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认识光
- 格式:ppt
- 大小:1.87 MB
- 文档页数:44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1《认识光》青岛版《认识光》科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光是一种不可见的电磁波,具有传播的速度和直线传播的特点。
2. 了解光的三个基本特征:色泽、折射和反射。
3. 掌握利用镜子的反射特性改变物体位置图像的方法。
4.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实验能力,锻炼科学思维和探索光的性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光的基本特征:色泽、折射和反射。
2. 理解光的传播速度和直线传播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2. 掌握利用镜子的反射特性改变物体位置图像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课本相关知识点的图片或动画。
2. 黑板、白板或展示板。
3. 镜子、水杯、铅笔等实验小道具。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1. 运用生活实例导入,例如:太阳的光、彩虹等,引起学生对光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光吗?它有什么特点?步骤二:理解光的概念1. 向学生简要介绍光的概念:光是一种不可见的电磁波,可以通过眼睛进行感知。
2. 利用图片或动画展示光的传播速度及其直线传播的特点。
步骤三:光的基本特征1. 引导学生思考:光的颜色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水中的光线会弯曲?2. 通过实验,展示光的三个基本特征:色泽、折射和反射。
a. 实验1:通过将光线通过水杯进行折射实验,学生观察到光线在水中发生折射现象。
b. 实验2:利用镜子展示光的反射特性,引导学生发现镜子中的物体与实物的关系。
步骤四:学习利用镜子反射原理改变物体位置图像1. 提问学生:如何通过镜子改变物体位置图像?2. 利用实验演示镜子的反射原理,让学生参与实验。
3. 引导学生总结镜子反射原理,鼓励他们设计反射镜、望远镜等实际应用。
步骤五:小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光的基本特征和利用镜子反射原理改变物体位置图像的方法。
2. 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能观察到哪些光的现象?3. 引导学生扩展思考,探索更多与光相关的问题,并鼓励他们进行实际观察与实验。
小学科学11认识光(教案)教案:认识光教材内容参考:小学科学11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产生和传播;2. 让学生了解光的特性和作用;3. 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1. 小白板、彩色纸、光源(手电筒、激光笔等)、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2. 已准备好的教学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1. 导入问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光是怎么产生的呢?我们来一起探索一下吧!2. 学生回答问题。
探究光的产生:1. 将一张彩色纸上的彩色图案倒过来放在小白板上,请学生观察图案的变化。
2. 学生回答问题:光是怎么照射到图案上的?3. 引导学生思考:光从哪里来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实验一:理解光的传播材料:手电筒、透明的瓶子、透明的水、一小块白纸步骤:1. 打开手电筒,将瓶子放在手电筒前面,然后将瓶子中的水倒掉。
2. 拿起白纸,将白纸放在瓶子的正前方,观察现象。
3. 移动瓶子和白纸的位置,观察现象。
观察结果:当瓶子中没有水时,白纸上没有光亮。
当把白纸放在手电筒光线前方,再把瓶子放在白纸与手电筒之间时,白纸上会有光亮。
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1. 为什么白纸上没有光亮?2. 为什么瓶子放在白纸和手电筒之间后,白纸上会有光亮?通过实验,学生发现,光从手电筒发出,经过透明的瓶子进入到白纸上,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光能够传播。
探究光的特性和作用: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平时还遇到哪些有关光的现象?实验二:光的反射材料:光源(激光笔等)、一面镜子步骤:1. 打开激光笔,将其光线对准一面镜子的表面,观察光线的变化。
2. 移动光源和镜子的位置,观察光线的变化。
观察结果:光线打到镜子上时,会发生反射,沿着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方向反射出去。
引导学生思考:1. 什么是光的反射?2. 光线打到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上会发生什么现象?通过实验,学生了解到光的反射现象,并认识到光的传播规律和特性。
应用:1. 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如阳光照射物体产生的影子等。
《11认识光》课件(部级优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14课《11认识光》。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以及光的速度。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点,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并认识光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点,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 让学生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让学生了解光的速度,认识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最快的。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特点,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难点:光速的概念及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激光笔、平面镜、玻璃板、水杯、光速演示器。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激光笔照射墙壁,让学生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引出光的传播特点。
2. 光的传播:讲解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并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
3. 光的反射:利用平面镜和水杯,让学生观察反射现象,讲解反射的规律,如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4. 光的折射:利用玻璃板和水杯,让学生观察折射现象,讲解折射的规律,如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
5. 光速:介绍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最快的,约为3×10^8m/s,并通过光速演示器进行展示。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六、板书设计光的传播: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光的折射: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光速:约为3×10^8m/s七、作业设计1. 简述光的传播特点。
答案: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 解释生活中一个反射现象。
答案:例如:平面镜成像,当我们站在镜子前,能够看到自己的倒影,这是因为光线照射到平面镜上,发生了反射。
3. 解释生活中一个折射现象。
答案:例如:看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当我们把头伸入水中,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浅,这是因为光线从水中进入空气时,发生了折射。
11 认识光【教案设计】刘峰【单位】茌平县振兴联合校枣乡街学校教学目标:1.认识光源,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能对光的传播方式作出大胆猜想,知道要利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光的传播方式。
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是可以通过试验重复验证的。
3.尊重光的传播实验中的探究,不迷信权威,乐于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难点:培养探究精神,通过经历提出问题、大胆猜想、设计方案、验证猜想的过程,使学生掌握做科学实验的一般步骤来探究光的传播路线。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学生用具:带小孔的纸板、蜡烛、打火机、激光灯、装有牛奶水的烧瓶、白纸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同学们,我能看见你,你能看见我,玩一玩镜子,发现会更多。
陀螺在旋转,筷子会变折,天空中的彩虹,像个神话王国。
美妙又神奇的光,究竟怎样传播?今天就走进光的世界,学习第四单元《光与我们的生活中》的第一课时《认识光》。
二、提出问题,梳理问题师:通过生活中的观察了解,生活中的哪些物体能发光?生:太阳能发光。
生:月亮也能发光。
师:月亮会发光吗?谁有不同意见?生:月亮不会发光,它看起来那么亮,是因为它反射太阳的光。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看课外书知道的。
师:你的知识很丰富。
看课外书是获得知识的好方法。
生:老师,我知道星星会发光。
生:蜡烛发光。
生:不对,应该说是燃烧的蜡烛会发光。
师:你描述得非常准确,很棒!生:镜子也会发光。
师:是吗?在漆黑的夜里,镜子在发光?那你能看见镜子吗?生:(笑了)看不到。
师:那镜子会发光吗?生:镜子不会发光。
它看起来很亮,可能是它反射的别的物体的光。
生:老师,我还知道萤火虫也会发光。
师:看来生活中会发光的物体还真不少。
(小结)师:树有根,水有源。
光也有个源头,大家刚才讲的这些能发光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光源。
但是有些物体,比如月亮、镜子,本身并不发光,而是反射光才被人看见的,所以它们不是光源。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光源:能发光的物体非光源那么大家在看一下,这些光源是属于同一类吗?我们应该怎样给他们分类呢?小组讨论一下,说一说你把他们分成几类?并给他们起个名字。
11 认识光1.理解光源的概念(当填空题理解记忆即可)在我们周围有很多物体能发光:天体发光,如太阳、星球;生物体发光,如萤火虫;还有靠电能发光的,如电灯等。
会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按照来源给光分类,可以分为(天然光源)(人造光源)。
有些物体,比如月亮、镜子,本身并不发光,而是反射太阳光才被人看见的,所以月亮、镜子不是光源。
2.光有什么作用?(当填空题理解记忆即可)(1)哪些地方用到光(夜晚照明、红绿灯)(2)灯光能(照明),还有(装饰)、(美化)的作用。
3.光是如何传播的?(当填空题理解记忆即可)光是沿着(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小孔成像”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4.哪些地方需要光?(理解记忆,答案不固定,合理即可)答:房间里需要光,不管白天还是晚上;街上需要光,晚上的路灯;店铺需要光,霓虹灯宣传;植物需要光,促进生长。
处处需要光,只要我们看到的地方都需要光。
5.光在不同的物体中的传播速度是(有差别的)。
6.影子是怎样形成的?答:影子是光线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在物体背面形成的。
7.设计实验研究光的传播(最重点内容)【实验名称】光的传播实验【实验目的】研究光的传播路线【实验材料】三张硬卡纸蜡烛小刀【实验过程】(1)用小刀在硬卡纸上分别刻出一个小孔。
(2)点燃蜡烛,放在桌子的一端。
(3)将三张硬卡纸放在人的眼睛与蜡烛之间,想办法固定住。
(4)调整硬卡纸,想办法看到蜡烛的火苗。
【实验现象】只有当人的眼睛与硬卡纸的三个小孔、蜡烛在一条直线上时,才能看到蜡烛的火苗。
【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认识光优秀教案11、认识光一、教学内容:小学科学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第十一课《认识光》二、教学目标:1.能对光的传播方式作出假设性解释;知道要利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光的传播方式;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是可以通过实验重复验证的。
2.尊重光传播实验中的证据,不迷信权威;乐于用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认识光源,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三、教学重点:利用实验探究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四、教学难点:正确解释小孔成像原理五、课型:实验教学课六、教学方法:实验法、谈话法、讲解法、图示法、交流、合作探究等方法。
七、教学用具:1、教师准备:小孔成像原理的课件、“小孔成像仪”、带孔的硬纸板、蜡烛、火柴、烧杯、水、塑料直管、弯管、实验记录等。
2、学生准备:激光灯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神奇的装置,它能创造你们不曾见过的奇迹,你们信不信?生齐答不信。
师:你们不相信?我请三名同学上来见证一下这个奇迹!(教师边说边把小孔成像系统放在讲桌一合适位置,然后点燃蜡烛,调整好光屏的位置以看到蜡烛最清晰的图像。
)学生三人到讲台上观察并给全班同学叙述看到的现象(蜡烛火焰倒立的像)教师展示小孔成像图片,结合图片讲解小孔成像并板书。
2、教师:对于这种现象,你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呢?学生提问题:小孔为什么会成像?(学生提出很多问题,需要教师在归纳的基础上确定。
)3、教师:这个问题与光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1课认识光。
(教师板书课题)(二)探究活动活动一:认识光源并简单对其分类1、教师提问题:要想认识光,我们必须先找到它,想一想,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会发光呢?2、学生自由回答,师生共同交流。
3、刚才同学们表现得都很棒!帮老师找到这么多光。
树有根,水有源。
光也有个源头,我们把刚才找到的这些会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板书)。
像太阳、闪电这一类光源属于自然光源;像萤火虫、水母等一部分生物也能发光,这一类光源属于生物光源;像打开的电灯、点燃的蜡烛等,这一类光源属于人造光源。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教案汀罗镇北码小学董桂玲11、认识光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2、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3、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及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准备:蜡烛、激光器、带有小孔的硬纸片、吸管、装有红颜色的饮料瓶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城市在悄悄的变化着,特别是我们城市的夜景。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段我们城市的夜景。(播放城市夜景录像)师:看了夜景后你有什么感受?生:美、美极了。师:什么美?生:城市的夜景美、灯光美、建筑美。师:最美的是什么?生:灯光美。师:是啊,我也觉得我们城市的灯光很美,正因为有了这么多五彩斑斓的灯光,才把我们城市的夜景打扮得如此绚丽多彩,如果没有灯光会怎样?生:世界将一片黑,什么也看不到。师:是的,光与我们的生活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光》。(板书课题)(二)研究光沿直线传播:师:有了光人们才能看见世间的物体;有了光人们才能感到温暖;有了光植物才能生长等等,关于光你们想研究哪些问题呢?小组讨论后把自己的问题写在问题卡上。(学生交流想研究的问题)生:光是怎样传播的?哪些物体会发光?哪些地方需要光?光有几种?光的应用?光的传播速度?(教师汇总学生提出的问题)师:首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光是怎样传播的,根据你已有的经验猜想一下,光有可能是怎样传播的?生:……(教师播放太阳图启发)生:(交流)光沿直线传播。师:无论你同意或不同意这个答案,都没关系,这只是我们的猜想,我们还要进行实验,因为实验是解决我们科学问题的常用方法。师: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实验材料,请各小组设计实验,验证光是不是沿直线传播的,并填好记录表。(小组进行实验)师:看来同学们的实验结果已经出来了,我发现同学们在实验的时候,都很注意相互合作,设计出了很多的实验方法,哪个小组先来展示一下?(小组汇报、交流)老师播放图片师: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并介绍实验步骤,提出问题)看到什么现象,怎样解释这个现象。生:看到蜡烛的像师:师:像有什么特点?生:生:倒着的。师:师:为什么是倒着的?生:因为蜡烛的光穿过小孔后光就反过来了所以就成了倒立的像。生:因为蜡烛很大,小孔很小所以就成了倒立的像。生:因为蜡烛火焰上部的光穿过小孔后到了屏幕的下部,火焰下部的光穿过小孔后到了屏幕的上部,所以就成了倒立的像。师:我们来看看是不是这样(播放课件)(三)学生上网查询资料,了解有关哪些地方需要光、光的应用、光的传播速度等知识:师:剩下的问题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好呢?生:(答方法)(板书:上网查询资料)生:学生上网查询资料。师:同学们找到要查询的答案了吗?生:找到了。(学生交流)师: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光的知识,希望你们继续到网上遨游,并把你们的研究成果通过电子邮箱告诉老师(教师演示:点击“与老师联系”)(四)课后拓展师:我们再来做一下刚才激光灯在水中传播的实验,让激光灯离开水杯一段距离,从对面看,激光灯发光点与水中传播的路线是不是在一条直线上?怎样解释这种现象?如果你感兴趣可以通过实验、上网等方法来找答案。教学反思:12、玩镜子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凸透镜有聚光、放大和成像的作用,了解凸透镜的应用。2、学生通过对凸透镜的研究,进行定理观测,初步认识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学习测量它的焦距和放大倍数。3、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研究凸透镜是怎样成像的。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动手制作能力。教学准备:1、焦距不同的各种凸透镜,纸屏、蜡烛。2、投影仪、幻片、凸透镜成像原理图投影片、老花眼镜、铁架台。3、塑料尺、火柴、印有彩色图文的透明纸、照相底片、手电筒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一只放大镜和一副老花眼镜)谈话:同学们都见过爷爷的老花眼镜或者放大镜吧?说说你有哪些玩法呢?(学生一般都玩过,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至少也能回答出“能放大”“能晒着火柴头”等玩法)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放大镜和老花眼镜有哪些玩法和其中的奥秘。二、学习新课1.认识平面镜成的像左右相反这项活动包括三点内容:(1)把“平面镜”一词教给学生。(2)从平时生活中使用平面镜引入平面镜成像。面对平面镜观察自己的像,用课本对着平面镜,看镜中课本的像。描述成像的特点。这一部分不难,低年级学生也能发现成像特点。(3)“你怎样运用平面镜成像?”这样设问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把这一项活动和前一项活动区别开来,并由此引入下一项活动。如果学生对这个问题不能很快做出反应,可请一个学生上台演示,由别的学生说他怎样用平面镜成像。认识平面镜成的像左右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