俗,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家;知道史学家司马光和史学名著《资治通鉴》。
2.通过赏析《元大都平面图》等,了解宋朝大都市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通过史料研习,了解宋朝传统节日习俗的特点;搜集宋词名篇、元曲代表作(节选),体会其风格特色。
3.感受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和城市文化繁荣,宋词和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奇葩。
教学重点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元曲;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教学难点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与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这是北宋词人柳永在《望海潮》中描写杭州的词句。
宋元时期的大都市景象繁华,文化生活十分丰富。
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宋词元曲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当时的城市生活是什么样的景象?在宋词元曲的创作上,又有哪些杰出的代表人物?探究新知一、繁华的都市生活(一)宋元时期的大都市【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宋元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大都市。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元朝时的大都。
【教师活动】提问:北宋的开封最繁华的是哪里?【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大相国寺。
【教师活动】出示图片《河南开封大相国寺》及教材第54页《相关史事》。
【学生活动】了解北宋开封大相国寺繁华的都市生活。
【教师活动】出示图片《元大都平面图》及相关材料,介绍元朝大都的繁荣。
【学生活动】了解元朝大都繁华的都市生活。
(二)市民丰富多彩的生活【教师活动】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出示材料,介绍瓦子是一个综合性的娱乐场所,不出瓦子,就能解决逛街、休闲、饮食的需求。
【学生活动】了解宋代的瓦子。
【教师活动】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勾栏内商业广告琳琅满目,有各种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如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蹴鞠的,令人眼花缭乱。
第十二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家。
过程与方法:通过赏析《清明上河图》,了解宋朝大都市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通过史料研习,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收集宋词名篇、元曲代表节选,体会其风格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和城市文化繁荣,宋词和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奇葩。
【教学重点】瓦子和杂剧,宋词及著名词人,元曲及关汉卿【教学难点】瓦子的基本情况,宋词的特点及著名词人的创作风格,元曲四大家。
【教学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动态版的《清明上河图》,讲述北宋时期开封的繁华,由此讲述在宋元时期也有许多大的城市,商业更加的繁荣,于此同时宋元时期的文化也十分的丰富多彩,导入本课。
设计意图:通过动态的《清明上河图》让学生能直观的感受当时何为商业的繁华,为本课学习埋下伏笔。
二、根据学习目标5分钟阅读课本,和导学案反馈自学情况1.阅读课本p54-56关于繁华的都市生活的有关正文内容并回答:(1)北宋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临安、元朝时的___________,都是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___________,场地宽阔,可容万人,每月举行多次庙会。
(2)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__________”,其中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__________”,南宋_________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
(3)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形成于___________。
(4)今天额传统节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在宋代都有了。
2.阅读课本P57关于宋词正文内容,找一找:(1)宋代的词人层数不穷,杰出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朝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窦娥冤》。
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宋代社会生活,认识两宋时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对我国都市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通过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二、讲授新课(一)繁华的都市生活1.出示都市图片这张图片反映了什么内容?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有哪些?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哪?学生介绍大相国寺。
2.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其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3.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
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后传人南方。
4.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讲授此节内容要使学生认识到文化生活的繁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表现。
关于瓦子,教师通过一段视频引导学生分析在瓦子里面都有哪些方面的活动,再加以概括,使学生认识在瓦子中有文艺、体育等娱乐活动有商品、饮食等买卖交易活动,有服务类的活动等等,表现了大都市的繁华。
引导学生思考:宋代市民生活的特点有哪些?教师归纳:随着南方政治的相对稳定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的城镇也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商业的活跃、城市格局的突破都反映出城市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名师教案一、课标内容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知识点虽然比较散,但是都市生活、宋词、元曲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学生对他们之间的关系很难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图片、词作,让学生感受当时繁荣的景象。
同时要把他们之间的关系讲清楚。
三、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两大方面的内容,繁华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
都市生活推动着宋词、元曲的发展演变,使之成为时代文学艺术的主流,而宋词、元曲又异曲同工地反映和提炼各自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时代风貌。
两方面之间相互关联,雅俗之间互动促进,共同勾勒出宋元时期市井文化生活绚丽多姿的历史画卷。
学习这两部分内容,首先要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生活和文化繁荣的主要原因。
四、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史料讲解、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目标1: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繁华都市生活的表现、宋词、元曲的特点及代表作家、司马光及其著作的基本史实。
目标2:举例说出宋元都市生活繁华的表现;结合材料,分析都市生活繁华的原因。
(重点)目标3:欣赏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代表作品,分析归纳宋词的特点、不同词人的词风、成因。
(重点)目标4:回顾所学知识,分析宋词、元曲在宋元繁荣发展的原因。
(重点)目标5:对比《资治通鉴》与《史记》体例的不同,认识其历史地位。
五、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师:播放歌曲:如梦令(李清照)这首词是谁的代表作?与唐诗相比有什么特点,它为什么在宋朝得到大发展,这节课就让我们一探究竟。
2.讲授新课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自主学习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繁华都市生活的表现、宋词、元曲的特点及代表作家、司马光及其著作的基本史实。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朝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窦娥冤》;了解司马光及其作品《资治通鉴》。
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宋代社会生活,认识两宋时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对我国都市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通过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感受文学作品体现出的个人情感与经历,体会其中折射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
宋元时期的一些文化名人不仅给后代留下了传世之作,也给后代留下了值得学习的品德,如辛弃疾的为国建功抱负,关汉卿的同情人民疾苦等。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教法学法】充分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合作学习、竞赛学习的互动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大家熟知的东西巷引导同学们畅谈里面的商业和文化繁荣,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一)看都市繁华提供宋代的都市场景视频,让大家说出宋代市民的文化娱乐活动有哪些(物质上的、精神上的);这些文化生活主要汇聚在哪一场所?宋代社会为什么会出现“瓦子”?它与都市的繁荣有什么关系?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什么?宋元时期戏剧的主要表演形式是什么?(二)游词曲大会1.与诗词有关的节日有哪些?都有哪些风俗?我们现在也同样保留着很多类似的习俗,说明优秀的传统文化会得到传承。
2.什么是宋词?请同学介绍。
3.苏轼的词有哪些特点?请同学朗诵《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4. 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的词风有什么特点。
她的诗词名句有哪些?5. 辛弃疾有哪些作品?他的诗词名句有哪些?他的词的特点又是什么?(文学作品能反映出作者的个人遭遇,也能反映出国家的社会变迁。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2课,主要介绍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材通过讲述宋代东京城和南宋临安城的风貌,以及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展示了中国古代都市和文化的繁荣。
本课内容丰富,涉及历史、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对于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古代都市和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对于中国古代文化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繁荣程度以及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具体成就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风貌,掌握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都市和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元时期的都市风貌,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2.教学难点:对于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成就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3.学具: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以便于合作探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宋元时期的都市风貌,如东京城和临安城的图片,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宋元时期还有哪些著名的都市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了解宋朝社会的文化娱乐活动的情况;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了解历史上物质文化生活的条件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们现在的物质文化生活;2.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通过读宋词和元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情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里的勾栏瓦舍)你前面我们学习了宋代的政治、经济等内容、在经济里,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那么,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
那么宋代人们的都市生活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万千气象的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一课。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繁华的都市生活(一)概况1.(多媒体出示问题:宋代都市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宋元时期都市的基本情况(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
北宋东京(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二)瓦子2.(多媒体出示材料,瓦子的名称的来历)读材料,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材料:什么叫“瓦舍”呢?吴自牧在《梦梁录》卷十九中说:“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3.(多媒体出示问题,瓦子的基本情况介绍)读材料,学生抢答瓦子的基本情况答案提示: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4.(多媒体出示问题,瓦子兴起的原因)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答案提示: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宋元时期出现的著名大都市及其繁荣景象;掌握宋元时期文化娱乐活动和节庆习俗的变化;
(2)了解宋元时期的宋词、元曲等文学成就;
(3)理解宋元时期都市文化生活与经济繁荣、城市发展的关系;
(4)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
生的鉴赏力。
2.过程与方法
1、搜集有关宋元都市生活的历史资料,逐步学会阅读、理解和处理历史信息,形成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2、对优秀宋词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以增强对元代戏剧艺术的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感受文学作品体现出的个人情感与经历,体会其中折射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
宋元时期的一些文化名人不仅给后代留下了传世之作,也给后代留下了值得学习的品德,如辛弃疾的为国建功抱负,关汉卿的同情人民疾苦等。
【教学重点】
瓦子、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
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前准备】
相关图片、史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
教师讲述: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
那么宋代人们的都市生活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万千气象的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一课。
二、新课学习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宋元时期的城市
教师讲述: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不仅在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十分发达,而且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
北宋东京(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展示宋代城市繁华的相关图片。
图片展示《河南开封大相国寺》。
教师指出: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感受大相国寺当年的繁荣场面。
2、瓦子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回答:什么是“瓦子”和“勾栏”?“瓦子”里面为什么很热闹?
学生回答: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因为瓦子里面有专供表演的“勾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表演项目,如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蹴鞠的等,还有提供交易的摊位,出现了各种服务性的行业,如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的,还有剃头、相面、算卦的。
图片展示《清明上河图》中的瓦子。
学生思考:瓦子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瓦子的产生是城市繁荣、商业发展、市民阶层扩大的结果。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史事”,明确北宋都城开封的兴盛。
3、杂剧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明确杂剧的发展过程:杂剧形成于宋代,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
元朝南北统一后,元杂剧传入南方,为广大民众所喜爱。
展示相关图片。
3、传统节日
教师提问:我们今天哪些重要的节日在宋代就有了?有哪些节日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学生回答:今天传统的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一些节日习俗,如春节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节的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的吃粽子、赛龙舟等,一直流传至今。
(多媒体展示诗句)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以下诗句描述的是哪些节日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
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
——苏轼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陆游
答案提示:依次为中秋、元宵节、端午节。
展示春节的图片,并引导学生介绍宋代春节的习俗。
二、宋词
教师讲解: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包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格式,叫作词牌。
到宋代,在内容方面又有了较大的变化,风格多样,内容广泛。
1、出示苏轼的图片和他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并由学生集体朗读,感受该词的特点:全篇气势磅礴,格调雄浑,撼人心魄,为宋词开创了全新的境界,被誉为“千古绝唱”。
2、出示李清照图片和她的《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并介绍她的词的风格特点: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她的作品以北宋灭亡为界限,此前主要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此后的作品则充满了血和泪,通过对个人流离不定生活的描写,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在当时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3、出示辛弃疾及其纪念馆照片和他的词《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体会词风
与苏轼风格的相似之处:风格豪放,慷慨激昂,气势雄壮。
这首词,抒写了他梦寐以求、终生不变的抗敌救国的理想,抒写了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多媒体展示简单的表格,让学生填空
三、元曲
1、教师简要介绍曲的基本情况: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
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2、多媒体出示问题:元曲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答案提示: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等,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结合课本《相关史事》了解《窦娥冤》的大致内容。
教师可补充介绍《窦娥冤》被列为十大悲剧之一,而关汉卿也被确认为世界文化名人。
三、课堂总结
浩瀚的史学,意境悠远的宋词,感天动地的元杂剧,不仅仅让我们领略了宋元文化的风采,也感受了前人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人格魅力,深刻理解了成功的艰辛。
同时在李清照、辛弃疾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中陶冶了情操,提纯了我们的灵魂。
古人已经为我们做出了表率,看今朝展未来,还看吾辈!相信同学们定会奋发努力,再创辉煌,实现民族化,伟大复兴!
四、课堂练习
1.宋元时期,我国出现了许多闻名世界的大都市,不包括(D)
A.开封B.临安C.大都D.镐京
2.费老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一朝代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及“瓦子”“勾栏”。
由此推断,这一朝代应是( D )
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
3、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
宋代人过的这一节日是现在的( C )
A.端午节B.中秋节C.春节D.元宵节
4、除关汉卿外,“元曲四大家”还包括(B)
①颜真卿②马致远③郑光祖④白朴⑤王实甫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贸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于此。
——摘自《燕翼贻谋录》
材料二潘楼街……南通一巷……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
屋宇雄北,门面广阔,望之森然。
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
……新封丘门……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瓦肆(即瓦子)中,多有贸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摘自《东京梦华录》
请回答:
(1)北宋都城东京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河南开封。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当时东京商业繁华的重要表现。
北宋东京是全国商品交易的中转站,商品交易规模大,夜市通宵达旦,瓦子中商业活动丰富多彩。
(3)瓦子中圈出的专供演出的圈子叫什么?试列举其中的几项娱乐活动。
勾栏。
说书、唱曲、演杂剧、耍杂技、表演踢球等。
(4)瓦子为什么会出现在宋代?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随之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瓦子便应运而生。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城市经济繁荣瓦子多彩
社会生活
节日温饱生活年节喜庆
苏轼北宋豪放派
宋词李清照婉约派
文学辛弃疾南宋豪放派
元曲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元曲四大家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是以教材为依托,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并尽力与现实有机结合,让学生体验一种真正“有生活”的历史,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历史是亲切的、触手可及的,让历史课堂迸发出生命的活力。
基于这一教学理念,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索,引导他们体验历史、感悟历史,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学习,与学生共同感受宋代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和文学艺术的突出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