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1、2、3)
- 格式:ppt
- 大小:2.99 MB
- 文档页数:21
第11篇小石潭记一、[2021亳州市利辛县三模]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琅琊溪①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期间。
琅琊溪位于滁州琅琊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可:(2)佁然..不动佁然:(3)悄怆幽邃.邃:(4)但.见流出山中花但: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小石潭记》(节选)写景动静结合,其中写动景的句子是“, ”;《琅琊溪》写景虚实结合,其中(虚/实)写花随流水流出的景象, (虚/实)写山中的春意。
(4分)4. 《小石潭记》(节选)和《琅琊溪》都是作者被贬期间所作,表达的主旨有什么不同?(4分)二、[原创新题]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5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专题12 课内重点文言文篇——《小石潭记》(解析版)之一。
参加永贞元年(805)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
⑵本文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
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⑶[心乐之]心里为之高兴。
⑷[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
冽:凉。
⑸[尤]格外。
⑹[全石以为底]以整块的石头为底。
⑺[卷石底以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⑻[坻]水中高地。
⑼[嵁]不平的岩石。
⑽[翠蔓]翠绿的藤蔓。
⑾[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⑿[可百许头]约有一百来条。
⒀[可]大约。
⒁[许]表示约数。
⒂[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⒃[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布:映照⒄[澈]穿透。
⒅[怡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⒆[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
⒇[俶尔]忽然。
(21)[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2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3)[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
(24)[凄神寒骨]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
(25)[悄怆幽邃]凄凉幽深。
(26)[悄怆]凄凉。
(27)[邃]深。
(28)[清]凄清。
(29)[隶而从]跟随着同去。
(30)[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⑴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答案】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⑵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答案】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⑶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答案】潭中的鱼大约的一百来条,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
⑷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答案】阳光照在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⑸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答案】静止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迅疾,好像与游人一同欢乐。
⑹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答案】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小石潭记》文言知识点(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一、与《记承天寺夜游》有异曲同工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似与游者相乐。
1、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古义:离开。
乃记之而去;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3、闻:古义:听到。
闻水声;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居:古义:停留。
不可久居;今义:住。
5、可,古义:大约。
潭中鱼可百许头;今义:能愿动词,可以6、布:古义:映。
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7、许:古意: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现在用法的“来”。
今义:允许。
8、佁(yǐ)然:古义:呆呆的样子。
今义:痴呆或深思的样子;1、可:(1)大约。
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能够。
不可久居。
2、从:(1)自,由。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随。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3、清:(1)清澈。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2)凄清,冷清清。
以其境过清。
4、差:(1)长短不一。
参差披拂;(2)交错,动词。
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见:(1)看见。
下见小潭;(2)看见,动词。
明灭可见。
6、乐:(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心乐之;(2)逗乐,嬉戏。
似与游者相乐。
7、以(1)因为。
以其境过清;(2)等于而的用法,表修饰。
卷石底以出;(3) 把。
全石以为底。
8、而(1)不译,表顺接关系。
乃记之而去;(2)不译,表修饰关系。
隶而从者;(3)不译,表修饰关系。
潭西南而望。
9、游(1)游动。
皆若空游无所依;(2)游览。
同游者。
10、环(1)玉环。
如鸣佩环;(2)环绕。
竹树环合。
11、为(1)作为。
全石以为底;(2)成为。
为岩。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
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
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小石潭记》教案《小石潭记》教案1一、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
3.学习写景抒情的方法,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
3.学习写景抒情的方法,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学习写景抒情的方法,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感情。
四、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请同学说说柳宗元的故事——如:柳宗元和刘禹锡的友情、“二王八司马”事件、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柳宗元的柳州生活,或者柳宗元笔下的故事——如:《黔之驴》、《临江之麋》等二、背景介绍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
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
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
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
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解题:“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也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反复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要求:1、读通课文,找出难读难写的常用字,并注音后整理到下面空白处(要)。
教师提示:悄怆(chuàng)篁(huáng)竹清洌(liè)为坻(chí)为屿(yǔ)翕(xī)忽为嵁(kān) 差(cī)互寂寥(liáo)幽邃(suì)2、熟练而准确的反复诵读课文(读准字音、准确断句),如:范读、齐读、速读等。
要求:先用铅笔在文中自行断句,做出标记。
(如“全石/以为底”“其岸势/犬牙差互”)3.文言词语总结:古今异义:去:(古)离开(今)前往,到某处佁然:(古)静止不动的样子(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小生:(古)年轻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一词多义:以:①全石以为底(介词,用)②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译)③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为:①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②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小石潭记》初中课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小石潭记》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篇文章通过对古代墨吏与现代生活的对比,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世俗的无奈,是我们值得深入研读的经典之作。
文章开始描述了作者在小石潭游玩时发现了一个灵异的场景:一只黑猪被困在石潭中,无法自拔。
作者看到这一幕,毫不犹豫地跳下潭中救起了这只黑猪。
这一幕虽然简单,却包含了深刻的含义:对于古代的墨吏来说,他们是以严谨的规则行事,但在面对人性善良的瞬间,他们也会无私地伸出援手。
接下来,我们看到了作者与当代社会的对比。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日益追求物质利益和权利,很少有人会像古代墨吏那样,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善良与正义。
相反,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更多地被功利主义和私利驱使,缺乏对他人的关怀和帮助。
正是这种对比,让我们更加珍惜和理解《小石潭记》所传递的深刻意义。
这部作品告诫我们要保持善良和正义的本心,即使在现代社会中也要牢记古代墨吏的榜样,勇敢地伸出援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我们可以看到《小石潭记》所蕴含的人文关怀和责任感,这不仅是一种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和继承,更是对当代社会的一种思考和反思。
通过阅读这部经典之作,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己,发现人性的美好和善良,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像古代墨吏一样,以善良和正义为准则,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小石潭记》是一部令人感动和震撼的文学作品,它以简洁的语言道出了人性的光辉和顽强。
通过对古代墨吏与现代社会的对比,它引导我们思考人性的本质和价值,让我们在生活中也能用善良和正义的态度对待他人,为社会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二篇示例:《小石潭记》是初中语文课本上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个隐士在小石潭上的生活故事。
这篇课文通过对隐士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展开了深入的探讨,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篇课文首先向我们介绍了隐士的生活环境。
小石潭是一个偏僻的山谷,四周群山环抱,草木葱茏,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从山中流过,潭水碧绿清澈,映着周围的山峦和蓝天,景色宁静而美丽。
《小石潭记》知识点梳理《小石潭记》知识点梳理《小石潭记》者以游踪为序,采用移步换形、依序写景的手法组织材料。
1、字词:水尤清冽:尤,格外;清冽,清凉。
以其境过清:清,凄清。
怡然:呆呆的样子。
坻:水中的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蒙络:遮掩缠绕。
可百许头:可,大约俶尔:突然,忽然。
犬牙:像狗牙一样。
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悄怆:忧伤的样子。
2、翻译:(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译: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石底上,(2)佁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译:呆呆的,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两岸的形状像犬牙的交错着,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译:因为环境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呆下去。
(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两岸的形状像犬牙似的交错着,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⑺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3、问答题: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写出了小石潭什么特点?整体感受是什么?答: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小石潭的特点:幽静。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2.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
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
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
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
3.选文写景但又处处融入了作者的感情。
文中表现作者感情的句子有哪些?作者寄情山水感受到自然的乐趣,这和全文的感情基调是统一的吗?请谈谈原因。
0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着)(成林的竹子)译: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02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听到)(水)(声音)(像)(使……鸣响)(佩环)(心中)(以……为乐,喜欢)(它,指水声)译:就能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我喜欢听这种响声。
03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砍伐)(竹子)(开出)(道路)(名状,向下)(看见)(小潭)(潭水)(尤其,特别)(清澈)译:于是砍伐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往下走便可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04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整,完整)(石头)(介词,把)(作为)(潭底)(靠近)(岸边)(翻卷)(石头的潭底)(连词,表顺接,而)(露出)译:(潭)用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05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成为)(水中高地)(成为)(小岛)(成为)(不平的岩石)(成为)(山岩)译: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06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树木)(翠绿)(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长短不齐)(随风飘荡)译: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长短不齐,随风飘荡。
07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谭中)(鱼)(大约)(一百)(表示数目不确定,左右)(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所依靠的东西)译:潭中游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08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阳光)(向下)(透过,穿过)(鱼影)(映现)(石头)(上面)(愣住的样子)(一动也不动)译: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鱼影)呆呆地停在那里;09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忽然)(向远处)(去,离去)(来来往往)(迅速)(好像)(和)(游人)(互相)(逗乐)译: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往来十分迅速,好像在与游人互相逗乐。
《小石潭记》(一)
学习目标: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思,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初步读顺、了解课文
收集有关柳宗元的诗词、文章、生平介绍,有关《小石潭记》的图片资料等。
课堂学习:
第一块:交流对柳宗元的了解:
教学步
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 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材料。
欣赏并说出其中主要人物柳
宗元。
2 请同学们回忆以前学过的柳宗元
的文章
学生思考回答。
3 请同学们根据课前准备,比一比
谁对柳宗元的了解最多。
学生发言,交流图片资料。
第二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
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 布置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顺文章。
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集体
朗读,再由个人朗读。
2 布置要求:掌握重点实词的意义,
读懂课文。
再读课文,尝试用自己的话
翻译,划出工具书无法解决
的疑难字词,准备交流。
3 组织交流交流学习成果,共同讨论解
决疑难词句。
4 启发学生归纳文章主要描绘了哪
些景物。
朗读课文。
归纳、交流。
5 课文是按游览顺序来写的,引导
学生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
思考交流。
课后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
《小石潭记》文言文教学中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要遵循因地制宜、因需而设的原则,而非为用而用。
另外,还要注意忌繁不忌简。
而《小石潭记》的PPT的运用就符合这些原则。
其中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教学环节,以读带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一遍,听读文,要求学生听出是什么题目,听出了哪些内容;学生对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遍,听读文,PPT出示课文,并用红色标示出文中的生字,要求学生注意读音。
第三遍,自读文,PPT出示课文。
课文被整合成一个段落,整篇无一个标点。
要求学生放声朗读课文,注意停顿,注意红色字的读音。
以读带理解,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多媒体的运用,增加了整个过程的动态感,吸引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家共同合作完成,注意力集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减少了一些纸质教学的呆板感。
并且便捷直观,为学生提供方便,便于老师观察学生,随时调动学生的思维,调整学生的状态,师生共同完成教学内容。
多媒体因需而设,去繁就简,效率很高。
在小石潭记的教学中共运用了三次多媒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第一次:播放小石潭记视频,师布置任务(在学生没有预习的情况下):看视频,根据视频的内容给这篇文章写个题目。
如果学生写上了,说明对文章主要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
这种方法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在音乐美的情景中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第二次:利用幻灯片展示小石潭记全文,师要求注意文中的红字要读准。
这样读一读文中的生字的读音就解决了。
利用多媒体,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第三次:利用幻灯片展示全文,只不过这次的展示,没有段落与标点。
师布置读出这篇课文的节奏,学生看着幻灯片练习读,形式新颖的练习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经常进行这样的练习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对学生学习文言文有很大的帮助。
《小石潭记》问题整理1.本文描绘了什么景物?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抒发了什么样的心情?(1)描绘了石、水、游鱼、树木。
(2)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
(3)抒发了作者在寂寞的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情。
2.联系具体的语句说说小石潭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作者的感受是什么?以及两者间的联系?(1)潭水清洌,全石为底,竹树环合。
(2)作者的感受比较复杂,一方面乐,一方面又凄清。
(3)这固然与作者的心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又是因小石潭的景引起的。
(在特定的情景中的特定心境)3.本文按小石潭的顺序是怎样的,具体写了那些内容?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描写景物的先是发现小潭,石潭概貌,潭中之景,溪流水源,最后写潭上气氛。
4.“伐竹取道”承接上文的什么内容?为下文什么内容埋下伏笔?承接“隔篁竹”为下文“四面竹树环合”埋下伏笔。
5.为什么先写“如鸣佩环”后写小潭?未见小谭,先闻其声,因闻水声,即觅小潭,行文曲折,引人入胜,同时暗示潭水清澈。
6.潭水有什么特点?哪些句子体现了这一特点?潭水特点:清洌。
“水尤清洌”从正面写水的清澈。
“全石以为底”、“如鸣佩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从侧面烘托水的清澈,还通过鱼的动静变化暗写水的清澈。
7.点明中心的句子是什么?作用?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1)点明中心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作用是:画龙点睛,点明主旨。
(3)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情感。
8.作者游览了小石潭,感情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发生这样的变化?(1)先是高兴,后来心情变得很凄凉;(2)因为眼前的美好景色使他感到高兴,但快乐是短暂的,被贬的哀怨和小石潭的凄清环境使他内心郁闷之情始终无法排遣,并时时萦绕在心头,所以心情又悲凉起来。
9.柳宗元十分凄凉,能够相遇的话,请你用一句话安慰他一下:柳先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10. 请你找机会与柳宗元进行一次时空的心灵对话,你会对他说些什么?柳宗元先生:“我认为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暂时的失意不要灰心,要知道天道酬勤,相信自己,,天生我才必有用怕什么,你有真才实学,最终一定会得到重用的。
二小石潭记1写深中游鱼动静相宣灵活有的语句2描
写溪流曲折您远
1写深中游鱼动静相宣灵活有的语句是: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诗句: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描写溪流曲折您远的语句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小石潭记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珮通:佩)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下澈一作:下彻)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2024年小石潭记阅读心得高中《小石潭记》,这是中唐杰出的文学家柳宗元所写的一篇散文,在写这首散文的前夕,被贬为永州司马,并被贬了十年。
之后,心情就一直很郁闷,无可事事,所以就游山玩水欣赏自然风光来排遣心中的愁闷,写下很多诗词,把自己的不幸遭遇和心胸气度寄托其中。
《小石潭记》便是其中著名的一篇。
《小石谭记》全篇以写景为主,在一片茂盛的竹林中,有一汪清澈的小潭,潭中鱼儿自由自在欢快的闹着,看到这样清幽美丽的景色,与我同行的几乎都不在了,只剩下我凄凉的心境和这凄凉的景色融为一体。
文章语言也很恰如其分,比如“皆若空游无所依”用“空游”两字形象的写出水的透明,又像“斗折蛇行”只有四个字,却用了两个比喻,写出静态和动态,言简意赅,写出了作者经过观察后独到的体会。
初读这篇文章还有一个疑问,作者在倒数第二段写出四周竹树环合,寂寥无人,为何又在最后一段专门再点明同游的还有很多人?这岂不是互相矛盾了。
再读一篇,我似乎懂了作者的意思,作者写得很巧妙。
在这种凄凉的景色中,我忘却了其它人的存在,从而来突出自己寂廖的心情。
这样美丽的景色,开始令作者忘记了被贬的凄凉,随着景致的深入,小石潭的寂寞、凄清、幽凉令作者触景生情,抒发了被贬后失意的情感。
从这段阅读经历中,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在读书过程中,要敢于疑问,再认真思考,不管后来解决了这个问题没,你都收获了一个思考的过程。
2024年小石潭记阅读心得高中(2)《小石潭记》是明代文学家徐渭创作的一篇散文,以写小石潭的美景为主题,通过独特的描写手法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作者对自然风景的热爱和对世态炎凉的理解。
我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深受其艺术魅力的感染,心生许多感悟和思考。
文章以“昔年咏史情皆在小小石潭中”为引子,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和意境。
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描写,展示了小石潭的独特之处,并将之与历史和人生相联系,呈现出一种深邃而富有情感的意象。
从一开始,就能感受到作者对小石潭的倾心之情,他称之为“石叠花开翠卷空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