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弯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 格式:doc
- 大小:394.51 KB
- 文档页数:7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受弯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是工程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它用于确定材料的弯曲承载力和设计中的极限状态。
在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需要考虑材料的弯矩、截面形状、材料的强度和应力分布等因素。
下面将详细介绍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过程。
在进行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首先需要确定该构件所受的弯矩大小。
弯矩是指作用于构件截面上的力矩,它产生了构件的弯曲变形。
弯矩的大小可以通过施加在构件上的外部荷载和构件的几何形状来计算。
有了弯矩的大小后,下一步就是确定截面形状。
截面形状是影响受弯构件强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常见的截面形状有矩形、圆形、T形等。
不同的截面形状对受弯构件的承载力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截面形状。
确定了弯矩和截面形状后,接下来就是计算材料的强度。
材料的强度是指材料在承受外部荷载作用下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常见的材料强度有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和屈服强度等。
在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需要根据材料的强度来确定构件的极限状态。
最后,根据弯矩、截面形状和材料的强度,可以计算出受弯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
计算的过程包括确定应力分布、求解最大应力和计算承载力。
根据不同的截面形状和材料的特性,计算方法也有所不同。
总的来说,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考虑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需要准确计算受弯构件的承载力,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因此,在进行计算时,需要充分考虑强度设计的要求和计算方法,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是工程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它用于确定材料的弯曲承载力和设计中的极限状态。
在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需要考虑材料的弯矩、截面形状、材料的强度和应力分布等因素。
下面将详细介绍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过程。
在进行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首先需要确定该构件所受的弯矩大小。
弯矩是指作用于构件截面上的力矩,它产生了构件的弯曲变形。
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在进行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时,首先需要了解构件的几何尺寸和材料特性。
几何尺寸包括构件的宽度、高度和长度,材料特性包括材料的抗弯强度和弹性模量等。
在进行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时,一般采用等效应力法。
根据等效应力法,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M=σ×S
其中,M是受弯构件所受弯矩,σ是构件截面上的应力,S是截面的抵抗矩。
在计算截面上的应力时,可以使用以下公式:
σ=M×y/I
其中,M是受弯构件所受弯矩,y是距离截面中性轴距离,I是截面的惯性矩。
在计算截面的抵抗矩时,可以使用以下公式:
S=y×A×f
其中,y是距离截面中性轴距离,A是截面的面积,f是材料的抗弯强度。
综合以上公式,可以得到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公式:
N=σ×S=(M×y/I)×(y×A×f)
根据构件的几何尺寸和材料特性,可以计算出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
承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工程中,受弯构件的应力和截面的抵抗矩常常
不是均匀分布的,需要进行更加详细的计算和分析。
此外,由于材料的塑
性变形和结构的不完美性等因素的存在,实际承载能力可能小于理论计算值。
综上所述,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是结构工程中的重要任务,它通过等效应力法来确定构件在受弯状态下的承载能力。
在实际工程中,
应该考虑到材料和结构的各种因素,进行更加精细的分析和计算。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能力计算一、引言在工程设计中,对于承载力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受弯构件来说,正截面承载能力的计算是其中一项重要的计算内容。
正截面承载能力指的是构件在受到外部弯矩作用时,正截面的最大负荷能力。
二、正截面受弯构件的力学模型正截面受弯构件的力学模型可以简化为梁模型。
在梁模型中,假设构件在弯曲之前是直线,且构件的弯曲变形主要发生在弯矩作用点附近的区域。
在计算中,可以通过考虑构件的截面形状、弹性模量和截面惯性矩等参数,来计算正截面的承载能力。
三、正截面受弯构件的计算方法正截面受弯构件的承载能力可以通过弯矩与抵抗弯曲应力的关系来计算。
根据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在截面上可以得到弯矩与截面的弯曲曲率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正截面的承载能力。
1.弯矩与弯曲曲率的关系根据工程力学的理论,弯矩与弯曲曲率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表示:M=E·I·κ其中,M为弯矩,E为弹性模量,I为截面的惯性矩,κ为弯曲曲率。
根据该公式,可以得到弯曲曲率和弯矩的关系。
当弯矩达到一定值时,正截面将不再能够承受该弯矩。
2.截面受弯破坏正截面受弯构件在达到一定弯矩时,会出现截面的破坏。
截面破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截面的受压边发生局部压溃破坏;(2)截面的受拉边发生局部拉伸破坏;(3)截面发生局部剪切破坏;(4)截面整体翻转失稳。
根据截面破坏的形式,可以得到正截面的承载能力计算公式。
(1)当截面受压边发生局部压溃破坏时,可以将正截面的承载能力计算为截面受压边的抗弯能力。
根据材料的抗拉强度和截面形状,可以得到正截面的承载能力。
(2)当截面受拉边发生局部拉伸破坏时,可以将正截面的承载能力计算为截面受拉边的抗弯能力。
根据材料的抗压强度和截面形状,可以得到正截面的承载能力。
(3)当截面发生局部剪切破坏时,可以将正截面的承载能力计算为截面的抗剪能力。
根据材料的剪切强度和截面形状,可以得到正截面的承载能力。
(4)当截面整体翻转失稳时,可以通过截面的稳定性分析来计算正截面的承载能力。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 受弯构件的基础知识你知道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受弯构件就像是建筑界的“大力士”,扛着一栋栋大楼、桥梁,甚至是我们的家。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大力士”的承载力,听起来很专业,但其实说起来也没那么复杂哦。
1.1 受弯构件是什么?首先,受弯构件就像是一根神奇的魔杖,虽然看起来平平无奇,但一旦上了力,就能发挥出惊人的力量。
就像你手里拿着一根塑料尺,试着弯一下,它很快就会屈服。
而如果是钢筋混凝土呢?嘿,那可是硬得很!这些构件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它们能承受多大的力,这样才能确保安全,毕竟“安全第一”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1.2 为什么要计算承载力?说到承载力,这可是个大问题。
想象一下,如果你在阳台上放了个游泳池,结果阳台承受不住,直接塌了,那可真是哭都没地方哭!所以啊,建筑设计师们得认真计算每个受弯构件的承载力,才能保证它们能稳稳当当地承受住各类荷载。
毕竟,谁都不想在家里遇上“天塌下来”的情形,对吧?2. 承载力计算的基本步骤2.1 荷载的计算那么,承载力到底怎么计算呢?首先,得搞清楚这个构件上面要承受多少荷载。
荷载分为静载和动载,静载就是固定的,比如墙壁、家具什么的;而动载则是像人、风、雪这些会变的。
我们要把所有的荷载加起来,就像做一道数学题,稍微一不小心,可就出错了。
2.2 截面特性分析接下来,就得看看受弯构件的截面特性。
简单来说,就是要了解这个“大力士”的构造和材料。
比如,钢筋混凝土的强度、宽度、厚度,甚至是它的配筋情况,这些都能影响它的承载能力。
这里有个专业名词叫“截面模数”,简单来说,就是这个构件在承受弯曲时的“抗压”能力。
听起来复杂,但实际上就是“越壮,越能顶得住”的道理。
3. 常见的计算方法3.1 弯矩法说到计算方法,咱们最常用的就是“弯矩法”了。
想象一下你在舞台上表演,突然要转身,身体的中心点就是你要计算的“弯矩”。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得用公式算出弯矩,然后结合截面的特性,来得出承载力。
第4章受弯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具有正常配筋率的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力过程可分为哪三个阶段,各有何特点?答:第Ⅰ阶段:混凝土开裂前的未裂阶段当荷载很小,梁内尚未出现裂缝时,正截面的受力过程处于第Ⅰ阶段。
由于截面上的拉、压应力较小,钢筋和混凝土都处于弹性工作阶段,截面曲率与弯矩成正比,应变沿截面高度呈直线分布(即符合平截面假定),相应的受压区和受拉区混凝土的应力图形均为三角形。
随着荷载的增加,截面上的应力和应变逐渐增大。
受拉区混凝土首先表现出塑性特征,因此应力分布由三角形逐渐变为曲线形。
当截面受拉边缘纤维的应变达到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变时,相应的拉应力也达到其抗拉强度,受拉区混凝土即将开裂,截面的受力状态便达到第Ⅰ阶段末,或称为Ⅰa阶段。
此时,在截面的受压区,由于压应变还远远小于混凝土弯曲受压时的极限压应变,混凝土基本上仍处于弹性状态,故其压应力分布仍接近于三角形。
第Ⅱ阶段:混凝土开裂后至钢筋屈服前的裂缝阶段受拉区混凝土一旦开裂,正截面的受力过程便进入第Ⅱ阶段。
在裂缝截面中,已经开裂的受拉区混凝土退出工作,拉力转由钢筋承担,致使钢筋应力突然增大。
随着荷载继续增加,钢筋的应力和应变不断增长,裂缝逐渐开展,中和轴随之上升;同时受压区混凝土的应力和应变也不断加大,受压区混凝土的塑性性质越来越明显,应力图形由三角形逐渐变为较平缓的曲线形。
在这一阶段,截面曲率与弯矩不再成正比,而是截面曲率比弯矩增加得更快。
还应指出,当截面的受力过程进入第Ⅱ阶段后,受压区的应变仍保持直线分布。
但在受拉区由于已经出现裂缝,就裂缝所在的截面而言,原来的同一平面现已部分分裂成两个平面,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产生了相对滑移。
这与平截面假定发生了矛盾。
但是试验表明,当应变的量测标距较大,跨越几条裂缝时,就其所测得的平均应变来说,截面的应变分布大体上仍符合平截面假定,即变形规律符合“平均应变平截面假定”。
因此,各受力阶段的截面应变均假定呈三角形分布。
第Ⅲ阶段:钢筋开始屈服至截面破坏的破坏阶段随着荷载进一步增加,受拉区钢筋和受压区混凝土的应力、应变也不断增大。
当裂缝截面中的钢筋拉应力达到屈服强度时,正截面的受力过程就进入第Ⅲ阶段。
这时,裂缝截面处的钢筋在应力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将产生明显的塑性伸长,从而使裂缝急剧开展,中和轴进一步上升,受压区高度迅速减小,压应力不断增大,直到受压区边缘纤维的压应变达到混凝土弯曲受压的极限压应变时,受压区出现纵向水平裂缝,混凝土在一个不太长的范围内被压碎,从而导致截面最终破坏。
我们把截面临破坏前(即第Ⅲ阶段末)的受力状态称为Ⅲa阶段。
在第Ⅲ阶段,受压区混凝土应力图形成更丰满的曲线形。
在截面临近破坏的Ⅲa阶段,受压区的最大压应力不在压应变最大的受压区边缘,而在离开受压区边缘一定距离的某一纤维层上。
这和混凝土轴心受压在临近破坏时应力应变曲线具有“下降段”的性质是类似的。
至于受拉钢筋,当采用具有明显流幅的普通热轧钢筋时,在整个第Ⅲ阶段,其应力均等于屈服强度。
2.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力过程三个阶段的应力与设计有何关系?答:Ⅰa阶段的截面应力分布图形是计算开裂弯矩M cr的依据;第Ⅱ阶段的截面应力分布图形是受弯构件在使用阶段的情况,是受弯构件计算挠度和裂缝宽度的依据;Ⅲa阶段的截面应力分布图形则是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的依据。
3.何谓配筋率?配筋率对梁破坏形态有什么的影响?答:配筋率ρ是指受拉钢筋截面面积A s与梁截面有效面积bh0之比(见图题3-1),即bh A s=ρ 式中A s —— 受拉钢筋截面面积; b —— 梁截面宽度;h 0 —— 梁截面有效高度,h 0=h-a ; h —— 梁截面高度;a —— 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至截面受拉边缘的距离。
随着配筋率不同,钢筋混凝土梁可能出现下面三种不同的破坏形态: 1) 适筋破坏形态适筋梁从开始加荷直至破坏,面所能承担的弯矩增加甚微,时裂缝开展较宽,挠度较大,题4-2a )都能得到充分利用,符合安全、经济的要求,故在实际工程中,受弯构件都应设计成适筋梁。
2) 超筋破坏形态配筋率过大的梁称为“超筋梁”。
试验表明,由于超筋梁内钢筋配置过多,抗拉能力过强,当荷载加到一定程度后,在钢筋的拉应力尚未达到屈服强度之前,受压区混凝土已先被压碎,致使构件破坏(图4-4b )。
由于超筋梁在破坏前钢筋尚未屈服而仍处于弹性工作阶段,裂缝开展不宽,延伸不高,梁的挠度较小,如图题3-2b 所示。
由于它在没有明显预兆的情况下突然破坏,故其破坏类型属脆性破坏。
超筋梁虽然配置有很多受拉钢筋,但其强度不能充分利用,这是不经济的,同时破坏前又无明显预兆,所以在实际工程中应避免设计成超筋梁。
3) 少筋破坏形态配筋率过低的梁称为“少筋梁”。
这种梁在开裂以前受拉区的拉力主要由混凝土承担,钢筋承担的拉力占很少一部分。
到了第Ⅰ阶段末,受拉区一旦开裂,拉力就几乎全部转由钢筋承担。
由于钢筋数量太少,使裂缝截面的钢筋拉应力突然剧增至超过屈服强度而进入强化阶段,此时钢筋塑性伸长已很大,裂缝开展过宽,梁将严重下垂,即使受压区混凝土暂未压碎,但过大的变形及裂缝已经不适于继续承载,从而标志着梁的破坏(图题3-2c ),在个别情况题-3-1配筋率题3-2 梁正截面的三种破坏形式 a )适筋梁b )超筋梁c )少筋梁下,钢筋甚至可能被拉断。
上述破坏过程一般是在梁出现第一条裂缝后突然发生,所以也属脆性破坏。
因此,少筋梁也是不安全的。
少筋梁虽然配了钢筋,但不能起到提高纯混凝土梁承载能力的作用,同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也不能充分利用,因此在实际工程设计中也应避免。
不同配筋量梁的M 0—Ø0关系如图题3-3所示。
4.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有哪些基本假定? 答: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假定有:1)平截面假定:在构件受荷以后,截面应变沿截面高度保持线性分布。
是指梁的变形规律符合“平均应变平截面假定”。
2)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对处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正截面,其受拉区混凝土的绝大部分因开裂已经退出工作,而中和轴以下可能残留很小的未开裂部分,其合力小且离中和轴较近,作用相对很小,为简化计算,完全可以忽略其抗拉强度的影响。
3)混凝土的压应力与压应变之间的关系曲线按抛物线上升段和水平段取用,对于正截面处于非均匀受压时的混凝土,极限压应变的取值最大不超过0.0033。
如图题4-1所示。
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方程为: 当εc ≤ε0时(上升段)⎥⎥⎦⎤⎢⎢⎣⎡⎪⎪⎭⎫ ⎝⎛--=ncc c f 011εεσ 当ε0<εc ≤εcu 时(水平段)c c f =σ4)钢筋应力取钢筋应变与其弹性模量的乘积,但不大于其强度设计值。
受拉钢筋的极限应变取0.01。
这一假定对钢筋的应力应变曲线采用了简化的理想化曲线,如图题4-2所示。
曲线亦分两段组成: 第一段,当0≤εs ≤εy 时σs =εs E s第二段,当εs >εy 时σs = f y5.适筋梁与超筋梁破坏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什么是“界限破坏”?单筋矩形截面梁防止超筋破坏的公式有哪些?答:适筋梁与超筋梁破坏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受拉钢筋首先屈服,经过一段塑性变形后,受压区混凝土才被压碎;后者在钢筋屈服前,受压区混凝土首先达到弯曲受压极限压应变,导致构件破坏。
具有某个特定配筋率的梁,当其受拉钢筋开始屈服时,受压区边缘也刚好达到混凝土弯曲受压时的极限压应变。
也就是说,钢筋屈服与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同时发生。
我们把梁的这种破坏特征称为“界限破坏”。
不难看出,这个特定的配筋率就是适筋梁的界限。
设计时,为使所设计的梁保持在适筋范围内而不致成为超筋梁,单筋矩形截面梁基本公式的适用条题4-2 理想化的钢筋应力应变关系曲线件为:⎪⎪⎪⎪⎭⎪⎪⎪⎪⎬⎫⎪⎭⎫ ⎝⎛-=≤=≤=≤≤2 01max 10b bc u yc b b b b bx h bx f M M f f h x x ααξρρξξξ或或或上式中的第四个表达式意味着超过最大配筋率的用钢量并不能提高梁的承载力,M umax 为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承载力的上限值,这表明超筋梁是不经济的。
6.确定适筋梁的最小配筋率的原则是什么?单筋矩形截面梁防止少筋破坏的公式有哪些? 答:原则上可以用M u =M cu 的条件来确定适筋梁的最小配筋率ρmin ,即按最小配筋率配筋的梁,用基本公式所算得的破坏弯矩不应小于同截面、同强度等级的素混凝土梁所能承担的弯矩。
设计时,为避免设计成少筋梁,单筋矩形截面梁基本公式的适用条件为:A s ≥A s,min =ρmin bh当A s <A s,min 时,应按A s =A s,min 配筋。
7.梁的截面尺寸与纵向受力钢筋有哪些构造要求? 答:(1)梁的截面尺寸的构造要求矩形截面梁的高宽比h/b 一般取2.0~3.5;T 形截面梁的h/b 一般取2.5~4.0(此处b 为梁肋宽)。
为了统一模板尺寸便于施工,建议梁的宽度采用b150、180、200、250、300、350mm 度采用h =250、300、350……750、800、900、等尺寸。
(2)梁的纵向受力钢筋的构造要求梁中常用的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为根数最好不少于3(或4)根。
同直径的钢筋,钢筋直径相差至少取2mm ,施工中能用肉眼识别。
密实性,纵筋的净间距应满足图题6(a )若钢筋必须排成两排时,上、下两排钢筋应当对齐。
为了保证钢筋不被锈蚀,同时保证钢筋与混凝土紧密粘结,梁内钢筋的两侧和近边都应设有保护层。
梁、板、柱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与环境类别和混凝土强度等级有关,见附表18。
由该表知,当环境类别为一类时,即在室内正常环境下,其最小厚度应不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和25mm 。
在梁截面选择配筋计算时,若环境类别为一类,一般可取h 0=h-35mm (一排钢筋时,图题6(b );或h 0=h-60mm (两排钢筋时,图题6(a ))。
此外,为了固定箍筋并与受力钢筋连成钢筋骨架,在梁内应设置架立钢筋,当跨度小于4m 时,其直径不宜小于8mm ;当跨度为4m~6m 时,不宜小于10mm ;当跨度大于6m 时,不宜小于12mm 。
题6 净距、保护层及有效高度8.板的截面尺寸、受力钢筋与分布钢筋有哪些构造要求?答: 1)板的截面尺寸构造要求现浇板的宽度一般较大,设计时可取单位宽度(b=1000mm)进行计算。
其最小厚度除应满足各项功能要求外,尚应满足下表的要求。
现浇板厚度以10mm为模数。
2)板的受力钢筋的构造要求题8 板的配筋为了便于浇注混凝土,保证钢筋周围混凝土的密实性,板内钢筋间距不宜太密;为了正常地分担内力,也不宜过稀。
钢筋的间距一般在70mm~200mm内;当h>150mm时,间距不应大于1.5h,在板的每米宽度内也不得少于3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