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第3章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422.50 KB
- 文档页数:11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基础巩固1.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
A.尖端、尖端、尖端B.尖端、尖端、尖端以下部位C.尖端、尖端下面的部位、尖端下面的部位D.尖端、尖端下面的部位、尖端[答案] B[解析]若除去尖端在单侧光下植物既不生长也不弯曲,说明尖端是产生生长素的部位,也是感光部位,而生长部位在尖端以下部位,可通过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上放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时表现出生长现象来证明。
2.下列利用胚芽鞘所做的实验中,能说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生长素”的是()。
[答案] D[解析]温特的实验设计证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促进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弯曲生长。
3.下图表示用云母片(具不透水性)插入燕麦胚芽鞘的尖端不同部位,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A.甲向右弯,乙不弯曲,丙不弯曲B.甲向左弯,乙向右弯,丙不弯曲C.甲向左弯,乙不弯曲,丙向左弯D.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答案] D[解析]单侧光照会引起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的横向转移。
但甲图中,云母片从胚芽鞘尖端插入后,阻止了生长素从向光侧向背光侧的转移,胚芽鞘两侧生长素分布均匀,直立生长。
乙图云母片阻止了生长素从尖端向下运输,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
丙图光照均匀,但云母片阻断了生长素在胚芽鞘右侧向下运输,使胚芽鞘左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快,向右弯曲生长。
4.侧芽生长素的浓度总是高于顶芽,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大量积存于侧芽部位,这是因为生长素运输的方式属于()。
A.自由扩散B.极性运输C.主动运输D.渗透作用[答案] C[解析]由题意知生长素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
故选C。
5.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能直立生长的是①、④和⑥B.若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可设置①③进行对照C.若探究植物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⑥进行对照D.图中弯曲生长的是③⑤[答案] C[解析]根据生长素的有无和分布是否均匀可以判断:①直立生长,②不生长不弯曲,③向光弯曲生长,④直立生长,⑤向光弯曲生长,⑥直立生长。
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知识点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1880年达尔文的实验(1)实验过程:(如图所示)(2)a.实验①和实验②的自变量是胚芽鞘尖端的有无,因变量是胚芽鞘是否生长与弯曲。
实现现象说明胚芽鞘的生长与弯曲都与尖端有关。
b.实验③和实验④的自变量是接受刺激的部位,因变量是胚芽鞘是否出现向光性弯曲生长。
实验现象说明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而不是尖端下面的一段。
(3)实验结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2.1910年詹森的实验(1)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⑤切去胚芽鞘的尖端,然后给予单侧光照不生长,也不弯曲实验⑥切去胚芽鞘的尖端,放置琼脂薄片,然后把胚芽鞘的尖端放置在琼脂薄片的上面,然后给予单侧光照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提醒】 该实验缺少另一组对照实验。
除了设计对照实验⑤外,可再设计一组实验:尖端与下部用云母片(化学物质不能透过)阻断,会使实验更有说服力。
(2)实验现象分析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了某种刺激向下运输,实验⑥在尖端和尖端下面的一段中间隔了琼脂依然能出现向光性弯曲生长,说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能透过琼脂。
(3)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尖端下部。
3.1914年拜尔的实验 (1)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⑦把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置在切面的左侧胚芽鞘向右侧弯曲生长实验⑧把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置在切面的右侧胚芽鞘向左侧弯曲生长【提醒】 拜尔的实验是在黑暗条件下完成的,排除光照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实验现象分析胚芽鞘都弯向了放置尖端切面的对侧,是因为伸长区两侧生长不均匀,放置尖端的部位生长快,未放置尖端的部位生长慢。
这说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3)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植物具有向光性,此现象中光的直接作用是( D )A.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B.促进植物合成生长素C.抑制向光一侧的细胞生长D.改变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解析: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在光的作用下,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导致背光侧生长素浓度比向光侧高而引起的。
2.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A.植物激素有专门的分泌器官B.植物激素是一类化学物质C.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D.植物激素能调节植物体的生长发育解析:植物激素是植物体产生的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体内没有专门分泌植物激素的器官,A项错误。
3.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旺盛的部位是( C )A.营养组织B.保护组织C.分生组织D.机械组织解析:合成生长素最旺盛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这些部位属于分生组织。
4.1928年荷兰学者F.W.Went把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薄片上,约1 h~2 h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小块放在去顶的胚芽鞘一侧,然后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胚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小块的对侧弯曲生长,该实验结果不能直接证明的问题是( D )A.胚芽鞘尖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B.影响生长的物质可以自尖端运输到下端C.该物质能促进胚芽鞘下面部分的生长D.单侧光使该物质在胚芽鞘内分布不均匀解析:该实验中并未出现单侧光刺激,也未测定胚芽鞘内不同部位生长素的含量。
5.下图表示用燕麦胚芽鞘做的实验,A、B不给照光,C、D照右侧光,能够向左弯曲生长的处理是( C )解析:要分析胚芽鞘是否弯曲生长,关键是看生长素分布是否均匀。
A中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可透过琼脂块运输到下部伸长区,又无光照,所以直立生长;B中生长素不可以透过玻璃片运输,使胚芽鞘下部生长素浓度左>右,所以向右弯曲生长;C无感光部位尖端,对生长素分布无影响,由于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在右侧,使右侧下部生长素分布多,右侧生长较快,向左弯曲;D下部伸长区左右两侧均不含生长素,所以不生长也不弯曲。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选择题1.选取长度相同的幼苗,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给予光照,在不同时间测定胚芽鞘伸长的长度,结果如图乙。
能正确表示对照组、实验组光照侧和背光侧胚芽鞘伸长长度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②①③解析:选B 对照组的胚芽鞘尖端套有不透光帽,因此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分布是均匀的,胚芽鞘伸长生长是均匀的;实验组的胚芽鞘受单侧光照影响,生长素在尖端进行横向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少,因此实验组光照侧胚芽鞘伸长的长度小于对照组,背光侧胚芽鞘伸长长度大于对照组。
2.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能直立生长的是①、④和⑥B.若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可设置①③进行对照C.若探究植物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应设置②⑥进行对照D.图中弯曲生长的是③⑤解析:选C 根据生长素的有无和分布是否均匀可以判断:①直立生长,②不生长不弯曲,③向光弯曲生长,④直立生长,⑤向光弯曲生长,⑥直立生长。
设计实验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若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可设置①③进行对照;若探究植物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应设置③④⑤进行对照,②⑥不符合要求。
3.为了验证燕麦胚芽鞘中的IAA在极性运输时是否以重力为动力,有人利用燕麦幼苗、刀片、放射性14C检测仪器、含14CIAA的琼脂块(供体块)和空白琼脂块(受体块)进行四组实验(如图所示),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解析:选D 欲验证燕麦胚芽鞘中的IAA在极性运输时是否以重力为动力,可将燕麦胚芽鞘的形态学上端E置于下面,形态学下端F置于上面,在F端放置空白琼脂块,E端放置含放射性14C的琼脂块,通过检测空白琼脂块是否含有放射性来验证实验目的。
4.如图中,花盆放在转盘正中,外面套上开小窗的暗箱。
请据图判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A.若花盆和暗箱一起旋转,则花盆中的小苗将弯向小窗生长B.若花盆不转,暗箱随转盘旋转,花盆中的小苗将向小窗生长C.若花盆旋转,暗箱不随转盘转,花盆中的小苗生长情况将是向光生长D.若花盆和暗箱都不旋转,则花盆中的小苗不生长解析:选A 在分析时一定要看清条件,看该条件的变化是否会引起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基础巩固】1.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
A.尖端、尖端、尖端B.尖端、尖端、尖端以下部位C.尖端、尖端下面的部位、尖端下面的部位D.尖端、尖端下面的部位、尖端[答案] B[解析]若除去尖端在单侧光下植物既不生长也不弯曲,说明尖端是产生生长素的部位,也是感光部位,而生长部位在尖端以下部位,这通过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上放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时表现出生长现象来证明。
2.下列利用胚芽鞘所做的实验中,能说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生长素”的是()。
[答案] D[解析]温特的实验设计证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促进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弯曲生长。
3.下图表示用云母片(具不透水性)插入燕麦胚芽鞘的尖端部位,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A.甲向右弯,乙不弯曲,丙不弯曲B.甲向左弯,乙向右弯,丙不弯曲C.甲向左弯,乙不弯曲,丙向左弯D.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答案] D[解析]单侧光照会引起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的横向转移。
但甲图中,云母片从胚芽鞘尖端插入后,阻止了生长素从向光侧向背光侧的转移,胚芽鞘两侧生长素分布均匀,直立生长。
乙图云母片阻止了生长素从尖端向下运输,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
丙图光照均匀,但云母片阻断了生长素在胚芽鞘右侧向下运输,使胚芽鞘左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快,向右弯曲生长。
4.侧芽生长素的浓度总是高于顶芽,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大量积存于侧芽部位,这是因为生长素运输的方式属于()。
A.自由扩散B.极性运输C.主动运输D.渗透作用[答案] C[解析]由题意知生长素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
故选C。
5.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能直立生长的是①、④和⑥B.若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可设置①③进行对照C.若探究植物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⑥进行对照D.图中弯曲生长的是③⑤[答案] C[解析]根据生长素的有无和分布是否均匀可以判断:①直立生长,②不生长不弯曲,③向光弯曲生长,④直立生长,⑤向光弯曲生长,⑥直立生长。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胚芽鞘尖端能产生吲哚乙酸,因而出现向光性B.鲍森•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C.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D.温特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2.下图是达尔文所进行的相关研究示意图,图甲为实验方案,图乙为实验结果。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单侧光B.1号与2号装置的光源位置、孔径大小都是无关变量C.实验结果说明生长素具有两重性D.由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胚芽鞘尖端能产生生长素3.如图表示丹麦科学家鲍森·詹森进行的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化学物质能够透过明胶却不能透过云母。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两组实验均需要单侧光照射B.自变量是苗顶端与其下部联系是否被阻断C.本实验证明了生长素由苗顶端向下传递D.若要使实验更严谨,则需再设计空白对照4.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总是高于顶芽,但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大量积累存于侧芽部位。
这说明生长素进入侧芽细胞的方式是A.横向运输B.极性运输C.被动运输D.主动运输5.图中一燕麦胚芽鞘被纸盒罩住,纸盒的左侧有开口,右侧有光源。
下列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A.如果图中光源在左侧,燕麦胚芽鞘和纸盒固定不动,一段时间后,燕麦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B.如果固定图中纸盒,旋转燕麦胚芽鞘,一段时间后,燕麦胚芽鞘直立生长C.如果固定图中燕麦胚芽鞘,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燕麦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D.如果将图中纸盒和燕麦胚芽鞘一起旋转,则燕麦胚芽鞘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6.为了验证苗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长的某种物质,用幼苗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实验时,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是A.完整幼苗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B.苗尖端和未放过苗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幼苗切面的同一侧C.未放过苗尖端的琼脂块和放过苗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幼苗切面的同一侧D.苗尖端和放过苗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幼苗切面的同一侧7.荷兰科学家温特(F.W.Went)做了以下实验:把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1 h~2 h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块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一侧,然后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胚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块的对侧弯曲生长。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1.科学家温特做了如下实验:把切下的燕麦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块切成小块。
再将经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
但是,如果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该实验证明了()A.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B.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D.胚芽鞘会弯向光源生长2.下图表示用云母片(具不透水性)插入燕麦胚芽鞘的尖端部分,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A.甲向右弯,乙不弯曲,丙不弯曲B.甲向左弯,乙向右弯,丙不弯曲C.甲向左弯,乙不弯曲,丙向左弯D.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3.在同一植株上,能正确反映出各部位生长素产生情况的是()A.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B.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C.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D.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4.如图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向光性实验,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③④B.生长且向光弯曲的是②⑤C.生长但不弯曲的是①④D.生长且向左弯曲的是①⑤5.如下图所示,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性14C的吲哚乙酸存在。
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处理甲图中的A端,不能在甲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B.处理甲图中的B端,能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C.处理乙图中的A端,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D.处理乙图中的B端,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6.如图在暗室中将几个燕麦芽水平放置,并在不同位置插上云母片,其生长的情况是()A.①水平生长,②向上弯曲生长,③直立生长B.①不能生长,②向上弯曲生长,③水平生长C.①向上弯曲生长,②向上弯曲生长,③水平生长D.①不能生长,②水平生长,③向上弯曲生长7.(多选)某同学用青菜的幼苗进行了四项实验,如图所示。
第三章第1节一、选择题1.对燕麦胚芽鞘进行如图处理:①胚芽鞘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②将尖端下部用锡箔遮住;③在尖端横向插入云母片;④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⑤切去胚芽鞘尖端。
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A.有单侧光照时仍直立向上生长的是①B.给予右侧光照时,弯向光源生长的是②④C.单侧光照时,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③⑤D.如把④放在匀速转盘上,并给予右侧光照,生长情况是向右弯曲生长[答案] D2.荷兰学者Frits Went于1928年把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薄片上,经1~2 h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小块放在去顶胚芽鞘一侧,然后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胚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块的对侧弯曲生长(如下图)。
该实验结果能直接证明的问题是( )①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②该物质的化学成分是吲哚乙酸③影响生长的物质自顶端向下运输④单向光刺激使该物质在胚芽鞘内呈不均匀分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B3.为了研究单侧光引起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原因,科学家曾做了下列实验:①切取燕麦胚芽鞘的顶端,按下图所示分别插入云母片;②把A和B分别置于完整的琼脂块上,C 和D分别置于中间分开的琼脂块上;③再把A放在暗处,B、C、D沿箭头方向照光。
若A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相对值为100,则B、C和D的各值如图所示。
下述关于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的结论,错误的是( )A.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合成B.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C.生长素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横向运输D.背光一侧生长素合成得多,向光一侧生长素合成得少[答案] D4.下图是4棵相同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在4个暗箱中一段时间,其中②号和④号暗箱分别在顶部和右侧开一孔,使光线能射入。
如果要研究光和茎生长的关系,可选择的装置是( )A.②和④B.③和④C.①和②D.①和③[答案] B5.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长的某种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实验时,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是( )A.完整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B.将胚芽鞘尖端和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C.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D.胚芽鞘尖端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答案] C6.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发现单侧光能引起某些植物体内生长素分布不均匀;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单侧光能引起某些植物体内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
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长的某种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实验时,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是()A.将完整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B.将胚芽鞘尖端和未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C.将未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和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D.将胚芽鞘尖端和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的同一侧,只有C项能形成对照实验,由此得出的结论才能确切地说明胚芽鞘尖端产生了促进生长的某种物质。
2.如右图所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一小窗,有单侧光照,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的生长状况是甲;如果固定纸盒,旋转植株,植株的生长状况是乙;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植株的生长状况是丙,则甲、乙、丙分别代表()A.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弯向小窗生长B.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小窗生长C.向右弯曲生长、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D.向右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小窗生长,旋转纸盒,植株只能在纸盒上的小窗转到光照一侧时才能接受光照,故向左弯曲生长;固定纸盒,旋转植株,植株不能接受到单侧光照,所以直立生长;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植株每次都在纸盒上有小窗的一侧接受到光照,故植株弯向小窗生长。
3.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②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多③产生部位也是作用部位④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有显著的调节作用⑤化学本质是蛋白质⑥化学本质是有机物A.①④⑥B.①③④⑤C.②④⑤D.②③④⑥,由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有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4.生长素在胚芽鞘内的运输与自身的载体分布有关,也受光照、重力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在如图所示的胚芽鞘中,生长素的运输方向不会发生的是()A.a→bB.b→dC.c→aD.a→c,生长素可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进行横向运输,可以由a侧运输到b侧;在胚芽鞘部位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可由b运输到d,由a运输到c,但不能由c运输到a。
2020-2021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3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含解析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3.说出植物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运输和分布情况1。
通过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运输及向光性等知识的学习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2。
通过植物向光性的结果分析,培养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3。
通过分析科学家的相关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达尔文实验①发现问题:植物的向光性,即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②实验处理及现象③结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影响”,当这种“影响”传递到下面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2)鲍森·詹森实验实验1实验2①过程及现象实验1:切去胚芽鞘尖端+单侧光―→不生长不弯曲。
实验2:胚芽鞘尖端和下面部分之间插入琼脂片+单侧光―→弯曲生长。
②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3)拜尔实验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4)温特的实验A B①实验组——A处理:把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
现象: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②对照组——B处理:把未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
现象: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③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由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
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1)主要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由色氨酸转变而来.(2)运输①方式:主动运输。
②方向错误!(3)分布: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部分。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达尔文通过实验推测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照下能产生某种影响传递到尖端下方,温特通过实验证明了这种影响是一种化学物质。
03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课时过关·能力提升基础巩固1.从某被子植物体中提取生长素最理想的材料是()A.幼嫩种子B.成熟叶片C.果皮D.成熟种子[答案]:A2.用燕麦胚芽鞘做向光性实验,发现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分别是()A.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一段、向光一面B.胚芽鞘、胚芽鞘的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C.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D.胚芽鞘尖端、向光一面、尖端下面的一段[答案]:C3.在植物细胞中,吲哚乙酸主要由色氨酸经一系列酶催化生成。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吲哚乙酸可在胚芽鞘中大量合成B.色氨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C.吲哚乙酸是一种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质D.过量的色氨酸可抑制吲哚乙酸的合成[答案]:B4.牵牛花的茎可以缠绕在其他物体上生长,如果测量幼茎靠近物体的一侧和远离物体的一侧的生长素浓度,会发现()A.靠近物体的一侧高于远离物体的一侧B.靠近物体的一侧低于远离物体的一侧C.两侧的生长素浓度差不多D.无法确定[答案]:B5.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不一定影响生长素合成的因素是 ()A.基因B.组织的成熟程度C.器官种类D.光照[解析]:生长素的合成是一种代谢反应,需要酶的催化,而酶由基因指导合成,器官类型不同,组织的成熟程度不同,该酶的表达情况有所不同。
所以基因、器官种类和组织的成熟程度都影响生长素的合成。
一般认为,光照是影响生长素分布的因素,但还没有证据说明光照影响生长素的合成。
[答案]:D6.将燕麦胚芽鞘做如右图处理,几天后的变化情况是()A.向左弯曲生长B.向右弯曲生长C.直立生长D.停止生长[答案]:A7.分析下图a、b、c、d四个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正确的结论是()A.a>b>cB.c>b>dC.b>a>cD.a=b=c[解析]:单侧光照可使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发生横向运输,并在背光侧积累,而玻璃隔板可阻止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故而生长素浓度c>a=b>d。
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32.植物向光性原因及植物激素4,6,7,9,10,143.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2,5,8,11,12,13,151.下列是关于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的一些说法,错误的是( B )A.达尔文设计简单而富有创造性的实验来证实人们熟视无睹的现象B.如果鲍森·詹森用玻璃片代替琼脂片,胚芽鞘产生的“影响”也能传递给下部C.温特用实验证实了植物向光性确实和某种化学物质的分布不均匀有关,首次将该物质命名为生长素D.首次分离出的生长素不是从植物体内,而是在人的尿液中[解析]:胚芽鞘产生的“影响”即生长素,不能透过玻璃片,能透过琼脂片。
2.观察下列实验现象,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 )A.生长素能促进胚轴切段生长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C.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轴切段的顶端[解析]:从图中可以判断,实验的自变量为琼脂块中是否含有IAA,因变量为上胚轴切段的长度,因而可得出的结论是生长素能促进胚轴切段生长。
3.如图是模拟温特利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进行实验的设计思路所做的实验。
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D )A.本实验的设计遵循了单一变量原则B.本实验的自变量为琼脂块上是否放过胚芽鞘尖端C.实验中设置的对照组可排除琼脂块的干扰D.本实验证明了吲哚乙酸能促进胚芽鞘尖端下部的生长[解析]:本实验的设计遵循了单一变量原则,用与尖端接触的琼脂块和未与尖端接触的琼脂块进行对照;本实验的自变量为琼脂块上是否放过胚芽鞘尖端;实验中设置的对照组可排除琼脂块的干扰,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的作用;本实验证明了尖端产生某种物质能促进胚芽鞘尖端下部的生长,但不能证明该物质是吲哚乙酸。
4.植物的茎具有向光性,此现象中光的直接作用是( D )A.促进植物光合作用B.促进植物合成生长素C.抑制向光一侧的细胞生长D.改变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解析]: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单侧光导致生长素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从而使植物弯向光源生长。
5.植物茎尖中的生长素可以向浓度比它高的侧芽部位运输,但是在缺氧的条件下会严重阻碍其运输,这说明生长素的运输属于( C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渗透作用[解析]:生长素可以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即逆浓度梯度运输,而且在缺氧的条件下会严重阻碍其运输,说明生长素运输过程需要能量,所以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6.下列有关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化学成分为吲哚乙酸,其合成的前体物质为色氨酸B.在衰老的组织中生长素的分布较少C.光照能影响胚芽鞘尖端和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分布D.在植物体内既能极性运输,也能横向运输[解析]: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吲哚乙酸,它是由色氨酸经系列代谢生成的。
生长素在植物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在衰老的组织中生长素分布较少。
胚芽鞘尖端有感光能力,但琼脂块没有,所以光照能影响胚芽鞘尖端但不能影响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分布。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能极性运输,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尖端也能横向运输。
7.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的一定部位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B.植物激素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C.植物激素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显著调节作用D.苯乙酸、吲哚丁酸、吲哚乙酸都是植物激素[解析]: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的一定部位产生的,而不是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植物激素都是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植物激素是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显著调节作用的有机物;苯乙酸、吲哚乙酸和吲哚丁酸都是植物体内产生,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
8.(2018·山东淄博月考)为验证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理,某同学在暗室中按图设计进行实验,其结果应为( D )A.胚芽鞘不生长B.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C.胚芽鞘直立生长D.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解析]:黑暗条件下,胚芽鞘尖端也可以产生生长素。
在右侧图中,尖端左侧产生的生长素可运至尖端下方,促进该侧尖端下方生长;尖端右侧产生的生长素无法运至尖端下方,该侧尖端下方几乎不生长,故胚芽鞘将向右弯曲生长。
9.如图是燕麦胚芽鞘尖端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后,定量测定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就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C )A.光照抑制生长素的合成B.光照引起生长素向下运输C.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D.光照促进生长素的合成[解析]:比较后两组实验,光照条件下和黑暗条件下,胚芽鞘尖端产生和向下运输的生长素含量几乎一样;比较前两组实验,两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总含量大体相同,但向光侧比背光侧少,说明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
10.如图所示,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
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D )A.a直立生长,b、c向光弯曲生长B.a、b向光弯曲生长,c背光弯曲生长C.图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左弯曲生长D.图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解析]:a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在尖端横向运输受到玻璃片阻断,直立生长;b琼脂片不影响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在尖端横向运输,向光生长;c无尖端感受单侧光刺激,含生长素琼脂块在左侧,左侧生长素多,生长快,向右弯曲(背光)生长;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植株总是右侧受光,向右生长;图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植株总是开口部位受光,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
11.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性14C的吲哚乙酸存在。
枝条及位置如图。
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处理甲图中A端,不可能在甲图中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B.处理乙图中A端,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C.处理乙图中的B端,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D.处理甲图中的B端,能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解析]:生长素运输方向具有极性运输,即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甲图中A端为形态学上端,乙图中B端为形态学上端,故处理甲图中A端能在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反之不能;处理乙图中B端能在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反之不能。
12.在植物体内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吲哚乙酸)。
我国学者崔徵研究了Zn对番茄幼苗中吲哚乙酸、色氨酸含量的影响,得到了如图1、图2所示的实验结果。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B )A.色氨酸转变成生长素的过程不发生在核糖体中B.对照组是将番茄幼苗培养在含有Zn的蒸馏水中C.实验组在加Zn的前后形成了自身的相互对照D.据该实验可推测,Zn通过促进色氨酸合成从而促进吲哚乙酸合成[解析]:吲哚乙酸的化学本质不属于蛋白质,不在核糖体中合成;对照组是将番茄幼苗培养在完全培养液中;据图可知,实验组先将番茄幼苗置于缺Zn的培养液中,再补充Zn,这样实验在加Zn的前后形成了自身的相互对照;据图1分析,缺Zn时色氨酸含量减少,加Zn后色氨酸含量增加,可推测Zn能促进色氨酸的合成,从而影响吲哚乙酸的含量,据图2分析,缺Zn时吲哚乙酸含量减少,加Zn后吲哚乙酸含量增加,说明Zn 能促进吲哚乙酸合成,由题干“在植物体内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吲哚乙酸)”可推测,Zn能促进色氨酸合成从而促进吲哚乙酸合成。
13.图甲是横放的洋葱根尖结构示意图,A、B、C分别表示根尖上三个部位的细胞结构;图乙表示一段时间后根尖的生长状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尖中生长素在A与B之间的运输方向是,这种运输方式属于(填“主动运输”或“被动运输”)。
(2)为了探究图乙中D侧生长速度快于E侧主要是由于细胞体积的增大还是由于细胞数目的增多,可将此处制成临时装片进行对比观察。
①将制好的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无论使用低倍显微镜还是高倍显微镜都不能找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原因是。
②若两侧细胞的大小基本相同,则弯曲生长主要是由于; 若,则弯曲生长主要是由于。
[解析]:(1)生长素在幼根中进行极性运输,即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据此可知,根尖中A处为形态学上端,B处为形态学下端,生长素在A与B之间的运输方向是从A到B。
极性运输是一种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过程。
(2)①图乙的弯曲处为伸长区,此处的细胞已停止分裂,因此不能找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
②若弯曲生长主要是细胞数目的增多而引起,则两侧细胞的大小基本相同;若弯曲生长主要是细胞体积的增大而引起,则D侧细胞明显大于E侧细胞,因为只有D侧细胞生长速度快于E侧细胞,才能出现D侧细胞体积明显大于E侧细胞体积,进而引起根尖向下弯曲生长。
[答案]:(1)从A到B 主动运输(2)①此处为伸长区,细胞已停止分裂②细胞数目的增多D侧细胞明显大于E侧细胞细胞体积的增大14.某研究性课题小组的同学对植物生长素非常有研究兴趣,为了探究单侧光是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还是将生长素分解了。
该小组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设计,将经过图甲处理后的琼脂块分别放在切去胚芽鞘尖端的切面上(见图中乙),一段时间后,观察结果并分析。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因变量是 , 检测的指标是。
(2)①若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说明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
②若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说明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了。
[解析]:(1)据图甲可知自变量为单侧光,图乙可知因变量为不同部位生长素的含量,检测的指标是四组胚芽鞘的长度。
(2)①分析题图可知,若是单侧光照使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C中生长素浓度小于D,又由于A+B=C+D,因此A、B、C、D中生长素的浓度含量是D>A=B>C,乙图中去尖端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c<a=b<d。
②若是向光侧生长素被分解,则A、B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相等,C中生长素浓度小于D,且A+B>C+D,因此A、B、C、D中生长素的浓度含量是A=B=D>C,图乙中去尖端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c<a=b=d。
[答案]:(1)单侧光生长素的含量a、b、c、d四组胚芽鞘的长度(2)①c<a=b<d ②c<a=b=d15.为验证在单侧光照射下,如图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发生在B段。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帮助其完成下列有关实验过程:①实验材料及用具:燕麦胚芽鞘,一侧开孔的硬纸盒,薄云母片,光源等。
②实验过程:给予右侧单侧光照射,在下列图中绘出插入云母片的位置,并在下面用文字说明。
③预期实验结果:a. 。
b. 。
c. 。
④实验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