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胶体
- 格式:ppt
- 大小:2.19 MB
- 文档页数:23
高中胶体知识点胶体作为物理化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分支,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
在高中化学学科中,胶体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胶体的定义、性质、分类、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以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高中化学中的胶体知识。
一、胶体的定义胶体是指由两相间具有一定规则性结构,相互之间具有机械稳定性和透明度的混合物。
其中一个相是连续相,另一个相是分散相。
连续相是指占据整个混合物总体积的相,通常为液相或气相;分散相是指离散分布在连续相中的相,通常为固体、液体或气体。
根据分散相粒子的大小,胶体可以分为溶胶、胶体和泡沫三类。
其中溶胶是分散相粒子直径在1纳米以下的胶体,不具有明显的界面;胶体是分散相粒子直径在1到100纳米之间的胶体,具有明显的界面;泡沫是分散相粒子直径在100纳米以上的胶体,由多个气泡组成。
二、胶体的性质(一)稳定性:胶体是由连续相和分散相组成的混合物,其中分散相与连续相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这种相互作用力使得分散相颗粒分散在连续相中,不易沉降或沉淀,具有稳定性。
(二)透明度:与悬浮液不同,胶体具有良好的透明度。
胶体中的分散相颗粒尺寸较小,散射光线的能力较弱,因此胶体呈现出透明的特点。
(三)表面活性:胶体的分散相颗粒具有一定的表面活性,能够吸附表面活性剂、离子、小分子等物质,从而改变颗粒表面的性质。
这种表面活性对于胶体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四)可逆性:胶体的一些性质具有可逆性。
例如,当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时,会发生凝聚,胶体分散体系破坏,变为混合物体系。
当电解质浓度降低或去除电解质时,胶体分散体系会重新恢复。
三、胶体的分类(一)按照分散相状态分类1.固体胶体:分散相为固体,连续相为液体或气体,例如黄色胶体和胶体银等。
2.液体胶体:分散相为液体,连续相为液体或气体,例如烟雾和着色液体等。
3.气体胶体:分散相为气体,连续相为液体或固体,例如泡沫和灰尘等。
(二)按照分散相颗粒电荷状态分类1.正胶体:分散相颗粒带正电荷,连续相带负电荷,例如银溶液。
高一化学胶体的知识点归纳在高一化学学习中,胶体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胶体是指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体系,其中一种物质以微小颗粒的形式悬浮在另一种物质中。
下面将对胶体的定义、性质以及应用进行归纳总结。
一、胶体的定义胶体是介于溶液与悬浮液之间的一种混合体系。
它的特点是悬浮的微粒大于分子,但又小于机械混合物的粒径。
胶体的形成是由于相互作用力的存在导致溶质不能完全溶解于溶剂中,而形成微小颗粒悬浮在溶剂中,形成胶体。
二、胶体的性质1. 可见性:胶体的微粒大小在10-9到10-6m之间,透过显微镜可以观察到。
2. 不稳定性:胶体由于微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导致胶体不稳定,容易发生凝聚和沉淀现象。
3. 混浊性:胶体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混浊状态,散射光使得胶体呈现浑浊的外观。
4. 过滤性:胶体可以通过一次普通滤纸进行过滤,不通过超微滤膜。
三、胶体的分类根据胶体的组成和性质,胶体可以分为溶胶、凝胶和胶体溶液三类。
1. 溶胶:溶胶是指胶体中溶质颗粒多分散且呈无定形结构的胶体,如烟雾、煤粉等。
2. 凝胶:凝胶是指胶体中溶质颗粒呈现有规律的立体结构的胶体,如明胶等。
3. 胶体溶液:胶体溶液是指胶体中溶质颗粒保持在溶液中的胶体,如乳液、胶束等。
四、胶体的应用1. 工业上的应用:胶体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纺织、造纸、涂料、医药等行业中常用的乳液和胶束都是胶体的应用。
2. 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胶体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一些重要的应用,如牙膏、洗洁精等产品中的凝胶胶体,以及乳化液体、奶粉等产品都是胶体的应用。
3. 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胶体的特性使其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胶束能够帮助清洁污染物,减少环境污染。
总结:高一化学中胶体的知识点主要包括胶体的定义、性质、分类以及应用。
胶体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体系,具有可见性、不稳定性、混浊性以及过滤性等特点。
根据组成和性质的不同,胶体可以分为溶胶、凝胶和胶体溶液三类。
胶体在工业生产、日常生活以及环境保护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高三化学胶体知识点胶体是化学中的一种特殊物态,在生活和工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重点介绍一些高三化学中的胶体知识点。
一、胶体的概念与分类胶体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相互作用的物质组成的体系,其中一种物质称为分散相,另一种物质称为分散介质。
根据胶体中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物态,胶体可分为溶胶、凝胶和乳胶三种类型。
1. 溶胶:分散相为固体,分散介质为液体或气体。
溶胶通常呈现为浑浊的状态,如淀粉溶胶。
2. 凝胶:分散相为固体,分散介质为液体。
凝胶具有固态的特性,有一定形状和弹性,如明胶。
3. 乳胶:分散相为液体,分散介质为液体。
乳胶呈现为浑浊的状态,如牛乳。
二、胶体的稳定性胶体中的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之间存在着相互吸引和排斥的力,影响胶体的稳定性。
以下是常见的胶体稳定性现象:1. 电解质的作用:当胶体中添加电解质时,电解质中带电粒子与胶体中的带电粒子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胶体破坏。
2. 吸附现象:在胶体的表面,会发生物质的吸附现象,使胶体颗粒带有电荷,从而增强了胶体的稳定性。
3. 换位现象:当两个胶体共存时,分散介质中的物质可以与分散相中的物质交换,导致胶体的稳定性发生变化。
三、胶体的性质胶体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包括光散射性、布朗运动、渗透性和吸附性等。
1. 光散射性:由于胶体中分散相的粒子尺寸与可见光波长相当,光在胶体中发生散射现象,使胶体呈现浑浊的状态。
2. 布朗运动:胶体中的分散相由于热运动而不断做无规则的碰撞和运动,这种现象称为布朗运动。
3. 渗透性:胶体中的分散相不易通过滤纸等具有较小孔隙的过滤介质,表现出较好的渗透性。
4. 吸附性:胶体表面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够吸附其他物质,如活性炭能吸附有机颜料。
四、胶体的应用胶体在生活和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包括润滑剂、胶黏剂、涂料、药物、食品等。
1. 润滑剂:胶体中分散相的颗粒能够填充润滑表面的微小凹陷,减小摩擦,使得机械设备的运转更加顺畅。
2. 胶黏剂:胶体粘度较大,能够起到黏着的作用,用于粘合纸张、木材等。
胶体高考化学知识点胶体是高考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高考化学中,胶体是一个关键的知识点,涉及到物质的性质、结构和应用等方面。
本文将从胶体的定义、性质、分类和应用等方面,全面介绍高考化学中与胶体相关的知识点。
一、胶体的定义胶体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混合系统,其中一种物质呈胶态,即粒径在1纳米(nm)到1000纳米之间,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稳定混合物。
胶体由胶体溶质和分散介质组成,其中溶质是胶粒,分散介质是胶体液体或固体。
二、胶体的性质胶体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主要包括稳定性、散射性、过滤性、浑浊性和凝胶性。
1. 稳定性:胶体的稳定性是指胶体系统中胶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胶粒和分散介质保持分散状态的能力。
胶体的稳定性分为物理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物理稳定性是指胶体中胶粒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凡德华力以及吸附层等相互作用力所保持的稳定性;化学稳定性是指胶体中存在表面活性物质或化学稳定剂等,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来保持稳定性。
2. 散射性:胶体溶液对光的散射现象称为散射性。
由于胶粒的尺寸与光的波长接近,所以会导致光的散射现象。
胶体溶液的散射性可以用来研究胶粒的尺寸和浓度等信息。
3. 过滤性:胶体溶液可以使用过滤纸、滤膜等进行过滤分离。
胶体溶液中的胶粒尺寸较小,可以通过过滤纸或滤膜的微孔被截留下来,从而实现对胶粒的分离。
4. 浑浊性:胶体溶液在光的照射下,会导致光的透明度降低,呈现出一种浑浊的样子。
浑浊性是胶体中胶粒悬浮在分散介质中的体现。
5. 凝胶性:一些胶体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凝胶,凝胶是一种类似固体但又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物质。
凝胶形成是由于胶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使得整个系统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
三、胶体的分类胶体可以根据胶粒的性质和分散介质的性质进行分类。
根据胶粒的性质,胶体可分为溶胶、凝胶和胶体溶液。
溶胶是指胶粒尺寸较小,无明显的流变性质;凝胶是指由胶粒形成的三维网络结构,可以保持一定形状;胶体溶液是指胶粒悬浮在液体中,没有形成明显的凝胶结构。
胶体高考知识点总结胶体是我们高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一环。
胶体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均匀体系,其中一个物质被分散相(胶体颗粒)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连续相(溶剂)中。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总结胶体的基本概念、性质、分类、制备和应用等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1. 分散相和连续相胶体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其中一个物质以颗粒形式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
分散相指的是被分散的颗粒,连续相指的是颗粒所处的介质或溶剂。
2. 胶体颗粒胶体的分散相是由胶体颗粒组成的。
胶体颗粒呈现小、均匀、不可见于肉眼的特点,其粒径一般在1纳米到1微米之间。
3. 胶体稳定性胶体的稳定性是指胶体颗粒保持在溶液中不聚集或沉降的能力。
稳定性主要受到胶体颗粒的表面电荷、吸附层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二、性质1. 光学性质胶体溶液呈现乳白色或半透明状态。
当胶体颗粒尺寸与可见光波长相近时,可散射光线,使溶液呈现乳白色。
2. 过滤性胶体溶液可以通过纸膜过滤,但无法通过常规滤膜。
这是因为胶体颗粒尺寸较小,无法被常规滤膜所阻截。
3. 扩散性胶体溶液具有扩散性,即胶体颗粒可以在溶液中自由扩散,但扩散速度较慢。
三、分类1. 溶胶溶胶是指分散相为固体的胶体体系。
常见的溶胶有胶体金、二氧化硅溶胶等。
2. 凝胶凝胶是指分散相为液体的胶体体系,呈现凝胶状。
凝胶在形成时,分散相之间形成了网状结构,使其呈现固体的性质。
3. 乳胶乳胶是指分散相为液滴的胶体体系。
最典型的乳胶就是牛奶,其中脂肪球是分散相。
4. 泡沫泡沫是指分散相为气体的胶体体系。
泡沫由一个或多个液滴所组成,如肥皂泡。
四、制备1. 机械制备法机械制备法是通过机械作用将固体或液体分散到溶剂中,形成胶体溶液。
常见的机械制备方法有研磨法、乳化法等。
2. 化学制备法化学制备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将溶质转化为胶体颗粒分散在溶剂中,形成胶体溶液。
常见的化学制备方法有沉淀法、共沉淀法等。
五、应用1. 医药领域胶体在医药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胶体药物输液、纳米载药系统等。
专题1 物质的分类 胶体【名师预测】本专题内容为高考的高频考点,卷均分为3~4分;物质的分类主要是判断各选项的正误,考查角度是对概念的辨析;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会结合与社会热点相关的物质、材料、工业流程等进行考查;分散系的相关知识主要侧重胶体性质与应用的考查。
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常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而分散系的知识考查频率不高,难度不大,一般出现在选择题的个别选项中。
【知识精讲】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1.原子、分子、离子概念比较 (1)原子、分子、离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一般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但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
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2)原子是怎样构成物质的?2.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化合态。
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2)元素组成物质元素――→组成⎩⎪⎨⎪⎧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3)纯净物与混合物①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②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③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3.同素异形体(1)概念: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2)形成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3)性质差异物理性质差别较大,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4.简单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1)交叉分类法的应用示例(2)明确分类标准是对物质正确树状分类的关键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根据上述判断方法,回答下列问题:①石油的分馏②煤的干馏③钠的焰色反应④碘的升华⑤氯化铵分解⑥蛋白质的变性⑦蛋白质的颜色反应⑧电解食盐水⑨CaCl2的潮解⑩冰的熔化⑪FeCl3的水解⑫石油的裂化、裂解⑬蛋白质的盐析⑭食物的缓慢氧化⑮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第二讲物质分类及胶体一.物质的分类1.分类原则:①每次分类必须按同一标准分类。
例如对物质分类可以按组成元素,性质,构成,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大小等②分类的子项应不能相容③各子项之和必须等于母项。
2. 分类方法:常用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1)交叉分类法:按照不同的标准对同种物质进行多种分类的方法。
(2)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再分类的方法。
金属:Na、Mg、Al单质非金属:S、O2、N2 、P、C酸性氧化物:SO3、SO2、P2O5等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2O、CaO、Fe2O3等金属氧化物:Al2O3等纯非金属氧化物:CO、NO等净含氧酸:HNO3、H2SO4等物按酸根分无氧酸:HCl、H2S 、HF强酸:HNO3、H2SO4、HCl酸按强弱分弱酸:H2CO3、HClO、CH3COOH化一元酸:HCl、HNO3合按电离出的H+数分二元酸:H2SO4、H2SO3物多元酸:H3PO4强碱:NaOH、Ba(OH)2 物按强弱分质弱碱:NH3·H2O、Fe(OH)3碱一元碱:NaOH按电离出的OH- 数分二元碱:Ba(OH)2多元碱:Fe(OH)3正盐:Na2CO3盐酸式盐:NaHCO3 、NaHSO4 、Na H2PO4碱式盐:Cu2(OH)2CO3溶液:NaCl溶液、稀H2SO4等混胶体:Fe (OH)3胶体、淀粉溶液、烟、雾、云、有色玻璃等合浊液悬:泥水混合物等物浊液乳浊液:油水混合物二、分散系相关概念1. 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按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可分为九种分散系)2. 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分散质和分散剂是总的概念,只有溶液中才可称为溶质和溶剂)3、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分类方法及胶体一、基本概念辨析1、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为单质。
()2、单质只含一种元素。
()3、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
()4、酸能在水溶液中电离出氢离子。
()5、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
()6、氧化物含有氧元素。
()二、分散系:根据分散质的大小划分1、溶液:小于1 nm 胶体:1—100 nm 之间浊液:大于100 nm2、常见胶体:(根据分散剂的状态)气溶胶:云、烟、雾固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液溶胶:Fe(OH)3胶体、Al(OH)3胶体、H2SiO3胶体、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肥皂水、泥水、牛奶、豆浆等三、胶体的制备1、物理方法:淀粉、蛋白质溶于水,研墨2、化学方法:Fe(OH)3胶体的制备(1)操作: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饱和FeCl3溶液,继续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2)相关离子方程式:Fe3++ 3H2O == Fe(OH)3(胶体)+ 3 H+(FeCl3溶液能与水反应,条件不同反应程度不同。
当为稀溶液不加热时,生成的Fe(OH)3少,聚集程度小,属于溶液的范畴;用浓溶液加热时生成的Fe(OH)3多,聚集程度增大,属于胶体的范畴;若继续加热,或用玻璃棒搅拌,聚集程度继续增大,就到浊液沉淀的范畴。
NaOH或氨水提供的OH—太多,直接生成沉淀。
)四、胶体的鉴别:丁达尔效应五、胶体的净化提纯:渗析(半透膜)能通过滤纸:溶液和胶体能通过半透膜:溶液分离溶液和浊液:过滤(滤纸)分离溶液和胶体:渗析(半透膜)六、胶体的电泳(胶体粒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定向移动)1、胶体不带电,呈电中性。
2、胶体粒子吸附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带电。
胶体粒子带正电: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胶体粒子带负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胶体粒子带正电→移向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极胶体粒子带负电→移向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极氢氧化铁胶体电泳:阴极区颜色加深,阳极区颜色变浅七、胶体的聚沉1、胶体属于介稳性: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物质的分类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交叉分类法Na2CO3钠盐Na2SO4钾盐K 2SO4硫酸盐K 2CO3碳酸盐2、树状分类法二、分散系( dispersion system)及其分类1、分散系(1) 分散系:将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称为分散系。
(2) 分散质和分散剂: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
(3)分类:常见的分散系有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等。
一般地说,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1nm,浊液中离子通常大于100nm,介于1nm~100nm的为胶体。
常见的分散系及其特征分散质分散剂实例气气空气液气云、雾固气烟灰尘气液泡沫液液牛奶、酒精的水溶液固液糖水、油漆气固泡沫塑料液固珍珠(包藏着水的碳酸钙)固固有色玻璃、合金分散系溶液胶体粗分散系粒子大小<1 nm 1-100nm >100nm例子盐水硫酸铜溶液淀粉溶胶氢氧化铁胶体泥水油水能否透过半透膜能不能不能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丁达尔效应没有没有有三、胶体( colloid )1、胶体的分类2、胶体的制备:FeCl3+3H2O Fe(OH)3(胶体) +3HCl四、胶体的性质1.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形成光亮的“通路”的现象叫丁达尔效应。
2.布朗运动:胶体分散质粒子作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这种现象叫做布朗运动。
3.电泳: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4.胶体的聚沉:分散质粒子相互聚集而下沉的现象,称为胶体的聚沉。
方法:加电解质溶液;加带相反电荷的胶粒。
5、胶体的应用(1)工业除杂、除尘(2).土壤的保肥作用(5)豆腐的制作原理(4)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3)明矾的净水作用一、胶体的分类(1)、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如:F e(O H)3胶体胶粒是由许多F e(O H)3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100nm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化学胶体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①.根据分散界定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如:胶体胶粒是由许多汇聚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100nm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又如:淀粉属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个分子的直径约在1nm~100nm范围之内,这样的胶体叫分子胶体。
②.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溶胶、溶胶、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胶体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显色;有色玻璃、烟水晶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3、胶体的制备A.物理方法①机械法:利用机械磨碎法将固体固体直接磨成胶粒的大小②溶解法: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合适的溶剂中形成胶体,如蛋白质溶于水,淀粉溶于水、聚乙烯熔于某氯气等。
B.化学方法①水解促进法:FeCl3+3H2O(沸)=(胶体)+3HCl②复分解反应法:KI+AgNO3=AgI(胶体)+KNO3Na2SiO3+2HCl=H2SiO3(胶体)+2NaCl思考:若上述两种反应物的量两类中均为大量,则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如何表达对应的两个反应方程式?提示:KI+AgNO3=AgI↓+KNO3(黄色↓)Na2SiO3+2HCl=H2SiO3↓+2NaCl(白色↓)4、胶体的性质:①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粒子对光散射作用的结果,是一种物理现象。
丁达尔现象产生的其原因,是因为胶体微粒直径大小恰当,当光照射胶粒上时,胶粒将光从各个方面全部反射,胶粒即成前段光源(这一现象叫光的热辐射),故可明显地看到由小光源形成的光亮“通路”。
当光照在比较大或小的颗粒或微粒上则无此现象,只发生反射或将光全部吸收的现象,而以溶液和浊液无丁达尔现象,所以丁达尔效应常用于鉴别胶体和其他分散系。
②布朗运动——在胶体中,由于胶粒在各个方向所受的力不能相互平衡而产生运动无规则的的,称为布朗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