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7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1、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通病大体积混凝土具有结构体积大、承受荷载大、水泥水化热大、内部受力相对复杂等结构特点。
在施工上,结构整体性要求高,一般要求整体浇筑,不留施工缝。
这些特点的存在,导致在工程实践中,大体积混凝土出现其特有的质量通病,常有以下几种类型:施工冷缝。
因大体积混凝土的混凝土浇筑量大,在分层浇筑中,前后分层没有控制在混凝土的初凝之前;混凝土供应不足或遇到停水、停电及其它恶劣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混凝土不能连续浇筑而出现冷缝。
泌水现象。
上、下浇筑层施工间隔时间较长,各分层之间产生泌水层,它将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脱皮、起砂等不良后果。
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过厚。
因大体积混凝土的量大,且多数是用泵送,因此在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会产生过厚现象。
早期温度裂缝。
在混凝土浇筑后由于早期内外温度差过大(25℃以上)的影响,大体积混凝土会产生两种温度裂缝:(1)表面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水泥的水化热量大,由于体积大,水化热聚集在内部不易散发,混凝土内部温度显著升高,而表面散热较快,这样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而砼的早期抗拉强度很低,因而出现裂缝。
这种温差一般仅在表面处较大,离开表面就很快减弱,因此裂缝只在接近表面的范围内发生,表面层以下结构仍保持完整。
(2)贯穿性裂缝:由于结构温差较大,受到外界的约束而引起的。
当大体积砼浇筑在约束地基(例如桩基)上时,又没有采取特殊措施降低、放松或取消约束,或根本无法消除约束时易导致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而在约束接触处产生裂缝,甚至会贯穿整个表面产生贯穿性裂缝。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主要要求是:既要保证设计强度,又要大幅度降低水化热;既要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又要降低水泥和水的用量。
所以,施工中应选择合适水泥,减少水泥用量,掺外加剂,控制水灰比。
根据设计要求,混凝土中掺加水泥用量4%的复合液,具有防水剂、膨胀剂、减水剂、缓凝剂4种外加剂的功能,溶液中的糖钙能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使用水量减少20%左右,水灰比可控制在0.55以下,初凝延长到5h左右。
1、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泥的水化热,致使混凝土体内产生很高的温度,但又不易散发,导致混凝土体内部与表面产生很大的温差。
当温差超过一物的质量。
2、大体积混凝土原材料要求1)、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前提下,减少水泥的用量,以控制水化热。
2)、使用水化热较低的大坝水泥、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或低强度水泥等。
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要点1)、合理分层分块,控制其每次浇筑的几何尺寸,加快混凝土散热速度。
2)、控制水化热。
3)、降低混凝土入仓温度。
4)、控制混凝土体的内外温度。
4、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措施1)、减小浇筑层厚度,分层浇筑时,各分块平均面积不宜小于50㎡。
2)、优先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
3)、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前提下,减少水泥用量。
4)、冷却骨料,或加入冰块。
5)、按规定在部分混凝土中适量埋入石块。
6)、在必要情况下,可在混凝土中埋设冷却水管,通水冷却。
7)、混凝土浇筑安排在一天中气温较低时进行。
8)、采取温控措施,加快测温工作,并实施监控。
9)、区别不同的环境、条件,对已浇筑的混凝土分别采取浇水、覆盖、积水等相应的养护方法。
1、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因混凝土的硬化中,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造成其内外温差大。
造成混凝土表面受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产生很大应力,使混凝土因早期强度低而产生裂缝,这种情况出现的裂缝往往较浅。
当浇筑混凝土时温度很高,加上水化热的温升很大,使混凝土的温度更高,在混凝土冷却收缩后,内部出现很大的拉应力没有被释放,则会出现较深裂缝。
2、当在施工中出现以上裂缝的征兆时,需立即采取如下预防措施:1)、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如采用降低骨料的温度,或加冰水,或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回升,或用液态氮降低混凝土的温度等。
2)、降低混凝土的浇筑厚度,使混凝土的水化热得到充分散失。
3)、加强浇筑混凝土的表面保护。
如浇筑后,表面应与时用麻袋等覆盖,并洒水养护,在炎热夏天应适当延长这一状态养护。
大体积混凝土控制措施本工程地下室一般底板厚度500m。
混凝土一次浇注量较大因此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范畴。
对此必须重点控制有害裂缝的发生,确保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安全。
通过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如何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我们确定出以下防治措施: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在满足泵送条件下使用较小的水灰比,骨料有良好级配,使空隙率最小,藉以尽可能的减小混凝土的干缩和终凝前的塑性收缩。
同时根据使用要求不同掺加的高效减水剂,缓凝剂或复合外加剂。
2、混凝土的施工防裂措施:施工中制订出从浇筑顺序、施工缝留置、浇筑程序、振捣要求到收活的作法,以至养护等整套工艺。
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控制混凝土的塑性收缩、温度收缩和干缩,使之尽量减小,确保混凝土早期不开裂或不出现有害裂缝。
根据施工图中后浇带的位置合理的划分施工段,混凝土浇注完毕后养护及时合理,可以防止大部分有害裂缝的发生。
3、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的养护必须保持混凝土的湿润,防止混凝土表面与内部温差超过25℃防止过快的降温是确保大体积混凝土不出现有害裂缝的关键环节。
本工程底板厚度为600mm。
根据计算施工时首先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塑料布,然后铺设两层阻燃草帘子,其厚度约为23mm左右,可以满足要求。
混凝土浇注完毕后及时进行养护,先铺一层塑料布,防止水份的蒸发,其上覆盖阻燃草帘子两层,以使混凝土表面温度不过快的散发而造成内外温差过大。
并根据测温记录,决定是否增加覆盖厚度,养护时间不少于12天。
4、混凝土测温:现场设专人进行测温记录。
为了能及时掌握温度变化情况,在混凝土中设置测温点,在底板处设置至少5处。
设在底板厚度的1/2处,采用电子电热偶进行测温。
每个测温孔设专人记录温度,以掌握混凝土内外温差随时对混凝土的养护进行调整。
5、混凝土试块的留置:⑴混凝土强度检验:结构实体检验用同条件养护试件龄期确定。
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方式和取样数量,符合下列要求:同条件养护试件所对应的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共同选定;对混凝土构件工程中的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留置同条件养护试件;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件,其留置的数量根据混凝土工程量和重要性确定,不宜少于10组,且不少于3组。
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用途广泛,其中大体积混凝土在大型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由于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确保其性能和耐久性。
本文将从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和检验测试等方面,对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进行探讨。
一、材料选择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水泥、骨料、细集料和掺和料等材料。
在选择材料时,应根据工程要求和混凝土的使用环境来确定。
例如,对于抗渗性能要求较高的工程,应选择低碱度的水泥和细度模数适中的骨料,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此外,还应对原材料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二、配合比设计配合比设计是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
合理的配合比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流动性和耐久性等性能。
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原材料的性能、施工条件以及工程要求等因素。
同时,还应进行实验室试验和现场试验,以确保配合比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配合比设计的目标是尽可能降低水灰比,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三、施工工艺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中,施工工艺对于质量的控制至关重要。
首先,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流动性。
其次,在浇筑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防止混凝土的泌水和分层现象的发生。
同时,还应注意施工现场的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因素,避免对混凝土的影响。
四、检验测试为了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需要进行各种检验和测试。
常见的检验项目包括强度检验、坍落度检验、密实度检验和抗渗性能检验等。
通过检验和测试,可以评估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对于不合格的混凝土,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或更换。
总结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是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合理的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和检验测试等措施,可以保证混凝土的优良性能和使用寿命。
在实际施工中,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和工艺流程进行操作,并加强质量监控和检查,以确保混凝土质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大体积砼质量保证措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是指单次连续浇筑体积超过500m³的混凝土工程。
由于其施工量大、建筑周期长、操作繁琐等特点,对质量保证措施的要求也较高。
下面将从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施工控制、养护等方面详细介绍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保证措施。
一、原材料选择1.水泥:应选择合格的水泥,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选用的水泥应有质量合格检验证明,确保水泥品质稳定。
2.骨料:骨料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天然石料或石粉砂,确保骨料的质量稳定,不得使用对混凝土有害的骨料。
3.粉煤灰:粉煤灰应选用经过实验证明能提高混凝土性能的粉煤灰,确保粉煤灰的质量稳定。
4.外加剂: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外加剂,确保外加剂的类型和用量符合设计要求。
二、配合比设计1.配合比设计要参照国家标准和工程经验,根据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合理确定水灰比、骨料用量、外加剂掺量等。
配合比设计要进行试验验证,确认其满足强度、坍落度、收缩膨胀等要求。
2.在设计配合比时,要注意碾后骨料应达到规定的级配要求,控制骨料含水率,避免骨料吸水过多引起混凝土变质。
三、施工控制1.搅拌设备:选用大型混凝土搅拌车进行搅拌,确保混凝土搅拌均匀,避免混凝土组分分离。
2.浇筑过程:在浇筑过程中,应采用连续浇筑方式,避免中途中断造成接头缝,浇筑速度要适中,避免引起温度应力集中。
3.振捣:振捣是混凝土浇筑中的重要工序,要按照设计要求,保证振捣的均匀性和质量,避免混凝土内部空隙、虚夹层等缺陷的产生。
4.温度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在水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易引起温度升高和收缩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温度测量和控制,采取降温措施,如喷水养护、降温剂等,防止温度升高过快。
四、养护措施1.保湿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做好保湿养护。
采取覆盖塑料薄膜、喷水湿润等措施,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度,防止水分蒸发过快,导致混凝土干燥收缩。
2.早期养护:在混凝土硬化初期,要进行适当的早期养护,采取包覆保温、喷水、涂抹防龟裂剂等措施,促进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发展。
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引言:大体积混凝土是指单次浇筑体积超过3000 m³的混凝土工程,关于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的研究对于保障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原材料的选择、配合比设计、制备过程的监控、施工期间的保养措施以及质量检测方法等。
一、原材料选择及质量要求1.1 水泥:选择标号为P.O 42.5或者P.O 5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应具有稳定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1.2 砂石骨料:选择符合规范要求的天然砂、碎石作为骨料,骨料的粒径应满足设计要求,含泥量和杂质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1.3 混凝土外加剂:选用具备优良性能的外加剂,确保混凝土性能的稳定和可控。
1.4 混凝土掺合料:根据工程要求选择适当掺合料,如粉煤灰、矿山渣等,注意掺合料的含量和粒径分布。
二、配合比设计2.1 确定抗压强度等级:根据工程要求和混凝土使用环境,确定合适的抗压强度等级。
2.2 确定配合比:根据工程要求、原材料特性和施工工艺,进行配合比设计,确保混凝土的流动性、稳定性和强度满足要求。
2.3 水灰比:合理确定水灰比,注意适当降低水灰比对控制混凝土收缩、抗渗性和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制备过程的监控3.1 搅拌设备和工具:选用具有良好性能的搅拌设备和工具,确保搅拌均匀、混凝土质量稳定。
3.2 搅拌时间:根据混凝土配合比和搅拌设备性能,确定合理的搅拌时间,使混凝土充分搅拌均匀。
3.3 出料速度控制:控制混凝土出料速度,避免浮现阻塞或者分层现象。
3.4 温度控制:在高温或者低温条件下施工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混凝土温度,防止裂缝和温度应力产生。
3.5 监控施工过程:定期抽样检测混凝土质量,记录温度、坍落度和浇筑时间等重要参数,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设计要求。
四、施工期间的保养措施4.1 混凝土覆盖:及时对已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湿养护,防止水分蒸发过快,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发展。
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文档1:技术型】一:前言为了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质量,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制定本文档,详细介绍了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
主要包括选材、施工过程中的操作规范以及质量检验等内容。
二:选材1.1 水泥: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确保其强度和稳定性。
1.2 粗骨料:选用粒径均匀、强度好的骨料,控制含泥量和含尘量。
1.3 细骨料:使用符合要求的细骨料,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强度。
三: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2.1 混凝土配合比:根据工程需要和设计要求确定合理的配合比,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性。
2.2 混凝土搅拌:采用充分混合、搅拌均匀的机械搅拌设备,确保混凝土的均一性。
2.3 浇筑工艺:在浇筑过程中注意控制浆体流动性和充实度,避免产生气孔和坍落差。
2.4 养护措施:及时进行保养,采取保温、湿润等措施,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四:质量检验3.1 原材料检验:对水泥、骨料等原材料进行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3.2 现场质量检验:结合混凝土的搅拌、浇筑和养护过程进行现场质量检验,包括坍落度、气孔率等指标的检测。
3.3 强度试验:根据工程需要进行混凝土的强度试验,确保其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文档2:规范型】一: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各相关方需按照本文档的要求进行操作,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的施工要求。
二:材料选择与控制1.1 水泥:选择按照国家标准检测合格的水泥,化验结果应符合相关规定。
1.2 粗骨料:使用符合设计要求的骨料,粒径应均匀且无有害杂质。
1.3 细骨料:选用符合规定的细骨料,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强度。
三:施工过程中的操作规范2.1 配合比:制定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考虑各种因素,如强度、流动性等,确保混凝土质量。
2.2 搅拌:采用机械搅拌设备进行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和速度应符合标准规定。
2.3 浇筑:在浇筑过程中,控制浆体的流动性和坍落度,保持一致性,防止气孔和坍塌现象。
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厚实、混凝土量大,工程条件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水泥水化热较大,易使结构产生温度变形。
如果不加以有效的质量控制,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因此,做好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原材料的选择、配合比设计、施工过程控制以及养护等环节。
首先,原材料的选择是保证大体积混凝土质量的基础。
水泥应选用水化热低、凝结时间长的品种,如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等,以减少水泥水化热的产生。
骨料的选择也十分重要,粗骨料宜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石子,细骨料宜选用中砂,以减少水泥和水的用量,降低混凝土的收缩。
此外,还应控制骨料的含泥量,含泥量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为了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可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粉煤灰、矿渣粉等矿物掺合料。
同时,为了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耐久性,还可以掺入适量的外加剂,如减水剂、缓凝剂等。
其次,配合比设计是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在配合比设计时,应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和原材料的性能,通过试验确定合理的配合比。
在满足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胶比,以减少混凝土的水化热和收缩。
同时,还应考虑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可泵性,确保混凝土能够顺利施工。
施工过程控制是保证大体积混凝土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模板和钢筋的检查、施工设备的调试等。
混凝土浇筑时,应采用分层分段的浇筑方法,分层厚度不宜过大,以保证混凝土能够充分振捣密实。
振捣时应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造成混凝土离析。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还应注意控制浇筑速度,避免混凝土堆积过高,造成模板变形和支架下沉。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是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水泥水化热的作用,混凝土内部温度会升高,如果内外温差过大,就会产生温度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应用广泛,如大型基础、大坝、桥墩等。
由于其体积大、结构厚,水泥水化热释放集中,容易产生温度裂缝等质量问题,因此施工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一、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大体积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体积大一般实体最小尺寸大于 1m,由于其体积庞大,混凝土浇筑后内部热量积聚不易散发,容易导致温度升高。
2、水泥用量多为了满足强度要求,大体积混凝土通常需要使用大量的水泥,这会导致水化热增加。
3、施工技术要求高由于其结构复杂,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浇筑顺序、振捣方式、养护措施等,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及原因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包括温度裂缝、收缩裂缝、泌水和分层等,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温度应力水泥水化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热量,使混凝土内部温度迅速升高。
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形成内外温差,当温差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产生温度应力,导致裂缝产生。
2、收缩变形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发生体积收缩,包括干燥收缩、化学收缩等。
如果收缩受到约束,就会产生拉应力,从而引起裂缝。
3、施工工艺不当如混凝土搅拌不均匀、振捣不密实、浇筑间歇时间过长等,都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导致裂缝等问题的出现。
4、原材料质量不稳定水泥品种、骨料级配、外加剂性能等原材料的质量波动,也可能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
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为了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措施,包括设计优化、原材料控制、施工过程控制和养护等方面。
1、设计优化在设计阶段,应合理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配合比和结构形式,尽量减少混凝土的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
同时,可设置后浇带、变形缝等,以释放混凝土的收缩应力。
2、原材料控制(1)水泥优先选用低热水泥,如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以降低水化热。
(2)骨料选用级配良好、粒径较大的骨料,以减少水泥用量和混凝土的收缩。
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由于其体积大、结构厚实,水泥水化热释放比较集中,内部升温快,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时,易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
因此,做好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
一、原材料的选择与控制1、水泥优先选用水化热低的水泥品种,如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等。
这样可以减少水泥水化过程中释放的热量,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升高。
2、骨料粗骨料应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石子,以减少水泥用量和混凝土的收缩。
细骨料宜采用中砂,其细度模数宜在 23 以上。
同时,要严格控制骨料的含泥量,含泥量过高会增加混凝土的收缩,降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3、掺合料适量掺入粉煤灰、矿渣粉等掺合料,可以替代部分水泥,降低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耐久性。
但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性能满足要求。
4、外加剂选用合适的外加剂,如缓凝剂、减水剂等。
缓凝剂可以延缓水泥的水化速度,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延长,有利于散热和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峰值。
减水剂可以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二、配合比设计1、降低水泥用量在满足混凝土强度和工作性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
可以通过增加骨料用量、掺入掺合料等方式来实现。
2、控制水灰比水灰比过大,会增加混凝土的收缩和开裂风险;水灰比过小,则会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因此,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施工要求,合理控制水灰比。
3、优化配合比通过试验确定最优配合比,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流动性和保水性,同时满足强度和耐久性要求。
三、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1)搅拌搅拌时间应足够长,确保混凝土搅拌均匀。
同时,要根据气温和原材料的含水量,及时调整搅拌用水量。
(2)运输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和运输路线,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发生离析、泌水和坍落度损失过大等现象。
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它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施工方便等优点,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而大体积混凝土则是指每立方米混凝土的体积大于4m³的混凝土。
由于其施工难度大,对质量控制要求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其质量。
二、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1. 施工难度大:由于每立方米混凝土的体积较大,因此需要使用更多的原材料和设备进行施工。
2. 温度升高快:由于体积较大,温度升高速度也相应加快。
3. 保温效果差:由于体积较大,保温效果也相应降低。
三、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方法1. 原材料控制:对水泥、石子、沙子等原材料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 配合比设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合比设计,确保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等性能符合要求。
3. 浇筑过程控制:在浇筑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坍落度等参数,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稳定。
4. 养护措施: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需要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保证其强度和耐久性等性能得到充分发挥。
四、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注意事项1. 原材料应符合标准要求,不能使用劣质原材料。
2. 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能随意变更。
3. 浇筑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坍落度等参数,确保其质量稳定。
4. 养护过程中应避免外界环境对混凝土产生影响,如雨水、阳光等。
五、结论大体积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其质量。
通过对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浇筑过程和养护措施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可以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稳定,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完整大体积混凝土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应用广泛,如大型基础、大坝、桥墩等。
由于其体积大、水化热高、内外温差大等特点,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缝等质量问题。
为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保证措施。
一、原材料控制1、水泥优先选用水化热低的水泥品种,如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
减少水泥用量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从而减少温度裂缝的产生。
2、骨料粗骨料应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石子,以减少水泥浆用量。
细骨料宜采用中粗砂,其含泥量应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3、掺合料适量掺入粉煤灰、矿渣粉等掺合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水化热,提高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和耐久性。
4、外加剂选用合适的缓凝剂、减水剂等外加剂,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降低水灰比,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抗裂性能。
二、配合比设计1、降低水灰比通过试验确定最优的水灰比,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和工作性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用水量,降低水泥用量,从而降低水化热。
2、控制坍落度根据施工条件和要求,合理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一般宜在 120mm 160mm 之间。
3、优化配合比通过试配,调整水泥、骨料、掺合料、外加剂的比例,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
三、施工准备1、施工方案制定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混凝土浇筑顺序、分层厚度、振捣方式、养护措施等,确保施工过程的有序进行。
2、模板和支架模板和支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混凝土的侧压力和施工荷载。
模板拼接严密,防止漏浆。
3、钢筋工程钢筋的规格、数量、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的连接和锚固应牢固可靠,避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位移。
4、测温设备在混凝土内部埋设测温传感器,实时监测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变化,为采取相应的温控措施提供依据。
四、混凝土浇筑1、浇筑顺序根据结构特点和施工方案,确定合理的浇筑顺序,一般采用分层分段浇筑,每层厚度不宜超过 500mm ,相邻两层浇筑时间间隔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大体积混凝土在建筑和基础设施工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由于其较大的施工规模和特殊的技术要求,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几个关键措施,并分享对于这些措施的观点和理解。
1. 高质量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大体积混凝土需要使用高质量的材料,如水泥、骨料、粉煤灰等。
水泥选择应符合规范要求并具备适当的早强和持久性能。
骨料的选用要注意其砂含量、饱和含水率和颗粒形状,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粉煤灰可以用来替代部分水泥,以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
2. 技术先进的配筋设计和施工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需要经过精确的配筋设计和施工。
采用先进的配筋技术和设备,确保钢筋的正确布置和连接。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和振捣方式,以避免空隙和孔隙的形成。
应注意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控制,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
3. 混凝土试块的养护和检测混凝土试块的养护和检测是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应按照规范要求制作试块,并对试块进行适当的养护和检测。
养护时间和养护条件的控制对于试块的强度和质量至关重要。
试块的强度测试可以反映混凝土强度的发展趋势,并为后续施工提供依据。
4. 现场质量监控措施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现场,应采取适当的质量监控措施,以确保施工质量。
施工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混凝土抽样和试验,监测混凝土的含水率、坍落度、密实度等指标。
应注意相关工程参数的监测,如施工温度、浇筑速度、环境湿度等。
在监控的基础上,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和参数,以提高混凝土的质量。
针对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我们需要从材料选择、配筋设计与施工、养护和检测以及现场监控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控制。
通过合理选择高质量材料、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严格控制施工参数和质量监控措施,可以有效地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大体积混凝土对于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工程中要高度重视和严格执行这些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与处理措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是指使用大型机械设备或手工操作进行施工的混凝土工程。
由于混凝土的体积较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一些问题,采取一些处理措施,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下面将就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处理措施做一详细的介绍。
1. 浇筑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容易产生较大的温度,如果温度控制不当,容易导致混凝土温度过高,进而引起裂缝和强度不足。
在浇筑过程中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如在混凝土中添加控制温度的外加剂,设置遮阳棚等,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确保浇筑质量。
3. 浇筑过程中的施工工艺控制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浇筑工艺,确保混凝土的坍落度、均匀性和浇筑速度等,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4. 混凝土品质控制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材料的选择,确保混凝土的均质性和强度。
5. 浇筑过程中的抗浮力控制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浮力,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抗浮力控制措施,如设置重物、增加混凝土自重等,以防止混凝土浮起或移位。
6. 施工现场环境控制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现场需要控制好环境温度、湿度等条件,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7. 施工现场安全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处理措施1. 控制混凝土温度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可通过设置遮阳棚、在混凝土中添加控制温度的外加剂等方式控制混凝土的温度,避免温度过高。
2. 添加抗裂剂在混凝土中添加抗裂剂,可有效减少裂缝的产生。
3. 严格控制浇筑工艺在浇筑过程中严格控制浇筑工艺,确保浇筑质量。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程,需要在施工过程中高度重视质量和安全问题。
通过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控制施工工艺和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可以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篇1浇筑前准备阶段质量控制措施1.1材料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及耐久性的前提下,采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在混凝土中掺加10~15℅粉煤灰减少水泥用量,根据实验每减少10Kg水泥,其水化热使混凝土的温度相应的降低1℃,每增加20Kg粉煤灰又能减少10Kg水泥。
采用骨料堆场加遮阳棚,以降低骨料温度。
严格控制骨料的针片状含量,优化骨料级配,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同时要尽量降低砂、石的含水率,严格控制含泥量。
在混凝土中适当的掺入缓凝型高效减水剂来降低水泥用量和减少水灰比,来降低混凝土温升和减小收缩变形。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的施工机具、养护材料、应急备用设备需提前准备到位。
1.2人员统筹安排人员,合理细化工作。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需编制施工值班表,将各项工作进行分解细化,责任到人。
1.3机械混凝土搅拌系统:2~3套搅拌机组,额定单机产量为60m3/h;混凝土运输车:额定运输量为8m3/车;布料机:HG28G;其他:冲毛机、空压机、洒水车、柴油发机电等1.4技术及现场准备1)进场原材料(钢筋、水泥、砂子、石子)必须符合设计图纸及施工验收规范规定。
检查要点:a)首先应检查出场水泥的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出厂及格证、出厂检修报告,并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复检,其强度、安定性、初凝终凝时间等性能指标必须吻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通俗硅酸盐水泥》等规定,另外应注意根据混凝土工程的特点、所处环境条件和混凝土设计性能请求合理选用水泥品种。
比如:为了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化热,配制C40以上的高强混凝土或快硬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质量稳定、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硅酸盐水泥或通俗硅酸盐水泥;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利用含氯化物的水泥等。
其次是砂子、石子、外加剂、掺合料、钢筋等原材料的质量,必须经过取样试验吻合标准,对未经专业监理工程师检检验收或验收不及格的材料制止利用。
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摘要:大体积混凝土在重要工程项目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项目成功完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和有效的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旨在帮助工程师和施工人员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引言:大体积混凝土常用于基础工程、水利工程和建筑物结构中。
由于其特殊性质和高要求,对其质量控制至关重要,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持久性。
执行恰当的质量控制措施将大大减少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和潜在问题。
一、原材料的选择和检验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受到原材料的影响。
在选择原材料时,应优先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并有稳定供应渠道的材料。
对于水泥、骨料和掺合料等原材料,应进行实验室检验和验证其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质是否符合要求。
只有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稳定才能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
二、搅拌参数的控制搅拌是混凝土制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搅拌设备的选择和使用对混凝土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在搅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搅拌时间、搅拌速度和搅拌温度等参数。
过长的搅拌时间和过高的搅拌速度会导致混凝土的坍落度下降和气泡生成,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
三、浇筑和养护措施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前,应确保浇筑环境温度和湿度适宜。
应避免在高温和干燥的环境中浇筑大体积混凝土,以免引起混凝土裂缝和开裂。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如覆盖塑料薄膜、喷水养护等,以保持混凝土的湿润和温度稳定。
四、强度和质量检测大体积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是评估其工程性能的重要指标。
在施工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检测。
强度测试可以通过压力试验或超声波测试等方法进行。
同时,还应对混凝土进行抗渗和抗裂性能的检测,以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
五、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施工人员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施工人员应受到相关培训,熟悉大体积混凝土的特性、施工要求以及质量控制措施。
同时,施工现场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检查和记录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一)准备工作1. 确认施工图纸和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2. 确定工地的地基情况和环境条件,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3. 进行施工材料的验收,确保质量符合要求;4. 准备好必要的施工设备和工具。
(二)模板搭设1. 根据施工图纸确定模板的尺寸和布置方式;2. 检查模板的质量,并进行必要的修理和调整;3. 搭设模板时要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垂直度;4. 模板表面必须平整,不得有明显的裂缝和凹凸。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 根据设计要求和规范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2. 根据材料性能和施工工艺确定相应的掺合料掺量;3. 配合比应符合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等要求。
(四)混凝土搅拌与运输1. 选用合适的搅拌设备,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维护;2. 搅拌过程中要控制搅拌时间和搅拌质量;3. 运输混凝土时要采取合理的方式和速度,防止混凝土的分层和泌水。
(五)浇筑施工1. 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工艺要求进行浇筑;2. 在浇筑过程中注意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浇筑质量;3. 合理控制浇筑速度和浇筑厚度,避免产生冷缝和夹杂物;4. 浇筑完毕后进行养护措施,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修补。
(六)质量检验与评定1. 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节点进行必要的质量检验;2. 采取合适的检测方法,包括抽样检查和现场试验等;3. 对混凝土的强度、容重、抗渗性能、收缩性能等进行评定;4. 根据评定结果,对质量问题进行整改和记录。
(七)安全措施1. 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2. 对施工现场进行严密的管控,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3. 检查和维护施工设备,确保其符合安全要求;4. 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
(八)所涉及附件: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图纸;2. 施工设备和工具清单;3. 混凝土材料验收记录;4. 质量检验和评定报告;5. 安全操作规程和培训记录。
(九)法律名词及注释:1. 施工图纸:根据设计要求和规范编制的施工指导图纸。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一、前期准备工作1.1 施工图纸的审核在施工前应仔细审核施工图纸,特别是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节点,需要在设计时考虑到混凝土的浇注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
1.2 配料的质量控制在混凝土浇注施工前,需对配料进行合理的配比和检验,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要求。
常用的配料检验方法有试块压缩强度试验和钢筋锈蚀等。
1.3 环境的要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环境要求非常严格,需要准确掌握环境温度、湿度和风力等参数。
不同的混凝土制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也不相同,因此,在施工前需要确定施工环境的合理要求,为后续施工提供保障。
二、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2.1 浇注前质量控制在混凝土浇注前,需对模板进行检查、调整,确保模板的准确度和正常使用。
并对浇注前的欠缺和损坏进行修复。
2.2 浇注过程的质量控制混凝土的浇注方式有多种,如地面浇注和高处浇注等。
浇注过程中需要掌握合理的要点和步骤,并对混凝土的流动性、浇注速度、压实度进行控制,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2.3 浇注后质量控制在混凝土浇注后,应及时进行检测和维护。
对于混凝土的养护,需要注意保持环境湿度和防止干裂等,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三、施工实例以下是某项目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实例:该项目大体积混凝土使用了地下室三层楼板梁,需要注意到混凝土浇注过程中的许多细节问题。
在施工前,我们对施工图纸进行了详细的审核,制定了具体的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措施。
在施工时,我们对配料、模板、施工环境、浇注速度、压实度等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并对质量进行了全程检测和记录。
最终,混凝土的质量符合了设计要求和标准要求。
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是一个细节问题,需要从前期准备、施工质量控制到施工实例进行全面的合理化分析和控制。
只有不断改进施工质量控制体系,才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安全。
浅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摘要:本文在分析裂缝原因的基础上,着重讨论工程师如何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
笔者指出应从原材料质量控制入手,并述说了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可能原因以及质量控制措施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v54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截面尺寸较大,由外荷载引起裂缝的可能性很小,但由于水泥在水化反应中释放的水化热所产生的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的共同作用,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这将成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主要因素。
因此需要从材料选择上、技术措施等有关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顺利施工。
1.材料的质量要求
1.1水泥
考虑普通水泥水化热较高,特别是应用到大体积混凝土中,大量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在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与混凝土表面产生较大的温度差,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
当表面拉应力超过早期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因此确定采用水化热比较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或其它低水化热的水泥品种,
通过掺加适量的减水剂(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缓解浇筑混凝土过程中的凝结时间。
1.2粗骨料
采用碎石,粒径5-25mm,含泥量不大于1%。
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石子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较好,抗压强度较高,同时可以减少用水量及水泥用量,从而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
1.3细骨料
采用中砂,平均粒径大于0.5mm,含泥量不大于5%。
选用平均粒径较大的中、粗砂拌制的混凝土比采用细砂拌制的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10%左右,同时相应减少水泥用量,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并可减少混凝土收缩。
1.4粉煤灰:为了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便于泵送,考虑掺加适量的粉煤灰。
按照设计和现行施工规范要求,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大体积粉煤灰混凝土时,其粉煤灰取代水泥的最大限量为25%。
1.5外加剂
设计无具体要求,通过分析比较及过去在其它工程上的使用经验,每立方米混凝土掺入2kg,减水剂可降低水化热峰值,对混凝土收缩有补偿功能,可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具体外加剂的用量及使用性能,商品混凝土厂在浇筑前应把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报告送达施工单位。
2.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可能原因
大体积混凝土墩台身或基础等结构裂缝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引
起的。
各类裂缝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2.1收缩裂缝
混凝土的收缩引起收缩裂缝。
收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混凝土中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用水量和水泥用量越高,混凝土的收缩就越大。
选用水泥品种的不同,干缩、收缩的量也不同。
混凝土逐渐散热和硬化过程引起的收缩,会产生很大的收缩应力。
如果产生的收缩应力超过当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就会在混凝土中产生收缩裂缝。
在大体积混凝土里,即使水灰比并不低,自身收缩量值也不大,但是它与温度收缩叠加到一起,就要使应力增大,所以在水工大坝施工时早就将自身收缩作为一项性能指标进行测定和考虑。
2.2温差裂缝
混凝土内外部温差过大会产生裂缝。
主要影响因素是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部和混凝土表面的温差过大。
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更易发生此类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一般要求一次性整体浇筑。
浇筑后,水泥因水化引起水化热,由于混凝土体积大,聚集在内部的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混凝土内部温度将显著升高,而其表面则散热较快,形成了较大的温度差,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
此时,混凝龄期短,抗拉强度很低。
当温差产生的表面抗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则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
2.3安定性裂缝
安定性裂缝表现为龟裂,主要是因水泥安定性不合格而引起的。
3.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施工方法控制措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内部应适当预留一些孔道,在内部通循环冷水或冷气冷却,降温速度不应超过0.5℃~1.0℃/h。
对大型设备基础可采用分块分层浇筑,以利于水化热散发和减少约束作用。
还应加强混凝土的浇灌振捣,提高密实度。
尽可能晚拆模,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温度不应下降15℃以上。
尽量采用两次振捣技术,改善混凝土强度,提高抗裂性。
3.2温度控制措施混凝土温度和温度变化对混凝土裂缝是极其敏感的。
当混凝土从零应力温度降低到混凝土开裂温度时,混凝土拉应力超过了此时的混凝土极限拉应力。
因此,通过应降低混凝土内水化热温度和混凝土初始温度,减少和避免裂缝风险。
3.3尽量降低混凝土入模浇筑温度,必要时用湿润草帘遮盖泵管。
为防止混凝土表面散热过快,避免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裂缝,混凝土终凝后,立即搭设大棚进行保温养护,大棚保温养护时间根据测温控制,当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基本相同时(约4~5d),撤掉大棚保温养护,改为浇水养护。
浇水养护不得少于14d;保湿保温养护措施:先铺一层塑料布,上面铺二层草帘子,根据温差来决定草帘子的增加量。
3.4混凝土的浇筑振捣棒设前后两排,前排振捣棒振捣浇筑点混凝土,后排振捣棒振捣斜坡处混凝土。
在构件边角处,采用振动模
板的办法解决构件表面的蜂窝麻面。
振捣棒插入点间距不大于40㎝,并插入下层10㎝,每孔振捣时间不宜少于10~15s,不得超过30s,以混凝土泛浆和不冒气泡为准。
振捣棒应快插慢拔,使混凝土充分密实以保证混凝土密实性。
浇筑时除应满足每一处混凝土在初凝以前就被上一层新混凝土覆盖并捣实完毕外,还应考虑结构大小、钢筋疏密、预埋管道和地脚螺栓的留设、混凝土供应情况以及水化热等因素的影响,采用斜面分层的方法,要求斜面的坡度不大于1/3,适用于结构的长度大大超过厚度3倍的情况。
3.5混凝土的振捣。
混凝土振捣时做到快插慢拔,在振捣过程中,应将振捣棒上下略做抽动,以便上下振动均匀,插点有序,振捣时间要掌握好,一般控制在20~30s之间,宜在混凝土表面乏浆,不出现气泡为止。
由于混凝土坍落度比较大,会在表面钢筋下部产生水分,或在表层钢筋上部的混凝土产生细小裂缝。
为了防止出现这种裂缝,在混凝土初凝前和混凝土预沉后采取二次抹面压实措施。
3.6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及测温工作。
为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造成温度应力大于同期混凝土抗拉强度而产生裂缝,应根据当时的施工情况和环境气温,采用了“蓄水法”进行混凝土养护。
具体做法是:先在混凝土表面覆盖双层麻袋,浇水湿润。
待混凝土初凝后,在基础周围砌挡水,蓄水深10厘米,养护28天。
为及时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变化值,在基础内埋设测温点20个,深度分别设在板中及距表面10厘米处,分别测量中心最高温度和表面温度,测温管均露出混凝土表面12厘米。
测温工作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开始进行,测温频率按持续28天考虑。
具体安排是:前三天,每两小时测温1次;4天至8天,每4小时测温1次;9天至15天,每6小时测温1次;16天至20天,每12小时测温1次;21天至28天,每24小时测温1次。
从测温曲线图中可以看出,基础混凝土浇筑后,中心最高温度发生在第四天,最高温度55.1摄氏度。
混凝土中心与表面温度升降基本同步上升,在前10天温差始终保持在8摄氏度至12摄氏度左右,远远低于不安全温差25摄氏度,后18天温差保持在3摄氏度左右,说明温差控制理想。
3.7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水泥浆较厚,且泌水现象严重,应仔细处理。
对于表面泌水,当每层混凝土浇筑接近尾声时,应人为将水引向低洼边部,处缩为小水潭,然后用小水泵将水抽至附近排水井。
在混凝土浇筑后4~8h内,将部分浮浆清掉,初步用长刮尺刮平,然后用木抹子搓平压实。
在初凝以后,混凝土表面会出现龟裂,终凝要前进行二次抹压,以便将龟裂纹消除,注意宜晚不宜早。
4.结语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开裂后的裂变状态与常规体积混凝土裂缝差
异较大,严重影响混凝土的搞渗透性能,且混凝土开裂渗透后可能会造成混凝土的裂变加速而造成严重的质量、安全事故。
由于混凝土的裂缝一般发生在初凝阶段,因此,我们在探讨裂缝产生的原因的同时重视预防措施的作用,采取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措施来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曹蔚卿.浅述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j].山西建
筑,2007,33(11).
[2]王广州,叶柏龙.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应用[j].科技资讯导报,2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