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化数学 诗意课堂 诗润心灵
- 格式:pdf
- 大小:723.91 KB
- 文档页数:1
诗意课堂润心灵----参加2023年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学习心得体会“最美人间四月天,花开枝头满眼春。
”2023年4月7日至9日,我们河南省小学语文教学名师齐聚恢弘大气的人民会堂,在这里开展第十三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践行新课标大单元整体教学”名师观摩研讨会。
名师大家的课堂异彩纷呈、诗意灵动,书声琅琅的课堂蕴含着中国的悠久传统文化,充满着中国人的的文化自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人听后先是触动心灵、深受启发,进而深思,不禁发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慨,甚至于“头涔涔而泪潸潸”了......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的讲座《“践行新课标大单元整体教学”指向实践--------语文课程改革方向的抉择》让我们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资源,尝试设计几个学习任务群,从高到低逐步推进,关键是要转化学生的学习行为,最终形成学生的学习习惯。
吴教授同时强调朗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最有效的方法,让小学生多读,多背,多写,多实践,最后指出是是语文任务群是语文教师面临的挑战。
闽江师范专科学校教科所研究员、福建教育学院语文课程与教材研究所研究员、全国首届十大青年名师、首届具有重大影响的写作教学名师------何捷,他所讲的课例《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何老师的充满智慧、深入浅出,教学环节设计环环相扣,步步为营。
他先从最简单的地方入手,让学生举例说说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非常喜欢猫,再把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出来。
他让学生读中感悟,以读促悟,让孩子们从老舍笔下的字里行间体会到猫既可爱又古怪的性格,最后教给学生“正话反说”的写作方法,并让学生“牛刀小试”。
何老师的课堂正如他自己所说“一切尽在掌握、一切皆能调控”般的游刃有余,最后他出示了冰心等作家家里的猫的照片,甚至出示了自己家里的猫的照片,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正是作家“心中有爱、笔下有法”才能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他的讲座《基于目标的“教学评一致性”设计》认为“凡事预则立”,首先应设定好学习目标,称之为“道”;其次设想好如何学习,谓之“形”;最后设计好实施步骤,这是“器”。
追求诗意的数学课堂作者:尤善培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4年第08期尤善培,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教育局副局长,江苏省高中数学特级教师。
扬州科技学院数学教育专业“课程设计与教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扬州大学数学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曾发表《数学文化与数学教学》等100多篇论文,出版《反思与监控》《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教学》等专著;获全国“苏步青数学教育奖”、“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红杉树园丁奖”等荣誉,并被江苏省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著名数学家谷超豪院士曾经说过:“在我的生活里,数学是和诗一样让我喜欢的东西,诗可以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复杂的内容,用具体的语言表现深刻的感情和志向。
数学也是这样,l 除以3,可以一直除下去,永远除不完,结果用一个无限循环小数表示出来,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
”他认为:“数学和诗词有许多相通之处,比如数学重视…对称‟,中国古典文学中也讲究…对仗‟,很有味道。
”数学之美,是对称、和谐之美,诗词之美,是对仗、意境之美。
数学和诗歌这两个看似完全“不搭界”的领域的确可能共同繁衍出绚丽的花朵。
历史上,诗歌使通常的交际语言变得完美,而数学则在创造描述精确思想的语言中起了主要作用。
一、诗化数学数学与诗歌互有灵犀,互为灵感源泉,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两个极致。
数学是逻辑思维的精品,而诗歌是形象思维的精品。
若数学和诗歌形影相随,诗歌带来的美感就会激励人们理解数学,欣赏数学。
二者的联袂由来已久,数学研究需要诗歌中所表现的丰富想象力,而诗歌的创作也需要数学逻辑的帮助和制约。
1.理性的数学数学是充满理性而冷静的科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通过归纳、概括和抽象,采用的合理推理和逻辑推理的思维方式。
从计数、计算、量度出发到对事物形状及运动的观察、刻画和研究中产生高度的抽象、结论的确定和应用的广泛是数学的鲜明特点。
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和完善境界的追求。
数学教学中诗意的课堂展现出灵动的魅力摘要:教育应该具有诗意和美感,具有滋养人性的功能。
数学课堂也需要教师用诗去经营。
营造绿色课堂氛围,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设计开放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去积极建构诗意数学课堂。
诗意的数学课堂是师生经验的共享、情感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诗意的数学课堂是学生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和个性的彰显,学生在诗意的数学课堂里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诗意课堂氛围自主探究动态生成好的数学课堂就像演绎一首优美的诗歌,精彩洋溢、智慧飞扬和富有创造性,激荡着师生的灵气,弥漫着诗意的芳香。
这就需要我们让数学课堂成为一道富有诗情画意的风景线,让学生享受诗一般审美创造的心灵感应,使他们在“诗意”的数学课堂里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一、诗意的课堂简约而丰富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教师以师生的年龄作为数学活动的素材,将字母表示数的抽象的数学意义,以贴近学生生命特征的形式鲜活地呈现出来,学生思考的焦点也自始至终地集中在数的表示上。
教师告诉学生:老师和小华相差25岁,要求他们举例说说小华1、2……岁时,老师分别是多少岁。
当学生体验到“每人说一句,黑板装不下”时,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就自然生成了。
当学生思考“这里a表示什么?这时a与扑克牌的A一样吗?还表示固定的数1吗”时,“字母不仅可以表示固定的数,还可以表示变化的数”的认识就水到渠成了。
特别是当学生思考“a+23除了表示老师的年龄,还可以表示什么”时,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拓展,即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一个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最后通过讨论“y能不能表示500呢”,学生对字母表示变化的数的认识又得到深化:“字母表示数是有一定的取值范围的。
”通过这一数学活动的探究,学生对字母表示数的数学本质应该说已经有了比较全面、清晰的认识,收到了“一材多用,呈现本质”的效果。
二、诗意的课堂灵动而有智慧教师在引导学生交流长方体的特征时,一位学生说出了长方体有24条棱,这种说法显然是不对的。
数学课堂也能诗意盎然陈蕾“诗性教育”是一种以“浸润”和“体验”为特征的教育,它让教育成为一种自然的流露和呈现,并以“本真、唯美与超然”为基本特征.它是以学生的健康、快乐、自由发展为第一位的;是以学生必须有继承和创造优秀文明的文化自觉的态度、情感、行动为前提的;是以学生学会了解、敬畏、欣赏和创造“美”为使命的.那么, 如何在数学课堂上体现诗性教育的理念呢?我将从以下两方面进行阐述.一、数学课堂外在的“诗性”数学课堂要有诗性,就是要让数学课堂成为一道诗情画意的风景线,数学教师犹如导游,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犹如游览名胜,处处得到美的享受,这就必然会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诗性的数学课堂就成了学生学习数学、探究数学的理想平台.1.让数学变得“好看”在等比数列的一堂课上,我讲了德国数学家科赫(H.V.Koch)创造的雪花曲线:以一个基础等边三角形边长的三分之一为边的小等边三角形迭加到六角星,再把六角星缩为三分之一迭加到六角星的每个小三角形处,……如此迭加下去便得到一个雪花图案:由此我还拓宽了一下学生的知识面,介绍了一门数学分支——分形几何,给学生展示了分形的很多图片,学生们都惊叹不已,原来数学可以这么好看.2.让数学变得“好听”诗性之美美在意境,虽寥寥数语,却能勾画出万千风情.我常常会搜集一些很有意思的数学诗歌运用于课堂上,效果非常好.比如诗歌《我的向量》:给你一个方向/ 你就成为我的向量/ 给你一个坐标系/你就在我心空飞翔/给你一个基底/ 带着我,征途启航/繁复的几何关系/变成纯代数的情殇/优美的动态结构/没有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哪怕山高路远/哪怕风雨苍茫/不管起点在哪里/你始终在水一方.再例如,学习双曲线和渐近线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听一首流行歌曲《悲伤的双曲线》来加深印象: 如果我是双曲线/你就是那渐近线/如果我是反比例函数/你就是那坐标轴/虽然我们有缘/能够生在同一个平面/然而我们又无缘/慢慢长路无交点/为何看不见/等式成立要条件/难到正如书上说的/无限接近不能达到/为何看不见/明月也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千里共婵娟.学习了有关概念再配上这样的诗歌,这样的歌曲,学生会觉得妙不可言,因为只有学了这些概念你才能读懂这些语句,读懂这些语句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于是学生都会对我会心一笑. 3.让数学变得很“生活”诗性之美美在生活的底蕴,正因为有了丰满的生活背景,诗歌才能如此深得人心,我们也应让数学教学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利用实在、有趣的生活情景唤起学生对数学的信赖.比如讲到同体积的球,正方体,等边圆柱哪个表面积最小的时候,我就问学生“为什么泡泡吹出来总是球形的?”学生都会觉得很好奇,因为他们从来都没想过这个简单的现象,结合物理里的表面张力,稍一解释,学生豁然开朗,同时牢牢的记住了“同样体积的东西,球的表面积最小”的结论.要做到以上三点, 难, 也不难,“不难”在于只要我们多用心多积累, 总能找到这样的好例子、好诗句、好故事.“难”在于我们不可能每堂数学课都能找到这样的诗情画意,都能上的如此的华丽.所以这样的“诗性”让我觉得不踏实,一定还有更本质的“诗性”.二、数学课堂本质的诗性对每一届学生我都会问同样一个问题“你觉得数学课能带给你什么?”学生的答案无非是公式、概念、定理等等,等他们说完了以后我会说若干年后,等你把公式、概念定理都忘完了以后剩下的东西就是数学所给予你的.学生就会说那就什么也没了.我说“还有你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数学对你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你甚至感觉不到你思想上的变化是数学带给你的,学数学和不学数学的人考虑问题的方式肯定不一样,为什么学哲学,学计算机,学经济学到最高端的很多都是学数学的出身,就是这个道理.”诗性的数学课堂就是让学生可持续发展,让学生终生受益.这也正是功利课堂所不能比拟的.在现实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把太多的精力投注到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上.为了让学生获得一本书、一章、甚至一节的高分.让学生去背、去记大量重复的复杂到顶点的题目,还可能认为这是为学生好,是为学生的前途着想.实际上学生一直这样才会真的没有前途.对学生心灵成长(而不仅仅是知识成长)有影响的课堂才是最有效的,在数学课上创设一个自由自在、异想天开的灵性世界,让数学课堂生成一种诗性的美,扎根在学生的心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所在就是在探索求知的过程中学会归纳、反思、验证、升华、补充、完善;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形成一种性格,一种智慧.1.构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五有”环节学生的认知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逐步深化升华的过程,正确的教学方法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以“实践、探索、体验、碰撞、发现”为中心,进行自主探索式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沿着知识发生和发展过程的再实践、再探索、再体验、再验证、再发现的创造性活动.从感受困惑不解,提出问题,展开讨论,然后试着对这些问题寻找出答案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的作用是安排教学活动顺序,将知识结构、学科规律的特点逐步内化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全面发展.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对学生知识的学习提出“五有”要求,即有见解,有验证,有整理,有归一,有反复.首先,每一个问题要培养学生有自己的见解,这种见解哪怕是错误的,也是可贵的,然后引导学生通过验证,推翻自己的错误,形成新的正确见解,如此循环往复,必将造就学生强大的头脑.例如:在讲双曲线定义的时候,学生会与椭圆类比,得到“到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差为定值的点的轨迹”.不加绝对值,就是双曲线的一支,于是让学生完善;如果定值是等于定点之间的距离,那又不对了,于是再总结再完善.学生如果掌握了这一学习原则,也就养成了求实、说理、批判、质疑等理性思维的习惯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真理的精神,对他一生将多么重要.每节课如何遵循形成观念(归纳总结),验证观念(补充完善),升华观念(回忆以前,找出知识间的类似),形成学力,这是我们研究的关键之所在.2.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相对于数学作为纯粹的工具作用而言,我们应当更加重视数学的文化价值,包括积极的促成这样一种生活态度的养成,即努力超越世俗并追求更高层次上的快乐与人生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包括思想品德素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我从孩子们的日记中看到他们分析事理的能力愈来愈强;从课堂中听到他们使用的词汇愈来愈清晰有理;从同学们的互动中感觉到容忍与爱心的滋生,一切的一切,让我觉得不只是与他们共同讨论数学而已,重要的是培养一个会做理性批判思考、会主动学习、会容忍异己欣赏别人以及有世界观的国民”, 这段话语正是数学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最好印证.把数学课堂与育人结合起来,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去开展我们的数学教学.遇到问题要想办法解决,以自己的意志、信念和智慧去战胜它.培养学生不怕困难、自信、自强、自立、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数学中的逻辑推理要求我们追本溯源,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而不能靠想象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上、严谨求实、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作风.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这些特点,对他们严格要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他们将来做人、做事都有很大的帮助.数学课堂的诗性不仅立体的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看得见的“三维空间”,而且还真实、长久的隐蔽存在于“四维空间”,即学生的心灵.诗性的数学课堂是一种拨动心扉的力量,一种播种心田的艺术、一种陶冶心灵的美,让我们用全部感情去谱写每一节教案,让我们的数学课堂诗意盎然.。
数学诗意用数学诠释诗歌的美妙数学诗意:用数学诠释诗歌的美妙数学与诗歌,两者看似截然不同,但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又有着奇妙的联系。
数学以其严谨的逻辑推理和精确的表达方式闻名,而诗歌则以其绚丽的意象和抒发情感的方式打动人心。
本文将探讨数学与诗歌之间的关联,从数学的角度解读诗歌,以期在读者心中勾勒出一幅关于数学诗意的美妙图景。
首先,我们来看看数学是如何诠释诗歌的美妙。
在诗歌中,常常会出现押韵和节奏的变化,使得诗句在音韵上更加和谐美妙。
而押韵的规律与数学中的律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数学中的律动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它们都有严格的数学规律,而这些规律和诗歌中的押韵节奏恰如其分地呼应着彼此,显示出了数学与诗歌之间的某种关联。
其次,我们可以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解读诗歌。
数学在解决问题时往往会运用逻辑推理,通过抽象化和逻辑演绎发现问题的本质。
而诗歌则常常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其意象和隐喻需要读者通过思维的跳跃来理解。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解读诗歌,比如将诗句中的抽象意象进行逻辑分析,理清其隐含的逻辑关系。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
另外,数学在诠释诗歌美妙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数学模型来分析诗歌的结构和形式。
诗歌的结构常常是由韵律、节奏、意象等元素构成的复杂系统,这些元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
而数学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关系,比如可以通过图论、拓扑学等数学工具来分析诗歌结构中的节点和路径,从而揭示诗歌内在的形式之美。
最后,数学还可以通过数值分析来解释诗歌的美妙。
诗歌常常涉及到抽象的情感和意象,这些抽象之美往往难以用语言准确表达。
而数学作为一门精确的科学,可以通过数值的方式来描述这些抽象之美。
比如可以通过数值计算来分析诗歌中的音韵、节奏等要素,从而揭示其中隐藏的美学规律。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不难发现数学与诗歌之间的奇妙关联。
正是因为数学的严谨和诗歌的优美,在诠释诗歌美妙的过程中,数学可以发挥出独特的作用。
例谈诗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美国数学家R·D·卡迈克尔曾说过:“数学和诗歌都具有永恒的性质。
历史上,诗歌使得通常的交际语言变得完美,而数学则在创造描述精确思想的语言中起了主要作用”。
华东师大张奠宙教授也说:“中小学课堂上使用的语言,既要能体现数学的理性,表达的简约和严谨,又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展现数学的美观与和谐”。
在数学课堂上,若能恰当的运用诗歌,让学生品味数学的神奇魅力,既有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又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更好的理解与把握。
本文通过具体案例,说明诗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运用诗歌,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课需要一个好的情境。
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运用诗歌创设学习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案例1:在两平面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齐声朗诵杜甫的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并配上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让同学们观察茅屋屋顶的两个斜面;楼层与楼层之间的两个楼面。
从而引入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①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云平台的高中快乐学习实践研究”阶段成果。
课题批准号为:B—b/2013/02/060】案例2:在立体几何序言课教学中,我运用王尚志教授的诗歌:锥顶柱身立海天,高低大小也浑然。
平行垂直皆风景,有角有棱足壮观。
同时用多媒体播放现实中的一些建筑物及日用品的图片,呈现出形状、大小各异的几何体(有柱、锥、台、球等)。
这些几何体中蕴含了立体几何中的直线、平面等基本图形,呈现出平行、垂直等基本的位置关系.使学生从这首诗意及画面中感受立体几何研究的对象,激发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
二、运用诗歌,深化理解数学概念诗歌是诗人对人生、自然、社会至尊的感情,往往寓意深刻,内涵丰富。
利用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境初探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但由于其枯燥的学习方式和缺少生动的教学场景,学生很容易从中感到乏味和无趣。
而古诗词中却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意境和数学思维,它们无疑可以为学生提供新的启发和灵感。
本文从《红楼梦》中的一句诗句“掀起帘儿,弄清影,十分繁翠一盘经”,探讨了如何利用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境。
“掀起帘儿,弄清影,十分繁翠一盘经”这句诗句出自曹雪芹的《红楼梦》,它描绘的是一个十分美丽的场景,画面中盘绕着的花朵和藤蔓像数学中的曲线一样,绕着一个中心点不断旋转,展现出一种时而细腻、时而粗犷、时而矗立、时而婀娜的美感。
学生们可以从这句诗句中领略到曲线的美,学习到曲线的基本属性,并提高对图形的感知能力。
首先,学生可以从这句诗句中学习到曲线的基本属性。
在数学中,曲线是平面上任意两点之间的连续的轨迹线,具有无穷多的点,这些点在坐标系中可用某个方程或参数方程表示。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图中的花朵和藤蔓,体验到曲线的连续性和无限性,并感受到曲线是由个体点构成的整体,每一个点都是曲线中的一部分,这启示了学生用整体的思维来把握数学中的曲线。
其次,学生可以通过这句诗句体验到曲线的美感以及对图形的感知能力。
从这句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到藤蔓的弯曲及花瓣的扭曲。
学生可以通过这些细节感受曲线的弯曲、扭曲和复杂性,并同时体验到曲线在平面上的变化、增长和旋转。
这种感知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中的曲线,领会曲线的美感和多样性。
此外,学生可以通过这句诗句感受到曲线的数学意义。
在这句诗句中,掀起帘儿和弄清影是由图中的一个中心点引发的,藤蔓和花朵则是以中心点为轴旋转。
这启示学生曲线代表着一种变化,并与平面上的点的旋转和轨迹联系在一起。
这种联系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曲线的数学性质,例如对称性、周期性和变换,这些性质是数学中曲线的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利用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境,非常有益。
学生可以通过欣赏古诗词中的美化表达,领略到数学中曲线的美感和多样性,同时提高对图形的感知能力和对曲线的把握能力,深化对曲线数学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诗性”与数学教育——苏州十中诗意数学课堂的校本研究与实践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吴锷由省苏州第十中学校长、诗人柳袁照倡导的“诗性教育”兴起于近几年,并通过其多年在苏州十中的成功实践而闻名于国内教育界。
近年来,我校数学组以“诗化数学,诗意课堂,诗润心灵”为主题,在构建充满诗意的数学课堂,给学生营造美的浸润和诗意的享受,使数学教学充满的活力,扎实有效,实现本真、唯美和超然的圆融和统一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在教师培养、提高学生素养等诸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 “诗性”、数学与数学教育教育对“诗”的追寻是一种对理想境界的追寻,充满诗情的教育往往是成功的教育。
诗性教育是一种以“浸润”和“体验”为特征的教育,体现为让教育成为一种自然的流露和呈现,包括人性伦理、文化、审美三个教育内涵层面,并以“本真、唯美与超然”为基本特征。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
数学和诗歌一样,都充满着奇异的想象,充满着创造,充满着审美。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伯兰特·罗素曾说过:“数学具有至高无上的美,正像雕刻的美,是一种冷静而严肃的美。
这种美没有绘画或音乐的那些华丽装饰,它可以纯净到崇高的地步,能够达到严格得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那种完美的境地。
一种真实的喜悦的精神,一种精神上的亢奋,一种觉得高于人的意识,这些是至高至美的标准,能够在诗里得到,也能够在数学里得到”。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姜伯驹先生也曾指出:“数学是理性的音乐”、“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是科学的语言”。
数学的重要特征也是理性和感性的和谐统一,与诗性文化的特征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
数学和诗性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
理想的数学教学是理性精神和诗性特征的完美结合,而当前的数学教学过分弘扬了数学的理性精神、工具价值和功利意义,迫切需要呼唤“诗性”的回归。
利用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境初探数学意境是指学生对数学的感受、感悟和表演能力,是学生对数学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境,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并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望。
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意境,可以利用古诗词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境。
一、通过古诗词呈现数学美古诗词中常涉及到自然景物、数学原理和数学方法,通过儿童诗词选编或经典古诗词的剪藏,将其中的数学元素进行整理提炼,可以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的美,培养数学意境。
课堂上引入古诗词《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通过学生同学朗诵、阐述诗词中的句子,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元素。
比如“一岁一枯荣”,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岁之间,季节的变化如何影响草木的生长”;“野火不烧尽”,可以引导学生讲述“野火的传播和熄灭规律”;“春风吹又生”,可以引导学生讲述“春季温暖的气候和风力如何影响草木的生长”。
通过对于古诗词中数学元素的深入剖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自然界中的美妙和规律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境。
古诗词中有许多开放的、抽象的描述,涉及到的问题常常需要通过数学思维来解决。
通过分析古诗词的意境和意象,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维来解答其中的问题,不仅可以启发学生的创造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引入古诗词《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然后,提问:“明月光为什么疑是地上霜?”,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分析和推理得到答案。
进一步地,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月亮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的高度变化规律”、“思乡和观星之间有什么联系”等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
三、通过古诗词培养数学表演能力在课堂中,可以将古诗词与数学的表演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表演来展示数学的美和规律。
通过编排古诗词的表演,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诗歌】数学数学真奇妙小学生诗歌数学数学真奇妙,让我心旷神怡的乐园。
它是一门深奥的学科,需要我们思维的火花。
数学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智慧的大门,
用它能解决生活的难题,让我们更加聪明。
数形结合数的精彩,让我们追根溯源。
几何能画出美丽的图形,让我们眼前一亮。
线分割空间的维度,点给生活带来无限可能。
代数的方程解不过关,只需运用逻辑的关联。
数学的世界充满魅力,让我们神往无比。
简单的加减法,让我们轻松应对。
乘法的威力不可小觑,用它计算速度骤升。
除法的灵活运用,解决问题手到擒来。
数学的公式连接宇宙,让我们感到无比神奇。
数学是生活的桥梁,引导我们前行的方向。
数据与统计分析,让我们洞察事物的规律。
概率与统计预测,揭示了世界的随机性。
数学就像一颗明亮的星,指引我们追求前程。
勾股定理的作用,解决直角三角形的困惑。
数学呀,你是多么伟大,让我们敬佩不已。
无论我们面对什么挑战,数学都能帮助我们找到答案。
无论我们在何时何地,数学都是我们的朋友。
小学生的数学是开发智力的开始,
让我们爱上数学,拥抱知识的海洋。
数学数学真奇妙,小学生的骄傲。
让我们努力学习,用数学创造未来的荣耀。
【诗歌】数学数学真奇妙小学生诗歌数学数学真奇妙,让人脑袋发起大疯掉。
加减乘除搞得头晕晕,小学生们要努力结算好。
数数数,数到了五,加上两个苹果就是七。
数数数,数到了十,乘以两个梨子就是二十。
一半一半,两块巧克力分给你,你要感谢数学的美。
减减减,减去两个糖果,手上剩下了两个咬咬。
减减减,减去三个小面包,还剩下两个继续瞧。
数学数学真奇妙,几何学让我变成小画家。
圆圆圈,围个花,能画一只可爱的蜜蜂一家。
三角形,有三边,能画一座高高的山峰。
正方形,四个边,能画一扇门让你进。
长方形,整整齐,能画一块美味的巧克力。
数学数学真奇妙,代数学让我发现宝。
x+y+z,等于一串鲜美的葡萄。
a-b-c,等于一条美丽的河。
解方程,找答案,数学给我成就感。
数学数学真奇妙,概率学让我拥有魔法师的眼晴。
抛硬币,正反面,猜一猜会是什么结果。
投骰子,六个面,猜一猜会出现几个点数。
概率告诉我胜负的可能,调整心态别太焦虑。
数学数学真奇妙,统计学让我了解世界的真相。
调查调查,问一问,小朋友喜欢什么水果。
统计统计,画一张饼图,苹果最多葡萄最少。
数学数学真奇妙,几何学让我领略空间的浩瀚。
立方体,长方体,体积计算太简单。
圆柱体,圆锥体,表面积让我动手。
数学数学真奇妙,数学是生活的真实写照。
无论是乘法还是除法,加法还是减法,数学都教会我如何思考,如何创造。
小学生们,让我们一起用数学的力量,创造美丽,展现智慧。
数学,真奇妙!。
利用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境初探古诗词作为中华国粹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其优美的语言和含蓄的情感,深受人们喜爱。
在教育工作中,如何利用古诗词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境,让学生在感受诗词之美的也能够增强数学的理解和学习兴趣,是一项有意义和挑战性的工作。
本文将就利用古诗词的美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境进行初探,希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一、古诗词的美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古诗词中蕴含丰富的数学意境,例如《汉江临眺》中的“满江明月金樽满”,“花月正依人”等句,通过句中的数字和数量词,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笔下的山川河流、人情风土等,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抽象思维能力。
古诗词还可以通过表达时间、空间、平面和立体等数学概念,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让学生在欣赏诗词的美的也能够丰富和拓展数学的视野。
1.选择适合的古诗词在利用古诗词培养学生的数学意境时,首先要选择适合的古诗词。
可以选取一些蕴含数学意境的古诗词,如《江南逢李龟年》中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夜泊牛渚怀古》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
这些古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概念,通过这些古诗词的赏析,可以引导学生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2.结合数学知识进行赏析3.开展相关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一些相关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境。
可以以古诗词中的数学概念为切入点,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活动,如数学游戏、数学实验等,让学生通过活动的参与,深入感受古诗词中的数学意境,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4.鼓励学生创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创作的方式来表达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让学生选取一些喜欢的古诗词,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古诗词,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意境的感受和理解。
通过利用古诗词的美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境,可以取得一些积极的效果和意义。
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体验,增强学生的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
利用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境初探一直以来,教育理论家都在探讨如何将数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获得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够培养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
而利用古诗词的美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境,正是一个新颖而有趣的探索方向。
本文将就这一主题展开初步探讨,探索古诗词究竟如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并培养出独特的数学审美情感。
一、古诗词中的数学意境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常常令人陶醉。
很多人却没有意识到,古诗词中其实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意境。
比如《咏雪诗》中的“纷纷落下一山山,如羽如花如绣帐”,其中所描述的雪花纷纷飘落,正是数学中“分数”的概念,亦如一种分形的美感。
又如《江南春》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里所描绘的花鸟怅然离别的场景,正是数学中“集合”的概念,亦如一种集合的美感。
这些古诗词中的数学意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别样的角度来理解数学,也为利用古诗词的美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境提供了理论基础。
1. 融入数学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选取与数学相关的古诗词进行解读,让学生在欣赏古诗词的也能够理解其中蕴含的数学意境。
在教学分数的时候,我们可以选取《咏雪诗》中的描述雪花飘落的句子,让学生通过欣赏这些古诗词来理解分数的概念,从而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2. 开展诗词解释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诗词解释活动,引导他们通过分析古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从中感受到数学的美感。
可以邀请学生选取自己喜爱的古诗词,分享其中的数学意境,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讨论,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3. 创设跨学科的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跨学科的文化活动,比如数学与文学结合的主题班会、数学与文学结合的校园文化节等等,让学生通过多种角度去感受和理解数学,在这种活动中可以通过传统文学作品展示数学的美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
三、总结及展望通过利用古诗词的美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还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的培养。
利用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境初探一、培养学生的美感数学思维需要有美的启迪和引领,古诗词正是培养学生美感的重要工具。
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中,有一道关于圆的面积的题目:小明画了两个圆,直径分别为 6 厘米和 2 厘米,两个圆之间的距离是 8 厘米,问两个圆并在一起之后所得的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这时,我们可以引领学生欣赏李白的《将进酒》中的一句诗:“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激发学生对美的感悟,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中的圆。
二、开发课外阅读在中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古诗词是一种高雅的文化素材,阅读古诗词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境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代数中,学生需要掌握高斯消元法,而高斯的数学精神正是与司马迁等古代文化人物的思想交汇而成。
因此,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阅读古诗词,凭借美好的语言来开发学生的思维,在语言中激发数学思维的灵感。
三、创设情境情境创设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培养数学意境的有效途径。
我们可以挑选一些蕴含数学思想的古诗词,创设情境来讲解,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美的文化魅力。
例如,在中二年级初步了解正比例例函数的概念后,可以选用唐诗白居易的《赋得自由二首》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等诗句,其中“浪淘尽”和“千古风流人物故”所蕴含的自然规律就是正比例函数的例子。
四、拓宽视野古诗词作为文化遗产之一,拥有着传统文化的先进思想和深层次的哲学思考,阅读古诗词之外还能够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通过了解古代数学家的生平和思想,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渊源和本质,从而更好地培养数学意境。
综上所述,古诗词作为文化遗产中的精髓和美学,可以为数学教育提供情感、思维和文化上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发展。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欣赏、阅读、理解古诗词,以此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创建诗化数学促进课堂高效摘要〕教师通过精心的备课,让数学课堂成为一道富有诗情画意的风景线,让学生享受诗一般情真意切的心灵感应,使他们在“诗化”的数学课堂里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诗化课堂诗意教学激发兴趣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把育才办成一个诗的学校……我要以诗的真、善、美来办教育……”。
实行新课改以来,广大教师从过去更多的关注教师的教,到现在既关注教师的教,又更多关注学生的学,并能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创造有利的条件。
不仅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素养,而且还要为学生提供心灵高飞、情智高远的精神空间。
让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不再是应试的机器,不再是分数的奴隶,让数学课堂变成学生快乐学习的地方。
让我们的学生认识和感受到:数学是美的,数学课堂是美的,能够学习数学更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好的数学课堂就象演奏一首优美的乐曲,精彩洋溢、智慧飞扬和富有创造性,激荡着师生的灵气,弥漫着诗意的芳香。
要让学生享受诗一般情真意切的心灵感应,使他们在“诗化”的数学课堂里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诗化数学、诗意课堂”有助于新课改目标的达成,它不仅能创造让学生“乐学”、“主动学”的氛围,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那么,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诗化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在情景导入中诗化数学在数学课堂的情境导入中最容易为学生营造一种诗情画意的愉悦氛围,在学生心灵得以轻飞曼舞的同时,引领他们进入数学知识的学习,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欲,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独特魅力。
数学必修2 的立体几何中介绍平面的基本性质是这样开篇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散落着几座蒙古包;平静的湖面,山的倒影清晰无比。
这就是本章要学习平面。
欣赏着美丽的图画,学生的心里泛起了层层涟漪:数学也有诗意啊!2 在概念教学中诗化数学记得在教授线面垂直的定义时,我联系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当时就在脑海中出现一幅“一望无际的荒漠中,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显得格外醒目,挺拔而起”的图景从而线面垂直这一数学概念也就融合在美的诗意中去了,而且使学生听课的兴趣大增,对概念的理解,更深刻、更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