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布考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77.66 KB
- 文档页数:3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 第16卷 第44期27・综述・普罗布考:老药发挥新疗效洪卫兰1,李运景1,李雪芹1,吴文军2,刘俊秀2,潘军利2(1.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药学部,广东 中山 528400;2.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东 中山 528400)摘 要:普罗布考具有降低血脂、抗氧化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等作用,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防治冠心病,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在狭窄等作用。
大量临床研究和随机对照实验结果表明普罗布考能够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普罗布考;抗氧化,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事件中图分类号:R972+.6;R3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44.0201 普罗布考简介 在过去二十多年中,大量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表明低胆固醇水平对人类有益处[1]。
基于大量临床实验的结果,日本和西方国家将预防心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重点放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3]。
然而,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表明,进行降脂治疗的病人只有约70%降低了胆固醇,但是心血管事件仍然会发生,因此,仍很有必要寻找和开发新的更有效的心血管药物。
普罗布考(probucol,丙丁酚),化学名:4,4,-[(1-甲基亚乙基)二硫]双[2,6-双(1,1-二甲基乙基)苯酚],是一种含有双酚羟基的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症的作用,并且能够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冠状动脉再狭窄。
普罗布考由法国Asnofi-Aventis公司研发,1977年首次在美国上市。
然而,由于普罗布考也降低了血清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延长心脏Q-T间期的副作用限制了其的广泛应用,仅有日本等几个国家在使用。
经过二十多年的临床研究,人们发现,普罗布考虽然降低了HDL-C,但动脉粥样硬化不但没有加重,相反,普罗布考显示了强大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最近在日本,名为POSITIVE研究,对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用普罗布考进行长期随访研究,POSITIVE研究的结果重新燃起了学者对其的研究兴趣[4-8]。
PAS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进展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组动脉硬化血管病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是目前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
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发生的重要措施,有效降低临床急性事件的发生风险。
1.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极为复杂,目前认为脂质浸润、血栓形成、炎症、损伤反应、氧化应激等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的主要过程。
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特别是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或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增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低都被认为是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学改变包括内皮损伤、脂质点和脂质条纹形成、纤维斑块和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继发性改变包括斑块出血、粥瘤样溃疡、血栓形成、斑块钙化和粥瘤形成。
粥样硬化斑块中脂质及结缔组织的含量决定斑块的稳定性以及是否易导致急性缺血事件发生。
2.动脉粥样硬化治疗近些年来国内外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上有了很大的进展,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有许多新进展。
2.1 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新亮点——强化降脂血脂代谢紊乱是AS的重要危险因素,LDL-C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的罪魁祸首,降低LDL-C仍然是降低心脑血管病危险的首要目标[1]。
对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高危/极高危患者,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使LDL-C达标或使其下降30%~50%更为重要[2]。
SPARCL研究的临床意义是在卒中/TIA患者群中应用强化降脂治疗,可防止近期缺血性卒中的再次发作。
COSMOS研究结果证实在亚洲人种中常规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治疗即可达到逆转和消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目的。
有研究显示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强化降脂治疗,只要LDL-C水平降低至<80mg/dL,就能达到逆转斑块的效果;LDL-C下降的程度与斑块逆转的程度呈正相关。
普罗布考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刘 朋(天津市红桥医院,天津 300131) 中图分类号:R9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687(2009)03-0074-03 普罗布考(p r o b u c o1)又名丙丁酚,化学名为4, 4-[(1-甲基亚乙基)双(硫基)]双[2,6-双(1,l-二甲基乙基苯酚)],分子式为C31H48O2S2。
早期大量的药理及临床实验发现,普罗布考具有调脂、抗氧化和抗动脉粥样硬化(A S)作用,但由于其可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 D L-C),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影响。
普罗布考虽然降低血H D L-C浓度,但并不降低其转运胆固醇酯的作用,甚至增加其转运能力[1]。
现就有关普罗布考抗A S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调脂作用1.1 降低T C和L D L-C 研究表明,普罗布考可使T C和L D L-C降低25%以上,而且是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少数有效降脂的药物之一,并可消退皮肤及肌腱黄色瘤。
由于普罗布考可通过非受体的机制刺激L D L-C的清除,而不依赖L D L受体途径,故在治疗家族性纯合子型高胆固醇血症中具有特殊地位[2]。
目前认为,普罗布考降胆固醇的作用机制如下:①竞争性抑制胆固醇合成系统中的限速酶-甲基羟戊二酰辅酶A(H M C-C o A),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
②抑制载脂蛋白B(a p o B)的合成,从而减少了L D L-C 的生成。
③通过受体或非受体机制加速L D L-C的分解代谢过程。
④促进L D L-C的分解及血中的胆固醇进入胆汁随粪便排出[3]。
⑤人体内60%~80%的L D L-C清除与肝细胞表面的L D L受体有关,普罗布考可使其数量增多,活性增强[4]。
⑥增加血浆中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 E T P)和载脂蛋白E(a p o E)的水平,进而增强胆固醇的逆运转系统活性,促进胆固醇的逆运转,促使外周组织包括病变的动脉壁将胆固醇转运至肝脏,从而使肝脏可以清除更多的胆固醇。
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易损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比较摘要】:目的:研究在治疗颈动脉易损粥样硬化斑块(低回声斑块)时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二病区收治的颈动脉易损粥样硬化斑块患者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阿司匹林、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6个月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血脂水平变化。
结果:疗程结束后实验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易损粥样硬化斑块临床效果肯定,有效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进程,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普罗布考;易损斑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脑梗死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血脂、炎症反应等因素密不可分,而易损硬化斑块极易发生破裂,破裂的斑块是导致器官栓塞的主要栓子,碎裂的斑块随血液运行流入到心、脑等器官引发梗阻 [1]。
近些年,随着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有效延缓了动脉硬化的进程,本研究旨在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易损粥样硬化斑块临床效果,通过分析比较观察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对血脂水平及动脉内膜变化的影响,具体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来我院神经内科就诊治疗的颈动脉易损粥样硬化斑块患者70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确诊。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35例,实验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62.0±9.52)岁,合并糖尿病者10例,合并高血压者23例,合并冠心病者7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47-80岁,平均年龄(63.5±9.81)岁,合并糖尿病者8例,合并高血压者21例,合并冠心病者8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合成抗氧化剂普罗布考片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药品库房房伟普罗布考最早作为降脂药物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它具有强大的抗氧化功能。
与天然抗氧化剂不同的是,普罗布考属于合成的抗氧化应激药物,目前已经成为抗氧化剂代表药物,在临床多个领域得以广泛应用。
1药理作用普罗布考为疏水性抗氧化剂,抗氧化作用强,进入体内分布于各脂蛋白,被氧化为普罗布考自由基,阻断脂质过氧化,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一系列过程。
同时普罗布考能抑制HMG-CoA还原酶,使Ch合成减少,并能通过受体及非受体途径增加LDL的清除,血浆LDL-C水平降低;通过提高CE转移蛋白和apoE的血浆浓度,使HDL颗粒中Ch减少,HDL颗粒变小,提高HDL数量和活性,增加HDL的转运效率,使Ch逆转运清除加快。
2药代动力学本品经胃肠道吸收有限且不规则,如与食物同服可使其吸收达最大。
一次口服本品后18小时达血药浓度峰值,T1/2为52-60小时。
每天服本品,血药浓度逐渐增高,3-4个月达稳态水平。
本品在体内产生代谢产物。
口服剂量的84%从粪便排出,1%-2%从尿中排出,粪便中以原形为主,尿中以代谢产物为主。
3临床应用3.1防治缺血性卒中3.1.1 一级预防普罗布考可有效降低ox-LDL,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稳定易损斑块,减少临床事件。
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吸烟、代谢综合征以及体重超标等均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亦是疾病一级预防的重要控制环节。
侯晓强等研究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经普罗布考治疗后血清ox-LDL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亦有研究显示普罗布考能显著增加一氧化氮(NO)含量,有效改善内皮功能。
张梅等采用超声声学密度定量技术研究普罗布考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回声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普罗布考可显著增加斑块声学密度,有效稳定斑块。
3.1.2 急性期治疗缺血级联反应是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组织缺血性损伤的重要机制,而氧化应激又是该瀑布式反应的关键环节。
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狭窄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观察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狭窄性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97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根据病情需要适当应用降血压、降血糖及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血脂异常者采用饮食控制或服用非他汀类降脂药物。
治疗组52例,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1次/d,普罗布考250mg,2次/d。
同时根据需要予以其他正规降压、抗血小板、降糖治疗,疗程6个月。
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以及TC、TG、LDL-C和HDL-C的变化。
结果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组对颈动脉IMT、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TC、TG、HDL-C及LDL-C 的改善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P<0.05)。
联合治疗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可有效消退狭窄性颈动脉粥样斑块,降低血脂。
标签:阿托伐他汀; 普罗布考; 狭窄性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动脉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其发生、发展与血脂异常密切相关。
狭窄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是指狭窄小于70%,无需支架介入治疗。
降低TC、TG、LDL-C和升高HDL-C的水平有助于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1]。
我院神经内科2007年2月~2009年5月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狭窄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52例,并观察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及血脂变化,旨在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狭窄性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07年2月~2009年5月门诊及住院狭窄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97例。
按数字表随机法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57~81岁,平均年龄69.4岁;颈动脉超声:硬斑14例,软斑20例,混合斑18例;52例均有血脂异常,其中高血压病13例,糖尿病9例,冠心病23例,脑梗死7例。
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临床分析目的临床评估单纯阿托伐他汀治疗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对脑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疗效差异,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临床用药提供新的指导。
方法选择我院诊断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引发脑梗死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普罗布考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改善情况、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和面积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中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普罗布考联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可以有效地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清LDL-C水平,联合用药能够明显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降低血脂水平。
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治疗组逆转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展的程度不明显。
标签:颈动脉硬化斑块;普罗布考;联合用药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公认的引发急性脑梗死的主要的危险因素,而易损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是栓子的主要原因。
相关临床研究资料表示,70%以上的急性脑梗死病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继发动脉血栓有关,所以需从保持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入手是关键。
异常的血脂变化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AS)的首要脂质因素,而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主要病理基础,积极降低LDL-C水平就能预防或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1]。
因此,LDL-C的下降就成为调脂治疗的主要目的,所以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早期识别和有效的治疗是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措施之一。
本研究通过阿托伐他汀基础上联合普罗布考的调脂效果及安全性的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颈动脉硬化引起脑梗死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4例。
观察组男40例,女24例,年龄53~83岁,平均年龄(65.23±5.21)岁;对照组男37例,女27例,年龄51~83岁,平均年龄(64.84±3.2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 述·抗氧化制剂普罗布考的临床研究现状朱冰坡 综述 范利 审校(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内科,北京 100853)[关键词] 抗氧化;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药物疗法[中图分类号]R9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13(2005)04-0252-03收稿日期:2004-06-22作者简介:朱冰坡,男,1978年8月生,河南省孟津市人,住院医师,硕士,从事老年心血管内科专业。
普罗布考(probuco l ),又名丙丁酚,化学名:4,4′-[(1-甲基亚乙基)双(硫)]双[2,6-双(1,1-二甲基乙基)苯酚],于1977年首先在美国上市,最初以降脂药应用于临床,主要降低血清胆固醇。
近几年发现其有抗氧化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能够从多个途径降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 x -LDL )水平,预防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减少心肌梗死及脑卒中的发病率,同时还可预防P T CA 术后的再狭窄。
本文对其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1 普罗布考的药代动力学普罗布考经胃肠道吸收有限且不规则,如与食物同服可使其吸收达最大。
一次口服后18h 达血药浓度峰值,T 1/2为52~60h 。
每天服可使血药浓度逐渐增高,3~4个月达稳态水平。
动物实验表明,普罗布考主要积聚在脂肪组织,其在脂肪组织的浓度是血清中的100倍,肾上腺的25倍,肝脏的4倍,肌肉和心脏的2倍。
普罗布考可分布于胆汁和哺乳动物的乳汁,但尚不清楚是否分布于人乳中。
普罗布考在体内产生代谢产物。
口服剂量的84%从粪便排出,1%~2%从尿中排出,粪便中以原形为主,尿中以代谢产物为主。
2 血脂调节作用普罗布考对非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和家族性纯合子及杂合子型高胆固醇血症都有明显的降低作用。
短期用药(<3个月)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 C )10%~20%,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 )10%~20%。
长期用药(>3年)可降低血清T C 20%~25%。
普罗布考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普罗布考(Probucol,丙丁酚)具有调节血脂、抗氧化、抗感染作用,因此对动脉粥样硬化有抑制作用,同时还可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再狭窄,多年来一直运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其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有较长历史。
在长期的应用过程中,对普罗布考作用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入,其临床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展。
现就其在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做一综述。
标签:普罗布考;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应用前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由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AS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基础。
普罗布考具有调节血脂、抗氧化、抗感染、改善内皮功能等作用,可预防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近年研究还发现普罗布考对于神经保护、改善粥样硬化血管重构、改善认知等抗动脉粥样硬化以外的方面也有一定影响,使其应用前景得到发展。
1 对血脂的调节作用1.1 降低TC和LDL-CLDL-C是血浆中胆固醇含量最多的脂蛋白,普罗布考可以降低LDL-C,从而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浓度。
普罗布考降脂作用的主要机制包括:(1)竞争性抑制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甲基羟戊二酰辅酶A(HMC-CoA),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并抑制载脂蛋白B的合成,从而减少LDL-C的生成。
(2)促进载脂蛋白E的mRNA 表达,使载脂蛋白E水平升高,并增加血浆中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的水平,进而增强胆固醇的逆转运系统活性,促使外周组织(包括病变的动脉壁)将胆固醇转运到肝脏。
此外,普罗布考还可通过增加胆汁酸生物合成中的主要限速酶——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的表达,促进血液中的胆固醇进入胆汁随粪便排出。
1.2 对HDL-C的调节作用HDL的主要功能是将外周组织中的胆固醇转运至肝脏进行分解代谢,即胆固醇逆转运(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RCT),通过RCT把血液和组织中多余的胆固醇,经过血液循环转移到肝,在肝内转化为胆汁酸后排出体外。
普罗布考联合匹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发布时间:2023-03-08T08:46:39.928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9月9期作者:李勇[导读]李勇(北京市丰台康复医院(北京市丰台区铁营医院);北京100078)【摘要】目的:普罗布考联合匹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效果。
方法:选取86例新发脑梗死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
对照组接受抗血小板聚集、匹伐他汀4mg每晚1次降脂,以及控制血压、血糖等危险因素二级预防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均治疗12个月。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内膜斑块面积(IPA)、易损斑块检出总数、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以及mRS评分等,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内膜斑块面积(IPA)、易损斑块检出总数、血脂水平、mR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12个月时观察组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内膜斑块面积(IPA)、易损斑块检出总数、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6周、6个月、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较开始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甘油三酯(TG)各时间节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治疗1年时两组患者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肌酐(CRE)升高发生比例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新发糖尿病比例、空腹血糖(FPG)升高比例与普通人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论著·社区中医药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动脉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颈动脉是其好发部位。
本文联合应用通心络胶囊及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硬化,观察疗效并探讨其临床机制。
资料与方法2014年1月-2015年5月收治高脂血症患者80例,男43例,女37例,年龄40~77岁,平均(52±7)岁;其中高血压31例,冠心病25例,脑梗死36例。
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不全、现正在服用降脂药物2周以上者、继发性高脂血症、糖尿病、心力衰竭、心房纤颤、急慢性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39~75岁,平均(53±8)岁,其中高血压15例,冠心病12例,脑梗死19例;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41~76岁,平均(54±9)岁,其中高血压16例,冠心病13例,脑梗死17例。
两组在年龄、性别和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的患病率等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严格控制饮食,①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1次/d)、阿托伐他丁(10mg,1次/d),同时常规降血压、扩冠脉治疗;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通心络胶囊(3粒/次,3次/d),普罗布考(250mg/次,2次/d)。
两组均治疗2个月。
观察指标:于治疗前后,分别取各组患者空腹时的静脉血,采用酶比色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高敏C 反应蛋白(hsCRP);采用彩超诊断仪检测各组治疗前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
统计学方法:全部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 ±s )表示,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治疗前后TC、LDL、hsCRP 变化水平,见表1。
两组治疗前后IMT变化水平,见表2。
普罗布考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邵帅;刘彤;富华颖;李广平
【期刊名称】《中国心血管杂志》
【年(卷),期】2013(018)001
【摘要】普罗布考(probucol),化学名为丙丁酚,化学式为4,4'-[(1.甲基亚乙基)二双]2,6-二(1,1-二甲基乙基)苯酚,于20世纪70年代首先于美国上市并应用于临床,以往认为其主要作用是降低血清胆固醇。
近年来研究发现,普罗布考除具有降脂作用外,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抗氧化应激、保护血管内皮、预防对比剂急性肾损害(contrastinducedacutekidneyinjury,CIAKI)及抗心律失常等作用,且能够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
本文结合我们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工作就普罗布考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总页数】3页(P73-75)
【作者】邵帅;刘彤;富华颖;李广平
【作者单位】300211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天津心脏病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J], 张继雁;邵忠;张运
2.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J], 师轲;杨志刚;郭应坤;李媛
3.患者报告结局测量信息系统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J], 李丹钰;蔡婷婷;臧娴;
袁长蓉
4.机器学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J], 王苏淮;李晶洁
5.无创左室压力-应变环技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J], 张鹏英;薛婷;任斐;张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