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各章节复习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58.50 KB
- 文档页数:10
第一章货币与经济1.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答:在发挥各种职能时的特点:a.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想象的、思维的货币,不一定要现实的货币;货币本身须具有价值。
b。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
2.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的区别:狭义货币—是一个宏观经济学概念,以M1表示,计算方法“流通中现金+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广义货币—与侠义货币相对,以M2表示,计算方法“流通中现金+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商业银行储蓄存款”。
3.货币在经济活动中有何作用:a.宏观经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传递信息和有助于实现宏观调控;b。
是商品生产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是实行经济核算的工具,是实现收入分配的工具.第二章货币制度1.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的货币流通的特点:铸造权分散,铸币不断贬值。
2。
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规定货币材料,货币单位,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准备金制度。
3.纸币和货币的流通规律的联系:都受到商品流通的制约;商品流通是第一性的;货币流通和纸币流通是第二性的,都要适应商品流通的需要. 区别:适应商品流通的方式不同;和商品价格总额关系不同;发挥作用的条件不同.4.金单本位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的原因:在实行金单本位制的国家内,货币数量适当;其货币的对外汇率相对稳定。
5.保持货币稳定性所需的条件:稳定的政治环境;良好的经济环境;有效的政策和法律环境。
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工具1。
信用的作用:促进资金再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速资金周转,节约流通费用;加快资本集中,推动经济增长;调节经济结构。
2。
信用的特征:以偿还为前提,到期必须偿还;偿还时带有利息。
3。
高利贷信用利息率高的原因:a.借款人借款的目的大多不是用于追加资本以获取利润,而是为了取得一般的必需的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
b。
在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货币经济不发达情况下,不容易获得货币,而对货币的需求由很大,这为高利率的形成创造了条件.4。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 实物货币是指()A.没有内在价值的货币 B.不易携带C.专指贵金属货币 D.有货币与商品双重身份2. 支付税金是货币是货币在发挥()A.流通手段B.价值尺度C.世界货币D.支付手段3. 狭义货币指()A.M0B.M2C.M1 D.M34. 劣币是指实际价值()的货币。
A.等于零B.等于名义价值C.高于名义价值D.低于名义价值5. 本位货币是()A.是一个国家货币制度规定的标准货币B.本国货币当局发行的货币C.有限法偿D.可以与黄金兑换的货币6. 纸币本位制是以()的货币制度。
A.银行券为本位货币B.可以自由兑换黄金的本位货币C.信用货币为本位货币D.纸币为本位货币7. 典型的金本位制是()A.金块本位制B.金汇兑本位制C.虚金本位制D.金币本位制8. 本位货币在商品流通和债务支付中具有()的特点。
A.无限法偿B.有限法偿C.债权人可以选择是否接受D.债务人必须支付9. 欧元具有以下特点:A.欧元是欧洲某一主权国家发行的货币;B.欧元仍然是一种信用货币;C.欧元是可以和黄金自由兑换的货币;D.欧元是一种虚拟货币,它背后所代表的是欧盟国家各国的货币。
10. 活期存款由如下特点:A.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流动性是完全相同的;B.活期存款在支付时需要先转化为现金;C.每个家庭和企事业单位都可以持有活期存款;D.活期存款是通过支票进行支付和流通的。
(二)多项选择题1. 相对于银本位制, 金银两本位制有如下优点: ()。
A.有利于金银币币值的稳定B.货币的发行准备更充分C.货币币材更为充分D.可根据不同交易数额选择支付, 便于交易E.可节约金币的使用2. 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A.使商品交易双方的价值的相向运动有一个时间间隔B.加剧了商品流通过程中爆发危机的可能性C.使进入流通的商品增加时, 流通所需的货币可能不会增加D.克服了现款交易对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限制E 使商品买卖变成了两个独立的行为3. 世界货币是指在世界范围内发挥()的货币。
黄达-⾦融学(货币银⾏学)重点笔记第⼀部分⾦融学第⼀章货币和货币制度⼀、货币职能1、价值尺度:⽤以衡量和表现所有商品和劳务价值时,货币执⾏价值尺度职能.2、流通⼿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时,发挥流通⼿段职能.3、⽀付⼿段:货币在偿还债务或作单⽅⾯⽀付时发挥⽀付⼿段职能。
4、贮藏⼿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们当作独⽴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5、世界货币:尤为世界货币,充当国际间的⽀付⼿段、购买⼿段和转移财富的⼿段⼆、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指⼀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货币制度形成于资本主义社会。
货币制度⼤体涉及: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对不同种类货币铸造和发⾏的管理,对不同种类货币⽀付能⼒的规定等。
完善的货币制度能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
三、与货币制度有关的概念1、本位币,也称主币,是⼀国的基本通货,⼀般作为该国法定的价格标准。
最⼩规格是1个货币单位。
2、⽆限法偿,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的货币,指⽆论⽀付数额有多⼤,⽆论属于何种性质的⽀付,对⽅都不能拒绝接受。
3、有限法偿,指在⼀次⽀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有权拒受,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受。
4、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指在⾦银复本位制度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良币退出流通被贮藏,⽽劣币充斥市场四、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战后以美元为中⼼的国际货币体系。
1944年7⽉,西⽅主要国家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确⽴了该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为基础的⾦汇兑本位制。
其实质是建⽴⼀种以美元为中⼼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内容包括美元与黄⾦挂钩,确定1盎司黄⾦等于35美元的官⽅价格,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以及实⾏固定汇率制度。
这个体系的运转与美元的信誉和地位密切相关。
货币银行学前5章重点整理•1.货币的定义:马克思: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现代经济学:从经济学的角度,货币是任何一种人们在交换产品或服务,或者偿还债务时所愿意接受的优质资产——资产是由个人或企业持有的有价值的东西。
•货币是指在商品和劳务的支付中或债务的偿还中被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
•货币一般是指通货和活期存款。
2.流动性概念:这是指信用工具可以迅速变现而不至于遭受损失的能力。
信用工具的流动性大小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能否方便地随时自由变现;二是变现过程中价格损失的程度和所消耗的交易成本的大小。
3.货币形态的演进:1. 种种实物货币——货币最古老的形态:中国最早的货币是“贝”。
古书有“夏后以玄贝”的说法,考古屡有证实。
世界其他地区也多有使用贝的。
荷马史诗中,经常用牛标示物品的价值;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中国吐蕃地区用盐块作货币。
2. 金属货币,其中,金属铸币流通了几千年,直到上世纪中,在世界上才基本成为货币的历史形态。
(中国的刀布、五铢、开元通宝)3. 用纸做的货币:⑴银行发行的银行券(二章四节有说明);⑵国库发行的纸币;⑶两者之间的区分。
⑷始于南宋的大规模纸币流通——世界最早。
1. 不兑现的银行券及硬辅币。
2. 账簿上的货币——存款货币:可签发支票的存款与定期存款。
3.以电磁信号为载体的货币。
4、货币制度的定义和概念:定义:国家用法律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主要内容包括:(1)货币材料的规定(2)货币单位的确定(3)规定各种通货的发行和流通程序(4)准备金制度5.货币层次的划分:一、西方国家货币层次划分划分的依据:流动性差异第一层次狭义货币:是指那些流动性最强,其承担的职能主要是充当交换媒介即流通手段的那部分货币,包括现金和银行活期存款。
M0(通货):流通中的纸币和硬币M1=M0 + 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可以签发支票的存款)第二层次广义货币:它既包括高流通性的现金,活期存款,又包括流通性稍差但有收益的存款货币。
金融学第一篇货币、信用与金融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名词解释1、货币流通:以个人、企业、财政及机关团体、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对外经济联系为中心的货币收支紧密联结在一起,此收彼支,此支彼收,由此及彼,连绵不断。
由此构成的货币收支系统通常称为货币流通。
2、货币制度:各国在货币问题方面都制定的种种法令。
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完善的货币制度能够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
3、无限法偿:是指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其含义是: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如何大以及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即不论是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缴纳税款等,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4、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目前世界各国发行的货币,基本都属于信用货币。
二、简答题1、简述货币的职能。
货币职能是指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它是货币本质的表现。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基本职能。
货币的五种职能相互联系,共同表现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
2、金本位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来决定。
金本位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
特征:自由流通、自由铸造、自由输入输出、自由兑换。
3、简述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对不同种类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的管理,对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
第二章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一、名词解释1、布雷顿森林体系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成员国的货币金平价应以黄金和美元来表示,形成了双挂钩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各国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金融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货币的产生与发展是一个社会历史现象。
货币的形态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扩大也不断改变着其形式,货币形态的演进经历了4个主要的阶段:足值货币、表征货币、信用货币和电子货币。
其中,电子货币是新型的信用货币的形式,是高科技的信用货币。
2、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4大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主要的两大职能。
此外,货币流通如果越出国界,一国的主权货币还将承担世界货币的职能。
3、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它是一个历史的经济范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体现商品经济社会中的生产关系。
4、现代信用货币按照其流动性的不同,可划分为M0、M1、M2等不同的层次,各国对不同层次货币规定的口径有所不同,不同层次的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影响不同,对科学分析货币流通状况、正确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的形式确立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1)货币材料的确定,(2)货币名称、单位和价格标准,(3)本位币、辅币、及其偿付能力,(4)发行保证制度。
6、货币制度经历了银本位、金银复本位、金本位、纸币本位4个主要阶段。
7、金币本位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其内在特征保证了货币价值对内和对外的稳定,从而促进了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商品流通的扩大。
8、当货币制度超越了国家主权的限制时,就形成跨国货币制度,欧元就是其典型的代表。
在同一主权国家内部,也可能会有多种货币制度并存,我国的人民币、港币、澳元所构造的一国两制三币就是其中的一例。
9、在双本位货币制度的情况下,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会被驱逐出流通,导致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又称为“格雷欣法则”。
货币发展的几个阶段:1.朴素的商品货币阶段:以一种具体的商品作为货币中介。
共同点:(1)一般都是劳动产品,具有价值;(2)其使用价值都是能直接满足人们某一方面的需要;(3)作为货币一般不需要经过加工铸造。
金融学复习汇总一、判断题1.俗话说的“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表达的金融学原理是分散化投资可以降低风险。
〔A〕2.对于一个经济系统而言,金融体系必须是一个能自我平衡的体系,否则将会引发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乃至政治危机。
〔A〕3.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的银行业务正在遭受来自证券业、保险和基金组织的侵蚀,世界金融体系越来越显得多元化,银行作为各国金融体系的信贷中心、结算中心和现金出纳中心的地位已不复存在。
〔B〕4.钱、货币、通货、现金都是一回事,银行卡也是货币。
〔B〕5.所谓“流通中的货币〞就是现金,即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和发挥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的总和。
〔B〕6.信用货币虽然本身没有价值,但由于其能够发挥货币的职能,所以构成社会财富的组成局部。
〔A〕7.电子货币作为一种信用货币,预示着无现金社会的开展趋势,即完全没有货币的社会。
〔B〕8.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平安性的强弱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
〔B〕9.我国M1层次的货币口径是:M1=流通中现金+定期存款。
〔B〕10.在纸币本位制下,如果在同一市场上出现两种以上可流通纸币,会导致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排斥实际价值高的货币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B〕11.货币制度最根本的内容是确定货币名称和货币单位,货币名称和货币单位确定了,一国的货币制度也就确定了。
〔B〕12.金融市场被称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这实际上指的就是金融市场的调节功能。
〔B〕13.资本市场是指以期限在1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交易对象的短期金融市场。
〔B〕14.金融产品的收益性与流动性一般是反向变动,收益性越强,流动性越差。
〔B〕15.我们经常说高风险高收益,是说只要投资者承当高风险,就可以获得高收益。
〔B〕1.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能力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
〔B〕2.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根本区别在于商业银行是唯一吸收活期存款、开设支票存款账户的金融中介机构。
〔A〕3.分业经营限制了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活力,不利于提高资金的配置与使用效率。
I货币的起源和发展一、货币的产生1、货币产生的几种理论观点这些观点主要是:(1)货币是国家规定或创造的。
(2)货币是人们为了克服物物交换的困难协商出来的。
(3)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自发产物。
2、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1)简单价值形式在原始社会后期,剩余产品开始出现,各部落在交换过程中,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
这种价值表现是不完善的、不成熟的,也是不充分的。
(2)扩大的价值形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一种商品的价值经常表现在一系列的商品上,各种商品交换的比例关系和它们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比例关系更加接近。
但其弱点很明显:①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仍不完整,作为等价物的商品的链条可以无限延伸;②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也不统一;③位于等价物地位的不同商品之间相互排斥,交换的效率十分低下。
(3)一般价值形式一切商品的价值集中地表现在某一种商品上,这便出现了一般等价物。
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具有完全的排他性,实际上起着货币的作用,它使商品的使用价值转化为价值,使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使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一部分。
但这种商品不是固定的。
(4)货币形式从交替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众多商品中最终分离出来一种经常起着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成为表现、衡量和实现价值的一种工具,这便是货币。
货币是商品生产者自发的共同交往行为的结果,同时也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它解决了物物交换的困难,但又使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进一步发展,使得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对立表现为商品和货币的对立。
二、货币的本质1、货币的本质定义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并体现一定的社会关系的特殊商品。
它是在商品交换中自发产生的,其根源在于商品本身,也是价值形式发展和商品生产与交换的发展的必然产物。
2、货币的本质特征(1)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首先是商品,具有商品的共性,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但它不是普通的商品,具有两个基本特征:①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价值,使用价值。
2、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①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物物交换偶然发生;②扩大的价值形式;③一般价值形式:用一般等价物来表现所有商品的价值;④货币形式3、货币形态的发展:最初的实物货币,如人们在交换的过程中使用的贝壳;后来,贝壳等实物货币不便于交换,便演化为金属货币,如铁等。
这最初是贱金属,后来又深化为银、再到后来的金。
但是实物货币在保管、使用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不便,加上交易的扩大,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金银去充当货币,于是各国开始发行纸币,最初的纸币与金银挂钩,后来又不以金银持钩。
所以从实物货币到纸币,是一种由真实价值到信用方式的转变。
目前,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大发展,和结算渠道的多元化,电子支付手段在许多领域也充当着货币等价物。
而且这一发展趋势必将进一步加快。
4、国家纸币是不兑现信用货币。
5、货币的5大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6、货币制度的构成:1>确定货币材料;2>确定货币单位;3>确定金属货币的铸造权;4>确定本位币与辅币;5>规定货币的法定偿付能力;6>金准备制度。
7、货币制度的发展经历的4个阶段: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纸币本位制)四个过程。
①银本位制,以白银为币材的一种货币制度。
②金银复本位制,以金银同时作为币材,金币和银币均为本位币。
③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币材的货币制度。
最典型的金本位制是金币本位制。
④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以不兑现的纸币或银行券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各国都普遍实行这种货币制度。
8、“格雷欣法则”“布雷顿森林体系”格雷欣法则(Gresham's Law) 指在实行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金银有一定的兑换比率,当金银的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不一致时,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高的金属货币(良币)将逐渐减少,而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低的金属货币(劣币)将逐渐增加,形成良币退藏,劣币充斥的现象。
货币银行学期复习第一章货币与信用一、名词解释1、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实物货币: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出来的某种产品类充当货币。
3、信用货币:不能与金属货币相兑换的纯粹的货币价值符号。
4、货币本位制度:对本位货币的名称、材料、铸造、发明、兑换与流通等所作的有关规定。
5、无限法偿:无论支付数额多大,无论属于任何形式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6、纸币本位制度:以政府或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本位货币的制度。
7、交易媒介:货币作为商品交易媒介物的功能。
8、价值标准:货币作为衡量商品的价值尺度的职能。
9、价值储藏: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处于一种静止状态时发挥的功能。
10、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价值的单方面转移时所发挥的功能。
11、信用: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单方面价值让渡。
12、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以商品赊销和预付货款形式提供的信用。
13、银行信用: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
14、国家信用:国家作为债务人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
15、消费信用: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16、信用工具:用以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书面凭证。
17、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为币材,本位币与一定量黄金保持等价关系的货币制度。
18、格雷欣定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即在实际比价与法定比价不同的两种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量较高的货币成为良币,实际价值量较低的货币成为劣币,在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领域而劣币充斥市场。
19、货币供给弹性:某个时间段为适应一定商品量的货币需要,货币供给在一定幅度内可多一点或少一点。
二、思考题1、为什么说现代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答:社会经济活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均与货币发生着密切的关系,经济的货币化与金融化正在迅猛地发展,渗进国民经济活动的每个方面。
2、货币的基本职能有哪些?答:①交易媒介②价值标准③价值储藏④支付手段⑤世界货币3、货币形态的演变经历了哪些阶段?答:①实物货币②金属货币③代用货币④信用货币⑤电子货币4、货币本位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①确定货币材料,②规定货币单位,③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④规定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⑤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⑥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
货币银行学章节重点复习总结发布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05-28 15:38 共506人浏览[大] [中] [小]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流通1、了解: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中外货币起源的学说;货币形式的演变过程;西方国家货币层次划分的内容;货币计量的有关概念和统计分析的经济意义。
2、掌握: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货币在现代经济中的功能;货币层次划分的意义和依据。
3、重点掌握:现代货币形式;货币层次的划分与计量。
第二章货币制度1、了解:国家货币制度的含义;国家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区域性货币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2、掌握:货币制度的构成;国家货币制度的类型;劣币驱逐良币规律;人民币的发行程序。
3、重点掌握:牙买加体系的内容构成;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
第三章国际交往中的货币与汇率1、了解:汇率的定义;汇率的种类;汇率决定理论;汇率制度的演变历程。
2、掌握:外汇的概念与内容;汇率的标价方法;牙买加体系下的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汇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人民币汇率制度及其改革。
3、重点掌握:汇率的作用与影响。
第四章信用的演进1、了解:信用的产生和发展;高利贷信用的特点与作用;新兴资产阶级反对高利贷者的斗争;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信用与货币的关系;等等。
2、掌握:信用的含义;信用的分类;现代信用活动基础与特征;现代信用体系的构成。
3、重点掌握:现代信用对经济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社会征信系统。
第五章信用形式1、了解:我国商业信用的发展;政府信用的历史发展;个人信用的含义与类型;我国消费信用的发展状况。
2、掌握:企业信用的含义与形式;对工商管理和会计专业的同学来说应该重点把握。
银行信用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之间的关系;政府信用的含义与形式;个人信用的含义与类型;消费信用的形式、作用及其约束条件。
3、重点掌握:商业信用的含义、特点、作用及其局限性;银行信用的含义与特点;国际信用的形式。
目录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二章信用第三章利息与利率第四章金融市场第五章商业银行第六章中央银行第七章其他金融机构第八章货币供求与均衡第九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十章货币政策第十一章外汇与国际收支第十二章金融与经济发展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填空题1、货币源于,是商品交换过程发展的必然产物,并在商品经济的矛盾运动中产生和不断发展。
(商品)2、货币本质的表述是。
(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一般等价物等价物的特殊商品)3、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作为否发挥作用时固有的功能。
(一般等价物)4、货币具有、、、和五个方面的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5、货币发挥价值尺度的职能,表现和衡量商品的价格必须借助于。
(价格标准)6、货币的五种职能中,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是核心职能,支付手段的职能是以的存在为前提的。
(流通手段,贮藏手段)7、商品的价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就是,价格的变化依存和的变化。
(商品价格,商品价值,货币价值)8、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价格)9、货币用于清偿债务、支付税金、租金、工资等所执行的职能,即为--------------职能。
(支付手段)10、黄金作为世界货币一般负有三项使命,即当做、和。
(国际间的支付手段,国际间的购买手段,社会财富的代表)11、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取决于、、等三个因素,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表示为:流通中的货币量= 。
(商品总量,商品价格,货币流通速度,商品总量×商品价格÷货币流通速度)12、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的强弱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
(流动性)13、从货币形态的演进过程来看,主要有、、、。
(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或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14、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一般是由发行的本位货币,国家法律规定具有的能力。
(一国政府或货币当局,无限法偿)15、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主要有:、、、等。
《货币银行学》复习内容第一章货币供求理论1、理解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理论的异同。
2、比较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的异同。
3、理解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4、理解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政策主张。
5、理解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供应与扩张的过程。
6、理解货币均衡和市场均衡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利率理论1、理解古典利率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2、理解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3、理解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4、理解新古典综合学派对利率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第三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理解菲利普斯曲线的内容及其政策含义。
2、什么叫通货膨胀中的资产结构调整效应?3、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成因及其治理方法。
4、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成因及其治理方法。
第四章金融中介体系1、了解资产证券化的含义。
2、了解金融创新的基本方式和内容。
3、了解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第五章金融市场1、了解风险资本的投资过程。
2、深入理解CAPM模型的基本内容。
3、了解期权定价模型的内容。
第六章金融监管体系1、了解社会利益论和金融风险论对金融监管必要性的分析。
2、重点理解《巴塞尔协议》三大支柱的内容。
第七章货币政策1、理解货币政策的泰勒规则。
2、了解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渠道。
3、了解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及其条件。
第八章汇率理论1、深入理解购买力平价理论的相关内容。
2、了解国际借贷理论、货币局制度等相关内容。
第九章国际货币体系了解“特里芬难题”、牙买加体系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相关内容。
第十章内外均衡理论1、名词解释:米德冲突。
2、理解内外均衡的基本内容。
3、理解蒙代尔政策配合理论的基本内容。
《货币银行学》复习内容整理一、名词解释1.泰勒规则:是根据产出和通货膨胀的相对变化而调整利率的操作方法。
这一规则体现了中央银行的短期利率工具按照经济状态进行调整的方法。
其思想根源,可以上溯到费雪效应,即利率与通胀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货币银行学复习重点与答案货币银行学第一章:货币理论一、名词解释:基础货币P482:是中央银行所发行的现金货币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的总和。
基础货币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它是由中央银行资产业务创造的,并且是信用货币的源头。
货币层次P478:各国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时,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大小作为标准,并根据自身政策目的的特点和需要,划分了货币层次。
其粗略的分类为:M0:现金流通量;M1:M0+各种活期存款;M2:M1+各种定期存款。
货币层次的划分有利于中央银行进行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和货币政策操作。
流动性偏好P:凯恩斯在分析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时认为,货币需求主要受个人对收入支配的心理因素决定。
个人对收入支配有消费和储蓄两种形式。
其中储蓄部分是以现金货币形式持有还是以有价证券形式持有,取决于人们对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偏好程度,即流动性偏好。
凯恩斯认为影响流动性的偏好程度即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倒逼机制P484:在中国目前的经济体制下,大量的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往往压迫商业银行不断增加贷款,从而迫使中央银行被动的增加货币供应,形成所谓的“倒逼机制”。
二、简答题:1、简要说明货币供给的生性与外生性。
P483-484货币供给的生性与外生性的争论,实际上是讨论中央银行能否完全独立控制货币供应量。
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是在一个经济体系部由多种因素和主体共同决定的,中央银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并不能单独决定货币供应量;因此,微观经济主体对现金的需求程度、经济周期状况、商业银行、财政和国际收支等因素均影响货币供应。
外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由中央银行在经济体系之外,独立控制。
其理由是,从本质上看,现代货币制度是完全的信用货币制度,中央银行的资产运用决定负债规模,从而决定基础货币数量,只要中央银行在体制上具有足够的独立性,不受政治因素等的干扰,就等从源头上控制货币数量。
货币银⾏学期末复习重点《货币银⾏》期末复习重点第⼀章思考1、关键词:价格标准:货币的计量单位,是由货币的价值尺度派⽣出来的技术性规定。
货币购买⼒:L= 1/p 物价指数的倒数货币制度:国家法律规定的货币流通的规则、结构和组织机构体系的总称。
(⾦属货币制度+信⽤货币制度)银本位制:以⽩银作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本位制(含⾦币本位-⾦块本位–⾦汇兑本位):以黄⾦作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币本位制度⾦块本位:不铸造⾦币,没有⾦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银⾏券规定含⾦量,但不能⾃由兑换,只能在规定的数额以上兑换⾦块,黄⾦集中于政府保管,作为银⾏券流通的保证。
⾦汇兑本位:不铸造⾦币,没有⾦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中央银⾏将黄⾦和外汇存⼊另⼀实⾏⾦本位制国家的中央银⾏,并规定本国货币与该国货币的兑换⽐例,银⾏券规定有含⾦量,但不能直接兑换黄⾦,只能兑换外汇,政府或中央银⾏通过固定⽐价买卖外汇的办法来稳定本国币值和汇率。
格雷欣法规(劣币驱良币):实⾏⾦银复本位制条件下,⾦银有⼀定的兑换⽐率。
当⾦银的市场⽐价与法定⽐价不⼀致时: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信⽤货币(纸币):是以信⽤作为保证,通过信⽤程序发⾏和创造的货币。
不兑现的信⽤货币制度:中央银⾏代表国家发⾏以纸币为代表的国家信⽤货币,由政府赋予⽆限偿还能⼒并强制流通的货币制度。
布雷顿森林体系:1、以美元为中⼼的“双挂钩”汇兑平价体系。
即美元与黄⾦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2、美元充当国际货币。
3、实⾏多渠道的国际收⽀调节。
4、成⽴国际货币基⾦组织。
⽛买加体系:1、黄⾦⾮货币化2、国际储备多元化3、浮动汇率制合法化4、货币调解机制多样化特⾥芬难题:由于美元与黄⾦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因此⽽取得了国际核⼼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长期贸易逆差;⽽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要求美国必须是⼀个长期贸易顺差国。
《货币银行学》各章复习重点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交换制度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2、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3、货币的职能及现代货币银行学关于货币职能的表述4、货币形式的发展5、货币制度的形成、构成要素及类型第二章信用与金融市场1、信用的本质及信用的形式2、金融工具的特性与种类3、几种主要金融工具的含义(债券、股票、支票等)4、金融工具创新的原因5、金融市场的概念及分类6、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7、金融市场的功能8、货币市场的特征及其构成9、资本市场的特征及其构成第三章金融中介与金融机构1、金融中介的必要性2、金融中介机构的性质与职能3、金融中介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4、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第四章利息与利率1、利息的本质2、利率的种类3、决定和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4、国外利率自由化的经验教训5、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展6、深化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骤与措施第五章商业银行与存款创造1、商业银行的产生与性质2、巴塞尔协议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3、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4、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概念5、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6、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7、存款创造的基本原理和派生存款的创造过程8、影响派生存款乘数的因素9、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10、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商业银行应做的努力第六章货币供给1、基础货币2、货币层次的划分3、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第七章货币需求1、费雪的现金交易方程式2、现金余额方程式3、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4、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第八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通货膨胀的定义2、通货膨胀的测量3、通货紧缩的定义及种类第九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1、中央银行在现代信用制度下存在和发展的客观经济基础2、中央银行的职能3、中央银行体制的类型4、货币政策目标的含义及特点第十章金融与经济发展1、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与金融结构的主要特征2、“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论3、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的目标模式4、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的经验与教训。
第一章 金融与经济第一部分 填空题、测量经济货币化的三个常用指标 、 和 。
提供存款货币。
8第二部分 是非判断题1、货币和财富是同一个概念。
( )2、货币和财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货币只是财富的一小部分。
( )3、金融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同时金融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 )4、金融已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现代经济也正在逐步转变为金融经济。
( )5、人们可以用货币来计量收入水平,所以人们的收入就是他所持有的货币。
( )6、利率变动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中包括货币供求。
当货币供给增加,超过货币需求时,利率水平就会上升。
( )第三部分 名词解释1、货币2、财富3、收入4、金融5、金融深化第四部分 简答题1、 简述货币、收入和财富三者之间的关系。
2、 如何认识金融市场发展的影响?第五部分 论述题1、 如何理解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2、 如何理解金融与经济的辨证关系?第五部分 参考答案一、 填空题: 1、货币2、信用中介 支付中介 支付中介3、实际金融资产存量/国民生产总值 实际金融资产存量/有形财富总量 人均实际货币量4、资产5、金融深化6、利率7、银行体系 中央银行 商业银行 8、信用创造二、是非判断题:1、错2、对3、对4、对5、对6、错三、名词解释1、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收入(income):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的全部进帐和现金收入。
所有收入的总和是国民收入,包括劳动收入和财产收入。
3、财富(wealth):是人们在某一时点所拥有资产的货币净值。
4、金融:是指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活动。
狭义的金融是指资金融通;广义的金融还包括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市场的构成。
5、金融深化:是指放松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过度干预,使利率和汇率能够充分反映资金和外汇的实际供求情况,并能够抑制通货膨胀。
四、简答题1、答案要点: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收入(income):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的全部进帐和现金收入。
金融学复习汇总一、判断题1.俗话说的“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体现的金融学原理是分散化投资可以降低风险。
(A)2.对于一个经济系统而言,金融体系必须是一个能自我平衡的体系,否则将会引发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乃至政治危机。
(A)3.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的银行业务正在遭受来自证券业、保险和基金组织的侵蚀,世界金融体系越来越显得多元化,银行作为各国金融体系的信贷中心、结算中心和现金出纳中心的地位已不复存在。
(B)4.钱、货币、通货、现金都是一回事,银行卡也是货币。
(B)5.所谓“流通中的货币”就是现金,即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和发挥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的总和。
(B)6.信用货币虽然本身没有价值,但由于其能够发挥货币的职能,所以构成社会财富的组成部分。
(A)7.电子货币作为一种信用货币,预示着无现金社会的发展趋势,即完全没有货币的社会。
(B)8.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安全性的强弱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
(B)9.我国M1层次的货币口径是:M1=流通中现金+定期存款。
(B)10.在纸币本位制下,如果在同一市场上出现两种以上可流通纸币,会导致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排斥实际价值高的货币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B)11.货币制度最基本的内容是确定货币名称和货币单位,货币名称和货币单位确定了,一国的货币制度也就确定了。
(B)12.金融市场被称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这实际上指的就是金融市场的调节功能。
(B)13.资本市场是指以期限在1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交易对象的短期金融市场。
(B)14.金融产品的收益性与流动性一般是反向变动,收益性越强,流动性越差。
(B)15.我们经常说高风险高收益,是说只要投资者承担高风险,就可以获得高收益。
(B)1.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能力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
(B)2.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基本区别在于商业银行是唯一吸收活期存款、开设支票存款账户的金融中介机构。
(A)3.分业经营限制了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活力,不利于提高资金的配置与使用效率。
(A)4.票据贴现是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B)5.结算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传统资产业务。
(B)6.在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中,流动性是一项重要原则,因此,商业银行应该保留尽可能多的现金准备。
(B)7.一般来说,流动性较强的资产盈利性也比较好。
(B)8.根据负债管理理论进行经营的银行,容易出现经营风险增大的问题。
(A)9.在现代经济活动中,一切货币供给都是通过银行体系实现的,中央银行发行现金,商业银行则提供存款货币。
(B)10.中央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机构,一般不经营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普通金融业务。
(A)1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所以,除中央银行外,任何其他金融机构的行为都不会影响货币供给。
(B)12.通常,政府的收入与支出均通过财政部门在中央银行内开立的各种账户进行。
(A)13.中央银行对银行再贴现或再贷款,会导致基础货币等量增加。
(A)14.各国中央银行的独立程度虽然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没有一家中央银行能够完全独立于政府之外。
(A)15.中央银行是整个宏观调控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门,因此,其行为目标自始自终与政府目标是一致的。
(B)1.同业拆借利率是一些国家中央银行进行调控的中介指标,发挥着表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意图和效果的作用。
(A)2.银行承兑汇票的第一责任人是出票人。
(B)3.短期国债以贴现方式进行,投资者的收益是证券的购买价与证券面额之间的差额。
(A)4.资本市场中的股票、债券和投资基金都是一种直接的证券投资方式。
(B)5.场外交易是股票流通的主要组织方式。
(B)6.第四市场的股票交易主要发生在证券商和机构投资者之间。
(B)7.一般而言,债券私募发行多采用直接发行方式,公募发行则多采用间接发行方式。
(A)8.债券的发行利率或票面利率等于投资债券的实际收益率。
(B)9.一般来讲,单利计息的债券,其票面利率应高于复利计息和贴现计息债券的票面利率。
(A)10.英国传统上外汇采用直接标价方法。
(B)11.成长型基金以追求资本增值为主,股利分配仅占投资收益的一小部分。
(A)12.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一国的物价变动是外汇汇率涨落的结果。
(B)13.外汇柜台市场是一种无固定场所及无固定开盘和收盘时间的外汇市场。
(A)14.根据利率平价说,利率相对较高国家的货币未来升水的可能性较大。
(B)15.间接套汇是指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不同外汇市场中三种或多种不同货币之间交叉汇率的差异,进行买卖赚取汇价收益。
(A)1.一般来说,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能够加以直接控制的,而货币乘数则是中央银行不能完全控制的。
(A)2.凡是影响或决定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的因素,就是影响或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
(A)3.货币供给之所以是一个内生变量,主要是因为货币当局能够对货币乘数实施直接或完全的控制。
(A)4.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决定了货币供给的总量。
(A)5.在现代货币供给理论中,现金漏损意味着商业银行体系准备金的流失。
(A)6.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可测性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对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能对该金融变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能够较准确地控制金融变量的变动状况及其变动趋势。
(B)7.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A)8.中央银行买入政府债券会使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减少。
(B)9.在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商业银行业务的变化过程属于内部时滞。
(B)10.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它仅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不包括财政部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A)11.公开市场政策工具可以经常使用。
(A)12.指数化政策通常指按物价变动情况自动调整收入的一种分配方案。
(A)13.在物价管制的情况下,不可能发生通货膨胀。
(B)14.货币主义学派认为,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A)15.通货膨胀对社会收入分配没有影响。
(B)1.金融创新的出现,致使微观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大大降低。
(B)2.金融创新的出现,使得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更加明晰,大大提高了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力。
(B)3.允许金融机构业务交叉是金融管制放松的内容。
(A)4.国际清算银行规定开展国际业务的银行必须将其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例维持在8%以上。
(A)5.期货和远期没有任何区别。
(B)6.外汇衍生工具市场的主要活动涉及货币互换、货币期货、货币期权以及上述交易的混合交易。
(A)7.金融脆弱是指一种趋于高风险的金融状态,泛指一切融资领域中的风险积聚,包括信贷融资和金融市场融资。
(A)8.金融脆弱并不等于金融危机,由金融脆弱到金融危机还有个演化过程。
(A)9.银行经营中的风险是金融危机的直接来源之一。
(A)10.金融监管总能够有效保护公众利益和消费者利益。
(B)11.对信息披露的监管要求金融机构必须公开其一切财务信息。
(B)12.金融监管当局有必要通过一定的监管措施配合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顺利实施。
(A)13.《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同于1998年《巴塞尔协议》。
(B)14.进入监管体制是一国金融体系稳定的制度保障。
(A)15.次贷危机之后,进入监管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对单个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
(B)二、单项选择题1.在有效市场假说中,认为基本面分析是徒劳的、无用的市场是(B 半强有效市场)2.唐朝的1元钱历经一千多年,按年利率5%计算,至今本息可达天文数字,这体现(A 货币有时间价值)金融学原理。
3.下列属于存款型金融机构的是(D 信用社)。
4.当今世界上存在两种金融体系,即“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和“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
以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的典型国家是(D 德国)。
5.在下列行为中,(B 餐馆就餐付账)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6.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货币形态是(A 实物货币)。
7.以下属于我国准货币的是(C 个人储蓄存款)。
8.若将100元人民币存入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账户,会导致(D M1减少,M2不变)。
9.最早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是(B 英国)。
10.如果金银的法定比价为1:13,而市场比价为1:15,这时充斥市场的将是(A 银币)。
11.金融市场的配置功能不表现在(C 信息的再分配)方面。
12.金融市场按(D 交易对象)划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衍生金融市场。
13.金融工具的收益有两种形式,其中下列哪项收益形式与其他几项不同(D 资本利得)。
14.一般来说,(B 金融工具的收益大小)不影响金融工具的安全性。
15.由于利率的变动导致债券价格与收益率发生变动的风险属于(C 利率风险)。
1.(C.英格兰银行)是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银行,也是现代银行产生的象征。
2.下列属于中央银行负债业务的是(A.货币发行)。
3.下列(D.应付款项)不属于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
4.信托与租赁属于商业银行的(C.中间业务)。
5.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初,金融市场出现“脱媒”现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转向(B.负债管理)。
6.预期收入理论属于商业银行管理的(A.资产管理)理论。
7.商业银行资产在无损失状态下迅速变现的能力是指(B.资产的流动性)。
8.中央银行的产生(C.晚于)商业银行。
9.下列(B.最后贷款人)最能体现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10.真正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职能的是(A.英格兰银行)。
11.人们手中持有的纸币体现持有人对中央银行的(B.债权)。
12.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流通中现金之和,称为(C.基础货币)。
13.下列属于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是(D.再贷款)。
14.下列中央银行中,具有较大独立性的是(C.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15.中央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机构,其业务对象为(B.一国政府与金融机构)。
1.同业拆借市场的拆借期限通常为(A 1-2天)2.下列哪项不是同业拆借利率的影响因素(D 拆出方的信誉)。
3.下列哪项不属于商业票据的优点(A 筹集资金数额大)。
4.请比较下列哪项利率最大(D 同业拆借利率)。
5.下列哪项不是短期国债的特点(D 面额大)。
6.资金融入方在出售证券的同时,和证券的购买商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从而获取即时可用资金的一种交易行为是(A 正回购)。
7.股票的买卖双方之间直接达成交易的市场称为(D 第四市场)。
8.(C 股息、红利)对股价变动影响最大,也最直接。
9.下列对债券价格变动的表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D 票面利率越高,债券价格的波动幅度越小)。
10.按照(A 是否可以赎回)不同,投资基金可以分为开放型基金和封闭型基金。
11.在一定条件下,一国货币对外贬值会刺激(B 出口),改善贸易收支状况。
12.中间汇率的定义是(B 买入与卖出汇率的平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