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复习专题练习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91.50 KB
- 文档页数:13
2020年高考复习专题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
1.下表是民国初年统计的国内若干个地区的农村消费情况统计数据。
该数据反映出的主要结论是()
A.北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较低
B.中东部地区工业化程度较高
C.经济发展受到自然环境影响
D.自然经济解体存在不平衡性
2.中国人创办第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是在()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戊戌变法时期
3.1847年,英国商人的一个组织的报告书中写道:“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贵得多。
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
”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 )
A.洋布物美价廉,竞争力强
B.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土布做工粗糙,价格昂贵
D.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4.2007年热播的电视剧《大染坊》主题曲《把感动留在人间》唱道:“总以为泪水早已擦干……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这一场锦绣年华欲说无言……”该剧讲述了主人公陈寿亭在20世纪初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再到破产的历程。
若要改变陈寿亭“心酸”“无言”的命运,关键是( )
A.引进外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解决技术落后问题
B.大量吸收外资、民间资本解决资金少、规模小、竞争力低下问题
C.成立营销团队,扩大营销范围,解决市场狭小问题
D.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
5.下图《公告》反映了( )
A.国民政府苛捐杂税的增多
B.日本“委托经营”的加强
C.官僚资本加强了经济垄断
D.美国扩大了在华经济特权
6.下列表格为19世纪末重要的商办企业情况,该表可用于说明( )
①清末新政的政策得当②投资者的复杂身份
③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④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下列诗句比较恰当地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发展状况的是( ) A.千呼万唤始出来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忽如一夜春风来
D.无可奈何花落去
8.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国状况的结论是( )
①鸦片战争前中国制造业大大落后于西方
②民族工业的兴起缩小了中国与欧洲制造业的差距
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曲折地发展
④外国列强的侵略与掠夺是中国经济落后的重要根源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9.1895年至1911年,上海新办民族资本经营的工厂112家,占全国总数的25.1%,开办资本2799.2万元,占全国总额的28.6%。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A.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奖励实业的法令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10.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减少。
这主要是因为( )
A.洋务运动的推动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中国人民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D.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11.对下列《抗战内迁行业数量》统计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 )
A.轻重工业比例的失调
B.战时需求的刺激
C.民营工业的较快发展
D.官僚资本的膨胀
12.下表为19世纪70—90年代中国丝织品出口情况,对于表中数据认识正确的是()
A.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
B.中国丝织技术仍领先于世界
C.国际市场需求推动丝织业发展
D.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13.李鸿章在对《开平煤矿招商章程》所作的批示中指出:“摒除官场习气,悉照买卖常规,最为扼要。
”这反映了洋务派()
A.重视民间资本的引入
B.强调以市场规则经营管理企业
C.重视商品生产
D.反对官员的贪腐
14.“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
”对于这一时期的“产业革命”描述正确的是( )
A.因官僚资本的出现很快结束
B.速度和规模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
C.面粉业是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
D.形成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
15.下图是漫画作品《修墙》。
墙上的文字是“封建专制制度”,有一位头戴花翎、留着长辫的官员把一张写有“西方先进技术”的纸条粘在墙上,并说:“这样修补好,就安全了。
”这幅漫画揭示的是( )
A.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B.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C.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D.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16.在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出现过一个特殊的阶段,被人称为“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是却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促成这一时期经济奇迹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民国政府实施奖励实业的政策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D.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7.张謇说:“(振兴实业)无的则备多而力分,无的则地广而势涣,无的则趋不一,无的则智不及,犹非计也。
的何在?在棉(纺织业)铁(钢铁业)”张謇强调“棉铁主义”主要是因为()
A.是其实业救国的经验总结
B.是建立民族工业体系的途径
C.是对世界经济的理性认识
D.是遏止贸易逆差的重要手段
18.《湖北工业史》载,1861年俄国茶商李凡诺夫在汉口开设顺丰砖茶厂。
到1873年将原来的手工制作砖茶改为用蒸汽机器压制,从而成为湖北使用机器生产的第一家近代工业企业。
这表明( )
A.外国人在华开设工厂已合法化
B.部分民族企业由手工工场转化而来
C.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D.列强入侵客观上加速了近代化进程
19.下图是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在通商口岸设立洋行的情况。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加速了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的进程
B.反映了列强资本输出的强烈要求
C.与清政府允许列强在华设厂有关
D.延缓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进程
20.梁启超曾这样评价洋务派:“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
”据此,可判断出他()
A.反对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B.主张发动民众来抵抗外来侵略
C.已认识到洋务运动的缺陷
D.要求同西方建立平等外交关系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建“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
1916年前后,他创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
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企业被国民政府作为“逆产”强行“接收”,拆卸、倒卖一空。
请回答:
(1)19世纪末秦二爷投资近代企业的时代,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什么热潮?该热潮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1916年前后他的企业最为红火的原因。
(3)你认为他的理想能否实现?请说明理由。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下表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
请回答:材料中徐中约和费正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认识近代中国的条约体系?你赞同哪种观点?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
”
——《民声日报》(1912年2月28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产业革命”出现的国内政治环境。
民国初的产业革命与英国工业革命相比,对各自经济结构的影响有何异同?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状元经商,估计是唐朝开科以来最大的笑话……清末状元张謇于1895年(发出“三十年科举之幻梦了结于此”的感叹后)宣布弃官经商,采取股份制的形式,筹办大生纱厂,后来发展为“大生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张謇下海经商的行为,颠覆了千百年来所有人的价值取向,今日看来就像金石掷地,铿锵响亮。
——摘自薛金福、詹志方《公司的力量》
“世人皆言外洋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
不知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
……工苟不兴,国终无不贫之期,民永无不困之望”。
——张謇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张謇下海经商是“唐朝开科以来最大的笑话”?促使他弃官经商的因素有哪些?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洋布每百斤需三十三元,印度棉亦在三十元内外,而华棉每百斤仅需十二三元,多至十七八元而止。
故近年洋船回国,多购中国棉花,压载出口”。
——《续富国策》
请完成:
(1)依据材料一,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
(3)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请依据材料进行说明。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民国初年中国经济发展情况及对表格理解分析的能力。
从表格看,民国初年,中国自给和购买的比例各地区明显不同,并且差异很大。
主要不是靠自给而是靠购买的地区如江苏两地,说明其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要大,故选D项。
2.【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已经引进了一大批先进的技术,创办了近代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故选B。
A项时期并未在中国产生近代企业;C、D项都是在洋务运动之后。
3.【答案】B
【解析】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促使大量手工业者破产,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4.【答案】D
【解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
因此只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民族资本主义才能得到发展。
5.【答案】C
【解析】图中所示的“民国三十七年”应该是1948年,所以从这个公告的内容判断,应该是官僚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垄断。
6.【答案】B
【解析】本题采用排除法。
从时间来看,题干时间应是在清末新政之前,故①说法错误,排除A、
C、D项,B项正确。
7.【答案】C
【解析】由于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获得了较快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8.【答案】D
【解析】从材料数据可以看出1840年以前中国制造业高于西方,故①不正确;民族工业兴起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但并没有缩小中国与欧洲制造业的差距,故②不正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举步维艰,故③正确;外国列强的侵略与掠夺是中国经济落后的重要根源,故④正确。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其时间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成立时间为1912年初,A项错误。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的时间为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后,B项错误。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在一战期间,1914年到1918年,C项错误。
D项作为原因适用于资本主义每一阶段的发展,具有普遍性。
10.【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的关键信息“1914~1920年”可以分析,出现材料所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项非主要原因,A、D两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正确。
11.【答案】B
【解析】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遭到日本侵略军的全面进攻。
为了支持抗战,防止东部地区的工矿落入日本侵略者之手,国民政府组织了沿江沿海国营和部分民营企业迁往我国西南等地。
表格中显示的产业都与战争相关,可知B项正确。
迁入内地的厂矿,包括矿业、机器、冶金、电器、化工、纺织、食品、文教用品等多个行业,门类比较齐全,A项错误。
表格中未见民营工业和官僚资本的区分,所以C、D项错误。
12.【答案】C
【解析】绸缎属于制成品,不是原料,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中西方丝织技术的比较,难以看出技术水平,而且西方进行了工业革命,故B项错误;19世纪70—90年代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有助于中国丝绸的出口,故C项正确;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甲午战争后,与材料“19世纪70—90年代”不符合,故D项错误。
13.【答案】B
【解析】洋务派民用企业重视民间资本的引入,但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悉照买卖常规”反映出洋务派强调以市场规则经营管理企业,故B项正确;洋务派民用企业产品投放市场,重视商品生产,但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摒除官场习气”强调反对以官僚作风鼓励企业,与反对官员的贪腐无关,故D项错误。
14.【答案】B
【解析】根据“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可知其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没有出现官僚资本,故A项错误;这段时期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获得快速的发展,故B项正确;纺织业是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故C项错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在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而形成的,故D项错误。
15.【答案】B
【解析】材料揭示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16.【答案】C
【解析】“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局面,被称为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在这个间隙中民族工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一战”后,列强资本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衰落下来。
故选C。
17.【答案】B
【解析】“棉铁主义”的实施,目的是振兴实业,实业救国,而非实业救国的经验推动“棉铁主义”,故A项错误;选择棉(纺织业)铁(钢铁业)作为工业化的主导产业,优先发展需求量大、利润高的棉纺织业和具有较强关联效应的钢铁工业,推动建立民族工业体系,故B项正确;中国的工业化道路不同于西方国家,是对国情的理性认识,故C项错误;遏止贸易逆差不是强调“棉铁主义”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18.【答案】D
【解析】据材料“改为用蒸汽机器压制”和“第一家近代工业企业”可知是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故D项正确。
19.【答案】A
【解析】图片反映通商口岸洋行数量不断增加,说明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的进程加快,故A项正确;反映了列强资本输出的强烈要求是1895年《马关条约》,故B项错误;清政府允许列强在华设厂是在1895年《马关条约》,故C项错误;通商口岸洋行数量不断增加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进程,故D项错误。
20.【答案】C
【解析】“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可以得出梁启超认为洋务运动单纯学习西方科技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而不变革社会制度是行不通的,故C 项正确;梁启超作为维新派的代表,并非反对学习西方,而是认为学习西方的重点应是社会制度,故A项错误;维新派存在脱离广大民众的局限,故B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得到体现,故D项错误。
21.【答案】(1)兴办实业。
原因: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不能。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剥削,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充分发展起来。
【解析】第一问要联系甲午战后中国的现状及清政府的政策回答。
第二问要紧扣事件1916,结合时代背景回答。
第三问先回答能否实现,然后说明理由。
22.【答案】角度:徐中约是民族主义角度;费正清是全球化角度。
(言之成理即酌情给分,如学生回答:徐中约:侵略与反侵略角度或民族危机角度;费正清:近代化角度或文明融合角度也可得分)
观点:我赞同徐中约的观点。
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国和西方国家通过攫取在华特权和割占中国领土,破坏中国主权,扩大经济侵略,加深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
观点:我同意费正清的观点。
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西方国家在入侵中国的同时,既推动了中国融入世界,也传播了工业文明,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两种观点同等得分,学生可任选角度作答,不拘泥于答案,论述合理充分即酌情给分)
【解析】第一小问分析材料中徐中约的看法可知,徐中约主要从西方和俄国对中国侵略以及给中国带来危机的角度来认识;从费正清“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说明从近代化角度来认识。
第二小问可任选一种观点作答。
第三小问赞同徐中约观点,主要论述西方列强入侵以及给中国带来危害;赞同费正清观点,主要论述西方列强入侵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23.【答案】环境:①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②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③南京临时政府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
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兴起。
同:①都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
②其中轻工业发展最为迅速,重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
异:①中国仍以传统农业和手工业为主(或传统经济形式仍占绝对优势);
②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取得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解析】民国初年的国内政治环境应该多角度考查,主要应从破旧和立新两大角度来寻找有利于民资经济发展的政治因素。
我们的产业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相比较,“同”应从都能促进工业迅速发展尤其是轻工业发展最为迅速角度展开;“异”则应从产业革命对于两国经济结构影响截然不同着手回答,结合所学我们中国依然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而英国则一日千里,崛起为世界工厂。
24.【答案】原因:读书做官是古代读书人的价值取向;长期的抑商政策使商人地位低下;张謇弃官经商的行为挑战了当时社会价值观。
因素:甲午战败,民族危机严重;清朝统治集团昏庸腐朽;实业救国潮流的兴起;张謇自身强烈
的爱国情怀(认为富民强国之本在于工)。
【解析】第一问抓住材料“张謇下海经商的行为,颠覆了千百年来所有人的价值取向”分析。
张謇是状元又下海经商,结合古代科举制以及重农抑商政策来分析“颠覆了千百年来所有人的价值取向”。
第二问因素从民族危机、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以及张骞自身强烈的爱国情怀等角度来分析。
25.【答案】(1)鸦片战争后,洋货进口税率下降,大大有利于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利用特权压低中国原材料出口的价格,大肆掠夺中国的原材料。
(3)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冲击并逐步解体,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并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2)问,要在理解材料二信息的基础上结合材料一进行分析。
第(3)问结合前面两者材料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