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和对策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优秀5篇)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篇一当代中学生处于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面临诸多矛盾、冲突,加上他们生理、心理发展以及学习生活的特殊性(独生子女),常常会使他们产生这样那样的不良心理,因此,如何在初中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如何疏导学生不良的心理是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事情。
在新的体育课程改革下,我在体育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在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体育课上学生不良心理状况及成因:在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不良因素主要有:①害怕心理;②逆反心理;③依赖心理;④焦虑心理;⑤孤独心理;⑥自责心理;⑦过敏心理;⑧冲动心理;⑨反感心理;⑩异性心理。
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生理和心理、体质和学习成绩以及不良个性心理等方面的缺陷。
如有的学生身材矮小、肥胖,体弱或有某些方面的残疾等,他们在练习中因怕做不好动作被别的同学讥笑而产生对运动的恐惧感,导致心理失衡,或怨天尤人,或自抱自弃,从而造成较重的心理负担。
又如:在考核或成绩评定时,总觉得教师给别的同学的分数与评价比自己的高,怀疑教师不公正、有偏向,在进行集体项目的比赛时,总认为自己的技术水平对取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突出自己,表现自己为中心,这样做又往往得不到教师的肯定。
而对这些内心无法平衡,又难以从正常途径宣泄,从而造成在学习时心理极不稳定。
有些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基础差,或者学习动作时接受、掌握动作的能力差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
在平常学习时,与那些身体素质好、成绩好的学生比较时,总觉得自己既使再努力也技不如人,无法赶上其它学生,从而在练习时放不开思想包袱.显得胆小、怯懦、缩手缩脚,结果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有些学生虚荣心强,爱出风头。
喜欢在课堂上引起教师和其它学生的注意,爱表现自己。
遇到一些自己力不从心的动作时,知道自己完不成,也要为了“面子”硬撑着去做,结果失败。
久而久之,这种挫折失败的阴影会使其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
第1篇:我国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综述一、前言中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关键阶段,是教育发挥影响和作用最大的阶段,中小学生的教育问题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国民素质的提高、国家对基础教育认识的深化发展,基础教育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成为被广泛关注的问题,逐渐从接受、认识走向探索、发展。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更科学地认识、更系统地探索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状况,笔者在中国知网期刊论文电子杂志全文数据总库中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关键词,浏览了48篇有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教育问题的文章,拣选其中32篇研究成果显著论点鲜明见解独到有力的文献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归纳整理后,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总体情况进行了梳理和展望。
总体看来,1999年至2005年左右,学者们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探索相对集中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界定、现状、成因,以及初步的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2005年至今,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研究提升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化专业化模式的探索,也有更多的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资料,提供更为专业的论点。
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概述(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界定首先涉及心理健康的标准,从1999年起教育部逐渐颁布一系列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研究者们首先定睛于如何界定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以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如美国奥尔波特六个标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十条标准为依托,从不同侧重点具体把握从不同需要把握如何划定心理健康的标准。
如杨建飞在《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5]中提出应系统综合地把握心理健康的标准,也有研究者提出应结合我国传统价值观和正确的主导社会价值观来本土化心理健康的标准[1]。
笔者认为,处于不同的研究目的或者适用不同教育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在把握基本标准下有所侧重有所添加,才能使心理健康标准的界定更好地服务于心理健康教育。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分析论文青少年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日益明显。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分析论文,欢迎阅读! 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分析论文篇1:《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分析》摘要:在我国,青少年这一人群占了全国总人口的1/6,其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近年各研究机构和人员不断地就青少年对心理咨询的认知及需求念度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分析其各中原因,我认为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咨询的认知教育是迫在眉睫的。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认知需求WHO把青春期和年轻人的定义分别为10~19岁和10~24岁年龄组人群,这两个人群我们统称为青少年。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压力也随之而来,青少年这一在传统上被当作最健康的人群,所出现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甚至越来越严重。
近年来各研究机构和人员就青少年对心理咨询的认知及需求念度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青少年中所出现的各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如青春期性心理问题,情绪障碍,人际关系,学习问题,逆反心理等[1]。
在这个群体当中,这样的心理问题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正说明了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对青少年群体有多么的重要。
据谭晖等人在2004年做的调查《上海市1036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类型》表明,中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率为24. 9 % ,其中以预备班和高一年级发生率最高,达30 %以上;中学生自杀意念存在率为20 %~40 % ,高中女生最高[2],可见心理问题在青少年学生中逐渐突显出来。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从国外学习到了许多先进的技术与知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发展必然会带来竞争,而竞争就会产生压力,压力积累太多或太久,便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以及心理疾病。
从马加爵残杀同窗室友到刘海洋用硫酸泼黑熊,再到天津13岁男孩沉迷网络游戏模仿飞天跳楼自杀,再到最近的杨丽娟事件等等等等,此类事件引发了我国大众的深思。
第1篇:论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据中国的心理学会对全国22个省的调查表明:约13%的中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其中包括情绪因素及人际关系因素,同时16%的中学生表现为焦虑、强迫、抑郁等,全国有3000万中学生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他们的这些不健康的心理行为害人害己,对社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第一,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生树立全面健康观的要求。
健康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中,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和要求,与物质生产、科学技术、社会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宪章中指出:“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虚弱,而且是保持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美状态。
”这一概念改变了以往健康仅指无生理功能异常,免于疾病的单一概念,明确概括地指出人生命活动过程中生物、心理、社会活动等方面的要求,并在1978年初级卫生保健(PHC)大会所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中加以重申。
所以全面的健康观应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
出现躯体、心理、社会适应这三方面的任何障碍都是不健康的。
心理健康是中学生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让中学生树立全面的健康观念。
第二,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心理素质在整个素质系统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谓心理素质是指在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的心理倾向和心理发展水平,它所反映的是人在某一时期内的心理倾向和心理发展水平,是人进一步发展和从事各种活动的心理条件和心理保证。
心理素质与遗传素质同属于基础素质,遗传素质是指人生来就有的某些解剖生理特点,特别是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解剖生理特点。
遗传素质是各种素质形成和发展的生理基础,心理素质是各种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心理基础。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研究论文(2)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研究论文篇二《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研究》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但是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促进学生全面进步的一个障碍,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1.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忧有资料显示,我国初中学生中有32%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存在心理问题。
有关专家曾对两万多名中学生跟踪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为了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要重视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愈来愈多的专家学者、有识之士把重点课题日益引向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其研究上。
但在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模式的影响下,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其研究仍显得被动,过去的心理教育研究,重视教师对学生心理辅导方法的比较多,偏重于教师的“导”,但是我们知道,要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还更要注重学生这一头的“悟”,否则就是“一头热”。
2.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根源需深剖医生看病注重对诊下药,心理教育亦是如此。
针对引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不同根源,我们理应采取不同的解决手段与方法,以便更好的做到有的放矢的引导与帮助。
因此首先要认清引起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从调查和典型事例分析来看,引起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 社会原因:由于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受不良社会舆论的误导,一些中学生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产生了偏差,中学生缺少必要的精神支柱和理想信念。
另外,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电脑网络的普及,给相对纯洁的学生心灵造成了很大冲击。
很多学生沉缅于此,若缺乏及时而有效的引导,就会造成学生心理的迷惘,极易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
2.2 自身原因:中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青春期”阶段,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在发生急剧变化,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内心充满了矛盾与冲突;而且现在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偏低,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就极易出现心理问题。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5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
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21世纪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是实施良好教育的重要内容。
加快农村素质教育的发展步伐,首先要在农村中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心理现状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已越来越显得重要,面向现代和未来社会的青年学生,不仅要有聪敏的智慧,高尚的道德,而且要有完善的人格,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自主发展和创造精神。
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越来越多的资料和迹象表明,农村素质教育的步伐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更加令人担忧。
1农村中学生的心理现状1.1现状调查 .对部分农村中学进行调查的数据表明,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逆反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发展。
1.1.1学习积极性不高有近41%的农村中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积极性不高。
在课堂回答问题上,初中有24%、高中有40%的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能认真完成作业的初中为70%,高中仅为50%。
可见,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应引起高度重视。
1.1.2意志不够坚强学生的意志不够坚强,生活中贪图享乐,害怕吃苦,不思进取,遇到困难不是知难而进,相反只有退缩,轻易放弃。
特别在学习上,更表现出了意志力缺乏,懒惰思想严重,识记的东西太少,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钻研难题。
1.1.3自信心不足农村学生基础较差,家长、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较高,总希望孩子有所成就,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产生差距,家长对学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失去自信心,导致某些心理问题的产生。
1.1.4早恋问题的困扰中学生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早恋问题”日益普遍,初中生陷入恋爱的困惑中,高中阶段就更为突出,走进了恋爱的误区,心理冲突加剧,产生了种种心理病态。
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和应对策略5篇第一篇: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和应对策略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和应对策略摘要初中生处于身体和心理剧变阶段,心理健康问题十分突出。
初中生心理健康能否得到重视,直接关系到初中生的教育问题。
本文从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和应对策略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为广大基层教育者解决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献计献策。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应对策略随着世界科技水平突飞猛进,知识经济也得到很大发展,国家间竞争呈现激烈趋势。
教育是综合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劳动者的素质高度,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国力的强弱。
一般来说,人的素质包括心理素质、生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三个方面。
在人的整个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往往渗透在其他素质之中,是人的整体素质的核心因素。
初中阶段的教育,是培养和造就无数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关键。
初中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三年,这三年往往是学生身体发展、性格培养和智力开发,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从人的发展规律来看,初中阶段的教育十分重要。
初中学生处在充满幻想的时期,是朝气蓬勃但又十分叛逆的特殊时期。
这个事情是学生“危机年龄阶段”,必须予以重视。
初中阶段教育对人一生的影响重大,而初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又是重中之重。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非常特殊,首先是认知特点。
初中生已经可以具备基本的理性思维能力,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区分开来,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
其次是情感和意志特点。
初中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阶段,情绪活动具有极端化表现,表现出来的外部特征是强烈而转化迅速,难以驾驭自己,呈现外露性、冲动性和不稳定性。
第三初中生心理特点变化明显。
初中生处于青春发育期,在生理上表现出明显特征。
随着身体外形的剧烈变化,内部技能和性成熟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了重大的冲击。
一、现阶段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 1.初中生学习方面困扰难题我们经过一些调查,从中知道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少讲求方法和策略,更是没有指定学习计划,并有效执行。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分析(大全五篇)第一篇: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分析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和分析心理素质在人才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和导向作用,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核心的地位。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为自己建功立业的重要保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有关情况为了研究和掌握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以及相关情况,我们于2000年9月至2005年8月,在湖北、北京、山东、河南、河北、四川、江西等省(市),对68所中学(其中重点中学32所,普通中学[高中]18所,初中12所,中等职业学校6所)进行调查。
调查采取问卷、测试、座谈、专访等形式,收到个人有关材料26236份(其中家长反映的材料3218份)。
同时,组织教师座谈会16次,学生座谈会12次,访问中学心理咨询室6个。
在心理老师配合下,对72个咨询案例进行分析。
调查获取的情况的数据反映出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的总体趋势,从中折射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绩与不足。
(一)学习心态1、学习压力学习压力大在问卷调查中,重点高中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很大”和“大”的占86%以上,一般高中的学生为80%,职业高中的学生为58%,初中生的此项比例为72%。
压力来自高期望值学习压力主要来自激烈的升学竞争和家长、老师的高期望。
学生们谈到,各个方面反复警示他们的是:考上理想学校是阳关大道,否则前途堪忧。
作业量繁重在上述观念影响下,学生的学习被层层加码。
课后作业繁重,考试频繁,不断公布分数排位,学生们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重负。
每天面对几个学科一齐压下的大量作业,部分学生的心态多是消极或无奈,“乐意接受”的只占19%,“不乐意但只有接受”的占69%,认为“不堪忍受”的占12%。
睡眠时间严重不足中学生在校时间普遍超过8小时,毕业班甚至超过10小时,不少学校晚上20:30还在上课。
65%高中走读学生23:00以后才休息,24%的超过0:00入睡。
浅析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措施心理健康是一个人正常发展与生活的基石,对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然而,由于学业压力、社交困扰、家庭问题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面临较大的挑战。
本文将通过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浅析,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首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为脆弱。
学业压力是中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高强度的学习任务和考试压力给中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负担,容易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出现。
同时,面对亲子关系的变化、同伴压力的增加以及自身身体和身份的变化,中学生常常感到无所适从,难以应对复杂的情绪和情感问题。
其次,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是全面的。
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对中学生个体自身造成了伤害,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和未来发展。
焦虑和抑郁可能导致学习兴趣的减退,自信心的降低,进而影响学业成绩。
与此同时,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会影响他们与家庭、同学和社会其他成员的关系,容易引发冲突和孤立感,甚至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其次,中学生应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学会应对心理问题。
中学生可以通过积极参与体育锻炼、音乐艺术等课外活动来释放压力,并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
此外,他们可以学习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帮助自己缓解紧张情绪和焦虑感。
同时,中学生可以互相支持,建立友善的同学关系,共同面对心理困扰。
综上所述,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加以解决。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只有给予中学生足够的关心和支持,他们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取得全面发展。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与挑战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加速和信息化的深入,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成为教育界和家长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现状与挑战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现状:首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普遍化。
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加、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影响,许多中学生面临学习焦虑、抑郁情绪、人际关系问题等心理困扰。
一些学生甚至出现自闭、孤独等行为问题,给家庭和学校带来一系列挑战。
其次,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低龄化趋势。
随着社会的快节奏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和初中生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他们面临着来自家庭、学习和社会等方面的压力,需求心理健康教育和关怀的呼声日益高涨。
再次,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中学生接触到的信息愈发广泛丰富,但也面临来自网络暴力、情绪管理等方面的挑战,使得心理问题的类型和表现形式更加复杂多样,需要更全面和专业的干预措施。
挑战: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亟待完善。
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教育资源不足、教师培训不足等问题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提升,需要建立更加全面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和深度。
其次,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需加强合作。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既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也受学校教育的影响,家长和老师应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育生态。
再次,社会的支持和关爱不可或缺。
社会各界应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倡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共同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事业的全面发展。
总之,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虽然令人堪忧,但也是一种挑战和机遇。
只有全社会通力合作,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为未来的社会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愿所有的中学生都能够有一个健康、美好的成长环境,展现出自己的无限潜力。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首先,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
的增加。
研究显示,中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大、家庭关系不稳定、社交压力
增加等原因,易产生负面情绪。
其中,学习压力是一个主要的因素,中学
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以及升学的竞争,他们常常感到自己无法应对这种强
大的压力。
其次,家庭关系的不稳定也会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现
在许多中学生处于独生子女家庭,他们常常承受着过高的期望和过度保护。
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缺乏,无法提供良好的情感支持,容易导致中
学生的心理压力累积。
此外,社交压力也是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学生正
处于一个适应社会的关键时期,他们面临着分组、评价、排名等社交压力,容易出现自卑感和焦虑感。
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其次,家庭应该给予中学生充分的关心和支持。
家长要明确表达对孩
子的爱和支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为孩子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同时,
家长要给予孩子适当的独立空间,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应对压力的
能力。
此外,社会也应积极予以关注和支持。
政府可以加大对中学生心理健
康的重视,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社会各界也可以组织相关活动,为中
学生提供交流和支持的平台。
总结起来,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和综合措施,才能帮助中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为他们的成长提供良好的保障。
浅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最新4篇)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篇一〔摘要〕中学时期,虽然只占人生长河几十分之一的时间,但却是个体心理激烈变化、迅速发展的重要阶段。
伴随着显而易见的生理上的重要变化,第二性征的出现,性趋于成熟,心理上的激烈变化往往被家长甚至学校所忽视,要么一味地对孩子进行简单的语言安慰、责罚,要么完全当成大人的模式处理,严重忽视了这一特殊时期学生心理的需求。
只有当极少部分学生由于极端事件的出现才会偶尔引起各方面的'关注,这是非常被动的,也是非常不科学的,我们要防患于未然,积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疏导学生生理引起心理等非平衡状态和各种冲突。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一、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生成长需要中学时代是人类走向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的一个关键阶段,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这一阶段显得尤其重要。
一是随着中学生的身体在快速地发育,外在表现有身体长高、嗓音变粗、变细、开始长喉结、生理期的到来等,这些都能引起家长和老师的关注;而另一方面不爱说话、上课精神不集中、无法沟通等问题也普遍表现出来,学校和家长仅仅简单归结为长大了、心事重了、学习压力太大了等原因,这是非常不科学的,就学校教育而言,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符合这一阶段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是中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是家长和老师们严重忽视的地方,这一时期的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对自我与同性、异性之间关系的认识,对家长、老师的认识,对社会各种现象的认识等表现出强烈的认知需求。
在互联网没有出现的时代,处于这一时期的学生往往更愿意接受家长、老师的建议,尊重他们的指导,而如今在信息爆炸的年代,代际之间的传承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学生更愿意从网络上了解他们想知道的知识,更容易对家长、老师的教导产生逆反心理。
因此,有针对性的、科学的、与时俱进的心理健康教育才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教育的完整性、现代性有着重要作用。
根据本人近几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验和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归纳出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几个心理困惑:1、对学习产生恐惧,精神紧绷,往往花费很大精力,甚至是以身体为代价的努力学习,而学习成绩却不理想,学习效率低下。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现代社会的中学生面临着诸多压力和挑战,他们在学业、家庭、社交等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
本文将从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出发,分析其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为学习压力过大。
中学的学习任务繁重,学生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考试和评价,这使得他们常常感到焦虑和紧张。
另外,学生还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学习环境和要求,这造成了他们的认知压力和适应困难。
其次,中学生的家庭关系问题也对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影响。
现代家庭普遍存在双职工、独生子女和亲子交流不畅等问题,这使得中学生在与家长的关系中感到缺乏支持和理解。
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关怀,使得中学生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对于这一问题,家庭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
家长要充当好孩子的朋友和理解者的角色,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关爱。
另外,学校也可以组织家庭教育活动,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提高亲子交流的质量。
最后,中学生的社交问题也是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现代社会的中学生面临各种竞争和选择,他们在社交方面常常感到孤独和自卑。
有的中学生由于过度依赖网络交友,导致社交技能能力薄弱,与人交往不顺利。
针对这一问题,学校要加强对中学生社交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可以开设社交技能课程,帮助学生学习如何与人沟通、交往,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
同时,学校可以组织各种社团和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家长也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社交观念,鼓励他们多参与社会活动,与人交流。
综上所述,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十分严峻,但也存在相应的对策。
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共同努力,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相应的教育和支持,为他们创造健康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只有这样,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改进措施探讨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而作为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他们正处于生理和心理上的诸多变化,对自己和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同时也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各种挑战。
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1. 教育资源不足目前的初中学校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师资和教育资源都比较匮乏。
大部分学校都缺乏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导致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不佳,甚至有的学校根本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
这就导致了学生们在面对各种心理问题时,缺乏专业师资的支持和指导。
2. 学生心理问题较为普遍调查显示,如焦虑、抑郁、人际关系问题等心理问题在初中生中并不少见。
学校和家庭对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关注不够,导致了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和帮助,甚至发展成为严重的心理障碍。
3. 教育方式单一目前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教育方式单一,缺乏针对性和趣味性,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也缺乏与社会实际联系,没有很好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
1.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学校应该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的整体素质。
学校还应该给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更多的支持和关注,鼓励他们参与教学和科研,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和深度化。
2. 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辅导机构学校应该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辅导机构,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人员,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服务。
学校还可以邀请心理学专家,定期为学生和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能力。
3. 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包括课堂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通用3篇)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摘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
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
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
本文就如何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常听到家长、老师抱怨现在的孩子不好管、学生不好教。
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
为切实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
笔者结合本人多年教育实践,对当前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谈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良好的环境直接塑造着学生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创设良好环境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途径。
一是联系学生的心理实际,编写系统的校本课程。
实践证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学生的思想实际不可能完全相同。
如何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因材施教,是有效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关键。
为了系统的引导学生进行人格的自我评价,情绪的自我调节,性格的自我塑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从事研究、生活和交往,研究及编写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课程,既能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知识教育又能开展心理素质培养,是值得倡导的现代教育研究课题。
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无论是物理的,还是人文的,对人的心态有很大影响。
生活和研究在整洁、卫生、绿化、美化的校园,能使人心情舒畅、愉悦;教室里张贴的科学巨匠画像,能激发人积极向上、奋发进取;文明礼貌语言的使用,能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氛围;贴近学生研究生活的校园广播、壁报,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营养。
相反,生活在充满视觉和听觉污染的恶劣环境中,必然会使人产生厌恶、焦虑、烦躁和紧张,甚至导致行为偏差。
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方法近年来,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
随着学业竞争的加剧、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家庭教育的变化,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多样化和日益严重的趋势。
本文将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包括学习压力大、焦虑、抑郁、人际关系问题等。
首先,学习压力大是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来源之一。
由于升学压力和家长期望的逐渐增加,许多中学生感受到巨大的学业压力,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其次,社交媒体的普及也造成了中学生心理压力的增加。
通过社交媒体,中学生接触到了更多的信息和社交平台,但也面临着社交焦虑和自我评价压力的挑战。
再次,家庭教育的变化也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现代家庭普遍存在的独生子女和父母忙碌的工作导致中学生孤独感增加,缺乏有效的情感支持和家庭教育,从而造成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二、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相关的课程和资源。
通过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和应对心理问题。
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学习应对压力和情绪管理的技巧,同时也可以组织心理活动和讲座,提高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度。
2. 建立健康的学习生活方式中学生需要有规律的学习和生活节奏。
学校和家长应该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避免过度学习。
此外,中学生也应该养成良好的休息和娱乐习惯,保证每天有适当的体育锻炼和休息时间,以提升身心健康。
3. 加强家校沟通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对中学生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健康问题,同时也可以邀请专家为家长提供教育指导。
此外,学校还可以加强与家长的线上交流,定期向家长传达学生表现和学习指导,形成合力,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4.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可以设置心理咨询室,为中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服务。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与对策1. 心理健康问题现状中学生,这个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特殊群体,正经历着一场无声的心理战。
咱们常说“青春无敌”,可实际上,很多同学的内心却是波涛汹涌。
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加,社交关系的复杂,很多同学感到心力交瘁,心理问题逐渐浮出水面,真让人心疼。
1.1 压力山大首先,大家都知道,考试成绩是压在中学生肩头的一座大山。
每到考试季,学校的气氛就像是冬天的北风,冷得让人瑟瑟发抖。
无论是高年级的会考,还是低年级的期末考试,大家都在为分数拼命奋斗。
压力不仅来自老师的期望,还有家长那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
为了追求“优等生”,许多同学每天都像在打怪升级,忙得不可开交。
可这份压力如果没有得到合理的释放,就会让心理健康问题找上门来,真是“压力山大”呀。
1.2 人际关系复杂除了学习压力,友情和爱情也是中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
就像那句老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很多同学在交朋友的时候常常面临困惑。
友情的小摩擦、爱情的小误会,时不时就像夏天的雷阵雨,让人措手不及。
有时候,一句无心的话就能让同学之间的关系紧张得像拉紧的弦,稍不留神就可能崩断。
而且,网络社交又增加了很多复杂性,虚拟世界中的人际关系常常让同学们觉得难以捉摸,这也让不少人心里有苦说不出。
2.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可别小看心理健康,这可是关系到同学们学习生活的大事。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
想象一下,一个每天都在焦虑、烦恼中的学生,如何能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甚至会觉得“这书真看不下去”,每一页都是负担。
2.1 学习效率下降心理健康差的同学,学习效率往往大打折扣。
头脑中的杂念像无形的杂草,根本无法专注。
甚至在课堂上,老师的每一句话都可能被“白噪音”覆盖,听着听着,心就飞到天边去了。
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重视,可能会导致成绩滑坡,真是“自掘坟墓”啊!2.2 情绪问题加重而且,长期的心理问题可能会引发情绪问题。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因为它关系到青少年的成长和未来。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青少年时期是一个身心发育和思维能力迅速增长的阶段。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 情感波动大学业、家庭、人际关系等各种因素极易引起情感波动,情绪难以稳定,容易出现焦虑、失眠等情况。
2. 校园暴力日益增多中学生校园暴力作为极具危害性的社会问题,在现今的中学生之中日益增多。
校园暴力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伤害,是导致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
3. 网络消费过多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网络对中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中,无法自控。
4. 学业压力大学业竞争日益剧烈,中学生在学习方面面临巨大压力,部分学生为了能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而疲于奔命,从而失去了一些重要的休息时间,加剧了身体的疲惫。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以上介绍了一些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主要特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从中学生的问题解决入手呢?1. 学校要重视心理教育学校应该增加学生的心理课程,让中学生在面对各种问题时能够更好地处理,同时,学校也应该积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及时发现并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
2. 家庭的关注和支持家长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的生活情况,了解他们的问题和需求,在孩子遇到问题时及时帮助他们摆脱困境。
此外,家长应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积极为他们创造一种家庭氛围,为孩子提供一个稳定和平和的成长环境。
3. 合理安排中学生学习时间中学生在学习方面面临巨大压力,适当的放松和休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父母和学校都应该建立一个适当的学习时间规划,让孩子在学习的同时,也能够有一个适当的休息和娱乐时间。
4. 进一步加强校园暴力的治理学校应该建立一个校园暴力的防范和惩治机制,同时帮助勇于揭露暴力的中学生,保障他们的安全和权益。
关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在中学阶段,通过系统、科学、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我认识、情绪调节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增强心理健康,全面发展身心。
但目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首先,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是不够重视。
许多学校仍然重视学术成绩,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仅仅停留在课本教学水平,缺乏实际操作和实用性。
其次,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是缺乏专业师资。
许多学校没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导致教学水平不高,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对策之二是加强师资培养。
学校可以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同时,应该招聘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加强专业指导,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和辅导。
再次,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是家校合作缺失。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密切相关的,但目前家长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相脱节。
对策之三是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可以开展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最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是缺乏量化评价指标。
目前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价往往停留在主观上,缺乏客观的指标和数据支撑。
对策之四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心理测试和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建立量化的评价体系,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问题。
通过重视学校平台建设、加强师资培养、加强家校合作和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更好地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
浅议中学生心理状况的论文(2)浅议中学生心理状况的论文篇二《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对策研究》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访谈等方法,对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中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情况良好,但轻度以上心理问题值得关注。
学习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早恋困扰、情绪自控能力差是突出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对策1.引言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竞争加剧,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21世纪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在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生活节奏加快、学习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正呈现上升趋势。
因此,加强对中学生的人文关怀,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科学应对,就成为社会各界必须关注的现实问题。
2.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2.1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差强人意。
2008年,研究者对北京市1893名中学生的调查表明,31.3%存在轻度心理问题,6.5%存在中度心理问题,0.5%存在严重心理问题。
从性别、年级分组来看,女生、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尤其值得注意[1]。
2009年,研究者对河南省1413名学生的调查表明,总体健康状况较好,但仍有49.96%存在轻度或严重心理健康问题。
其中,女生比男生,高中生比初中生存在更多心理健康问题[2]。
2.2学习焦虑问题比较突出。
中学生心理问题中最多的是学习压力感、焦虑,尤其是成绩偏下的学生,心理问题出现得多[2]。
2010年,兰州市的调查表明,45.41%的中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大,居于心理压力的第1位[3]。
这源于应试教育在中国仍占主导地位,考试成绩关乎一个学生的前途命运。
由于担心学习成绩不好受老师、父母责备,或遭同学歧视,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正与日俱增。
2.3人际关系问题。
2.3.1师生关系问题。
龚江玲的调查表明,有43%的学生与老师关系一般,有7%的学生与老师关系不好或不太好[4]。
金燕的调查结果显示,有26.44%的学生感到师生关系紧张,居于人际关系问题的第2位[3]。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和对策分析【摘要】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明确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还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
随着社会生活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大大加快,多方面竞争的压力也逐渐加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在增多,尤其是中学生心理问题更是层出不穷。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理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
【关键词】心理;教育;健康
【中图分类号】g5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064-02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学生的心理状况是否正常、健康与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学生对父母、同学、老师以及对学习问题等方面的认识和处理方式,往往会影响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前途的看法。
这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
因此探索和研究目前日益严重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刻不容缓的。
1 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一份报告曾这样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期,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
据有关心理咨询机构统计,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不健康或出现心理障碍
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我认为,中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心理承受能力弱。
风险和挫折是人生中难免的事,敢冒风险和战胜挫折,这才是人生应有的品格。
可是由于青少年学生特有的
天真幼稚,使他们对复杂艰难的现实生活缺乏心理准备,一旦遇上
风险和挫折,心理提防容易崩溃,情绪容易低落,产生失望感,甚至
危机感。
1.2 自私狭隘,虚荣心强。
一些学生,缺乏包容开放意识,学习和生活上只能听恭维,不能听批评,只能比别人强,不能让别人超越自己,对强于自己的人,当面冷嘲热讽,背后挖苦打击,对有小错或有
负于自己的人,常斤斤计较,甚至怀有报复心理。
1.3 缺乏意识和毅力,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现在中学生独生子女多,有的从小过着众
星捧月式的“小皇帝”“小公主”生活,有的读书缺乏毅力,在遇到困难与失败,表现为意志软弱,缺少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决心。
1.4 情绪易波动,自控能力差。
心理学家一致认为,在决定成功的诸多因素中,智商只起20%的作用,80%的作用来自于其它因素,其中包括“情商”等非智力因素。
情商,它包括了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健康稳定的情绪及抑制冲动、延迟满足的克制力,也包括如何理解他人,接纳他人和被他人理解、接纳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 对策分析
严峻的现实提醒着我们:不能只关心学生文化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他们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部分,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
那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如何实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2.1 培养中学生有效调节自己的情绪。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精力旺盛,充满活力的时期,他们情绪变化强烈,易冲动,不善于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感情用事。
如果是在正确思想引导下,激情状态能使他们做出对自己和他人成长有益的事;但如果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也可能干出危害他人及社会的事情。
因此教会学生调控自己的情绪是增进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2.2 加强青春期性心理教育。
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身体和生理上发生巨大变化,尤其是性器官迅速发育并趋于成熟。
他们这时会对异性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接近了解异性的要求和愿望,并且在性本能的驱使下,他们逐渐产生性意识,有了性的冲动,心理学上称这一时期为“暴风骤雨的时期”。
中学生对这种迅速成熟带来的巨大生理和心理冲击缺乏一定的心理准备,他们对异性表现出眷恋和向往,但又不知道这是成长中的正常现象,于是可能会产生悔恨、恐惧、自卑等矛盾心理,造成精神紧张,影响身心健康。
所以在这一时期加强对中学生的青春期性心理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进行性心理教育,即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学习,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观念,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与异性交往的知识及技巧,如如何与异性同学交往、早恋心理调适等就至关重要。
2.3 要注重实践,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依赖于个体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操作与体验。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成为一门说教课,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深入生活,在实践中加以训练、巩固。
为此,我们倡
导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那些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的基本道理,从而将心理健康教育再一次真正落在实处。
2.4 学校应与家长、社会一道,共同推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当孩子进入中学后,家长作为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他人,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家长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观念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
育的开展。
除此之外,各种社会现象、社会舆论、影视文化与传媒等其它社会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的开展。
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任务和职责,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和认可,才能得到真正开展。
总之,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祖国将来的栋梁之材,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要在保证他们身体健康同时,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建立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和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是使中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必由之路。
最后我呼吁全社会都动员起来,为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