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惯性矩常用计算公式
- 格式:docx
- 大小:183.03 KB
- 文档页数:16
极惯性矩常用计算公式:Ip=∫Aρ^2dA矩形对于中线(垂直于h边的中轴线)的惯性矩:b*h^3/12三角形:b*h^3/36圆形对于圆心的惯性矩:π*d^4/64环形对于圆心的惯性矩:π*D^4*(1-α^4)/64;α=d/D§16-1 静矩和形心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一般与杆件横截面的几何形状和尺寸有关,下面介绍的几何性质表征量在杆件应力与变形的分析与计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静矩:平面图形面积对某坐标轴的一次矩,如图Ⅰ-1所示。
定义式:,(Ⅰ-1)量纲为长度的三次方。
由此可得薄板重心的坐标为同理有所以形心坐标,(Ⅰ-2)或,由式(Ⅰ-2)得知,若某坐标轴通过形心,则图形对该轴的静矩等于零,即,;,则;反之,若图形对某一轴的静矩等于零,则该轴必然通过图形的形心。
静矩与所选坐标轴有关,其值可能为正,负或零。
如一个平面图形是由几个简单平面图形组成,称为组合平面图形。
设第i块分图形的面积为,形心坐标为,则其静矩和形心坐标分别为,(Ⅰ-3),(Ⅰ-4)【例I-1】求图Ⅰ-2所示半圆形的及形心位置。
【解】由对称性,,。
现取平行于轴的狭长条作为微面积所以读者自己也可用极坐标求解。
【例I-2】确定形心位置,如图Ⅰ-3所示。
【解】将图形看作由两个矩形Ⅰ和Ⅱ组成,在图示坐标下每个矩形的面积及形心位置分别为矩形Ⅰ:mm2mm,mm矩形Ⅱ:mm2mm,mm整个图形形心的坐标为§16-2 惯性矩和惯性半径惯性矩:平面图形对某坐标轴的二次矩,如图Ⅰ-4所示。
,(Ⅰ-5)量纲为长度的四次方,恒为正。
相应定义,(Ⅰ-6)为图形对轴和对轴的惯性半径。
组合图形的惯性矩设,(Ⅰ-7)若以表示微面积到坐标原点的距离,则定义图形对坐标原点的极惯性矩(Ⅰ-8)因为所以极惯性矩与(轴)惯性矩有关系(Ⅰ-9)式(Ⅰ-9)表明,图形对任意两个互相垂直轴的(轴)惯性矩之和,等于它对该两轴交点的极惯性矩。
下式(Ⅰ-10)定义为图形对一对正交轴、轴的惯性积。
矩形对于中线(垂直于h边的中轴线)的惯性矩:b*h^3/12三角形:b*h^3/36圆形对于圆心的惯性矩:π*d^4/64环形对于圆心的惯性矩:π*D^4*(1-α^4)/64;α=d/D§16-1 静矩和形心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一般与杆件横截面的几何形状和尺寸有关,下面介绍的几何性质表征量在杆件应力与变形的分析与计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静矩:平面图形面积对某坐标轴的一次矩,如图Ⅰ-1所示。
定义式:,(Ⅰ-1)量纲为长度的三次方。
由于均质薄板的重心与平面图形的形心有相同的坐标和。
则由此可得薄板重心的坐标为同理有所以形心坐标,(Ⅰ-2)或,由式(Ⅰ-2)得知,若某坐标轴通过形心,则图形对该轴的静矩等于零,即,;,则;反之,若图形对某一轴的静矩等于零,则该轴必然通过图形的形心。
静矩与所选坐标轴有关,其值可能为正,负或零。
如一个平面图形是由几个简单平面图形组成,称为组合平面图形。
设第i块分图形的面积为,形心坐标为,则其静矩和形心坐标分别为,(Ⅰ-3),(Ⅰ-4)【例I-1】求图Ⅰ-2所示半圆形的及形心位置。
【解】由对称性,,。
现取平行于轴的狭长条作为微面积所以读者自己也可用极坐标求解。
【例I-2】确定形心位置,如图Ⅰ-3所示。
【解】将图形看作由两个矩形Ⅰ和Ⅱ组成,在图示坐标下每个矩形的面积及形心位置分别为矩形Ⅰ:mm2mm,mm矩形Ⅱ:mm2mm,mm整个图形形心的坐标为§16-2 惯性矩和惯性半径惯性矩:平面图形对某坐标轴的二次矩,如图Ⅰ-4所示。
,(Ⅰ-5)量纲为长度的四次方,恒为正。
相应定义,(Ⅰ-6)为图形对轴和对轴的惯性半径。
组合图形的惯性矩设为分图形的惯性矩,则总图形对同-轴惯性矩为,(Ⅰ-7)若以表示微面积到坐标原点的距离,则定义图形对坐标原点的极惯性矩(Ⅰ-8)因为所以极惯性矩与(轴)惯性矩有关系(Ⅰ-9)式(Ⅰ-9)表明,图形对任意两个互相垂直轴的(轴)惯性矩之和,等于它对该两轴交点的极惯性矩。
惯性矩的定义●区域惯性矩-典型截面I●区域惯性矩,一个区域的惯性矩或典型截面轮廓的第二个区域惯性矩●面积惯性矩或面积惯性矩-也称为面积二阶矩-I,是用于预测梁的挠度、弯曲和应力的形状特性。
●面积惯性矩-英制单位●inches4●面积惯性矩-公制单位●mm4●cm4●m4●单位转换● 1 cm4 = 10-8 m4 = 104 mm4● 1 in4 = 4.16x105 mm4 = 41.6 cm4●示例-惯性单位面积矩之间的转换●9240 cm4 can be converted to mm4 by multiplying with 104●(9240 cm4) 104 = 9.24 107 mm4●区域惯性矩(一个区域或第二个区域的惯性矩)●●绕x轴弯曲可表示为●I x = ∫ y2 dA (1)●其中●I x =与x轴相关的惯性矩面积(m4, mm4, inches4)●y =从x轴到元件dA的垂直距离(m, mm, inches)●dA =基元面积(m2, mm2, inches2)●绕y轴弯曲的惯性矩可以表示为●I y = ∫ x2 dA (2)●其中●I x =与y轴相关的惯性矩面积(m4, mm4, inches4)●x =从轴y到元件dA的垂直距离(m, mm, inches)●典型截面I的面积惯性矩●典型截面II的面积惯性矩●实心方形截面●●实心方形截面的面积惯性矩可计算为●I x = a4 / 12 (2)●其中● a = 边长(mm, m, in..)●I y = a4 / 12 (2b)●实心矩形截面●●矩形截面惯性矩的面积可计算为●I x = b h3 / 12 (3)●其中● b = 宽●h = 高●I y = b3 h / 12 (3b)●实心圆形截面●●实心圆柱截面的面积惯性矩可计算为●I x = π r4 / 4●= π d4 / 64 (4)●其中●r =半径● d = 直径●I y = π r4 / 4●= π d4 / 64 (4b)●中空圆柱截面●空心圆柱截面的面积惯性矩可计算为●I x = π (d o4 - d i4) / 64 (5)●其中●d o = 外圆直径●d i = 内圆直径●I y = π (d o4 - d i4) / 64 (5b)●方形截面-对角力矩●●矩形截面的对角线面积惯性矩可计算为●I x = I y = a4 / 12 (6)●矩形截面-通过重心的任何线上的面积力矩●●通过重心在线计算的矩形截面和力矩面积可计算为●I x = (b h / 12) (h2 cos2 a + b2 sin2 a) (7)●对称形状●●对称形状截面的面积惯性矩可计算为●I x = (a h3 / 12) + (b / 12) (H3 - h3) (8)●I y = (a3 h / 12) + (b3 / 12) (H - h) (8b)●不对称形状●●非对称形状截面的面积惯性矩可计算为●I x = (1 / 3) (B y b3 - B1 h b3 + b y t3 - b1 h t3) (9)●典型截面II的面积惯性矩●区域惯性矩vs.极惯性矩vs.惯性矩●“面积惯性矩”是一种形状特性,用于预测梁的挠度、弯曲和应力●“极惯性矩”是衡量梁抗扭能力的一个指标,计算受扭矩作用的梁的扭曲度时需要用到它●“转动惯量”是测量物体在旋转方向上变化的阻力。
惯性矩是一个物理量,通常被用作描述一个物体抵抗扭动,扭转的能力。
惯性矩的国际单位为(m^4)。
工程构件典型截面几何性质的计算2.1面积矩1.面积矩的定义图2-2.1任意截面的几何图形如图2-31所示为一任意截面的几何图形(以下简称图形)。
定义:积分和分别定义为该图形对z轴和y轴的面积矩或静矩,用符号S z和S y,来表示,如式(2—2.1)(2—2.1)面积矩的数值可正、可负,也可为零。
面积矩的量纲是长度的三次方,其常用单位为m3或mm3。
2.面积矩与形心平面图形的形心坐标公式如式(2—2.2)(2—2.2)或改写成,如式(2—2.3)(2—2.3)面积矩的几何意义:图形的形心相对于指定的坐标轴之间距离的远近程度。
图形形心相对于某一坐标距离愈远,对该轴的面积矩绝对值愈大。
图形对通过其形心的轴的面积矩等于零;反之,图形对某一轴的面积矩等于零,该轴一定通过图形形心。
3.组合截面面积矩和形心的计算组合截面对某一轴的面积矩等于其各简单图形对该轴面积矩的代数和。
如式(2—2.4)(2—2.4)式中,A和y i、z i分别代表各简单图形的面积和形心坐标。
组合平面图形的形心位置由式(2—2.5)确定。
(2—2.5)2.2极惯性矩、惯性矩和惯性积1.极惯性矩任意平面图形如图2-31所示,其面积为A。
定义:积分称为图形对O点的极惯性矩,用符号I P,表示,如式(2—2.6)(2—2.6)极惯性矩是相对于指定的点而言的,即同一图形对不同的点的极惯性矩一般是不同的。
极惯性矩恒为正,其量纲是长度的4次方,常用单位为m4或mm4。
(1)圆截面对其圆心的极惯性矩,如式(2—7)(2—2.7)(2)对于外径为D、内径为d的空心圆截面对圆心的极惯性矩,如式(2—2.8)(2—2.8)式中,d/D为空心圆截面内、外径的比值。
2.惯性矩在如图6-1所示中,定义积分,如式(2—2.9)(2—2.9)称为图形对z轴和y轴的惯性矩。
惯性矩是对一定的轴而言的,同一图形对不同的轴的惯性矩一般不同。
惯性矩计算公式(总1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惯性矩计算公式:
矩形:b*h^3/12
三角形:b*h^3/36
圆形:π*d^4/64
环形:π*D^4*(1-α^4)/64;α=d/D
^3表示3次
截面抵抗矩(W)就是截面对其形心轴惯性矩与截面上最远点至形心轴距离的比值1)找出达到极限弯矩时截面的中和轴。
它是与弯矩主轴平行的截面面积平行线,该中和轴两边的面积相等。
在双轴对称截面中,这条轴是主轴。
2)分别求两侧面积对中和轴的面积矩,面积矩之和即为塑性截面模量。
矩形截面抵抗矩W=bh^2/6 圆形截面的抵抗矩W=^3/32 圆环截面抵抗矩:W=π(R4-
r4)/(32R)
2。
惯性矩的计算方法及常用截面惯性矩计算公式截面图形的几何性质一.重点及难点:(一).截面静矩和形心1.静矩的定义式如图1所示任意有限平面图形,取其单元如面积dA ,定义它对任意轴的一次矩为它对该轴的静矩,即 yydAdSx xdA dS y == x dA 整个图形对y 、z 轴的静矩分别为⎰⎰==A Ay ydA Sx xdA S (I-1) 0 A y 2.形心与静矩关系 图I-1设平面图形形心C 的坐标为C C z y , 则 0A S y x = , AS x y = (I-2) 推论1 如果y 轴通过形心(即0=x ),则静矩0=y S ;同理,如果x 轴通过形心(即0=y ),则静矩0=Sx ;反之也成立。
推论2 如果x 、y 轴均为图形的对称轴,则其交点即为图形形心;如果y 轴为图形对称轴,则图形形心必在此轴上。
3.组合图形的静矩和形心设截面图形由几个面积分别为n A A A A ⋯⋯321,,的简单图形组成,且一直各族图形的形心坐标分别为⋯⋯332211,,,y x y x y x ;;,则图形对y 轴和x 轴的静矩分别为∑∑∑∑========n i n i ii xi x n i ii n i yi y y A S S x A S 1111S (I-3)截面图形的形心坐标为∑∑===n i i n i i iAx A x 11, ∑∑===n i in i i i A y A y 11 (I-4) 4.静矩的特征(1) 界面图形的静矩是对某一坐标轴所定义的,故静矩与坐标轴有关。
(2) 静矩有的单位为3m 。
(3) 静矩的数值可正可负,也可为零。
图形对任意形心轴的静矩必定为零,反之,若图形对某一轴的静矩为零,则该轴必通过图形的形心。
(4) 若已知图形的形心坐标。
则可由式(I-1)求图形对坐标轴的静矩。
若已知图形对坐标轴的静矩,则可由式(I-2)求图形的形心坐标。
组合图形的形心位置,通常是先由式(I-3)求出图形对某一坐标系的静矩,然后由式(I-4)求出其形心坐标。
惯性矩是一个物理量,通常被用作描述一个物体抵抗扭动,扭转的能力。
惯性矩的国际单位为(m^4)。
工程构件典型截面几何性质的计算2.1面积矩1.面积矩的定义图2-2.1任意截面的几何图形如图2-31所示为一任意截面的几何图形(以下简称图形)。
定义:积分和分别定义为该图形对z轴和y轴的面积矩或静矩,用符号S z和S y,来表示,如式(2—2.1)(2—2.1)面积矩的数值可正、可负,也可为零。
面积矩的量纲是长度的三次方,其常用单位为m3或mm3。
2.面积矩与形心平面图形的形心坐标公式如式(2—2.2)(2—2.2)或改写成,如式(2—2.3)(2—2.3)面积矩的几何意义:图形的形心相对于指定的坐标轴之间距离的远近程度。
图形形心相对于某一坐标距离愈远,对该轴的面积矩绝对值愈大。
图形对通过其形心的轴的面积矩等于零;反之,图形对某一轴的面积矩等于零,该轴一定通过图形形心。
3.组合截面面积矩和形心的计算组合截面对某一轴的面积矩等于其各简单图形对该轴面积矩的代数和。
如式(2—2.4)(2—2.4)式中,A和y i、z i分别代表各简单图形的面积和形心坐标。
组合平面图形的形心位置由式(2—2.5)确定。
(2—2.5)2.2极惯性矩、惯性矩和惯性积1.极惯性矩任意平面图形如图2-31所示,其面积为A。
定义:积分称为图形对O点的极惯性矩,用符号I P,表示,如式(2—2.6)(2—2.6)极惯性矩是相对于指定的点而言的,即同一图形对不同的点的极惯性矩一般是不同的。
极惯性矩恒为正,其量纲是长度的4次方,常用单位为m4或mm4。
(1)圆截面对其圆心的极惯性矩,如式(2—7)(2—2.7)(2)对于外径为D、径为d的空心圆截面对圆心的极惯性矩,如式(2—2.8)(2—2.8)式中,d/D为空心圆截面、外径的比值。
2.惯性矩在如图6-1所示中,定义积分,如式(2—2.9)(2—2.9)称为图形对z轴和y轴的惯性矩。
惯性矩是对一定的轴而言的,同一图形对不同的轴的惯性矩一般不同。
惯性矩的计算方法及常用截面惯性矩计算公式截面图形的几何性质一.重点及难点:(一).截面静矩和形心1.静矩的定义式如图1所示任意有限平面图形,取其单元如面积dA ,定义它对任意轴的一次矩为它对该轴的静矩,即ydAdSx xdA dS y == 整个图形对y 、z 轴的静矩分别为⎰⎰==AAy ydASx xdAS (I-1) 2.形心与静矩关系 图I-1设平面图形形心C 的坐标为C C z y , 则 0AS y x=, A S x y = (I-2)推论1 如果y 轴通过形心(即0=x ),则静矩0=y S ;同理,如果x 轴通过形心(即0=y ),则静矩0=Sx ;反之也成立。
推论2 如果x 、y 轴均为图形的对称轴,则其交点即为图形形心;如果y 轴为图形对称轴,则图形形心必在此轴上。
3.组合图形的静矩和形心设截面图形由几个面积分别为n A A A A ⋯⋯321,,的简单图形组成,且一直各族图形的形心坐标分别为⋯⋯332211,,,y x y x y x ;;,则图形对y 轴和x 轴的静矩分别为∑∑∑∑========ni ni ii xi x ni ii n i yi y y A S S x A S 1111S (I-3)截面图形的形心坐标为∑∑===ni ini ii AxA x 11 , ∑∑===ni ini ii AyA y 11 (I-4)4.静矩的特征(1) 界面图形的静矩是对某一坐标轴所定义的,故静矩与坐标轴有关。
(2) 静矩有的单位为3m 。
(3) 静矩的数值可正可负,也可为零。
图形对任意形心轴的静矩必定为零,反之,若图形对某一轴的静矩为零,则该轴必通过图形的形心。
(4) 若已知图形的形心坐标。
则可由式(I-1)求图形对坐标轴的静矩。
若已知图形对坐标轴的静矩,则可由式(I-2)求图形的形心坐标。
组合图形的形心位置,通常是先由式(I-3)求出图形对某一坐标系的静矩,然后由式(I-4)求出其形心坐标。
惯性矩计算公式(总1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惯性矩计算公式:
矩形:b*h^3/12
三角形:b*h^3/36
圆形:π*d^4/64
环形:π*D^4*(1-α^4)/64;α=d/D
^3表示3次
截面抵抗矩(W)就是截面对其形心轴惯性矩与截面上最远点至形心轴距离的比值1)找出达到极限弯矩时截面的中和轴。
它是与弯矩主轴平行的截面面积平行线,该中和轴两边的面积相等。
在双轴对称截面中,这条轴是主轴。
2)分别求两侧面积对中和轴的面积矩,面积矩之和即为塑性截面模量。
矩形截面抵抗矩W=bh^2/6 圆形截面的抵抗矩W=^3/32 圆环截面抵抗矩:W=π(R4-
r4)/(32R)
2。
σ(max)=|M|(max)×y(max)÷I(z)σ是截面的正应力,M是截面弯矩,y是到截面中性轴的距离,I是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这个公式适用于受横力作用的等直梁,它表示梁的最大正应力发生在弯矩值最大的截面上,下边缘处。
计算出梁的最大正应力后,再与梁的极限应力比较(极限应力由实验测定),如果大于极限应力,则梁破坏。
即一定要满足:|M|(max)×y(max)÷I(z)≤σ(u),σ(u)是梁的极限应力按上面的公式可知,在极限应力σ(u)一定的条件下,截面的惯性矩越大,梁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也越大,即梁的承载力也越大。
但一定要注意公式的适用条件,它只对受弯的等直梁(等截面直梁的意思)适用,对于受拉压作用的杆件,这个公式不适用,杆件的承载力与截面惯性矩一点关系都没有,只与杆件本身的极限拉压应力有关。
惯性矩惯性矩(I=质量X垂直轴二次)the moment of inertiacharacterize an object's angular acceleration due to torque.静矩静矩(面积X面内轴一次)把微元面积与各微元至截面上指定轴线距离乘积的积分称为截面的对指定轴的静矩Sx=ydF。
截面惯性矩截面惯性矩(I=面积X面内轴二次)截面惯性矩:the area moment of inertiacharacterized an object's ability to resist bending and is required to calculate displacement.截面各微元面积与各微元至截面某一指定轴线距离二次方乘积的积分Ix=y↑2dF。
截面极惯性矩截面极惯性矩(Ip=面积X垂直轴二次)。
扭转惯性矩Ip: the torsional moment of inertia极惯性矩:the polar moment of inertia截面各微元面积与各微元至垂直于截面的某一指定轴线二次方乘积的积分Ip=P↑2dF。
材料力学笔记一、截面对形心轴的轴惯性矩矩形、实心圆、空心圆、薄壁圆截面的轴惯性矩分别为Ix=Iy=bh³/12(B.3-4)(B。
3-5)³t(B.3—6)Ix=Iy=πR式中,d—实心圆直径和空心圆内径,D—空心圆外径,R-薄壁圆平均半径。
t-薄壁圆壁厚。
惯性矩I量纲为长度的四次方(mm4),恒为正。
和抗弯截面模量Wz二、截面抗弯刚度EIz(a)上式代表距中性层为y处的任一纵向“纤维"的正应变,式中的ρ对同一横截面来说是个常数, 所以正应变ε与y成正比(上缩下伸),与z无关。
式(a)即为横截面保持平面,只绕中性轴旋转的数学表达式,通常称为几何方面的关系式。
(b)式(b)表示横截面上正应力沿梁高度的变化规律,即物理方面的关系式。
由于式中ρ对同一横截面来说是个常数,均匀材料的弹性模量E也是常数,所以横截面上任一点处的正应力与y成正比(上压下拉)。
显然中性轴上的图7.2-4 弯曲正应力分布正应力为零,而距中性轴愈远,正应力愈大,发生在距中性轴最远的上下最大正应力σmax边缘(图7。
2-4)。
微内力对中性轴z之矩组成弯矩M,即(e)代入式(b ),并将常数从积分号中提出,得.令,称为横截面对z轴的惯性矩,它只取决于横截面的形状和尺寸,其量纲是长度的四次方,此值很容易通过积分求出。
于是得出(7.2—1)上式确定了曲率的大小。
式中EIz称为截面抗弯刚度(stiffness in bending)。
到此为止,式(a)中的y和ρ已经确定。
联合式(b)及式(7.2-1),得出(7.2-2)上式即为对称弯曲正应力公式。
当y=ymax时,得出最大正应力公式,即(7.2—3)式中称为抗弯截面模量(section modulus in bending),其量纲是长度的三次方.表7.2—I列出了简单截面的Iz 和Wz计算公式.表中=d/D,R为薄壁圆平均半径。
表7。
2—1截面矩形实心圆空心圆薄壁圆IzWz三、平行轴间惯性矩的移轴公式图B 。
§I−1截面的静矩和形心位置之答禄夫天创作如图I −1所示平面图形代表一任意截面,以下两积分⎪⎭⎪⎬⎫==⎰⎰A z S A y S A y Az d d (I −1)分别定义为该截面对于z 轴和y 轴的静矩。
静矩可用来确定截面的形心位置。
由静力学中确定物体重心的公式可得利用公式(I −1),上式可写成⎪⎪⎭⎪⎪⎬⎫====⎰⎰A S A A z z A S A Ay y y AC z AC d d (I −2)或⎭⎬⎫==C y C z Az S Ay S (I −3)⎪⎪⎭⎪⎪⎬⎫==AS z A S y yC zC (I −4)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是由若干个简单图形组成的组合图形,则由静矩的定义可知,整个图形对某一坐标轴的静矩应该等于各简单图形对同一坐标轴的静矩的代数和。
即:图I −1⎪⎪⎭⎪⎪⎬⎫==∑∑==ni ci i y ni ci i z z A S y A S 11(I −5)式中A i 、y ci 和z ci 分别暗示某一组成部分的面积和其形心坐标,n为简单图形的个数。
将式(I −5)代入式(I −4),得到组合图形形心坐标的计算公式为⎪⎪⎪⎪⎪⎭⎪⎪⎪⎪⎪⎬⎫==∑∑∑∑====n i i ni ci i c ni i ni ci i c A z A z A y A y 1111(I −6)例题I −1图a 所示为对称T 型截面,求该截面的形心位置。
解:建立直角坐标系zOy ,其中y 为截面的对称轴。
因图形相对于y 轴对称,其形心一定在该对称轴上,因此z C =0,只需计算y C 值。
将截面分成Ⅰ、Ⅱ两个矩形,则A Ⅰ=0.072m 2,A Ⅱ=0.08m 2y Ⅰ=0.46m ,y Ⅱ=0.2m §I −2惯性矩、惯性积和极惯性矩如图I −2所示平面图形代表一任意截面,在图形平面内建立直角坐标系zOy 。
现在图形内取微面积d A ,d A 的形心在坐标系zOy 中的坐标为y 和例题I −1图图I −2z ,到坐标原点的距离为ρ。
极惯性矩常用计算公式:Ip=∫Aρ^2dA矩形对于中线(垂直于h边的中轴线)的惯性矩:b*h^3/12三角形:b*h^3/36圆形对于圆心的惯性矩:π*d^4/64环形对于圆心的惯性矩:π*D^4*(1-α^4)/64;α=d/D§16-1 静矩和形心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一般与杆件横截面的几何形状和尺寸有关,下面介绍的几何性质表征量在杆件应力与变形的分析与计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静矩:平面图形面积对某坐标轴的一次矩,如图Ⅰ-1所示。
定义式:,(Ⅰ-1)量纲为长度的三次方。
由此可得薄板重心的坐标为同理有所以形心坐标,(Ⅰ-2)或,由式(Ⅰ-2)得知,若某坐标轴通过形心,则图形对该轴的静矩等于零,即,;,则;反之,若图形对某一轴的静矩等于零,则该轴必然通过图形的形心。
静矩与所选坐标轴有关,其值可能为正,负或零。
如一个平面图形是由几个简单平面图形组成,称为组合平面图形。
设第i块分图形的面积为,形心坐标为,则其静矩和形心坐标分别为,(Ⅰ-3),(Ⅰ-4)【例I-1】求图Ⅰ-2所示半圆形的及形心位置。
【解】由对称性,,。
现取平行于轴的狭长条作为微面积所以读者自己也可用极坐标求解。
【例I-2】确定形心位置,如图Ⅰ-3所示。
【解】将图形看作由两个矩形Ⅰ和Ⅱ组成,在图示坐标下每个矩形的面积及形心位置分别为矩形Ⅰ:mm2mm,mm矩形Ⅱ:mm2mm,mm整个图形形心的坐标为§16-2 惯性矩和惯性半径惯性矩:平面图形对某坐标轴的二次矩,如图Ⅰ-4所示。
,(Ⅰ-5)量纲为长度的四次方,恒为正。
相应定义,(Ⅰ-6)为图形对轴和对轴的惯性半径。
组合图形的惯性矩设,(Ⅰ-7)若以表示微面积到坐标原点的距离,则定义图形对坐标原点的极惯性矩(Ⅰ-8)因为所以极惯性矩与(轴)惯性矩有关系(Ⅰ-9)式(Ⅰ-9)表明,图形对任意两个互相垂直轴的(轴)惯性矩之和,等于它对该两轴交点的极惯性矩。
下式(Ⅰ-10)定义为图形对一对正交轴、轴的惯性积。
量纲是长度的四次方。
可能为正,为负或为零。
若y,z轴中有一根为对称轴则其惯性积为零。
【例I-3】求如图Ⅰ-5所示圆形截面的。
【解】如图所示取,根据定义,由轴对称性,则有(I-10a)由公式(Ⅰ-9)(I-10b)对于空心圆截面,外径为,内径为,则(Ⅰ-12a)(I-12b)【例I-4】求如图Ⅰ-6所示图形的及。
【解】取平行于轴的狭长矩形,由于,其中宽度随变化,则由,如图附录A 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A-1 引言不同受力形式下杆件的应力和变形,不仅取决于外力的大小以及杆件的尺寸,而且与杆件截面的几何性质有关。
当研究杆件的应力、变形,以及研究失效问题时,都要涉及到与截面形状和尺寸有关的几何量。
这些几何量包括:形心、静矩、惯性矩、惯性半径、极惯性短、惯性积、主轴等,统称为“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研究上述这些几何性质时,完全不考虑研究对象的物理和力学因素,作为纯几何问题加以处理。
§A-2 静矩、形心及相互关系任意平面几何图形如图A-1所示。
在其上取面积微元dA,该微元在Oxy坐标系中的坐标为x、y。
定义下列积分:(A-1)分别称为图形对于x轴和y轴的截面一次矩或静矩,其单位为。
如果将dA视为垂直于图形平面的力,则ydA和zdA分别为dA对于z轴和y轴的力矩;和则分别为dA对z轴和y轴之矩。
图A-1图形的静矩与形心图形几何形状的中心称为形心,若将面积视为垂直于图形平面的力,则形心即为合力的作用点。
设、为形心坐标,则根据合力之矩定理(A-2)或(A-3)这就是图形形心坐标与静矩之间的关系。
根据上述定义可以看出:1.静矩与坐标轴有关,同一平面图形对于不同的坐标轴有不同的静矩。
对某些坐标轴静矩为正;对另外某些坐标轴为负;对于通过形心的坐标轴,图形对其静矩等于零。
2.如果已经计算出静矩,就可以确定形心的位置;反之,如果已知形心位置,则可计算图形的静矩。
实际计算中,对于简单的、规则的图形,其形心位置可以直接判断。
例如矩形、正方形、圆形、正三角形等的形心位置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组合图形,则先将其分解为若干个简单图形(可以直接确定形心位置的图形);然后由式(A-2)分别计算它们对于给定坐标轴的静矩,并求其代数和;再利用式(A-3),即可得组合图形的形心坐标。
即:(A-4)(A-5)§A-3 惯性炬、极惯性炬、惯性积、惯性半径图A-1中的任意图形,以及给定的Oxy坐标,定义下列积分:(A-6)(A-7)分别为图形对于x轴和y轴的截面二次轴矩或惯性矩。
定义积分(A-8)为图形对于点O的截面二次极矩或极惯性矩。
定义积分(A-9)为图形对于通过点O的一对坐标轴x、y的惯性积。
定义,分别为图形对于x轴和y轴的惯性半径。
根据上述定义可知:1.惯性矩和极惯性矩恒为正;而惯性积则由于坐标轴位置的不同,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
三者的单位均为或。
2.因为=+,所以由上述定义不难得出=+(A-10)3.根据极惯性矩的定义式(A-8),以及图A-2中所示的微面积取法,不难得到圆截面对其中心的极惯性矩为(A-11)(A-12)式中,d为圆的直径;R为半径。
类似地,还可以得圆环截面对于圆环中心的极惯性矩为, (A-13)式中,D为圆环外径;d为内径。
4.根据惯性矩的定义式(A-6)、(A-7),注意微面积的取法(图A-3所示),不难求得矩形对于平行其边界的轴的惯性矩:, (A-14)根据式(A-10)、(A-11),注意到圆形对于通过其中心的任意两根轴具有相同的惯性矩,便可得到圆截面对于通过其中心的任意轴的惯性矩均为(A-15)对于外径为D、内径为d的圆环截面,(A-16)应用上述积分,还可以计算其他各种简单图形对于给定坐标轴的惯性矩。
必须指出,对于由简单几何图形组合成的图形,为避免复杂数学运算,一般都不采用积分的方法计算它们的惯性矩。
而是利用简单图形的惯性矩计算结果以及图形对于平行轴惯性矩之间的关系,由求和的方法求得。
§A-4 惯性矩与惯性积的移轴定理图A-4中所示之任意图形,在坐标系Oxy系中,对于x、y轴的惯性矩和惯性积为另有一坐标系Ox1y1,其中x1和y1分别平行于x和y轴,且二者之间的距离为a和b。
所谓移轴定理是指图形对于互相平行轴的惯性矩、惯性积之间的关系。
即通过已知对一对坐标轴的惯性矩、惯性积,求图形对另一对坐标轴的惯性矩与惯性积。
下面推证二者间的关系。
根据平行轴的坐标变换将其代人下列积分,得展开后,并利用式(A-2)、(A-3)中的定义,得(A-17)如果x、y轴通过图形形心,则上述各式中的==0。
于是得(A-18)此即关于图形对于平行轴惯性矩与惯性积之间关系的移轴定理。
其中,式(A-18)表明:1.图形对任意轴的惯性矩,等于图形对于与该轴平行的形心轴的惯性矩,加上图形面积与两平行轴间距离平方的乘积。
2.图形对于任意一对直角坐标轴的惯性积,等于图形对于平行于该坐标轴的一对通过形心的直角坐标轴的惯性积,加上图形面积与两对平行轴间距离的乘积。
3.因为面积及a2、b2项恒为正,故自形心轴移至与之平行的任意轴,惯性矩总是增加的。
a、b为原坐标系原点在新坐标系中的坐标,故二者同号时abA为正,异号时为负。
所以,移轴后惯性积有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A-5 惯性矩与惯性积的转轴定理所谓转轴定理是研究坐标轴绕原点转动时,图形对这些坐标轴的惯性矩和惯性积的变化规律。
图A-5所示的图形对于x、y轴的、惯性矩和惯性积分别为、和。
现将Oxy坐标系绕坐标原点。
反时针方向转过α角,得到一新的坐标系,记为Ox1y1。
要考察的是图形对新坐标系的、、与、、之间的关系。
根据转轴时的坐标变换:于是有将积分记号内各项展开,得(A-19)改写后,得(A-20)上述式(A-19)和(A-20)即为转轴时惯性矩与惯性积之间的关系。
若将上述与相加,不难得到这表明:图形对一对垂直轴的惯性矩之和与α角无关,即在轴转动时,其和保持不变。
上述式(A-19)、(A-20),与移轴定理所得到的式(A-18)不同,它不要求x、y通过形心。
当然,对于绕形心转动的坐标系也是适用的,而且也是实际应用中最感兴趣的。
§A-6主轴与形心主轴、主矩与形心主矩从式(A-19)的第三式可以看出,对于确定的点(坐标原点),当坐标轴旋转时,随着角度α的改变,惯性积也发生变化,并且根据惯性积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的特点,总可以找到一角度α0以及相应的x0、y0轴,图形对于这一对坐标轴的惯性积等于零。
为确定α0,令式(A-19)中的第三式为零,即由此解得(A-21)或(A-22)如果将式(A-20)对α求导数并令其为零,即,同样可以得到式(A-21)或(A-22)的结论。
这表明:当α改变时, 、的数值也发生变化,而当α=α0时,二者分别为极大值和极小值。
定义过一点存在这样一对坐标轴,图形对于其惯性积等于零,这一对坐标轴便称为过这一点的主轴。
图形对主轴的惯性矩称为主轴惯性矩,简称主惯性矩。
显然,主惯性矩具有极大或极小的特征。
根据式(A-20)和(A-21),即可得到主惯性矩的计算式(A-23)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任意一点(图形内或图形外)都有主轴,而通过形心的主轴称为形心主轴,图形对形心主轴的惯性矩称为形心主惯性矩。
工程计算中有意义的是形心主轴和形心主矩。
当图形有一根对称轴时,对称轴及与之垂直的任意轴即为过二者交点的主轴。
例如图A-6所示的具有一根对称轴的图形,位于对称轴y一侧的部分图形对x、y轴的惯性积与位于另一侧的图形的惯性积,二者数值相等,但反号。
所以,整个图形对于x、y轴的惯性积=0,故图A-6对称轴为主轴x、y为主轴。
又因为C为形心,故x、y为形心主轴。
§A-7组合图形的形心、形心主轴工程计算中应用最广泛的是组合图形的形心主惯性矩,即图形对于通过其形心的主轴之惯性矩。
为此必须首先确定图形的形心以及形心主轴的位置。
因为组合图形都是由一些简单的图形(例如矩形、正方形、圆形等)所组成,所以在确定其形心、形心主轴以至形心主惯性矩的过程中,均不采用积分,而是利用简单图形的几何性质以及移轴和转轴定理。
一般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将组合图形分解为若干简单图形,并应用式(A-5)确定组合图形的形心位置。
·以形心为坐标原点,设Ozy坐标系x、y轴一般与简单图形的形心主轴平行。
确定简单图形对自身形心轴的惯性矩,利用移轴定理(必要时用转轴定理)确定各个简单图形对x、y轴的惯性矩和惯性积,相加(空洞时则减)后便得到整个图形的、和。
·应用式(A-21)和(A-22)确定形心主轴的位置,即形心主轴与x轴的夹角α0。
·利用转轴定理或直接应用式(A-23)计算形心主惯性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