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doc3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3
货币银行学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是指货币在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时所发挥的职能1、流通手段: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即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
2、支付手段:当货币不是用作交换的媒介,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3、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过多,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4、无限法偿:有限法偿的对称。
是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
5、有限法偿:无限法偿的对称。
是指辅币具有有限的支付能力,即每次支付超过一定的限额,对方有权拒绝收受。
6、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7、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8、原始存款:般是指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接受的客户现金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
它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
9、派生存款:又称衍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业务等引申而来的存款。
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的一个范畴。
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实质,是以非现金形式为社会提供货币供应量。
10、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对称。
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11、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对称。
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
12、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的对称,又称应付标价法。
是指用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13、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的对称,又称应收标价法。
是指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14、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
15、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16、货币乘数:是指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的扩张倍数。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的产生与本质一、货币的产生商品价值形式的演变1、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2、扩大的、总和的价值形式3、一般价值形式4、货币形式本质: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第二节货币的职能(Functions of Money)一、价值尺度■货币具有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的职能■商品的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二、流通手段■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能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必要量取决于3要素:价格(P)、待出售的商品数量(Q)、货币流通速度(V) M=PQ/VPQ:商品价格总额三、贮藏手段■金属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货币退出流通贮藏起来,就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金属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可自动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四、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运动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就执行了支付手段的职能,表现形式:商品的让渡与货币的回流出现分离商品赊销五、世界货币:货币越出国界,在世界市场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便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
总结:五大职能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是货币两个最早的最基本的职能。
第四节货币制度的演变和发展(Monetary System)一、货币制度的形成货币制度的概念: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简称币制。
二、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1、货币金属与货币单位➢货币金属(Monetary Metal):货币由何种金属铸造(规定币材,当今现代各国货币都是信用货币的前提下,选择币材的技术意义已经超过经济意义,规定技术标准,例如如何防伪等等),金属货币制度的最基本要素。
➢货币单位(Monetary Unit):国家法定的货币计量单位,规定名称和所含的货币金属量2、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通货:即流通中的现金,包括金属货币、纸币和银行券。
通货的铸造与发行: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与辅币的铸造;信用货币制度下,纸币与不可兑换银行券的印制发行。
货币银行学第一部分:货币的基本概念在现代经济体系中,货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货币不仅是一种支付手段,更是一种价值尺度和资产形式。
货币的种类、职能及流通方式对经济运行具有重要影响。
1.1 货币的定义与特征货币是指由国家或政府发行的,具有一定信用和无形含金量的流通手段。
货币具有流通性、普遍接受性、稀缺性等基本特征。
1.2 货币的种类现代社会的货币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法定货币、存款货币、数字货币等。
不同种类的货币在经济交易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第二部分:银行与金融体系银行是现代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承担着资金存管、信贷等重要职能。
银行业的发展对整个经济体系具有深远影响。
2.1 银行的起源与发展银行起源于古代的钱庄,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演变成为现代银行制度。
银行业的发展史反映了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演进过程。
2.2 银行的职能与作用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具有资金存管、信贷、支付结算等多种职能。
银行的作用在于调剂社会闲散资金,促进经济发展。
第三部分: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控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等经济手段的总称,对金融市场稳定及宏观经济运行具有重要影响。
3.1 货币政策的基本内容货币政策包括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目标等。
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国家可以影响市场利率、通货膨胀等经济指标。
3.2 金融稳定与风险防范金融稳定是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要求,风险防范是金融机构必须重视的问题。
政府、监管机构与金融机构共同努力,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结语货币银行学是现代经济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货币与银行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通过深入了解货币银行学的理论与实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金融体系的运作规律,促进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愿我国的货币银行学研究不断深化,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货币银行学目录绪论( 学时: 1)1 何谓货币银行学2 货币银行学研究的基本内容3 何谓金融4 为何学货币银行学5 如何学货币银行学第一章货币( 学时: 3)2、 1 货币的概念及形成2、 2 货币的职能2、 3 货币流通规律2、 4 货币类型2、 5 货币制度第二章信用( 学时: 4)2、 1 信用的概念及形成2、 2 信用形成2、 3 信用工具2、 4 利息与利率第三章金融市场( 学时: 4)3、 1 金融市场的概念及形成3、 2 金融市场类型3、 3 金融市场投资风险与策略第四章金融机构( 学时: 4)4、 1 金融机构的概念及形成4、 2 商业银行4、 3 中央银行第五章货币供求与均衡( 学时: 4) 5、 1 货币供应量概念5、 2 货币需求5、 3 货币供给5、 4 货币供求均衡第六章通货膨胀( 学时: 4)6、 1 通货膨胀的概念及测量6、 2 通货膨胀的类型6、 3 通货膨胀的成因6、 4 通货膨胀的后果6、 5 通货膨胀的对策6、 6 通货紧缩第七章货币政策( 学时: 4)6、 1货币政策的概念及形成6、 2 货币政策的目标6、 3 货币政策的手段6、 4 货币政策的效果第八章国际金融体系( 学时: 2) 7、 1 国际金融基本概念7、 2 国际货币体系7、 3 国际金融机构体系7、 4 国际信用7、 5 金融与经济绪论1 何谓货币银行学《货币银行学》是经济与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基础课, 业经济金融学科。
它研究货币、信用的起源发展及其规律, 研究金融市场, 金融机构的形成, 发展及其动作规律, 并进一步研究微观及宏观经济金融领域的通货膨胀现象及其调控以及宏观经济领域的货币政策及其调控, 最后研究国际金融体系的货币体系及金融市场机构体系。
对整个金融的基础概念及其客观, 主观规律做了完全的阐述。
使学生经过本课的学习对经济金融理论有了根本的了解和掌握, 从而给进一步学习相关金融学科打下基础。
货币银行学货币银行学引言货币银行学是金融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货币的产生、运行和影响经济的各种因素。
货币银行学不仅是理论研究的基础,也是金融实践的指导。
本文将介绍货币银行学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其在经济中的作用。
定义货币银行学是研究货币、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产生、发展和作用的学科。
它通过分析货币的起源与发行、货币供求关系、银行的职能与作用等方面,揭示货币和银行在经济中的影响和作用,为货币政策的制定和金融市场的运行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发展历程货币银行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开始使用金属作为货币媒介,从而形成了最早的货币体系和银行制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壮大,货币银行学逐渐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
在经济学的体系中,货币银行学主要是在19世纪形成的。
当时,由于贸易和工商业的扩大,货币供应和需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人们开始关注货币的功能和作用。
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等人对货币和银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奠定了货币银行学的基础。
20世纪以来,货币银行学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货币供求理论、货币政策工具的研究、货币市场的运行机制等成为该领域的研究重点。
此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金融体系和货币政策的研究也成为货币银行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货币银行学的作用货币银行学对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运行起着重要作用。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1. 促进经济增长货币银行学提供了货币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
货币政策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影响投资、消费和经济增长。
货币银行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政府和央行合理制定货币政策,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2. 维护金融稳定货币银行学研究了银行机构的功能和作用,帮助监管部门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风险防范。
通过合理的监管政策和风险管理措施,可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
3. 支持金融创新货币银行学的研究为金融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持。
金融创新可以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和竞争力。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填空题1、双本位制下,金币和银币是按照法定比价流通的。
2、在不兑现货币流通时期,确定单位货币价值就是确定本币单位的价值量,或确定与关键货币的固定比价。
3、由国家准许铸造并符合规定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称为__铸币__。
4、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产生于商品的___交换中____。
P125、在金本位制下,该国汇率的波动界限是黄金输送点_。
P196、存储于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银行卡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存款货币称为电子货币。
7、货币金本位制有___金币本位制___、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三种形式。
P198、信用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两个条件是:公众的信心和立法保障。
P109、代替金属货币流通并可随时兑换为金属的货币称为_代用货币________。
10、在一次支付中,如果超过规定数额,收款人有权拒绝接收的货币为有限法偿货币。
它主要是针对辅币而言的。
P1611、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它是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工具,二是它具有与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P912、大陆地区的人民币,由国家授权中国人名银行统一发行与管理。
P2213、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的发行主体是中央银行。
P614、流通中的货币种类可以区分为主币和辅币。
15、持有人可以随时向签发银行兑换相应金属货币的一种凭证,是银行券 P5。
二、单项选择题1、本位货币是()A、被规定为标准的、基本通货的货币B、本国货币当局发行的货币C、以黄金为基础的货币D、可以与黄金兑换的货币2、“格雷欣法则”这一现象一般发生在()P18A、银本位制B、跛行本位制C、双本位制D、平行本位制3、历史上最早的货币制度是( )。
P17A、金本位制B、银本位制C、金银复本位制D、金块本位制4、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输出入,自由兑换的的货币制度是()P19A、银本位制B、金币本位制C、金块本位制D、平行本位制5、如果金银的法定比价为1:13,而市场比价为1:15,这时,充斥市场的将是( )。
《货币银行学》复习内容第一章货币供求理论1、理解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理论的异同。
2、比较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的异同。
3、理解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4、理解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政策主张。
5、理解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供应与扩张的过程。
6、理解货币均衡和市场均衡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利率理论1、理解古典利率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2、理解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3、理解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4、理解新古典综合学派对利率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第三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理解菲利普斯曲线的内容及其政策含义。
2、什么叫通货膨胀中的资产结构调整效应?3、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成因及其治理方法。
4、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成因及其治理方法。
第四章金融中介体系1、了解资产证券化的含义。
2、了解金融创新的基本方式和内容。
3、了解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第五章金融市场1、了解风险资本的投资过程。
2、深入理解CAPM模型的基本内容。
3、了解期权定价模型的内容。
第六章金融监管体系1、了解社会利益论和金融风险论对金融监管必要性的分析。
2、重点理解《巴塞尔协议》三大支柱的内容。
第七章货币政策1、理解货币政策的泰勒规则。
2、了解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渠道。
3、了解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及其条件。
第八章汇率理论1、深入理解购买力平价理论的相关内容。
2、了解国际借贷理论、货币局制度等相关内容。
第九章国际货币体系了解“特里芬难题”、牙买加体系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相关内容。
第十章内外均衡理论1、名词解释:米德冲突。
2、理解内外均衡的基本内容。
3、理解蒙代尔政策配合理论的基本内容。
《货币银行学》复习内容整理一、名词解释1.泰勒规则:是根据产出和通货膨胀的相对变化而调整利率的操作方法。
这一规则体现了中央银行的短期利率工具按照经济状态进行调整的方法。
其思想根源,可以上溯到费雪效应,即利率与通胀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货币银行学超全资料概述货币银行学是金融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货币的产生、发行、流通以及银行体系的运作等。
本文档将全面介绍货币银行学的相关内容,包括货币的定义、货币市场、货币供求关系、货币政策、银行的角色和职能等。
货币的定义与功能货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三个基本属性: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价值储藏手段。
它的定义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解释,如法律、经济和功能三个层面。
从法律层面看,货币是经国家审判机构认可的可以在市场交换中支付债务的一种物品。
货币的法定属性使其成为公众对债务履行的法律媒介。
从经济学的角度,货币是一种广泛接受的交换媒介,可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其价值。
货币具备的流动性使得它能够迅速流通和完成交换。
从功能层面看,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价值储藏手段的三大功能。
它可以衡量商品和服务的价值,作为流通媒介促进经济交换,并可以作为价值储存工具保存财富。
货币市场货币市场是指短期借贷与债券交易集中进行的市场。
它是金融体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主要通过金融机构实现货币的供求平衡。
货币市场的参与主体包括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和金融机构。
在货币市场上,金融机构通过短期借贷和债券交易进行融资,而投资者则能够获得流动性较高的短期投资品种。
常见的货币市场工具包括政府短期债券、商业票据和银行存款证明等。
货币市场的主要功能包括提供短期借贷和投资选择、进行资金调剂和平衡货币供求关系、影响利率等。
它对经济的稳定和金融体系的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
货币供求关系货币供求关系是指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之间的关系。
货币供给主要由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进行调控,而货币需求受到经济活动、利率和人们对货币流通手段的需求等因素的影响。
在货币供求关系中,货币供给的增加通常会导致货币供过于求,导致通货膨胀。
相反,货币供给的减少可能导致货币供求不足,引发通货紧缩。
货币供求关系的平衡是实现经济稳定的重要前提。
中央银行通过制定适当的货币政策来影响货币供求关系,保持通胀率在适度水平。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名词解释货币信用货币货币制度复本位制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金本位制格雷欣法则法定平价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二、填空题1.纸币和—-—--—-均属于信用货币.2.货币形态的演进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3.法定平价加黄金运送费用,就是黄金—————点.法定平价减黄金运送费用,就是黄金---—-点。
4.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具有-——-、—---—-—和—--—---特征。
三、选择题1.企业以现金采购原材料时,货币执行的是()职能。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储藏手段2.信用产生于货币的()职能.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储藏手段3.辅币具有()特点。
A、自由铸造B、限制铸造C、有限法偿D、无限法偿4.“劣币驱良币"现象产生于( )。
A、银单本位制B、平行本位制C、双本位制D、金银复本位制5.信用货币的性质是()。
A、商品货币B、价值符号C、债务货币D、超物货币6。
最不可能作为货币的是().A、燕麦B、冰激凌C、香烟D、松香7. 对我国目前发行的1元硬币最准确的描述是()。
A、本位币B、金属货币C、实物货币D、辅币8. 在信用发达的国家,占货币供应量最大的是()。
A、纸币B、硬币C、存款货币D、外汇9. 如果金银的法定比价为1:13,而市场比价为1:15,这时充斥市场的将是().A、银币B、金币C、金币和银币D.都不是10.货币发展的具体形态有().A、实物货币B、金属货币C、兑现的银行券D、支票E、不兑现的银行券四、判断题1.企业用现金向职工发放工资时,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2.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3.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的名义价值大于实际价值。
4.双本位制是金银两种本位币均按其实际价值流通,国家法律不规定金银币比价的货币制度.5.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它是一种币值稳定的货币制度.6.在纸币本位制下,流通中的货币都是通过信用程序发行的.7.纸币之所以可以作为流通手段,是因为它本身具有内在价值。
第一章一、货币职能1)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商品的价值时,执行着价值尺度的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的货币。
2)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执行着流通手段职能。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3)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贮藏起来,就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 *发挥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真实的、具有完全价值的货币4)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交换价值而独立存在,并非伴随着商品运动而作单方面的转移,就执行着支付手段职能。
5)世界货币:货币越出国界,在世界市场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便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
*a)货币必须首先完成价值尺度的职能,才能进而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只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发展了,才会出现贮藏手段的职能。
支付手段职能的产生,不仅是流通手段职能发展的结果,而且是以贮藏手段职能的存在为前提。
而世界货币的职能,则显然是以货币的前四个职能在国内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的。
b)他一个月挣1万多元。
支付手段张三从商业银行贷款10万元购买住房。
支付手段李四花了1万元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
流通手段王五今天在大连市商业银行存入了2万元。
贮藏手段物价上涨了,钱毛了。
价值尺度现在商场都在打折,皮尔·卡丹西服才卖2000多元。
价值尺度二、货币制度(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和组织形式)劣币驱良币规律(金银双本位制)在两种名义价值相同而实际价值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良币被收藏、熔化而会退出流通领域,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市场,这一现象称之为劣币驱良币规律。
三、货币的性质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1.货币是从商品中游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是商品。
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2.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1.货币的本质:货币是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特殊商品2.货币的四种形态及其内容:〔1〕四种形态:贝壳、金属货币、纸币、无纸币货币〔电子货币〕内容:〔1〕最早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是某种具体商品而存在的,也称实物货币,如贝壳。
〔2〕最初的金属货币是以条块状流通的,交易时需要称其重量、估其成色,故称之为称量货币。
〔3〕当银行制度确立后,在金属铸币流通的同时,还由银行发行局部银行券代替金属货币流通。
〔4〕电子计算机开场在银行业务和各经济部门财务收支中运用,货币的收付、核算和储存通过电子计算机办理,于是又出现了所谓“电子货币〞。
3.货币的职能及其内容:价值尺度,货币在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的大小时,就是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
货币发挥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各种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般等价物的量,使各种商品的价值在量上可以相互比拟,从而使商品等价交换成为可能。
流通手段,当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就是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货币发挥流通手段职能使商品交换不再是物物交换,商品所有者把商品换成货币,然后再用货币去交换商品。
贮藏手段,当商品生产者出卖商品后保存货币,使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处于静止状态时,货币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
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交换价值的独立形态而单方面发生转移时,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世界货币,当货币在世界市场和国际经济关系中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就执行直接货币职能。
4.货币流通规律的简单计算〔课本例题〕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要量=1.货币制度的概念和主要内容概念:一个国家以法令形式所确定的货币流通的构造和组织形式,并使货币流通的各个要素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就称为货币制度,亦称货币本位制度。
主要内容:1.货币金属2.货币单位3.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与流通〔1〕本位币又称主币,是一个国家法令作为计价、结算的根本货币。
本位币是无限货币,所谓无限货币,是指本位币的使用国家规定其具有无限支付能力。
〔2〕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称为辅币,供零星交易与找零之用。
无限法偿:是指法律规定的无限偿付能力,其含义为: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支付的对方(即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接受。
经济学中的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借贷关系,是货币和商品所有者把一定的价值量贷放给借入者,按照契约规定,到期收回,并有借入者支付一定利息的经济活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单位或个人提供的信用。
它包括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证劵投资等形式。
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产生的,在现代信用中居于核心地位。
利息:是在借贷活动中债务人为取得货币使用权向债权人支付的超过本金的部分。
即利息是使用借贷资金的代价,是借贷资金的增值额。
它从属于信用关系,没有信用关系,就不存在利息范畴。
信用关系构成利息存在的直接基础。
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利率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并起决定作用的利率。
基准利率在西方国家通常是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利率,在我国则是中央银行对各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利率。
差别利率: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不同部门、不同期限、不同种类、不同用途和不同借贷能力的客户的存、贷款制定的不同的利率,以实现区别对待,择优扶持的政策。
货币市场:货币市场又称短期资金市场,它主要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内的资金市场。
这些资金具有偿还期短、流动性高、风险性小等特征,与货币本身属性相似,故称之为货币市场。
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又称长期资金市场,它主要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资金市场。
因为在进行长期融资活动中,涉及资金期限长、风险大、具有长期较稳定收入,类似于资本投入,所以称为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一般包括股票市场、长期债券市场、长期借贷市场等。
一行三会: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是国务院领导和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是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证监会);中国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保监会)
※信用创造:是指商业银行在利用其吸收活期存款的有利条件下,通过发放贷款,从事投资业务,而衍生出更多的存款,从而扩大货币供应量。
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信用工具的创造;而是指信用量的创造。
信用工具的创造是信用量创造的前提,信用两的创造是信用工具创造的前提。
信用工具的特点:期限性。
期限性又称偿还性,指一般信用工具都规定有偿还期;流动性。
流动性又称变现能力,指信用工具在金融市场上迅速变为现金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风险性。
风险性指购买信用工具的本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大小;收益性。
收益性指信用工具能够给持有者带来一定的收入。
不同的信用工具在上述四个方面上有不同的表现,投资者应综合考虑各种信用工具的期限性、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建立最合适的资产组合。
利率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1积累资金2调节资金的供求3优化产业结构4调节社会总供求5调节货币流通和稳定物价
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1交易主体。
交易主体是指参与金融市场活动的买卖双方当事人。
交易主体有:政府部门、中央银行、金融中介机构、企业、个人等2交易工具。
金融市场上的交易工具,是金融市场的客体。
常见的工具主要有:商业票据、债券、股票、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3交易组织方式。
金融市场,其交易的组织方式主要有:交易所方式,也称拍卖式竞价方式,它是在交易所内通过金场外交易,指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交易双方也不需要直接接触,而是借助于通讯工具来进行的交易方式。
金融机构的一般构成:1银行性金融机构:按其各自在经
济中的功能划分,银行性金融机构可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这三种类型的银行。
2非银行性金融机构。
非银行金融机构绝大多数为商业性的,即以盈利为目的,在某一领域以特定方式筹集和运用资金。
如:保险公司、共同基金、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信用合作社、养老或退休基金会。
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和管理发生根本的变革,这些变革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银行业务全能化;银行业务经营证券化;银行资本越来越集中;金融工具不断创新;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科技化。
商业银行的性质:商业银行的性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银行具有一般企业的特征。
其经营目标是最求利润最大化,获取最大利润既是商业银行经营与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内在动力;2、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企业。
这种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商业银行经营的内容特殊;商业银行与一般工商企业的关系特殊;商业银行对社会的影响特殊;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管理特殊。
3、商业性行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
商业银行所从事的金融业务主要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
中央银行的产生的客观原因:随着商品经济和货币信用制度的发展,在大商业银行的基础上产生了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原因有以下五个方面:1、银行全集中统一发行的需要。
2、集中票据交换和清算资金的需要。
3、保证银行支付能力的需要。
4、加强金融业监管的需要。
5、政府融通资金的需要。
货币均衡的标志:1、物价水平。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物价变动率是衡量货币是否均衡的主要标志。
2、利率水平。
在金融市场上,货币是特殊的商品,利率是货币资金的价格;
3、货币流通速度。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物价受到国家严格控制,因而当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时,不能表现为物价上升,只能表现为商品供给短缺,有钱买不到商品,货币流通速度减慢等现象。
中央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一般不同工商企业和个人发生往来,指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直接发生业务关系。
中央银行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集中存款准备金;充当最后贷款人;组织全国的票据清算;监督和管理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
实现货币均衡的基本条件:中央银行的货币金融调控是实现货币均衡的关键;财政收支平衡是实现货币均衡的保障;保障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发达的金融市场和种类众多的金融工具;建立合理的国民经济结构。
中央银行的职能:1、货币发行的银行。
在现代金融体系中,中央银行首先是货币发行的银行,它垄断货币的发行权,是全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中央银行独占货币发行权是中央银行发挥其职能作用的基础。
中央银行必须根据经济发展和商品流通扩大的需要,保证及时供应货币。
中央银行必须根据经济运行状况,合理调节货币数量。
2、银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指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直接发生业务关系。
中央银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集中存款准备金;充当最后贷款人;组织全国的票据清算;监督和管理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
3、国家的银行。
所谓国家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代表国家贯彻执行财政金融政策,代为管理财政收支以及为国家提供各种服务。
其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代理国库;向政府融资;代理发行政府债券;保管国家黄金、外汇储备;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法规;代理国际金融事务。
中央银行职能划分为政策调控、金融服务、监督管理和国际合作四大职能。
论述:货币政策目标及工具?
货币政策目标体系:制定货币政策,首先必须明确货币政策的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的,既所要实现的的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是由最终目标和中介指标两个层次有机组成的目标体系。
概括地讲,西方各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所要实现的目标有四个:即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
策操作而最终要达到的宏观经济目标,如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
中介指标分为近期指标和远期指标。
最终目标和中介指标的宏观性从强到弱,可控性从弱到强构成一个重要的目标体系。
中央银行通过对近期指标、远期指标再到最终目标的跟踪,可以及时有效地检测和控制其货币政策效果。
货币政策目标是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来实现的。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使用的各种政策手段。
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直接信用控制工具和间接信用控制工具。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政策工具是对货币供给总量或信用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信用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政策工具。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有选择地对某些特殊领域或特殊用途的信用加以调节和影响的措施。
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所进行的控制。
其手段包括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性比率和直接干预等。
间接信用控制。
间接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用各种间接地措施对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施加影响。
其主要措施有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