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研究综述(一)
- 格式:docx
- 大小:12.52 KB
- 文档页数:2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作为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公司的股价、投资者决策以及市场稳定性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投资者、公司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文献综述股利政策是公司根据自身经营状况和投资者的需求,对公司的盈利进行分配的一种策略。
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普遍认为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主要包括公司内部因素和外部市场因素。
内部因素如公司的盈利能力、资本结构、发展阶段等,外部因素如市场环境、法律法规、投资者偏好等。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实证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其中,实证研究法主要通过收集相关数据,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案例分析法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进行深入剖析。
四、影响因素分析1. 公司内部因素(1)盈利能力:公司的盈利能力是决定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盈利能力较强的公司更有可能支付较高的股利。
(2)资本结构:公司的资本结构对股利政策也有重要影响。
当公司的债务比例较高时,为了降低财务风险,公司可能会选择支付较低的股利。
(3)发展阶段:公司的发展阶段也会影响股利政策。
在初创期和成长期,公司为了扩大规模和市场份额,可能会选择将盈利用于再投资,而减少股利的支付。
而在成熟期,公司可能会选择支付较高的股利,以回馈投资者。
2. 外部市场因素(1)市场环境:市场环境的变化会对公司的股利政策产生影响。
例如,在经济繁荣时期,公司可能会选择提高股利支付率;而在经济衰退时期,为了保留资金应对风险,公司可能会选择降低股利支付率。
(2)法律法规:国家的法律法规也会对公司的股利政策产生影响。
例如,税务政策、资本利得税等都会影响公司对股利的决策。
(3)投资者偏好:投资者的偏好也会影响公司的股利政策。
一般来说,偏好风险较低的投资者更倾向于选择支付稳定股息的公司;而偏好风险较高的投资者则可能更关注公司的成长性和潜力。
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作者:张馨月来源:《商情》2015年第43期选取深沪两市2014年制造业上市公司年报的财务数据,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对我国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发放主要受到盈利状况、成长能力、资本结构等影响。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现金股利一、文献综述关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目前国内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司财务状况、股权集中度、政府持股、政策导向这几个影响方面。
原红旗(2001)发现上市公司的股利形式和股利金额极不稳定,总体上当期收益高的公司发放较高的现金股利,累计留存收益高的公司发放较高的股票股利,而可分配收益少、每股资本公积金高的公司会以转增股本代替股利。
唐建新、蔡立辉(2002)认为负债率对股利政策不存在显著影响,但是每股货币资金对现金股利的分配具有显著的影响。
唐国琼、邹虹(2005)认为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股东倾向于派发现金股利;市场行政监管手段对股利政策的影响非常大。
魏志华、吴玉辉、李长青(2012)认为我国两代代理理论都会对股利政策产生负影响。
二、研究假设本文主要是对我国制造业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有影响的内部因素进行分析。
假设如下:假设1: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受盈利能力的影响,每股收益越大,分配现金股利越多。
假设2: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受现金流量的影响,其每股现金净流量越高,现金股利越高。
假设3: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受公司发展规模的影响,其营业收入的自然对数越大,发放的现金股利越多。
假设4: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受成长能力的影响,资产增长率越高,分配现金股利的可能性越小。
假设5: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受资本结构的影响,其资产负债率越高,分配现金股利的可能性越低。
三、研究样本和模型(一)样本说明2014年在深沪上市的1590家制造业公司中,发放现金股利的有1086家,剔除了相关数据残缺的公司11家,共选取了1075家制造业的上市公司。
文献综述、述评范文我国现金股利政策研究文献综述股利政策一直是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长期以来也是公司财务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早在1976年被称之为“股利之谜”,围绕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结论层出不穷。
一、影响现金股利政策的因素国内关于上市公司选择现金股利政策的动机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较多,由于选取的样本和采用的研究力一法不同,结论一也不尽相同。
吕民江和王克敏(1999)研究发现对于现金股利分配的公司,其股利支付水平主要受前期股利支付额和当期盈利水平及其变化;同时现金股利分配主要受到公司规模、股东权益、盈利能力、流动能力、代理成本、国有及法人控股程度及负债率等因素影响,而且公司的股票股利支付额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相互影响。
林海(2000)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现金股利发放水平与收益存在相关关系,上市公司的收益水平越高,相应的股利支付水平也越高,而且收益水平较高的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存在着相互替代关系。
杨淑娥等(2000)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现金股利主要受货币资金余额和可供分配利润两因素影响。
陈国辉和赵春光(2000)研究结论表明对现金股利有解释作用的因素主要有股票股利、净资产收益率、利润增长率和股票市价。
赵春光等(2001)实证研究结果认为上市公司是否分配现金股利与是否分配股票股利、上年度是否分配现金股利和企业规模有关;每股现金股利大小与股票价格、市盈率、主营业务利润、是否分配股票股利有关。
吕长江和韩慧博(2001)实证研究结果认为在影响股利分配倾向的各因素中,盈利能力和经营风险是最主要的因素,盈利能力与发放现金股利概率呈二项式变动,经营风险与其呈.相反方向变动。
原红旗(2001)实证研究结论发现我国现金股利政策是代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产物,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存在以现金股利从上市公司转移现金的行为;上市公司留存资金存在浪费行为,并非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规模大的公司倾向于选择现金股利。
李志彤和陈敏(2001)研究结果表明:现金股利主要受净利润和可供分配利润两因素影响;另外还存在上市公司通过现金股利政策来调节其净资产收益率并使之达到再融资标准的行为。
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研究:综述与启示一、引言长期以来,股利政策一直是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公司财务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现金股利作为股利政策的主要形式,是对股东进行利益回报的重要方式,合理的现金股利政策可以向公司内外部利益相关者传递公司的信息,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降低代理成本,引导公司良性发展。
因此,研究现金股利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期为上市公司制定出比较合理的现金股利政策提供较为全面的决策依据,同时为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保障广大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提供一些建议。
二、国内外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研究综述自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来,国内外学者对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由于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尚未得到统一的结论。
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得出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一)盈利能力国内外研究普遍认为现金股利政策与企业的盈利能力正相关。
企业盈利是发放现金股利的基础,盈利能力越强,公司可供分配的利润越多,从而越有发放现金股利的能力。
现金股利政策不仅受当期盈利水平的影响,还会受到前期盈利水平的影响。
Allen和M ichaely(2003)的研究发现公司盈利能力对现金股利分配政策具有重要影响。
Baker,Veit和Powell(2001)通过对Nasdaq上市的美国公司的CEO和CFO等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盈利的稳定性以及当前和预期收益水平是决定他们选择现金股利政策的主要因素。
易颜新、柯大钢、王平心(2008)通过对上市公司管理层进行调查得出:管理层决定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时,公司的盈利能力是需要主要考虑的因素。
唐小英、周宗放(2003)的研究提出了生命周期股利分配模型。
该模型认为股利变化大小与当期收益变化正相关,与前期收益负相关。
(二)公司规模国内外研究普遍认为公司规模对现金股利政策会有较大影响。
新疆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分析以贵州茅台为例学号:学生姓名:院部:专业:年级:指导教师:完成日期:内容提要股利政策是企业将获得的收益分配给股东的决策,它是企业在回报投资者与利润再投资之间的一种权衡。
企业的股利政策对企业影响重大,与股东的预期收益和企业未来的发展问题息息相关。
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一样,都是企业回报投资者的重要方式,也是企业股利政策的重要内容。
持续稳定的现金股利政策,能够使公司保持良好形象,增强投资者信心并促进公司发展,进而关系到企业和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
因此,研究现金股利政策具有比较重要的现实跟理论意义。
本文首先从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相关股利及股利政策的理论,继而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从贵州茅台多年来连续高额的现金股利政策分配现象着手,收集贵州茅台公司财务数据及历年的现金股利分配政策等资料,主要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现金流量等财务方面的信息,以及股权结构,政府扶持力度,行业因素等非财务信息来分析茅台高现金股利政策的相关影响因素,进一步从深层次分析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现金股利政策进行研究,期望可以为上市公司制定比较合理的现金股利政策提供一些决策依据,同时为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保障广大中小股东合法权益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现金股利贵州茅台政策建议目录一、现金股利政策的理论概述 (1)(一)是否发放现金股利 (1)(二)现金股利支付率的高低 (1)二、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分析 (2)(一)现金股利政策不稳定且缺乏连续性 (3)(二)派现比例呈现阶段性 (3)三、贵州茅台历年现金股利的分配情况 (4)四、贵州茅台现金股利政策的财务影响因素分析 (5)(一)主要财务数据对比 (5)(二)盈利能力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 (6)(三)偿债能力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 (7)(四)现金流量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 (8)五、贵州茅台现金股利政策的非财务方面影响分析 (8)(一)股权结构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 (8)(二)行业因素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 (9)(三)政府扶持力度分析 (10)六、贵州茅台高现金股利政策的冷思考 (11)七、结论及建议 (12)(一)结论 (12)(二)相关建议 (13)参考文献 (15)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分析以茅台为例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分析以贵州茅台为例一、现金股利政策的理论概述现金股利政策是指企业在股利分配时选择发放现金股利的形式以及确定现金股利支付率高低的一种政策。
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研究综述作者:姚莉来源:《商情》2016年第05期【摘要】现金股利支付政策上市公司平衡各方利益的一个强有力的手段,本文从公司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国内和国外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发现股权结构、盈利能力、公司规模、成长能力和投资机会、负债水平、现金流量以及行业、法律制度都是影响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现金股利影响因素综述一、引言股利政策是公司管理层在未分配利润与发放股利之间进行权衡的决策,是公司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的延续,是理财行为的必然结果。
股利支付包括现金股利、财产股利、股票股利、负债股利和清算股利等,现实中,现金股利是常用的手段之一,国内外学者对影响企业现金股利政策的因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二、上市公司内部的影响因素(一)股权结构吕长江、王克敏(1999)研究发现,国有及法人控股的比例越低,公司独立发展意识就越强,越易于采取股票股利替代现金股利分配政策,越倾向于将利润留存于公司的未来发展。
党红(2008)研究了股改前后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公司股权结构并没有明显变化,都存在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二到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现金股利支付率正相关的关系。
唐国琼和邹虹(2005)研究发现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在我国股利分配政策中起着重要影响作用。
(二)盈利能力国内外研究普遍认为现金股利政策与企业的盈利能力正相关。
Husam-Aldin Nizar Al-Malkawi(2008)以约旦(新兴市场)1989-2003年1137个样本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表明获利能力越强的公司更倾向于支付股利。
吕长江、韩慧博(2001)发现上市公司在制定股利分配政策时要依据股利分配倾向高低进行,盈利能力和经营风险是最主要因素。
(三)公司规模国内外研究普遍认为公司规模对现金股利政策会有较大影响。
Eije和Megginson (2006)以1980—2003 年间的欧共体工业类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公司规模与现金股利分配呈正相关关系。
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作者:王韵怡来源:《商情》2013年第11期【摘要】股利政策一直是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公司财务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针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结论层出不穷,而现金股利政策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本文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评述。
【关键词】现金股利,股利政策,影响因素一、内部影响因素(一)盈利能力及财务状况。
企业股利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
一般而言,企业的盈利越强,财务状况越好,其股利支付率越高。
原红旗(1998)通过对我国的特殊市场环境进行分析之后,使用沪深两市公司数据进行验证,得出金股利和当期的盈余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随盈余波动现象突出。
吕长江和王克敏(1999)研究发现对于现金股利分配的公司,其股利支付水平主要受前期股利支付额和当期盈利水平及其变化。
林海(2000)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收益水平越高,相应的股利支付水平也越高,而且收益水平较高的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存在着相互替代关系。
(二)投资融资机会。
有着许多投资机会的公司有大的现金需求从而倾向于支付低水平的现金股利或不支付现金股利。
刘淑莲,胡燕鸿(2003)从上市公司派现能力和投资机会的角度分析现金分红决策的影响因素为切入点,得出中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一般不超过会计收益或账面利润,但相当一部分公司的现金分红超过其股权自由现金流量,其分红的现金来源于配股融。
HigginS(1972)建立了股利发放模型,结果表明股利是利润和投资的函数,不同期间的股利差异归因于利润和投资需求的不同,投资需求越高,股利支付率越低。
Fama(1974)的研究结论与此却正好相反,他认为股利政策和投资决策是相互独立的,支持Miller与Modigliani(1961)关于股利和投资无关的观点。
(三)股权结构。
唐国琼,邹虹(2005)以代理理论为切入点,得出中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在我国股利分配政策中起着重要影响作用,对于上市公司的配股行为,投资者往往以放弃配股来回应,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股东倾向于派发现金股利。
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研究综述作者:王政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6年第9期摘要:长期以来,中国上市公司在进行派现决策时较为混乱与不规范,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热情。
因此,对现金股利政策的研究是有必要的。
国内相关学者从多重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本文从公司特征、公司治理和外部因素三方面对现金股利政策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推动国内相关研究的开展,并为上市企业更加合理的制定现金股利政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现金股利政策;公司财务特征;公司治理;外部因素现金股利,也称“红利”或“股息”,是股份有限公司从公司净利润中提取的,通过现金的方式分配给股东的投资报酬,它直接影响到公司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现金股利政策是对企业经营成果最终去向所做的权衡性决策。
现有国内有关上市企业派现政策的实证研究从相当广泛的视角对影响派现政策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按照关注点的差异,有关研究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文献关注的是公司财务特征对企业派现政策的影响;第二类文献主要是从公司治理视角来探讨影响企业分红政策的因素;第三类文献将注意力集中于外部的宏观因素,如法律法规的变化对现金股利政策产生的作用。
一、企业财务特征对现金股利政策产生的影响对上市企业派现政策的研究起源于探讨影响其派现政策的因素。
通常,财务特征可以量化且易于获取。
其对上市企业分红政策的影响一直受到学者关注。
尽管研究样本和方法的不同使得具体结论存在差异,但影响上市企业派现政策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4个:1.现金流量。
企业的正常运转必须以充足的现金流量为保证,否则就会发生支付困难,继而可能引起一系列的危机。
因此,企业在进行派现决策时,首先要满足日常经营活动对于现金的需求,当存在剩余自由现金流量时才能提升派现水平。
学者一致认为,上市企业现金流量对其派现政策产生显著正相关(易颜新、柯大钢、王平心,2009)。
在指标选取上,通常使用每股货币资金(原红旗,2001)、经营活动现金流(姜琪,宋逢明,2012)等。
浅论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研究综述(一)
【论文摘要】在西方成熟资本市场中,现金分红是上市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一项正常的决策行为,也是上市公司最普遍最为常见的股利分配形式。
对于上市工资制定现金股利政策的动因,国外学者的实证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派现与利润的关系、派现与投、融资的关系、派现与成长机会的关系、派现与行业类剐的关系等方面。
与国外相时成熟的现金股利政策动因的实证研究相比,目前国内的实证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且主要集中在公司财务状况影响、股权集中度的影响、政策导向的影响方面。
【论文关键词】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研究一、国外研究综述
关于股利政策问题,西方学者经过40多年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大量成果,但仍没有一种理论可以对其进行完美的解释。
目前,在现金股利政策制定的影响因素领域,国外学者的实证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派现与利润的关系
Linmer(1956)从不同产业的600家上市公司中选取28家公司,通过向高层管理者实地调查,得出结论:如果公司以某一确定的股利支付率为目标值,则下一年度的股利分配额应等于下一年度每股收益的一个常数比例,即认为现金股利的变动率是一常数值。
其实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解释85%的股利变化。
Robert(l999)的实证结果证实,现金股利的发放源于上市公司的净自由现金流量,派现水平与公司经营业绩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2.派现与投、融资的关系
Hins(1972)以公司存在目标资本结构和执行剩余股利政策为前提,建立了股利发放模型。
实证结果表明股利是利润和投资的函数,不同期间的股利差异归因于利润和投资需求的不同,投资需求越高,股利支付率越低。
Farna(1974)的研究结论与此却正好相反,他认为股利政和投资决策是相互独立的,支持Mmer与M0digliaJli(1961)关于股利和投资无关的观点。
ay(1982)实证研究了债权契约对于股利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负债的公司具有比较严格的限制条款,因此股利发放率较低。
同时,资本结构和合约的变动都会影响股利政策,与有效契约理论的预测结果相符。
Grah栅(1985)通过对企业实务进行调查,研究股利、投资和筹资三者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筹资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股利和投资政策不是独立的。
3.派现与成长机会的关系
Jensen(1976)的研究指出,如果公司的成长机会较多,其可支配的现金流量相对变少,此时股东可容忍较低的现金股利支付率,即成长机会与现金股利支付率呈负相关关系。
4.派现与行业类别的关系
Auen(1986)的实证研究表明:行业因素会影响公司的分红水平,一般成熟产业的股利支付率高于新兴产业,公共事业公司股利支付率高于其他行业的公司。
SmiIh和watts(1992)进一步检验发现行业的平均股利支付率同该行业的投资机会呈负相关关系。
Roz-e(1993)的实证研究结果却表明行业因素对股利政策并不会有影响,并解释说之所以有研究支持行业因素会影响公司的股利发放水平,是因为实证中选取的其它因素变量在某一行业中具有明显的相似性,是变量的行业相似性而不是行业本身导致了同一行业的股利政策相似。
5.派现的信号传递效应
Rose(1977)发现,现金股利是管理者传递给外部投资者的可信任信号。
公司一旦宣布现金股利,实质上向投资者宣布了公司有充足的收益为投资项目融资并有能力向股东分红。
同时,他发现公司一般不愿意调整既定的股利政策,即股利支付具有“刚性”。
,I’haler等(1995)的研究发现,企业初次发放现金股利或增加股利支付水平,股价就会上涨,反之则下跌,这有力地支持了管理者通过发放现金股利的方式向投资者传递信息的观点。
De一异elo与Skinner(1997)的实证研究却发现现金股利的变化并不能帮助人们预测公司未来的盈利变化,这使得对股利支付动因的信号传递理论解释变得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