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企业生产过程的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
- 格式:pdf
- 大小:109.20 KB
- 文档页数:1
附件2:《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标准课程代码: 0433915课程名称: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英文名称:Food safety and quality control课程类型: 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总学时: 48 讲课学时:40 实验(训)学时:8学分: 3适用对象: 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安全与质量监管专业先修课程:食品原料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与地位《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是专门研究各种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安全性评价方法、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技术与基本理论,进而对食品质量与安全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一门技术性学科,它是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安全与质量监管专业必修的专业理论课程。
该课程是食品营养与检测及其相关专业的专业课程,其基础课程是《大学化学》、《仪器分析》等,在学习该课程前应学习《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微生物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学》等。
可以说,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是这些基础学科在食品企业中的应用。
因此,它主要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规范性的学科.食品营养与检测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未来大多都要面向生产企业,所有的技术任务都要围绕着产品的质量、管理工作来开展,对这种工作的熟悉与适应能力,是食品营养与检测及其相关专业学生未来成功的基本素质,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有道德、技术强、懂管理的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因此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对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在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依据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工作岗位对职业能力的需求,以案例教学,完成指定单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单元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自主学习方式,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还关注学生终身学习与可持续性发展。
三、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计的思路就是按照食品生产过程中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及质量控制技术,分别介绍当前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食品安全性评价、食品安全质量控制技术的基本要求和相关内容;结合基于职业岗位的课程建设,课程教学以基础理论知识为基础、工作任务为主线,按照工作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参照食品检验工、内审员等职业资格标准,选择教学内容,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把理论知识和相关实践连接起来,使学生熟悉食品安全质量控制技术,掌握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M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系统、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系统,能够编写SSOP文件,制定HACCP计划.在本课程的设计中,既要考虑新时期高职学生的现实基础,又要考虑新时期高职人才培养规格的发展要求.在课程的内容标准上,要紧密结合食品企业的生产实际,贴近职业岗位的职业标准,突出食品安全与食品质量控制过程用到的专业知识和科学方法以及基本技能.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既要注意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将国内外食品企业最先进的质量控制方法与技能传授给学生,又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从而实现自我发展的职业能力素养的养成,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贯彻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专业职业技术论文模板(10篇)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思路(一)调整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合理化设计教育已经是不可回避的话题,艺术设计课程设置的势在必行。
要想规划更加合情合理的课程体系,首先要了解自身的情况,熟悉国内外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结合地方特色,地方文化,针对地方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方向建设,培养符合国情、民情、社会情的实用性人才。
由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变成“实践教学”的模式,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动手、勤动脑,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艺术设计专业由于旧的教学机制和观念,导致具有一定困难,受高等学校教育模式影响,职业院校应尽量摆脱研究性院校的课程设置模式,尽快建立自己的应用型技术性课程体系。
艺术设计作为实用性的、综合性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将会面临大量的“动手做”的学科,在学校除了学习必要的专业课,还要学习相关的交叉学科的知识。
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老师的职责就是学生进入职业院校以后,我们的就业目标是什么,学生选择艺术设计这个专业,这个专业的概括如何,就业前景如何,学生在校期间将要完成哪些课程的学习,达到什么程度等等比较切实际的问题。
对于《概论》本身的理论更要言简意赅、多方法、多形式的教学方法,而非传统的“一言堂”。
教师的认为也是在吸收和消化了大量的知识理论之后,尽量用幽默的语言,风趣的例子,动态的视频等多种方式来阐述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必要时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甚至抛出问题,让同学生课下用自己的方式寻求答案,学生主动阐述给班级听,教师则进行补充和纠正的作用。
避开教师“独角戏”的局面,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艺术设计专业不同方向基础课程的学习,教师应在讲述基本知识的同时,根据学生方向的不同,有所针对性和侧重点。
在具体教学中,其素描范本,以简单的家具、生活用品为主,在绘画过程中更多的关注透视、比例、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漫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素描时,教师应更加注重线条的流畅,着重想象力的培养,甚至可以开展创意素描的课题,让同学们自主研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学模式:项目管理任务驱动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计划学时:144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的性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主要介绍生产设备的电气控制原理、线路以及维修,采用项目管理任务驱动式“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各种控制线路板的制作、安装、调试及故障排除训练,使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熟悉常用电机及控制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用途、型号、并能正确选用。
2.熟悉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对一般电气控制线路具有独立分析能力。
3.初步具有对不太复杂的电气控制系统进行改造和设计的能力。
4.初步具有对一般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的故障分析与检查能力。
5.掌握电气控制线路板安装接线的工艺要求。
由于《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型,因此本课程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两个方面起支撑和促进作用。
先修课:《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后续课:《可编程序控制器》、《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顶岗实习》二、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1.专业人才培养定位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企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
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大量应用,特别是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引进与广泛应用,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维护岗位增加,根据对行业企业的调查,这些技术所对应的岗位群主要分布在各类机床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岗位以及电气元器件及电气设备的销售与技术服务岗位。
因此电气自动化专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能够从事各类自动化电气设备及系统应用、运行、维护、安装与调试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2.课程定位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门核心职业技术技能课程,具有实践性强、应用面广的特点,该课程是学生考取中级维修电工资格证书、提高就业能力的坚实基础,该课程对学生受益面大,影响非常深远。
《化工单元过程及操作》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化学工艺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具体体现和实现职业院校化学工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工单元过程及操作的相关知识,具备生产一线工艺设备使用、管理、维护保养的初步技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岗位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
本课程应与化工设备与机械、化工生产工艺同时开设,并为后续专业方向课程打好基础。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依据"化学工艺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化学工艺专业工作领域设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化工生产实际问题方面的能力,在化学工艺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不可或缺的地位。
本课程采用了综合化、模块化的设计方法,每个模块均采用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思路,力求体现"学练一体、校训融合"的教学理念;本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降低理论重心,突出实际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本课程的内容组织形式上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每个模块实施时,先提出学习目标,再进行任务分析,使学生在开始就知道学习的任务和要求,引起学生的注意,利于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自主学习、自我实践。
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化工单元过程及操作这一工作任务对知识和技能的需要,对该课程的内容选择作了模块化的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建设该课程。
以液体流动与输送、沉降与过滤、传热、蒸发、蒸馏、吸收、干燥、冷冻、萃取、结晶、膜分离的化工生产的操作单元为载体来设计教学情境,且每一载体均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作过程。
每一模块以化工过程单元操作为主线,结合化工生产常用设备的相关知识,包含每个化工单元操作的简介、技术应用、操作依据、设备构造、操作方法、常见故障分析处理等内容,从而培养学生单元操作的岗位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中突出能力训练,力求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获得真正地职业能力,结合四级职业资格标准对知识、能力、态度的要求,充分运用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思想进行项目设计,按照提出任务、制定方案、解决任务、总结与反馈、教学评价等步骤组织项目教学,每个项目在教学中根据企业工作实际情况,要求学生不仅能能正确操作典型化工单元操作设备还能掌握常见化工单元操作的操作要领,并能能处理化工单元操作过程中常见的故障。
产教融合教学设计模板范文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XXX课程授课对象:XXX专业学生授课时长:XXX学时产教融合企业:XXX公司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XXX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了解XXX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介绍XXX专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体系,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
2.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到XXX企业进行实地参观、实习、项目实践等活动,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技术应用和人才需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产教融合项目:结合XXX企业的实际需求,开展产教融合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四、教学资源与环境1. 教材与参考资料:选用XXX专业的权威教材和参考资料,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
2. 实践教学基地:与XXX企业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提供必要的实践教学环境和设备。
3. 产教融合项目平台:搭建产教融合项目平台,方便企业与学校进行项目合作和资源共享。
4. 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在线学习平台。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
2. 实践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进行评价。
3. 产教融合项目评价:根据项目完成情况、技术应用水平、创新程度等进行评价。
4. 教学反馈:定期收集学生和企业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设计与实施注意事项1. 加强企业与学校的沟通与合作,确保产教融合教学的顺利实施。
2.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企业需求,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3. 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实践管理,确保实践教学的安全和有效。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是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开展一系列现实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而要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实施,良好的教学环节设计和实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教学环节设计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环节设计中,需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依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设计出系列化、具体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一般情况下,教学环节设计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目标设计在确定教学活动的宏观目标和微观目标时,需要考虑学生所处的年级、学科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需求。
宏观目标应该具有针对性,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微观目标要实现具体可行,让学生能够明确掌握对应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2. 教学材料准备教学材料的准备包括选择、开发和设计各种教学工具、实践场地及实验器材,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体验和掌握知识点。
同时,在选择和准备教学材料的同时要考虑教学材料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3. 教学方式设计教学方式的设计应该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能够不断创新和尝试,从而促进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同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4. 教学时间安排教学时间安排需要考虑学生的课外时间安排和教学进度的因素。
通常,教学时间应该安排在学生体力和注意力都比较集中的时间,同时通过设置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让学生更好的消化和理解所学内容。
二、教学环节实施在教学设计完成后,需要开始实施教学环节,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课前检查课前检查主要是对教学材料和实践场地的安全以及学生的理解程度进行核查。
同时,还需对学生的出勤情况进行统计和考勤记录。
2. 系列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环节应该具有系列性和连贯性,以逐渐提高学生的探索和尝试能力,让学生在尝试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推荐和引导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推荐和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
“产教学研用创”六位一体,协同推进三全育人——以《药学服务》为例摘要:《药学服务》课程团队依据国家政策、产业发展需求和药学服务的岗位需求,秉承因材施教原则和以生为本的理念,结合校企合作订单班培养,“产教学研用创”六位一体协同推进三全育人,在人才培养、产教融合、“三教”改革、教学评价、创新创业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药学服务;三全育人;产教学研用创当前,高职院校存在课堂教学边缘化、课堂学习氛围不浓、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等问题,究其原因,源于教师双师素质不高、缺乏教学设计、评价方式不够科学等。
根据当前高职学生来源多元、诉求多样的实际,不仅需要确立尊重差异、扬其所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也需要教师向教练转变,强化双师素质,转变教学行为。
同时也需要最大限度促进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扬长避短、获得发展,使学生学习既有兴趣,又长知识。
1背景意义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强调药学服务和药师队伍的重要性,必须高度重视药学服务。
国务院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首次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地位同等、类型不同。
高职院校要以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为目的,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学生主体、行动导向、能力本位,以产教融合促进技能形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药学服务》课程团队根据职业教育发展要求和药学产业发展新需求,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则和以生为本的理念,充分利用和调动校内外各种资源,“产教学研用创”六位一体协同推进三全育人,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创新性探索与实践。
2具体做法2.1“产”——三混合教材项目与企业项目混合:课程根据社会药店常见疾病,结合学生的实际岗位对知识技能的需求设置不同的项目,使学习过程融于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将教材原来6个项目39个任务的教学内容重新序化为具体的8个项目。
通过教材项目与企业项目混合,使得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真实职业情境。
教学各环节实施方案模板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特点,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能够量化和评价,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应该贴近教材,符合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
教学内容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施教学活动的手段和途径,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教学方法应该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
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有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
四、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实施教学方法的具体手段和工具,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辅助工具和教学资源。
教学手段应该丰富多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
教学手段要注重实效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五、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和检测,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和保障。
教学评价应该贴近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利于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
教学评价要多样化,有利于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六、教学环节安排。
教学环节安排是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是教学活动的具体过程和细节。
教学环节安排应该贴近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教学环境。
教学环节安排要合理科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七、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对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自我检查和自我提高。
教学反思应该客观全面,有利于发现问题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典型案例研究作者:聂章龙来源:《职教通讯》2015年第23期摘要:以基于工作室的杰出人才培养为案例,阐述了特长生工作室作为人才培养平台,可以真正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自然对接,将企业机制引入杰出人才培养,将教师的科研与学生的学习相融合,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互渗透,最后给出了杰出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案例和运行实施机制。
关键词:教学过程;生产过程;企业机制;工作室;特长生作者简介:聂章龙,男,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嵌入式系统。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23-0004-04“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以及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核心所在。
在“五个对接”中,“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应是当前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关键,但目前,在高职院校中,能有效实施“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成功案例并不多,不同专业和方向实施的方法和载体也不尽相同。
目前,不少高职院校打出旗号为“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无缝对接”,其实,这是一种理想状态,带有直接性、表面性和功利性,是不切实际而难以实现的。
本文以基于工作室的杰出人才培养为案例,探索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切入点和平台,尝试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一些方案和做法。
基于工作室的杰出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工作室为空间依托,以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为主导,以承接技术项目和技能竞赛为主要任务,引入企业运作机制,建立工作室团队,集教学与产生为一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互渗透,逐步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有机融合的教学体系。
[1]工作室以开放式的教学空间为主,由教师带领学生在承接和完成生产技术项目或技能竞赛的过程中,完成综合专业技术的训练。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适合小班教育和特长生教育,对于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采用大班式教学,在实践资源、师资队伍等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之一。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先后与富士康、大唐移动公司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探索建立了一套值得推广的“五级渐进式”订单人才培养模式。
一、电子信息类专业订单培养模式及存在的问题作为移动通信等相关专业订单班建立的需求方,企业尤其渴望在电子信息类专业内设立订单人才培养班。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于2000年首届招生,先后与12家规模以上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特别是与富士康鸿富锦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士康)多次建立富士康PE专班等,8年培养人数达904人。
电子信息类专业订单培养取得出一些成效,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一是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计与企业要求有差异。
学校教育理念与思想方面仍然落后,人才培养的重心依然放在专业理论知识方面,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岗位技能都不够重视。
另外,课程体系建设并不适合高职学生的发展,一些课程是本科教育的微缩版,没有本质区别,学校所开设的部分课程和企业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二是教师教学能力欠缺,“双师型”教师匮乏。
很多教师理论素养和知识体系比较完备,但缺乏企业实践经验。
大多数非“双师型”教师对企业的运作过程和实际生产过程并不熟悉,对企业一线的相关技能不能熟练掌握。
订单培养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在最短时间内投入到企业一线。
因此,订单培养模式对教师的专业技能素质有较高的要求,教师除了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有较强的实践能作者简介李小强(1977- ),男,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副教授(郑州,450046);李晨阳(1991- ),男,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助教基金项目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五级渐进式’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2017SJGLX157);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高职院校结构化教师教学团队建设路径研究与实践”(2019SJGLX645),主持人:李小强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五级渐进式”订单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李小强 李晨阳摘 要 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订单班在长期实施过程中存在课程设计与企业需求差异大、“双师型”师资匮乏、订单班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结合生产实际的毕业设计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毕业设计作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一项重要学习任务,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综合能力的考验,也是一个实践锻炼的机会。
一份结合生产实际的毕业设计,不仅要符合毕业设计的要求,更要贴近实际生产,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结合生产实际的毕业设计,在选题时需要考虑到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
通过与企业合作或实地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方向,选择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课题。
在工程类专业中,可以选取一个实际工程项目进行分析和设计,探讨其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在撰写毕业设计过程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或数据进行分析和验证,以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设计方案,以保证设计结果符合实际需求。
结合生产实际的毕业设计也需要考虑到技术创新和前沿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行业的快速变化,毕业设计也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关注新技术和新趋势。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引入新技术和新理念,尝试解决现有问题或开发新产品,以提高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在完成结合生产实际的毕业设计时,可以考虑与企业或专家进行合作,获取更多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与实际生产相关的单位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实践和市场需求,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与专业导师或专家进行沟通和交流,也可以帮助毕业生更好地完成设计任务,并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结合生产实际的毕业设计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意义的任务。
通过选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技术创新和合作支持等方面的努力,可以保证设计结果符合实际需求,为毕业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希望广大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毕业设计,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创造力,为社会和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篇示例:毕业设计是大学生在毕业前完成的一项重要的学术研究工作,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同时也是对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次全面考察。
对“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思考作者:戴锋来源:《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2年第11期“促进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学校专业建设的核心。
就“五个对接”来说,“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更是当前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关键,正确理解与有效实施“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是职教人必须分析、研究、实践、探讨与解决的实际问题。
一、“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正确解读(一)“无缝对接”是对“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一种浅表的、难以实现的解读对“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一种理解,是认为学生通过学校学习就能到企业直接上岗,所谓“无缝对接”或“零距离”。
这是基于对结果分析得出的结论,也是许多人很自然的理解,但仔细分析这种理解,其实是直接的、表面的、功利的,是不切实际、难以实现的。
许多职业学校把“无缝对接”作为“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追求的目标。
事实上,至少到目前为止,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总体上没能实现“无缝对接”,这可以从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需企业按照企业规范、生产工艺流程、操作知识技能等方面要求进行再培训,然后才能上岗得到证明。
另外,许多调查表明,企业对职教毕业生的要求包括责任、诚信、踏实、勤奋、吃苦耐劳、乐于学习、合作、规范和技能等,而被学校认为最重要的“技能”只排在后位,这说明学校认识与企业要求上存在很大差距,这种差距的存在影响了“无缝对接”的实现。
从学校方面来看,学生从学校到企业“无缝对接” 的实现效果,还会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
具备一个实践教学场所——校内实训基地,是必不可少的首要条件,而且还要求这个校内实训基地至少做到三个方面①要求实训基地的设备数量够用且能与企业基本同步更新;②要求实训基地运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生产运营模式;③有保证实训基地充分利于教学的制度和机制。
企业教学环节实践报告一、实践背景在现代社会,教育领域的发展与企业需求日益密切相关。
为了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本次实践活动以企业教学环节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适应企业实践环境。
二、实践内容2.1 企业参观第一阶段的实践活动是前往当地一家知名企业进行参观。
我们组织了一次全体参观,由该企业的工作人员亲自引导,向我们介绍了该企业的产品、产业链以及企业文化等相关知识。
通过实地参观,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企业生产流程的复杂性和先进设备的应用。
2.2 企业讲座第二阶段的实践活动是邀请该企业的高级经理人对我们进行讲座。
讲座内容主要涵盖了企业运营管理、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讲座,我们了解到了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和企业内部运作的优化策略。
讲座结束后,我们还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2.3 企业实践项目第三阶段的实践活动是参与企业实践项目。
我们按照小组划分,分别进入企业实践部门,与企业员工一起合作完成真实的项目。
在项目中,我们担任不同的角色,与企业员工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并体验到了企业工作的艰辛和挑战。
通过实践项目,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企业的运作模式和业务流程。
三、实践收获3.1 实践能力的提升通过企业教学环节的实践活动,我们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企业参观中,我们亲眼目睹了一线生产环境,加深了对企业运作模式的理解。
在企业讲座中,我们学习到了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提高了我们的管理能力。
在企业实践项目中,我们与企业员工紧密合作,锻炼了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实践经验的积累实践活动使我们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通过亲身参观企业和与企业员工合作,我们深入了解了企业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
我们从中学习到了许多企业成功的经验,并将其应用到实践项目中。
这些经验对我们今后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3 职业规划的启示企业教学环节的实践活动还为我们的职业规划提供了启示。
【幼儿园社会实践走进工厂教案与生产体验】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注重幼儿园阶段的社会实践教育,其中走进工厂进行生产体验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幼儿园社会实践走进工厂的教案设计和生产体验。
一、教案设计1.1 目标与意义通过走进工厂进行生产体验,让幼儿了解生产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增强他们对工作的尊重和理解,培养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
1.2 教学内容(1)生产过程的简单介绍(2)工人的工作(3)产品的展示和品尝1.3 活动安排(1)提前联系工厂,确定参观时间和注意事项(2)制定安全规则和行为规范(3)制定观察记录表,鼓励幼儿记录并观察生产过程(4)与工厂工作人员交流互动1.4 教师角色教师在整个活动中扮演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组织活动,促进幼儿与工厂工作人员的互动。
二、生产体验2.1 观察生产过程在工厂参观中,幼儿可以通过观察生产线上的流程,了解产品的生产过程,比如食品加工厂的生产线、玩具工厂的装配线等,根据幼儿的芳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工厂。
2.2 体验工作工厂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生产体验活动,比如让幼儿动手操作一些简单的工具,了解一些简单的工艺操作,如制作玩具、搓面团等。
2.3 互动交流工厂工作人员可以向幼儿们展示产品,并让他们品尝或试玩,并在交流中向幼儿们介绍产品的特点、制作工艺和使用方法,增加亲身体验和感受。
三、观点和理解幼儿园社会实践走进工厂的教学活动,能够让幼儿从小培养对劳动的尊重和理解,增强对社会的认知,培养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教学方式。
在教育活动中,引导孩子们走进社会实践,让他们在实际亲身经历中学习、感受和思考,是非常重要的。
社会实践走进工厂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幼儿了解社会生产,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希望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在更多的幼儿园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通过教案设计和生产体验的探讨,希望能够对幼儿园社会实践走进工厂的教学活动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企业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内部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因此,开展企业教育活动,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活动目标。
1. 提升员工专业技能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2. 增强员工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团队协作能力;3. 增强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三、实施方案。
1. 制定教育培训计划。
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和员工实际情况,制定全面的教育培训计划,包括技能培训、岗位培训、管理培训等内容,确保全员覆盖,全面提升员工素质。
2. 定期举办内部培训。
定期组织内部培训活动,邀请行业专家和资深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和经验分享,激发员工学习热情,提升专业技能。
3. 开展团队建设活动。
组织团队建设活动,通过团队拓展、团队合作游戏等方式,增强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能力,打造高效团队。
4. 激励机制建设。
建立激励机制,对教育培训成绩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激发员工学习积极性,形成学习型组织。
5. 定期评估效果。
定期对教育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收集员工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改进培训方案,确保培训活动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四、实施保障。
1. 资金保障。
企业将专门拨款用于教育培训活动,确保培训经费的充足。
2. 人员保障。
设立专门的教育培训部门或委员会,负责教育培训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
3. 资源保障。
充分利用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培训资源,确保培训内容的丰富多样和专业性。
五、活动效果评估。
通过员工综合素质评估、工作业绩提升情况、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对教育培训活动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和提升教育培训活动的质量。
六、总结。
企业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保持竞争优势。
因此,企业应该高度重视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完善实施方案,促进企业和员工共同成长。
将企业实践融入专业教学课例探究摘要]教师企业实践是上海市市教委针对中职校专业授课教师提升专业教学能力而开展的一项长期的教师培训项目,教师通过下企业对企业生产和产业发展的深入了解,将相关生产技能知识与日常专业教学紧密联合,以服务于知识型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本文即为探讨将企业机加工生产实践设置为教学场景融入机电专业中高职贯通班教学的课例探究。
[关键词]中高职贯通企业实践课例探究教师企业实践是上海市市教委针对中职校专业授课教师提升专业教学能力开展的一项长期的教师培训项目,教师通过下企业对企业生产和产业发展的深入了解,将相关生产技能知识与日常专业教学紧密联合,以服务于知识型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此次教师下企业走进了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实践项目是钳工操作方向的《高档数控磨床电主轴静压动静压回转精度测试与调试》,项目中涉及的高档数控磨床电主轴的回转精度是与其材料的刚度有关,因此,教师选取相应授课题材,在教学中合理创设情景教学法将上机厂生产实践的真实场景以视频和图片的形式予以展现,以拉近课堂教学与企业生产的距离,让职教专业基础理论的教与学更贴近岗位需求。
现以学校中高职贯通教学一课程《机械基础(工程力学分册)》第六单元《圆轴扭矩》最后章节之《6.5圆轴扭矩的刚度计算》为课例,将企业实践内容融入专业教学课例从教学分析、教学设计评价与反思等角度予以教学探究。
一、确定教学的具体内容(一)教学背景中高职贯通教学是适合于对于职业技能要求较高的,并能将部分高等职业教育提前融入于中职教育,中高职专业课程的设置与贯通融合有利于学生对于专业知识合理又科学地学习与吸收,由高等职业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机械基础(工程力学分册)》即为中高职贯通阶段基础理论体系课程。
(二)教材分析《机械基础(工程力学分册)》按照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和改革要求,将“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突出了实用性和综合性,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等的训练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本课程适用于工程类中高职贯通班的学生。
贴近企业生产过程的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
谢燕萍
【期刊名称】《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年(卷),期】2013(000)032
【摘要】模具专业的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旨在强化学生的模具制造能力水平.技校办学的宗旨是为企业输送技能型人才,需要技术院校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积极主动地创建符合市场需要的教学体系,加强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施,为模具行业的发展尽一份力.
【总页数】1页(P231)
【作者】谢燕萍
【作者单位】南通工贸技师学院江苏南通 226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优化教学环节中的点滴积累
2.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有效开展课堂探究——“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二次设计与实施
3.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践\r教学环节设计与实施
4.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与实施
5.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与实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策略概述: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而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策略则是教育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教学方案设计的重要性、设计原则、实施策略等方面探讨教学方案的制定与执行。
一、教学方案设计的重要性教学方案是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在一定的教育环境中,根据教材及学生需求,系统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计划和安排。
教学方案设计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层次和分配,教师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2.适应学生的需求教学方案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特点,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只有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方案,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并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3.确保教学的连贯性与系统性教学方案设计能够使教师在多个教学环节之间进行合理的衔接,确保知识的连贯性和体系性。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梳理和整合,教师能够更好地构建知识的框架,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
二、教学方案设计的原则制定教学方案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保证教学过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教学方案设计原则:1.因材施教原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特点,因材施教。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循序渐进原则教学方案设计应按照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以便学生能够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3.启发性原则教学方案设计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问题解决,以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
4.有效评估原则教学方案设计应包括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和手段,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通过评估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改进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