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工艺学
- 格式:doc
- 大小:115.00 KB
- 文档页数:10
判断题1、自由锻是锻造大件的唯一加工方法。
(√)2、在正确控制化学成分的前提下,退火是生产可锻铸铁件的关键,球化处理和孕育处理是制造球墨铸铁件的关键。
(√)3、工程材料包括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四大类。
(√)4、由于石墨的存在,可以把铸铁看成是分布有空洞和裂纹的钢(√)5、熔化焊的本质是小熔池熔炼与铸造,是金属熔化与结晶的过程。
(√)6、直流正接:焊件接正极,焊条接负极(厚板、酸性焊条)。
(√)7、电阻点焊是用圆柱电极压紧工件,通电、保压获得焊点的电阻焊方法。
(√)8、铜的电阻极小,不适于电阻焊接。
(√)9、反复弯折铁丝,铁丝会越来越硬,最后会断裂。
(√)10、冲裁变形过程可以分为:(1)弹性变形阶段;(2)塑性变形阶段;(3)断裂分离阶段(√)11、板料弯曲时应尽可能使弯曲线与坯料纤维方向平行。
(×)12、落料时,凹模基本尺寸应取工件尺寸公差范围内的较大的尺寸。
(×)13、粗基准是指粗加工时所使用的基准,精基准是指精加工时所使用的基准。
(×)14、高速钢虽然它的韧性比硬质合金高,但并不是现代高速切削的刀具材料。
(√)15、在一个工序中只可以有一次安装。
(×)16、刃倾角是主切削刃与基面间的夹角,有正、负。
(√)17、逆铣时刀齿从已加工表面开始进刀,刀具磨损较大,且影响已加工表面质量。
(√)18、零件在加工、和装配中,所依据的点、线或面称为工艺基准。
(√)19、合金收缩经历三个阶段。
液态收缩是铸件产生内应力、变形和裂纹的主要原因。
(×)20、焊接接头中的融合区和过热区是两个机械性较差的区。
(√)21、氩气为惰性气体,高温下不溶入液态金属,也不与金属发生化学反应,因此,氩气是一种理想的保护气体。
(√)22、拉深系数越大,变形程度越大;所以后续的拉深系数比前面的拉深系数小。
(×)23、冷热变形是以回复温度为界的。
(×)24、拉伸件中最危险的部位是直壁与底部的过渡圆角处,当拉应力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时,此处将被“拉裂”。
第1篇一、选择题1. 金属工艺学的研究对象是()A. 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B. 金属材料的性能与结构C. 金属材料的制备与应用D.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答案:A解析:金属工艺学主要研究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包括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等。
2. 金属材料的性能主要包括()A. 强度、塑性、硬度B. 热稳定性、抗氧化性、耐腐蚀性C. 磁性、导电性、导热性D. 磁性、磁性、磁性答案:A解析:金属材料的性能主要包括强度、塑性、硬度等力学性能。
3. 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A. 冶炼、铸造、锻造、焊接B. 冶炼、烧结、热处理、电镀C. 冶炼、铸造、热处理、焊接D. 冶炼、烧结、电镀、焊接答案:A解析: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冶炼、铸造、锻造、焊接等。
4. 热处理工艺包括()A.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B. 退火、正火、氧化、回火C. 退火、正火、电解、回火D. 退火、正火、烧结、回火答案:A解析:热处理工艺主要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
5. 焊接方法主要有()A. 焊条电弧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激光焊B. 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钎焊C. 焊条电弧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钎焊D. 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激光焊答案:A解析:焊接方法主要包括焊条电弧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激光焊等。
二、填空题1. 金属工艺学是研究()的科学。
答案: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2. 金属材料的性能主要包括()、()、()等。
答案:强度、塑性、硬度3. 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等。
答案:冶炼、铸造、锻造、焊接4. 热处理工艺主要包括()、()、()、()等。
答案:退火、正火、淬火、回火5. 焊接方法主要包括()、()、()等。
答案:焊条电弧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激光焊三、简答题1. 简述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流程。
答案: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冶炼:将金属矿石提炼成金属。
(2)铸造:将熔融金属浇铸成所需形状的铸件。
金属学及金属工艺学概述金属学是研究金属材料的学科,涉及金属材料的结构、性能、加工和应用等方面。
金属工艺学是研究金属的加工和成型过程的学科,包括金属的切削、锻造、铸造、焊接等工艺。
金属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机械、电子、化工等领域。
金属学和金属工艺学的研究对于开发新型金属材料、提高金属材料的性能和开发新型金属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金属学结构金属的结构主要由原子和晶格构成。
金属中的原子呈规则排列,并形成晶格结构。
金属的晶格结构决定了其性能、塑性和导电性能等特点。
金属的常见晶格结构有面心立方结构、体心立方结构和六方最密堆积结构。
不同的晶格结构会导致金属的性能差异,例如铜的面心立方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性能金属的性能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方面。
力学性能是指金属材料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硬度和韧性等特性。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对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物理性能是指金属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导热系数和电阻率等特性。
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决定了其在热传导和电传导方面的应用。
化学性能是指金属与其他物质的反应性。
金属在不同环境下可能会发生氧化、腐蚀、传递等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对金属材料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有重要影响。
应用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以钢铁为例,它是一种由铁和一定量的碳组成的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磨性,广泛用于建筑、汽车、船舶等领域。
铜是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金属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电子、通信、电力等领域。
铝是一种轻、强、耐腐蚀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包装等领域。
其他金属材料如锌、镁、钛等也都具有特定的优良性能,在不同领域有重要应用。
金属工艺学切削工艺切削工艺是金属加工中常用的一种方式,通过切削加工来使金属材料得到所需形状和尺寸。
切削工艺包括车削、铣削、钻削、磨削等方法。
这些工艺依靠切削工具对金属材料进行削除和变形,从而得到所需的形状。
锻造工艺锻造工艺是将金属材料在受控温度和应力下进行塑性变形的加工方法。
1.加工塑性材料时,不会产生积屑瘤。
(× )2.顺铣法适合于铸件或锻件表面的粗加工。
(× )3.拉削加工适用于单件小批零件的生产。
(× )4.单件小批生产条件下,应采用专用机床进行加工。
(× )5.插齿的生产率低于滚齿而高于铣齿。
(√ )6.作为定位基准的点或线,总是以具体的表面来体现的。
(√ )7.轴类零件如果采用顶尖定位装夹,热处理后需要研磨中心孔。
(√ )8.生产率是单位时间内生产合格零件的数量。
(√ )9.镗孔主要用于加工箱体类零件上有位置精度要求的孔系。
(√ )10.剃齿必须在工件淬火之后进行。
(× )1.钢的质量好坏是按其中的碳含量来区分的。
(× )2.钢的质量好坏是按其中的合金元素含量来区分的。
(× )3.钢的质量好坏是按其中的硫、磷含量来区分的。
(√ )4.沸腾钢不能进行热处理。
(√ )5.沸腾钢也可以进行热处理。
(× )6.一般进行热处理的钢都是镇静钢。
(√ )7.把钢加热成为奥氏体后速冷到Ms线以上等温一段时间再冷却下来的热处理叫分级淬火。
(× )8.把钢加热成为奥氏体后速冷到Ms线以上等温一段时间再冷却下来的热处理叫等温淬火。
(× )9.铸件在凝固末期收缩受阻产生的裂纹叫热裂纹。
(√ )10.铸件在固态收缩过程中,收缩应力超过合金在相应温度下的强度极限,则在应力集中的部位产生冷裂纹。
(√ )11.铁水的流动性就是充满铸型的能力。
(× )12.流动性差的金属铸造时易产生缩孔和缩松缺陷。
(√ )13.含碳量﹪的灰口铸铁铁水的流动性最好。
(× )14.铁水温度越高,流动性越好,铸件的成品率就越高。
(× )15.铸钢由于熔点高,收缩率大,所以铸造性能差。
(√ )16.铸铁中的碳元素是否能够石墨化,是由含C、Si量多少来决定。
(× )17.铸造合金的铸造性能主要包括合金的流动性和合金的收缩。
《金属工艺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金属工艺学概述1. 定义与重要性金属工艺学是研究金属材料的制备、加工、性能、组织与应用的科学。
它对于工程技术的进步和工业发展至关重要,因为金属材料在建筑、机械、交通、电子、航空航天等几乎所有工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2. 研究内容(1)金属材料的制备:包括金属的提取、精炼、合金化等过程,以及铸造、粉末冶金等成型技术。
(2)金属材料的加工:涉及金属的冷加工(如轧制、拉伸、切削)、热加工(如锻造、热处理)、特种加工(如激光加工、电化学加工)等。
(3)金属材料的性能:研究金属的物理性能(如导电性、热导性)、化学性能(如耐腐蚀性)、力学性能(如强度、韧性)等。
(4)金属材料的组织与结构:分析金属的晶体结构、相变、微观缺陷、界面行为等。
(5)金属材料的应用:研究金属材料在不同环境下的适用性、可靠性及寿命评估。
3. 学科交叉金属工艺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它与物理学、化学、材料学、力学、热力学、电化学等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金属工艺学发展简史1. 古代金属工艺(1)铜器时代: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是铜,掌握了简单的铸造技术。
(2)青铜器时代:铜与锡的合金,青铜,使得工具和武器的性能得到提升。
(3)铁器时代:铁的发现和使用,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 中世纪至工业革命(1)炼铁技术的发展:如鼓风炉、熔铁炉的发明,提高了铁的产量。
(2)炼钢技术的进步:如贝塞麦转炉、西门子-马丁炉的出现,实现了钢铁的大规模生产。
3. 近现代金属工艺(1)20世纪初:金属物理和金属学的建立,为金属工艺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金属材料的快速发展,如钛合金、高温合金的出现。
4. 当代金属工艺(1)新材料的开发:如形状记忆合金、超导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等。
(2)新技术的应用:如计算机模拟、3D打印、纳米技术等。
三、金属工艺学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1. 古代金属工艺的辉煌(1)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技术水平高超,工艺精美。
金属工艺学1.将含碳质量分数小于2.11%的铁碳合金称为钢,含碳质量分数大于2.11%的铁碳合金称为生铁。
2.从加热状态看,可分为平衡加热和非平衡加热。
3.加热缺陷:①过热和过烧②氧化和脱碳③吸气及蒸发④应力和变形4.冷却分为平衡冷却和非平衡冷却5.缩孔和缩松。
液态金属在冷却中,随着温度的降低体积会减小,即产生收缩现象。
当收缩不能得到充分补充(称补缩)时,就会产生缩孔或缩松缺陷。
6.塑性变形:当外力增大,使金属内部应力超过该金属的屈服强度后,即使外力停止作用,金属的变形也不能消失。
7.热处理性:金属材料在改变温度过程中获得所需组织和性能的能力。
8.铸造性:①充型能力。
液态金属充填铸型型腔的能力。
②收缩。
铸件成形过程中,温度变化量很大,收缩现象必定明显表现出来。
③可锻性。
衡量材料通过塑性加工获得优质零件的难易程度的工艺性能。
9.铸造:将液体金属浇入铸型中,冷却凝固后获得铸件的工艺方法。
10.浇注位置:浇注时铸件在铸型中所处的空间位置。
11.分型面:铸型间的接触表面,它的存在有利于铸型的分开和合型。
12.分型面的确定应考虑如下几方面因素:①分型面的确定应能方便、顺利地取出模样或铸件,分型面一般选在铸件的最大截面处。
②分型面的确定应尽量与浇注位置一致,并应尽量满足浇注位置的要求。
③分型面应避免曲折,数量应少,最好是一个且为平面。
④应尽量使型腔全部或大部置于同一个砂型内,最好使型腔或使加工面与基准面位于下型中。
⑤应使型芯数量少,并便于安放和稳定。
13.铸件的孔形和各种内腔大都是靠型芯来成形的,因此型芯的主体轮廓与铸件的孔形或内腔应一致。
14.铸造方法:砂型铸造(普)和特种铸造15.铸造合金主要包括铸铁、铸钢、铸造铝合金、铸造铜合金16.铸铁:①白口铸铁。
大部分碳以化合物形态存在,因其断口呈银白色。
②普通灰口铸铁。
石墨呈片状存在的铸铁。
③可锻铸铁。
石墨呈团絮状存在的铸铁。
17.避免铸造缺陷的合理结构:①铸件壁厚应合理取值。
结晶的必要条件:具有一定的过冷度过冷度△T:理论结晶温度(T0) 与实际结晶温度(Tn)之差。
细化晶粒的方法:增大过冷度变质处理(孕育处理):增加外来晶核细化晶粒的方法振动结晶:将技晶打碎,成为新的晶粒。
同素异晶转变──随着温度的改变,固态金属的晶格也随之改变的现象。
§2.2 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组元:组成合金的元素,或独立的基本单元。
P15相:合金中具有相同成分和相同结构(相同聚集状态)的均匀部分。
组织:是指合金中一个或多个相的形貌及各相的分布状态。
P15 综合二、合金的结构固溶强化:因形成固溶体而引起合金强度、硬度升高的现象根据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所占据的位置,可将固溶体分为:间隙固溶体──B存在A晶格的间隙中。
置换固溶体──B置换了晶格中A的位置。
铁碳合金中的固溶体P16金属化合物:金属化合物是各组元按一定整数比结合而成、并具有金属性质的均匀物质。
金属性质:是指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及金属的光泽。
P17珠光体(P)──F和Fe3C组成片层相间的机械混合物共晶反应:一定成分的合金,在一定温度下,从液相中同时析出两种不同固相的过程。
共析反应:一定成分的合金,在一定温度下,同时从一种固相析出两种新固相的过程。
铁素体:含碳量的范围为小于0.020%C。
(工业纯铁)铁素体加珠光体:含碳量的范围为0.020~0.77%C。
(亚共析钢)珠光体:含碳量的范围为0.77%C。
(共析钢)珠光体加渗碳体:含碳量的范围为0.77~2.11%C(过共析钢)珠光体的性能随片间距减小其强度和硬度升高,而塑性和韧性有所降低。
临界冷却速度(VK)为过冷奥氏体获得全部马氏体(包括少量A ‘)的最低冷却速度。
P26完全退火[Ac3+(30~50)℃] P26 应用:常用于中碳钢和高碳亚共析钢球化退火[Ac1+(20~30)℃] 应用:主要用于过共析钢及合金工具钢。
去应力退火(低温退火)操作:将钢件随炉缓慢加热(100~150℃/h)至500~650℃(<A1),经一段时间保温后,随炉缓慢冷却(50~100℃/h) 至300 ~200℃以下出炉。
金属工艺学金属加工的工艺流程金属工艺学:金属加工的工艺流程引言金属工艺学是一门研究金属材料加工工艺的学科,通过对金属材料的性质、加工方法和工艺流程的研究,实现对金属制品的加工和生产。
金属工艺学的发展对于推动工业制造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金属加工的一般工艺流程,包括原材料准备、铸造、锻造、压力加工、切割、焊接和表面处理等环节。
一、原材料准备金属加工的起点是原材料的准备。
原材料通常是金属矿石,经过冶炼和精炼等过程得到金属原料。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配料、熔炼和铸锭等步骤,最终得到符合要求的金属材料。
二、铸造铸造是将熔化的金属倒入预先设计的铸型中,通过冷却凝固而形成特定形状的过程。
铸造工艺可以分为砂型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等多种方法。
通过铸造,可以制造出金属铸件,如铸造零件和铸件原型等。
三、锻造锻造是通过对金属进行加热处理和塑性变形,改变其形状和性能的过程。
锻造通常包括两个步骤,即预热和锻造成形。
预热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塑性和可锻性,锻造成形则可以得到所需的金属件形状。
四、压力加工压力加工是指通过机械力或液压力对金属进行加工和成形的过程。
常见的压力加工方法包括冲压、拉伸、挤压等。
压力加工可以加工出薄壁件、复杂形状和高精度的金属制品。
五、切割切割是将金属材料分离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过程。
常见的切割方法有机械切割、火焰切割、激光切割等。
切割可以实现对金属材料的分割、切断和开孔。
六、焊接焊接是将金属材料通过热或者压力连接在一起的过程。
常见的焊接方法有电弧焊、氩弧焊、气焊等。
焊接可以实现金属构件的连接和修复。
七、表面处理表面处理是对金属制品的表面进行改性或者修饰的过程。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有电镀、喷涂、抛光等。
表面处理可以提高金属制品的耐腐蚀性、耐磨性和美观度。
结论金属加工是一项精细而复杂的制造工艺,涉及多个环节和方法。
金属工艺学的研究和应用,不仅可以提高金属制品的质量和性能,还能推动整个工业制造的发展。
工艺:对各种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加工、装配或热处理使之成为产品的方法与过程。
金属工艺学:研究制造金属机件的工艺方法得综合性技术学科。
金属材料的性能:1.力学性能:金属材料在受外力作用时所反映出来的性能。
强度、刚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疲劳强度。
2.物理、化学性能3.工艺性能:铸造性能:流动性、收缩性;可锻性:塑性、变形抗力;焊接性:接合性能、使用性能;切削加工性。
组元:组成合金最基本的独立物质。
化学元素或稳定化合物。
相:在金属或合金中,凡成分相同、结构相同并与其他部分有界面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
液相:在液态下,大多数合金的组元都能相互溶解成为均匀液体,故只有一个相称为液相。
纯金属:一般有光泽,易导电和传热有延展性的一类物质。
固溶体:在合金结晶时所形成的固相晶体结构与合金的某一组元晶体结构相同的固相。
金属化合物:在合金结晶时所形成的固相晶体结构与合金的各组元晶体结构均不相同的固相08优质碳素钢中的低碳钢冲压件45优质碳素钢中的中碳钢小轴T10A碳素工具钢手工锯条Q235碳素结构钢螺栓Q345常用低合金结构钢桥梁构件W18Cr4V高速钢车刀头20CrMnTi合金渗碳钢汽车变速箱齿轮60Si2Mn合金弹簧钢弹簧HT200普通灰铸铁机床床身QT600-2球墨铸铁小型内燃机曲轴ZGMn13耐磨钢坦克履带KTH370-12黑心可锻铸铁建筑扣件钢的热处理:把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一定时间,然后以不同的速度冷却,从而改变钢的组织和性能的操作。
普通热处理:1.退火:将刚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一定时间后,缓慢冷却,以获得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扩散退火、去应力退火。
2.正火:将钢加热至Ac3或Accm以上30-50度,保温一定时间出炉空冷的热处理工艺。
3.淬火: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或Accm以上30-50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快冷到Ms以下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工艺。
绪论金属工艺学是一门研究有关制造金属机件的工艺方法的综合性技术学科. 主要内容:1 常用金属材料性能2 各种工艺方法本身的规律性及应用.3 金属机件的加工工艺过程、结构工艺性。
热加工:金属材料、铸造、压力加工、焊接目的、任务:使学生了解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质及其加工工艺的基础知识,为学习其它相关课程及以后从事机械设计和制造方面的工作奠定必要的金属工艺学的基础。
[以综合为基础,通过综合形成能力]第一篇金属材料第一章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两大类:1 使用性能:机械零件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应具备的性能。
包括:机械性能、物理、化学性能2 工艺性能:铸造性能、锻造性能、焊接性能、热处理性能、切削性能等。
第一节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指力学性能---受外力作用反映出来的性能。
一弹性和塑性:1弹性:金属材料受外力作用时产生变形,当外力去掉后能恢复其原来形状的性能。
力和变形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如弹簧:弹簧靠弹性工作。
2 塑性:金属材料受外力作用时产生永久变形而不至于引起破坏的性能。
(金属之间的连续性没破坏)塑性大小以断裂后的塑性变形大小来表示。
塑性变形:在外力消失后留下的这部分不可恢复的变形。
3 拉伸图金属材料在拉伸过程中弹性变形、塑性变形直到断裂的全部力学性能可用拉伸图形象地表示出来。
以低碳钢为例ζbζkζsζeε(Δl)将金属材料制成标准式样。
在材料试验机上对试件轴向施加静压力P,为消除试件尺寸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分别以应力ζ(即单位面积上的拉力4P/πd2)和应变(单位长度上的伸长量Δl/l0)来代替P和Δl,得到应力——应变图1)弹性阶段oeζe——弹性极限2)屈服阶段:过e点至水平段右端ζs——塑性极限,s——屈服点过s点水平段——说明载荷不增加,式样仍继续伸长。
(P一定,ζ=P/F一定,但真实应力P/F1↑ 因为变形,F1↓)发生永久变形3)强化阶段:水平线右断至b点P↑变形↑ζb——强度极限,材料能承受的最大载荷时的应力。
晶粒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形核速率N和长大速率G细化晶粒方法:提高冷却速度、变质处理、附加振动.合金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元素经一定方法合成而得到的具有金属特征的物质。
组元是指组成合金的最基本而独立的物质。
合金系:由若干给定组元以不同配比可配制处一系列不同成分、不同性能的合金,构成了一个合金系列,简称合金系。
相是指金属或合金中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及原子聚集状态相同,并与其他部分有明显界面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
组织泛指用金相观察方法看到的由形态、尺寸及分布方式不同的一种或多种相构成的总体。
相是组织的基本单元,组织是相的综合体。
合金中两个组元在液态和固态下都互相溶解,共同形成均匀的固相,这类相称为固溶体。
只有各组元的晶格类型相同、原子半径相差不大时,才有可能形成无限固溶体。
二元合金的相状态决定于温度和成分。
共析转变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由一定成分的固相同时析出两个成分和结构完全不同的新固相的过程。
金属在固态下随着温度的变化,晶格由一种类型转变称为另一种类型的过程,称为同素异晶转变或同素异构转变。
工业纯铁:0.0008%<Wc<0.0218%,室温组织为铁素体和三次渗碳体。
非合金钢:0.0218%<Wc<2.11%,根据室温组织不同,又可分为以下三种:亚共析钢:0.0218%<Wc<0.77%,室温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
共析钢:Wc=0.77%,室温组织为珠光体。
过共析钢:0.77%<Wc≤2.11%,室温组织为珠光体和二次渗碳体。
白口铸铁:2.11%<Wc<6.69%,分为三种:亚共晶白口铸铁:2.11%<Wc<4.3%,珠光体,二次渗碳体,低温莱氏体。
共晶白口铸铁:Wc=4.3% 低温莱氏体过共晶白口铸铁:4.3%<Wc<6.69% 一次渗碳体低温莱氏体。
奥氏体的形成:奥氏体形核、奥氏体晶核的长大及残余渗碳体溶解,奥氏体成分均匀化。
1、金属液态成形有何最突出的优点?通常有哪些液态成形方法?金属液态成形具有如下最突出的优点:(1)可制造出内腔、外形很复杂的毛坯。
如各种箱体、机床床身、汽缸体、缸盖等。
(2)工艺灵活性大,适应性广。
液态成型件的大小几乎不限,其重量可由几克到几百吨,其壁厚可由0.5mm到1m左右。
工业上凡能溶化成液态的金属材料均可用于液态成型。
对于塑性很差的铸铁,液态成型是生产其毛坯或零件的唯一的方法。
(3)液态成型件成本较低。
液态成型可直接利用废机件和切屑,设备费用较低。
同时,液态成型件加工余量小,节约金属。
通常的液态成形方法:通常分为两大类:砂型铸造成形工艺和特种铸造成形工艺(如:金属型铸造、熔模铸造、压力铸造、低压铸造、实型铸造、离心铸造等)2、金属铸造工艺性能主要以何种物理特性来表征?其影响因素如何?请分别予以分析?金属铸造工艺性能主要以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来表征。
影响液态金属充型能力的因素有:合金的流动性,铸型性质,浇注条件,铸件结构等。
合金的流动性是指金属液的流动能力。
流动性越好的金属液,充型能力越强。
铸型性质的影响:(1)铸型材料铸型的蓄热系数大,充型能力越差。
(2)铸型温度铸型温度越高,充型能力越强。
(3)铸型中的气体浇注条件的影响(1)浇注温度:一般T浇越高,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越强。
(2)充型压力:压力越大,充型能力越强。
(3)浇注系统结构结构复杂,流动阻力大,充型能力差。
铸件结构的影响:(1)铸件壁厚厚度大,热量散失慢,充型能力就好。
(2)铸件复杂程度结构复杂,流动阻力大,充型困难。
3、铸造凝固方式,根据合金凝固特性分成哪几类?它们对铸件质量将分别产生什么影响?铸造凝固方式,根据合金凝固特性分成逐层凝固、糊状凝固、中间凝固。
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愈小,凝固区域愈窄,愈倾向于逐层凝固;凝固区域愈宽,愈倾向于糊状凝固;对于一定成分的合金,结晶温度范围已定,凝固方式取决于铸件截面的温度梯度,温度梯度越大,对应的凝固区域越窄,越趋向于逐层凝固。
金属工艺学引言金属工艺学是研究金属在工艺过程中的性质和加工方法的学科。
在现代社会中,金属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的材料,几乎所有的行业都需要使用金属制品,例如汽车、航空航天、建筑、电子等。
因此,理解金属工艺学对于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金属的分类根据其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不同,金属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常见的金属包括铁、铜、铝、锌等。
不同的金属具有不同的特性,例如电导率、熔点、硬度等。
这些特性决定了金属在工艺过程中的使用方式和加工方法。
金属的加工方法金属的加工方法可以分为三大类:可塑性加工、断裂性加工和焊接。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加工方法。
可塑性加工可塑性加工是指通过力的作用将金属材料变形成所需形状的一种加工方法。
常见的可塑性加工方法包括锻造、压力加工和挤压。
锻造是一种将金属材料加热至高温后,通过锤击或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的加工方法。
压力加工是将金属材料置于两个模具之间,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的加工方法。
挤压是指将金属材料通过挤压机器,使其通过模具形成所需的形状。
断裂性加工断裂性加工是指通过撕裂或切割金属材料将其变形成所需形状的一种加工方法。
常见的断裂性加工方法包括剪切、冲压和锯切。
剪切是通过剪切机或剪刀将金属材料剪断成所需的形状。
冲压是通过冲床和模具将金属材料冲压成所需的形状。
锯切是使用锯片将金属材料切割成所需的形状。
焊接焊接是将两个金属材料通过热源加热至熔点后,使其熔化并流动到一起的加工方法。
焊接方法有很多种,包括电弧焊、气焊、激光焊等。
焊接通常用于将两个金属材料连接在一起,形成更大的结构。
金属的表面处理除了加工方法外,金属的表面处理也是金属工艺学中的重要内容。
金属的表面处理可以改变其外观、耐腐蚀性和精度。
常见的金属表面处理方法有抛光、喷涂、电镀等。
抛光抛光是通过研磨和打磨等步骤,使金属表面变得光滑并提高装饰效果的方法。
抛光可以使用不同的研磨材料和设备进行,常见的研磨材料有砂纸、砂轮和砂布等。
第一章金属材料基础知识一、填空题1.金属材料一般可分为钢铁材料和非铁金属两类。
2. 钢铁材料是铁和碳的合金。
3.钢铁材料按其碳的质量分数w(C)(含碳量)进行分类,可分为工业纯铁;钢和白口铸铁或(生铁)。
4.生铁是由铁矿石原料经高炉冶炼而得的。
高炉生铁一般分为炼钢生铁和铸造生铁两种。
5.现代炼钢方法主要有氧气转炉炼钢法和电弧炉炼钢法。
6.根据钢液的脱氧程度不同,可分为沸腾钢、半镇静钢、镇静钢和特殊镇静钢。
7.机械产品的制造一般分为设计、制造与使用三个阶段。
8.钢锭经过轧制最终会形成板材、管材、型材、线材和其他材料等产品。
9.金属材料的性能包括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
10.使用性能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11.洛氏硬度按选用的总试验力及压头类型的不同,常用的标尺有A、B和C。
12.500HBW5/750表示用直径为5 mm的压头,压头材质为硬质合金,在750 kgf( 7.355 kN)压力下,保持10~15秒,测得的布氏硬度值为500。
13.填出下列力学性能指标的符号:屈服点σs、洛氏硬度A标尺HRC、断后伸长率δ5或δ10、断面收缩率ψ、对称弯曲疲劳强度σ-1。
14.吸收能量的符号是K,其单位为J。
15.金属疲劳断裂的断口由裂纹源、裂纹扩展区和最后断裂区组成。
16.铁和铜的密度较大,称为重金属;铝的密度较小,则称为轻金属。
17.根据金属材料在磁场中受到磁化程度的不同,金属材料可分为:铁磁性材料和非铁磁性材料。
18.金属的化学性能包括耐蚀性、抗氧化性和化学稳定性等。
19.工艺性能包括铸造性能、锻造性能、焊接性能、热处理性能及切削加工性能等。
20.晶体与非晶体的根本区别在于组成微粒(原子、离子或分子)呈规则排列。
21.金属晶格的基本类型有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与密排立方晶格三种。
22.实际金属的晶体缺陷有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三类。
23.金属结晶的过程是一个晶核的形成和晶核的长大的过程。
24.过冷是金属结晶的必要条件,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不是一个恒定值。
25.金属结晶时冷却速度越大,过冷度越大,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越低。
26.金属的晶粒愈细小,其强度、硬度越高,塑性、韧性越好。
27.合金的晶体结构分为固溶体、金属化合物与机械混合物三种。
28.根据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所占据的位置不同,固溶体可分为间隙固溶体和置换固溶体两类。
29.在大多数情况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
30.在金属铸锭中,除存在组织不均匀外,还常有缩孔、气泡、偏析及夹杂等缺陷。
31.金属铸锭分为钢锭模铸锭(简称铸锭)和连续铸锭。
32.填写铁碳合金基本组织的符号:奥氏体A;铁素体F;渗碳体Fe3C 或Cm;珠光体P;高温莱氏体 Ld;低温莱氏体 Ld′。
33.珠光体是由 F和Fe3C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34.莱氏体是由 A 和Fe3C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35.奥氏体在1148℃时碳的质量分数可达 2.11%,在727℃时碳的质量分数为0.77%。
36.碳的质量分数为0.77%的铁碳合金称为共析钢,当加热后冷却到S点(727℃)时会发生共析转变,从奥氏体中同时析出F和 Fe3C 的混合物,称为P。
37.奥氏体和渗碳体组成的共晶产物称为莱氏体,其碳的质量分数为 4.3%。
38.亚共晶白口铸铁碳的质量分数为 2.11%< W(C)<4.30%,其室温组织为Ld'+P+Fe3C II。
39.亚共析钢碳的质量分数为0.0218%<W(C)<0.77%,其室温组织为F+ Fe3C。
40.过共析钢碳的质量分数为0.77%<W(C)≤2.11%,其室温组织为P+ Fe3C II。
41.过共晶白口铸铁碳的质量分数为4.30%<W(C)<6.69%,其室温组织为Ld'+ Fe3C I。
第二章钢的热处理一、填空题1.热处理工艺过程由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阶段组成。
2.整体热处理分为退火、正火、淬火和淬火和回火等。
3.共析钢在等温转变过程中,其高温转变产物有:珠光体、屈氏体和托氏体。
4.贝氏体分为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两种。
5.常用的退火方法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等温退火、去应力退火和均匀化退火等。
6.淬火方法有:单液淬火、双液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和贝氏体等温淬火等。
7.常用的冷却介质有油、水、盐水等。
8.常见的淬火缺陷有过热与过烧、氧化与脱碳、硬度不足与软点、变形与开裂。
9.按回火温度范围可将回火分为高温回火、中温回火和低温回火三种。
10.机械制造过程中常用的时效方法主要有:自然时效、热时效、变形时效和沉淀硬化时效等。
11.表面淬火方法有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接触电阻加热表面淬火、电解液加热表面淬火等。
12.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法,按电流频率的不同,可分为高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中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和工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三种。
而且感应加热电流频率越高,淬硬层越浅。
13.化学热处理是由分解、吸收和扩散三个基本过程组成。
14.化学热处理包括渗碳、渗氮、碳氮共渗和渗硼等。
15.根据渗碳时介质的物理状态不同,渗碳方法可分为气体渗碳、液体渗碳和固体渗碳三种。
16.目前常用的渗氮方法主要有气体渗氮和离子渗氮两种。
第三章钢铁材料一、填空题1.钢中所含有害杂质元素主要是硫、磷。
2.钢中非金属夹杂物主要有:氧化物、硫化物、硅酸盐、氮化物等。
3.按碳的质量分数高低分类,非合金钢可分为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三类。
4.在非合金钢中按钢的用途可分为碳素结构钢、碳素工具钢两类。
5.碳素结构钢质量等级可分为A、B、C、D四类。
6.T12A钢按用途分类,属于碳素工具钢钢;按碳的质量分数分类,属于高碳钢、按主要质量等级分类,属于高级优质碳素工具钢。
7.45钢按用途分类,属于碳素结构钢钢;按主要质量等级分类,属于优质碳素结构钢钢。
8.合金元素在钢中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形式是溶入铁素体中形成合金铁素体;另一种形式是与碳化合形成合金碳化物。
9.低合金钢按主要质量等级分为普通质量低合金钢、优质低合金钢和特殊质量低合金钢。
10.合金钢按主要质量等级可分为优质合金钢和特殊质量合金钢。
11.机械结构用钢按用途和热处理特点,分为合金渗碳钢、合金调质钢、合金弹簧钢和超高强度钢等。
12.60Si2Mn是合金弹簧钢,它的最终热处理方法是淬火加中温回火。
13.超高强度钢按化学成分和强韧化机制分类,可分为低合金超高强度钢、二次硬化型超高强度钢、马氏体时效钢和超高强度不锈钢四类。
14.高速钢刀具在切削温度达600℃时,仍能保持高硬度和高耐磨性。
15.按不锈钢使用时的组织特征分类,可分为奥氏体型不锈钢、铁素体型不锈钢、马氏体型不锈钢、奥氏体-铁素体型不锈钢和沉淀硬化型不锈钢五类。
16.不锈钢是指以不锈、耐蚀性为主要特性,且铬含量至少为10.5%,碳的质量分数最大不超过 1.2%的钢。
17.钢的耐热性包括抗氧化性和高温热强性两个方面。
18.特殊物理性能钢包括永磁钢、软磁钢、无磁钢和高电阻钢及其合金。
19.常用的低温钢主要有:低碳锰钢、镍钢及奥氏体不锈钢。
20.根据铸铁中碳的存在形式,铸铁分为白口铸铁、灰铸铁、球墨铸铁、蠕墨铸铁、可锻铸铁、麻口铸铁等。
21.灰铸铁具有良好的铸造性、吸振性、切削加工性、减摩性及低的缺口敏感性等。
22.可锻铸铁是由一定化学成分的白口铸铁经石墨化退火,使渗碳体分解获得团絮状石墨的铸铁。
23.常用的合金铸铁有耐磨铸铁、耐热铸铁及耐蚀铸铁等。
第四章非铁金属及其合金一、填空题1.纯铝具有密度小、熔点低、良好的塑性和韧性,在大气中具有良好的耐蚀性。
2.变形铝合金可分为防锈铝、硬铝、超硬铝和锻铝。
3.铸造铝合金有:铝硅系、铝铜系铝镁系和铝锌系合金等。
4.按照铜合金的化学成分,铜合金可分为黄铜、青铜和白铜三类。
5.普通黄铜是铜、锌二元合金,在普通黄铜中再加入其它元素时称特殊黄铜。
6.普通黄铜当锌的质量分数小于39%时,称为单相黄铜,由于其塑性好,适宜冷变形加工;当锌的质量分数大于39%时,称为双相黄铜,其强度高,热态下塑性较好,故适合于热变形加工。
7.钛也有同素异构现象,882℃以下为密排六方晶格,称为α钛;882℃以上为体心立方晶格,称为β钛。
8.工业钛合金按其使用状态组织的不同,可分为:α钛合金、β钛合金和α+β钛合金。
其中α+β钛合金应用最广。
9.锡基滑动轴承合金是以锡为基础,加入锑、铜等元素组成的滑动轴承合金。
10.常用的滑动轴承合金有:锡基、铅基、铜基、铝基滑动轴承合金等。
11.硬质合金按用途范围不同,可分为切削加工用硬质合金,地质、矿山工具用硬质合金,耐磨零件用硬质合金。
12.切削加工用硬质合金包括长切屑加工用硬质合金、长切屑或短切屑加工用硬质合金、短切屑加工用硬质合金,分别用英文字母P、M、K表示。
第五章非金属材料一、填空题1.机械工程中常用的非金属材料有塑料、橡胶、胶粘剂、合成纤维、陶瓷和复合材料等2.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链按几何形状一般分为线型分子链、支化型分子链和网型分子链三种。
3.塑料是指以树脂 (天然、合成)为主要成分,再加入其他添加剂,在一定温度与压力下塑制成形的材料或制品的总称。
4.根据树脂在加热和冷却时所表现的性质,可将塑料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两类。
5.生胶是指未加配合剂的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的总称。
6.早期使用的胶粘剂属天然胶粘剂,如糨糊等。
现代胶接技术,多采用人工合成胶粘剂。
7.胶粘剂以流变性质来分,可分为热固性胶粘剂、热塑性胶粘剂、合成胶粘剂和复合型胶粘剂。
8.合成纤维的生产工艺包括单体的制备与聚合、纺丝和后加工等基本环节。
9.陶瓷材料按其成分和来源,可分为普通陶瓷(传统陶瓷)和特种陶瓷(近代陶瓷)两大类。
10.陶瓷组织结构比金属复杂得多,其内部存在晶体相、玻璃相和气相,这三种相的相对数量、形状和分布对陶瓷性能的影响很大。
11.陶瓷制品种类繁多,其生产工艺过程各不相同,一般都要经历原料制备、成形和烧结三个阶段。
12.按复合材料的增强剂种类和结构形式的不同,复合材料可分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叠增强复合材料和颗粒增强复合材料三类。
第六章铸造一、填空题1.特种铸造包括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离心铸造、熔模铸造等。
2.砂型铸造用的材料主要包括水洗砂、粘结剂、各种附加物、旧砂和水。
3.造型材料应具备一定的强度、可塑性、耐火性、透气性、退让性和溃散性等性能。
4.手工造型方法有:整箱造型、分模造型、挖砂造型、假箱造型、活块造型、刮板造型和三箱造型。
5.浇注系统由浇口杯、直浇道、横浇道和内浇道组成。
6.如果浇注系统设计不合理,铸件易产生冲砂、砂眼、夹渣、浇不足、气孔和缩孔等缺陷。
7.将铸型的各个组元如上型、下型、型芯、浇口杯等组合成一个完整铸型的操作过程称为合型。